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1000期:丹田內氣產生的具體方法

導讀吳自立老師的《陳式太極拳拳法與經脈運行》一書,所闡述的拳理拳法,是全新的、深層次的理念,從而使讀者在簡練的篇幅內認識人體經絡系統特徵,丹田內氣產生的方法,經絡氣血在動作中運行,氣、勁、形的密切關聯。本書用通俗簡潔的語言,表述了作者掌握和運用拳理拳法的切身體驗和訣竅,使您在一招一式中領悟,通過這種行之有效的反覆練習,舉一反三,逐漸提高。當然,這需要讀者在研讀本書時,細心體悟,才有這種效果。


丹田內氣產生的具體方法

 

一、氣和內氣的特徵

 

1.氣的特徵

 

氣,氣體是物體,無一定形狀,能自然擴散,氣所產生的能量由氣壓大小來決定。氣的種類很多,如空氣、氧氣、二氧化碳氣、毒氣等等。氣是地球上三大物質形態之一,它與固體物質、液體物質不同,它存在於任何空間中。氣與人的生命息息相關,人通過呼吸,吸收空氣中的氧氣,呼出二氧化碳氣,為血液提供營養,維繫生命。

 

太極拳把「氣」分為先天之氣和後天之氣。先天之氣,也稱「元氣」、「腎氣」、「丹田內氣」等,後天之氣為人自然呼吸之氣。太極拳重視和研究的是先天之氣。練拳時以逆式呼吸鼓動丹田內氣,調養氣血.活躍經絡,順其自然。生活中,少言語以養內氣,寡色慾以養精氣,薄滋味以養血氣,咽津液以養臟氣,戒嗔怒以養肝氣,節飲食以養胃氣,勻胎息以養肺氣,少思慮以養心氣,不漏精以養腎氣,慎行藏以養神氣。

 

2.內氣的特徵

 

內氣(先天之氣),是練拳人所追求的真氣。要練內氣,首先要使自然呼吸之氣順暢調和,不受干擾;煉元氣,調真息,先天成,後天化,一動一靜,純任自然,不尚血氣,意在鍊氣化神。人體有了內氣,就能感到身體內外川流不息,此一氣即太極也,以身體言為太極,以語言言為一氣,時陽則陽,時陰則陰,時上則上,時下則下,時左時右,時前時後,一氣活潑,開合自然,皆在腹中(丹田)一點子運用,即丹田內氣也。學者能以開合動靜相交發,悟其本源,則可以在各式動作中得其妙用。所以,在打拳時,每招式中若硬手純是鍊氣,硬手也能打人,但依其道理,也往往失之於硬,屬不明太極拳理。

 

因此,練太極拳,應全身鬆開,不使有絲毫之掘力留滯於筋骨血脈之間,以自束縛。然後方能輕靈變化,圓轉自如。懷疑不用力,何以能長力?人身體有經絡,如地上有溝通,溝洫不塞而水行,經絡不閉而氣血通。如渾身僵勁充滿經絡,血氣停滯,轉動不靈,何有內氣可言?所以,心身不可使力。手中之氣,僅僅領起手與臂而已,不可過,過則就硬。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氣即也至,氣血流經,汩汩貫輸,周流全身,無時停滯,長久練習,則得真正內氣。

 

按太極陰陽理論: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圖3-2-1是一初始太極黑白圖。白者陽儀也,黑者陰儀也。黑白二路者,陽極生陰,陰極生陽,其氣機未嘗息也,即太極也,非中間一圈及太極之本體。黑白、陰陽兩儀,表達了兩股相對立、相抵制、相平衡、相發展的生命大流。人類的延續,便是這陰陽交感的生生不息最明顯的徵象。落實到人體,處處皆在陰陽調和之中。尤其在練拳時,保持體內、體外、經絡氣血、呼吸乃至手、臂、腳、腿、頭、軀幹、臟腑中都能體現陰陽的平衡。內氣的存在,內氣的大小,內氣的運行,內氣的內壓力,都應在陰陽調整之中。因此,陽氣盛則精神旺,陽氣衰則病侵身;精不足者補之以昧;行不足者補之以氣;精從內守,氣向外生;補陰必用陽,補陽必用陰。補氣之法,理出兩端,有清靜而補者,有陰陽而補者,清靜陰陽而補者,或站、或坐、或行,必須定心靜心,待先天之正氣聚于丹田,久則丹田氣滿,充於臟腑,散於百骸。百骸氣全,自然撞通三關 (指尾閭關、夾脊關、玉枕關),由前降人黃庭,以身中之坎,填身中之離,結胎脫體,功用固神。漸漸積累,益處可見,精氣旺,神亦旺。否則,精氣耗,神亦耗,則元氣散,元精敗,人就虧。所以,久練內氣,催生精氣神合,達到精補其精、氣補其氣、神補其神的目的。

