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奏
音樂的靈魂——節奏
德國當代著名兒童音樂教育家奧爾夫認為:「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是節奏。懂得音樂的人常常把音樂作品的節奏比作是音樂的脈搏,換句話說也就是節奏是音樂的生命。由此可見,節奏在音樂中是多麼的重要。節奏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走路時有節奏、理髮時有節奏,而老師就是要捕捉這些節奏,讓孩子們去感知。但培養和訓練幼兒的節奏感,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幼兒因其年齡特點,大腦及身體動作的節律對音樂節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協調,所以節奏感差。因此,老師要循序漸進地通過一些簡便而又富有趣味的方法對幼兒進行訓練。那麼, 我們在日常活動中應如何把握住機會, 如何更好地進行節奏教學,提高幼兒的節奏感呢?通過一段時間地嘗試及探索,讓我摸索和嘗試了以下節奏訓練方法:
一、 發現和理解節奏
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充滿節奏,因此要讓幼兒理解節奏, 對節奏感興趣, 教師必須從幼兒的現實生活入手, 引導幼兒觀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節奏, 尋找節奏。如下雨的嘩啦聲,動物的叫聲,走路的篤聲,拍球的咚咚聲等。在活動中,我告訴幼兒,這些有規律的聲音叫做節奏,並讓幼兒自己去尋找節奏,幼兒對此非常感興趣,很快就舉出各種各樣的節奏:火車的隆隆聲,啪啪的打槍聲,鬧鐘滴答聲等,每當幼兒發現一種新的有節奏的聲音,就感到特別興奮,常會自豪的說:這是我聽出來的。「由此,主動地到周圍生活中去尋找各種節奏的興趣更濃了。我將這些聲音組成各種不同的節奏型,用拍手和敲擊物體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幼兒反覆傾聽,感受和理解,使他們形成節奏意識。二、尋求多種學習節奏的方法。
(一) 通過身體動作來感受音樂, 學習節奏。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對藝術目標的要求之一是: 要求幼兒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因而, 在學習節奏的過程中, 可以讓幼兒運用身體動作來表示節奏。也就是幼兒在有音樂或無音樂伴奏的情況下,把自己對節奏的感受和理解用優美的動作表現出來。動作由幼兒根據自己對音樂的體會自己表演,比較自由、靈活,而不是由教師一招一式地教。但教師必須加以引導、啟發,循序漸進地幫助幼兒用他們自己的動作表現節奏。如學習《大狼吃甜粥》中的XX XX│XX XX│的節奏型做大狼快速吃粥的動作, X- - │X- - │學大狼慢慢吃粥的樣子,節奏X O│X O│讓幼兒做大狼不緊不慢吃粥的動作 在愉快的模仿活動中, 幼兒自然掌握了以上節奏, 感受了音樂的性質及特點。
(二)利用圖譜學打節奏。
