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禮儀恰到好處

  第一部分:社交禮儀的構成前言

  香港《亞州周刊》報道,五一黃金假期,大批中國大陸遊客出境旅遊,既顯示了富起來的中國人的「闊氣」,也暴露了一些「富」者的「不仁」。這些有失體面的行為如「衣冠不整、隨地吐痰、乘車不排隊」、「吸煙者也不管旅遊景點和某些公共場合是禁煙區,仍然一煙在手,悠然自得地吞雲吐霧,引來國外遊客的恥笑」等等,「真是把臉丟在國門外了」。文章最後說:「應該說,中國旅遊大軍的主流是健康的,也受到國際社會的歡迎。但少數人的不雅行為衝擊了國際文明規範和文化氛圍……

  中國現代化的發展,不僅需要物質文明,也需要精神文明,更需要公德心。僅有鼓起來的錢袋,而沒有文明的禮儀,仍然是個富而不仁的窮人。這樣的民族仍將還是落後的民族。」

  可見,禮儀對於一個人、一個民族是多麼的重要。

  禮儀體現一個人的修養、體現一個民族的素質、認識的擁有量及其應用,一個人的禮儀修養水平,能使其行為舉止留給人們美好的印象,有助於人們獲得交往活動的成功。

  禮儀在實施過程中,包含施禮者和受禮者的雙向情感交流,充滿著人情味,這種人情味最主要體現在施禮者與受禮者之間的互相尊重。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周禮」。但我國傳統的尊重主要強調對上級、長輩的尊重,即對身份、地位的尊重,「尊重他人」的內涵比較窄。正因為如此,禮儀在古代一直只在上層社會中流行。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這種禮儀方式也就失去了其社會基礎。

  現在我們對於禮儀的認識,接受了西方的平等尊重的觀點,即對人的普遍尊重,包括對人的個性、地位、歷史、外貌、性別、年齡、選擇等的尊重。這是一種尊重互換,情感互動。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只有尊重別人的人,才有權受人尊敬。」孔子的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尊重禮儀的基本信條。

  而要對人表示尊重,就必須約束自己。只有約束自己的個性,約束自己的要求,並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考慮對方的需求和願望,才能理解、體諒別人,最終達到尊重他人的目的。毫無關心他人之心,那麼,就根本談不上禮儀。

  禮儀是屬於社會的,社會之外無所謂禮儀。社會是由人組成的,人們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自然形成不同的社會群體,我是社會生活中的一員。人在社會生活中需要交往,需要合群,就是說,人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群體的發展,人不能離群索禮儀規範的形成,是人們在社會交往過程中、反覆的生活實踐中形成的,並通過某種風俗、習慣和傳統的行為方式固定下來。這種約定俗成的規範不斷地支配或控制著人們的交往活動,它規定著人們在一定的場合中特定的行為方式和表現,告訴人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如奏國歌時要起立,行注目禮;參加宴會時要穿晚禮服等。其實,禮儀就是規定了一條人們該走的固定的軌道,或者說,為人們的社會生活規定了一套應遵循的模式。遵循它,就會得到社會的認可,生活也會變得更加得體,順暢;違背它或偏離它,往往會遭到社會習俗的懲罰,甚至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第一部分:社交禮儀的構成禮儀是約定俗成(1)

  有很多人都非常羨慕那些有風度、有氣質、待人彬彬有禮的人,並

  且渴望著自己有一天也可以成為那樣被人羨慕、受人尊敬的人。可是,卻很少有人去認真、仔細地思考過,他們怎樣才能成長為那樣具有風度和氣質、且待人彬彬有禮的人呢?

  其實,那些人之所以在人群中顯得與眾不同,顯得耀眼,全是因為

  他們獨有的人格魅力,那是一種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韻味,而「知禮」便是促成這種魅力的重要因素。正是因為他們注意一些禮儀上極為細小的問題,才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禮儀對我們來說,更多的時候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教養和品位。真正懂得禮儀、講禮儀的人,絕不會只在某一個或者某幾個特定的場合才注重禮儀規範,這是因為,那些感性的、又有些程式化的細節,早已在他們心靈的歷練中深入骨髓、浸入血液了。

  所以,無論何時何地,他們都會以最恰當的方式去待人接物。這個時候,「禮」就已經變成了他們生命的一部分,完全不能割裂,也不會割裂了。

  他們把禮儀當作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藝術,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禮儀是在人際交往中必須遵守的一種慣例,是一種習慣形式,即在人與人的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一種習慣做法。

  禮儀,對規範人們的社會行為,協調人際關係,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一般而言與禮儀相關的詞最常見的有三個,即禮貌、禮節、禮儀。禮貌指人在交往過程中,通過語言、動作向交往對象表示謙虛和恭敬。禮貌則側重表現人的品質和修養。

  禮節是指人在交際場合中,相互表示尊重、友好的慣用形式,是禮貌的具體表現方式。與禮貌的關係是沒有禮節,就無所謂禮貌。有了禮貌,就必然伴隨著具體的禮節行為。

  禮儀是對禮節、禮貌的統稱。

  禮儀是人們在生活中和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人們可以根據各式各樣的禮儀規範,正確把握與外界的人際交往尺度,合理的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果沒有這些禮儀規範,往往會使人們在交往中感到手足無措,乃至失禮於人,鬧出笑話,所以,熟悉和掌握禮儀,就可以做到觸類旁通,待人接物恰到好處。

  禮儀是約定俗成

  禮儀是人們在長期社會交往活動中,逐步形成的用來指導與約束人們交往行為的規範,是協調社會成員相互交往關係的行為規範。

  禮儀作為社會規範,是約定俗成的,雖然有一定的強制性,但對違反了禮儀規範的人,只能從道義上進行譴責。

  任何一個規範都帶有約束性,都不可能指望得到全體社會成員的一致認可和自覺遵守。因為人與人之間是有差異的,對規範的認識態度也會有差異。對於違反禮儀規範的行為,會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從而使他的良心受到鞭笞,以喚起他的良知,規範他的行為,從而建立起融洽、和諧、美好的社交禮儀環境。

  ◎禮儀錶現了互相尊重

  尊重是禮儀的核心和基礎。沒有尊重就沒有禮儀。

  尊重,包括自尊和尊重他人。不論什麼國家、民族、地區,不論哪個時間、場合,各種各樣的禮儀形式,都體現著「尊重」的精神。自尊和尊重他人,是禮儀的感情基礎,只有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才能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古人云:「敬人者,人恆敬之。」就是說只有懂得尊重別人的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馬洛斯認為,人們對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來自他人的尊重。從馬洛斯的理論中可以看到,「尊重」在人的社會生活中佔據了重要的位置。

  「自尊」,是個人為了獲得他人的尊重而產生的一種積極的心態,人需要來自他人的尊重包括:接受、承認、關心、賞識、地位、名譽、威望等等。一個人有了自尊,才有上進心,才有自信、自強,進而才會有能力、有本領和有成就。一個人沒有了自尊心,是可悲的。我們時時會見到:在餐館裡,一些人不衫不履,吆五喝六;在影院里,一些人大聲喧嘩,自始至終「嘟噥」不停;在大街上嬉笑打鬧;在公共汽車上,年輕人不知給身旁的老人、孕婦讓位……等等。這些人,在大庭廣眾之中,卻「旁若無人」,如入無人之境。別人向他們投來的冷眼,他們或視而不見,或置若罔聞,或麻木不仁。這正反映了他們多麼缺乏自尊、自愛,多麼缺乏判斷美和丑的能力。一個人沒有了自尊,就會自卑、消極、頹廢,甚至絕望,自毀前程。

  第一部分:社交禮儀的構成禮儀是約定俗成(2)

  尊重是人的一種美德。常言說「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就是說在你對別人尊重的時候,也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尊重別人的同時,也會使自己的自尊心得到滿足。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那些有道德、有修養、有文化的人,非常謙虛、謹慎,待人和善、寬厚,時時都關心著他人的存在。在與人的交往中,他們有時寧可把「自尊」放在第二位,也不會對別人無理,表現出一種「虛懷若谷」的高尚境界。他們甚至在個人獨處的時候,也還要講究「慎獨」。我們與這樣的人交往,會感到非常快樂和滿足,所以大家都願意和他交往,當然,他也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尊重他人,首先要尊重他人的人格。人格是一個人所具有的各項重要的和相當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通常是指人的尊嚴、價值和品格。可以說一個正常的人,最為看重、最為「在乎」的莫過於自己的人格了。因此,尊重他人的人格,是人際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其次,還要尊重他人的愛好和習慣。不應當強求他人按照自己的愛好和習慣來行事。每個人的性格、特點、生活閱歷不同,在長期生活中形成的愛好和習慣也會千差萬別。能夠同不同愛好和習慣的人和諧相處,才會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自己的人品更加充滿魅力。

  禮儀是文明、進步的表現。自古以來,禮儀就被人們高度重視。《禮記》一書中說:「人有禮則安,無理則危」。明代的顏元說得更全面、明白:「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有禮則身修,心有禮則心泰」。

  禮儀具有約束性,禮儀比起法律,其約束性更為廣泛、深入,更易於被人接受。在人類社會經濟、文化高度發達的今天,禮儀將更加受到人們的重視。

  ◎禮儀塑造恰到好處的形象

  「形象」是一個人的形體外觀,在社交中在對方心目中形成的綜合化、系統化的印象,是影響交往融洽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出於自尊的原因,人人都希望自己在公眾面前有一個良好的形象,以受到別人的信任和尊重,使人際關係和諧、融洽。所以,人們非常重視為自己塑造一個良好的社會形象。

  禮儀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社交活動中,交談講究禮儀,可以變得文明;舉止講究禮儀,可以變得高雅;穿著講究禮儀,可以變得大方;行為講究禮儀,可以變得美好……。只要講究禮儀,事情都會做得恰到好處。總之,一個人講究禮儀,就可以變得充滿魅力。

  一個單位、一個企業通過講究禮儀,可以在公眾心目中,塑造出良好的社會形象,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廣交朋友,辦事左右逢源,產生出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禮儀是協調關係的橋樑

  禮儀所表現出的尊重、平等、真誠守信的精神,和種種周全的禮儀形式,必然會贏得對方的好感和信任,使對方心理需求得到滿足,從而化解矛盾,交朋友的可以成為知己,談合作的可以達成協議。

  禮儀是「紐帶」、是「橋樑」、是「粘合劑」。它可以使人與人相互理解、信任、關心、友愛、互助,營造良好融洽的氣氛,維持關係的穩定和發。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各個市場主體之間為了自身利益,必然不斷產生矛盾。解決矛盾的方法,雙方都持真誠、理解的態度,通過擺情況、講道理、平衡利害關係,動之以情、曉之以禮,互諒互讓,那麼,不但矛盾會合理解決,雙方不傷和氣,取得一個「雙贏」的結果,而且還會成為更加親密的合作夥伴。

  ◎禮儀體現修養

  禮儀是一種高尚、美好的行為方式,它可以凈化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品味,完善人的人生。一個人講究禮儀,會使自己心胸豁達,謙虛誠懇,遵守紀律、樂於助人。在禮儀的熏陶下,人們的修養會自覺地提高,匡正缺點,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禮儀會通過評價、示範、勸阻等形式去矯正人們的不良行為和習慣,倡導人們按照禮儀的規範要求去協調人際關係,維護健康、正常的社會生活。遵守禮儀原則的人,客觀上在起著榜樣的作用,無聲地影響著、教育著周圍的人們。

  各種禮儀儀式,更是一種具有強化教育作用的活動。比如婚禮,可以教育新婚夫婦忠於愛情,互敬互愛,尊敬老人,和睦鄰里。參與婚禮的賓客,也會從中受到一場很好的現實教育。其他如開學典禮、誓師大會、開業典禮等,由於舉行這些儀式的目的就是要統一意志、激勵人心、振奮精神、做好工作,因此對與會者更是一種直接的教育形式。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崇尚禮儀是全體社會成員的精神需求和物質需求;是國家、民族興旺發達,文明進步的標誌;是全體社會成員具備良好的精神狀態、道德水平、文化教養的反映;是優秀社會風尚的有力說明。所以,崇尚禮儀對促進人們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有禮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一部分:社交禮儀的構成舉止禮儀的標準(1)

  舉止是人際交往過程中的禮儀錶現形式,除了口語的禮儀外,它講究的是人體動作與表情的禮儀。它通過人的肢體、器官的動作和面部表情的變化,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語言符號,也叫人體語言或肢體語言。

  舉止,是一種非文字語言,包括人的體態姿勢、動作和表情。舉止語言是用人體的動作、表情作為辭彙來象徵人的心靈、表達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種非語言的語言。人們在交談中,一個眼神,一個表情,一個微小的手勢和體態,都可以準確的表現出人真實、誠懇的心態。此外,舉止所發出的語言信息比起口頭語言具有含蓄、模糊的作用,給人們以朦朧美的感官享受。

  優美的舉止不是天生就有的,我們既然了解了它,就應當積極主動地參與形體訓練,掌握正確的舉止姿態,矯正不良習慣,達到自然美與修飾美的最高境界。

  ◎站姿自然

  站姿是人的一種本能。常言說:「站如松」,就是說,站立應像松樹那樣端正挺拔。站姿是靜力造型動作,顯現的是靜態美。站姿又是訓練其他優美體態的基礎,是表現不同姿態美的起始點。

  (一)規範的站姿

  頭正。兩眼平視前方,嘴微閉,收頜梗頸,表情自然,稍帶微笑。

  肩平。兩肩平正,微微放鬆,稍向後下沉。

  臂垂。兩肩平整,兩臂自然下垂,中指對準褲縫。

  軀挺。胸部挺起、腹部往裡收,腰部正直,臀部向內向上收緊。

  腿並。兩腿立直,貼緊,腳跟靠攏,兩腳夾角成60度。

  這種規範的禮儀站姿,同部隊戰士的立正是有區別的。禮儀的站姿較立正多了些自然、親近和柔美。

  (二)服務崗位中的幾種站姿

  1.規範站姿(如前文介紹)。

  2.叉手站姿:即兩手在腹前交叉,右手搭在左手上直立。這種站姿,男子可以兩腳分開,距離不超過20厘米。女子可以用小丁字步,即一腳稍微向前,腳跟靠在另一腳內側。

  這種站姿端正中略有自由,鄭重中略有放鬆。在站立中身體重心還可以在兩腳間轉換,以減輕疲勞,這是一種常用的接待站姿。

  3.背手站姿:即雙手在身後交叉,右手貼在左手外面,貼在兩臀中間。兩腳可分可並。分開時,不超過肩寬,腳尖展開,兩腳夾角成60度挺胸立腰,收頜收腹,雙目平視。

  這種站姿優美中略帶威嚴,易產生距離感,所以常用於門僮和保衛人員。如果兩腳改為並立,則突出了尊重的意味。

  4.背垂手站姿:即一手背在後面,貼在臀部,另一手自然下垂,手自然彎曲,中指對準褲縫,兩腳可以併攏也可以分開,也可以成小丁字步。

  這種站姿,男士多用,顯得大方自然、洒脫。以上幾種站姿密切地聯繫著崗位工作,在日常生活中適當的運用,會給人們挺拔俊美、莊重大方、舒展優雅、精力充沛的感覺。

  要掌握這些站姿,必須經過嚴格的訓練,長期堅持,形成習慣。

  在站立中一定要防止探脖、塌腰、聳肩,雙手不要放在衣兜里,腿腳不要不自主地抖動,身體不要靠在門上,兩眼不要左顧右盼,以免給人形成不良印象。

  ◎走姿穩健

  走姿是一種動態美。每個人都是一個流動的造型體,優雅、穩健、敏捷的走姿,會給人以美的感受,產生感染力,反映出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

  (一)規範的走姿

  頭正。雙目平視,收頜,表情自然平和。

  肩平。兩肩平穩,防止上下前後搖擺。雙臂前後自然擺動,前後擺幅在30~40度,兩手自然彎曲,在擺動中離開雙腿不超過一拳的距離。

  軀挺。上身挺直,收腹立腰,重心稍前傾。

  步位直。兩腳尖略開,腳跟先著地,兩腳內側落地,走出的軌跡要在一條直線上。

  步幅適當。行走中兩腳落地的距離大約為一個腳長,即前腳的腳跟距後腳的腳尖相距一個腳的長度為宜,不過不同的性別,不同的身高,不同的著裝,都會有些差異。

  步速平穩。行進的速度應當保持均勻、平穩,不要忽快忽慢,在正常情況下,步速應自然舒緩,顯得成熟、自信。

  行走時要防止八字步,低頭駝背,不要搖晃肩膀,雙臂大甩手,不要扭腰擺臀,左顧右盼,腳不要擦地面。

  (二)變向走姿

  變向走姿是指在行走中,需轉身改變方向時,採用合理的方法,體現出規範和優美的步態。

  1.後退步

  與人告別時,應當先後退兩三步,再轉身離去,退步時腳輕擦地面,步幅要小,先轉身後轉頭。

  2.引導步

  引導步是用於走在前邊給賓客帶路的步態。引導時要儘可能走在賓客左側前方,整個身體半轉向賓客方向,保持兩步的距離,遇到上下樓梯、拐彎、進門時,要伸出左手示意,並提示請客人上樓、進門等。

  3.前行轉身步

  在前行中要拐彎時,要在距所轉方向遠側的一腳落地後,立即以該腳掌為軸,轉過全身,然後邁出另一腳。即向左拐,要右腳在前時轉身,向右拐,要左腳在前時轉身。

  第一部分:社交禮儀的構成舉止禮儀的標準(2)

  (三)穿不同鞋子的走姿

  穿平底鞋走路比較自然、隨便,要腳跟先落地,前行力度要均勻,走起路顯得輕鬆、大方。

  由於穿平底鞋不受拘束,往往容易過分隨意,步幅時大時小,速度時快時慢,還容易因隨意而給人以鬆懈的印象,應當注意防止。

  穿高跟鞋的走姿

  由於穿上高跟鞋後,腳跟提高了,身體重心就自然地前移,為了保持身體平衡,膝關節要綳直,胸部自然挺起,並且收腹、提臀、直腰。使走姿更顯挺拔,平添幾分魅力。

  穿高跟鞋走路,步幅要小,腳跟先著地,兩腳落地腳跟要落在一條直線上,像一枝柳條上的柳葉一樣,這就是所謂的「柳葉步」。

  有人穿高跟鞋走路時,用屈膝的方法來保持平衡,結果走姿不但不挺拔,反而因屈膝、撅臀顯得非常粗俗不雅。有這種毛病的人,要訓練自己,注意在行進時一定保持踝、膝、髖關節的挺直,保持挺胸、收腹、向上的姿態。

  ◎坐姿端莊

  坐是一種靜態造型,是非常重要的儀態。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離不開這種舉止。對男性而言,更有「坐如鐘」一說。端莊優美的坐姿,會給人以文雅、穩重、大方的美感。

  (一)女子八種優美坐姿

  1.標準式

  輕緩地走到座位前,轉身後兩腳成小丁字步,左前右後,兩膝併攏的同時上身前傾,向下落座。如果穿的是裙裝,在落座時要用雙手在後邊從上往下把裙子攏一下,以防坐出皺摺或因裙子被打折坐住,而使腿部裸露過多。

  坐下後,上身挺直,雙肩平正,兩臂自然彎曲,兩手交叉疊放在兩腿中部,並靠近小腹。

  兩膝併攏,小腿垂直於地面,兩腳保持小丁字步。

  2.前伸式

  在標準坐姿的基礎上,兩小腿向前伸出兩腳併攏,腳尖不要翹。

  3.前交叉式

  在前伸式坐姿的基礎上,右腳後縮,與左腳交叉,兩踝關節重疊,兩腳尖著地。

  4.屈直式

  右腳前伸,左小腿屈回,大腿靠緊,兩腳前腳掌著地,並在一條直線上。

  5.後點式

  兩小腿後屈,腳尖著地,雙膝併攏。

  6.側點式

  兩小腿向左斜出,兩膝併攏,右腳跟靠攏左腳內側,右腳掌著地,左腳尖著地,頭和身軀向左斜。注意大腿小腿要成90度,小腿要充分伸直,盡量顯示小腿長度。

  7.側掛式

  在側點式基礎上,左小腿後屈,腳綳直,腳掌內側著地,右腳提起,用腳面貼住左踝,膝和小腿併攏,上身右轉。

  8.重疊式

  重疊式也叫「二郎腿」或「標準式架腿」等。

  在標準式坐姿的基礎上,兩腿向前,一條腿提起,腿窩落在另一腿的膝關節上邊。要注意上邊的腿向里收,貼住另一腿,腳尖向下。

  重疊式還有正身、側身之分,手部也可交叉、托肋、扶把手等多種變化。

  二郎腿一般被認為是一種帶有不嚴肅,不莊重的坐姿,尤其是女子不宜採用。其實,這種坐姿常常被採用,因為只要注意上邊的小腿往回收,腳尖向下這兩個要求,不僅外觀優美文雅,大方自然,富有親近感,而且還可以充分展示女子的風采和魅力。

  (二)男子六種優美坐姿

  1.標準式

  上身正直上挺,雙肩正平,兩手放在兩腿或扶手上,雙膝併攏,小腿垂直地落於地面,兩腳自然分開成45度。

  2.前伸式

  在標準式的基礎上,兩小腿前伸一腳的長度,左腳向前半腳,腳尖不要翹起。

  3.前交叉式

  小腿前伸,兩腳踝部交叉。

  4.屈直式

  左小腿回屈,前腳掌著地,右腳前伸,雙膝併攏。

  5.斜身交叉式

  兩小腿交叉向左斜出,上體向右傾,右肘放在扶手上,左手扶把手。

  6.重疊式

  右腿疊在左腿膝上部,右小腿內收、貼向左腿,腳尖自然地向下垂。

  (三)不同坐姿的心態

  坐的動作和姿勢多種多樣。不同的坐姿反映著不同的心理狀態,但我們不應當把某種坐姿反映某種心理狀態作為固定的模式。坐姿應當從人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交因素等多方面出發,作出大致的判斷。

  1.猛坐與輕坐

  人在落座時,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個性,其動作的大小、快慢、輕重各不相同。一般地說:

  同自己熟悉要好的親友會面時,性格開朗的人,落座時動作幅度大,速度快;同初次交往的人相會,會見尊長時,個性文靜的人,落座時動作小而輕緩。

  大喜大怒時,性格強悍的人、不拘小節的人,落座時動作大而猛;悲怨沉思時,性格謹慎的人,落座時動作小而遲緩。

  以上落座形式,只是指一般情況而言。對於一個文化修養程度高、自控能力強的人,以上判斷就不一定是準確的。所以觀察對方落座動作,分析對方的心境、性格時,要考慮多種因素。我們自己在落座時,不論當時心境如何,個性如何,都應當從禮儀出發,善於自我控制,做到輕重適度,為自己塑造良好的形象。

  2.深坐與淺坐

  與人交談時,坐得靠後——深坐或坐得靠前——淺坐,可以反映不同的心理狀態和待人態度。深坐,表現出一定的心理優勢和充滿自信;淺坐,表現出尊重和謙虛;過分的淺座,則有自卑和獻媚之嫌了。

  第一部分:社交禮儀的構成舉止禮儀的標準(3)

  3.張腿坐與並腿坐

  男子張開雙腿而坐,表示個性奔放坦率,胸懷開闊,且有較強的自信和支配欲。女性張腿而坐是不雅觀的,不論何時、何地、任何情況,都不可採取這種坐姿。

  男子並腿坐,表示出嚴肅、鄭重和認真。女子常常採用這種坐姿,表現出端莊和鄭重。

  4.其他坐姿

  有的人,在同要好的親友交談時,倒坐椅子,兩臂扒在椅子背上,顯得親切、真摯、坦誠。當然僅限於這種場合。

  有的人喜歡把腳架放在桌子上,這種姿勢是一個人放蕩不羈,傲慢無禮的表現,令人望而生厭。

  有的人半躺半坐,形象頹廢,甚至顯得放肆,應當避免。在人體語言中,人的軀幹、四肢、手勢、面部五官各具特點,都可以作為表情的工具,顯示出不同的心態。不過,在社交禮儀中,坐姿所起作用更些,所佔位置更重要些,更應當重視。

  ◎蹲姿得體

  蹲姿不像站姿、走姿、坐姿那樣使用頻繁,因而往往被人所忽視。一件東西掉在地上,一般人都會很隨便彎下腰,把東西撿起來。但這種姿勢會使臀部後撅,上身前倒,顯得非常不雅。講究舉止的人,就應當講究蹲姿。這裡介紹一種優美的蹲姿。

  左腳在前右腳在後向下蹲去,左小腿垂直於地面,全腳掌著地,大腿靠緊,右腳跟提起,前腳掌著地,左膝高於右膝,臀部向下,上身稍向前傾。以左腳為支撐身體的主要支點。

  男子也可以這樣做,不過兩腿不要靠緊,可以有一定的距離。

  ◎手勢優雅

  手勢是人們常用的一種肢體語言,在服務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加重語氣,增強感染力。大方、恰當的手勢可以給人以肯定、明確的印象和優美文雅的美感。

  (一)規範的手勢

  規範的手勢應當是手掌自然伸直,常心向內向上,手指併攏,拇指自然稍稍分開,手腕伸直,使手與小臂成一直線,肘關節自然彎曲,大小臂的彎曲以140°為宜。

  在出手勢時,要講究柔美、流暢,做到欲上先下、欲左先右,避免僵硬死板、缺乏韻味,同時配合眼神、表情和其他姿態,使手勢更顯協調大方。

  (二)常用手勢

  1.橫擺式

  在表示「請進」、「請」時常用橫擺式。作法是,五指併攏,手掌自然伸直,手心向上,肘微彎曲,腕低於肘。開始作手勢應從腹部之前抬起,以肘為軸輕緩地向一旁擺出,到腰部並與身體正面成45°時停止。頭部和上身微向伸出手的一側傾斜,另一手下垂或背在背後,目視賓客,面帶微笑,表現出對賓客的尊重、歡迎。

  2.前擺式

  如果右手拿著東西或扶著門時,這時要向賓客做向右「請」的手勢時,可以用前擺式,五指併攏,手掌伸直,由身體一側由下向上抬起,以肩關節為軸,手臂稍曲,到腰的高度再由身前右方擺去,擺到距身體15厘米,並不超過軀幹的位置時停止。目視來賓,面帶笑容,也可雙手前擺。

  3.雙臂橫擺式

  當來賓較多時,表示「請」可以動作大一些,採用雙臂橫擺式。兩臂從身體兩側向前上方抬起,兩肘微曲,向兩側擺出。指向前進方向一側的臂應抬高一些,伸直一些,另一手稍低一些,曲一些。也可以雙臂向一個方面擺出。

  4.斜擺式

  請客人落座時,手勢應擺向座位的地方。身手要先從身體的一側抬起,到高於腰部後,再向下擺去,使大小臂成一斜線。

  5.直臂式

  需要給賓客指方向時,採用直臂式,手指併攏,掌伸直,屈肘從身前抬起,向抬到的方向擺去,擺到肩的高度時停止,肘關節基本伸直。注意指引方向,不可用一手指指出,顯得不禮貌。

  第一部分:社交禮儀的構成表情禮儀的表達方式(1)

  禮儀的情感表達是說人們在講究禮節時,內心情感在面部上的表現,即表情。表情是人際交往中,相互溝通的形式之一。

  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把人的感情表達效果總結了一個公式:感情的表達=語言(7%)+聲音(38%)+感情(55%),這個公式是否科學合理且不去深究,但它說明了表情在人際間溝通時能夠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人的內在感情。

  ◎心靈的語言——目光

  在社交禮儀中,目光是受感情制約的,人的眼睛的表現力極為豐富、極為微妙,很難規定出一定的模式。正確地運用目光,能恰當地表現出內心的情感。因此,只有把握好自己的內心感情,目光才會很好地發揮作用。

  眼睛被人們稱為心靈的窗戶,這是因為心靈深處的奧秘都會自覺不自覺地從眼神中流露出來。印度詩人泰戈爾說:「一旦學會了眼睛的語言,表情的變化將是無窮無盡的。」這又說明,眼睛語言的表現力是極強的,是其他舉止無法比擬的。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給人以感情充沛、生機勃發的感覺;目光獃滯麻木,則使人產生疲憊厭倦的印象。

