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圖洛書與陰陽五行學說以及名堂(上)

關於[河圖洛書與陰陽五行學說以及名堂(上)]的字幕:

  • 今天講河圖洛書與陰陽五行學說以及明堂。河圖洛書與陰陽五行學說以及明堂。這一講打算講四個問題:一、陰陽五行學說的源起;二、河圖洛書的數字排列與五行相對應;三、河圖洛書所表示的
  • 五行相生相剋關係;四、河圖洛書與明堂。第一個問題,陰陽五行學說的源起陰陽五行學說的源起。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文化思想中的重要內容,也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哲學的理論基礎。陰陽五行學說起源很早,
  • 春秋時期關於五行的思想已經形成並且相當流行了。比較權威的說法,是《尚書·洪範》篇中「九疇」之一的一段話,就是從「初一曰五行」這句開始的那一段話,以下對五行的解釋是: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尚書》
  •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
  • 從革作辛,稼穡作甘。」這段話是《尚書》的原話。後世儒家學者對《尚書》這段文字進行各種解釋,形成了關於五行的一整套系統觀點。「第一言其名次,第二言其體性,第三言其氣味。」—— 唐·孔穎達《尚書註疏》唐代孔穎達在《尚書註疏》中解釋說,
  • 這段話包括三層意思:「第一言其名次,第二言其體性,第三言其氣味。」所謂名次,是指把世間物質的形態分為水、火、木、金、土五種。所謂體性,是指這五種形態的物質
  • 各自具有不同的性質。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水向土中及地下浸潤滲透,故曰「潤下」;火燃燒時升騰向上,故曰「炎上」;木質可以人力加工,可用人力加工,使它或曲或直,
  • 所以稱為「曲直」;金屬可以使它發生各種變化,故曰「曲直」,革就是變的意思;土中可以種植各種農作物,故曰「土爰稼穡」,這個爰就是「於是」的意思,這是虛詞。所謂氣味,是指五種形態的物質給人的生理感覺不同,氣味有別,
  • 這個氣味是指兩方面的,一個是氣一種嗅覺,鼻子聞了有不同的味,不同的氣,這個感覺。味是用舌頭嘗,它有不同的味道,所以這個氣味有別,一般的說法是木味酸 火味苦 土味甜金味辛(辣) 水味咸木味酸,火味苦,土味甜,金味辛,辛就是辣,水味咸,因而各有不同的用途。
  • 水與火供給人類飲食需要,金與木供給人們製造用具和住所的設施的需要,土中生長出萬物,百穀與草木都是人類所必需的。因此水、火、木、金、土五行,
  • 所指的就是五種材質,或稱為「五材」。《左傳·襄公二十七年》這一部分當中說: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天生五材,民並用之」這麼一句話,這裡的「五材」就是說的是五行。先秦時期,除孔子之外,其他許多名家也都論及五行。
  • 《墨子·經說下》中說:「五行毋常勝。」—— 《墨子·經說下》「五行毋常勝。」《孫子兵法·虛實》篇中也說:「五行無常勝。」——春秋·孫武 《孫子兵法·虛實》「五行無常勝。」1973年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當中發現了帛書,其中有一部分,被當代學者定名為《五行》,並被認定是子思、孟子學派的著作。
  • 春秋以後成書的《管子》書中有《五行》這一篇。《管子》就是傳說是管子的著作,實際上是漢代或者秦漢之際,有人假託管子的著作。《禮記·月令》一章和《呂氏春秋·十二紀》一節當中,都詳細地記述了關於五行和一年中的時令,與祭祀活動的對應關係。
  • 漢代學者對五行的理論進一步發揮,形成了更完整的體系。綜合各書的記述,五行和古代文化範疇其他方面的對應關係可以列如下表:這個表呢是在其他一些書當中也有,就當代關於研究古代文化的一些著作當中,
