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孫氏太極拳修習要訣

孫氏太極拳始終貫穿陰陽混—的太極勁。它的特點是形意之整、八卦之變、太極之靈的高度融合以至渾然天成一體。走架時應注意兩點:  

(1)不要走成忽進忽退而應走成如水漂落葉,水流而葉不動。其要領是兩腳在運動轉換中,始終虛實分明,重心平穩過渡,兩腳猶如翹蹺板的兩端,身體重心在不露痕迹中由一端潛換至另一端,並要注意重心在前腳時,不得超過前腳的腳後心。重心在後腳時,不得超過後腳的腳前心。曲腿以膝蓋與腳尖連線基本垂直於地面(135度)。

(2)不要走成硬進硬退。而要進中寓退,退中寓進。走架在形與意上都要圓。如圈套圈,如環扣環。圈者,環者是掤、捋、擠、按、采、肘、靠,八勁之意在此中互寓、互換、互變之形成。此為走架中勁意流動的竅要。勁意就是勁之意味,亦即動之潛在趨勢。勁意狀態應如身披五張弓:兩肩根互撐,兩肘互撐(1),兩胯互撐,兩膝互撐(2),背椎與肩根、胯根前後互撐。總之,體內各種勁意要陰陽同根互寓,以守中和之勢,故日太極勁。要注意,這種互撐不是用力硬撐,而是以意微撐,全身筋肉有而似無,松不著力,唯全付骨架開合相連,均承體重。要「順中求逆,逆中求順」。前四字講的是在行拳中要於周

身內外走出陰陽互逆的太極勁。後四字則是說這種勁意的轉換要自然連續、圓滑、通順。此實為太極拳走架中竅要所在。如起手有鑽形,落手有翻意。起手時內氣下行,內外運動方向互逆。同樣,落手時,體內之氣由腰上行,其勁發於脊背,貫於雙手。一起一落內外兩圓相合,陰陽互逆。再如打「進步搬攔捶」時,切勿只管一味向前,而應走出形示於前,勁蓄於後。前捶打出時,意呈於外,要勁意深遠;同時後背要暗蓄撐靠堅實之勁,其意要幽深,藏而不露,蓄而待發。此外,在行進中,周身左右互撐,八勁或隱或現隨式轉換於身體內外。

技擊特點   

(1)體松——鬆開周身關節,這樣,自然生出筋骨間的勁,這種勁發出來稱為驚力、彈力,而能將慣性降低到最低限度,全身上下不用拙力,骨節鬆開,擴張了四肢的張度。扭動幅度大,從而圓轉靈活。

(2)氣固——氣沉丹田,從而使小腹部位充實以利於下肢的穩固,同時,成為上肢放鬆的依靠與內力發力的基礎。

(3)神凝——意念專註,增強中樞神經在身體裡面起的反射作用和對外界刺激的敏感。

   

「氣沉丹田」習練法

    第一步練法:每日練拳後,藉助於呼吸的深暢自然站立於樹旁,面前應無、運動之物象,以便於意動,上體放鬆,將意念由氣海穴經任脈下行到會陰穴時呼氣;隨吸氣意念由會陰穴內收沿小腹內腔壁上升至氣海穴。所不同的是,下行時是由一點紐成的一條直線,上升時此一點成為無數的點和線呈放射狀充滿小腹內壁,至氣海穴時,其扇面撒開的最寬部位齊氣海穴平,隨即這齊頭並進的布狀整體向後至命門穴處急速下卷,呼氣,同時肛門上收,此為一遍。然後,再自然吸氣重新開始。二手動作配合意念與呼吸,意念上升吸氣時,十指微微用力成拳,掌心一面上翻,意念下行呼氣時,十指自然松直。

    要領:呼氣下卷時一定要肛門內收,不然會得毛病。此法初練時盡全力集中意念,每日二三十遍一般一年左右,便會自覺下腹部隨一呼一吸而運動起來,當不用高度意念集中,而能隨著意運動腹部時可進行第二步練習。