 

太極黑白圖的內白圓,顯時在陰陽調整中,通過不斷的煉精,集中心生內氣。而內氣又進行新的陰陽調整,煉精化氣,內氣充盈。這樣,往往複復,以達到產生內氣的特徵。另外在此強調一點:悟到內氣的特徵,必須靜,意要集中,由弱到強,由小到大,由局部到全身,舉一反三,細細揣摸,方可領悟。

 

二、自然呼吸與逆式呼吸的特徵

 

1.自然呼吸的特徵

 

自然呼吸是人的生命之源,人可以幾天不吃飯,不能一兩分鐘不呼吸。人一出世:即呼吸,為後天呼吸。通過呼吸運動,吸進空氣中的氧氣,呼出二氧化碳氣,保持人體最需要的養料。

 

自然呼吸是人的本能,不受大腦意識支配,在人的生命全過程中永不停息。呼吸中吸氣時,空氣從鼻孔經咽喉至氣管,再到大小粗細的支氣管而進入兩肺。空氣到肺後立即進行氣體交換,肺泡中的靜脈和動脈吐故納新,以完成新陳代謝。一呼一吸循環往複,永不停呼吸方式,自然呼吸在吸氣時,胸部往外突出,膈肌向上收縮;在呼氣時,胸部向體內收縮,膈肌往下放鬆,這是自然的、順暢的呼吸方式,人人皆是如此。

 

2.逆式呼吸的特徵

 

逆式呼吸屬先天呼吸,也稱丹田呼吸,是太極拳內功呼吸法。它有兩重含義:第一,逆式呼吸指逆腹式呼吸,吸氣時逐漸收縮腹部,呼氣時放鬆腹部,並使腹部凸出來;第二,指與拳架動作的開合、折返、摺疊、內旋相配合的呼吸方法。逆式呼吸的範圍大,內臟活動量大,經絡氣血的運行以及各類勁別的變換都有作用。

 

逆式呼吸的部位在人體的中部,從胸腹鳩尾、肚臍至下陰部;背部從十二椎以下至尾骨;側部從肋下至胯,為逆式呼吸的大範圍。而集中體現部位在下腹部丹田處。通過逆式呼吸,將協調中部的胸腹肌、骨肌以及骨骼、臟腑的功能,為產生丹田內氣做基礎準備。逆式呼吸的呼吸物質為內氣。

 

自然呼吸和逆式呼吸是兩種呼吸方法,自然呼吸由人體生命本能所決定,是不用意念控制的呼吸。而逆式呼吸是由人的意念所控制的呼吸,稱其為呼吸是一種比喻,其實它是一種腹部的運動。經久練之後,就像呼吸一樣,產生內氣和內氣壓,為拳架套路中提供一種內在勁路和原始動源。

 

3.逆式呼吸的基礎訓練

 