  • 這個列的有這個對應表。當然不同書當中這個對應表,它包含的內容有些差別,有的多一些有的少一些。從這表中可以看出,有這樣一些項目,五行,上述的排列順序是,水、火、木、金、土。當然這個順序呢它也不是隨便排的,這就正好和後來,這個按數字排列那就是,
  • 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就這一二三四五這個順序。所以在這個表當中,五行列為是木、火、土、金、水,對應的數就是水對應一,火對應二,木對應三,金對應四,土對應五。
  • 這個數字對應關係,下面還要具體說到。現在我們只看其他一些項目。對應四季就是木是春,火是夏,金是秋,水是冬。但是在《呂氏春秋》和《禮記》當中它中間還列了一個季夏,季夏就是說在夏和秋之間,還划出一個時間段稱為季夏。
  • 這個季夏對應五行當中的土。和四方的對應那就是東是木,南是火,中央是土,西是金,北是水。天干地支的對應,那天干比較明確就是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所謂中央戊己土,就是戊己對應土,庚辛金,壬癸水。這我們在其他書當中
  • 常見這種說法,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和地支的對應就是寅卯為木,巳午為火,辰戌丑未為土,申酉為金,子亥為水。關於五帝、五神、五蟲,不一一說了。再下面看一看就是五音,
  • 五音當中,一般的說法就是宮、商、角、徵、羽這五音。其中這個角是對應木,徵對應火,宮對應土,商對應金,羽對應水。常說的或者大家熟悉的五味和五色、五臟怎樣對應呢?
  • 從這表上可以看出來,所謂五味,就是酸對應木,苦對應火,甘就是甜對應土,辛就是辣對應金,咸對應水。五味的對應,和剛才上述的解釋,那是一致的。這就是根據上述列出來的。和這個五髒的對應
  • 就是這個脾,人內臟中間的脾對應木,肺對應火,心對應土,肝對應金,腎對應水。我們看心,中央,中央就土。這可以理解五行和五種要素的對應它也不是隨便定的,就是它有一定道理,有一定內在聯繫在裡頭。
  • 和五色的對應,那就是青是木,那就是樹木那個木一類的應該是,這個叫春天,木對應春天,春天就是萬物爭榮,就是青色這比較好理解,赤就是紅色對應火,火是紅的,黃是對應土,土是黃的,這比較好理解,白是對應金,
  • 金是白顏色,發光的那種顏色,黑是水。這是五色的對應。下面和五常,仁、義、禮、智、信。仁對應木,理對應火,信對應土,義對應金,智對應水。其中信,則是居中的位置,人無信不立,信居於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對應土。還有五牲那都不一一說了。當然還有其他一些要素,所以這個表中所列的,
  • 不是全部。只是從這可以看出來,五行的觀念已經滲透到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思想體系。下面看第二個問題,河圖洛書的數字排列與五行相對應河圖洛書的數字排列與五行相對應。把河圖洛書同五行學說勾掛起來的說法,起於漢代。
  • 西漢武帝時期,隨著儒家思想統治地位的確立,陰陽五行學說更加盛行。東漢時班固撰《漢書》,專列《五行志》,就是《漢書》中間那個《五行志》,這個是《漢書》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對於《尚書》中關於陰陽五行的經典論述予以闡發,對歷代災異禍福的記述
  • 比較全面,比較多。其中在引述《洪範》篇中「初一曰五行」一段文字之後「凡此六十五字,皆雒書本文,所謂天乃錫禹大法九章,常事所次第者也。以為河圖、洛書相為經緯,八卦、九章相為表裡。」——《洪範》說:「凡此六十五字,皆雒書本文,所謂天乃錫禹大法九章,常事所次第者也。以為河圖、洛書相為經緯,八卦、九章相為表裡。」
  • 這段話是《漢書·五行志》引述《洪範》篇當中這樣引述的。後來顏師古、張晏注《漢書》,也對五行的內容,及相互關係作了註解。《後漢書》當中也列有《五行志》,當然這是仿造《漢書》的體例。以後各代正史中也大都列有《五行志》,