虛實步練習法

    自然站立,周身放鬆,動作開始,同手同腳抬起,腿抬至大腿面與地平,手肘與大腿平,後腿彎曲,重心在後腿,吸氣;隨呼氣往前邁步,邁至前腳已完全落實於地面時,方可將重心前移。初練時,可使一同道在習練者邁出之腳剛接觸地面—瞬間,從其腳後跟猛力前勾一腳:使其意識至重心前移時機,從而虛實分清。

一、孫氏太極拳初級修為要點 走

    走是動靜合一的基礎,是虛實轉換的根基。初學練走的基本要領如下:

    1、身體狀態要以「九要」為規範。九要即是塌、提、扣、頂、裹、松、垂、縮、起鑽落翻要分明。

    (1)塌者,塌腰、塌腕。塌腰是將腰鬆開,自然下垂尾椎骨不可上翹。塌腕即將手背與小臂撐圓,使手腕部骨節撐開,小臂與手背應成135度。

    (2)提者,提肛。此意只可微有,不可太過。

    (3)扣:扣肩、膝。扣肩使肩關節撐開,扣膝則帶動胯關節撐開,從而使身體上下勁間一致扣成—個圓柱形,於是勁通八方。

    (4)頂。舌頂上顎,頭懸豎頂。舌頂則接通任督二脈,使神氣相通。豎頂,一是與塌腰相配合,使脊椎拔開,身形自整。二是使神氣貫通上下丹田,神氣升降往來合一。

   (5)裹。裹膝、胯、肘。即是使身體的主要竅節帶動身體,向身體重向重心線疊裹,從而蓄以彈炸力。縮中有裹,伸時顯扣。

   (6)松者,松肩、松胯。松肩是使肩自然下垂,並與豎頂相對拔,自然氣貫兩臂。松胯則需先兩足有虛實,虛足之胯,自然松垂,竅節脫開,是謂以靈。

   (7)垂。垂肩、肘。指兩臂伸出後,手臂猶如懸垂之繩,兩端互抻,而手臂隨其自重有自然下垂之勁。

   (8)縮。縮肩、胯。其一是指縮肩、縮胯之根,使四肢勁意貫通丹田,從而得內開外合之道。其二是兩臂兩胯外伸時,其根也要縮,從而使肢體兩端互逆,並通過脊椎主幹使身體各主要竅節相互有機連通,得以外方內圓,勁意完滿。

(9)起落鑽翻要分明,並非指動作分明,而是指出要分清虛實與陰陽,起為陰落為陽;起為虛,落為實。起時內氣下潛,落時內氣自脊而上直貫兩掌手指,以腹之氣而言則是,起為實,落為虛。故所說要分明是內氣與勁意虛實陰陽的相互轉換。

    九要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九要並重不偏頗。故九要合和則俱彰,偏其一則皆無。注意!!!

    九要三層意思。其一是習者周身各主要竅節、兩肩根、兩胯根、兩肘、兩藤、兩腕和脊柱、骨縫之間互撐互合,貫通為一有機整體,其要核為「松」字。其二是各主要竅節之間虛實陰陽轉換自然,以致能帶動周身365塊骨節均能虛實轉換耦聯一體,其要為不離起,鑽落翻,則可謂之靈。其三是松腹塌腰虛靈豎頂,意收落於腹,意放走玄關,則神氣相交,真氣生焉。

    須知:形鬆勁自整,意靜神自明。日常行止坐卧亦可以「九要」為規矩進行練習。

    2、身體移動之要:邁步如槐蟲蠕動,往來似水漂落葉。即邁步時兩腳始終在虛實轉換當中,平穩過渡。其要領是:

    (1)兩腳為翹蹺板之兩端,身體重心在不露痕迹中由一端潛換至另一端,且要重心平穩無起伏。

   (2)重心在前腳時,不可超過前腳之腳後心;重心在後腳時,不得超過後腳腳前心。身體重心在此間移動。

   (3)屈腿以135度為佳,只要膝蓋與腳尖連線基本垂直於地面即可。

   (4)要進中寓退,退中寓進。即在運動過程中總要有相反的運動趨勢在體內潛而待發,蓄以待機而變之勢。故要先邁腿,待前腳落實後,再由松胯移動身體重心。

   (5)移動要勻速,且身形仍以「九要」為規範。

  