  在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時,目光的交流總是處於最重要的地位。信息的交流要以目光的交流為起點。交流過程中,雙方要不斷地應用目光表達自己的意願、情感,還要適當觀察對方的目光,探測「虛實」。交流結束時,也要用目光作一個圓滿的結尾。在各種禮儀形式中,目光有重要的位置,目光運用得當與否,直接影響禮儀的質量。

  不同場合與不同情況,應運用不同的目光。

  見面時,不論是見到熟悉的人,或是初次見面的人,不論是偶然見面,或是約定見面,首先要眼睛大睜,以閃爍光芒的目光正視對方片刻,面帶微笑,顯示出喜悅,熱情的心情。對初見面的人,還應頭部微微一點,行一注目禮,表示出尊敬和禮貌。

  在集體場合,開始發言講話時,要用目光掃視全場,表示「我要開始講了,請予注意」。

  在與人交談時,應當不斷地通過各種目光與對方交流,調整交談的氣氛。交談中,應始終保持目光的接觸,這是表示對話題很感興趣。長時間迴避對方目光而左顧右盼,是不感興趣的表示。但應當注意,交流中的注視,決不是把瞳孔的焦距收束,緊緊盯住對方的眼睛,這種逼視的目光是失禮的,也會使對方感到尷尬。交談時正確的目光應當是自始至終地都在注視,但注視並非緊盯。瞳孔的焦距要呈散射狀態,用目光籠罩對方的面部,同時應當輔以真摯、熱誠的面部表情。交談中,隨著話題、內容的變換,作出及時恰當的反映。或喜或驚,或微笑或沉思,用目光流露出會意的萬千情意,使整個交談融洽、和諧、生動、有趣。

  交談和會見結束時,目光要抬起,表示談話的結束。道別時,仍用目光注視著對方的眼睛,面部表現出惜別的深情。

  在掌握並正確運用自己目光語言的同時,還應當學會「閱讀」對方目光語言的方法。從對方的目光變化中,分析他的內心活動和意向。隨著交談內容的變化,目光和表情和諧地統一,表示很感興趣,思想專註,談興正濃。對方的目光長時間地中止接觸,或游移不定,表示對交談不感興趣,交談應當很快結束。交談中,目光乜斜,表示鄙夷;目光緊盯,表示疑慮;偷眼相覷,表示窘迫;瞪大眼睛,表示吃驚,等等。目光語言是千變萬化的,但都是內心情感的流露。學會閱讀分析目光語言,對於正確處理社交活動的進行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甜蜜的事業——微笑

  微笑可以表現出溫馨、親切的表情,能有效地縮短溝通雙方的距離,給對方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從而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圍,因而微笑不僅是一種外化的形象,也是內心情感的寫照。

  人的感情是非常複雜的,表現在面部有「喜、怒、哀、樂」等多種形式,其中,「笑」在人際交往中,有著突出重要的作用,面對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情況,如果能用微笑來接納對方,可以反映出本人高超的修養,待人的至誠,是處理好人際關係的一種重要手段。

  微笑具有一種磁性的魅力,它可以使強硬者變溫柔,使困難變得容易,所以,微笑是人際交往中的潤滑劑,是廣交朋友,化解矛盾的有效手段,美國希爾頓旅館總公司董事長康納·希爾頓50多年裡,不斷地到他設在世界各國的希爾頓旅館視察,視察中他總是經常問下級的一句話是:「你今天對客人微笑了沒有?」

  微笑的功能是巨大的,但要笑得恰到好處,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微笑是一門學問,又是一門藝術。

  微笑的要求是:發自內心、自然大方,顯示出親切,要由眼神、眉毛、嘴巴、表情等方面協調動作來完成。

  要防止生硬、虛偽、笑不由衷。

  要笑得好並非易事,必要時應當進行訓練。可以自己對著鏡子練習,一方面觀察自己的笑的表現形式,更要注意進行心理調整,想像對方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是自己多年不見的朋友。還可以在多人中間,講一段話,講話時自己注意顯現出笑容,並請同伴給以評議,幫助矯正。

  ◎親密的夥伴——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是人際交往中常用的一種交流形式。使用得當,會給人以更深刻、更鮮明的印象。好的肢體語言不僅可以很好地表情達意,而且可以以優雅動人的體態,給人的視覺以美好的感覺,產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作用。

  第一部分:社交禮儀的構成表情禮儀的表達方式(2)

  (一)手勢語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有意無意地藉助各種手勢,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情感。久而久之,某個手勢便會成為一種定式,什麼手勢表現什麼意思,大家心領神會、不言自明。

  1.蹺大拇指手勢

  中國人對這一手勢賦予積極的意義,通常用它表示高度的讚譽。寓義為:「好!」、「第一!」等。但是在英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國家,蹺大拇指則是搭車的慣用手勢。而在希臘,蹺大拇指卻是讓對方「滾蛋」的意思。中國人在與希臘人交往時,千萬不要用蹺大拇指去稱讚對方,那樣一定會鬧出笑話,甚至產生不愉快。

  2.指點手勢

  在交談中,伸出食指向對方指指點點是很不禮貌的舉動。這個手勢,表示出對對方的輕蔑與指責。更不可將手舉高,用食指指向別人的臉。西方人比東方人要更忌諱別人的這種指點。

  3.捻指手勢

  捻指就是用手的拇指與食指彈出「叭叭」的聲響。它所表示的意義比較複雜:有時是表示高興;有時表示對所說的話或舉動感興趣或完全贊同;有時則視為某種輕浮的動作,比如對某人或異性「叭叭」地打響指。

  在陌生的場合或不熟悉的人面前,輕易地捻指,會使人覺得沒有教養,碰到熟人打招呼時也來上一聲捻指,也會使人覺得不舒服。總之,這是一種很隨便的舉止,慎用為好。

  (二)體態語

  體態語指憑藉身體的動作或表情來表達某種意思、情緒的無聲語言。

  1.感謝

  在一般的場合,表示感謝,可用點頭來表示。在比較莊重的場合,可用鞠躬來表示謝意。鞠躬的「深度」與致謝的程度有關,感謝的程度越重,躬身的深度越大。表示感謝還可用雙手握住對方的手,或者再上下晃幾下,晃的程度越大,感謝的程度越重。還有,用雙手在胸前抱拳或合十,前後晃動幾下表示感謝。在中國廣東,人們用右手中指輕輕點擊桌面,來表示感謝。

  2.高興

  成語「捧腹大笑」即所示特別高興的體態。在正式場合男士樂不可支時會仰身大笑,女士常常掩口而笑,因為女士們以「笑不露齒」為美。突如其來的高興會揚起雙眉,同時高興時也會跳起來。歐美人高興至激動時會雙手握拳,向上用力的揮起。

  3.愛撫

  愛撫的方式多種多樣,比如長輩對晚輩,成人對小孩常會拍拍肩膀及撫摩其頭頂表示愛撫之意。撫摩頭頂的方式在國外要留心當地的習俗,泰國把撫摩頭頂視為巨大的侮辱。

  4.親熱

  關係親密的年青同性,會常常摟在一起,女性會挎著胳膊或相互摟著腰;男性會互相摟著肩膀;年青的戀人會把上身靠近對方;父母對嬰幼兒,會常常親吻孩子的臉蛋。對可愛而又調皮的孩子表達親昵感情時,會在孩子的鼻子上刮一下;若是上級對下級表示親近時,會拍拍對方的肩頭。

  5.安慰、鼓勵

  年長者對年幼者,上級對下級,強者對弱者,常用手拍拍對方的肩膀,用力地握握對方的手,同時伴上有力的晃動。

  6.安靜

  在人多的場合若需安靜,往往手掌伸開,掌心向下,由上向下慢慢揮動。在人少的情況下,往往把雙手或一隻手放在胸前,掌心向下手掌伸開,頻頻向下壓動。也可以用右手食指垂直貼進嘴唇,輕輕發出噓聲來示意大家保持安靜。

  7.稱讚、誇獎、叫好

  用手握拳,蹺起大拇指,表示特別讚美。在欣賞文體節目時,也可鼓掌喝彩。如果坐在桌子旁,叫好時常拍桌子,成語「拍案叫絕」即表示此體態。坐著叫好會拍大腿或膝蓋。

  8.憧憬、希望,

  當人們心中懷有美好憧憬時,會雙目凝視,兩手掌在胸前搓摩。男人常搓下巴或撫弄鬍鬚。當殷切盼望的人或物在遠方時,會伸直脖子遠望。英美等國人,常會兩臂下垂,兩手相握,揚起頭,目視上方。

  9.同意、贊成

  同意、贊成,最簡單的表達方式就是點頭。在正式的場合,或進行表決時,則要舉手表示。在非正式場合,當表示「特別贊成」完全同意」時,可以雙手高高舉起。英美等國表示「贊同」時,往往會向上蹺起拇指。

  10.躍躍欲試

  兩手掌相摩擦,或在手心啐一口唾沫,手掌再相互摩擦,成語「摩拳擦掌」即所示體態。兩手搓摩大腿,或兩手搓摩屁股,兩臂前屈雙手握拳,抖動幾下也表示這個意思。

  11.打招呼

  中國人最普通打招呼的方式就是笑一笑,或點點頭,同時也會揚揚手、點點頭。美國人走在路上打招呼,常常要拿起自己頭頂的帽子表示致意,現在已簡化為抬一下帽沿。

  12.告別

  在20世紀以前,中國人的告別禮是鞠躬,或拱手告別。如今人們告別大多採用握手告別,揮手告別,搖手告別,及點頭告別。與孩子告別時多用招手。向上級告別時常微微欠身。向死者遺體告別,一般要三鞠躬。

  歐美人常以「擁抱」「親吻」來表示告別之情。英格蘭人道別時,常橫向揮手。法蘭西人卻豎向揮手。而日本人則是以鞠躬告別。

  13.道歉

  如果是禮節性的道歉可以點點頭、欠欠身、或招招手。一般男士常抬手到耳際;有時還要豎向揮動幾下。向師長道歉時,要鄭重地點點頭,用欠身或鞠躬來表示。

  14.憤怒、急躁

  人往往在憤怒的時候會咬牙切齒,瞪大雙眼,有時還會用力地揉抓自己的頭髮。當急躁的時候會拍大腿、拍桌子或捶頭。當激憤時或要動手時,會捋胳膊挽袖子,女性常會手背叉腰。在英美等國,人憤怒急躁到難以忍耐的程度時,常以兩臂在身體兩側張開,雙手握拳,怒目而視。

  15.告饒

  也可理解為求饒,一般雙手合掌在胸前頻頻搖動。因恐懼而求饒,常是抱頭。苦苦哀求時則會蜷地求饒,磕頭求饒。

  16.無可奈何

  當無可奈何的時候,一般會輕輕地搖頭嘆息。也會手臂不動兩手攤開。歐美人表示無可奈何時常聳肩,或同時抬起雙手前臂翻開手掌,有時還要搖搖頭。或者攤開雙手後,同時頭向一側偏,眼睛也會隨之一閉。

  第一部分:社交禮儀的構成稱謂的禮儀

  稱謂,也叫稱呼,屬於道德範疇。稱謂禮儀是在對親屬、朋友、同志或其他有關人員稱呼時所使用的一種規範性禮貌語,它能恰當地體現

  出當事人之間的隸屬關係。我們的祖先使用稱謂十分講究,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情況,在使用稱謂時無不入幽探微,絲毫必辨。今天的現代禮儀,雖不必泥古,但也不可全部推翻重來,要在前人的基礎上,推陳出新,表現出新一代禮貌稱謂的新風貌。

  人際交往,禮貌當先;與人交談,稱謂當先。使用稱謂,應當謹慎,稍有差錯,便貽笑與人。恰當地使用稱謂,是社交活動中的一種基本禮貌。稱謂要表現尊敬、親切和文雅,使雙方心靈溝通,感情融洽,縮短彼此距離。正確地掌握和運用稱謂,是人際交往中不可缺少的禮儀因素。

  ◎姓名稱謂

  姓名,即一個人的姓氏和名字。姓名稱謂是使用比較普遍的一種稱呼形式。用法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全姓名稱謂,即直呼其姓和名。如:「李大偉」、「劉建華「等。全姓名稱謂有一種莊嚴感、嚴肅感,一般用於學校、部隊或其他等鄭重場合。一般地說,在人們的日常交往中,指名道姓地稱呼對方是不禮貌的,甚至是粗魯的。

  名字稱謂,即省去姓氏,只呼其名字,如「大偉「、」建華「等,這樣稱呼顯得既禮貌又親切,運用場合比較廣泛。

  姓氏加修飾稱謂,即在姓之前加一修飾字。如「老李」小劉」「大陳」等,這種稱呼親切、真摯。一般用於在一起工作、勞動和生活中相互比較熟悉的同志之間。

  過去的人除了姓名之外還有字和號,這種情況直到解放前還很普遍。這是相沿已久的一種古風。古時男子20歲取字,女子15歲取字,表示已經成人。平輩之間用字稱呼既尊重又文雅,為了尊敬不甚相熟的對方,一般宜以號相稱。

  ◎親屬稱謂

  親屬稱謂是對有親緣關係的人的稱呼,我國古人在親屬稱謂上尤為講究,主要有:

  對親屬的長輩、平輩決不稱呼姓名、字型大小,而按與自己的關係稱呼。如祖父、父親、母親、胞兄、胞妹等。

  有姻緣關係的,前面加「姻」字,如姻伯、姻兄、姻妹等。

  稱別人的親屬時,加「令」或「尊」。如尊翁、令堂、令郎、令愛、令侄等。

  對別人稱自己的親屬時,前面加「家」,如家父、家母、家叔、家兄、家妹等。

  對別人稱自己的平輩、晚輩親屬,前面加「敝」、「舍」或「小」。如敝兄、敝弟,或舍弟、舍侄,小兒、小婿等。

  對自己親屬謙稱,可加「愚」字,如愚伯、愚岳、愚兄、愚甥、愚侄等。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與人的關係發生了巨大變化,原有的親屬、家庭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在親屬稱謂上已沒有那麼多講究,只是書面語言上偶用。現在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親屬稱謂時,一般都是稱自己與親屬的關係,十分簡潔明了,如爸爸、媽媽、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等。

  有姻緣關係的,在當面稱呼時,也有了改變,如岳父——爸,岳母——媽,姻兄——哥,姻妹——妹等。

  稱別人的親屬時和對別人稱自己的親屬時也不那麼講究了,如:您爹、您媽、我哥、我弟等。

  不過在書面語言上,文化修養高的人,還是比較講究的,不少仍沿襲傳統的稱謂方法,顯得高雅、禮貌。

  ◎職務稱謂

  職務稱謂就是用所擔任的職務作稱呼。這種稱謂方式,古已有之,目的是不稱呼其姓名、字型大小,以表尊敬、愛戴,如對杜甫,因他當過工部員外郎而被稱「杜工部」,諸葛亮因是蜀國丞相而被稱「諸葛丞相」等。現在人們用職務稱謂的現象已相當普遍,目的也是為了表示對對方的尊敬和禮貌。主要有三種形式:

  用職務呼,如「李局長」、「張科長」、「劉經理」、「趙院長」、「李書記」等。

  用專業技術職務稱呼,如「李教授」、「張工程師」、「劉醫師」。對工程師,總工程師還可稱「張工」、「劉總」等。

  職業尊稱,即用其從事的職業工作當作稱謂,如「李老師」、「趙大夫」、「劉會計」,不少行業可以用「師傅」相稱。

  ◎使用稱謂要規範

  稱謂的使用是否規範,是否表現出尊重,是否符合彼此的身份和社會習慣,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在社會活動中,人們之間互相接觸,稱謂問題必然頻繁地出現。

  一般來說,在國內,稱謂應按職業、年齡來選擇。如到機關聯繫工作,應稱「同志」,單位內部除稱「同志」外,習慣上也可用「小張」、「小王」之類稱謂。在醫院稱「醫生」和「大夫」,到工廠叫「師傅」,去學校稱「老師」、「教授」或「同學」。鄰居按輩數稱呼,如對長輩可稱「大爺」、「叔叔」、「老伯」等。對小孩叫「小朋友」、「小同學」等。

  當前,使用稱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不能把剝削階級道德觀念當成社會新潮流,如稱「掌柜的」、財主」、「馬夫」、「少爺」等。有的人對這些稱謂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沾沾自喜,這顯然是不正確的;二是不禮貌的稱謂在公共場所不要用,如「老頭」、「老婆」、「小子」等。而這些稱呼在家庭中或親朋好友之間使用,反會產生親昵的效果;三是青年人稱呼人要慎用或不用「哥兒們」、「姐兒們」之類的稱謂,以免給人以「團伙」之嫌。

  總之,稱謂的選擇應根據不同的對象,區別不同場合,以文明禮貌為原則。要防止封建主義和其他腐朽思想的侵蝕,努力造成一個良好的社會主義的稱謂新風。

  第一部分:社交禮儀的構成交談禮儀的基本要求(1)

  交談,是表達思想及情感的重要工具,是人際交往的主要手段。在人際關係中的「禮尚往來」中有著十分突出的作用。可以說,在萬紫千紅、色彩斑斕的禮儀形式中,交談禮儀佔據主要地位。所以,強化語言方面的修養,學習、掌握並運用好交談的禮儀,是至關重要的。

  交談是人類口頭表達活動中最常用的一種方式。隨著人類社會的高度發展,交談已成為政治、外交、科學、教育、商貿、公關等各個領域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項語言活動。交談是以兩個人或幾個人之間的談話為基本形式,進行面對面的學習討論,溝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談心聊天的言語活動。它以對話為基本形態,包括交談主體、交談客體、交談內容三個方面。這三方面不僅具有固定性,而且具有互換性。

  ◎交談的作用

  交談是一門藝術,而且是一門古老的藝術。「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在人類發展史上,交談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是和人類勞動、生活、交際活動一起發展起來的。交談的藝術性體現在:儘管人人都會,然而效果卻大不一樣。所謂「酒逢知己乾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正說明了交談的優劣直接決定著交談的效果。與人進行一次成功的談話,不僅能獲得知識、信息的收益,而且感情上也會得到很多補償,會感到是一種莫大的享受;而參與一場枯燥無味、死氣沉沉的交談,除了是時間上的浪費之外,還會有一種受折磨的感覺。

  交談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途徑,是連接人與人之間思想感情的橋樑,是增進友誼、加強團結的一種動力。「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說明交談在交往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一個人善於交談就能廣交朋友,給人帶來友愛,為社會增添和諧,就能享受到社會特有的友情與溫暖。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不少人因話不得體,傷害了親友,得罪了同志,甚至有些人因言語失誤,結怨結仇,操刀動斧,釀成生活悲劇。

  交談不僅是人們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學習知識、增長才幹的重要途徑。善於同有思想、有修養的人交談,就能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與君一席談,勝讀十年書」就是對交談意義深刻的總結。英國文豪肖伯納曾經說過:「你我是朋友,各拿一個蘋果,彼此交換,交換後仍各有一個蘋果;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朋友相互交流思想,那麼,我們每個人就有兩種思想了。」可見,廣泛地交談可以交流信息、深化思想、增強認識能力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掌握交談的禮儀要求、提高交談的語言藝術,對於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交談的規範

  (一)真誠坦率的原則

  真誠是做人的美德,也是交談的原則。交談雙方態度要認真、誠懇,有了直率誠篤,才能有融洽的交談環境,才能奠定交談成功的基礎。認真對待交談的主題,坦誠相見,直抒胸臆,不躲不藏,明明白白地表達各自的觀點和看法。「出自肺腑的語言才能觸動別人的心弦」,真心實意的交流是自信的結果,是信任人的表現,只有用自己的真情激起對方感情的共鳴,交談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

  (二)互相尊重的原則

  交談是雙方思想、感情的交流,是雙向活動。要取得滿意的交談效果,就必須顧及對方的心理需求。交談中,來自對方的尊重是任何人都希望得到的。交談雙方無論地位高低,年紀大小,或長輩晚輩,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切不可盛氣凌人、自以為是、惟我獨尊。所以,談話時,要把對方作為平等的交流對象,在心理上、用詞上、語調上,體現出對對方的尊重。盡量使用禮貌語,談到自己時要謙虛,談到對方時要尊重。恰當地運用敬語和自謙語,可以顯示個人的修養、風度和禮貌,有助於交談的成功。

  第一部分:社交禮儀的構成交談禮儀的基本要求(2)

  ◎交談的技巧

  (一)言之有物

  交談的雙方都想通過交談,獲得知識、拓寬視野、增長見識、提高水平。因此,交談要有觀點、有內容、有內涵、有思想,而空洞無物、廢話連篇的交談是不會受人歡迎的。沒有材料做根據,沒有事實做依憑,再動聽的語言也是蒼白的、乏味的。我們在交談時,要明確地把話說出來,將所要傳遞的信息準確地輸送到對方的大腦里,正確反映客觀事物,恰當地揭示客觀事理,貼切地表達思想感情。

  (二)言之有序

  言之有序,就是根據講話的主題和中心設計講話的次序,安排講話的層次,即交談要有邏輯性、科學性。「使眾理雖繁,而無倒置之乖;群言雖多,而無棼絲之亂。」(劉勰《文心雕龍》)有些人講話,一段話沒有中心,語言支離破碎,想到哪兒就說到哪兒,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給人的感覺是雜亂無章,言不及義,不知所云。所以,交談時,先講什麼,後講什麼,思路要清晰,內容有條理,布局要合理。

  (三)言之有禮

  交談時要講究禮節禮貌。知禮會為你的交談創造一個和諧、愉快的環境。講話者,態度要謙遜,語氣要友好,內容要適宜,語言要文明;聽話者,要認真傾聽,不要做其他事情。這樣就會形成一個信任、親切、友善的交談氣氛,為交談獲得成功奠定基礎。

  ◎交談常用的謙敬語

  謙敬語是在人際交往中經常使用的、用來表示謙虛、尊敬的禮貌用語,也稱客套話。

  謙敬語的運用十分普遍,它可以說是社交中的潤滑劑、粘合劑,能減少人際間的「摩擦」和「噪音」,可以溝通雙方感情併產生親和力,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可以使互不相識的人樂於相交;可以使初次見面的人很快親近起來;請求別人時,可使人樂於提供方便和幫助;在發生不愉快時,可以避免衝突,得到諒解;洽談業務時,使人樂於合作;在服務工作中,可以給人以溫暖親切的感受;在批評別人時,可以使對方誠懇接受。一個有教養的人,應當掌握使用客套話的藝術,自如地運用於各種場合。

  交談常用的謙敬語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謙敬稱呼用語

  稱呼尊長可用老先生、老同志、老師傅、老領導、老首長、老伯、大叔、大娘等。

  稱呼平輩可用老兄、老弟、先生、女士、小姐、賢弟、賢妹等。

  自謙可以用鄙人、在下、愚兄、晚生等。

  (二)事物謙敬用語

  稱姓名敬辭可用貴姓、尊姓大名、尊諱、芳名(對女性)等。

  稱年齡敬辭可用高壽(對老人)、貴庚、尊庚、芳齡(對女性)等。住處可用府上、尊寓、尊府等。

  見解可用高見、高論等。

  身體可用貴體、玉體等。

  自謙辭:

  稱姓名——草字、敝姓等。

  稱朋友——敝友等。

  稱住處——寒舍、舍下、蓬蓽等。

  稱見解——愚見、拙見等。

  稱年齡——虛度XX。

  (三)謙敬祈使用語

  請人提供方便、幫助——借光、勞駕、有勞、勞神、費心、操心等。

  託人辦事——拜託。

  麻煩或打斷別人——打擾。

  求人解答——請問。

  勸告別人——奉勸。

  請別人下請大駕光臨、歡迎光臨、恭候光臨。

  請別人不要送——請留步。

  請別人提意見——請指教、請賜教。

  請別人原諒——請包涵、請海涵。

  (四)謙敬歡迎用語。

  歡迎顧客——歡迎光顧、敬請惠顧。

  歡迎客人——歡迎光臨。

  初次見面——久仰、久仰大名。

  許多時未見——久違。

  訪問——拜訪、拜望、拜見、拜謁。

  沒有親自迎接——失迎、有失遠迎。

  自責不周——失敬。

  拜別——告辭、拜辭。

  送別——請留步、請回、不必遠送。

  中途辭別——失陪。

  (五)其他謙敬用語

  歸還這東西——奉還。

  贈送東西——奉送。

  陪伴——奉陪。

  祝賀——恭賀。

  請對方寬容——恕…….

  以上謙敬語,比較固定而且常用,使用時,要感情真摯,發自內心,再輔以表情、眼神和手勢,以增強表現力,發揮更大的感染力量。

  ◎交談時的禮貌用語

  (一)問候禮貌用語

  您好。早安。午安。晚安。

  (二)告別禮貌用語

  再見。晚安。祝您愉快!祝您一路平安!