  • 其主旨大體是沿襲《漢書·五行志》的思路。漢代的其他文人著作,也大談陰陽五行。比較典型的就是揚雄的《太玄經》卷八這一節題目叫作玄數第十 一:「三八為木,為東方,為春,日甲乙,辰寅卯;四九為金,為西方,為秋,日庚辛,辰申酉……」「二七為火,為南方,為夏,日丙丁,辰巳午;一六為水,為北方,為冬,日壬癸,辰子亥;五五為土,為中央,為四維,日戊己,辰辰戌丑未 」——西漢·揚雄《太玄經》「玄數第十一」,中間記述道:
  • 「三八為木,為東方,為春,日甲乙,辰寅卯」這個辰就是時辰的辰,「四九為金,為西方,為秋,日庚辛,辰申酉……」當然這個省略號,就是還有其他一些,列了很多了,他列了很多項目;
  • 「二七為火,為南方,為夏,日丙丁,辰巳午」;「一六為水,為北方,為冬,日壬癸,辰子亥」;「五五為土,為中央,為四維,日戊己,辰辰戌丑未」揚雄列的項目,和《禮記·月令》這一篇,和《呂氏春秋·十二紀》這一章相比,
  • 增加了天干、地支等新的內容,而且關於五行與數字的對應關係,揚雄以三八為木、四九為金、二七為火、一六為水、五五為土,這和後來關於河圖的數字表述,完全一致。宋代出現的
  • 河圖與洛書的圖形,正是非常典型地表示了陰陽五行的數字關係。河圖中一至十的排列,其奇數皆為白圈,表示陽,其偶數也就是地數皆為黑點,表示陰。如果用數字表示,其數字關係就是像這個圖所顯示的,
  • 河圖當中可以看得很明顯,一三五七九這五個單數,就是五個奇數是用白圈表示,二四六八十,這五個偶數,也就是五個雙數,用那個黑點表示。它的對應關係,就是按照《易經》的說法,和後來也研究《易經》的著作,
  • 一個共同的說法,就是分天數、地數、生數、成數。這樣的劃分,它是從《易經》產生的。《易經·繫辭上》有一句話「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易經·繫辭上》叫作:「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這是《易經》的原話。唐代孔穎達的《尚書註疏》中,作了詳細地解釋,
  • 後來的學者都信從孔穎達的說法。實際上就是在《易經》的基礎上加以理解和發揮。這個看法大體上是一致的一、三、五、七、九 (奇數)——天數二、四、六、八、十 (偶數)——地數一、二、三、四、五——生數六、七、八、九、十——成數就是一、三、五、七、九這五個數是天數,二、四、六、八、十這五個偶數是地數,偶數是地數,奇數為天數。一、二、三、四、五這前五個數,就是從一到十的前五個數
  • 叫作生數,六、七、八、九、十這後五個數叫成數,那前五個數,生數和五行的對應關係一為水,二為火,三為木,四為金,五為土;六為水,七為火,八為木,九為金,十為土那就是一為水,二為火,三為木,四為金,五為土;六、七、八、九、十這五個成數,也同樣對應著五行,它對應關係就是六為水,七為火,八為木,九為金,十為土。
  • 這樣的劃分,那就是在河圖和洛書當中就表示這麼一種規律了就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所謂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那就是根據河圖和洛書這樣的圖形,
  • 這樣的圖形,如果把它轉化為數字關係,就是翻過來我這樣兩幅圖。先看這個河圖,河圖,一、六在北方,就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與一是生數,六是成數。它是這麼一種關係。南方就是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 東方是天三生木,地八成之。西方是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中央是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在洛書當中的這種對應關係,和河圖是一致的,我們看如果相比較就看得很清楚了。在河圖中是一、六在北方,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 在洛書當中,一在北方,六呢它稍微偏一點,它也在和一緊緊挨在一起,所以我們在圖上這樣表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和河圖這是完全一致的。東方,天三生木,地八成之。三和八也連在一起,在南方是地二生火,在河圖這是南方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但是在洛書當中
