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劉邦能成就帝業的寶典支撐

    劉邦能成帝業,毛澤東曾高度概括過,他說:「漢高祖比西楚霸王強,劉邦得天下一因決策對頭,二因用人得當。」

    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後,在洛陽南宮擺設酒宴,招待文武百官時,說了一段曾膾炙人口流傳至今的話:「如果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治理國家,安撫百姓,供給糧餉,保證運糧道路通暢,我不如蕭何;統率百軍,戰則勝,攻則取,我比不上韓信。這三傑是人中的俊傑,能為我所用,這就是我能夠取得天下的原因。」這段話,道出了劉邦仰仗「漢初三傑」和外部社會力量奪得天下的客觀原因。那麼,促成他建功建業的主觀因素又有哪些呢?我認為是有六大寶典支撐劉邦完成了帝業。

    一 惜才納諫。劉邦率軍西進經過高陽時,有一個負責看管城門的小吏酈食其,他靠同鄉的推薦來見劉邦。劉邦見他進來,並不搭理,照舊座在床上讓二個女子給他洗腳。酈食其見狀,便不跪拜,只是行了個見面禮說:「您是想協助秦朝攻打諸國呢?還是想協助諸國攻打秦朝呢?」劉邦喝道:「小小的儒生,沒有見識,天下的百姓不堪忍受秦朝的暴行,所以,我才響應起兵反秦,怎麼能說我幫助秦朝攻打諸國呢?」酈食其說:「如果您確是聚集百姓推翻秦王朝,就不該這麼傲慢無禮地對待長者。」言罷,劉邦停止了洗腳,整理好衣服,請酈食其到貴賓席上座,向他道款,賞飯求策。酈食其說:「您的兵力不足一萬人,去攻打強大的秦朝很難。陳留是天下的要戶,道路四通八達,現在該城貯藏很多糧食,與該城的縣令關係不錯,您讓我出使陳留,降則罷,不降,您就領兵攻城,我作內應。」

     降服了陳留後,劉邦封酈為廣野君。酈對其弟說了這件事,酈商就召集青年四千餘人前來歸順,劉邦就封酈商為將軍。以後,酈食其就做為劉邦的使節出使各國。

    劉邦率軍進入秦都咸陽後,眾將領爭先恐後地瓜分皇室財物。劉邦看到秦朝的宮殿、帷帳、名狗、名馬、玉器、宮女後,就想留下來在宮中居住。樊噲勸諫他:」你是想擁有天下啊,還是想做一個富翁啊?就是這些奢侈的華麗之物招致了秦朝的滅亡,您要這些東西有什麼用啊!趕快回到霸上,不要留在宮中。」劉邦不聽,張良勸道:「秦朝因不施仁政,您才能來到這裡。現在剛入秦都,您就要享樂,是助桀為虐。況且,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希望您能聽樊噲的勸告。」劉邦於是就率軍回到霸上。

    韓信開始在項羽手下,一直默默無聞,不被重用,投奔劉邦後,僅做了一個接待賓客的小官。因為犯了法,險些被斬首,與蕭何談了幾次話後,很受其賞識,但仍未得到劉邦的重用。忿悶之下,棄官而去,蕭何知道後未通知劉就親自去追趕。劉邦知道後,生氣地說:「眾將領跑的很多,你都不追,單追一個韓信值得嗎?」蕭何說:「那些將領很容易得到。至於象韓信這樣的人卻是天下無雙的傑出人才啊。您如果只想在漢中稱王,自然用不著韓信,如果您想奪取天下,除了韓信,就沒有與您共謀大業的人了。如果您用他,他就會留下來,否則,他還會跑。」聽了蕭何的的話,並按他的要求,劉邦為韓信舉行了援任大將軍儀式。儀式結束後,劉邦對韓信說:「丞相屢次向我推薦你,大將軍準備用什麼計謀來開導我呀?」韓信謙讓了一番後,就侃侃而談了一通奪取天下的計謀策略。劉邦聽了以後,大喜過望,自認為韓信這個人得到的太遲了,隨即就按照韓信的計謀部署了一系列的軍事行動和攻擊目標。

    陳平開始在魏王手下做事,不被重用,歸順項羽後任都尉,後擔心項羽因失殷地之怒殺了自己,就投奔了劉邦。劉劉邦召見賞給了酒飯後,就打發他到客舍休息。陳平說:「我有要事求見你,不能過了今天。」劉邦只好與他交談,對他的議論劉邦很喜歡,就問他:「你在項羽那果任什麼職啊??」陳平說:「任都尉。」劉邦當既就授陳平都尉之職。眾將領不服氣,喧嘩鼓噪道:「大王您得到一個楚軍的兵才一天,還不了解他的本事高低,就與他同座一車,還讓他監督我們這些老資格的將軍。」劉邦不聽這些非議,照舊重用陳平。季布是項羽的將領,曾多次窘辱過劉邦。劉邦稱帝後,懸賞千金促拿季布,開下令說有窩藏,收留季布者,罪連三族。季佈於是就削去頭髮,把自己賣給朱家當奴隸。朱家安頓好季布後就到洛陽,通過夏侯嬰勸說劉邦:「季布有什麼錯?為自己的君主效力,是他們的本份職責,也是常理。項羽的手下難道都要殺掉嗎?如今皇上剛取得天下便以自己的私怨去追捕一個人,怎能這樣來顯示自己胸襟狹隘呢?」劉邦呼聽了進言後,就赦免了季布,並召見他,授任他為朗中職。