圖譜是一種視覺符號材料。它是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將複雜的音樂材料具體形象化的過程。由於幼兒的思維發展尚處在直覺形象階段,他們以無意注意為主, 一切學習慾望從興趣出發,XX│XX│的節奏譜, 缺乏形象性, 生動性, 因而將乏味的節奏譜, 用圖譜的形式來表現, 不但能集中幼兒的注意力而且易於幼兒理解。如用一個蘋果表示一拍,半個蘋果表示半拍,幼兒一次就能記住,而且不會忘。例如:在節奏樂《大雨小雨》中,用大的雨點表示強的部分,用小的雨點表示弱的部分,這一形象的圖譜能幫助幼兒很快掌握強弱不同的節奏並通過身體動作或樂器表示出來。又如:在節奏樂《小木匠》中,用鋸子和鎚子表示不同的音樂性質,同時用一個鋸子或一個鎚子表示一拍,用半個鋸子或半個鎚子表示半拍,幼兒不但能清晰地理解音樂的性質,而且能根據圖譜的提示選擇合適的樂器來演奏。可見,圖譜的利用可以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每個老師都可以根據音樂的結構、內容、情緒, 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幼兒的音樂經驗來設計圖譜。
( 三) 採用遊戲形式激發幼兒節奏訓練的興趣。
幼兒地學習以興趣為主, 而遊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 利用這一特點, 教師可以運用形象生動帶有遊戲性質的活動來幫助幼兒學習節奏, 如節奏樂《倒霉的狐狸》時, 我們可以先把這首樂曲設計成一個音樂遊戲,再引導幼兒分角色學習狐狸和母雞走路的不同節奏XX│XX│和X- │X- │,並引導幼兒模仿鑽過籬笆、游過池塘、跑回家中的快速節奏。由於幼兒對這些遊戲活動感興趣, 因而注意力會比較集中, 比較投入, 在玩的過程中會主動開動腦筋,
( 四) 將節奏教學滲透到各科教學中。
《新綱要》中明確指出, 幼兒園的各科教學是緊密聯繫, 互相滲透的。在各科教學中滲透節奏教學不但能鞏固節奏, 同時也為其它學科增加了一份樂趣。音樂活動中學習歌曲、舞蹈時, 要讓幼兒仔細欣賞樂曲, 學會聽辨旋律的節奏, 掌握節奏, 幼兒學的就比較快, 而且會把握得很准;在語言教學中,可以針對幼兒熟悉的古詩《春曉》、《憫農》、《鵝》等,逐句讓幼兒進行創編。如「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幼兒創編的節奏各不相同有的是這樣××××|×——|××××|×——|有的幼兒是這樣的××|×××|××××|,通過如上形式,可以讓幼兒嘗試著為兒歌、歌曲、樂曲配節奏。在《龜兔賽跑》故事教學中, 引導幼兒模仿動物有節奏地走路, 有節奏地為小動物喊加油, 不但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 而且進一步鞏固了幼兒對節奏地掌握;在數學的《排序》教學活動中, 還可以引導幼兒用節奏型替代排序內容,從而更好更快地發現、尋找出排序規律。
三、引導幼兒大膽創編節奏。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說:「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創新的而不是簡單重複前人所做的事的人, 這種人能有所創造、發明和發現。因此,當幼兒掌握了一些節奏後, 就可以引導幼兒來創編節奏如在《小鴨乖乖》活動中,我引導幼兒根據自己對歌曲地理解, 結合自己的知識經驗,大膽地為樂曲配奏,配器;並及時地給予肯定,表揚.在不斷地嘗試活動中,幼兒創編節奏的興趣越發濃厚, 創編節奏的慾望得到了滿足. 他們的節奏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學習變得更加主動, 創造性思維得到進一步地發展。
通過以上有目的地指導、教育, 幼兒的音樂節奏感、音樂表現力得到大幅度地提高, 同時他們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應做個有心人,從幼兒生活的各個細節入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地進行節奏訓練,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提高幼兒的節奏感,培養能伴隨幼兒終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節奏在歌曲中地位