在分清自然呼吸和逆式呼吸的特徵之後,套路中的自然呼吸按人體本能需要自然順暢地呼吸。在遇到發勁、震腳動作時,自然呼吸也能緊密配合。而在大多數套路動作中,是用逆式呼吸來結合打拳的。兩種呼吸是獨立的,偶爾也是統一的。初學者難以分清,實際呼吸時就出現錯亂,甚至出現氣悶的現象。學習逆式呼吸首先要從第一含義開始,以練腹部的逆式呼吸為主。其方法是:當人在空腹時, 兩腳分開同肩寬,曲膝松胯,全身放鬆,雙手重疊輕按腹部;用腹肌的力量慢慢吸,盡量向內;意念上肚臍處與腰脊的命門穴為對拔勁;當吸到一定程度時,就停吸放鬆腹部;然後開始慢慢地呼,盡量向外,腹部凸起,肚臍與命門為對頂勁。這一呼一吸的時間大約10秒鐘,每次做三十六次呼吸,每日兩次,練習二個月。其目的是:拉松腹部,增強腹肌,調動穴位,使腹腔部位的肌肉、臟腑、骨骼、陰部有機地配合運動。在此基礎上,進入第二層含義,結合套路中的動作練習,先選幾個動作容易與呼吸配合的先練習,如六封四封、單鞭、白鵝亮翅。盡量做到動作中的開與合同丹田的呼與吸相配合,使逆式呼吸逐漸過渡到丹田呼吸。舉一反三,細心地揣摩每個動作的開合、摺疊、旋轉同丹田呼吸相配合,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到位,最後自然會成套的。丹田呼吸的快與慢、深與淺,要隨著練拳架子的需要進行調正。動作中柔,就可慢些;動作中剛,就可快些;動作中連續就可深一些,相反就淺一些。呼吸領先,動作隨後,一招一式中先由丹田呼吸先行,外形相隨,四肢及身軀的拳法就會按丹田呼吸的要求配合行拳。套路中的逆式呼吸就進入丹田呼吸。由於丹田呼吸的作用,將產生初始內氣。不管打太極拳時外形圈大圈小,架子高低,四肢運行圓弧線的長短,半徑大小,速度快慢,內氣的運轉,經絡血脈的氣血流注,都應與丹田呼吸的節律相吻合。丹田呼吸的時間長短,決定某招式的時間長短;丹田呼吸的內轉、摺疊,身軀都應密切配合。尤其重要的是在乃田一呼一吸的轉換過程中,這一呼一吸轉換點,需加倍細心地領悟。從拳理上認識,丹田呼和吸的端點,就是剛點;呼和吸的過程是柔勁,轉換點是剛勁;也就是說,柔勁的頂端是剛勁,柔勁的開始端,同樣是剛勁。在丹田呼和吸轉換時,拳架中就是柔剛的轉換點或者是剛柔的轉化點。有些學者也談到丹田呼吸,說它就是開合,呼為開,吸為合,這樣在呼吸的轉換點就應該認為:開的端點就是合的始點,合的端點就是開的始點,開合的轉換點其實也需用剛點來切換,否則開合的轉換就會出現斷勁和丟勁現象。開和合不是孤立的,在打拳中出拳、化勁、引勁、蓄髮等等組合的拳架中,用單純的開合來處理就不可行了。因此,要做到吸則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則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下人。說明動作中剛和柔、開和合的過程中都可發勁,而呼吸的轉換點則是發勁的瞬間。丹田呼吸與練拳的動作是能密切配合的,但也不要過分死板,形而上學,非要一板一式不可。在練拳時,有些動作大,更有跳躍、閃騰、旋體等動作,就會出現「上開下合」、「左開右合」、「上合下開」、「前開後合」、「腿開手合」等要求。此時丹田呼吸必須結合各個動作的特點,延長和縮短丹田呼吸的時間,也可在短期內暫定丹田呼吸,稱含氣。隨著拳架的繼續運行,又回復到丹田呼吸的正常狀態。

丹田呼吸在套路動作中的作用是很大的,對它的掌握直接關係到打拳往高層次的關鍵所在。丹田呼吸這一關鍵運動和技巧的基礎訓練和掌握,對內氣的產生、經絡氣血的運行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三、氣沉丹田

 

「氣沉丹田」在拳理中多有著作。這一內氣的運行方法,有不同的表述和爭議。諸如,氣沉丹田、氣聚丹田、氣通丹田、氣過丹田等,都是氣與丹田的關係,只是前部動詞不同而已,雖然動詞的含義有一定區別,但畢竟以丹田為核心,以氣為源,以動為由,將內氣下沉。使丹田部位「實腹」,形成了腹中的不同內氣壓力。氣沉丹田越實、越足,腹腔的內氣壓力相對就越大,產生體內壓力差。壓力大的部位肯定向壓力小的部位做氣流運動,產生了內氣的運行。在人的意念指示下,可意守丹田,也可通過丹田呼吸、丹田內轉,將氣血有目的有秩序地向某一特定場合輸送,同時促進經絡的活躍和氣血的運行。