  (三)應答禮貌用語

  不必客氣。沒關係。這是我應該做的。

  非常感謝。謝謝您的好意。

  (四)表示道歉的禮貌用語

  請原諒。打擾了。失禮了。實在對不起。

  謝謝您的提醒。是我的錯,對不起。請不要介意。

  第二部分:日常生活禮儀日常常用禮節(1)

  日常生活禮儀對人的要求和約束可謂入幽探微、「無微不至」,使我們的生活到處充滿溫馨和愉悅。當然,我們不希望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成為無所適從、謹小慎微的「正人君子」,但是我們更不希望人們成為粗枝大葉、不衫不履的「俗人」,甚至是放浪形骸、到處出乖露醜的痞子。

  本章重點講述生活中最常用、最通行的禮儀形式,是人們天天在實踐,天天在使用的禮節形式。所以,有必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養成一種非常自然的禮節習慣,使我們的禮儀水平產生一個新的飛躍。

  日常常用禮節

  日常常用禮節是目前世界大多數國家通行的禮節,是所有現代禮節形式中使用最多的一種。據說中世紀人們為了表示友好,雙方見面時先伸出手掌,示意手中沒有武器,逐漸沿襲,形成一種最常用的基本禮節形式。

  ◎注目禮

  注目禮是比較莊重的禮節。學校上課,教師走進教室,學生應全體起立並向老師行注目禮——目視老師並成立正姿勢,目送老師走上講台,直至老師還禮。其他如升國旗、受檢閱、受接見等場合,均應行注目禮。在只有兩個人的場合,或雖有多人在場但只有兩人存在某種關係的情況下,注目禮的作用不很明顯,或者說不宜使用,因為這種情況下的注目無異於盯視,已經失去了它本來的作用,這時應採用其他禮節形式。

  ◎打招呼

  打招呼是與熟人相遇的一種簡單禮節。在路上、車上或其他公共場合遇到熟人,應當主動向對方打個招呼,也叫致意。打招呼的禮節有多種形式:

  雙方近距離相遇,又無需深談的,可以駐足稍寒暄即可,問一聲:「你好」或「上班去?」就可以了。回答也相當簡單,甚至可以含糊其辭,這也是很禮貌的。與熟人路上相遇,一方「明知故問」:「上街了?」一方答非所問「今天我休息。」並不令人感覺在敷衍。兩人相遇,一方問另一方:「你幹什麼去?」這也是出於禮貌的。因為這都是一種問候,一種禮節的表示!我國常常用「吃過飯了嗎?」來打招呼,這種問候語,外國人聽了很不理解,以為你要請他吃一頓呢,今天這種問候使用得越來越少了。

  雙方距離稍遠,則無需停步寒暄,行一個點頭禮——目視對方,微微地點一點頭即可,在同一場合雙方多次相遇,也可以用點頭禮打個招呼即可,在舞會上或其他社交場合與不相識的人近距離相遇,都可以用點頭禮打招呼,表示禮貌。

  雙方距離較遠,或不便寒喧、點頭時,可以行招手禮——舉起一手同時注目微笑。迎接客人,見到熟人在握手前,為了表示熱烈可先招呼一下,也可以先招一招手。告別、送行也常用招手禮,不過這時招手應當多招幾下,甚至直到客人遠去,並且還可以揮動帽子、手帕等表示深情。

  ◎握手禮

  握手禮通常是用來表示歡迎、歡送、見面、相會、告辭,表示祝賀、感謝、慰問,表示和好、合作時使用的禮節。

  握手禮看似簡單,實則有很多講究,必須掌握好,以免失禮。

  握手的方式:握手一定要伸右手,伸左手是不禮貌的。伸出的手掌應當垂直,這是通常的習慣。如果掌心向下,會有顯示傲視之嫌,而掌心向上,又有謙卑之態。握手的時間以三至五秒為宜,關係親近的當然可以長時間相握。用力大小也應適度,用力太猛太重,會把對方握疼,是非禮行為;太輕甚至用指端稍碰一點,會讓對方覺得你在敷衍、冷淡他。握手的力度,對男子可以稍重些,對女子則應輕柔。老朋友多年不見,當然不僅可以長時間相握,而且可以加大力度,再晃上幾晃,這種方式表示熱烈也是適度的。一般人為表示進一步親近,可以把左手伸出,握住雙方已經相握的雙手上,輕輕地晃上幾晃,這都是允許的。但對女士則不能如此。握手時,如果手上戴有手套,應當先將手套去掉。在寒冷的冬天,戶外相遇或者時間倉促來不及脫手套,在握手開始時,應說一聲:「對不起!」軍人戴軍帽與對方相見,應先行舉手禮,再行握手禮。

  誰先伸手也是必須注意的。長幼之間,應當待長者伸手後,幼者再及時地伸手相握。上下級之間,應等上級主動伸手後,下級再伸手。男女之間,應由女子先伸手,男子再伸手,如果女方沒有握手的意思,男方可改用點頭禮表示禮貌。賓主之間,作為主人,對到來的客人,不論男女、長幼,均應先伸出手去,表示熱烈歡迎,女主人也應如此。

  握手禮有時也可以靈活變通。如一個人面對人數眾多的人,相見時則不可能一一握手,可以用點頭禮、注目禮、招手禮代替。行握手禮在伸手之前,如果不能肯定對方是否願意握手時,或看到對方沒有握手意思時,則用點頭禮、招手禮或注目禮也是很禮貌的。不然,你伸出手去,對方沒有反應,那是很尷尬的。多人握手時,不可交叉握手,互相影響,應當待別人握過之後,再去握手,也可以用點頭禮、招手禮代替。

  第二部分:日常生活禮儀日常常用禮節(2)

  ◎鞠躬禮

  鞠躬禮是比較隆重的禮節,在現代生活中,可以說是最重的禮節之一。主要用於喜慶、哀悼的儀式中,在正式社交場合也有使用。

  在追悼會上,向遺體告別儀式上要行三鞠躬,也稱最敬禮。鞠躬前應先脫帽,身體成立正姿勢,目光正視,上體向前下方彎曲,約成十度。在結婚典禮上,新人要向家長、主婚人、來客等三鞠躬。

  一般的鞠躬,為一鞠躬,可以微微一彎,也可以成45度。彎曲度數越大,禮節越重。一鞠躬常用於晚輩見長輩、學生見教師、演講者對聽眾、表演者對觀眾等情況。

  日本國禮節較重,鞠躬禮常用,遇到對方行鞠躬禮時,應當還以鞠躬禮。

  在行鞠躬禮時,應當表情適當,身體穩重,目光專註。

  ◎鼓掌禮

  鼓掌禮是在公眾場合常用的一種較熱烈的禮節。歡迎客人時,上級來臨時,對演出表示歡迎、祝賀時,對演講、發言者表示贊同、致意時都常用鼓掌禮。鼓掌時,目視受禮者,動作要文雅、自然,不應過分猛烈,並要隨眾而止,看體育比賽盡可以熱烈些,但也應注意自己的身份,不可忘形失態,影響公共秩序。

  ◎擁抱禮

  擁抱禮是西方國家通用的一種禮節,我國還不多用,只是在國際交往中對比較熟的朋友才施此禮,而且僅用於同性之間。

  擁抱禮的方式是雙方相對,雙臂張開,表示要行擁抱禮,接著右臂高,左臂稍低,兩人靠近,上體接觸後,雙方用右臂擁住對方的左肩背部,左手稍微抱持對方的腰部,有時手可以輕輕地拍一拍對方的背部,頭部向左,口稱「歡迎」、「你好」等,然後二人交換一下姿勢,向對方右側再行擁抱禮。

  由於這種禮節我國不用,所以在接待外賓時,應待外賓主動要行擁抱禮時,才響應對方,行擁抱禮,一般不採取主動。

  ◎接吻禮

  接吻禮同擁抱禮一樣,也是西方國家通行的禮節,而且比擁抱禮的使用還要頻繁還要更講究。父母在逗自己的兒女玩耍時,以親吻孩子來取樂,這僅是一種親昵的表示,以後才發展成為一種禮節。

  行接吻禮應當注意身份和接吻的形式。

  在社交場合,雙方在行擁抱禮的同時,臉頰一貼,然後換一下方向再貼一貼,這便是最親熱的禮節了。長輩對晚輩,吻一下晚輩的前額即可,西方國家男女之間也通行此禮。

  在西方國家,曾流行吻手禮。與女子相見時,行吻手禮,即女子把手伸出,手掌向下,對方向前輕輕接住女方手指前端,在手背上吻一下。當然,行此禮,必須要等女方主動伸出手來,不可貿然地拉女方的手親吻。

  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在親吻首領、長輩時,只能吻他的衣襟、腳趾或腳下的土地,表示出極其尊敬的態度。

  接吻禮並非所有的國家都歡迎,因此要注意入鄉隨俗。

  第二部分:日常生活禮儀公共場合的禮儀(1)

  ◎行路

  人們在上班下班、辦事購物、假日休息時總要行路。道路是最基本的公眾場合,一個人單獨行路的機會比較多,所以能不能自覺地講究行路的規則,尤其能反映一個人修養水準的高低。

  (一)遵守交通規則

  道路上機動車、人力車、三輪車、自行車和行人南來北往,車水馬龍,十分繁忙,必須遵守交通規則。步行要走人行道,橫過馬路要走橫道線,騎車要走慢車道,拐彎要伸手示意,不超速,不帶入,不並行,嚴禁闖紅燈,聽從交通警察的指揮。這樣不僅可以保證交通的暢通,使大家能順利地通過,同時也保證了人身安全。

  (二)保持道路衛生

  保持環境衛生是人類健康生活的需要,講究公共衛生是每一個人應當具備的起碼公德。不要在道路上隨地吐痰,亂拋雜物,更不應亂扔瓜皮果核。自覺地尊重環衛工人的辛勤勞動。出門一定帶上面中紙或小手絹,有痰要吐在面巾紙或手絹上,否則隨地吐痰會影響市容,搞不好還會同別人發生口角、摩擦,還容易傳染疾病。我們應當自覺養成注意公共衛生的文明美德。

  (三)禮貌待人

  在路上,與年老人相遇,要主動讓路;遇到婦女兒童不要擁擠;遇到路人摔倒,要上前扶一扶;別人掉了東西,看到了要招呼他一下;到人多擁擠的地方,要自覺依次而過,三人以上同行,不要並行,不要嘻笑打鬧;不在道路上停下來長談,影響交通;碰了別人或踩了別人要及時說聲「對不起」,別人碰了自己,踩了自己,不必過分計較,必須說一下的,可以禮貌而委婉地說一聲「請你注意一下」;遇到蠻不講理的人,不要與之糾纏,儘早擺脫,必須講清的,也不可以大聲爭吵,那樣有失身份。常言說:「有理不在言高。」始終保持理智而冷靜的態度,就不致釀成更大的不愉快。

  ◎乘車

  探親訪友、上下班、假日遊玩,免不了要乘電車或公共汽車。乘車不論人多人少,都應當遵守公共秩序,講文明禮貌。

  候車要先看清站牌和行車方向,然後排隊候車,不要「夾塞」,也不要往車道上擠,上車要按次序,有老人、小孩、病人上下車,要扶助一下,上車後不爭先恐後地找座位,要往車廂中間走動。對病人、孕婦和抱小孩的婦女要主動讓座。站立車廂時要扶好站穩,以免剎車時碰著、踩著別人,碰了別人要道歉。

  下雨天乘車,在上車前應把雨傘折攏,雨衣脫下疊好,不要把別人的衣服弄濕。乘車不要穿油污衣服,不帶很髒的東西,以免弄髒別人的衣服,必須帶上車的,要招呼別人注意,並放到適當的地方。

  乘車時,不吸煙,不吃帶皮帶核的東西,不把頭手伸到車外,不在車上大聲交談,更不嬉笑打鬧,夏天不穿背心、三角褲乘車,人多時車上遇到熟人只點頭示意,打個招呼即可,不要擠過去交談,更不要遠距離大聲交談,顯得很不文明,有事可以下車再談。

  到站前,提前向車門移動,下車時要按次序下,注意扶老攜幼。

  ◎購物

  商店是一個城市精神文明的窗口,顧客與營業員互相尊重,互相體諒是雙方文明相處的前提。到商店購物,要尊重營業員的勞動,要體諒營業員的辛苦,盡量減少對營業員的麻煩,使用文明禮貌語言。

  買東西,先看準樣式、顏色、質量、價格等,合適了再請營業員拿來,看不清拿不準的可以先問一下。如果不合適,或者只是想看看,則不必麻煩營業員拿來了。

  呼喚營業員時,語氣要平和,不要用命令式口氣高聲呼叫。少年兒童對青年以上的營業員可以稱阿姨、叔叔。對年齡大的營業員可稱師傅。當營業員正忙於接待別的顧客時,要耐心等待一下,不要急不可待地高聲叫喊,指手劃腳或手敲櫃檯。

  挑選商品時,不要過分挑剔,時間過久會影響營業員為別人服務。對易污、易損商品要輕拿輕放,萬一污損了,就應當買下來,或者賠償。挑選後不滿意時,可以請營業員把商品取回,要說一聲「勞駕了」,挑選多次時,可以說一聲「對不起!給你添麻煩了」。

  對態度不好的營業員,最好早一點離開,必要時,應當耐心,冷靜地講道理、說情況,實在不行的,可以向其領導反映,請求幫助解決。不可在這種場合高聲爭執、吵鬧。

  調換商品,應當斟酌情況,能換則換,不應當換的則不可強求。

  營業員交貨、找錢等發生差錯時,要善意提醒,說明情況,實在不行,可找領導解決。

  買過商品離開時,不要忘記向為你提供服務的營業員道一聲「謝謝」。

  第二部分:日常生活禮儀公共場合的禮儀(2)

  ◎看影劇

  到影劇院看電影、戲劇,是一種高尚的娛樂和美的享受,觀眾應當在高度文明的環境中觀賞演出,每位觀眾都應當遵守影劇院里的公共秩序,講究文明禮貌。

  到影劇院以前,應穿上整潔、莊重的服裝,女士可畫淡妝,噴香水,男士也應當稍作修飾。

  買票時,要排隊,不要插隊,也不宜請人代買。

  進影劇院要提前幾分鐘到場,對號入座。看電影遲到了,可請服務員引導入座,行走時腳步要輕,姿勢要低,不要在人行道上停留,以免影響他人。看戲遲到最好在幕間再入座,入座時身體要下俯,要向所經過的觀眾道歉,說一聲:「對不起。」如果別人坐錯了你的位子,要輕聲和藹地再請他驗看一下座號,不要引起爭執。必要時可以請服務員幫助解決。遇到熟人,不要大聲招呼,也不要擠過去交談,點一下頭,打一個手勢就可以了。

  觀看時,不要吸煙,不吃帶皮帶核的東西,不隨地吐痰,不亂扔雜物,不高聲說話。要注意脫下帽子,身體不要左右搖晃,兩腿不要抖動,更不要脫鞋子,引起別人討厭。觀看已經看過的影劇,不要在下邊講解、介紹、評論;熱戀中的青年,應當自重,注意端莊,在公共場合過分親昵,是不文明的,會遭人們的白眼。

  要尊重演員的藝術創造。馬克思認為:「需要讚揚和崇拜是藝術家的天性。」觀眾的掌聲是對演員的最好讚揚,會使演員受到激勵,發揮出更佳水平,使觀眾得到更好的藝術享受。演出中出現差錯失誤,不應噓噓起鬨,在適當的時機給以更熱烈的掌聲,這掌聲,體現了對演員的體諒,是對演員的愛護和培養。演員在經常聽不到掌聲的劇院演出,就可能失去信心,失去進取精神。所以,在我們觀劇時,對精彩的表演,要經常報以熱烈的掌聲,表達對演員的尊重和激勵。演出結束時,要起立站在原位,熱烈鼓掌,感謝全體演職人員的藝術創造和辛勤勞動。

  中途沒有非常情況,不要離場,必須離開時,要等幕間,看電影不要在情節緊張、熱烈時離場。離座時,要輕聲地說「對不起」、「勞駕」、「借光」等,壓低姿勢,輕步退場。

  演出將結束時,不要提前起立退場,這會導致全場混亂,對演員十分不禮貌。散場時要慢慢依次退出,不要前擠後擁。

  ◎看球

  球賽是一種競爭激烈的體育活動,比賽過程中高潮迭起的場面,揪著每一個觀眾的心,球員們高超的技藝,教練員臨場鬥志,給觀眾帶來滿足和享受,運動員勇敢頑強的鬥志和良好的體育作風,使觀眾從中受到鼓舞和教育。看球是一種健康有益的活動。

  (一)入場

  觀看球賽雖不像到劇場那樣刻意修飾儀錶,但也應當服裝整潔。穿背心、三角褲是不適宜的。入場應先排隊購票,有秩序地進場,如果遲到,應當盡量不影響其他觀眾。從別人身前經過要禮貌地請他「借光」。碰著他了,說聲「對不起」。

  (二)觀看

  入座後,要遵守賽場秩序,不抽煙,不吃帶皮帶核的食物,不亂扔紙屑雜物,觀看比賽要對雙方的精彩表演加油叫好,適時恰當地叫好聲可以使運動員受到鼓舞,發揮更好的水平。叫好加油聲要適度,瘋狂的叫,使人感到刺耳,顯得粗俗。運動員失手或裁判員誤判了,不要起鬨、吹口哨,更不應該喊叫帶污辱性的語言。

  對領先一方的精彩表演,要以熱烈的掌聲給以激勵,使他們發揮得更好。落後的一方,一時情緒調動不起來,動作遲緩,反應呆板,原有水平發揮不出來,這時更需要觀眾給他們加油鼓勵。熱情洋溢的啦啦聲,會使他們清醒頭腦,振奮精神,很快進入良好的競技狀態,賽出自己的風格,使比賽更激烈更精彩,觀眾獲得更大的滿足。相反,如果對落後一方嘲笑奚落,「噓」聲不止,更會使他們一蹶不振,看這樣的比賽便不會得到什麼享受。

  看球賽是最容易調動人的情緒的。這時不大容易控制自己。但是這也是最能反映一個人的文明禮貌程度的時刻。具有高度道德修養的人,善於在這個時候冷靜地控制自己,特別是在大型國際比賽場上,觀眾的表現反映著一個國家的文明狀況。我們應當表現出「禮儀之邦」的風度,不要在球場上表現出有失國格、人格的行為,讓人譏笑。

  比賽結束,對雙方的表演應報以熱烈的掌聲,表示謝意。自己一方勝了,不要得意忘形,手舞足蹈。自己一方敗了,也不要埋怨球員、教練,不要冷嘲熱諷,甚至出言不遜。

  (三)退場

  比賽結束離開座位時,不要爭先恐後,特別是在人流湧向出口時,更不要向前擁擠,應隨著人流緩緩而出。出場後不要圍觀運動員,運動員的車輛從身旁通過時,要讓開通路,為表示友好可以招手致意。

  ◎探望病人

  探望、慰問病人是一種禮節行為,由於情況特殊,所以更需要注意方式方法,交談得當會使病人心神快慰,消除憂慮,有利於早日恢復健康;稍有不當,哪怕一句話、一個眼神,也會給病人帶來不良影響。

  (一)探視前

  到醫院探視病人以前,要做一些準備,可向其家屬友人了解一下病人的病情和心情、飲食和休息情況,以及家裡的情況等,以便到病房後,有針對性地作些安慰。去時可以帶些病人需要的東西,如書籍、食品、鮮花等,了解醫院允許探視的時間,去醫院時,換上清潔的服裝,女士這時不應該濃妝艷抹,服裝也不應鮮艷刺目。

  第二部分:日常生活禮儀公共場合的禮儀(3)

  (二)探望

  進醫院,要遵守醫院規定,按時間要求入內和離開。

  進病房要先輕輕敲一下門,或輕輕開門進去。到病床前,先把禮物放下,見到病人,要同平常一樣自然、平靜、面帶微笑,主動上前握手,不宜握手時,可探身表示慰問。見到病人治療用的針頭、皮管、紗布、繃帶要表現出平靜的樣子,切不可表現出驚訝的神態,不然病人會增加精神壓力。然後坐在病人身旁或拿一個椅子坐下。

  坐下後,要親切目視病人,先問一聲「今天好些吧?」或「今天精神好多了」,然後再關切地詢問病人病情和治療情況。交談中,要讓病人介紹情況,自己不要滔滔不絕地嘮叨。多講些慰問、開導和鼓勵的話,用樂觀向上的語言給病人以精神上的鼓勵,不要提及刺激病人的話題,多講些愉快的事,使病人得到寬慰和快樂。要幫助病人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醫生醫療,不要再為工作、家事操心,安心治療。

  (三)告辭

  探望病人的時間不宜過長,10分鐘左右即可起身告辭,問一下病人有什麼需要幫助的,有什麼事要幫辦理的。離開前再囑咐病人安心治療,表示過兩天再來看望。

  顯然,如果是危重病人,則不應作交談,只是探視,簡單而深情地安慰、鼓勵,再向病人的親屬致意以後就可告辭,不便當著病人的面交談的,可在其親屬送到門外時再談,以免引起病人疑慮,加重病情。

  ◎乘飛機

  現在,因公出差,旅遊外出,飛機已經成為普遍的交通工具。所以有必要知道一些乘坐航空班機的禮儀。

  當你在辦理一道道登機手續時,都會有工作人員熱情地向你問候,這時你應當及時禮貌地回應一聲,或點頭致意,不要不言不語,毫無反應。並且要及時主動地給予配合,不要顯出不耐煩的神態。萬一發生了誤會、問題,應當冷靜的陳述道理,說明情況;不要使矛盾激化。必要時,可以找其領導出面解決。登機後,要對號入座。不要在通道上停留,儘快入座。把自己隨身攜帶的小件物品,整齊地放到行李架內,即使架內空位較多,也不要讓自己的行李佔過多的位置,應當想到給其他乘客留出儘可能多的空位。如果行李架內已經放滿了,可以請空中小姐幫助解決。在空中小姐介紹安全知識時,要注意聽,並且按照要求做好。飛行中,沒事不要在機內走動。服務人員送來報刊雜誌、食物飲料時,要及時接住,道聲「謝謝」。機內的食物飲品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點要,不要造成浪費。不要把廢紙雜物亂扔、亂放。更不要在機內抽煙。機內與人交談要壓低聲音,不要打鬧嘻笑。要去衛生間,先看指示燈,儘可能少地在通道上停留。出入座位時,要向受影響的人說一聲「勞駕」、「借光」、「對不起」、「謝謝」。飛機開始降落時,不要忙著站起來。飛機停穩後再取行李,隨隊而行。不要往前擠,也不要慢慢騰騰,影響別人。下飛機前,別忘記禮貌地向機務人員道聲「再見」、「謝謝」。

  ◎去圖書館

  圖書館是公共學習場所,來這裡或借閱圖書資料,或查看報章雜誌,都是要豐富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所以,到這種場合尤其應當注意文明禮貌。

  去圖書館,要衣著整齊乾淨,大方得體。進入圖書館要注意維持公共衛生和公共秩序。人多時,要按次序進入。不高聲說話,不吃零食;不吸煙,不隨地吐痰,走路步履要輕盈。不多佔座位。檢索卡片時,用力要輕緩,不要弄壞、弄丟。去書架上找書,要輕取輕放,看完後,要放回原處。入座時移動椅子要輕挪輕放,不要發出聲音。

  閱覽時翻書頁要輕輕地翻,盡量不發出聲音,翻頁時不要沾唾沫。要愛護圖書,不摺疊、污損,不亂塗、亂畫,更不能撕書頁、「開天窗」。

  第二部分:日常生活禮儀公共場合的禮儀(4)

  ◎去餐館

  餐館是公眾場合,人來人往非常頻繁,所以,要特別注意自己的公眾形象。

  到餐館去,或宴請朋友,或家庭小聚,或臨時用餐,要衣著整齊,穿束得體。不論何時都不要只穿背心、褲頭或敞胸露懷進入餐館。遇到熟人打招呼,不要大呼小叫,拍拍打打。應當走到他的身邊,進行交談。

  如果沒有預訂位置,要請服務人員幫助安排。暫時沒有位置時,應當耐心等待。確實不能久等的,可以和服務人員講明情況,仍不可以時,寧可換個飯店,也不要發生口角。進入飯店,如有座位,應當儘快入坐,以免影響他人。不要哄搶位置,不要多佔位置。小件物品可以隨身攜帶或放在桌邊,如有空位,可以暫時放在凳子上,有人沒有位置時,要主動把自己的物品拿起,給別人騰讓位置。

  要尊重服務人員的人格和勞動。對服務人員要給以配合,不要頤指氣使,不隨意把人呼來喚去,不提過分要求。如果出現問題,應當平靜地說明情況,講清道理。不要激動,不要暴躁。實在講不通時,應請他們的領導來協調解決。

  入座時要禮讓,不要旁若無人,自己一屁股先坐下。要主動和人打招呼、問好,要儘快地選擇與自己身份相當的位置坐下。在就餐時,交談的聲音不要過高,更不要大聲喧鬧。如果有酒助興,也需要顧及他人和注意個人形象。不要吆五喝六,不要動作張揚,不要嘻笑打鬧。更不能酗酒鬧事,否則,搞得丟人現眼,讓同行的人也尷尬難堪。雞骨魚刺吐到小盤裡,不要把餐巾紙亂扔。保持餐廳的衛生。

  用完餐後,要及時結賬,及時離開,給後來的人讓出位置。不要再無休止地說個沒完沒了。離開時不要忘記給服務人員說聲「謝謝」、「辛苦了」、「再見」。通過其他席位時,要輕捷、肅靜。不要交頭接耳,慢慢騰騰,甚至吆吆喝喝、前呼後擁。始終保持一種穩重、平和、文雅、自信的風度。

  ◎拍照

  外出旅遊、出差,節假日到公園遊玩,總喜歡拍幾張照片留作美好紀念。這時的心境一定是充滿愉悅和歡樂,但是不要忘記遵守這裡的規定和社會公德。

  拍照時,要先注意這裡有沒有關於拍照的規定事項,是否允許拍照。一般在邊境口岸、機場、博物館等地,都會有關於拍照的注意事項。這時要按照這裡的規定,讓拍則拍,不讓拍則不拍。不要偷拍、強拍,結果造成不愉快。為古文物、古字畫拍照,不要使用閃光燈,避免造成損害。在公共場地拍照,不要破壞公物。如:不要踏入草坪,不要攀折樹枝,不要摘花薅草,不要攀登雕塑作品等。拍照時,還要顧及其它遊人,不要爭搶,不要防礙別人,不要影響交通。注意安全,防止事故。不要把膠捲盒和其它廢棄物隨意亂扔。喜歡帶小孩的,不要讓小孩隨地大小便,不要讓小孩到處亂跑。

  第二部分:日常生活禮儀邀請和約會的禮儀(1)

  社交活動中,邀請與約會是人際交往的常見形式,也是我國傳統的禮儀形式之一。掌握邀請和約會的有關知識,對於完善禮儀,提高會見效果,增進了解和友誼,有著重要意義。

  ◎邀請和約會

  (一)邀請

  邀請——是約請親友、同志或有關單位、個人前來參加本人或本單位某個禮儀活動或進行會面的商定性通知。

  邀請的目的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請人協助,可以是參與某項禮儀活動,可以是商議合作,可以是研討問題,可以是洽談生意也可以是禮貌性的會見、拜訪、回訪等。

  邀請比約會更具禮節性質。一個人或一個單位,要舉行某項禮儀活動,應當考慮得更周到、全面。只要是有些關係的,應當盡量邀請到,即使明知對方不能前來,也可以邀請,因為邀請具有禮節意義,用邀請書通知一下對方,也會知道你在舉行什麼活動,使對方感到你對他的禮貌和尊重,有利於關係的進一步發展。

  (二)約會

  約會——是約請親友、同志或有關單位、個人等候本人或本單位代表前往見面的商定性通知。

  約會是見面前的商定。約定一下,是對對方的禮貌的請求。通過約會,可以避免吃「閉門羹」,也免得打亂別人的正常安排。約會還可以使雙方都有所準備。時間應明確、具體,免得主人不好安排自己的活動。約會地點就稍複雜些了。約見長者,應到他家去,登門拜訪。同事朋友可以根據情況在某方的家裡,也可以在外邊茶館、咖啡廳、餐館或其他場合。如果約見商業談判的對手,則一般不在家裡,要在單位、客人下榻的賓館或餐廳、咖啡廳等。

  邀請與約會,是出於禮貌,表示對對方的尊重和信任。因此,邀請與約會就更應注重禮節。對關係親密的好友,固然不必拘禮,但對—般的人,特別是尊長,該邀的沒有邀,該約的不約或方式不當,都會使對方產生不快、疑慮、誤會,致使雙方關係冷漠甚至中斷。

  在西方國家,沒有預約的唐突來訪是不受歡迎的。進入現代生活的我國,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家庭生活一般都沒有很多的閑暇時間,約會也就顯得越來越重要了。

  (三)邀請與約會的種類和方式

  邀請的使用範圍很廣。個人的家宴、婚禮、喪禮、喜慶等都要使用邀請,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舉行各種典禮儀式或業務活動,如開幕開工典禮、展覽會、招待會、研討會、業務洽談會、交流會、宴會、文藝晚會、舞會等,都要用邀請。

  約會使用範圍也很廣。只要是希望、請求與對方見面的個人、單位,都可以約會。如協商合作、洽談貿易、商討問題,交換意見、禮貌性的拜訪,甚至閑聊等都可以約會。

  邀請和約會的方式,有口頭方式和書面方式兩種。應根據內容和具體情況確定用什麼方式。

  比較莊重、盛大的活動一般都用正式的書面邀請書,也叫請柬。邀請內容複雜、需要用較多文字說明的,可以用邀請信。邀請書可以郵送,可以派人遞送,對尊長應當由東道主親自送到被邀請人的手中。

  口頭邀請,一般用於普通性事宜。口頭邀請,可以當面邀請,電話口頭邀請或託人帶口信邀請。口頭邀請形式簡單、方便,但語言要莊重、嚴肅、真摯、誠懇,否則對方會以為你並不認真,沒有誠意或僅是客套而已,那樣會怠慢對方、生疏關係。

  約會一般都不涉及隆重、盛大的儀式。因此,使用口頭方式較多。如果約會期限較長,或口頭約會不便,可以寫個說明約會事宜的簡單的字條。

  ◎請柬

  (一)請柬的性質和格式

  請柬,俗稱請帖,是專為邀請客人而發的書面通知,是一種簡易明了的書信。舊時我國民俗中,常用送帖的方式處理社交事務,聯繫人際關係。請柬是為了表示對客人的禮貌、尊敬而使用的一種帖式。

  現在的請柬,用硬質的卡片紙製作,分封面、內文兩部分。

  1.封面格式

  正中間用大字醒目地寫上請柬或請帖二字。字體可用毛筆手寫,也可用美術字書寫。

  有的在上端用小字寫上活動內容,如XXX紀念會,聯歡晚會,生日晚會等。

  2.內文格式

  第一行頂格寫被邀請人的姓名和稱謂(也可不寫)。

  中間空兩格寫活動內容、時間、地點等。

  結尾寫祝頌語或祈求語。

  最後署邀請單位名稱或個人的姓名和發出請柬的時間。

  3.請柬的要求

  請柬既然是一種對客人表示禮貌的帖式,所以在製作時,應盡量精緻,以表現出鄭重的態度,一般要求是:

  封面注重款式設計,要美觀、大方,使客人收到後,感到親切、快樂。

  內文的文字,既要準確、簡明,又要措辭文雅,感情濃重,語言謙遜、真摯。如果使用文言,一定要弄懂原意。

  送請柬不要過早或過晚,免得對方忘記或措手不及。

  如果是請入觀看演出,應將入場券附上。

  (二)邀請書舉例

  邀請書,實際是一種通知書。如需要說明的事項較多,則應使用邀請書。

  例一:

  邀請書

  為繁榮市場,搞好供應,經上級有關部門批准,定於××年××月×日在××市舉行×××商品交流會。熱烈歡迎您單位光臨大會。具體事項如下:

  一、時間:×月×日——×月×日,共天。

  二、地點:××市×展覽館。

  三、如需使用展廳櫃檯,請於×月×日前向大會秘書處議定。

  四、代表人數不限。

  五、大會負責安排食宿和交通,費用自理。

  六、報到地點:××市××路××賓館××號房間,大會秘書處。

  ×××商品交流會(蓋章)

