標籤:

明末叛臣棄城歸降,卻被闖王李自成發配邊疆

東林黨人和中國士人的傳統堅傳承下來了嗎?

在無錫的東北角,有一片不起眼的磚混結構的實用平房,這就是東林小學。在一群群孩子們嬉戲的地方當中,矗立著一座高7.24米,構架為三間四柱五樓的石牌坊。石坊的每個樓檐都有鏤花石雕,每層樓脊的兩端各有一隻狀似海獅的鴟吻。在坊額上,從右至左題著「東林舊跡」四個字。

無錫市東林小學校址,而在數百年前,這裡正是大名鼎鼎的東林書院,東林黨人是明末亂世中的一股清流。

石坊之後是一個年代較近的院落,由帶有人字形屋頂的老式建築組成,這就是在舊址基礎上修繕而成的東林書院。書院的修繕工作完成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同時還成立了東林書院文物保管所,辟館向公眾陳列展覽三百多年前有關書院及其主要弟子的文史資料。而在17世紀的幾十年里,東林學派一直是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

東林書院是明末全國儒生醞釀為使軟弱無力的朝廷恢復儒家的政治和理學價值觀念的活動中心。到17世紀,明朝皇帝大多已無心政務,腐化到允許他們的內監、乳母和姻親濫用皇權的地步。東林書院企圖使明廷恢復傳統的道德規範,故講學之餘,指陳時弊,享有「天下言正學者首東林」的美名。其門下弟子分布全國,但勢力主要集中在長江沿岸的城市裡。在全盛時期,「東林人」主導了政府上層,然而成功如曇花一現,至17世紀20年代中期,被政敵斥為「東林黨」的這群人遭到了中國歷史上最專橫跋扈的宦官魏忠賢的殘酷迫害。

公元1604年,顧憲成等人修復宋代楊時講學的東林書院,與高攀龍、錢一本等講學其中。東林講學之際,正值明末社會矛盾日趨激化之時。東林人士諷議朝政、評論官吏,他們要求廉正奉公,振興吏治,開放言路,革除朝野積弊,反對權貴貪縱枉法。這些針砭時政的主張得到當時社會的廣泛同情與支持,同時也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勢力的激烈反對。兩者之間因政見分歧發展演變形成明末激烈的黨爭局面。反對派將東林書院講學及與之有關係或支持同情講學的朝野人士籠統稱之為「東林黨」。

大批東林黨人被罷黜、監禁、放逐、拷打,乃至處決。當東林魁首高攀龍聽到錦衣衛在宦官的控制下來無錫搜捕他時,他穿好朝服,自沉於宅後水池。高攀龍死後,司禮監秉筆太監魏忠賢下令徹底摧毀東林書院,不許留存片瓦寸椽。這是一場文教領袖與以權宦魏忠賢為代表的閹黨之間的對峙。而那位無心治國的天啟皇帝朱由校,卻還在專心致志地做著他所嗜好的—木工。

時至今日,仍有一些學人、志士自覺繼承其道德傳統。在他們當中有一位知名的知識分子叫廖沫沙,便宣稱自己是東林精神的傳人。

著名歷史學家,現代明史的奠基人。當然,他最負盛名的事情,卻是一齣戲劇,「海瑞罷官」。

1982年,無錫市政府決定開放東林書院。負責修繕書院的工作人員邀請「三家村」冤案的唯一倖存者廖沫沙書寫一副對聯,懸掛在書院的主體建築依庸堂里。廖寫的就是曾為鄧拓讚賞的東林講學顧憲成的那兩句名言。現在這副對聯就懸掛在依庸堂屏門兩側的柱子上。

邀請廖沫沙在東林書院留下墨跡,這一行為的含義是中國人所熟悉的。例如人們都知道《人民日報》的報頭和北京車站的站名是毛主席題寫的。對於一個機構而言,如果能邀請到一位政治名人或文化名人來題寫它的名稱,被視為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

廖沫沙,1907年生,湖南人,著名作家,曾被囚整整8年。

錯降了闖王的大明貳臣入清後待遇如何?

秦鏞的仕途開始於1637年,那時明朝滅亡的跡象已經顯現。在西北,李自成已成為一支起義軍的首領,號稱「闖王」;在北方,滿洲人在他們的領袖努爾哈赤及其子皇太極的領導下,把都城一再向南推移,而明廷卻仍然不聞不問。明廷的國庫幾乎耗空,錢財被萬曆皇帝及其後裔揮霍殆盡。太監和外朝官員的內訌進一步削弱了政府,結果最有才能的人成了犧牲品,紛紛被貶官、流放和處決。

秦鏞身為縣令,把東林書院之所學付諸實行。當時地方遭災,盜匪橫行鄉里,富戶負有餵養軍馬之責,以備戰時徵用,因而賦稅得以免除,重擔便落在了庶民身上。為了減輕窮人的負擔,秦鏞乃令胥吏繳納賦稅充用。