 

在氣沉丹田的過程中,吐納導引,固精練氣,不管你是陰還丹還是陽還丹、是大還丹還是小還丹,是上還丹還是下還丹,都是使胸腹中的內氣到丹田去。其實去丹田的內氣不是普通的氣,而是經絡血氣加工後形成的一種體能。這種體能在人體的周身都可存在,只是丹田是個特殊的部位,是煉丹之處。所以這種體能在進入丹田後,通過內氣煉精和聚散,使這一體能具有動能轉化,並能隨著練拳者的意念、運轉、鼓盪、行氣、運身。因此,無論是對練拳還是對習靜,都必須有一個新的認識。所謂氣宜鼓盪,氣沉丹田,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氣遍身軀不少滯礙等等,都是一種體能的體現。

 

丹田部位在腹部,腹內的臟腑也就大小腸系及生理生殖系,其本身並無通道和空間。因此,自然呼吸氣是不能到達的,而先天之氣又必須修鍊。認為不經過修鍊,氣就可以沉到丹田,氣沉丹田後又自然能運化周身,這是不可能的。內氣的產生和獲得是要經過長期修鍊「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的運「化」過程。這個「化」字十分重要。練太極拳的人,如果不知「化」字決,那就沒有太多用處了。古人說以心與氣相守于丹田。」就是提醒人們在化字上下工夫。這就比如:氣與心相守丹田,好像置於火爐之上的鍋中之水由低溫到中溫直至沸騰,鍋中之水就會化作氣,將已化成氣的物質收集在一個密封的容器中,氣不斷產生,壓力也在不斷增加,此時,容器中打開一個出氣口,內氣由於壓力差就會噴氣,產生原動力。雖然我們吸進來的空氣不是我們丹田器官所要吸取的氣,而空氣經過肺部的加工,吸收了其中的氧氣,氧氣又供血液中的紅血球使用,流遍全身,送去了氣血。氣血在體內通過經絡運行,利用人體肌肉的伸縮活動,使經絡氣血在體內統一運行,統一調配,統一流注。在意念下,強大的經絡氣血在丹田聚集,在丹田煉化,在丹田產生體能。這時,練拳或站樁功夫稍深時,就會感覺到有一股「氣」流動,在全身中運行。這「氣」就是內氣——先天之氣,稱之為元氣,儒家稱之為正氣。在人的皮膚和臟腑中感覺是不同的。比如說:一般空氣運行(電風扇吹出來的風)吹到皮膚上的感覺是覺得涼快,而經絡氣血中的「氣」運行到皮膚上,就會感到皮膚脹開,毛孔張開,有股熱和麻的感覺,這就是氣血產生的體能結果。當氣血運行至丹田煉化後,丹田部位也自然會發熱發脹,身體就會產生一種丹田之氣鼓盪而引起的振擺,氣血會隨著意念沿脊背上行,下陰部,通四肢,皮膚有蠕動感,手指發麻,頭部清醒,雙目有神。結合拳架中的掤、捋、擠、按之勁,氣血融合全身,有的循環周身,有的開合聚散。此時,打拳一定會放鬆輕靈,全身舒展,下盤穩固,上盤松活,進人了練拳的境界。

 

「氣沉丹田」之後,並不是將氣儲存在丹田中,而是要用丹田運動,使人體產生一種松活彈抖,時開時合,有聚有散,說有就有,處處都有的太極內功。古人說:「抓住丹田練內功,哼哈二氣妙無窮。」把丹田稱為太極點,太極拳運動的軸心。丹田內轉或丹田內旋,就產生陳式太極拳所待有的螺旋纏絲勁,是髮長、短勁的動力源泉。在打太極拳時,剛、柔兩勁相濟,發勁源於內氣,尤其在丹田內部潛狀氣血時。在內旋轉加速時,自然會產生離心力和向心力,產生內氣貫四梢,又從四梢收歸至丹田,這種貫和收其勁別都不是直線型的,而是通過人體的身軀、四肢的螺旋動作,節節貫穿,有開有合來實現的。

 