  二OO×年×月×日

  例二:

  邀請書

  ×××同志,

  定於××年×月×日在X市舉行農村物價工作研討會,特邀請您光臨指導。

  會議主要議程有;

  省物價局領導介紹當前農村物價工作形勢及今後任務;

  三門峽、漯河等市物價局介紹經驗;

  分組交流、研究今後農村物價重點等;

  特請您就農村物價工作的有關理論問題,作專題報告。

  會議地點:××市×酒店。

  報到時間:×月×日。

  請告知您到達車次、日期,屆時有車到站迎接。

  敬請光臨

  ××省物價局

  二OO×年×月×日

  第二部分:日常生活禮儀邀請和約會的禮儀(2)

  ◎介紹的禮儀

  介紹,是與人相識的重要方式。兩個人儘管幾次見面相遇,都有意結識對方,這在西方國家,會主動上前作自我介紹,二人就算結識了。而在我國,不通過介紹這個環節,原先陌生的局面就難以打開,除非突然發生了兩個人可以借題搭話的事情,這是我們民族的含蓄、委婉性格的具體表現。

  介紹可以在許多場合使用,如在宴會、舞會、親友聚會、婚禮、會議、商店、路上等等。介紹應講究次序,講究禮貌,一般應將年輕的介紹給年長的,將地位低的介紹給地位高的,將男子介紹給女士,將未婚的介紹給已婚的。向一個人介紹多個人時,則應當先高後低,先長後幼,先女後男等。

  介紹時,一般應簡略地介紹一下被介紹者的姓名、身份,如:

  「這位是市百貨公司經理張先生。」

  「這位是××大學的李教授。」

  「這位是我的妹妹玉薇。」

  如果事先就是要安排雙方結識併合作辦某件事的,則可以多說上幾句:「這位是剛從廣州來的大華公司劉副經理,正有事要會您。」

  如果被介紹的人職務很多,不必一一都介紹出來,可以只介紹最高職務或者只介紹與之有關的職務。

  介紹要實事求是,既不要忘記被介紹者的重要身份,使之不能受到足夠重視,也不要胡吹亂捧,使之處於難堪境地。

  介紹時忘記了對方的姓名,當然是令人窘迫的,那樣可以只介紹他的身份:「這位是宏大商場的經理」,這時很可能他會接過話來:「您好,我叫趙國新。」如果身份也記不得,就大方地先問一下,「對不起,您貴姓?」、「對不起,忘記你的姓名了。」或「對不起,您的大號是……」待到回答後,再上前介紹。如果覺得忘記姓名很不禮貌時,可以同時對兩個說:「請你們互相認識一下吧!」

  當別人介紹自己時,要從座位上起立,表示出很願意認識對方的樣子,主動把手伸過去與對方握手,說一聲:「你好!」如果對方是位女士,則應等對方伸出手來再去握手,她如不伸手,可以點頭致意。

  給雙方介紹之後,不可馬上走開,要等他們談上幾句話後,再告別,不然雙方可能交談不起來。但也不要該走不走。雙方談得很融洽,希望長淡的,應當適時地找個借口離開。

  別人向自己介紹時,應當主動熱情地伸出手去,並說一聲「歡迎、歡迎!幸會、幸會!」

  當自己希望認識某一個人時,最好找一個認識雙方的人給介紹一下,或尋找一個機會,創造一個條件和對方自然地接觸。如果沒有合意的人,而又很想認識對方時,可以找一個突破口去接觸對方,如:「您好,聽口音您好像是湖北人」等等,也可以大方地走上前去,進行自我介紹:「您好,恕我冒昧,我是滙豐商場的李大偉。」自我介紹要充滿自信,態度熱誠,最好事先了解一些有關對方的情況,以便迅速打開僵局,並進一步深談下去。

  介紹的情況是複雜多樣的,應當靈活處理,關鍵是要注重禮節,這樣便可產生好的效果。

  ◎使用名片的禮儀

  名片在社交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名片在我國古已有之。清代趙翼《陔余叢考》中說:「古人通名,本用削木疏字,漢時謂之謁,漢末謂之刺,漢以後雖用紙張,但仍相沿曰刺。」古人習稱「名刺「名紙」,現在則通稱名片。

  (一)名片的用途

  名片的使用範圍很廣,歸納起來有以下六種用法:

  1.通用名片

  用來向陌生的新朋友作自我介紹,作自己身份的證明,便於對方了解,為建立比較長期穩定的關係提供幫助。拜訪別人時,遞上名片以通報姓名,這等於是作了自我介紹。

  2.介紹名片

  向朋友介紹引薦自己的熟人,溝通他們的聯繫。

  3.收付名片

  收到或付給物品時,用名片作為憑證。托別人代收、代付也可用名片作憑證。

  4.約訪名片

  約會朋友見面,訪友不遇或託人探視病人,可以在名片上寫一兩句話作為一種簡單的書簡。

  5.辭行名片

  出門遠行,向朋友告辭,若不能當面辭行時,可用名片表示。

  6.慶悼名片

  向朋友表示祝賀、哀悼,不能親臨的,可以用名片致意。

  以上幾種名片,除通用名片外,其他四種用法都需要在名片背後,或正面臨時寫上要說的話,說明用意,收到別人的名片後,還可以在其背面記上對方的有關情況和資料及收到的時間、地點等,便於隨時查閱,及時聯繫。

  名片作為一種方便、實用的交際工具,近年來使用的人越來越多,使用範圍越來越廣。

  (二)名片的樣式

  自古以來,對名片的製作都是相當講究的。現在都是長方形的硬質長片紙製成,印刷精美雅緻,規格一般為6厘米X9厘米。分為橫式或豎式兩種。

  橫式:姓名用大些的字印在名片中央位置,單位印在左上角、頂格印。職務、職稱用小字印在姓名後邊。職務也可以印在單位後邊。聯繫地址,電話號碼和郵政編碼用小字印在右下角。印刷的字體,姓名用楷書,隸書或行楷字體,其他部分可用仿宋體或楷書印刷。單位有標誌的,可以印在左上角。

  豎式同橫式的差別是文字橫印與豎印。左上角的標誌,單位名稱改印在右上角,地址等印在左下角。

  有的名片印刷得很精緻,顯得雅緻美觀;有的背面用外文印上與正面一樣的內容。

  國外商人和國外同胞的名片要大些,長度為10厘米,寬度為7厘米。

  第二部分:日常生活禮儀邀請和約會的禮儀(3)

  (三)使用名片的禮節

  名片的使用也有講究。不同國家在遞名片時習俗稍有不同。日本人交換名片時顯得畢恭畢敬,用雙手捧著送去,對方用雙手接過。目光注視對方,還要鞠上一個躬,口稱:「請多關照。」西方雖也鄭重,但不像日本人那樣禮重,常用一隻手遞出。

  我們在遞名片時,態度要恭敬,表示對方能接受自己的名片很感榮幸。對方如果身份較高,應當用雙手捧著遞去。對一般人,可以用右手遞送,但態度要莊重大方,動作要輕緩,還可以說一聲:「請關照」,「歡迎聯繫」等等。

  接受名片,也要注意禮節。在對方掏名片時就要有很感興趣的表示。接名片可用單手,若對方是尊長的,要用雙手。接過後要認真地看一遍,然後鄭重地裝入上衣上部口袋裡,若有名片盒的,可以放入名片盒內。千萬不要看也不看就裝入口袋,也不要順手往桌上一扔,更不要往名片上壓東西。這樣對方會感到受了輕視。名片收到後,要說一句「很高興認識你」或「一定拜訪」等。需要交換名片時,可以掏出自己的名片與對方交換。

  如果你想得到對方的名片,而對方沒有給你時,不要用生硬的語氣說:「請給一張名片。」而要用委婉謙虛的語氣說:「可以給我一張您的名片嗎?」或說:「如果方便的話,能給我一張名片嗎?」

  如果對方要求交換名片,而你沒有準備名片,可以向對方作自我介紹。必要時,可以用紙條臨時寫一下。

  名片使用的場合很多,在社交場合,與人初次會面,在自我介紹時可以遞上名片。如果對方詢問你的姓名、地址時,也可以立即遞上名片。

  拜訪別人時,可以在名片上寫上「求見XX先生。」也可以不寫,直接交給守門人送進去。如果主人不在,可以把名片留下,說明你曾來拜訪。

  對他人表示祝賀時,也可以使用名片,去祝賀時,主人不在家,可在名片上寫上「祝××××之喜」這類的文字。

  其他表示答謝、哀悼時,本人不能前去或主人不在,也可以使用名片,在名片上寫上「答謝」或「肅悼」之類的話,然後送去、寄去或留下。

  ◎待客的禮儀

  社交活動中,邀人作客是最常見的人際交往形式。我國自古就有廣交朋友、熱情好客的好傳統。《論語》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廣交朋友是人生一件樂事,熱情好客是胸懷坦蕩、謙恭文明的美德。待客和作客,十分講究禮儀,可以說是一門藝術。俗話說:「主雅客來勤。」賓主之間圓滿完美的禮儀形式,可以使雙方情誼進一步增強,使道德情操不斷升華。

  待客包括迎接客人、招待客人和送別客人等一系列過程;作客包括作客的準備、會面和告辭等一系列過程。待客和作客有許多情況:有應邀來客,有不邀自來的訪者;有老朋友的會面,有新交朋友的初會;有談公事、洽商務的交談,也有私人間的交往;有研究問題的切磋,也有無事而來的閑聊等等。這種會見,可以使雙方增進聯繫和情誼,加強團結協作;可以獲得知識,開闊眼界;可以排解煩悶,解除疲勞;可以陶冶性情,提高修養。總之,講究待客的禮儀已經成為人們社交生活中一種必不可少的文化修養,它要求我們講究待客的藝術。待客的整個過程,要顯示出熱情、禮貌和文明,讓客人有「賓至如歸」的切身體驗,感受到溫暖、親切和禮遇,高興而來,滿意而去。

  (一)接待的準備

  1.了解客人

  準備工作,首先應從了解客人的情況入手,以便進一步安排接待工作。主要了解:

  來客的姓名、身份、人數;

  來訪的目的;

  到來的時間,乘何種交通工具。

  2.確定規格

  接待親友,當然不存在規格問題,但如果是舉行會議、典禮等禮儀形式或單位間交往,則應考慮接待的規格了。所謂規格,就是接待的隆重程度和迎接人員的身份安排。確定接待規格,主要依據來客的身份和來訪目的,同時還應考慮雙方的關係。主要迎接人,一般應與來賓的身份相當,這叫對等接待。如果是有上下級關係的來客,則應主要根據來者的目的確定。如系前來處理重大問題;參加重大的會議等,接待則應隆重些,主要迎接人應當身份高一些;如系途徑本地、參加一般會議、處理日常事務等,接待時派個代表或由辦公室人員迎接即可。

  3.其他準備

  為了表示對客人的尊重,客人到來之前應把室內室外環境衛生清理一下。客人必往的道路、樓梯、樓梯扶手等都應清潔乾淨。室內布置要淡雅清新,使客人賞心悅目,心情舒暢。在家中接待客人,還要注意家庭氣氛,全家人要協調合作,使氣氛熱烈融洽,使客人在歡快的氣氛中與主人進行愉快的感情交流。即使家中出現了不愉快的事,也要事先協調一致,顧全大局,把家庭矛盾暫時緩和,不要在客人面前互相指責,互不搭理,搞得氣氛十分難堪。還應準備些煙茶糖果之類的物品。接待客人使用的桌椅、茶具應洗刷乾淨。在家裡接待客人,應衣裝整潔,表現出對客人的敬重、熱情和款待等。

  如在單位接待貴客,還可以寫一些歡迎標語之類的東西。

  第二部分:日常生活禮儀邀請和約會的禮儀(4)

  (二)迎接客人

  對外地來的客人,應派車到車站、機場、碼頭去迎接。接站應弄清客人所乘車次、班次及到達時間。接客一定要提前到達,使客人一出站,便見到迎接的人,這會使他十分愉快。絕不可遲到,客人出站,若找不到迎接人的,會使他陷入失望和焦慮,事後不論你如何解釋,也很難改變不愉快的最初印象。對身份較高的貴賓,應進站迎接,並安排到貴賓室稍事休息;對一般來客,要在出口處迎接。由於出口處人多擁擠,接站的人可以舉一個牌子,上寫「歡迎XXX同志。」如果是會議性的,一趟車到站人數較多,可以寫「XXXX會議接待處」。接到客人後要先致以問候,作自我介紹,並幫助客人拿一下行包。要幫助拿較重的行包,客人隨手提的公文包則不要代勞了,一方面公文包不重,另一方面公文包一般是放較重要的文件或證件、現金等貴重物品的,客人不喜歡輕易離手。

  請客人乘車,也應講究禮節。注意座次的關係。開車以後,要主動與客人寒暄,可以介紹一下這次活動的主要內容、日程安排,此前到達的已有哪些客人,有哪些人員參與活動等,還可以介紹一下當地的風土人情,問一下客人有什麼私事要辦,需不需要幫助等,不要使客人受到冷落。到了駐地,接待人員應先下車,給客人打開車門,說一聲「慢下車」,招呼客人下車。

  (三)引路與安頓

  客人到來,道路不熟,主人應當隨時給客人引路。主人為客人引路要講禮儀。二人並行,以右為上,所以應請客人走在自己的右側。為了指引道路,在拐彎時,應前行一步,並伸手指引。三人並行,中間為上,右側次之,隨行人員,應走在左邊。要乘電梯時,如有服務人員,應請客人先進,若無服務人員,則應自己先行一步,走進電梯,待客人進入後,再啟動電梯。走出電梯應請客人先行,主人隨後。到了門口,要告訴客人說:「到了,請進。」主人把門打開,這時應該注意;如果門是向外開的,主人應把門向自己的方向拉開,請客人先走;如果門是向里開的,應把門推開,自己先進,並扶住拉手,不讓門動,再請客人進去。

  客人入室以後,應先請客人坐下。客人入座後,在敬煙、獻茶之後,主人再坐下。若有服務人員,可以等客人入座後,主人即坐下,由服務人員倒茶,主人獻煙。若客人較多,應全面招呼,不要顧此失彼,不要過久逗留,這時只可稍事寒暄,首先介紹一下活動安排,了解一下對方有何要求、打算,介紹一下作息時間、服務設施等,即可告辭,使客人儘早休息,消除旅途疲勞。離開之前,要向客人交待下一步安排,並告知客人有事如何跟自己聯繫。

  與此同時,要主動給客人辦好報到、住宿手續。對身份較高的貴客,應事先預定房間,帶有秘書的,食宿手續,可由秘書辦理。

  如果是在自己家裡接待來客,就比較簡單了,但禮儀仍應周到。到了約定時間,主人應去門口恭候客人,室外室內要打掃乾淨,主人衣著要整齊,只穿汗衫背心,是很不禮貌的,。客人入房後,主人應遞煙、倒茶、遞糖果、削果皮等,熱情接待客人,在炎熱的夏天,要打開電扇,客人有汗,要遞上一個濕毛巾,請客人擦一擦。如有女客,女主人應出面與女客攀談,如帶有小孩,女主人要給孩子拿些玩具、畫報之類物品讓其玩耍。

  (四)送別客人

  客人來時,以禮相迎,客人告辭,還應當以禮相送,使整個接待善始善終。送客失禮,會大大影響接待工作的效果。因為客人離開後,很自然地回味、品評你整個的待客情況,冷漠的送客,會產生長時間的不愉快,即使此前一直是彬彬有禮的,這時也會感到掃興。因此,送客時,除了講些告別的話外,還要講究些送客藝術。

  客人提出告辭,主人要作挽留,如果客人要走,則不必再三勉強。有時客人的告辭是試探性的,是對主人是否高興繼續談下去的觀察。所以,當客人提出告辭時,切不可急於起身送客。客人起身告辭時,主人再起身與客人握手告別,這時還要招呼家裡的人,一起熱情相送。送客要送到門外,叮囑客人小心慢走,下樓注意台階,晚上,還要把路燈打開。如是初次來的客人,要告訴返回的路線,如遇下雨,要給客人拿出雨具;對遠道的客人或帶有重物的客人,要把客人送到車站,或安排交通工具,待客人乘車離去時,再揮手告別。

  大型社交活動的送客工作要複雜些,應有專人組織。在活動結束之前幾天,就要了解客人的返程日期和要求、車次、班次和票種,並及時預購好車、機、船票。活動結束後,主人應到客人住處表示歡送,詢問客人離開前還有什麼需要交待、辦理的事。在離開時,主人要提前給客人結算好各項費用,並幫助搬運客人攜帶的物品。用車將客人送到車站、碼頭,最好能送到車廂,安排好位子;對於貴客,應先聯繫好貴賓室,請客人在貴賓室候車。客人所乘車(船)啟動時,送行者應頻頻揮手告別。

  ◎作客的禮儀

  到親友同事家作客,是一件愉快的事,特別是受人之邀,前往作客,更使人感到其樂融融。為了商議事情、洽談商務等,要到對方單位或家中拜訪,則是一種負有使命的活動。不論何種情況都應講究作客的禮儀,以體現出應有的修養。

  (一)作客的準備

  1.約會

  作客要事先和對方約會一下,不要唐突而至,搞得人家措手不及。作客的時間要選擇在主人方便的時候,不要在太早或過晚的時間作客,還要避免吃飯和午睡時間。晚上作客,時間不應太長,以免影響主人休息;約會時間定下後,就不要失約。要按時到達,不要遲到,讓主人著急;也不可過早,使主人來不及準備。確實因特殊原因不能如約前往時,要及時向主人說明,另行約定時間。

  第二部分:日常生活禮儀邀請和約會的禮儀(5)

  2.儀錶

  作客動身之前,要注意修飾一下自己的儀錶。一般的活動可不必過分修飾。如果是比較重要的約會,應梳理頭髮,刮凈鬍鬚,服裝整潔,鞋子乾淨,顯示出對會見的鄭重和對對方的尊敬。儀容不整、滿身贓污地去作客,是不禮貌的。

  3.其他準備

  作客時,根據需要,可以帶上一些禮品,以表示對主人的情意。第一次會面,還要帶上名片,以便主人更好地了解自己,有助於建立較穩定的聯繫。

  (二)進門前後

  到達主人家門口,要再稍稍整理一下頭髮和服裝,看看鞋子上是否帶有泥土,如果有,應當擦一擦,然後再按兩下門鈴,沒有門鈴的,就用中指關節叩兩三下門。按鈴和叩門兩三下即可,次數不要過多,時間不要太長,節奏不要太快,用力也不要過重,不然會顯得粗魯。更不要用拳頭砸門或用腳踢門,免得主人反感。如果沒有回答,可以重複一次,並詢問一聲:「有人嗎?」如果門開著,說明家裡有人,但也不要直接進去,要輕輕叩門兩下,等主人開門迎接時再走進去。進門後,反身把門輕輕關上,再把雨具、大衣放在指定的位置或交主人放置。如果帶有小孩,要讓小孩向主人家的人稱呼問好,並教育孩子不要亂跑。帶有禮品的,同時把禮品獻給主人。

  進入會客室,不要忙於入座,要對主人表示問候,等主人示意座位後,再坐下來。如有其他客人,則應向其致以問候,並坐在一旁,不要立即與主人長談,以免打斷他們的談話。接受主人獻茶、敬煙,要欠一欠身體,說聲「謝謝」。主人端上果品,要謙讓一下先到的客人,然後自己再取。主人為自己削果皮,要說:「謝謝,我自己來。」如果拜訪的是初次相識者,這時可遞上名片,然後再進入交談。作客時,煙要少抽,茶要慢慢品嘗,果品要小口細嚼,煙灰要彈在煙灰缸里,果皮核不要亂扔。坐姿要自然大方,既不要過於拘謹,也不要大大咧咧,不要隨便起立,隨意走動,不要東張西望,更不要亂翻主人的東西。

  作客時,如果主人家沒煙灰缸,說明主人不抽煙,應當盡量剋制自己,不要抽煙,以免搞得滿屋煙霧,使主人難受。實在要抽,可以先問一聲:「我抽支煙可以嗎?」如果有婦女在,更應當先問她一聲:「我抽支煙,你不介意吧?」主人給點煙時,要說聲「謝謝」。主人遞煙,即使自己帶有煙,也不要拒絕主人的煙而抽自己的。如果你不會抽煙,可以說:「謝謝,我不會抽煙。」

  交談中想去廁所,這是很難堪的,但也必須解決。男客不妨問一下男主人:「廁所在哪兒?」女客問女主人也較方便。如果主人為異性就更討厭了。我們不妨借鑒國外的作法,問一下:「洗手間在哪兒?」或「浴室在哪兒?」我國不少地方婦女把廁所用「一號」代稱,這也是解決「難以啟齒」問題的好辦法。

  (三)告辭

  交談時間要適可而止,主人確實興緻很高,不妨談得時間長一些,主人顯出無話可說了,就應立即把自己要談的話儘快談出來,如果主人頻頻看錶,就應當知趣地趕快起身告辭了。告辭時要表示一下謝意,離開前不要忘記取回雨具、大衣等物,免得主人發現了再去追你。走出門口,要回身道一聲「再見」,如果主人還要送一送,可以說:「請留步!」如果主人在門口目送,則說一聲「請回!」然後揮手離去。

  第二部分:日常生活禮儀歡迎和歡送的禮儀

  迎送客人是社會交往中常用的禮儀活動。熱情友好的歡迎,能使客人心理需求得到滿足,產生美好的第一印象;周到禮貌的歡送能給客人留下長遠的美好記憶,使整個接待工作有始有終,圓滿周密,取得良好的效果。

  ◎迎送的準備

  (一)確定規格

  迎送的規格是根據應邀客人的身份、到來的目的、性質和時間長短等綜合考慮決定。外事迎送遵循對等的原則。主要迎送人應與來賓的身份對等。確實不能由對等人員出面,可以安排個人代表,但職務也要相當。

  上級機關的來賓到來,應由主要領導出面迎送。迎送的隆重程度也因規格而定。

  (二)落實人員

  隆重的接待迎送,應當建立工作小組,包括:宣傳布置、禮儀隊伍、食宿安排、交通工具、安全保衛等。

  (三)確定場地布置、迎送程序和各種物資用品準備。

  ◎迎接的程序

  (一)迎接

  迎接、所有迎賓人員和歡迎隊伍應提前到車站、碼頭、機場、迎候客人。

  (二)歡迎

  歡迎、客人走下車、船、飛機時,主要迎接人員走上前去歡迎、握手問候,這時有樂隊的應當奏歡迎曲。對高級貴賓要安排獻花。

  (三)介紹

  介紹。由禮賓工作人員將主人介紹給來賓,再由主人向來賓一一介紹前來歡迎的人員。主人介紹後,由客人向主人一一介紹隨同前來的其他客人。介紹後稍事寒暄。

  (四)奏國歌(對高級國賓或貴賓)。

  (五)講話

  講話。主人先致歡迎詞,客人致答謝詞。也可以不作講話,散發書面講話稿。

  (六)群眾歡迎

  群眾歡迎。群眾手持國旗、彩帶歡呼歡迎口號,更隆重的可安排載歌載舞的隊伍歡迎。

  (七)陪車

  陪車。客人坐後排右側,主人坐後排左側。譯員坐前排司機旁邊。

  (八)下榻

  下榻。到達目的地後,迅速安排客人到房間下榻,稍事寒暄即可告辭。

  ◎注意事項

  (一)歡送貴賓,應在車站、機場貴賓室安排貴賓休息。

  (二)安排專人辦理有關手續。

  (三)教育所有人員,要熱情、周到、無微不至。

  (四)歡送的程序大體與歡迎一樣。有些環節就不再重複了。

  第二部分:日常生活禮儀文書 致詞的禮儀(1)

  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書面往來尤其講究禮儀。以書面為形式的交往,應當繼承先輩的優秀傳統,學習和掌握在文書方面應當講究的禮儀,弘揚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璀璨奪目的禮儀文化。從而提高人們的交際水平和質量。

  ◎書信

  書信是用來溝通音訊、商定事宜、交涉事物、研究問題、聯絡友誼、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交際工具,是在生活中用文字形式按照一定格式與對方進行交流的一種應用文體。它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最為普遍的一種書面交往形式。由於它歷史悠久,使用廣泛,所以它在禮儀方面講究特別多,禮儀形式格外完備。不過,今天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的手段越來越多樣化,使用書信形式的在逐步減少。但是書信的獨特形式和作用,依然是其它任何交流形式所不能代替的。

  ◎書信的寫作格式

  (一)信封

  信封就是書信外面的紙袋。古人用木盒,所以書信也被稱作「函」。為了準確、迅速、方便地投遞書信,各國郵政機構都會對信封的樣式、寫法作出具體的規定。我國對信封的規定是:左上方印有六個方框,用來填寫收信人所在地的郵政編碼。右上角印有一個大些的方框,用來貼郵票。右下方印有六個方框,用來填寫發信人所在地的郵政編碼。

  左上方收信人郵編方框下,第一行寫收信人的地址:「××省××市(縣)××街道(鄉鎮村)門牌和單位名稱」。如果請人送去、捎去,則可不寫地址,只寫「煩交」、「面交」、「拜交」、「面呈」。

  第二行,即中間,用較大的字寫收信人的姓名,姓名之後空一點地方,寫「先生」、「同志」。特別需要說明的是,這裡的稱呼「先生」、「同志」,是寫給投遞人員看的。因此,不可以寫成發信人對收信人的稱呼,如「爸爸」、「大人」、「大哥」、「二姨」等。稱呼後面寫「收」、「啟」等。

  第三行靠右一些,寫發信人的地址、姓名或姓或名,後面寫「緘」字,即封閉的意思。如果由人帶去,地址則可不寫,只寫「××拜託」等,也可不寫地址姓名,只寫「內詳」等。

  信封是保證準確、及時投遞信件的文字依據,因此,書寫一定要準確、具體、詳細、工整、清晰,以免延誤。書寫要用黑色、藍色筆,不要用鉛筆書寫,更不要用紅筆書寫,因為紅筆表示絕交。

  明信片與信不同,沒有信封和信瓤的區別,所以在書寫收信人之後,不要寫「啟」,發信人之後,也不必「緘」了。

  (二)信瓤

  信瓤由六個部分組成:稱謂、問候、正文、結尾、署名和日期。

  1.稱謂寫在第一行,且要頂格寫,表示尊重和禮貌。稱謂的寫法,要根據寫信人與收信人的關係確定。一般由姓名或姓或名加上稱呼組成。如「李明同志」,「房先生」。關係熟悉的可只寫名字,如「少華友」、「慕翰兄」。寫給親戚的就按日常的稱呼寫,如「爸爸」、「大哥」、「小妹」等。為了表示鄭重,可以寫對方的職務,如「林科長」、「李主任」等。稱呼前面還可以加修飾語,如「親愛的」、「尊敬的」等。對方是德高望重的長者,可寫「許老」、「高老」等。

  2.問候。稱呼之後,寫正式內容以前,為了表示禮貌,常常要對收信人問候一下。問候語應根據不同對象,恰當地使用。如「您好!」、「你好!」、「一別數月,殊深思念」等。問候語應單獨成行。

  3.正文。正文是書信的主體。對收信人要說的話,要商量、辦理的事,要表示的思想感情等,都要在這裡寫出來。

  寫正文要把話說得清楚、明白,以免產生歧義,或使對方捉摸不清。語言要簡潔、明快,避免東拉西扯。注意語氣要符合雙方的關係、身份,措詞要有禮貌、帶感情,使對方感受到你的真摯、誠懇。要說的事情很多時,應分段采寫,一事一段,眉目清晰,讓對方讀起來很方便。

  事情寫完了要總結一下,把正文收住。書信常用的收束語很多,如「所託之事,還望慨允」、「上述種種,尊意以為可否」、「多有煩勞,來日面謝」等等。

  4.結尾。正文寫完了,要寫一句祝頌語,表示問候和禮貌。如「祝您健康」、「恭祝近安」等。

  注意,祝頌語的前半句如「祝您」、「恭祝」可以接著正文空兩格寫,也可以另起一行空兩格寫;後半句如「健康」、「近安」可以緊接前半句寫,不過通常是另起一行,頂格寫,以表示更禮貌些。