當時盜賊猖獗於天昌一帶,秦鏞設計,令兵士偽裝成農民,混入該地。果然,匪首龔森九率眾欲搶劫這群看似毫無防備的農民,終被擒獲。另一匪首楊標四藏在家裡,秦鏞率軍過其門而去。楊以為他們另有差遣,於是放鬆警覺,秦鏞回師將其徒眾一網打盡。

據傳這顆樹,便是崇禎帝朱由檢在梅山上吊的那顆樹。

1644年,秦鏞到了重新授官的時候,他先回無錫休假。在他返鄉期間,明朝滅亡了。闖王李自成的大順軍圍困了北京城,而離京最近的明朝部隊正在長城抵禦滿洲人的入侵。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三月十九日,明太祖朱元璋的十二世孫崇禎皇帝朱由檢在煤山腳下的一棵老槐樹上自縊而死。至此,統治中國二百七十七年的明朝終於喪失了天命。

在明思宗自盡的那一天,沒有一名官員前去弔唁。李自成率領著他的大順軍進入北京城,當時他還沒有得到皇帝的死訊,沿路未遇任何抵抗。京師沒有留下一個救亡圖存之人。

放棄復明大業的官員中,有秦鏞的一個族侄秦汧。他與一些無錫出身的官員決定投靠大順軍。闖王入城時,秦汧跪迎道側,高呼:「兵部職方司主事秦汧,恭候聖駕。」見闖王不睬,復高聲再陳,無奈軍馬聲把他的聲音淹沒其中。不過,闖王的隨從中有人是其舊識,注意到了他。

民間連環畫中的「闖王」形象。

幾日之後,闖王尚未即位,秦汧的姑父趙玉森與其無錫同鄉兼密友王孫蕙便匆匆前往報名求職,途中遇到了秦汧,三人握手大笑,相約同事闖王。

他們登記完姓名和新職位後,也分配到了新的住所,並被勒令不許回家。因為大順軍進城時,許多明朝官員都把他們的財寶埋藏起來了,所以大順軍要逐戶搜查。

隨後,所有登記好的新進官員要到闖王最親信的將軍劉宗敏的督府報到。秦汧乘機偷偷跑回家中取他所藏財寶,沒有在指定的時間、地點露面。等到他趕至督府時,劉宗敏正派兵捉拿他。他急忙跪下,連連叩頭求饒,但這並未平息大將軍的怒火。劉宗敏下令對他施以枷刑,秦汧大叫說:「聖天子欲平定江南,正愛惜人才之際,倘饒蟻命,願效死力。」他的朋友王孫蕙也為他說情,劉宗敏終於釋放了他,罰銀五百兩抵罪。

秦汧投效新朝廷的願望確實獲准了,但因闖王不信任明朝降吏,故指派秦汧到遙遠的四川省射洪縣擔任知縣。那個地方在當時甚至可能還不屬於闖王的勢力範圍。

與李自成的形象形成了鮮明對比的「吳三桂」形象。

對秦汧來說,更為不幸的是闖王的新王朝並未建成。四月,明朝將領吳三桂聯合清軍在山海關擊潰了李自成和他的大順軍,史稱「山海關大戰」。四月二十九日,戰敗後的李自成回京稱帝,將皇宮裡的金銀財寶盡數熔化,次日又火燒了紫禁城,而後退出京師。他佔領北京共四十二天,踐祚僅一天。

秦汧降李時三十歲,他在悔恨中又活了五十餘年。雖然滿洲人入主中原後極力拉攏明朝官員,但他們視降李者為叛徒。隨著李自成敗退,秦汧回到了無錫,在碧山吟社的荒蕪庭院中度過餘生,活到八十三歲。

未完待續,本文內容選自:

本書敘述了秦氏家族自宋代到現代900多年間,歷代知名成員的生平及該族的興衰往事。書中所載的秦氏先世,既有達官貴人、忠臣孝子,也有學士才子、隱逸名流,如蘇門四學士之一、北宋婉約派代表詞人秦觀,明朝兩京五部尚書秦金。此書既是秦氏若干祖先的簡略傳記,也是中國近千年變遷與發展的縮影,涉及政治、軍事、法律、經濟、文化和社會風俗等諸多方面,具有極高的知識性、文學價值與歷史意義。

本書不僅巧妙地敘述了一個不尋常的家族……而且生動地展現了中國近千年的歷史。

——約翰·吉廷斯,《中國的變遷》作者

讀完本書,明顯感到研究中國歷史的出發點不應該是朝代和皇帝,而應該是這個以家族為本位的社會之中的一個家族。

——《華盛頓郵報》

雋永有趣的家族小歷史 恢宏壯闊的中國大歷史

正版現貨區域包郵】 祖先:一個家族的千年故事 秦家驄著 後浪

¥48.00 天貓 購買 贊 踩

天貓獨家銷售中~


推薦閱讀:

被政治正確逼入人生絕境的亡國之君
如果李自成的大順成功取代明朝,那麼會不會出現中國版的「明治維新」?
李自成是如何攻入北京的?
李自成是党項族人的說法可不可信?
假如沒有李自成搗亂,明朝是否能夠戰勝滿清?

TAG:李自成 | 明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