太極拳纏絲精圖(圖3-2-2)要求在熟讀太極圓圖之後,悟出太極拳纏絲勁纏絲中運用內氣的方法,不然的話,即不明拳理。浩然之氣和氣血,在人生、天地、太極的陰陽中纏絲連綿,永不停止。在氣沉丹田的運行中,產生和聚集內氣,內氣經丹田內旋,運至身軀及四肢,出現了太極纏絲勁。當練拳者能掌握和識別順逆纏絲勁時,太極功夫已上身了。有了這層功夫,已達到練拳的新層次。

 

四、丹田內氣產生的方法

 

在了解和掌握了內氣產生的部位,內氣的特徵,逆式呼吸所產生的內氣壓力差異,內氣經丹田精鍊轉化為特定體能的基本原理之後,再進一步研究和分析內氣產生的具體方法和內氣產生的過程。為了便於練習和操作內氣產生的方法和過程,提供以下兩種方法:

 

1.站樁姿態練習丹田內氣

 

(1) 姿勢

    .

雙腳橫開,腳與肩同寬,雙腿屈膝松胯,身體中正,全身放鬆,虛領頂勁。雙臂曲肘,呈自然向前抱,手心向內,手指相對,雙手指相距 1寸,抱在肚臍前3寸。神態上雙目微閉,嘴微閉,上下齒微合,舌尖輕抵上齒根。耳閉塞,不聽嗜雜。鼻子呼吸,自然均勻。身體重心在下盤,上盤要輕,雙腳踏地,腳跟要穩固。

 

(2) 要領

 

練功時必須心靜腦靜,丟掉一切雜念,全神貫注。呼吸自然均勻,細長柔和。意念主導,注重丹田,操作輕靈,隨著練功時間的增加,要深人腹部的逆式呼吸,使自然呼吸與逆式呼吸慢慢區分幵來。要持之以恆,循序漸迸,細心體悟在肌膚產生的脹、麻、熱、涼、重、輕的感覺。這是內氣產生的前兆感覺,要心領神會。

 

(3) 方法和過程的六個步驟

 

①將全部的意念集中在丹田內氣產生的部位。從胸腹部中脘穴到曲骨,背部第十脊椎至腰宜穴上,肚臍至命門穴的腹腔中,即圖3-2-3和圖3-2-4中有長虛線示意的人體範圍。

 

對腹腔中臟腑、骨骼、肌肉及人體其他器官,其相對位置、作用和特徵應心中有數。對經脈布置、穴位位置及氣血運行的方向有明確的了解。

 

②加強胸部自然呼氣的練習。在均勻和細長的自然呼吸中,要掌握好呼氣的方法。在呼氣時,盡量慢呼,拉長呼氣的時間。將吸人肺部的氣在胸部分成兩個方向呼出,一個方向由肺部通過兩個鼻孔呼出,此為濁氣;另一個方向向腹部呼出,松腰松胯,身體微微下沉,雙肋骨收縮,膻中位氣向腹內呼,腹部就會凸出。感覺上已將上胸部的氣,呼到了下腹部。此種上下呼氣的動作應多練習,吸氣的速度可快可慢。

 

③當胸部氣能進人腹部內氣產生的部位時,氣先到的部位是上腹部中的胃部。這時,可以同時收縮上腹胃部、兩側肋骨、脊柱肌內,將內氣沿著圖中箭頭標示的方向朝丹田區輸送。內氣經過此階段的壓縮已提髙了內氣壓,屬丹田內氣低壓區,即圖3-2-3和圖3-2-4中用長虛線圈定的範圍。

 

④當內氣由低壓區向高壓區輸送,向下腹部丹田聚集時,其內氣在不斷地、多次地輸送聚集,內氣的壓力也隨之升高,屬內氣高區。由於內氣壓力的升髙,用腹肌、脊肌的收縮將內氣控制在丹田中,造成小腹部脹鼓,腹部外形凸出。這種氣貫于丹田,使丹田受壓,巳產生了內氣。此時的內氣還是處於初級階段,對打拳走架已經能做到內外的相互配合和松沉的目的,見圖3-2-3和圖3-2-4用短虛線圈定的範圍。

 