  關於「此致敬禮」。這是個常見、常用但容易出問題的短語。「此致敬禮」一般在公務函件中使用。「此致」的意思是「把以上所寫的內容呈給您。」這兩個字有兩種寫法:一種是接著上文空兩格寫;一種是另起一行空兩格寫。「敬禮」的正確寫法是,不論「此致」如何寫,都應當另起一行頂格寫。

  5.署名。署名是寫信人的名字。署名前可以加「稱謂」,如「弟××」、「愚兄×」等。或寫與收信人的關係,如「你的朋友××」。

  寫給父母的,為了表示恭敬,可寫為「兒×叩上」,寫給長輩、兄姐的可寫成「××上」。長輩寫給晚輩的,不具名,可寫「父字」等等。署名單起一行,靠後面寫。

  6.日期。署名下面,寫上寫信的時間。一般寫「×年×月×日」或只寫月日,還可以在日期後寫「夜「、晚」、「晨」,或「燈下」、「凌晨」等。少數也有偶爾寫書齋或處所的,如××書齋、××堂、於「北戴河」等的。

  有時,寫完後又想起別的事情,可以在信末再寫附言。附言前要寫「又及」、「又」、「另」之類的文字,以為提示。

  第二部分:日常生活禮儀文書 致詞的禮儀(2)

  ◎書信的常用語

  (一)稱呼。稱自己要稱呼的人:

  為了表示禮貌、恭敬,在稱呼對方時,可加「賢」字。如「賢兄」、「賢妹」、「賢侄」、「賢婿」等。有世交關係的可加「世」。如「世伯」、「世兄」、「世弟」等。一般關係可加「仁」、「老」。如「仁兄」、「老伯」等。對晚輩可加「吾」。如「吾兒」、「吾侄」等。

  自己稱自己:

  對平輩可加「愚」。如「愚兄」、「愚弟」等。對長輩自稱加「小」字。如「小兒」、「小婿」、「小女、「小侄」等。

  對別人稱自己的親人,可加「家」。如「家父」、「家母」、「家兄」等。對平輩、晚輩也可加「舍」。如「舍弟」、「舍侄」等。

  稱呼別人的親人,可加「令」。如「令尊」、「令堂」、「令兄」、「令郎」、「令愛」等。

  (二)祝頌語。

  對長輩:敬祝健康、敬祝安好、恭請金安、敬祝新禧(元旦)、恭祝春禧(春節)、敬祝痊安(病、病癒後)等。

  對同事、平輩:祝你工作順利、祝你安好、祝你成功、祝你愉快、即頌近安、即頌教祺(對教師)、即頌著安(對搞寫作的)、即頌暑安(夏)、即頌冬安(冬)、此頌近好、謹祝儷安(夫婦二人)、祝早日康復(病中)等。

  對晚輩:望努力學習、祝進步、祝快樂、祝你健康等。

  對上級、領導:請指教、請教正、請函復、此致敬禮等。

  ◎專用書信

  專用書信是指具有專門用途和特殊寫法的書信。它內容單一,事項具體,講究格式,應用廣泛。它包括:邀請信、請柬、慰問信、賀信等。

  (一)邀請書

  邀請書是約請賓客參加某個活動的通知性專用書信。

  邀請書的寫法:一般由標題、稱呼、正文、署名、日期組成。標題,一般在第一行用大些的字寫上「邀請書」字樣。也可以在「邀請書」上面用小一些的字寫上邀請單位的名稱。

  稱呼,在標題之下一行,頂格寫被邀請人的名字和職務或稱謂。如「××先生」、「××經理」、「各位委員」等。

  正文,一般先寫活動的內容和邀請的原因,然後寫何時、何地舉行。如果內容較多時,可以分項來寫。事項寫完後,再加上祝頌語,如「此致敬禮」等。

  署名和日期。在祝頌語下,靠右寫發出邀請書的單位或個人的名稱。在署名下面應寫明具體的年月日。

  撰寫邀請書,內容要概括,事項要具體,語言要懇切、樸實,活動、報到的地點、時間要寫詳細、明白,必要時還要寫明來時乘車路線或有無專車接送等。

  例文:

  邀請書

  ××教授:

  為紀念魯迅先生誕辰150周年,我會定於××××年×月××日至×月××日,在××市××賓館舉行魯迅作品學術研討會。您對魯迅作品素有研究,祈望屆時光臨。

  恭候迴音。

  魯迅作品學術研究會

  ××××年××月××日

  (二)請柬

  請柬也稱「柬帖」、「請帖」,是邀請個人或組織參加某個活動的書面通知。「請」即邀請、約請之意。「柬」是信、帖子等的統稱,也叫「簡」。凡遇重大、隆重的事情,應用「請柬」邀請賓客。請柬一般都製作精美、語句短小、講究禮貌。

  請柬一般為對摺式。封面用大字,在中間寫「請柬」二字。內文由稱呼、正文、署名、日期組成。稱呼寫在第一行,要頂格寫,表示禮貌。正文寫邀請的原因,活動內容和具體的時間、地點以及要求等。正文之後空兩格寫「敬請」,另起一行,頂格寫「光臨」。也可另起一行寫「敬請光臨」。

  有其它的事項,可以寫「附言」,如「附電影票X張」、「附入場券X張」、「席次:第X桌」等。

  例1:

  請 柬

  ××先生:

  謹定於××年×月×日在××路×商場舉行開業

  五周年慶典恭候光臨

  ××××敬約

  例2:

  請 柬

  我們定於××××年××月××日上午×時在××酒店舉行結婚典禮。

  敬請光臨

  ××××敬啟

  地址:XX路東段

  例3:

  請 柬

  ××省××市第×屆××××會,定於×月××日上午×時在×博覽中心舉行開幕式。恭請光臨指導。

  此致

  敬禮

  ××市第×屆×××××會籌備組

  (三)慰問信

  慰問信是以組織、團體或個人名義,向有關單位或個人表示問候、致意、安慰的專用書信。一般常用於重大節日、紀念日對有關人員進行慰問;對受到意外災害,蒙受嚴重損失的人員進行慰問;對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員進行慰問等。

  慰問信的格式,分標題、正文、落款、日期四部分。

  標題,一般在首行中間寫「慰問信」。或者寫「××(單位)××(節日)給××××(人員)的慰問信」。或者寫「××(單位)××(節日)慰問信」。

  正文,開頭寫慰問的原因、背景等,接著寫表示問候的話。如「謹代表××××向你們表示深切的敬意和親切的慰問」、「向你們致以節日的問候」等。中間內容應因人、因事而異。一般可以對慰問對象的貢獻進行概述和作出評價,概括出他們的作用、地位和意義,然後號召大家學習他們的高貴品質等。

  結尾,可以用勉勵、要求和共同的願望、決心作結尾。最後以祝賀、祝願、希望的句子如「祝您節日愉快」來結束全文。

  落款。在正文的右下方,寫發出慰問信的單位或個人,以及年、月、日。

  寫慰問信的感情要深厚、溫暖;語氣要真摯、熱情;文字要簡潔、樸實;篇幅不宜過長。

  第二部分:日常生活禮儀文書 致詞的禮儀(3)

  (四)賀信、賀電

  賀信、賀電是向對方表示祝賀、讚譽的禮儀文書,常用於集會、節日、慶典、竣工、就任、壽辰等場合或事情。現在,社會交往日益頻繁,人際關係的重要性日益被人們所認識。人際之間經常通過某種形式,相互勉勵,相互支持,甚至一個小小的問候,都可以產生加深友誼,聯絡感情,溝通思想、消除誤會的作用。賀信、賀電正是這種聯繫情誼的紐帶。所以,它已經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常用文體。

  賀信、賀電的格式。一般有標題、稱呼、正文、落款組成。標題「賀信」或「賀電」寫在第一行中間。

  稱呼,寫在稱呼下面一行,要頂格,並加冒號。

  正文,另起一行,空兩格開始寫起。正文通常寫對方所取得的成績,及其意義作用等。如果是會議,可寫會議召開的意義、必要性等。如果是壽辰,可寫其貢獻、品德等。然後表示祝賀、讚揚、學習等。全文以祝願的話結束,如「祝××××圓滿成功」、「祝××××取得更大的勝利」、「祝您健康長壽」等。

  落款,在正文下面靠右寫發信人、單位名稱和日期。

  寫賀信、賀電,感情要飽滿、充沛;評價要實事求是、恰如其分;語氣要誠肯,熱情;語言要明快、通暢。

  ◎迎、送致詞和答謝詞

  歡迎詞、歡送詞和答謝詞是隆重集會上迎送賓客時,主人對賓客表示歡迎、歡送的講話。答謝詞是對對方的款待表示感謝的講話。

  歡迎詞、歡送詞和答謝詞的寫作格式,包括:標題、稱呼、正文、結尾四個部分。

  標題,可以直接寫「歡迎詞」,也可以把致辭的時間、場合、迎送的人物寫入標題,如「在國慶招待會上的歡迎詞」、「在歡迎XXXX總統宴會上的講話」、「在告別宴會上的答謝詞」等。

  稱呼,在標題下一行頂格寫,稱呼要寫明名字和職位。名字的寫法要注意對方的習俗。在職位後面,一般還要加上「閣下」、「先生」、「同志」等。為了表示尊敬,在稱呼之前還可以加上如「尊敬的」等詞語。

  正文,一般可分為三段。第一段,寫時間、背景、場合、情緒和歡迎(送)的祈願等。如「今天,在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XXXX,嘉賓雲集,歡聚一堂。我們XX市XXXX交流會隆重開幕了。在此,我謹代表XXXXXX並以我個人的名義,向光臨大會的各位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第二段是主體,主要寫:會議的目的、意義、願望,主人的態度、承諾,或寫所迎送客人的貢獻、作為,以及對客人的評價、讚賞等。第三段寫希望、決心、祝願等。如果是答謝詞,應當表示一下對主人的感謝。

  結尾,用熱情洋溢的話語,或表示感謝,或表示祝賀,或表示歡迎(送),或表示惜別等,最後用「謝謝」結束講話。

  歡迎詞、歡送詞和答謝詞的寫作要注重感情熱烈、尊重對方、講究禮儀、表達真切。由於是用在隆重場合的朗誦文稿,所以,文字要講究文采,句型較短,表述生動,更要注意連貫流暢,朗朗上口。

  ◎祝酒詞、賀詞

  在規格較高的正式宴會上,主人要致祝酒詞。在一般小型私人聚餐時,也要在飲酒之前說幾句表示祝福、感謝、希望的話,表達自己的心意。在宴會上,通過祝酒詞,可以進一步溝通感情,融洽氣氛,使宴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正式的祝酒詞一般有四部分:標題、稱呼、正文、結尾。

  標題,可以只寫「祝酒詞」即可。也可以在前面加上在什麼場合等文字,如「在歡迎×××代表團宴會上的講話」。

  稱呼。祝酒詞的稱呼往往要照顧全面,還要更顯親切。稱呼按先外後內、先高後低、先女後男、先遠後近的順序排列,儘可能照顧周到。具體的寫法可參見本節「歡迎、歡送詞」。

  正文,可分三部分寫。第一部分表示歡迎、歡送、問候、感謝等。第二部分是主體部分,要寫實質性內容。如雙方的合作、友誼,會談、會見的歷程、成果、發展,意義或對對方態度的稱讚、感謝等。還可以對對方的成就和一貫的友好態度等給以肯定和讚譽。第三部分寫祝願、希望。最後提議為×××××乾杯。

  寫祝酒詞,要根據對象、場合、雙方關係的融洽程度,以及此前相關事務進展等情況考慮措詞。一般都應當顯示出熱情誠懇、感情充沛、隨和輕鬆的態度,如果能恰當地使用幽默的語言,更會使宴會氣氛更加輕鬆、活躍。但要注意對方的習俗、禁忌。祝酒詞雖然可以隨和自由,不那麼嚴肅、刻板,但輕鬆談笑中,仍要避免失禮、失態。

  第二部分:日常生活禮儀文書 致詞的禮儀(4)

  ◎訃告、悼詞

  訃告

  訃告和悼詞是辦理喪事所使用的一種應用性文體。訃告也稱訃聞、訃文、訃音,是用來廣泛告知去世者的親戚、朋友、同事,甚至社會各界等的文體。訃告由去世者的單位、治喪委員會或親屬制發。訃告可以登報、張貼、送達。

  訃告的寫法。一般性訃告標題寫「訃告」即可。公告式的訃告可在訃告之上寫上發布訃告的單位。如「XXX同志治喪委員會公告」等。

  正文先寫逝者的身份、姓名、逝世原因、逝世的詳細時間、地點和終年歲數。第二部分寫逝者的生平。普通人士可以不寫。第三部分,寫開追悼會或遺體告別儀式的時間、地點。如不舉行儀式也需聲明。公告式的訃告往往還寫句表示祈願的話如「XXX同志永垂不朽」等。

  訃告的落款寫發布訃告的單位名稱。如果是逝者家屬,應寫上姓名。還應在姓名後寫「哀告」、「泣啟」等,以示哀傷。

  例1:

  訃 告

  先父×××,於公元××××年××月××日××時××分因病醫治無效在××醫院逝世。享年××歲。茲定於×月××日上午×時在××××舉行遺體告別儀式。謹此奉聞。

  哀子××××泣告

  例2:

  訃 告

  原××市×××××(單位)××××(職位)×××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年×月××日××時××分在××醫院辭世。享年××歲。×××同志追悼會,定於××月××日上午×時在××殯儀館舉行。遵照×××同志遺願,一切喪事從簡。

  特此訃告

  ×××同志治喪委員會

  ××××年××月××日

  悼詞

  悼詞是緬懷、悼念逝者,對逝者表示哀悼、敬意的專用文體,也叫誄辭、哀辭、弔文、祭文。悼詞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悼詞指一切緬懷、悼念逝者,對逝者表示敬意的文章。狹義的悼詞是專指用來在追悼會上進行宣讀的文字。

  悼詞的寫法。標題,一般寫「悼詞」二字即可,也可以寫為「在追悼×××同志大會上×××同志致的悼詞」、「在×××同志追悼大會的悼詞」等。

  正文,可以分五層意思來寫。

  首先寫大家懷著悲痛的心情悼念什麼人。

  第二層意思,介紹逝者的身份、職務等,逝世的詳細時間、原因,享年多少歲。

  第三層意思,介紹逝者的籍貫、出身。然後依時間順序追述逝者的生平簡歷。

  第四層意思,介紹逝者一生的主要貢獻、功績、榮譽,稱頌逝者的高貴品格,還可以舉一兩個具體事例,增加文章的深度和感染力量。然後給以恰當評價。

  第五層意思,指出他的逝世帶來的損失、影響。表達對逝者的沉痛悼念,號召大家學習他的高尚品德;精神,激勵大家奮發向上,化悲痛為力量。

  最後用「×××同志安息吧」、「×××同志精神永存」、「×××同志永垂不朽」等祈辭結束全文。

  落款,寫致悼詞的個人或單位,以及年月日。

  悼詞是用來在特定場合朗誦的,所以在寫作上要注意,介紹生平事迹要實事求是;稱讚評價要恰當得體;語言要誠懇真摯,飽含深情,聲韻和諧,講究文采。

  第三部分:社交場合的禮儀集會的禮儀

  在一些上流社會的晚宴中,珠光寶氣,香衣鬢影。女士們都身著高貴典雅的晚禮服,輕品香檳;紳士們則穿著瀟洒優雅的燕尾服,溫文爾雅地談論著極晶威士忌。在這種養眼的場合,你是否注意到人與人之間是那樣的彬彬有禮。

  恐怕,一提到「社交禮儀」,在一些人的腦海中,最先浮現的是以上這些在電影中看過千百遍的畫面,便習慣性地認為,那些繁文縟節的禮儀,也只有在這樣的場合才用得上,而且一些「俗人」只要到了這種場合,也會瞬間變得矜持:潑婦變成淑女,毛小子就變成紳士——因為大家都知道,在這種場合一旦有一絲一毫的不注意,便會貽笑大方。

  所以說,社交場合的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的常見形式。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重視各種社交活動,深知廣泛參與社交活動,可以互通信息、交流思想、結交朋友、增進友誼、增長才幹、強化個人形象等。為了很好地參與這些活動,營造良好的交際氛圍,取得好的交際效果,就很有必要學習和掌握參與這些活動的禮儀規範。

  集會的禮儀

  ◎集會組織者的禮儀

  集會的組織者是集會的核心人物,是集會能否成功的關鍵。所以,集會的組織者更應當明確有關集會的禮儀。

  (一)集會的組織者要事先擬好集會的通知,並且在集會前的一周發出,以便給參加集會的人以足夠的準備時間。通知上面務必寫明集會的時間、地點、主題及參加者範圍等內容,有的集會通知上還可寫明閉會的時間。根據集會的內容和參加者的範圍,集會通知可以採用張貼的辦法,也可送達、郵寄。

  (二)安排好會場。根據集會內容和參加者的多少,確定會場,並加以布置。在城市廣場上舉辦的群眾集會,還應提前向有關部門報告,以免出現始料不及的問題。

  (三)寫好議程,集會時間不宜太長。集會開始前應把集會議程以宣傳單形式發放給與會者,使參加者對集會的安排做到心中有數。

  此外,集會結束後,應做好會場的清理工作,切勿丟下一片狼藉的會場撒手而去。

  ◎集會參加者的禮儀

  一個集會能否取得成功,不僅要求集會組織者講究禮儀,而且,集會的參加者也應懂得參加集會的禮儀規範。

  (一)及時到會。參加集會要按時赴會,寧可提前十幾分鐘也不可遲到一分鐘。

  (二)穿著要整潔大方。這既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尤其是集會的主持人和發言人。不注重儀錶有損於自我形象,誰願意跟一個穿著不整、邋邋遢遢的人交往呢?

  (三)交談舉止得體。參加集會的人很多,並且身份各不相同,所以,一言一行都要做到自然得體、落落大方。不要因為人多就起嘩眾取寵之意,如果那樣做,會使自己顯得沒有涵養,有失禮貌。

  ◎常見的集會

  (一)升國旗儀式

  國旗,是國家的象徵,代表國家的尊嚴。每個公民和組織都應尊重國旗,愛護國旗,維護國旗的尊嚴。舉行升旗儀式,可以增強公民的國家觀念,激發愛國主義精神。

  1.升旗的場合

  根據國家教委《關於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嚴格中小學升降國旗制度的通知》精神,全國中小學在每周星期一早晨舉行升旗儀式。

  其它重要場合也應升掛國旗,如重大體育比賽,慶典儀式,重大項目奠基、開工、落成,重大展覽會,重要節日等,均應升國旗。

  2.升旗的程序

  (1)出旗

  旗手雙手持旗,護旗手在兩側,齊步走向旗台,此時,在場的全體人員要立正站立。

  (2)升旗

  兩名旗手緩緩升旗,同時奏國歌。在場人員行注目禮,軍人、少先隊員、儀仗隊行舉手禮。在國歌演奏結束同時,國旗升到旗杆頂端,在場人員禮畢。

  (3)唱國歌

  中小學舉行升旗儀式時,在升旗後,要在主持人指揮下唱國歌。

  其它場合的升旗儀式,可以在升旗時唱國歌,也可不唱國歌。

  (4)國旗下講話

  中小學校在升旗後,可由校長、教師、先進人物做簡短精練、富有教育意義的講話。

  3.注意事項

  (1)全場人員在升旗時,要肅立致敬。

  (2)升旗時要神態莊嚴,保持肅靜,不要做小動作,更不要走動、說笑。

  (3)旗手和護旗手應學好《國旗法》,並經過嚴格訓練,認真嚴格地按規定升降國旗。

  (二)團拜

  在我國,作為新年開始的元旦或春節是最隆重的節日,含有「一元復始」的意義。在這一天,機關、團體的成員為慶祝元旦或春節而聚會在一起,互相祝賀,致以問候,這就是團拜。

  下面介紹一下團拜的幾種類型及應注意的禮儀規範。

  1.集會式團拜

  這種團拜的會場,既要布置得有節日喜慶氣氛又要簡樸、大方。在會場主席台周圍擺設一些鮮花,主席台後面的帷幕上要有「慶祝元旦」或「歡度春節」的橫幅,團拜正式開始後,應由身份、職位較高的人向全體與會者致新年賀辭。賀辭要熱情、真誠,體現出關心、愛護和期望之情。發言過後,團拜會即可在熱烈的掌聲與歡快的樂曲聲中結束,整個團拜時間不宜超過一小時。

  此種團拜形式適合於黨、政、軍機關或慰問團向駐軍的拜年。

  2.茶話會式團拜。

  茶話會以圓桌會議的形式進行,不設主席台,但應突出主桌。桌上除了茶水外,可略備些水果、糖果和瓜子之類。會上由職位、身份較高的人先向大家簡要地祝賀新年,然後即開始座談,內容以相互勉勵、提出希望為主,氣氛要輕鬆愉快,達到溝通思想、交流感情的目的。

  這種團拜形式可以在節前或節日期間舉行。

  3.晚會式團拜

  一般在節日的前夕舉行這種團拜活動,會場上懸掛慶祝節日的會標。依然先由職位、身份較高的人發表簡短的新年祝辭,然後舉行文藝晚會,可由專業或業餘的文藝團體演出精彩的節目。

  這種團拜形式適用於各級地方政府向當地各界人士及人民群眾祝賀新年。

  無論參加什麼樣的團拜,都應著裝整潔,談吐得體,舉止文雅。互致問候時,要精神飽滿,態度熱情真誠。

  第三部分:社交場合的禮儀沙龍的禮儀

  「沙龍」是法文Salon的音譯,法文原意為「會客室」、「客廳」。17世紀末期至18世紀,法國巴黎的文人和藝術家經常接受貴族婦女的招待,在客廳聚會,談論文藝等問題。後來,就把有閑階層的文人雅士清談的場所叫做「沙龍」。到了現在,沙龍已經逐步形成為室內社交聚會的一種形式。

  ◎沙龍的種類

  沙龍的類型多種多樣。

  (一)社交性沙龍。由較熟識的朋友、同事結成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聚會,如同鄉聯誼會等。

  (二)學術性沙龍。由職業、興趣相同或相近的人組成的,以探討某一學術問題為主要目的。

  (三)應酬性沙龍。以接待來訪者、謀求增進了解和友誼為目的,如接待客人來訪的座談會、茶話會、舞會等。

  (四)文娛性沙龍。以聯絡感情和相聚娛樂為目的,如家庭音樂會等。

  (五)綜合性沙龍。兼有多種目的,促進人們自由交談,增進了解,如酒會、家庭晚宴等。

  ◎沙龍聚會時的禮儀

  雖然沙龍聚會形式比較自由、隨便,但畢竟是聚會,仍應當講究必要的禮儀。

  (一)應當明確聚會的時間、地點等,並讓每一個參加者都知道。

  (二)赴會的人,要按時到場,不要太早也不要遲到。來時可帶鮮花或其他小禮品。穿著要得體,穿衣服不一定要講究料子,但一定要熨平整,乾淨利落。如果衣服皺皺巴巴,歪歪扭扭,只能給人以邋遢的印象。男士要注意外衣、襯衣和領帶顏色的調和。女士的衣著當然就更要講究整潔悅目。參加不同類型的沙龍,著裝也要與其相適應。正如你不能穿運動服出席交響樂演奏會,也不能穿著晚禮服去觀看球賽。

  (三)交談真誠。沙龍是展示個人修養、結交新朋友的重要社交形式,所以,交談務必真誠。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緊緊圍繞主題,防止空洞無物,信口開河。不能為了嘩眾取寵,故作驚人之語。不要自以為是,滔滔不絕,瞎侃一氣,以免弄巧成拙,在眾人面前失態。交談有適度的幽默和風趣是必要的,可以活躍沙龍的氣氛,但不要說些庸俗的俏皮話或語帶譏諷,也不可違心地對別人進行肉麻的吹捧。

  (四)要尊重別人,不輕易打斷他人的發言,插話時要禮貌地說一聲「對不起」。

  (五)舉止文雅大方。文雅大方、彬彬有禮的舉止有助於樹立良好的形象,贏得大家的信任、友誼和尊敬。有的人常把不拘小節、不修邊幅作為洒脫的體現,殊不知小節不拘失大禮。比如,隨地吐痰、當眾摳鼻子、挖耳朵等舉止,看似很小的動作,卻是有傷大雅的,顯得粗俗不堪。因此,在這樣的社交場合,應該私下處理一些不雅的小事情,盡量避開眾人的注意。

  ◎新聞發布會的禮儀

  一個單位或組織要想讓其它單位或公眾了解自己的一些情況,從而建立相互信任、真誠相待的友誼,確立自身良好的社會形象,那麼,最快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舉行新聞發布會。通過公眾可以信賴的新聞媒體,把組織的想法、計劃等情況,開誠布公地傳播出去。

  新聞發布會又稱記者招待會,是組織召集新聞記者並由發言人發布信息或回答記者提問的一種傳播方式,其目的在於協調組織與公眾的關係,贏得公眾的理解和支持,創造和諧的社會環境,吸引更多的支持者和合作者,促進組織目標的順利實現。

  新聞發布會的禮儀規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主題明確。新聞發布會的組織者一定要明確主題,以便確定邀請新聞記者的範圍,做到有的放矢。如果主題不明,新聞記者就不可能按照組織者預定的目的傳播信息,甚至會弄巧成拙,損害組織在公眾中的形象。

  (二)準備好資料。認真準備好新聞發布會所需的各種資料,如會議所需的文字、圖片,主持人的發言稿,發言人答記者問的備忘提綱,新聞統發稿以及其他背景材料、照片、錄音、錄像等等,以便開會前分發給記者,供他們提問、寫新聞稿時參考。

  (三)選擇好發言人。舉辦新聞發布會,一般由單位指定的發言人發布信息或回答記者提問。因此,事先確定好新聞發布會的發言人至關重要。發言人應能隨機把握會場氣氛,措詞文雅而有力,風趣而莊重,頭腦要機敏,口齒清晰,具有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尤其是當記者提出一些棘手的、尷尬的或涉及組織秘密的問題時,發言人更要頭腦冷靜,要麼隨機應變,要麼用躲閃的方式避而不答,絕對不能認為這是記者在無理取鬧而橫加指責。

  總之,開好新聞發布會是塑造良好社會形象的重要活動,可以有效地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

  第三部分:社交場合的禮儀舞會的禮儀

  舞會又叫交際舞會,亦稱交誼舞會,是一種世界性的群眾活動。它既是一種被廣泛採用的社交活動形式,也是一種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形式。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們對舞會的認識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跳舞有益於身體健康,舞會上,聽著動人的音樂,跳著優美的舞步,使人很快消除緊張工作後的疲勞,給人以藝術享受。交際舞與其它舞蹈不同,抒情而不輕薄,熱烈而不狂暴,濃淡相宜,陶冶情操,是一種既文雅、莊重又熱情、歡快的具有美育作用的活動。

  經常參加舞會,可以克服青年的膽怯、靦腆的精神狀態,打破與異性交往的變態心理,消除社交恐懼症;可以使老朋友更加融洽,更可以結識新朋友。經常跳舞可以健康體魄,矯正體形,可以使人心情舒暢,精力充沛,心胸開朗;使老人煥發青春,樂觀向上。經常參加舞會可以使人提高道德品質水準,養成良好的氣質風度。

  單位內部通過舉辦舞會,可以溝通管理人員與群眾之間、群眾與群眾之間的感情,協調人際關係;單位與單位之間舉辦舞會,可以增進友誼,加強交流,建立友好協作的關係,推進業務的開展。

  ◎舞會組織工作的禮儀

  要使舞會舉辦成功,取得好的效果,在舉辦前要精心地做好各項組織準備工作。

  (一)確定適當時間

  舞會一般在周末、節假日或開幕式、閉幕式的晚上舉行。這些時間氣氛活躍,便於大家盡情地娛樂,而不至於影響第二天的工作,這個時間邀請客人也容易成功。

  (二)選擇好場地

  舞會的場地要考慮人數的多少,大小適中,過小擁擠不堪,空氣不好,難以使人盡興;過大顯得空空蕩蕩,氣氛不夠熱烈,情緒會受影響。舞會地面要清潔平整。舞會前可以打一遍蠟,使之光滑。燈光要稍暗,光線柔和,最好有彩燈、彩紙條加以裝飾。舞會一般應有樂隊伴奏,造成隆重、熱烈的氣氛。本單位舞會也可播放舞曲伴舞,應指定專人負責。舞池邊要準備休息的椅子,必要時,可準備茶水、點心。

