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知識】美國的跳舞馬拉松

  美國有一個延續百年的跳舞馬拉松活動。它最早出現於倫敦,是上流社會的娛樂活動。1923年,一位名叫艾爾瑪·卡明斯的32歲美國女子在紐約奧杜邦舞廳不間斷地先後與6個舞伴跳了27小時吉特巴和華爾茲,打破12天前剛剛由一對英國舞伴創下的世界紀錄。卡明斯一夜成名,跳舞馬拉松也迅速在美國各地風靡起來。

  作為一種競賽,大家最初在舞池中比拼的是耐力,看誰能堅持到最後。對普通人來說,這是一條出名的捷徑。慢慢地,比賽規則有了一些變化,允許選手們短暫休息。雖然比賽規則五花八門,但一些基本規則大致相同:不能在跳舞過程中睡覺,但有的比賽也規定只要有一位舞伴留在舞場上跳舞,另一人可以小憩片刻;兩人必須保持跳舞的姿勢且不停運動,如果停下來就算輸;膝蓋只要著地就會被淘汰。後來比賽對舞蹈的標準越來越松:只要擺出架勢,隨著音樂在場上走步也可以。但有時主持人為了活躍氣氛,也會播放快節奏的舞曲。這時就要求選手們隨節拍而動,不能偷懶。有的比賽持續數周,對選手們的身體帶來極大考驗。在比賽後期,通常都是男舞伴攙扶著女舞伴勉強隨著節拍移動。由於比賽艱苦漫長,這一活動還被戲稱為「走拉松」「抖拉松」「腳趾囊腫比賽」和「雞眼嘉年華」等。曾有女舞伴在比賽過程中被男舞伴叫醒,第一句話問的是「現在是幾月」。

1930年比賽中,最後四位選手

  美國大蕭條時期(1929年-1933年),跳舞馬拉松也逐漸「變味」,成為一種娛樂活動,商業氣息越來越濃。在大蕭條時期,對千百萬美國人而言,生活成為吃、穿、住的掙扎。但跳舞馬拉松當時成為一種群眾性娛樂活動,很多美國人以此逃避現實生活的窘迫。而且對於參賽者來說,他們有機會通過比賽贏得名譽和獎金,還能在比賽期間飲食無憂。他們每天要吃8至12頓飯,這些都是贊助商提供的。這些餐食營養豐富,包括雞蛋、牛奶、水果和麵包等,以保證選手們的體力。現場的飯桌都是齊胸高的,因為選手們要邊吃邊跳。對於觀眾來說,他們只要每天最多掏25美分,就可以無限制地欣賞一場真人秀。選手們會在眾目睽睽下睡覺、吃東西、換衣服、洗漱。主辦者還經常搞些噱頭來吸引人氣,刺激門票銷售。例如他們會悄悄安排職業選手參賽,提高競爭性;有的還在比賽現場安排雜耍等表演;還有幾對舞伴在比賽期間舉行婚禮。在1930年8月7日結束的一場比賽中,一對選手戰勝50多對選手,創下跳舞時間最長紀錄,將2650美元大獎收入囊中。他們的成績是2831小時4分鐘30秒(將近118天)。

  隨著跳舞馬拉松的火爆,美國社會也出現了一些反對聲音。1928年,西雅圖一位女士在參加了一場為期19天的馬拉松舞會之後身心崩潰,企圖自殺。市議會隨即通過法令,禁止在西雅圖市界內舉行跳舞馬拉松。此後,又有一位名叫荷馬·摩豪斯的男子在連續跳了87個小時後,由於過度疲勞當場死亡。出於對公眾健康的考慮,美國各地紛紛立法,限制跳舞馬拉松。到了1930年代末,大多數州都已經宣布這是非法活動。跳舞馬拉松日漸式微。到二戰結束時,它就銷聲匿跡了。

累壞了的女舞伴

  1969年,好萊塢推出影片《奪命舞》。它是根據1935年的一部同名小說改編的,作者霍雷斯·麥考伊曾在跳舞馬拉松上當保安,他講述了一群人通過各種努力想在舞蹈馬拉松上取勝的故事。影片公映後大獲成功,獲得8項奧斯卡提名。在這部影片的影響下,跳舞馬拉松重新在美國大學校園中興起。只不過它已經變成一項狂歡活動,而且被賦予慈善活動的色彩。如今,全美有超過250所大學和中學舉行馬拉松舞會,比較著名的包括賓夕法尼亞大學、西北大學、印第安納大學等。這些舞會通常在春天舉行,持續時間從十幾個小時到四十多個小時不等。例如賓夕法尼亞大學每年2月舉辦馬拉松舞會,每次持續46小時,籌集的款項全部捐給治療兒童癌症的研究,自1977年以來已累計籌集1.27億美元善款。


推薦閱讀:

破解CRS有絕招!美國銀行卡了解一下
進口海豹,出口連體人,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時代?地球知識局
美國總統布希與「風度翩翩」無緣
川普發動貿易戰,投資機會在哪裡?
美國生子續簽被拒真相大揭秘,不看絕對後悔!

TAG:美國 | | 知識 | 馬拉松 | | 文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