音樂節奏的原型,存在於大自然中,存在於人類生活中. 泉水叮咚聲、時鐘的搖擺、脈搏的跳動、青蛙的鳴叫、勞動打夯、春夏秋冬的變換,無不是有規律地運動著。 人在生活中的節奏,更是因性格或情緒而變異:性情溫和,冷靜的人,生活節奏一般較緩慢:性情急躁熱情的人,生活節奏則較快.人們情緒在雙欣、高昂時.語言、動作節奏加快;而在優郁低沉時則減慢.這些純自然的原型節奏,反映到音樂節奏中,則為:表現莊嚴、寬廣、思念、憂鬱多用較慢的4/4節奏表現次決、憧憬、活躍多用3/4、3/8、6/8白勺節奏,而表現激昂、有力、行進、勞動則多用2/4的節奏. 統一的節奏,往往給人以某一特定情緒、形象不斷加強、深化的感覺。變化的節奏,則造成情緒或形象上的複雜或轉換。 這些,都足以說明節奏在音樂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德國著名作曲家卡爾4奧爾。
淺談節奏命名
關明恕
【摘要】:正音有音名,唱有唱名,拍子有拍號;同樣,調也有調號、調名。各種節奏是否也有自己的名稱呢?回答應是肯定的。我們知道,不同時值的音符、休止符都有自己的名稱。如:四分音符、附點四分音符、附點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八分休
【作者單位】: 瀋陽音樂學院基礎部
【關鍵詞】: 節奏型 四分休止符 單位拍 四分音符 二分音符 附點 視唱練耳 初學者 「空」 節拍【分類號】:J613.7
【正文快照】:音有音名,唱有唱名,拍子有拍號;同樣,調也有調號、調名。各種節奏是否也有自己的名稱呢?回答應是肯定的。我們知道,不同時值的音符、休止符都有自己的名稱。如:四分音符、附點四分音符、附點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附點四分休止等,以及由它們組合起來的各種類型。
音樂的節拍
節奏:組織起來的音的長短,就叫節奏。
在音樂中,具有典型意義的節奏叫節奏型。 節奏型的特徵是反覆出現,能最大限度的表現出該音樂的音樂風格。我們國標舞中的所有舞蹈種類比如,倫巴、恰恰、華爾茲、探戈在音樂里都有其相對應的特定的節奏型存在。對於倫巴等一些上世紀初出現的舞蹈新種類我不知道是因為舞蹈的名稱才有了音樂的名稱以外,古老的探戈和華爾茲都是音樂和舞蹈同時出現的。特別是華爾茲,當時在音樂之都維也納有專門的音樂家為這種舞蹈寫音樂,小約翰斯特勞斯就因為創作了大量的經典華爾茲音樂被稱為圓舞曲之王。現在經常在比賽中聽到的《蘭色的多瑙河》、《維也納森林圓舞曲》都是他的代表作品。 節奏是音樂的靈魂,單純的打擊節奏就形成了音樂。所以說沒有節奏的音樂是不存在的,但沒有旋律的音樂是存在的,那就是節奏。 非洲的鼓樂、中國的鼓樂都是節奏音樂的典型。節拍:有重音(強音)和無重音(弱音)的相等的時間片段,按照一定的次序循環重複,叫做節拍。節拍在音樂中的意義,是用強弱關係組織音樂。每一個完整的節拍就構成一個音樂的小節。重音上的叫強拍,無重音上的叫弱拍。構成節拍的每一個時間片段就是一個單位拍。要注意節拍並不是拍子。而是拍子產生的前提和條件。是一種音樂上的規定。規定強、弱、組織音樂的一個定義。一般人往往把節拍當拍子用,是錯誤的。節拍是產生拍子的前提,拍子在節拍的定義里產生。節拍是個大概念,大範圍,拍子是個小概念,具體到音樂中就是該音樂的節拍是什麼樣的拍子,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分,就像,車的概念和汽車、自行車不一樣相似吧。
