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中國古代女子內衣

    今天偶然看到幾張古代女士內衣的圖片,覺得很有趣,便在網上搜集了些關於中國古代女士內衣的資料,大致整理了一下。
  中國古代較早的對內衣的稱謂是「褻衣」,「褻」意為「輕薄、不莊重」,即使洗乾淨了放在哪裡也不能讓人看見,否則被認為是有失體統的,而可追溯的女士內衣線索是從漢代開始的,而後歷朝歷代的名稱和樣式也逐漸有些不同。
  漢朝:抱腹、心衣,「心衣」的基礎是「抱腹」。「抱腹」上端不用細帶子而用「鉤肩」及「襠」就成為「心衣」。兩者的共同點是背部袒露無後片。面料大多為平織絹,上面多用各色絲線綉出花紋圖案(稱彩綉),圖案多以「愛情」為主題。
  魏晉:兩當,有前後兩片,「既可當胸又可當背」是其最顯著的特點,通常為兩層,夾層可襯棉,貼身保暖。「兩當」與「抱腹」、「心衣」的區別在於它有後片。材質多為手感厚實、色彩豐富的織錦。
  唐代:訶子、內中,唐代女子喜歡穿半露胸式裙裝,她們將裙子高束在胸際,然後在胸下部系一闊帶,兩肩、頸、上胸及後背無帶且袒露,穿時由後及前,胸前有一排扣子系合,或用其他帶子系束,外披透明羅紗。常用的面料為「織成」,挺括略有彈性,手感厚實。穿時在胸下扎束兩根帶子即可,「織成」保證「訶子」使胸上部分達到挺立的效果。
  宋代:抹胸,穿著後「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個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稱「抹肚」。 平常人家多用棉製品,俗稱土布,貴族人家用絲質品並在其上綉以花卉。有單有夾,形式不一。
  元代:合歡襟,特點是由後向前系束,穿時由後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繩帶等系束。面料用織錦的居多,圖案為四方連續花樣。
  明代:主腰,外形與背心相似,開襟,兩襟各綴有三條襟帶,肩部有襠,襠上有帶,腰側還各有系帶,將所有襟帶繫緊後形成明顯的收腰。可見,明代的女子已深知如何凸現曲線之美了。
  清代:肚兜、抹胸,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帶,穿時套在頸間,腰部另有兩條帶子束在背後,下面呈倒三角形,遮過肚臍,達到小腹。肚兜只有前片,後背袒露,上有系帶套於頸間,腰部另有兩根帶子,束在背後,系帶的材質不一。肚兜上有各類精美刺繡,材質以棉、絲綢居多。系束用的帶子並不局限於繩,富貴之家多用金鏈,中等之家多用銀鏈、銅鏈,小家碧玉則用紅色絲絹。紅色為「肚兜」常見的顏色。
  
  而現代內衣對女性而言比之男性更具意義,因為內衣除有保暖、裝飾等功能外,還可調整體態體形。胸、腰、臀是影響女性體形的三個主要部位,而文胸、腰封和束褲正可起修飾調整之效。隨著國人生活質量的提高,不少女性特別是一些中青年女性"重外輕內"的服飾觀已悄然變化,越來越注意起內衣的品位來。
  以前女士內衣面料多為棉和滌棉,而現在真絲、絲絨、氨綸、棉+萊卡、絲絨+萊卡、Modal等新型面料也被廣泛應用起來。在色彩上,女士內衣更多地注入流行色,且色彩亮麗迷人。在功能上又可分為調整、聚攏、塑身、保健、等多種。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古人思想與現代前沿科學的不謀而合?
古時候人智齒長歪了怎麼辦?
古代的時候砍頭為什麼要在午時三刻?
古代武將真的武藝高過現代人嗎?假如把李小龍放在古代大概是什麼水平?

TAG:中國 | 內衣 | 女子 | 古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