  (三)發出請柬或海報

  單位之間的舞會,應發出請柬和門票。請柬要寫明開始時間、地點及結束時間。對身份特殊的貴客應專門發給請柬。

  邀請客人應男女人數相當,盡量避免同性共舞。

  ◎參加舞會的禮儀

  (一)參加舞會服裝要整潔、大方,儀錶要修飾。女子可以化淡妝,穿得漂亮些。男子也應適當講究,一般穿西服,顯得大方、文雅。頭髮要梳整齊。檢查一下口腔、身上無蒜味、酒氣,灑些香水是相宜的。

  (二)進入舞場,要先坐下來,觀察一下全場情況,適應一下氣氛。沒有帶舞伴的,更應當坐下來,慢慢地尋找合適的伴舞對象,最好邀請沒有帶舞伴的人,如果有熟悉的人伴舞當然更好了。國外正式的舞會,第一個舞曲,都是由高位開始,主人夫婦、主賓夫婦首先共舞,第二場主賓夫婦交換共舞,第三場才開始自由邀舞。

  (三)邀舞一般都是男子邀請女子共舞,邀人跳舞時應彬彬有禮,姿態端莊。走至女方面前,微笑點頭,以右手掌心向上往舞池示意,並說:「可以和你跳個舞嗎?」或「可以嗎?」對方同意後即可共同步入舞池。如果對方婉言謝絕,也不必介意,更不應勉強。比如:

  男:「可以同你跳個舞嗎?」

  女:「對不起,我有些不舒服。」

  男:「噢,對不起,打擾了。」

  這樣男子亦不會難堪,反顯得更有修養,會受到女子的尊重。相反,男子如果說:「不舒服還不回去休息。」會搞得雙方都很不愉快。

  女士被人邀舞是對自己的尊重,一般不應拒絕。確實不想跳時,應當有禮貌地婉言謝絕:「對不起,我想休息一下。」對方走後,一曲未終不應再與別人共舞。

  一般邀請沒有同伴的女子或兩位女伴在一起時,不容易被拒絕。如果女子丈夫或父母在場,要先向其丈夫或父母致意:「你好。」得到同意後再邀女方跳舞。最好不要向熱戀中的青年女子邀舞,那十有八九要碰壁的。

  如何邀請女舞伴是個很微妙的心理過程,要學會觀察分析,要大膽還要心細,選擇舞伴是注意與自己年齡、氣質、身材、舞技相當才好。舞伴選好了,但是心虛膽戰,畏首畏尾,永遠不會與人共舞。只要與她相應,就應當充滿自信,大大方方地走上前去。其實越是大方倒越不易被拒絕。但一定要心細,要觀察動靜,分析你所選中的舞伴。還要觀察其他情況,如:有自己熟悉的女舞伴,有朋友向你招呼,舞池中有女士注目看你,這都可以為你邀請舞伴創造條件。

  (四)進入舞池後,就可跟隨舞曲曲式和節奏起舞。姿態要端正,身體要正直、平穩,切勿輕浮,但也不要過分嚴肅,雙方眼睛自然平視,目光從對方右上方穿過。不可面面相向,不要搖擺身體,不要凸肚凹腰,不要把頭伸到對方肩上。一般男舞伴的右手搭在女舞伴脊椎位置,不要攬過脊椎,高低可以根據雙方身材而定。男子高的,可以攬得高一些,注意這時女子要把左手搭得低一些,甚至搭在大臂中下部。千萬不要把女舞伴右臂架起來,既不雅觀也不舒適。男子右手不要攬得過緊,以力量大小變化來領舞,切莫按得太緊太死,甚至把女方的衣服揪起,搞得很不雅觀。

  跳舞中間,踩住對方的腳了,要說一聲:「對不起,踩著你了。」旋轉的方嚮應是逆時針行進,這才不致碰著了別人。碰著了別人,要道歉,或微微點一下頭致歉。

  (五)一曲終了,男子要對女舞伴致意,可以說:「你的華爾茲跳得真好。」「你的動作反應快,和你跳舞很輕鬆,謝謝。」並把女舞伴送回原來的位置。

  休息時,不要抽煙,亂扔果皮,不要大聲喧嘩,不要在場內來回走動,不要拉住朋友長談不止。

  (六)出席舞會,在時間上不像出席會議那樣有整齊劃一的要求,相對來說比較自由靈活,允許晚去一會兒,也可以中途退場等,這些都應當視為正常現象。

  第三部分:社交場合的禮儀大型會議的禮儀(1)

  ◎會議的性質和種類

  (一)會議的性質和作用

  會議是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群眾團體處理重大事務,商討問題,做出決策、總結經驗、交流信息、協調關係的重要工作形式。在社會交往中,也是一種有效的手段。

  三個以上的人聚在一起商討、研究某項事情就可以稱作會議。會議這種形式古已有之,對於機關單位來說,開會,是集思廣益、避免失誤的一種民主形式,會議制度是集體領導體制的主要工作方式方法。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企業之間和地區之間也常用會議的形式開展交流和協作活動。運用這種形式,可以用比較短的時間,花比較少的經費取得較大的效益。

  (二)會議的種類

  會議的種類複雜多樣:

  1.按範圍分:有全國性會議、省(市》級會議、地(廳)級會議、縣級會議和單位內部會議;不同系統,不同行業,不同專業也有各自的會議。

  2.按性質分:有黨派會議、政務會議、群眾組織會議、經濟工作會議。

  3.按時間分:有長期固定的會議,有臨時性會議。

  4.按規模分:有大型會議、中型會議和小型會議。

  5.按內容分:有綜合性會議、有專題性會議。

  (三)會議要求

  開會要把許多人組織在一起,為了一個目的進行有條不紊的活動。組織好一次會議,任務相當複雜繁重,因此,會前的準備要考慮周到,安排具體、工作落實;進行中要精確指揮,協調一致,嚴格紀律,按部就班;服務工作要熱情周到,耐心細緻;會後要處理好善後,確保整個會議圓滿成功,緊張有序,安全高效。

  ◎會議準備工作的禮儀

  要開好一個會議,準備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會前周密詳盡的準備,是會議圓滿成功的基礎。會議的準備工作,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建立組織

  召開一個會議,要有許多人參與組織和服務工作。這些人應有明確的分工,各負其責。建立各種小組,可以使他們在統一領導之下,各自獨立地開展工作。一般會議由大會秘書處負責整個會議的組織協調工作。秘書處下設:1、秘書組,負責會議的日程和人員安排、文件、簡報、檔案等文字性工作。2、總務組,負責會場、接待、食宿、交通、衛生、文娛和其他後勤工作。3、保衛組,負責大會的安全保衛工作。根據會議規模的大小、性質的不同還可以增設其他必要的小組。

  (二)明確任務

  全體工作人員,應當明白本次會議的目的,主要解決什麼問題,更要明確自己的工作任務及具體要求,以保證不出差錯,不貽誤工作。

  (三)安排議題和議程

  秘書處要在會前把會議要討論、研究、決定的議題搜集整理出來,列出議程表,提交領導確定。根據確定的議題,安排日程,以保證會議有秩序地進行。

  (四)確定與會人員

  確定與會人員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該到會的,一定要通知到;不應當到會的,就不應當參加。這裡出現了差錯,後果是很嚴重的。確定與會人員,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1.查找有關文件、檔案資料;

  2.請人事部門提供;

  3.徵求各部門意見;

  4.請示領導。

  大型會議,還要對與會人員進行分組,便於分頭討論,組織活動。

  (五)發出通知

  名單確定後,即可向與會人發出通知,便於他們做好準備工作。有時準備工作量比較大,而距離開會時間還遠,可以先發一個關於準備參加會議的通知。在開會前,再發出開會通知。

  通知一般用書面形式。內容包括:會議名稱、開會的目的、內容、與會人應準備什麼、攜帶什麼、開會日程、期限、地點、報到的日期、地點、路線等。

  與會人接到通知後,應向大會報名。告知將參加會議,以便大會發證、排座、安排食宿等。

  (六)會場

  會場布置和安排是會議的又一項重要工作。會議的氣氛主要靠會場的布置來渲染。會議室應當根據會議的內容來安排,或莊嚴肅穆、或鄭重樸素、或明快大方、或熱烈歡快,總之,會場的布置應與會議內容相協調。

  主席台,設在與代表席對面的地方。現在一般在主席台前設講台,用於發言人講話。主席台上可適當擺放鮮花點綴。主席台背後懸掛會標或旗幟,會議名稱的標語懸掛在主席台上方。

  (七)座次

  代表席的座次應當統一安排,照顧全面。因為座位有前有後,有正有偏,在排座位時要根據不同情況,妥善安排,照顧到各個方面。

  (八)印製證件

  證件是出席會議的證明,是與會者身份、資格、權利、待遇的證件。代表證、記者證、工作人員證要用不同顏色的字或紙印刷,以示區別。

  (九)接待和報到

  外地代表到達時,應安排工作人員到車站、碼頭、機場接站。

  到駐地後,持通知書到大會報到處報到。報到處接待人員應禮貌接待,驗看有關證件後即安排食、宿,登記聯繫的地點、方式、並發給證件、文件等。

  報到人數至少每天向秘書處彙報一次。

  第三部分:社交場合的禮儀大型會議的禮儀(2)

  ◎會議中的禮儀

  大會開幕,會場內外還有大量工作要完成。各部門要按照分工開展工作,保證會議順利進行。

  (一)簽到

  代表進入會場要履行簽到手續,以便統計人數和憑證明入場。

  小型會議,可以在入口設簽到處,代表入場時,先在簽到簿上籤上姓名,即表示到會。

  大中型會議不用這種方法簽到,否則會造成人口處擁擠、混亂。一般可採取事先發籤到卡,代表在入口處,把簽到卡交給簽到處工作人員,即表示簽到。

  統計人數要準確、及時、迅速、隨時準備領導詢問代表到會情況。這項工作看似簡單,實際要搞好是很不容易的。比如領導詢問到會幾個人,正式代表到了幾人、缺幾人,就不那麼容易統計了。

  簽到統計工作有兩種方法:

  1.簽到工作人員事先把代表座位的分配情況——代表座次取來,簽到時,收了簽到卡後,按排、按號進行銷號處理,這樣便可以隨時掌握實到、缺席人數和姓名了。

  2.如果只要求人數,就只點簽到卡的數量便可以了。

  (二)安排發言

  大會發言要事先排定人選和次序,秘書處可以提出初步意見,請領導確定。

  確定發言人應注意三個平衡。

  1.領導人之間的平衡。高一級領導或主要領導的發言,如果是開幕詞,動員性的、啟發性的,應安排在第一發言。如果是總結性的,綜合性的,則放在最後。如果是討論發言,座談發言,應交叉安排,以使會場更生動活潑。

  2.單位平衡。發言單位的選擇,應首先注意典型性,其次才照顧單位與單位之間的平衡。

  3.內容平衡。發言人的內容應都是圍繞一個主題內容,不同內容安排在一起不便於集中思考和會後討論,因而效果不好,如果內容屬同類,可以只安排一個人發言。

  (三)記錄

  會議記錄是對發言內容進行的客觀文字記錄,以便進行分析、研究、綜合、整理,它是會議簡報、紀實、決議的主要依據。因此,一次重要的會議,都應當有專人記錄。

  會議記錄有的使用專門印製的會議記錄本,有的是一般的筆記本,不論哪一種,都應當標明:會議名稱、時間、地點、出席人、列席人、缺席人、主持人、發言人和記錄人。

  記錄分詳細記錄和摘要記錄,記錄要真實、準確、完整,摘要記錄也不要把發言的重點內容、基本主題漏掉。

  (四)選舉

  大會如果有選舉議程,應當倍加慎重,因為選舉是實行民主、平等的一種重要形式,是代表們行使權力的具體體現。

  1.準備選票

  事前應核對具有投票權的人數,弄清候選人的名單,然後印制選票。選票應印兩套,其中一套作為第一次無效時備用,選票應蓋上秘書處印章,由專人密封保存。

  2.投票

  根據投票人的多少,準備投票箱,人數多的會議,投票箱按區分設,要事先劃定投票路線和投票順序;為了避免混亂,在開始投票時可由一個人進行引導,引導每一排排口上的第一人走上投票路線。

  在票箱前要有大會推選監票人監票。投票前,大會主持人要講清楚投票注意事項。

  3.選舉統計

  打開票箱後,先核對投票張數與發票張數是否一致。多於發票數的,則為選舉無效,應重新投票。每一張票有效、無效,按大會規定統計。

  (五)服務和保衛

  1.音響裝置要反覆調試,音量、音質調到最佳位置。

  2.做好茶水供應。

  3.主席台座位要放置小毛巾、鉛筆、紙張。

  4.會議內外要安排好安全保衛工作。

  ◎會議外的工作禮儀

  在會期較長的情況下,如幾天、十幾天,除以上會場上的工作外,會議組織者(主要是秘書處)在會場外還有某些工作要做。如;

  (一)統計人數

  大會開始後,即應精確地統計人員:原計劃人數、通知人數、報名人數、參加每次會議人數、每次會議缺席人數、投票人數等。

  還應統計缺席人員的姓名、原因等。

  (二)編髮簡報

  會議期間,為了互通情況,還要編髮簡報。

  編寫簡報主要依據會議記錄來擬寫,簡報應意簡言明、印發迅速、及時發給各位代表。

  大會秘書部門還要在會議文件工作上做大量工作,整理髮言稿,起草紀要、決議等,還要對文件做印刷、分發、回收、立卷、存檔、保管、備卷等一系列工作,使會議的進程、面貌、成果得到記載和保存。

  (三)組織活動

  大型會議在會外,還應安排一些相應的活動。如座談會、茶話會、酒會、宴會、接見、留影、祝詞、參觀、晚會、舞會等,這些活動秘書部門應事先作好日程、人力、物力的安排,做到有條不紊。在安排活動時應注意領導同志的負擔能力,過於繁重、密集,會影響主要工作和身體健康。事先安排準備應儘可能詳盡、準確、周到、簡練,保證大會的正常進行。

  ◎與會人員的禮儀

  會議是多種人員相互交織,為一個目的共同進行的一種複雜的、有組織的人際交往活動,一個會議要取得好的效果,除了會議組織嚴密、服務周到外,所有與會議有關的人員都應當講究禮儀。

  (一)會議組織者的禮儀

  1.目的明確。會議的組織者自己對會議要達到什麼目的要清楚明白,這是精簡、高效地開好會議的關鍵。在向工作人員安排工作任務和向參加會議的代表發出通知時,都應當講清楚,使大家心裡有數,有備而來,這樣才能保證會議的基本質量。

  2.日程清楚。會議什麼時間開,什麼時間結束,哪一天幹什麼,要讓大家知道,使大家有所準備,事先作好安排。

  3.地點具體。大會、小會、彙報、座談在哪個場地,應當明確具體地通知到與會人,會場門口應有明顯標誌。必要時可事先印發或張貼會場位置示意圖。

  4.主持人、工作人員、服務人員分工明確,提前到位,應把場地事先布置停當,迎接代表到來。

  5.注意迎送。對代表和嘉賓要認真組織迎送。注意規格和形式。在會議進行中,對代表進出會場也應安排迎送。開小型會議,主持人要親自迎送。

  第三部分:社交場合的禮儀大型會議的禮儀(3)

  (二)其他人員的禮儀

  1.主持人

  主持人是會議的組織者、領導者。主持會議,事先要對內容、程序、時間和人員安排作到心中有數。主持時要嚴謹、認真。不同性質和內容的會議,可以表現不同的主持風格。有的莊重嚴肅,有的輕鬆活潑;有的莊嚴肅穆,有的歡快喜慶;有的隆重,有的簡樸。主持人應當把握會議氣氛和進行節奏。

  主持人要處處尊重聽眾,尊重發言人。防止語言、表情作出不禮貌的表現。

  2.主席團

  主席團成員首先要明確自己的身份和責任,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成為所有與會人的楷模。出席會議要守時,決不可遲到。確實不能按時出席的必須及時請假,通知主持人或有關工作人員。入場要按照順序井然入座,不可臨時推推讓讓,故作姿態。如果會場有掌聲歡迎,主席團應鼓掌微笑致意。

  在會議進行中,不得任意離開,左顧右盼,交頭接耳,要精神專註地傾聽發言人的發言。需要鼓掌時應當及時鼓掌,鼓掌要隨眾而起,隨眾而止,動作要適當節制,不要顯得漫不經心。

  散會時,要和大家一起起立,不要提前、也不要落後。然後依次退場。

  3.發言人

  發言人是會場的中心人物,對會議的質量有著首要的作用。發言人的發言要言之有的、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味,使聽眾能了解主旨,有所收穫。發言人要尊重聽眾,尊重主持人,遵守會議紀律。

  發言人要注重儀錶和舉止姿態。要衣著整潔,舉止莊重、表情自然、精神煥發。

  發言前,要環顧全場,向聽眾致意,如有掌聲,亦應鼓掌還禮。

  發言時,要講究語速,不快不慢;講究音量,不高不低;講究節奏、語氣、聲調;始終要保持感情充沛,重要的地方,要加重語氣,提高音調,形成高潮。如果會場出現鬆弛,聽眾精神渙散時,應考慮調整語氣,穩定情緒,必要時應調整內容,壓縮時間。

  報告結束時,要向聽眾和主持人致謝。

  4.會議嘉賓

  會議嘉賓與主席團一樣,在會場中佔有重要位置,作為嘉賓參加會議,除了必須像主席團成員那樣講究禮儀外,還應當注意了解會議內容、程序和對本人的要求;了解會議時間、地點和有關規定。參加會議要守時、禮貌、客隨主便,聽從主人安排。切不可馬虎了事,敷衍應付,甚至高傲自負。

  5.會議代表

  參加會議的代表,要遵守紀律、講究禮儀。進入會場,要輕聲輕氣,動作要嚴謹輕緩,發言人開始和結束髮言時,要鼓掌致意,重要的貴賓講話時,可以全體起立,並報以鼓掌。發言人發言時,要認真傾聽,必要時要作記錄。不要交頭接耳,左顧右盼。一般不應離席,確實必須離開時,應當向有關人講明原因,離席時要彎腰、側身、盡量少影響他人,並表示歉意。

  第三部分:社交場合的禮儀一般性會議的禮儀

  ◎例會

  例會是指有固定時間、固定人員、固定地點的制度性會議。例會禮儀注意以下幾點:

  (一)按時出席

  例會是制度性會議,不必再事先通知,因此也容易忘記或忽略。與會人應當在自己的日程安排表上作出標記,以防忘掉。確實不能出席的應當請假或安排恰當人員代表自己參加,並告知主持人。

  (二)精練務實

  例會內容一般都是大家職責範圍內的事務。所以例會必須精練、簡樸、短小、務實。為了做到這些,參加會議的人應當事先作好準備,在開會時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的。主持會議的人,應當把握好順序和節奏。發言要一個挨一個,不要出現冷場。討論時不要相互打斷別人的發言,發生爭執時要告誡大家保持發言次序和應持態度。防止跑題、重複、爭執不休。注意要讓所有與會者發言。

  ◎報告會

  報告會是請專家學者、先進人物或領導幹部或其他人士進行專門報告的會議。報告會內容常見的有專題報告、學術報告、形勢報告、先進事迹報告、典型報告等等,報告會可以是一個人報告,也可以多人報告。

  報告會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選好報告人

  報告人是報告會第一位重要的人員,應當認真選擇。要選擇與會議主旨密切相關的、有專長、有造詣、有影響的人作報告人。

  (二)介紹情況

  主辦單位要向報告人介紹舉辦報告會的目的、意義,對報告人的希望要求,介紹有關背景、聽眾情況。

  (三)以禮相待

  要注意安排好接、送工作和招待應酬。報告前,主持人要向聽眾介紹報告人,並在場作陪。報告結束時,可以作扼要、簡潔的講話,並向報告人致謝。需要錄音或事後印發的,應事先徵得報告人同意。

  主持人要注意會場秩序。報告結束後,要請報告人先退場,然後聽眾再退場。防止一哄而起,與報告人爭路。

  ◎座談會

  座談會是邀請有關人士一起,圍繞某一問題進行討論,或為溝通情況、增進感情而進行交談的會議。座談會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通知具體

  通知參加座談人時,要把目的、內容、形式、時間、地點和要求講清楚,還要把誰出面舉辦、誰主持、哪些人參加,有無接送車等告訴參加者,使其有備而來。

  (二)講究禮儀

  組織者要搞好迎、送、招待工作,主持人在座談開始時,要向大家介紹與會人。座談會雖不如大型會議鄭重、嚴格,也要注意座次的安排,主持人可以和大家圍坐,對主要與會人應安排在距主持人較近的位置。

  主持人首先介紹會議目的,內容和座談形式。為防止冷場,可以會前先安排幾位人員帶頭髮言,在以後的發言中也可以用點將的方法依次進行發言。

  (三)座談會應有一個熱烈、融洽的氣氛

  討論中,應活躍、盡情。主持人應注意鼓勵插話、爭論,要求大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注意要使每個到會的都有發言的機會。

  第三部分:社交場合的禮儀慶典和儀式的禮儀(1)

  ◎典禮的種類

  典禮是一種常用的和隆重的儀式。辦一件事通過舉行典禮儀式,會產生強烈的效果。一方面可以表示自己的鄭重、莊嚴,渲染出與內容相應的濃烈氣氛;一方面可以引起社會各方面和廣大群眾的注意和重視,強化效果。典禮有多個類型:

  (一)按性質分

  1.政治性典禮:用於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項。如開國大典、國慶典禮、授勛典禮、揭幕典禮等;

  2.經濟性典禮:用於企業單位經濟活動中的重大事項。如開業典禮、落成典禮、周年典禮、簽字典禮等;

  3.日常性典禮:用於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或社會團體日常工作的重大事項。如開幕典禮、開學典禮、奠基典禮、表彰典禮、誓師典禮等;

  (二)按內容分

  1.開始性典禮:指用於某一件大事開始的典禮。

  舉行開始性典禮,顯示出鄭重、嚴肅,通過典禮的形式,對參加典禮的人進行宣傳教育,使有關人員了解這件事項的目的、意義和作用,動員有關人員統一意志、振奮精神、開展工作,或者讓人給予關注、重視等。如開幕式、開學典禮等。

  2.結束性典禮:指用於某一件事結束的儀式。目的是對某項工作、活動的勝利結束表示慶祝,通過典禮對有關人員進行表彰,使整個工作、活動善始善終。如畢業典禮、竣工典禮等。

  ◎典禮的準備禮儀

  準備工作是典禮活動組織工作的重要環節,可以說,準備工作做得充分、周密,典禮就等於成功了一半。

  (一)明確規模

  典禮的準備工作首先要確定規模大小。東道主主要根據典禮的需要精心擬定出席典禮人員的名單。邀請賓客應考慮周到,為使典禮顯得隆重,一般要特別邀請幾位身份比較高的貴賓參加。邀請賓客的多少,應根據需要與可能,即經濟力量、場地條件和接待能力等來確定。

  (二)組織分工

  典禮活動所用的時間雖然不長,但事關重大,所以對典禮活動各項繁瑣的準備工作,事無巨細,均不可疏漏。要請幾位精於的人員進行統籌策劃,作出明確分工。有的負責邀請和接待客人;有的負責典禮的程序和進行;有的負責後勤保障;有的負責全面領導和協調。全部工作人員各負其責,協調配合,保證典禮圓滿成功。

  (三)擬定程序

  典禮程序是典禮活動的中心環節,典禮的效果如何,主要由程序決定。擬定程序,要首先選好主持人,也稱司儀。主持人應當精明強幹,口才較好,有應變能力,並且熟悉各方面情況。因為主持人擔負著掌握進程、駕馭全局、調節氣氛、處理隨時出現的問題的重任。

  典禮程序一般由:宣布典禮開始、公布貴賓名單、致辭、答辭和禮成等幾個項目組成。不同的典禮還要安排不同的有關的項目,使整個典禮過程完整、協調。在擬定程序的同時,還要安排落實致辭人的人選,每個人的發言應當言簡意賅,切忌冗長。

  如有其他活動,也要事先落實人員,交待清楚各自的職責和要求。

  (四)布置場地

  要根據典禮的規模、時間、形式的要求來安排場地,並進行布置。不同的典禮布置的格調各有不同,要根據當地的風俗習慣安排。場地的音響設備要保持情況良好,有的還要安排鑼鼓、鞭炮和樂隊,以渲染氣氛。

  (五)後勤工作

  典禮的後勤工作相當繁重,稍有不慎就會出現漏洞。所以,事先要有充分準備。對經濟賬務、所需物品、來賓的接待、食宿交通等,都要安排專人負責。

  (六)發出通知

  在確定了賓客名單之後,即可發出通知。通知的形式可以用書面形式——即請柬,也可以用口頭或電函形式。對重要的貴賓應當由東道主親自出面邀請,並呈請柬。有的還可以用在報紙上刊登啟事的形式發出邀請。

  ◎典禮過程中的禮儀

  典禮開始以後,工作就應當按照事先的計劃有秩序地進行,工作人員按照各自分工分頭開展工作。

  (一)接待賓客

  賓客到來,接待人員應立即以禮歡迎,並引導到休息室。需要簽到的應當讓賓客在簽到簿上籤到。貴賓到來,由東道主親自迎接,並陪貴賓交談、休息,等待典禮開始。

  (二)檢查巡視

  在典禮臨近開始時,要檢查一下各方面工作是否完備,重要的賓客是否到齊。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時間一到即請東道主、貴賓和有關人員入場就位。

  (三)進行

  典禮由主持人宣布開始後,按順序進行。開始可用鳴炮、鼓掌或奏樂烘托氣氛,然後宣布主要客人的名單,再依次致辭發言和其他活動,最後宣布禮成。

  典禮結束後要及時歡送賓客,處理善後,結算賬目,清理現場,慰問工作人員等,使典禮始終保持嚴密的組織,嚴格的紀律,完整的程序。

  ◎頒獎儀式

  對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進行表彰和獎勵,一般都要舉行一個隆重的儀式,表示出鄭重嚴肅的態度。這既是對先進的肯定和鼓勵,也是對群眾進行宣傳教育,樹立榜樣,擴大影響,振奮精神,推動工作的有效方式。

  頒獎儀式,除了應當像本章第一節所述那樣,做好一切準備工作之外,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會場

  1.會場應選在較大的場地進行。主席台上方要懸掛大紅橫額,寫明「頒獎大會」。兩旁還可懸掛相應的口號與標語或對聯。主席台後面,可懸掛彩旗、會標等。

  2.主席台上設供領導人就座的桌椅,桌上擺上寫有領導人姓名的座次牌。可以另在正前方或側前方設發言席。

  3.受獎人一般安排在觀眾席前排就座。

  第三部分:社交場合的禮儀慶典和儀式的禮儀(2)

  (二)程序

  頒獎典禮的程序一般是:

  1.宣布表彰典禮開始;

  這時可以播放歡快的音樂和燃放鞭炮,隆重的可以安排樂隊演奏音樂。

  2.主要領導人講話;

  3.宣布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名單;

  4.頒獎;

  5.先進集體或先進個人代表發言;

  6.群眾代表發言;

  7.散會。

  (三)主持人禮儀

  主持人一般由本單位的負責人擔任。

  主持人應當熟悉儀式各個程序,事先作好安排,保證準時開始。主持程序時,要精神飽滿,熱情洋溢。要顧及台上台下各個方面,審時度勢,隨機應變,使會議保持隆重熱烈的氣氛。

  (四)報告人禮儀

  1.衣著整潔、大方;

  2.儀態自然、步履穩定。報告時,身體正直,稍前傾,不要趴在講台上,或靠在椅子背上。

  3.講話要有激情,注意節奏。

  (五)頒獎

  頒獎是儀式的高潮,但安排不當,常常發生混亂,應注意:

  1.以受獎人上台的次序為依據,事先排好獎品和發獎人的順序。發獎時,工作人員按事先分工專門遞送,使發獎場面熱烈、歡快而井然有序。

  2.頒獎、受獎要用雙手,頒獎人要主動與受獎人握手致意,表示祝賀。

  3.如有新聞單位,或需要留影,則在全部頒獎後,受獎人排在前排,為攝影攝像提供方便。

  (六)受獎人禮儀

  1.著裝整潔、大方、端莊、儀態自然。

  2.上台受獎時要依順序出入上下,不要左顧右盼,不要忸忸怩怩。

  3.受獎時,要面帶笑容,雙手接獎,並表示謝意。然後轉過身來,面向全場觀眾鞠躬行禮,並可舉起獎品向觀眾致意,要及時走下主席台,使會議繼續進行。

  4.致答辭時,要注意對各方面評價得當,防止過於謙虛、過分客套。

  ◎開幕(開業)式禮儀

  一個企業、一個組織的開幕、開工、開業,總希望第一次亮相便為自己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形象,擴大影響,提高知名度。舉行隆重、熱烈的開幕、開業典禮,是一個常用的形式。通過典禮,首次向社會展示自己的形象,表現出領導人的高度組織能力,社交水平和文化素養。典禮中的致辭,更可以宣傳企業的宗旨、目標、地位和實力。第一次亮相在人們頭腦所形成的第一印象是深刻的,不易磨滅的。所以,開幕、開業典禮都要精心籌劃。