拍子:單位拍用固定的音符來代表,叫拍子。用分數來表示。分子表示小節里的單位數,就是有幾拍,分母表示單位拍的音符時值。是二分音符還是四分音符。 通俗的說,節拍就是重音與弱音,以一定的規律交替出現,於是就有了2拍子、3拍子。我們規定單位拍的音符時值是四分音符,這樣才有了拍子。於是2/4和3/4拍子就成了音樂的一個很重要的部分,這個符號就叫拍號。 拍號不但表示了,節奏里強弱出現的規律,還規定了單位拍的時值。這樣一小節里就有了2拍或者3拍的強弱交替規律出現,這是節拍的範疇,再規定以四分音符為一拍,就成了音樂的節拍。 音樂的節拍和拍子分單節拍和單拍子,就是每小節有2個或3個單位拍的節拍和拍子。在單節拍和單拍子里,重音只出現一次。弱音出現一次和兩次。兩個弱音出現時,是連在一起的,為的是延遲重音循環的時間。讓2/4的鏗鏘音樂(強弱)能在3/4的音樂(強弱弱)里多點柔和的成分! 但2/4和3/4的強弱不一樣,因為3/4的兩個弱音連在一起出現,這樣音樂就整個因為節拍的改變而改變了,3/4節拍的音樂還是不能替代2/4節拍來表現2/4要表現的一強一弱的柔和,所以2/4拍子的柔和性還是得不到音樂上的釋放,而3/4拍子的柔和性也不能更深一層的加強,這樣就出現了複合拍子! 相同的單節拍(但拍子)合成在一起,有兩個以上重音的節拍(拍子),叫復節拍(拍子)。 這樣2/4拍子就有了4/4拍子,3/4有了6/8拍子(3拍子合成以後使用8分音符,是音樂習慣)。 4/4拍子跟2/4拍子的強弱規律一樣,只是第二個強拍,成了次強。這樣原來進行曲風格濃郁的2/4就有了4/4的變化,柔和了很多,但又不丟失2拍子強弱交替的節拍性質。現在很多流行音樂都是4/4拍子的。 而6/8拍子,在原來的柔和基礎上就更加柔和,為了不削弱音樂的本性,6/8的速度一般都得到了有意識的加強。速度:音樂進行的快慢叫速度。基本上可以分為:快速、慢速和中速。
速度必須明白,是人為的確定,是音樂的需要。是為了表達音樂情感,塑造音樂形象的。 在音樂中,快速的演奏慢速的音樂會嚴重破壞音樂形象,激動、興奮、歡樂用快速,抒情的用中速,歌頌的讚歌、回憶、輓歌都用慢速。這些常識可以幫助你理解音樂的表現情感。 節拍具體在樂譜中指的是每一小節的音符總長度,常見的有2/4,3/4,4/4,6/8拍。每小節的長度是固定的,比如3/4拍是4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3拍,也就是說可以有3個4分音符,或者6個8分音符。一首樂曲的節拍是作曲時就固定的,不會改變。
節拍是指強拍和弱拍的組合規律。有很多有強有弱的音,在長度相同的時間內,按照一定的次序反覆出現,形成有規律的強弱變化,例如:每隔一個弱拍,出現一個強拍時,這是一種節拍,而每當有兩個弱拍或有三個弱拍再出現一個強拍時,這些又是另外的一些節拍,它運用了小節線和拍子號標記出來,看起來很具體。在有強有弱,一定長度相同的時間內按著一定的長短次序,由小節線劃分,反覆的有規律的重複,形成了有規律的強弱變化,這就是節拍的作用。
「強」與「弱」看似簡單,但是人們可以根據這些簡單的「強」與「弱」變化出很多種拍子來,從而形成各種情緒,各種不同風格的樂曲來。因此「節拍」是非常重要的,它等於是音樂大廈的基石,必須是有規律並且是有秩序的。音樂的節奏
格律詩節奏模式的構成方式,和音樂是相通的。為了進一步討論格律詩節奏的理論,可以暫時放下詩歌的話題,先來看看音樂的節奏。
讓我們還是從滴水的話題說起吧。 滴水雖然是一種最單純的節奏,可是分析它,就能發現聲音節奏的某些普遍特點:第一、聲音的節奏由聲音的可以對照的因素構成的。在滴水聲中,就是由聲音的有(「奏」)和無(「節」)來構成節奏。
第二、這種因素每隔一定長度的時間片段之後形成反覆。滴水的聲音,每次就在同樣長的停頓之後重複出現。 不過,在滴水的節奏中,停頓(或休止,或靜止)所起的作用太大。如果去掉停頓,得到的就只有持續不斷的音,其中不再包含可以對照的因素,而節奏也就消失了。可是一些常見的節奏中,停頓雖然少不了會要有,卻不會出現得這麼多。因此,對於連續的音,必須尋找可以對照的其他因素來構成節奏。 具體到音樂的節奏,這裡先舉一個樂句做例子:
旋律線 2 3 5 5 3 5 3 1 2
旋 律 2· 3 | 5 5 | 3 5 3 1 | 2 - | 節 奏 ×· × | × × | × × × × | × - | 節 拍 × × | × × | × × | × × |
(以上的節奏標了小節線,說明它是放在小節里的。而小節里就有強拍和弱拍。由此可以看出節奏既包含音長因素,也包含音強因素。)
旋律就是曲調(旋律線是它脫離節奏以後的音高曲線)。我們現在著重來研究旋律和節奏,同時也談一下節拍問題。
樂音和各種聲音一樣,具有四種物理特性:音強、音長、音高、音色。其中哪些因素能夠形成音樂的節奏呢? 先說音色:對於這個詞兒,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指由不同物質、不同物體產生的音的不同特色。這隻和器樂有關。但不同樂器的配合併非採取周期性交替的方式,不可能通過音色構成節奏。另一種指人的發音器官處於不同狀態時所發聲音的不同特點。比如 a 發音口腔張得大,聲音洪亮,i 發音口腔小,聲音不洪亮,等等。在歌唱中,音色的這種變化過於複雜,決定於特定的聲韻母,和歌詞的詞句意思也分不開。要使這些變化符合某種規律,只有在句尾等處能夠做到(也就是押韻),普遍做到(也就是貫徹到每個節奏單位)是不可能也不必要的。因此人們談音樂的節奏時,一般不涉及音色。 其次是音高:人耳可以感知的音域相當寬,可以形成比照的音高太豐富了。我們平常總是傾向於把音高當作一種旋律性(曲調性)因素來對待。也就是說,音高因素是多變的,不是像節奏因素那樣作周期性反覆的。希望普遍貫徹到每個節拍,同樣沒有可能。 音強:聲音的強弱對比,給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因此它是構成音樂節奏的最重要的因素。如果讓一個強音和一個弱音(或兩個弱音)反覆出現,就能形成一種最單純的節奏。 我們這裡說到「一個音」,這就涉及了音長的概念。所謂音長,就是發音持續的時間長度。(停頓也有時間長度,但那可以另行討論。)時間流是節奏得以形成的依託,沒有時間流就不會有節奏;而長短不同的時間片段,本身又可以成為形成節奏的一種因素。 如果都像上面講的那樣,由同樣長度的一個強音和一個弱音反覆出現以形成節奏,這樣的節奏就太簡單了。在音樂中,它只能用作複雜節奏的一個框架。人們把這種框架叫做節拍。因此也可以說,節拍是節奏的一種最基本的形式。 在複雜的音樂節奏中,音的長度是有很大差別的。它們採用一個統一的標準去衡量。這個統一的音長標準,就叫做「拍」。某個樂音的長度可以是拍的倍數,像2拍、3拍、4拍;也可以是半拍、四分之一拍、八分之一拍,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音長的組織方式。音樂中的音長,原則上是要以拍為單位來組織的。例如,有了半拍的音,後面常常再加半拍,或者半拍加上兩個四分之一拍,合成一拍;或者一拍半再加半拍,或者四分之三拍再加四分之一拍,等等。這種組織方式就和強音的周期性反覆大不相同。但正是這種方式,才能把音長組織為一定長度的拍,給強音的周期性反覆提供時間的依據。這樣形成的樂譜,還要進一步用文字和符號標出實際的音長和音強。
總之,在音樂中,節奏和節拍都涉及音長和音強的組織,而節拍是節奏的框架。將旋律線落實到節奏,就形成旋律。 這樣,我們可以認為音樂節奏只研究音長和音強的關係;至於音高及其變化,音樂中是用它來形成旋律性,和節奏就沒有關係了。 不能否認,中國音樂、特別是中國古典音樂在節奏上有它的特點,較多使用散板之類的形式;但節奏的基本規律仍舊在起作用,是無法否定的。
我是外行,不知說得對不對?