二練習「九要」

    歌云:練習九要是定律,初學入門切謹記;九要做到自超強,十年純功游天際。

    九要是練習孫氏太極拳的九條定律。所以,練功者要以丹田為根本,以意氣力為運用,以九要為準則。這樣嚴格要求自己,就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而達於通曉入門之捷徑。 「九要」:一要塌,二要扣,三要提,四要頂,五要裹,六要松,七要垂,八要縮,九要起鑽落分明。

    塌,就是腰往下塌勁,尾閭上提督脈之理。扣就是開胸順氣,陰氣下降任脈之理,提就是穀道內提,通脈固氣之理。頂,就是三頂,即舌頂上齶,頭頂天,手頂前,是通任督和舒展筋骨之理。裹,就是兩腿往裡裹勁,如兩手心朝上托物,就必然要向里裹勁,是蓄氣待發之理。松,就是要鬆開兩肩如拉弓,但不能使膀尖外露,周身關節也要放鬆,主要是兩肩下沉,是使氣血暢通之理。垂,就是兩手往外翻之時,兩肘極力往下墜(垂)勁,是引氣下沉歸於丹田之理。縮,就是兩肩兩肘,兩胯與周身要極力往回縮勁,但不是鬆軟的收縮,而是周身要往一處收勁,使周身緊湊並成為一個內外堅實的整體,是防禦外來打擊之理。起鑽落翻,就是起為鑽,落為翻,起為橫,落為順,起鑽是穿,落翻是打,起亦打,落亦打,打起打落,如車輪之循環無間,周而復始,是取勝之理也。

三、孫氏太極拳初級修為要點 勁與和

    1、勁是內勁,整勁何來?即源於腳,因此「走」是「勁」的重要基礎之一。勁主要為三類勁:剛球勁、皮環勁、鋼絲球勁。另外,整勁的質量還取決於意念,氣息與骨系運作三者間的協同程度。協同的程度越好,勁的質量越高。

    意圓形曲。意圓是指周身處處皆可作為力的作用點,且力的方向是可以轉換的,形曲指周身骨系如節節拱架相連,可產生「拱效應」。拱之根就是兩足。

    ①剛球勁的作用機理是:周身骨系之開合於瞬間作用於一線(合於一點),即通過前腳踩步後腳跟步的瞬間,周身骨系互撐於一線,勁自足起。在練習前腳踩步時要注意兩點。其一是踩步是搶點,即逼住對方重心,搶佔發勁時機。其二是踩步時身體隨之前移,此時要視對手如一根枯草或一層薄紙,不可生畏縮之心。只有如此,身體才能協同同步,整個身形才有整體平移之移,為隨時發力打基礎。在練習後腳跟步時也要注意兩點:一是一踩即跟。在後腳跟的一瞬間,後腳有蹬勁,同時將拳隨勢打出,並前腳同時回搓(反撐),兩腿內側互

剪(夾膝)身體有前後彈顫之形。二是這個前踩後跟和後蹬前搓的過程是兩足的虛實轉換過程,在勁意上構成一個圈。要使全身虛實與這個圈協同同步,必須通過兩膝將足上的勁意傳至上身。由於兩足分立,兩胯相互關聯,故必須松胯,才能使足上的開合協調上體,並通過豎頂塌腰垂尾閭和松肩垂肘縮肩根,使身體處於內開外合之狀,周身成為整體力系以胯為軸,以足為根,彈射於一點,故日剛球勁。(形意拳求得)   

    ②皮球勁的機理是:周身骨系的虛實開合與彼相洽合,並在彼發力之瞬間使我的力間與彼的力向相同。其初級階段是接引勁,至後為沾吸勁。故要周身骨系協調,量彼力的大小、方向,使自身與之相平衡穩定。