⑤氣聚丹田之後,應將丹田內的氣迸行運化,鍊氣煉精。而精鍊的內氣,除了呼吸的氣外,還有宗氣、營氣、衛氣,在脾胃、腎、肺的綜合作用下,才能生成氣血。氣血與臟腑之間的不斷交換,就產生了真正的內氣——先天之氣,進人了高級階段。而內氣的運化和輸送,通過經絡系統,運輸到身體的頭、四肢、身軀、臟腑,將化成的氣血源源不斷地供生命的需要和練拳中氣血的運行。

 

⑥雙手配合以上要求,作相應的輔助。當氣血流注經脈,輸送到臂和手時,必須結合體表和體內的經脈陰陽轉換,使雙臂和雙腿中手三陰、手三陽、足三陰、足三陽經脈氣血活動得到加強。結合內行走體內,使臟腑與經脈相連通,循環往複。站樁狀態下的內氣產生方法和過程,必須堅持練習,以上述六個步驟為目標,一個步驟一個歩驟地來練習,最後將六個步驟結合起來,內氣將會逐漸產生。只要堅持和掌握練習方法,內氣產生效果就會較為明顯。

 

2.套路動作中練習丹田內氣

 

在練拳走架子過程中,動作姿勢各異,其內氣產生和運行是不同的。當動作中巳產生內氣時,會悟到一種輕鬆靈活、順水推舟、動作運行如意內氣催形的效果。之後,又會繼續悟到一招一式動作明確,勁路清楚,氣達四梢,開合有序,連綿不斷的鬆柔效果。這就進入了練拳的更高一層次。

在練拳時,除站樁練習的聚氣、合氣、沉氣的方法依然可以使用外,因動作中走架,人體的姿勢和重心變化,以及各類勁別的使用,其內氣產生又有其特殊性和練習方法。

 

由於在運動中產生內氣,而產生的內氣又增強運動。內外結合,行動一致,一氣呵成。在練拳時,由運動中產生內氣,而一套拳又有很多動作,每一動作都在運動中。因此,只要針對運動中內氣產生的過程和方法領會,就容易理解和掌握運動中內氣產生的方法。

 

⑴姿勢

 

套路中任何動作姿勢。

 

(2) 要領

 

除了站粧練內氣時的要領外,還應詼做到,身體重心清楚,虛實分明;下盤穩固,上盤輕鬆;一招一式中剛柔分明,剛柔轉換點更應明確;多數招式的技擊含義要弄懂,套路要很熟悉;手、足、頭、身是一體,行拳時要松圓;肩、肘、腕、跨、膝、踝要靈活;為經脈氣血生成和輸送各個部位都要暢通,不能滯和阻;架子高低因人而宜,自由選定;動作要慢、要勻,按規定要求做到位。上述要領對練習者的要求是比較高層次的,但也是必須具備的。

 

(3) 方法

 

結合練拳時的動作循序漸進練習。

 

①人的意念集中在氣海穴以下的丹田部位,拿住丹田不放掉,即全身的意念集中在小腹部,而上身部分應放鬆,身體中正自然。在所有招式中都要掌握。

 

②利用上腹部和肋部的肌肉進行收縮,將胃部中脘穴一線的內氣較快地壓下到丹田部位,使丹田的內氣聚集,內氣壓力升高。根據動作的需要一次性地壓縮或多次連續地壓縮,務使丹田內氣產生飽滿感。好比打氣筒打自行車內胎,連續反覆上下打氣,車內胎充氣飽滿。產生的內氣還須經丹田運轉才會輸送到身體各部,而此時內氣只是聚集,暫不要輸送到身體其他部位。

 

③利用會陰穴位及其陰部的收縮,將足三陰經的氣血沿股胯上升至小腹部,也同樣聚集在丹田部,使丹田內氣又增加一條生氣的經路和氣源。在動作中由於人體重心偏左或偏右,足三陰經中的雙腿展布也隨形體而布局。要調動足三陰經的運行,除會陰及陰部收縮外,應增加小腹部的內吸,使丹田部位有空隙讓三陰經氣血流注至丹田部位。

""