音樂節拍
是指強拍和弱拍的組合規律,具體是指在樂譜中每一小節的音符總長度,常見的2/4,3/4,4/4,6/8拍,每小節的長度是固定的。一首樂曲的節拍是作曲時就固定的,不會改變。 一首樂曲可以是由若干種節拍相結合組成的。
2/4拍:2/4拍是4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2拍,可以有2個4分音符。強、弱。
3/4拍:3/4拍是4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3拍,可以有3個4分音符。強、弱、弱。
4/4拍:4/4拍是4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4拍,可以有4個4分音符。強、弱、次強、弱。
6/8拍:6/8拍是8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6拍,可以有6個8分音符。強、弱、弱;次強、弱、弱。
(3/4拍子的多數是圓舞曲形式
2/4拍的特點是節奏強弱交替,快速時多表現歡快的場面4/4拍是四二拍的複合而把第二個重拍淡化,從而使歌曲更富有抒情性)
1.拍子
在音樂中,時間被分成均等的基本單位,每個單位叫做一個「拍子」或稱一拍。拍子的時值是以音符的時值來表示的,一拍的時值可以是四分音符(即以四分音符為一拍),也可以是二分音符(以二分音符為一拍)或八分音符(以八分音符為一拍)。拍子的時值是一個相對的時間概念,比如當樂曲的規定速度為每分鐘 60 拍時,每拍佔用的時間是一秒,半拍是二分之一 秒;當規定速度為每分鐘 120 拍時,每拍的時間是半秒,半拍就是四分之一 秒,依此類推。拍子的基本時值確定之後,各種時值的音符就與拍子聯繫在一起。例如,當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時,一個全音符相當於四拍,一個二分音符相當於兩拍,八分音符相當於半拍,十六分音符相當於四分之一拍;如果以八分音符做為 一拍,則全音符相當於八拍,二分音符是四拍,四分音符是兩拍,十六分音 符是半拍。
2.拍號
拍號是一個分數,寫在樂曲開始的地方(第一行譜表的左端,跟在譜號 之後,如果有調號,則順序為譜號→調號→拍號)。分母表示拍子的基本時值,也就是說以幾分音符做為一拍,分子表示每小節中有幾拍。例如:2/4 表示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有兩拍;3/4 表示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有三拍;3/8 表示以八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有三拍。拍號的分母部分只有 2、4、8 三種,也就是說,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作為拍子的 基本時值。拍號之所以寫成分數,是因為在五線譜中將全音符作為整數、即時值分 割的基礎單位看待。全音符的標記是 C,設 C 等於 1,二分音符的時值自然是1/2,當一小節中有兩拍(兩個二分音符)時,其時值為 1/2+1/2,得出分數 形式的拍號 2/2 ;當一小節中有三拍(三個二分音符)時,時值為 1/2+1/2+1/2,分數形式的拍號為 3/2。同樣道理,四分音符的時值是 1/4, 每小節有兩拍(兩個四分音符)時拍號寫為 2/4,有三拍(三個四分音符號)即寫做 3/4,依此類推。在譜表上寫拍號時,用三線(即中間的那一條線) 代替表示分數的橫線,不必另寫。如果樂曲中途不改變拍子的話,只在開始的地方寫一次就可以了,若中途變化拍子,則需標記新的拍號。
3.小節