  • 這是方位在西方,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在河圖當中,四九在西方,在洛書當中它在南方。這一點不同,關係對調了一下。雖說這個位置不同,但是二和七在一起,四和九在一起,這是不變的。這在河圖和洛書當中,這種生數和成數的關係,它是不變的。
  • 二必和七在一起,四必和九在一起,就像六必和一在一起,八必和三在一起,中間那就是十和五必在一起。就是它生數和成數就這麼一個關係。所以在河圖和洛書當中它都是奇偶相對,陰陽配合,這麼一種關係。生數和成數,一陰一陽,組成一組,
  • 位置是緊密相連不變,在河圖和洛書當中是不變的。關於生數與成數的關係,朱熹《易學啟蒙》當中有一個確切地表述。南宋胡一桂為《周易啟蒙翼傳》他作了這個《周易啟蒙翼傳》,對朱熹的《周易啟蒙》,可以說是作一種闡釋和解說。
  • 他對朱熹的原話,有具體地解釋。這段話是這樣寫的,非常重要,「然天一生水必待地六而後成,以至天五生土,必待地十而後成者,以五行之生皆不能離乎中五之土,以成形質。」——南宋·胡一桂《周易啟蒙翼傳》「然天一生水必待地六而後成,以至天五生土,必待地十而後成者,以五行之生皆不能離乎中五之土,以成形質。」他就是說這個什麼意思呢?
  • 就是說天一生水,為什麼地六成之呢?六和一相比,就是加了一個五,而五就是中央是土,就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就是加上一個陰數,土,所以他這話就是這樣表述的。
  • 就是「以五行之生皆不能離乎中五之土,以成形質。」「天一生水矣,水非土則源泉從何出,故一得五則成六,是地六成之也。地二生火矣,火非土則歸宿於何所?故二得五則成七,是天七成之也。天三生木矣,木非土亦無所培植,故三得五則成八,是地八成之也。地四生金矣,金固土之所滋長,故四得五則成九, 是天九成之也。天五生土矣,生而必成則積之深厚,故五得五則成十,是地十成之也。」——南宋·胡一桂《周易啟蒙翼傳》具體來講:「天一生水矣,水非土則源泉從何出,故一得五則成六,是地六成之也。地二生火矣,火非土則歸宿於何所?故二得五則成七,
  • 是天七成之也。天三生木矣,木非土亦無所培植,故三得五則成八,是地八成之也。地四生金矣,金固土之所滋長,故四得五則成九,是天九成之也。天五生土矣,
  • 生而必成則積之深厚,故五得五則成十,是地十成之也。」這段話當然非常重要了,後來研究《易》學,研究河圖洛書的著作經常引用這段話,這段話是非常深刻而精闢的。胡一桂宣布了他的一個重要發現,就是每一個生數加上五就是它所對應的成數,
  • 而所差的這個五呢,就是表示中央五行的這個土。胡一桂認為,土在五行當中具有獨特的作用,它是水的源泉所在,火的歸宿之處,木的生存基礎,金的蘊藏之地,也是土自身得以厚積的原因。
  • 因此這個土在五行的方位分布中居於中央,它在生數、成數構成中的數字關係,反映了土的一個重要屬性,就是在五行生成過程中始終參與,不可缺少。所以胡一桂那段話總結說,「然天一生水必待地六而後成,以至天五生土
  • 必待地十而後成者,以五行之生皆不能離乎中五之土,以成形質。」就是他就指出在五行當中,土具有獨特的重要性,在五行生成過程中,它是始終參與,不可缺少,這一節暫時講到這裡。
  • 推薦閱讀:

    太極陰陽八字學
    婚娶類專用陰陽不將日
    陰陽大衍 下
    過路陰陽斷語修正
    《六爻陰陽經》全文

    TAG:五行學說 | 五行 | 陰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