④在套路動作中,人體的姿勢隨著拳架在不斷的變換中,內氣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的來源外,更為重要和更難操作的有兩方面的因素:第一方面的因素是逆式呼吸,隨著丹田呼吸的反覆出現,內氣的煉化使內氣氣血更加飽滿和有勁,它將內氣通過丹田呼吸輸送到全身各個部位和器官使用。根據丹田內氣的內壓大小,決定動作中手、腿、身的活動範圍和伸展長度。內壓大,可適當擴大範圍和鬆柔度;內壓小,要控制範圍和鬆柔度。隨著反覆練習,內氣壓力會增大,鬆柔度也會相應提高。第二方面的因素是丹田內轉,這是太極拳的精華。通過丹田內轉的煉精化氣,還精給神,積蓄精氣,真是抓住丹田煉內功,呼吸兩字妙無窮。

 

丹田內轉是有明顯感覺的。其一,當丹田充滿內氣後,利用腹肌和骨骼的伸縮啟動,它能腰旋,作螺旋形式轉動。轉動的範圍、方向、大小、前後、上下、旁側都可隨動作的要求相配合運動。其二,丹田內轉的方式很多,如有左右、斜向、橫向、豎向等方式。結合由內及外、由外及內、內外結合的纏絲勁運動,在動作中可直接表現在腰、手和腿上。其三,丹田內轉結合動作中,開與合、摺疊、旋轉、發勁,快速轉換左右胯和迅速輸送內氣,將太極拳的內功顯露一角。

 

⑤推手練習。雙人推手,分別站好位置和腳步。依單手、四正手、四隅手、混合手都可以(推手的方法、要求、原理在此略)。要求是:腿成微曲狀,馬步式,重心分清,虛實分明;雙肩放鬆,肘下墜,雙臂不可軟化,雙手靈活;心靜,聽勁,粘沾連隨,推手動作周而復始,連綿不斷。其內氣產生的方法是:

 

a.上身放鬆,下身穩固靈活,隨著雙人推手的運動方向,丹田應呼吸。推手的圓弧線路和勁別要求丹田呼吸作密切的配合。如:單手推,手伸時呼,手縮時吸,上呼下吸,使單手劃弧與丹田呼吸相配合。

 

h.雙腿運動的方向和線路,可結合腿部足三陰、足三陽的經脈氣血運行,使丹田產生氣血壓而呼吸。如:腿用前、外側、後的勁屬足三陽經,用內側的經脈屬足三陰經。往前推時用足三陽經,而向後退時用足三陰經。在纏絲過程中,足三陽經和足三陰經也隨腿部的纏絲而螺旋,經脈位置不變。腳、小腿、大腿三者在經絡的作用下,呈一個有效的整體,勁更加集中且很正,給丹田內氣的產生提供氣源。

 

c.用胯部和腰部來推手。用胯放鬆,左松右緊,右松左緊,左右變換,腰部隨動。只要按規定轉換八大勁,重心變化明確,隨著臀部肌肉和腰部肌肉的運動,促使小腹部產生有勁的陣陣收縮和松展,對氣聚丹田和丹田內轉是很有幫助的。如:右腿在前,左腿在後,當右胯負重心,就可呼;左胯負重心,就可吸。左右胯的重心變換,產生丹田呼吸相配合。

 

d.推手時也應走圓,圓的方向是無數的。雙手推手要掌握橫、斜切、外切、同心圓、內外圓、大小圓的弧度變化。還要注意圓球的整體運動方向,各部位的旋轉方向,其變化是無窮盡的。如果光用推手方式是難以適應的,必須雙手用粘沾連隨、采例肘靠的內勁相隨,全身運轉以適應。此時是練丹田內轉的最好階段。丹田內轉將煉精化氣,聽勁靈敏,反應迅速,丹田內氣可用在搏擊之中。

 

總之,以上兩種丹田內氣產生的方法,是局部性的分析動作的練習方法。只有在局部性方法得以掌握,逐漸積累的基礎上,經過長期的鍛煉和體悟,才能熟練掌握由弱到強、由小到大、由慢到快的丹田內氣形成過程。 


推薦閱讀:

姜的病蟲害及防治方法有哪些?
生肖六合/三合之配,屬相刑/害/沖之配及化解方法 ...
內心總是很亂,很浮躁,有什麼好方法讓自己內心平靜下來?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得了自閉症?
分析八字的綜合方法和步驟

TAG: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