音樂總是由強拍和弱拍交替進行的,這種交替不能雜亂無章、任意安排, 而是按照一定的規律構成最小的節拍組織一小節,然後以此為基礎循環往 復。比如,當兩個強拍之間只有一個弱拍時稱作「二拍子」,2/4 節拍就是這種類型;當兩個強拍之間有二個弱拍時稱作「三拍子」,象 3/4 和 3/8; 兩個強拍之間有三個弱拍稱「四拍子」,常見的是 4/4。兩個小節之間用「小節線」隔開。小節線是一條與譜表垂直的細線,上頂五線,下接一線,正好將譜表切斷,無論上、下加線離開譜表多麼遠,小節線都不能超出譜表之外。作品的最後一個小節畫兩條小節線,並且右面的 一條較粗一些,表示一部作品或一個段落的結束。 小節線後面的那一拍一定是強拍,並且,每個小節只有一個強拍,其餘均為弱拍。
4.單拍子和復拍子
上面提到的、每小節只有一個強拍的稱為「單拍子」。所有的二拍子和三拍子都屬於這一類,如 2/2(強—弱)、2/4(強—弱)、3/4(強—弱— 弱)、3/8(強—弱—弱)等。如果一小節中包含兩個以上同種類的單拍子, 出現兩個以上的重音,就稱為「複合拍子」或「復拍子」。這時,小節線後 面的那一拍當然是重音,仍然叫做強拍,第二個重音位置在力度上稍弱一些, 稱為「次強拍」。最常見的復拍子是 4/4(2/4+2/4),其節奏感覺是強—弱—次強—弱;余者如 6/8(3/8+3/8)是強—弱—弱—次強—弱—弱,6/4(3/4+3/4)亦為強—弱—弱—次強—弱—弱。復拍子中還有九拍子和十二拍子,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四拍子(如 4/4)之外,復拍子的重音位置都是以 三拍子為基礎的,即每隔兩個弱拍出現一個強拍。
《怎樣欣賞音樂》 音樂的四種要素——節奏
音樂有四種基本要素:節奏、旋律、和聲及音色。這四種成分是作曲家的素材。作曲家對這些素材的使用正像其它工匠使用自己的材料一樣。在外行的聆聽者看來,這些素材的價值是有限的,因為他很少有意識地區別傾聽其中的某一種。在大多數情況下,聽眾關心的只是這些成分的綜合效果——它們所形成的似乎解不開的音響網。
然而,外行又會發現,如果不在一定程度上對錯綜的節奏、旋律、和聲及音色加以認真研究,要想對音樂內容得出一個比較完整的概念,幾乎是不可能的。只有極為深入地掌握這門藝術的技巧才有可能全面理解各種要素。這樣一本書只能涉及有關協助聆聽者更確切地掌握總的效果的問題。如果讀者想更正確地了解現代音樂與過去的音樂的關係,就需要掌握一些有關這些要素的歷史發展的知識。 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如果說音樂有個起源,那就起源於節奏的敲擊。純粹的節奏對我們所產生的效果是如此直接,使我們直接的感到它是音樂的最初的起源。如果我們對自己在這方面的直覺有所懷疑,我們可以用野蠻部落的音樂進行驗證。今天像過去一樣,這些部落的音樂差不多全是由節奏構成的。並且通常是由十分複雜的節奏構成的。如果需要證明的話,不僅音樂本身,而且某種作品形式與某種節奏形式的密切關係,以及形體動作與基本節奏的自然聯繫,都進一步說明節奏使音樂的第一要素。 人類經過數千年才學會記錄自己所演奏的節奏,後來又記錄所演唱的歌曲節奏。迄今,節奏的記譜法仍遠非完善,因為我們仍無法記下諸如每個有才華的藝術家在表演時憑直覺加上的那種細微的差別。不過我們的記譜法及其將節奏按小節線劃分的規律適合於大多數情況。 最初記下的音樂節奏,並不像現在這樣分成均勻的拍子單位。直到大約1150年,當時稱為「按小節劃分的音樂」才逐漸被介紹到西方文化中來。對這種革命性的變化,人們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因為它對音樂既起了促進作用,又起了限制作用。 在那以前,有記載的音樂大部分是聲樂,聲樂總是像前輩的侍女那樣伴隨著散文或詩歌。從希臘時代到格利高里聖詠①的全盛時期,音樂的節奏像朗誦散文或詩歌一樣是一種自然的、不受束縛的節奏。當時直至今日,還沒有人能夠把這種節奏準確地記錄下來。莫里哀喜劇中的主角2人喜歡 喜歡
· 2008-06-17 14:57:53 [已註銷]
看到這裡,想到一個要問
回應 刪除 舉報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