    在練習中需注意的是,一是接點要松,不著力,但又不是躲閃,而是意在粘敷,在轉動中接彼之勁,亦即自身的接觸點有搓滾彼勁之意。二是接觸點雖松,不著力,但周身仍要整實不散,即豎頂塌腰垂尾閭,沉肩垂肘縮肩根,並通過松胯,以身體引領彼之向。同時,隨著兩胯的轉動,雙腳虛實互換。一般來說,彼勁擊我左身,我之雙足由左實右虛向左虛右實轉換,當彼勁擊我右身,我則雙足之虛實轉換與上述相反。若彼向前牽我,我則前足虛進,後足墜實。若彼向後推我,我則將胯松轉使重心移至前足,並隨身體的引領,後足虛讓之。總之,以使我的力向與彼的力向同向為要。而力的方向轉化之樞為腰胯,其

根為雙足。以「九要」為規矩,以上述機理分析為參考,通過孫氏太極拳的修為即可得此皮球勁。

    ③鋼絲球勁的機理是:周身骨系始終處於一種不斷變化的立體拱系狀態,即起於雙腳貫於周身的虛實開合是在不斷地變化之中,在交手中的具體變化將因敵而變。

    此勁的特點是內合時如螺旋纏絲,外開時在搓滾中完成圓撐。

    此勁在練習時重點也在足胯,通過兩足虛實曲直交變,相互纏擰而生。並通過「九要」而使其貫通周身,令身如一擰緊的彈簧,蓄勢待發,無處不是手。修為此勁當從孫氏八卦掌的練習中求之。此勁為孫氏八卦掌的入門勁意。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三個整勁皆源於兩足,故兩足的虛實變化曲直圓研是各類整勁的基礎。因此,當兩足虛實變化相對自如,並通過足胯相合將此貫通周身之後,三類整勁將融蓄,渾然一體,相機而變,互寓互生。孫氏太極拳之所以要活步的道理即在於此。此外,在應用中就一般而論,若發勁之機先於彼時,應以剛球勁擊之。當變勁之機先於彼時,應以皮球勁放之。當變勢之機先於彼時,應以鋼絲球勁抽彈之。總之,三勁蓄於兩足的虛實曲直之中,因敵而變。所謂「周身都是手,勁從腳下走」即是此意。   

    應該說明的是,初級整勁是明勁,源於兩足,謂之「形與骨合」中級整勁是暗勁,源於腹(下丹田),謂之「骨與氣合」。高級整勁為化勁(並非化介之勁,而是指無所不在的勁),源於目(玄關,上丹田),謂之:「氣與神合」。最高境界「勁自虛空發出」。

2、關於「和」。

    和,即中和。所謂「得其環中以應無窮」即是此意。

    在孫氏技擊體系初級修為時,要著重注意用功於三個方面。一是和諧,即無論走架,推手還是對搏,力爭自身肢體骨系相和諧圓融,周身勁意不散亂。二是和機,即無論推手還是對搏,要用心撲捉,利用體會各種時機(發勁之機變勁之機、變勢之機)。在練習中切不可為爭一時之勝負,恃強逞力,疏於機竅。否則雖偶勝於一時,但日後難以進階。三是和度,即無論推手還是對搏、出手,進步、量之大小要恰到好處。不可欠,欠則不達。也不可過,過則為人所乘。對搏中自身始終在動態穩定當中,發放、引化應力求在自己穩態範圍的極限之內,既不可出限度,也不能欠之太多。欠之太多,雖在此次接觸中尚末失穩,但給了對手下次打擊的機會,使自己陷於被動或失去良機。

    總之,機會常常只是一點點,感之、得之很是不易。機會一旦放過,常常立即轉化為對手機會,於己非常不利。因此,在練習中應力求感受機會要准,把握機會要及時,利用機會要巧妙即恰當適度。此為「和」字在對搏時的精義。