  開幕、開業典禮的程序一般是:

  (一)宣布典禮開始

  這時可以安排鑼鼓、鞭炮或音樂,使典禮一開始便形成一個隆重、熱烈、喜慶的氣氛。

  (二)宣讀重要賓客名單

  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社會名人、同行領導、新聞單位的參加,會使企業增加知名度,顯示自己的地位,為典禮增加光彩,

  (三)上級領導致賀辭

  上級領導致賀辭的內容包括對開幕表示祝賀,指出該企業的意義、作用,並提出要求等。

  (四)東道主致辭

  由開業單位的領導介紹本企業的情況、宗旨,對各位賓客的光臨表示感謝,歡迎顧客惠顧等。

  (五)剪綵

  剪綵的目的是創造一個鄭重、歡快的氣氛。參加剪綵的除主方主要負責人外,還要事先邀請賓客中身份較高,有社會聲望的知名人士共同剪綵。剪綵後可以安排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文藝活動。

  開幕典禮,形式不複雜,時間也不長,但一定要隆重熱烈,豐富多彩,給公眾留下美好難忘的第一印象。

  ◎交接儀式

  當一項重要的工程竣工後,為了表示鄭重嚴肅,施工單位和使用單位可以在交付使用時,舉行交接儀式。

  (一)會場布置

  1.交接儀式一般在現場舉行,如果不方便,可以另選場地。在現場可以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比較直觀。

  2.布置要隆重、熱烈,又不鋪張浪費。會場正面應懸掛「XXX交接儀式」橫額。周圍可以用標語、彩旗渲染氣氛。還可以安排樂隊,進行演奏。

  3.主席台可以搭檯子,可以因地制宜選擇建築物大門的台階上;也可以在平整開闊的地面。

  (二)人員安排

  1.邀請來賓,要兼顧雙方意見,除邀請雙方上級、雙方領導外,還要注意邀請對工程給予支持和幫助的單位和個人。

  2.雙方協商、明確落實組織者、主持人、現場分工、服務接待等。

  (三)程序

  介紹貴賓

  1.宣布交接儀式開始;

  2.奏國歌(一般性工程不奏);

  3.交接有關證件、文本、資料;

  4.交付方講話;

  5.接受方講話;

  6.有關代表祝賀;

  7.雙方代表表示感謝;

  8.剪綵。

  (四)注意事項

  1.儀式收有賀信、花籃的,應在主席台前展示。主持人還應宣布祝賀單位。

  2.迎接、安排來賓要熱情、禮貌。

  3.要有始有終,特別是在結束後,要對來賓照顧周全。

  4.結束後如有參觀、文娛活動或宴請,應事先告知來賓,並安排好引導人員及時做好先導服務。

  第三部分:社交場合的禮儀慶典和儀式的禮儀(3)

  ◎簽字儀式

  機關、團體、組織或企事業單位之間,經過協商,就某項事情達成協議,形成一個約定性文件,一般應舉行簽字儀式。

  (一)準備工作

  1.文本。對即將簽署的文件,要事先由雙方定稿,並印刷、裝訂妥當,雙方各備一份。

  2.簽字人。視協議的性質確定,涉及面大的,應由主要負責人簽字,涉及某一單項工作的,可由主管負責人簽字。

  3.場地。選擇寬敞的大廳,中間設長方形簽字桌一張。桌面潔凈,可鋪深色檯布,桌台放兩把椅子,為簽字人的座位。主方在左,客方在右(指其主觀位置)。

  文本可事先擺在雙方桌面,也可由助簽人或其他工作人員攜帶。

  (二)簽字程序

  1.雙方人員進入簽字廳

  簽字人行至本人座位前站立等候。雙方其他人員分主客並按身份順序站在本方簽字人之後。雙方主要領導居中。助簽人站在簽字人靠邊的一側,來賓和新聞記者站在桌子前邊,留適當空間。

  2.簽字開始

  雙方助簽人拿出文本,翻開應簽字的一頁,指明簽字的地方。簽字人在本方保存的文本上簽字,必要時助簽人要用吸墨器吸去字跡上的水分,防止污染,然後雙方助簽人互相傳遞文本。簽字人再在對方保存的文本上簽字。隨後簽字人雙方交換文本,相互握手。

  這時站在後面的雙方有關人員也依次握手祝賀。有的還準備有香檳酒,在簽字後共同舉杯祝賀。

  3.結束

  簽字後,雙方相互握手慶賀,這時可以留影紀念,也可作簡短講話,然後結束。

  (三)簽字儀式現場

  1.簽字桌 6.主方助簽人

  2.雙方國旗 7.客方參加人員

  3.客方簽字人 8.主方參加人員

  4.主方簽字人 9.梯架

  5.客方助簽人 10.屏風

  第三部分:社交場合的禮儀宴會禮儀(1)

  ◎宴會的種類

  宴會是國際國內社會交往中一種通行的較高層次的禮儀形式。一般把政府機關、社會團體舉辦的有一定規模的酒宴,稱為宴會;私人舉辦的規模較小的稱為筵席。

  宴會常用於慶祝節日、紀念日,表示祝賀、迎送貴賓等事項。宴會的場面一般比較龐大、隆重,能使人得到一種禮遇上的滿足。不同的宴會有著不同的作用,概括地說,宴會可以表示祝賀、感謝、歡迎、歡送等友好情感,通過宴會,可以協調關係,聯絡感情,消除隔閡,增進友誼,加強團結,求得支持,有利於合作等。

  宴會種類複雜,名目繁多。

  按規格分:有國宴、正式宴、便宴、家宴;

  按餐型分:有中餐宴會、西餐宴會、中西合餐宴會;

  按用途分:有歡迎宴會、答謝宴會、國慶宴會、告別宴會、招待宴會;

  按時間分:有早宴、午宴和晚宴;

  其他如雞尾酒會、冷餐會、茶會都可列為宴會。

  ◎宴會準備的禮儀

  宴會具有很重要的禮儀作用,有嚴格的禮儀要求。宴請賓客是一種較高規格的禮遇,所以主辦單位或主人一定要認真、周到地做好各種準備工作。

  (一)明確對象、目的、形式

  1.對象。首先要明確宴請的對象。主賓的身份、國籍、習俗、愛好等,以便確定宴會的規格、主陪人、餐式等。

  2.目的。宴請的目的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為表示歡迎、歡送、答謝,也可以是為表示慶賀、紀念,還可以是為某一事件、某一個人等等。明確了目的,也就便於安排宴會的範圍和形式。

  3.範圍。宴請哪些人參加,請多少人參加都應當事先明確。主客雙方的身份要對等,主賓如攜夫人,主人一般也應以夫婦名義邀請。哪些人作陪也應認真考慮。

  對出席宴會人員還應列出名單,寫明職務、稱呼等。

  4.形式。宴會形式要根據規格、對象、目的確定,可確定為正式宴會、冷餐會、酒會、茶會等形式。目前世界各國禮賓工作都在改革,逐步走向簡化。

  (二)選擇時間、地點

  主人確定宴會時間,應從主賓雙方都能接受來考慮,一般不選擇在重大節日、假日,也不安排在雙方禁忌日。選擇宴會日期,要與主賓進行商定,然後再發邀請。

  地點的選擇,也要根據規格來考慮,規格高的安排在國會大廈、人民大會堂,或高級飯店。一般規格的則根據情況安排在適當的飯店進行。

  (三)邀請

  宴會一般都要用請柬正式發出邀請。這樣做一方面出於禮節,一方面也是請客人備忘。

  請柬內容應包括:活動的主題、形式、時間、地點、主人姓名。請柬要書寫清晰美觀,列印要精美。請柬一般應提前兩周發出,太晚了不禮貌。

  (四)安排席位

  宴會一般都要事先安排好桌次和座次,以便參加宴會的人都能各就各位,入席時井然有序。席位的安排也體現出對客人的尊重。

  桌次地位的高低,以距主桌位置的遠近而定。以主人的桌為基準,右高、左低,近高,遠低。

  座次的高低,考慮以下幾點:

  1.以主人的座位為中心,如果女主人參加時,則以主人和女主人為基準,近高遠低,右上左下,依次排列。

  2.把主賓安排在最尊貴的位置。即主人的右手位置,主賓夫人安排在女主人右手位置。

  3.主人方面的陪客,儘可能與客人相互交插,便於交談交流,要避免自己人坐在一起,冷落客人。

  4.譯員安排在主賓右側。

  5.席次確定後,座位卡和桌次卡放在桌前方,桌中間。

  (五)擬訂菜單和用酒

  擬訂菜單和用酒要考慮以下幾點:

  1.規格身份、宴會範圍。

  2.精緻可口、賞心悅目、特色突出。

  3.尊重客人飲食習慣、禁忌。

  4.注意冷熱、甜咸、色香味搭配。

  ◎宴會中主人的禮儀

  (一)迎賓。宴會開始前,主人應站在大廳門口迎接客人。對規格高的貴賓,還應組織相關負責人到門口列隊歡迎,通稱迎賓線。客人來到後,主人應主動上前握手問好。

  (二)引導入席。主人請客人走在自己右側上手位置,向休息廳或直接向宴會廳走去。休息廳內服務人員幫助來賓脫下外套、接過帽子。客人坐下後送上飲料。

  主人陪主賓進入宴會廳主桌,接待人員引導其他客人入席後,宴會即可開始。

  (三)致詞、祝酒。正式宴會一般都有致詞和祝酒。但時間不盡相同。我國習慣是在開宴之前講話、祝酒、客人致答詞。在致詞時,全場人員要停止一切活動,聆聽講話,並響應致詞人的祝酒,在同桌中間互相碰杯。這時宴會正式開始。

  西方國家致詞、祝酒習慣安排在熱菜之後,甜食之前,至於冷餐會和酒會的致詞則更靈活些。

  (四)服務順序。服務人員侍應,要從女主賓開始,沒有女主賓的,從男主賓開始,接著是女主人或男主人,由此向順時針方向進行。規格高的,由兩名服務員侍應,一個按順序進行,另一個從第二主人右側的第二主賓至男主賓前一位止。

  (五)斟酒。斟酒在客人右側,上菜在客人左側。斟酒只需至酒杯三分之二即可。

  (六)用餐時,主人應努力使宴會進行得氣氛融洽,活潑有趣。要不時地找話題進行交談。還要注意主賓用餐時的喜好,掌握用餐的速度。

  (七)客人用餐完畢,吃完水果後,在客人告辭時,主人應熱情送別,感謝他的光臨。

  第三部分:社交場合的禮儀宴會禮儀(2)

  ◎赴宴的禮儀

  宴會是否成功,主人處於主導地位,主人要以客人的需要、習慣、興趣安排一切。而應邀赴宴的客人的密切配合也是決不可忽視的。

  (一)應邀。接到邀請後,不論能否赴約,都應儘早作出答覆。不能應邀的,要婉言謝絕。接受邀請的,不要隨意變動,按時出席。確有意外,不能前去的,要提前解釋,並深致歉意。作為主賓不能如約的,更應鄭重其事,甚至登門解釋、致歉。

  (二)掌握到達時間。赴宴不得遲到。遲到是非常失禮的,但也不可去得過早。去早了主人未準備好,難免尷尬,也不得體。

  (三)抵達。主人迎來握手,應及時向前響應,並問好,致意。

  (四)贈花。按當地習慣,可送鮮花或花籃。

  (五)入席。在服務人員的引導下入座。注意在自己的座位卡入座,不要坐錯了位置。

  (六)姿態。坐姿自然端正。不要太僵硬,也不要往後倒靠在椅背上。肘不要放在餐桌上,不要托腮,眼光隨勢而動,不要緊盯菜盤。

  (七)餐巾。當主人拿起餐巾時,自己便也可以拿起餐巾。打開放在腿上。千萬不要別在領口,掛在胸前。

  餐巾是用來防止菜湯滴在身上,和用來擦拭嘴角的,不可用來擦餐具,更不要用來擦脖子抹臉。

  (八)進餐。進餐時要文明、從容。閉著嘴細嚼慢咽,不要發出聲音,喝湯要輕啜,對熱菜熱湯不要用嘴去吹。骨頭、魚刺吐到筷子上、叉子上,再放入骨盤。嘴裡有食物時不要說話,剔牙時,用手遮住。就餐時,不得解開紐扣,鬆開領帶。

  (九)交談。邊吃邊談是宴會的重要形式,應當主動與同桌人交談,特別注意同主人方面的人交談,不要總是和自己熟悉的人談話。

  話題要輕鬆、高雅、有趣,不要涉及對方敏感、不快的問題,不要對宴會和飯菜妄加評論。

  (十)退席。用餐完畢,應起立向主人道謝告辭。

  第三部分:社交場合的禮儀家宴的禮儀

  ◎家宴的準備

  家宴是指邀請友人到自己家裡吃飯。請客通常是在節假日或其他喜慶日子與親朋好友歡聚,在興箸端杯之間,共享快樂、慶祝喜悅,並藉此交流感情,增進友誼,加強團結。請客是一種傳統的禮節形式,也是開展社交活動的重要手段。

  家宴的東道主,總是希望把菜肴準備得豐富、闊氣些,表現出自己對客人的熱情與敬重,博得客人的滿意。在人們的習慣心理中,似乎菜肴越多,檔次越高,效果越好。其實,家宴畢竟是家宴,不宜盲目追求奢華。家宴的飯菜準備,應因人而異、因事而異,還要量力而行。應當清楚,親朋好友相聚,主要目的是「敘」,其次才是「吃」,對不太熟悉的客人或久別重逢的親友,才適合準備得豐盛些。

  家裡請客,準備的重點要放在一個「情」字上。周到的禮節,熱情的招待,比飯菜的質量更能取得客人的好感。

  (一)時間選擇

  請客時間應當選擇在大家休息的日子,在一日三餐中,我國一般以午餐為正餐,西方國家請客常在晚上。隨著我國經濟生活的變化,以晚餐請客的也日益增多。

  選擇時間,應同主要客人當面商定或電話商定,其他客人可以當面、電話、書面約會或邀請。隆重的家宴可用請柬邀請,以示鄭重。

  (二)菜肴準備

  家宴不必太豐盛,但是品種上應盡量照顧到,冷盤、熱菜、大菜、湯類都要準備,飯前用酒的,冷盤要多些,會飲酒的人少或不用酒的,冷盤可少些。菜的檔次要適當,不要一味追求高檔,過分鋪張。燒飯做菜是件繁重複雜的勞動。主人只顧忙於燒菜反會怠慢客人,影響與客人交談。

  酒類及飲料是不可少的。飲酒的過程,是交談、敘舊,增進感情的好時機。適時的敬酒,得體的酒令,會為家宴創造歡樂的氣氛。所以,有句俗話叫「無酒不成席」。應根據客人的情況準備白酒、果酒、啤酒和飲料,以使客人盡興。

  (三)其他準備

  客人來之前,要把房間整理一下,門庭、樓梯也要打掃乾淨。要告訴家裡人;特別是要教育好孩子,對客人要熱情歡迎,盛情接待,講究文明禮貌。有老人的,請老人陪客敘談,大些的孩子在廚房幫個下手,小些的可以安排在另外房間看書、看電視,不要常來打擾。

  ◎迎客入席的禮儀

  客人到來,全家人都要出來表示歡迎,並殷勤接待,然後按照事先的安排,全家人分頭行事,倒茶的、遞煙的、敘談的、下廚房的,顯得熱情融洽,使客人感到無限溫暖。

  菜上妥後,便可請客人入席。

  客主入座,非常講究,不能馬虎。長幼、賓主依席次而坐。長者坐首席,沒有長者的,重要的客人坐首席。

  ◎用餐的禮儀

  客人全部入席後,主人便可斟酒開宴。先從主客斟起,以下可按順時針方向依次而斟,到本人位前要隔過去,最後自斟。

  斟酒不要過滿,七成即可,以免溢出,不太雅觀。斟啤酒、飲料要慢些並貼著杯壁,防止泡沫外溢。

  飲酒一般從祝酒、敬煙開始,繼而勸酒,最後行酒令。這個過程,各地風俗習慣各有不同,但都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邊飲邊敘邊吃;

  (二)氣氛越來越熱烈,到行酒令時形成高潮;

  (三)敬酒、勸酒、搜腸刮肚,尋找理由;

  (四)主人希望客人盡興;

  (五)沒有喝醉的,總是說醉了,不能再喝了;喝醉的人,反倒豪爽起來,不喜歡別人說他醉了。根據這些情況,主人應該注意掌握席間情緒,既要使客人盡興,又要注意文雅、禮貌,更不可過量,不使酒後失態。

  酒可以健身活血,人稱「歡伯」。親友相聚,置備薄酒,淺斟小酌,低吟慢侃,其樂無窮。但現在有的人不飲則罷,一飲必醉方休。禮貌的勸酒也變成了乾脆的灌酒;酒宴上「張牙舞爪」,不灌醉不罷休,讓不喜歡飲酒的客人窘態百出,甚至胡言亂語,瘋瘋癲癲,這還有何禮儀可談,算什麼禮貌待客?這樣的宴會,何歡之有,其樂何在?詩人陸遊對這種硬勸蠻灌就非常不滿,他寫詩道:「醉對犯呼,醒後追思空白責。」在宴會上,應當保持我們民族熱情好客的優良傳統,提倡勸者盡其情,飲者度其量,使宴會在熱情的氣氛中進行,在歡樂的氣氛中結束。

  整個席間的氣氛非常重要,是否親切、熱烈、歡樂,全靠主人掌握並及時調整、引導。若進餐過程處於安靜狀態,就失去宴會的意義了,主人要不斷地說一些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所提話題應當照顧全面,使每位客人都有可能參與交談。

  宴會進行高潮,如果有過熱的情況,主人應設法降一降溫。宴會後半段時間,往往出現冷場,主人應精神飽滿地尋找新的話題,使宴會自始至終保持熱烈氣氛。

  第三部分:社交場合的禮儀飲茶的禮儀

  ◎品茗的禮儀

  茶的本性是恬淡平和的,因此,品茗禮儀要求著裝整潔大方,女性切忌濃妝艷抹,大膽暴露;男性也應避免乖張怪誕,如留長發、穿乞丐裝等。除了儀錶整潔外,還要求舉止莊重得體,落落大方。

  (一)站姿:雙腳併攏身體挺直,頭上頂,下頜微收,雙眼平視,雙肩放鬆。女性右手在上,雙手虎口交握,置於胸前;男性雙腳微呈八字分開,左手在上,雙手虎口交握置於小腹部。

  (二)走姿:以站姿為基礎,切忌上身扭動搖擺,行走應盡量成一條直線,到達來賓面前若為側身狀態,需轉成正向面對;離開客人時應先退後兩步再側身轉彎,切忌當著對方掉頭就走,這樣顯得非常不禮貌。女性可以雙手同「站姿」交握胸前,男性雙臂下垂於身體兩側,隨走動步伐自然擺動。

  (三)坐姿:端坐椅子中央,雙腿併攏,上身挺直,雙肩放鬆,頭正,下頜微斂,舌頭抵上顎,眼乎視或略垂視,面部表情自然。女性右手在上,雙手虎口交握,置放胸前或面前桌沿;男性雙手分開如肩寬,半握拳輕搭於前方桌沿。全身放鬆,調勻呼吸、集中思想。如果作為來賓被讓於沙發就座,則女性可正坐,或雙腿併攏偏向一側斜坐,雙腳可以交叉,雙手如前交握輕搭腿根;男性可雙手搭於扶手上,兩腿可架成二郎腿,但雙腳必須下垂且不可抖動。

  (四)跪姿:日本、韓國的茶人習慣跪坐,故國際間茶文化交流或席地而坐舉行的茶會多用到這一姿勢。跪姿分為跪坐、盤腿坐、單腿跪蹲。跪坐即日本的「正坐」,兩腿併攏雙膝跪在坐墊上,雙足背相搭著地,臀部坐在雙足上,挺腰放鬆雙肩,頭正下頜略斂,舌尖抵上顎,雙手交叉搭放於大腿上(女性右手在上,男性左手在上)。盤腿坐只限於男性,雙腿向內屈伸相盤,雙手分搭於兩膝,其他姿勢同跪坐。單腿跪蹲常用於奉茶,左膝與著地的左腳呈直角相屈,右膝與右足尖同時點地;也可左腳前跨膝微屈,右膝頂在左腿小腿肚處。其他姿勢同跪坐。

  ◎品茗中的禮儀

  (一)鞠躬禮:分為站式、坐式和跪式三種。根據行禮的對象分成「真禮」(用於主客之間)、「行禮」(用於客人之間)與「草禮』(用於說話前後)。站立式鞠躬與坐式鞠躬比較常用,其動作要領是:兩手平貼大腿徐徐下滑,上半身平直彎腰,彎腰時吐氣,直身時吸氣。彎腰到位後略作停頓,再慢慢直起上身。行禮的速度宜與他人保持一致,以免出現不諧調感。「真禮」要求行九十度禮,「行禮」與「草禮」彎腰程度較低。

  在參加茶會時會用到跪式鞠躬禮。「真禮」以跪坐姿勢為預備,背頸部保持平直,上半身向前傾斜,同時雙手從膝上漸漸滑下,全手掌著地,兩手指尖斜對,身體傾至胸部與膝蓋間只留一拳空當(切忌低頭不彎腰或彎腰不低頭)。稍作停頓慢慢直起上身,彎腰時吐氣,直身時吸氣。「行禮」兩手僅前半掌著地,「草禮」僅手指第二指節以上著地即可。

  (二)伸掌禮:這是品茗過程中使用頻率最高的禮節,表示「請」與「謝謝」,主客雙方都可採用。兩人面對面時,均伸右掌行禮對答。兩人並坐時,右側一方伸右掌行禮,左側方伸左掌行禮。伸掌姿勢為:將手斜伸在所敬奉的物品旁邊,四指自然併攏,虎口稍分開,手掌略向內凹,手心中要有含著一個小氣團的感覺,手腕要含蓄用力,不至顯得輕浮。行伸掌禮同時應欠身點頭微笑,講究一氣呵成。

  (三)叩指禮:此禮是從古時中國的叩頭禮演化而來的,叩指即代表叩頭。早先的叩指禮是比較講究的,必須屈腕握空拳,叩指關節。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演化為將手彎曲,用幾個指頭輕叩桌面,以示謝忱。

  (四)寓意禮:這是寓意美好祝福的禮儀動作,最常見的有:

  鳳凰三點頭。用手提壺把,高沖低斟反覆三次,寓意向來賓鞠躬三次,以示歡迎。高沖低斟是指右手提壺靠近茶杯口注水,再提腕使開水壺提升,此時水流如「釀泉泄出於兩峰之間」,接著仍壓腕將開水壺靠近茶杯口繼續注水。如此反覆三次,恰好注入所需水量,即提腕斷流收水。

  雙手迴旋。在進行迴轉注水、斟茶、溫杯、燙壺等動作時用雙手迴旋。若用右手則必須按逆時針方向,若用左手則必須按順時針方向,類似於招呼手勢,寓意「來、來、來」表示歡迎。反之則變成暗示揮斥「去,去、去」了。

  放置茶壺時壺嘴不能正對他人,否則表示請人趕快離開。

  斟茶時只斟七分即可,暗寓「七分茶三分情」之意。俗話說:「茶滿欺客」,茶滿不便於握杯啜飲。

  ◎品茗注意事項

  (一)品茗活動前,沖泡者應落落大方又不失禮貌地自報家門,最常用的開場白是「大家好!我叫某某,很高興能為大家泡茶。有什麼需要我服務的,請儘管吩咐。」沖泡開始前,應簡要地介紹一下所沖泡的茶葉名稱,以及這種茶的文化背景、產地、品質特徵、沖泡要點等。但介紹內容不能過多,要語言精練,語意正確,語調親切,使飲者感到茶道是一種高雅的享受。在沖泡過程中,對每一道程序,要用一兩句話加以說明,特別是對一些富有寓意的操作程序,更應及時指明,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當沖泡完畢,客人還需要繼續品茶,而沖泡者不得不離開時,應徵求客人的意見,如「請大家慢用,隨時恭候您的吩咐,現在我可以離開嗎」?這樣顯示出對客人的尊重。

  (二)主人在泡茶款客前,先拿出一些名優茶放在茶盤中,供客人挑選,以表達主人對客人的尊重,同時讓客人仔細欣賞茶的外形、色澤和干香。

  (三)將茶筒中的茶葉放入壺或杯中,應使用竹或木製的茶匙攝取,不要用手抓。若沒有茶匙,可將茶筒傾斜對準壺或杯輕輕抖動,使適量的茶葉落入壺或杯中,這是講衛生、講文明的表現。

  (四)將泡好的茶端給客人時,最好使用托盤,若不用托盤,注意不要用手指接觸杯沿。端至客人面前,應略躬身,說「請用茶」。也可伸手示意,同時說「請」。

  (五)客人在主人請自己選茶、賞茶或主人敬茶時,應在座位上略欠身,並說「謝謝」。如人多、環境嘈雜時,也可行叩指禮表示感謝。品茗後,應對主人的茶葉、泡茶技藝和精美的茶具表示讚賞。告辭時要再一次對主人的熱情款待表示感謝。

  第四部分:學校禮儀教師禮儀(1)

  您知道男士與女士握手,應該不超過手掌的1/3,時間不超過3秒鐘,用力應該掌握在兩牛頓嗎?在青島建築工程學院經濟貿易系舉行的一次校園禮儀大賽上,大學生們通過知識問答、情景對話、才藝表演等形式,展示了當代學子的禮儀新風。也讓前去採訪的記者開了眼界。

  如今,一些學校已經把禮儀學習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青島建工學院,除了通過禮儀公關選修課學習禮儀知識以外,許多學生還自發地學習插花、茶道等藝術。他們認為,只有不斷提高自身各方面修養,才能迎接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成為一個與時代同步的現代人。

  學校是一個既嚴肅又活潑,既莊嚴又親切,既緊張又文明的地方。這就要求有合適的禮儀規範,不但是教師為人師表的體現,也是學生良好教養的要求。所以,學校禮儀,既是衡量一個學校文明素質的標尺,也是展現一個國家國民素質的社會窗口。

  學校禮儀規範的宗旨在於,培養學生的道德理想、文明禮貌的養成。這些任務的達成,需要一套完整的教育實踐模式,從禮儀教育的角度看,同樣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校園禮儀規範,使學生在學期間都能受到良好的禮儀訓練。在長時間的實踐中,使規範逐漸融入辦學的優良傳統。優良傳統一旦形成,有形的規範就會轉化為無形的約束力量。這樣,一批又一批的學生一進入校園,就會受到某種優良傳統的熏陶,就會在無形的約束力量之中,自覺養成講文明、懂禮貌、重禮儀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

  教師禮儀

  ◎教師風範

  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擔負著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神聖職責。而教師儀錶又是整個師者風範的重要內容之一。

  可以說,教師儀錶的好壞,對於學生的價值標準、審美標準的形成,有著重要的示範和影響作用。

  教師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對學,生做到;一幅儀錶風範,一張笑臉相迎,一句好話回應,一雙眼神鼓勵,一顆愛心相待。

  為此,教師的儀錶就要符合兩個要求;具有職業美,即衣著、髮式要整潔大方,符合教師形象;還要有風度美,即氣質、舉止穩重端莊,姿態動作落落大方,有著教師的內在修養。這樣一來,就有四點需要注意:

  衣著要整潔。姑且不論其穿著的質量好壞、新舊如何,或者是否是高檔的名牌,只要能做到端正、妥貼、乾淨,扣子扣得好、上下熨得齊,都會給人以清新、高雅之感,會使學生感到可敬可親又可愛,無形中成為學生的榜樣。