    二 順應民意 劉邦攻入秦都咸陽後,將各縣父老和有名望的人召集起來,對他們說:「父老們遭受秦朝的嚴刑苛法勞累已經很久了,現在我已是關中的大王了。今天與父老們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者和搶劫者抵罪。另外,秦朝的法律統統廢除,眾官吏和百姓都安定不動。我到這裡來是為大家除害,而不是欺凌你們的。請你們不要害怕,我現在領兵回駐霸上,等各路諸侯到齊後,再訂一個約束大家的規章。」隨即派人主秦朝的官吏巡視各地,向人們講清道理。老百姓都高興歡喜,爭相拿著牛羊,酒食來慰勞款待劉邦的官兵,劉邦辭謝不肯接受,說:「倉庫的糧食還有許多,請大家不要再破費。」眾人聽了就更加高興,擁戴他,唯恐他不再稱王。

    三 豁達大度。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後,眾將領有人主張殺了他,劉邦說;「當初懷王派我前往,就是認定我仁義忠厚,能寬容人,現在人家已經降服了,還要殺人家,如此是不吉利的」。於是便把子嬰交給主管官吏處理。子嬰後來被項羽所殺。項羽烏江自殺後,劉邦用葬魯王公的禮儀把項埋藏。並親自為其哭喪,對項羽的家屬也不加殺害。還把項伯等四人都封為列侯,賜他們姓劉,劃歸些百姓為他們納稅。

    四 心黑手辣。劉邦彭城兵敗後,偕同幾人趁亂溜走。途中遇到了兒子和女兒,就用車子載著他們走,楚軍追趕而來,劉邦慌亂中著急就把二個孩子推下車去。夏侯嬰當時是主管車馬的官員,就下車把孩子拉了上來,劉邦又推了下去,這樣反覆三次。於是夏說:「現在儘管形勢危急,車子不能趕得太快,但也不能拋下孩子啊。」所以就慢慢地趕車行走。對此劉邦很惱火,數十次想殺掉夏侯嬰,夏不理睬,終於保護著孩子脫離了險境。楚漢對峙時期,楚軍的糧食短缺,項羽很是擔憂,便架設肉案,把劉邦的父親放在上面,通知劉邦說:「今天你不投降,我就煮殺了你的父親吃。」劉邦說::「我和你曾盟誓結為兄弟,我的父親即是你的父親,假若你一定要殺自己父親,那麼望你也給我一杯肉羹。」項羽大怒,準備殺掉太公,後來在項伯的勸說下才作罷。

    五 通權達變。韓信率軍攻下齊國後,派人向劉邦上書說:「齊國偽詐多變,且與楚國臨界,我的權力太小,請讓我代理齊王去鎮撫。」劉邦看了書信大發雷霆,罵道:「我被圍困,朝思暮想地盼你來協助我,你卻要自立為王」。張良、陳平暗踩劉邦的腳,在他耳旁低聲說:「我們正在困境之中,哪能禁止他稱王啊,倒不如立他為王,不然的話他就會兵變。」劉邦頓時醒悟,改口罵道:「大丈夫平定了齊國,要做就做正式的國王,何必要代理呢?」於是就封韓信為齊王,並徵調部隊去攻打楚國。

    劉邦稱帝後,封候賞賜大臣二十多人,其餘的日夜爭功,一時定不下來,便未封賞。但眾將領頗有微詞,常聚在一起發牢騷,顧及自己能否被封賞,有的人甚至圖謀造反。劉邦對此很憂慮,便徵求張良的意見,張良問道:「皇上平時最憎惡誰呀?」劉邦說:「我與雍齒有舊,他曾多次反叛我,也多次污辱我,想殺掉他,念他的功勞很大,所以一直不忍心殺他。」張良說:「那就封雍齒。」劉邦便置辦酒席,封存雍齒為什方侯。並催促丞相抓緊時間封賞其它眾將領。眾將領都非常高興,說:「雍齒和劉邦的關係尚且被封為侯,我們這些人也沒有什麼可擔憂的了。」劉邦在打天下的時侯,嫌惡雍齒,恨不得殺了他。奪了天下後,就首先封賞他,這樣做是做給天下人看的,以顯示他的豁達仁厚。但更說明了劉邦對機宜的把握程度。針對不同的時間、場合、環境、條件做出不同的判斷決策,扮演不同的角色,這種通權達變的能力是我們常人所不能的。

    六 謀略陰毒。季布的舅父丁公曾是項羽的將領,在劉邦被困彭城時,兩人短兵相接,劉邦迫於形勢的危急,就乞求丁公說:「咱們倆個好漢一定要為難困鬥,相互過不去嗎?」於是丁公就放了劉邦一馬,領兵後撤。待後期項羽被滅後,丁公來見劉邦。高祖就把他拉到軍營中示眾說:「丁公身為項羽的臣子卻不忠誠,是使項羽失掉天下的人。」說完就把他殺死了。

    劉邦為什麼忘恩負義,不知恩圖報呢?司馬光評論說:「劉邦起義後,網路豪傑,招降納叛的人很多,當了皇帝後,唯獨殺了不忠誠的丁公。原因是進取與統治的形勢不同。為了得天下,需要擴展勢力,收買人心;為了治天下,就要以禮儀顯示天下。便使天下人明白,身為臣子卻心懷二心不忠誠,是沒有好下場的。藉此殺一人,而使天下千萬人畏懼,告誡天下人不要效法丁公。」

    由於劉邦的深謀遠慮,計策陰毒,才使得漢王朝的江山統治達400多年之久。

推薦閱讀:

秦末,有這麼個大忽悠,把項羽、劉邦等英雄全給忽悠了
被忽略的前半生
戈軍珍:劉邦的老闆氣度
【西漢篇】漢帝國第二批與第三批封侯匯總及十五侯入選原因簡析
劉邦罕見挂帥,稀少有的指戰資料證明高祖非草包

TAG:成就 | 劉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