孫氏太極入門談

    如何正確理解孫氏太極拳呢?孫氏太極拳是一套由無為——心靜——無不為的完善自我身心的修為體系。孫氏太極拳是從建立心理上的穩態開始,通過一整套身心訓練的技術法要,使習者的心理與生理產生氣質的升華和改變,使習者的身心潛能得到最充分的開發和完善,最終使習者在此過程中知真悟道,得以大慧。所以是一套由形而下而至形而上的修為體系。要正確地掌握孫氏太極拳之健身、技擊等形而下之法要,亦需不離心態之恬談虛無這一法門。要「不求勝於人」,然後才能達到「神行機圓人亦莫能勝之」。只有不想著勝,到時候才可能練出勝人的功夫。非如此不能學好太極拳,非如此不能真識太極拳,此為步入太極攀正軌的第一法門。

    學習孫氏太極,僅知其法門,健身足矣。但若用於技擊則還需了解掌握孫氏太極走架的意義、要求和特點。

    孫氏太極走架的意義是,通過周身內外的虛實轉換、開合變化,以及進步必跟,退步必撤這種運動形式,使習者修為體悟周身勁意的陰陽互濟,以達內外合一,動靜合一,神氣合一的效果。所謂求中和以至神行機圓。

孫氏太極拳對走架要求:

    1、神意要專註,所謂神凝意靜。專註於何?機體隨重心虛實變化中內氣之升降開合、勁意之陰陽互濟,以及拳式中所蘊寓的掤……等八法。

    2、氣息要舒緩,開始呼吸以勿忘勿助為要。不離細微、均勻、深長,久之忘息。

    3、身形運作要松、整、勻、輕、靜。即肩胯要松:自然下沉,不得較勁。身形要整,頭要豎起也稱豎頂。腰要塌住、尾閭下垂,有將脊椎拔伸之意,以腰帶動周身,動自腰始,不離「九要」規則。運動速度要勻,其動若靜。要進中寓退,退中寓進。身形起落要輕,起似沉、落似抬,不可忽起忽落,勁意要靜,求以形斷意不斷,式停意不停。以上為孫太極行行拳總結。

孫太極行拳走架特點。

    第一,孫太極最本質的特點是將形意拳之內外合一和八卦拳之動靜合一融蓄在太極拳的陰陽混一的中和狀態之中。走架時重心無起伏和晃動,並通過活步使重心不斷在轉換當中。

    第二,是進步必跟,退步必撤。一跟一撤有什麼好處?其一,有利於重心潛換和動靜合一的能力。其二,有利於上下相隨,手足相顧,使習者在移動中不失六合之要。上下相隨是指內,即內氣上下相通,內氣隨重心潛換如輪滾動。手足相顧是指外,即周身及四肢隨重心移換要整而不散。好處還很多。

    第三,孫太極是每逢轉身時,多以開合手相接。好處。其一,可誘導習者在走架中體悟太極拳之要義——圓研之理與升降開合的關係。圓研的實質是,身體隨重心之虛實轉換,內氣之上升下降完成自轉。在這個過程中輔以開合手便於誘導習者體會體內氣息之升降與重心潛換相協調。有利於從此式中求得圓研、升降、開合三者的統一。其二,開合手外在之形式為一開一合,內在運動是內氣之上升下降,乃任督之理,開手是通夾脊、督脈之理。合手是沖胃脘、任脈之理。就五行而言,此式有開肺經之要義。而打通氣脈,肺經為其首,肺經開通,齊經具可開矣。第四,孫太極用神特點是,講究蓄神待機,神不外張。

勁意隨重心潛換而周流不息地轉換,不可間斷,處處因勢利導,如圈、如珠、如環,圈者、珠者、環者乃是掤。.八勁之意隨重心潛換而走出之形式,八勁在此形式中互寓互換互變。所謂一出手就是渾元勁、六面勁、八個勁,其實質即在於此。第五,身形之特點:始終不失六合之要,以前虛後實為主,時時蓄以形意三體式之一觸即發之勢。於綿綿不斷、輕緩勻靈之中寓以隨機待發之勢。孫氏太極拳所以稱太極,其原因就是該拳貫串始終的都是陰陽混一的太極勁。作為入門初級的拳手走出的樣子應是形意腰、八卦步、太極胯。即身整、步活、勁柔。

    1、孫太極具有內意鼓盪、周身圓整、動靜互融合一的三大特徵。將形意、八卦之長自然地融於拳式之中,使習者能產生形整內松,外動內靜的效應。即形意腰、八卦步、太極勁。使動與靜、變與整時空互滲合一。

    2、通過太極拳的修為應使習者產生超越自我、識理、知度、自他共榮的人格傾向。

    3、在行拳要領中以縮意歸竅來養生,以有而似無,勿志勿助而歸中,從而能綿綿若存直養人之中氣的方法。

    4、在訓練方法上「體」、「用」循環共進。就是以「用」作為發現自身不足的地方,以「法」作為尋求解決問題彌補不足的途徑.在訓練中兩者應循環住復。   

    5、孫太極將形意之整實、八卦之靈變,自然地融蓄在太極拳的空妙之中。   

    孫太極在習練中要求中正平穩、舒展柔和

    孫氏技擊初級層次境界特點

    以形調息,練精化氣。即通過站樁、走架漸使氣通小腹(丹田)。此時站樁走架要意在丹田,行拳時要注意丹田處之開合,在拳架練習上屬協調自身虛實(均衡)階段。以「九要」為規矩,在走架中求以內外整齊如一,上下相隨,形意合一。在伸縮往來中求以協調同步,俱開俱合、均衡連續。注意要張中有吸,吸中有張。其要就是無論伸縮,總要掌心內吸同時抽住肩根、胯根和松腹,從而使丹田與手、足相通。

    通過拳術練就「煉精化氣」的竅奧是什麼?

    其一是「九要」這一個原則。其二是要將此項原則貫徹孫氏三拳(形意、八卦、太極)的拳架練習中去。其三是在練習中要注意使這一原則與重心的變化相協調。即在拳架中使重心的虛實變化協調自然,利用重心處之開合轉換來調節氣血的運行和肢體的運作,引發內勁,產生煉精化氣之效。故無論形意、八卦、太極皆強調「動自腰始」,道理也就在於此。

重心動用的要則和形式

    在拳術修為中,重心的運用是個核心問題。從開發內功上講,就是通過合理的拳架使重心的運作有利於調息合神。這是重心運用的第一要則。那麼要使重心的運作能調息,則重心必須處於穩定狀態。故無論重心如何運作、轉換,都要上下無起伏、左右無晃動。從勁力修為而言,重心運用的關鍵也是平衡。勁的方向及觸點是由肢體控制,但勁的整實則取決於重心的平衡移動。重心的移動和轉換有哪些形式呢?從運動狀態上講是三種,即突然變動、連續變動、隨機變動。從運動軌跡上講也是三種,即直線運動、曲線運動(包括圓)、圓研運動(即自轉)。形意側重於突變和直線。八卦側重於續變和圓周、太極側重於機變和圓研。因此只有將形意、八卦、太極融合為一,才可能使勁意完滿。孫氏太極拳之所以要將形意、八卦、太極三種拳術提純升華、渾然為一,道理就在於此。

    孫氏太極拳將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三家揉合為一體,一體又分為三派之形式,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它不但運用了八卦掌中的閃、展、騰、挪,手動必先身動,身動必先腰動,使腰帶動一切。而且利用形意拳中起、鑽、落、翻,起橫不見橫,起落不見落,出身不露形,一觸即發之本能和太極拳中沾、粘、連隨,以輕制重,以實破虛,把形意、八卦、太極拳融合成一體,它的韻味特點是:

    1、姿勢上:太極拳注重鬆柔,八卦掌強調擰轉,形意拳起、鑽、落、翻。

    2、步法上:太極拳腳的一端(腳跟或腳尖)先著地,逐步過渡到全腳掌著著地,八卦掌要求腳掌平起平落;形意拳步活,進步心跟,退步必撤。

    3、速度上:太極拳是勻速的一氣呵成;八卦掌是急緩相間的一氣呵成;形意快慢間一。

    4、勁力上:太極拳看沉勁、化勁;八卦掌看擰勁、活勁;形意拳看整勁。

    5、動作上:

     (1)太極拳是空動——看著有,摸不著,處處走圓弧(用意不用力,沾粘連隨);

     (2)形意拳是直動——走直線,橫破順,順破橫,無堅不摧(拳猛、樸實明快、簡潔實用)

     (3)八卦掌是變動——動則變,變則化,變化無窮,象萬花筒一樣。(靈活多變,運用了閃、展、騰、挪)

    6、技法上:

    (1)太極拳之脫、粘、隨技擊法;

    (2)形意拳之劈、崩、鑽、炮、橫等擊法;

    (3)八卦掌之削、塌、掖等掌法。

    在勁力上勁味獨特,進退相隨,步活身靈,即有形意拳的跟步,又有八卦掌的身法,動作敏捷,舒展圓活,拳套如為行雲流水,綿綿不斷。

    總之,孫氏太極拳以太極為主體,揉進了八卦、形意之精華,動作嚴整,絲絲入扣,架式小巧緊湊,練時雙足虛實分明,每轉身以開合相接,以抱球為主,快慢間一,故又稱開合、活步太極拳,它適合任何年齡各種體質的人練習。

   7、太極          十趾抓地

      形意    之    腳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憑後足蹬

      八卦          曲腿趟泥

   8、太極拳主宰於腰    形意拳主宰於樁       八卦掌主宰於步

      太極拳力靈        形意拳力實(剛)        八卦掌力巧

      太極拳之柔        形意拳之整           八卦掌之活

      太極拳走內圈      形意拳直踏中門       八卦掌走外圈

      太極拳注重腰      形意拳重上肢(拳)   八卦掌重下肢(步)

    懶扎衣充分體現三拳精髓:入手以單穿掌開始

    太極拳畫圓 形意拳點「點」 八卦掌轉圈

    孫氏太極拳將形意剛猛直入的手法,八卦掌靈活多變的身法、步法,巧妙入微地同太極拳交融一體,三家合冶一爐,創立了三派理論合一的拳術。

    孫氏太極拳既有心靜意專,呼吸自然,圓活完整,協調連貫等太極拳特點,又有動靜相其間氣力結合,形神統一,剛柔相濟等 形意拳長處;還有身捷步靈,隨走隨變,身正步穩,勢勢相連八卦掌妙趣。

    引進落空,便能四兩撥千斤欲要引進落空,先要舍已從人,欲要舍已從人,先要周身一家,欲要周身一家,先要周身無有缺陷,欲要周身無有缺陷,先要神氣鼓盪,神不外散,欲要神不外散,神氣收斂入骨,先要兩股前節有力,兩肩鬆開,氣向下沉,勁起於腳跟,變換在腿,含蓄在胸,運動在兩肩,主宰於腰才能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

    走架所以要慢,不要快是因為走架是知己功夫,一動勢,先問自己周身合上數項否,少有不合,即速改換。孫氏太極舉在技擊和運動中的特點在於周身如「繩捆索縛」,猶如一隻一觸即高速旋轉的陀螺,敵方的手越是靠近便越是離身體越遠,其支點與力點的距離越長,這樣在其末梢只須輕輕一撥即能使其偏離進攻方向,而慣性便使其失重,從而使自己佔據優勢。這種以已之長——周身一家,靈活扭轉來最有效地實現引進落空就是孫氏太極拳運用勁力規律於技擊的科學方法。


推薦閱讀:

《三命通會》論太極貴
太極梅花螳螂摘要拳詳解(第一段)
.淺談混元太極之氣
太極雜說61-61-62-63-64-65-66-67-68-69-70
太極內功的特點及功理

TAG:太極拳 | | 太極 | 引用 | |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