  否則,如果衣冠不整,甚至穿著褲衩和背心、拖鞋去上課,就會給學生留下不修邊幅、不懂禮節的壞印象。

  服飾要大方。這主要是指服裝和髮式方面不要過於追求時髦華麗。一般說來,教師的服裝式樣宜莊重、清新和自然。服飾色彩不宜太鮮艷,太刺眼,應以素雅、含蓄為佳。

  如果穿上奇裝異服,打扮得花里胡哨,覺得不知道是看「服裝模特」還是聽課。既影響了教學效果,也產生了不好的影響。

  舉止要穩重端莊。一個人的精神氣質必定要在舉止、姿態方面反映出來,作為教師,更要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

  注意公眾形象。在公眾場合,應注意自己的言談和舉動;在社會上更要成為遵守文明規約的典範,為他人做出榜樣,不能給「教師」丟人。

  教師之間相遇,一般都應主動熱情地招呼對方。早晨相見,道聲「早」;課間相見,可互個點頭微笑;臨下班則互道聲「再見」!這樣會使大家感到好似生活在一個溫暖的大家庭里。

  青年教師和學生相處,因為年齡差不多,態度可以隨和一些,也可以主動招呼學生。這樣有利於和學生打成一片,並有利於教學工作。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在任何場合,都應自覺地保持良好的儀錶,待人接物溫和自然,舉止態度謙恭莊重。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愛戴、信任以及社會的敬重。

  ◎教師儀錶

  儀錶是指人的外表,它包括衣著、髮式,舉止和姿態等。

  教師儀錶是教師整個風範的內容之一。尤其在中學和小學,學生善於模仿,教師的儀錶對學生審美觀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中學生審美觀雖已經基本形成,並有較強的判斷是非的能力,但教師儀錶的好壞,會使他們直接產生好感和反感,從而影響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乃至他們上課時的效果。因此,教師的儀錶對學生同樣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對教師儀錶的基本要求,應當是具有職業美,即衣著、髮式都要求整潔和大方。

  所謂整潔,也就是整齊和清潔,教師的衣服不論其質量好差、新舊如何,都要做到端正、妥帖,衣服要洗乾淨,每粒扣子都要扣好。這樣,即使衣服穿得很樸素,款式已陳舊,質料也一般,但仍會給人以清新、高雅之感,令學生可敬可親,無形中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

  所謂大方,就是在服飾、髮式方面不要過分追求時新華美。一般說來,教師的服裝式樣宜莊重、明快和自然。衣服色彩不宜太鮮艷、太刺眼,而應以素雅、含蓄、文中帶花為好。因為一個教師如果經常打扮得花枝招展、濃妝艷抹,將會分散學生學習上的注意力,並有可能成為一部分學生議論的話題,這樣,會影響教學的效果和自己的威信,所以是很不足取的。

  教師還應該有一個好的風度。所謂風度,是指一個人的精神氣質、舉止行為以及姿態等方面的外在表現。教師的舉止姿態,總的要求應該是穩重端莊和落落大方。在公眾場合,還應十分注意自己的談吐和動作,如不要一面講話,一面摳鼻子,不要隨地吐痰,不要亂扔煙蒂,否則,都會影響自己的教師形象。

  總而言之,一位教師在任何場合都應自覺地保持良好的儀錶,待人接物嚴肅而溫和,舉止態度謙恭而自信,這樣,方能得到學生的愛戴和社會的尊重。

  第四部分:學校禮儀教師禮儀(2)

  ◎教師言談禮儀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承擔的主要任務都離不開語言表達,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注意表達語言時應遵守的禮儀禮節。

  講台上言談

  (一)表達要準確。在講台上,教師在講授教學內容時應注意:學校中設置的每一門課程都是一門科學,有其嚴謹性、科學性。教師在教授時應嚴格遵循學科的要求,掌握專用名詞和專業提法,不可隨意通俗化,乃至庸俗化。同時,講課要緊扣教學中心,嚴密、直接。

  (二)音量要適當。講課不是喊口號,聲音不宜過大,否則給學生以聲嘶力竭之感。如果聲音太低又很難聽清,影響教學效果。

  (三)語言要精練。講課要抓中心,不說廢話和多餘的話,給學生乾淨利索的感覺。

  (四)講課時可以適時插入一些風趣、幽默的話,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但不可過於隨便,沖淡了學科的嚴肅性。過多地在課堂上講笑話,扯貧嘴,會影響正常教學內容的進行。

  與學生談話

  教師為了做好學生工作,經常要與學生進行談話,談話時要講究舉止,分別場合。

  (1)提前通知,有所準備。談話最好提前與學生打招呼,這既是一種禮貌,又是對學生的尊重。最好先簡要說明內容,讓對方有思想準備,然後商定談話的時間、地點、方式,讓對方認可,並對對方的合作表示謝意。

  (2)熱情迎候,設置平等氣氛。要熱情迎候談話學生的到來,在門前熱情迎接,不能在屋裡站著不動或在門口談話,這是對學生的不尊重不禮貌。與學生談話時,座位安排及距離要適當注意,要讓學生坐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如果自己高坐其上,或坐在辦公桌後,會造成學生的思想壓力及心理失衡。

  (3)舉止端正,行為有度。談話時,語氣要平和,目光要注視對方,贊成的內容應點頭示意。與犯了錯誤的學生談話,對方如果不接受談話內容,甚至耍態度,教師要有耐心,擺事實,講道理,不提高音量、不反唇相譏,表現出良好的道德修養。

  (4)分清場合,人情人理。教師的表情要與談話對象、內容協調一致。慰問、安撫類談話,既要深沉、嚴肅地與學生分擔痛苦,又要堅定自信,給人以力量和鼓舞;反映問題類談話,既要細心聽取,全面了解,不厭其煩,又要把握政策,以理服人,苦口婆心;工作談話,既要簡單明了,講求效率,抓住實質,又要態度和藹,有涵養,不失風度;說明問題、批評類談話,要先消除對方的畏懼心理,縮小對方的感情差距,然後提出中肯批評,表情一般要嚴肅、認真。教師與學生進行談話時忌諱:忌談話中言過其實,故意誇大或縮小;忌對學生拉長語調,放慢語速、壓低音量;忌傳播不利團結或道聽途說的事情;忌批評時事實不清,不分場合。

  ◎教師舉止禮儀

  一個人氣質、涵養往往從他的姿態中就表現出來。作為塑造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種場合的行為舉止,做到大方、得體、自然、不虛假。

  (一)講台上的舉止

  1.目光。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它可以反襯出一個人心中的一切波瀾。在講台上,教師要善於應用自己的目光,表達自己的思想。講課時,目光要柔和、親切、有神。給人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見之感。不能死盯住某個學生,這樣不僅不禮貌,還顯得咄咄逼人或神智呆鈍;無節制地東張西望,又給人以心不在焉,應付差事之感。合理運用目光的要領是:把目光放虛一點,不要聚集於某人,而是將目光罩住全場。還要注意,當您講話出現失誤被學生打斷,或學生中出現突發事情打斷你的講課時,不能投以鄙夷的目光,這樣做有損於你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反映出自身心胸狹隘與無禮。在講台上,教師忌諱的目光有:對學生不能運用斜視、瞥視、瞪視、眯視等傲慢目光,也不能目光游移不定,看天花板或講台,表現出驚恐不安心神不定,害怕見人的神情。

  2.坐姿。教師應提倡站著講課,但在一些講座課或教師年齡較大的情況下,也可以坐著講。坐著講課應注意,坐姿要端正,身體要坐在椅子中間,上身與椅背平行,兩腿要併攏,間距不可過大。坐著講課時切忌斜身、後仰、前趴,側坐在椅子上。用手抓握話筒,用稿掩面等講課也是對學生的不尊重和不禮貌,也表現為一種病態,不符合教師的身份。

  3.站姿。一般的教師應站著講課,這樣更有利於身體語言強化教學效果,也是對學生的重視。站著講課時,兩腳腳跟落地,站穩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聳肩,或過於昂著頭。需要在講台上走動時,步幅不宜過大過急。女教師講課時最好不要穿高跟鞋,以免聲音過響轉移同學的注意力,一般穿平底軟跟鞋較好。持稿講課時,持稿高度與胸平行,不能掩面或過低,也不能緊靠眼前晃動講稿。

  4.手勢。老師講課時,無論站姿還是坐姿,一般都需要配以適度的手勢來強化講課效果。手勢要得體、自然、恰如其分,要隨著相關內容進行。講課時忌諱用手指點人、敲擊講台、或作其他過分動作,忌故弄玄虛,嘩眾取寵。

  5.板書。整潔清楚的板書應根據所授的內容進行概括,事先有所設計。這也反映出教師對教學的態度和對課程的重視以及對學生的尊重。板書時要求書寫公正、整齊,切忌寫錯別字和不規範的字。板書不能過於潦草、零亂,而應條目清楚,突出講課重點內容。整體設計要規範、醒目、美觀,給學生留下清晰的印象,便於學生記錄和複習。

  (二)課後的行為舉止

  教師在課後常常在家訪、集會和組織參觀瀏覽時和學生交往。在這些場合里,一方面要放下在講台上嚴肅、莊嚴的架子,和家長、學生親切隨和地交談或聽取學生的意見,使學生或家長不感到拘束,這時的舉止應隨意,言談要幽默、風趣,努力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切忌板著面孔,故作正經,引起學生的反感。另一方面也不可過於隨便,如和學生拉拉扯扯,稱兄道弟,這樣容易失去老師應有的尊嚴,給課堂教學和進行思想教育工作帶來不利影響。

  第四部分:學校禮儀學生的禮儀(1)

  ◎學生注意事項

  從禮儀角度來說,學生應該適當注意自己的形象。千萬不要以為自己是學生,形象就不重要。你每天都要面對的是你的同學、老師。如果太不注意自己的形象,久而久之,會在別人的眼裡形成遣遢的「深刻」印象,而這種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而且,一旦形成不良的習慣,一時也難以改變。雖不至於像上班族那樣苛刻的要求自己,但只要有條件,就應該使自己的外在形象利利索索、乾乾淨淨,不要有異味。

  女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以不化妝為宜;在社交娛樂活動中,可以化個淡妝。化妝的時候,應以自然、清淡為主,切忌人工痕迹過重。那會喪失年輕人自然的美感。中小學生女生連淡妝都沒必要。不宜穿高跟皮鞋。男生不可以穿背心光膀子、穿短褲拖鞋在外面活動。

  語言也要文明。現在的社會,說粗話、髒話成了很多人的習慣甚至是時尚,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也無所謂。大學生是社會的精英、民族的希望、國家的未來,在他們身上體現的應該是積極的、陽光的,代表先進方向的事物。所以,大學生首先必須做到語言文明,和髒話、粗話、公共場所大聲喧嘩說「Bye-bye」。

  人際交往應注意。和自己的老師、同學交往,不要以為都是熟人,一切都無所謂。起碼的禮貌、尊重,任何時候都不可以丟,即使是對自己至親的人。因為這些是體現你的素養,體現你對別人的敬重。還有就像誠信、守約等,都應該嚴格做到的。

  溝通不可小視。和同學、老師之間,一旦有任何事情,包括學習、生活上的事情,在不違反原則的前提下,都應該及時與他們溝通,以求得理解和支持。而絕不應該做像「馬家爵」式的「獨行俠」。

  學生在校的首要任務是學習。學生一踏進校門的瞬間,註定要承擔起時代和民眾賦予的責任。所以要樹立起遠大志向和崇高理想,但這和從細小處養成良好習慣並不矛盾,反而是一脈相承的。

  衣冠端正、舉止文明、遵守紀律、生活儉樸,是對學生的起碼要求,而良好的儀錶無疑是其中重要的內容。

  ◎尊重教師

  尊師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禮儀規範的一項傳統內容。為什麼要尊師、尊師有何重要意義已為古今中外的有識之士重複了一萬次以上,此不贅言。從禮儀規範的角度說,尊重教師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尊重教師的勞動

  教師的勞動是一種複雜的腦力勞動,其勞動對象是人,勞動工具是人,勞動「產品」也是人。拋開其勞動的目的、勞動的對象、勞動的手段不說,光其勞動過程就異常艱巨。從教師勞動過程的強度看,沒有時間與場所的限制。在教師的作息時間表上,沒有「八小時以外」或「上班」、「下班」的概念,八小時以內是教育培養學生,八小時以外還得從事教育培養學生的工作。

  在黎明的操場上,在深夜的燈光下,教師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事著培養學生的工作。即使是最單純的過程:備課——上課——批改作業,也需付出艱辛勞動。培養一個人的成長,需要一個漫長的勞動周期。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的勞動需要經歷一個較長的周期。才能看到「勞動產品」的大致情況,把一個人培養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高中畢業需十二年,大學畢業至少得十六年。這需要花費教師多少勞動啊!從勞動對象某一知識的掌握、品行的形成過程看,也往往要經歷一個長期反覆的艱巨過程,特別是對那些適應不良的學生,教師的反覆勞動、超額勞動,更是難於找到一種計算勞動量的精確辦法。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師的勞動非常複雜,要求付出巨大的精力。」作為學生,不尊重教師的這種勞動,無論如何都是說不過去的。

  教師的工作是一種非常繁重複雜的工作,教育觀點不正確當然不能達到教學目的,教學方法不當也很難取得好效果。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學生和老師頂牛的情況常有發生。從教師方面看,其原因有時是教師的觀點不對,有時是方法有誤。但正確觀點、方法的獲得需要有一個學習、檢驗和校正的過程,即使是有經驗,負責任的教師也難免在工作中出現失誤。做學生的就該尊重教師的勞動,自覺汲取老師教育中的正確部分,而對老師的錯誤採取諒解的態度。老師有錯誤當然也可以指出,但也要分場合,講方法。那種不合我意就無禮頂撞是不對的。看不到老師的辛勤勞動,把好心看作惡意,還談得上什麼關心他人呢?

  教學工作也是這樣,一堂課只有45分鐘,但老師為了充分利用這寶貴的上課時間,不知花費了多少個45分鐘去備課。有一學校舉辦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展覽會,展出老師為講好一堂課所看的參考材料,所準備的教具,所安排的活動,所設計的教案,所批改的作業……展覽原本是供教師互相觀摩的,但在學生強烈要求下也對學生開放了。當學生看到老師從報刊上剪下的那一本本資料時,看到教師為教學精心製作的教具和工筆繪製的幻燈片時……同學們為老師講課花費的辛勤勞動驚呆了。在留言簿上,一位初中同學不無自責地寫道:「老師這樣辛苦準備一堂課,有時卻被我們一時的『天真』而攪得亂七八糟,我們完成學習任務的責任心在哪裡?我們尊重老師辛勤勞動的表現在哪裡?」展覽會以後,課堂紀律和完成作業情況有很大的改善,許多學生表示,我們要關心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

  第四部分:學校禮儀學生的禮儀(2)

  2、尊重教師的人格

  尊重教師的第二個方面是尊重教師的人格。學生對教師應有一種較為客觀的認識,教師也是人,是人必食人間煙火,必有七情六慾,自然也就有缺點和毛病。學生在心中設計理想教師的形象並無不對,但不能以之作為評判教師現實形象的唯一尺度,更不能簡單化地進行情感上的褒貶。自然,校園中也確實存在部分教學能力低、師德水準不盡人意的教師,但絕大部分教師在專業上都比學生懂得多、鑽得深,都有可學習的地方。因此,一旦發現教師的不足,並不需要大驚小怪,也不用失望埋怨,更不應隨便給取個不雅的綽號,而應以諒解的態度與人為善。千萬不要在課堂內外,以不恭的言行損害教師的人格。當然,在機會、場合適當的情況下,可以向教師委婉指出。但尊重每位教師應是不變的前提,否則,易於造成對教師人格的傷害。

  3、關心老師的健康

  在學校里,除了同學以外,師生關係可以說是最密切了。對於師生關係有兩個誤區不要進入。一是把教和被教、管理和被管理的關係看成是對立的關係,對老師有戒意,和老師保持距離;二是只看到老師關心學生的一方面,而忽視老師也需要關心。其實老師也是需要關心的,特別在老師的健康方面,更需要多加關心。因為學校的老教師多,女教師多,他們體質較弱,而為了搞好教學,他們往往沒有更多的精力注意自己,這就需要學生的細心關照。有些細心的同學在秋冬開窗流通空氣時,注意提前把講台一側的窗戶先關上,免得冷風使老師著涼,有的老師病剛好便來上課,同學們就特別為他準備坐椅並且倒一杯開水……這些看起來是小事,但帶來的熱情卻能使老師感到暖融融的。

  有一位老教師患肺氣腫病,但他不願耽誤學生的學習,仍然堅持來上課。同學知道了,就自動把座位往前挪,大家雖然擠些,但離老師近了,老師就可以小聲些講。這些關心老師的行動怎能不感動老師呢?這位老師一直堅持到底,一堂課都沒有缺過。老師住院以後,同學們派代表去看望老師,表達對老師的敬意和感謝。那位老教師激動地說:「你們的照顧給了我力量,關心他人能創造奇蹟呀!」

  為老師創造良好的生活條件和工作環境,是學生關心老師的具體表現。學生對老師健康的關心,哪怕是最微末的表現,也能給老師極大的鼓勵。不論生活上有多少困難,無論工作上有多大壓力,只要教師能從學生那裡得到關心,得到溫暖,老師便能堅持下來,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學生要懂得尊師重教的道理。在現代社會裡,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學校,離不開老師。正在學校學習的學生要關心他人,首先便應該關心自己的老師。

  4、體諒老師的困難

  老師還有困難?小學生或中學低年級學生常常這樣想。年歲大些了,可能對老師的困難會多一些理解。心理的發展不同,對老師的困難認識和對待也不相同。有一個學校高一年級是兩個班,他們年齡差不多,入學考試成績也大致相同,但在對人對事的態度上卻表現出明顯的差別。開學第三周,師範院校的學生來校作教學實習,他們要教課,還要做班主任,一班的學生看到這些小老師歲數不大,就成心出些難題考考他們。看到老師答不出來的窘相,就覺得好玩,有幾位同學還毫不掩飾地哈哈大笑。有幾位同學還成心在上課時出洋相,偏要鬧點紀律問題,考驗考驗小老師處理問題的能力。由於這幾個學生的胡鬧,有的實習老師忍不住了,就發脾氣,那幾位同學就合起來和老師爭辯,弄得老師下不來台,直到年級組長趕來才打破了僵局。一個月的實習把這幾位老師弄得狼狽不堪,連領導實習的高校老師也對這些中學生的調皮搖頭嘆氣。同學呢,先是覺得好玩,接著便有些生氣,關係弄僵了,以後課也聽不進去,一個月下來,學習上進步很少。二班對待小老師的教學實習,想的可就比一班細多了。他們想,小老師年輕,大學還沒畢業便實習,老師工作有多不容易呀,他們想到老師乍一進教室,乍一登講台,一定很緊張,就相約著創造一個良好氣氛,讓老師能夠順利地通過實習。他們在黑板上寫上歡迎的字樣,實習老師一進教室,迎面便是熱烈的掌聲和甜美的笑臉。實習老師講課時,大家格外守紀律,連平時在課堂上打鬧的同學都一聲不吭了。有時實習老師備課不足,還不到下課時間便把授課內容都講完了。於是,課堂上出現冷場,這時同學比老師更著急,就千方百計地提些問題,請老師解答。同學的支持和關心,實習老師都深深感受到了。一堂課圓滿結束後,老師沒急著回辦公室。而是久久拉著同學的手,笑著跳著,大家覺得這課上得很開心。二班同學也想考考小老師,他們也找出難題來問,但當老師答不出時,他們不是不負責地嘲笑,而是實實在在地說自己是從哪兒找的難題來考老師的。小老師也就高興地說:「我現在真的答不出來,讓我回去查查再告訴你們吧。」班級有什麼問題,有什麼活動,他們都及時和實習老師商量,但他們總是考慮到老師的時間和精力,從來不讓他們為難。一個月的實習轉眼就結束了,實習老師和同學結下了深厚友誼,特別是將來準備學師範的同學和實習老師關係更加密切。實習老師因為心情愉快,在教學上有很多體會。學生能積極配合實習工作,不但學業沒受影響,而且自學、自治能力都有很大提高。指導實習的高校老師認為兩個班級相比,二班同學更為成熟,更能體現高一同學應有的覺悟。二班的成熟表現在哪裡呢?他們的覺悟主要是什麼呢?年級組長組織兩個班深入地討論。一班同學經過反覆的討論,冷靜的思考,他們認識到:成熟主要表現在他們知道關心他人,覺悟表現在他們懂得為什麼要尊重老師。

  第四部分:學校禮儀學生的禮儀(3)

  對實習教師是這樣,對初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也應這樣。要體諒教師的困難,為他們做好工作儘可能地提供條件,這是學生應盡的義務。學生要學會生活,要想很好地生活,就要學會關心他人,在學校里學會關心老師。

  老教師年紀大,一般體質較弱,精力不濟,但他們學識淵博,經驗豐富,責任心強,越到晚年越希望把教學工作做好。關心老教師就要體諒他們的困難,創造一切條件讓老教師能發揮他們的特長。這樣,老師可集中更多的精力用在課業指導上。學生通過這些工作可以學到如何關心老師。這樣做的結果,教師可以比較充分地發揮自己的特長,學生在學業、品德上都能得到提高。

  5、協助老師的工作

  一位老師回顧他的教學生涯時說:「我第一次做班主任時,帶的是一個初三班,接手不久就趕上過年,我正發愁不知道該怎麼準備新年節目呢,班幹部跑過來說:『您剛來,情況還不熟,新年節目的事您就不用管了。』他們這個決定使我很困惑,既感謝新班同學對我這個主任的關心,又擔心他們組織不好。但同學態度很堅決,看得出正在認真地做準備,我只好在準備禮物、布置環境方面多花些心思。」那位老師十分動情地說:「那年新年晚會開得特別成功,大家玩得很盡興,零點晚會結束,幾個班幹部圍著我,帶幾分自豪地說:『怎麼樣?還可以吧?新年節目就得這樣,得保密,演出時大家才感興趣,像從前那樣,又是排練,又是審查,到演出時就一點也不新鮮了。』」談完了這樁往事,那位老師認真地說:「這是我做班主任學到的第一課,初三學生年紀不大,但他們已經知道關心人。他們的主動精神、創造意識對我的幫助太大了。」這位老師的回憶說明,在學校里學生有能力關心老師,老師的工作如果得到學生的協助就能做得更好。

  老師的工作是教育學生。學生在汲取知識、提高能力、鍛煉身體、培養良好思想品德中發揮主動精神就是對老師工作最有力的支持。學習方面的主動精神表現在積極鑽研、提出問題、廣泛涉獵上。有的老師讚揚某一班學生「好教」,好教在哪裡呢?在於學生自覺認真地預習,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強烈願望和實際行動,學習興趣強,不管課內課外的知識都想了解,都想掌握,就像蜜蜂采蜜,就像海綿吸水,這樣的學生自然「好教」。也許有同學會問,學生要這麼「好教」,那老師的教學工作豈不是太簡單了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老師的事,幹嗎讓學生「協助」呀?也許正因為有這麼一種想法,所以處處都等著老師去調動,而自己有時還有意調而不動,結果老師、學生都累、學習質量受到很大影響。不錯,調動學生積極性是教師應該做的,但學好卻是學生應負的責任。教學是師生雙方的事,學生為什麼非得等老師「調」才能「動」呢?主動學能使老師覺得「好教」,也就是協助老師教好,同時也是自己學好的保證。何況關心他人、協助老師本來就是一個中學生應具有的優秀品質呢!

  對學生的管理也是這樣。教師要講方法,學生要有主動精神。聽說過自學《中學生守則》的故事嗎?有人也許認為《中學生守則》條文列得明明白白,有什麼好學的?有一個高一班卻不這麼看。他們認為:高中學生對守則的文字當然都懂,但到底這些條文的意義在哪裡?執行起來的主要障礙是什麼?自己執行得怎麼樣?作為高中生執行守則和初中生相比應該有什麼不同?對這些問題,他們還不是很清楚的。因此,他們自己提出來要學習守則。他們的建議被班主任列入班級教育計劃之中,活動時間也有保證。不過,全部活動都是學生自己組織的。在學習過程中,他們主動協助老師做好個別學生的工作,從中也提高了覺悟,培養了主動精神。

  發揮創造性也是對老師工作的協助。所有的老師都希望學生掌握效果最好的學習方法,而最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往往在學生自己的實踐中產生。一位外語老師組織學生交流學習外語的經驗,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總結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辦法。同學們對這次交流活動很滿意,覺得有收穫。老師在這次活動以後,連連說:「大開眼界,大開眼界,沒想到學生有這麼多好方法,對我的幫助太大了。」

  反映情況,提出意見也是關心老師、協助老師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有的同學不願意提意見,覺得不同意見會使老師不高興,也有的同學不善於提意見,原本是好心,但態度和用語不恰當,令人很難接受。其實,同學不滿意的所在,往往正是老師工作的難點。只要注意方法,不同意見也會受到老師的歡迎。老師最苦惱的是知道學生不滿意,又弄不清為什麼不滿意,找不到使學生滿意的辦法。這時候提出意見正是老師求之不得的,怎麼會不高興呢?有許多問題只有集中群眾的智慧才能解決,如果大家都抱著負責任的態度提出自己的主張,教育工作就會由於得到學生的協助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四部分:學校禮儀學生的禮儀(4)

  ◎友愛同學

  學生時代,是人生最寶貴的時代;同學關係,是人生最寶貴的人際關係。同學間的交際具有平等性和非功利性的特點,在這一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友誼,最純潔、最穩定、最長久。經歷過學生時代的人,大凡都有這樣的感覺:平時最貼心的朋友,往往都是小學、中學或大學時代的同學。

  如何在學生時代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係,為日後的人生釀造一杯回味無窮的甘醇美酒呢?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是,要時時處處事事以禮相待。具體地說,要注意以下禮儀形式的養成及訓練。

  1、同學之間的禮儀

  每天早晨同學相見時,應互相致意問早、問好。同學問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禮貌用語稱呼同學。在有求於同學時,須用「請」、「謝謝」、「麻煩你」等禮貌用語。借用學習和生活用品時,應先徵得同意後再拿,用後及時歸還,並要致謝。

  在教室里要隨時保持安靜、整潔,維護教室良好的學習環境。課間不要追跑打鬧,以免教室桌椅歪斜,塵土飛揚,影響同學的學習休息及身心健康。

  課間休息時,在樓道內行走要靠右慢行,不要快速奔跑猛拐,遇同學時放慢腳步慢行禮讓。

  對於同學遭遇的不幸,偶爾的失敗,學習上暫時的落後等,不僅不應嘲笑、冷落、歧視,而且應該熱情幫助。既可幫助對方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教訓,也可用安慰、同情、鼓勵的話語去撫平對方心靈的皺摺,有時,即使是一句話也不說,但陪對方散步、打打球也不失為友愛的方式。.

  對同學的相貌、體態、衣著不能評頭品足,也不能給同學起帶侮辱性的綽號,絕對不能嘲笑同學的生理缺陷。在這些事關自尊的問題上一定要細心加尊重,同學忌諱的話題不要去談,同學討厭的事不要去做,千萬不要「哪壺不開提哪壺」。

  古人說:「慧於心而秀於言。」與同學說話,能使心靈的聰慧得到交流,能使同學之間增加了解、增進情誼和相互增長知識。但要起到這樣的作用,就要注意與同學說話的禮儀。也往往由此而能推斷出這位同學的品性教養、思想面貌和文化水平。那麼,與同學說話具體應注意哪些禮儀呢?下面分成態度和內容兩個方面來講。

  (1)說話態度

  與同學說話要態度誠懇、謙虛;要語調平和,不可裝腔作勢;還要關心聽自己說話同學的興趣和情緒。聽同學說話時,態度要認真,不可做其他事,不可表示倦怠、打哈欠或焦急地看鐘表;不要輕易打斷別人的話,要插話或提問一定要先打招呼;若同學說得欠妥或說錯了,應在不傷害同學自尊心的情況下,懇切、委婉地指出。

  (2)說話內容

  與同學說話的內容要真誠實在,要實事求是地談出自己對事物的看法。不說胡亂恭維別人的話,也不說使別人感到傷心、羞愧的事,更不說不文明的污言穢語。

  古人說:「言,心聲也。」一個學生說話的態度和內容若是美的,那麼,他的心靈也必然是美的。

  2、學習生活禮儀

  在學習上,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學習好的同學在保持謙虛、戒驕戒躁的同時要主動真誠地幫助學習差的同學;學習較差的同學應虛心求教,獨立思考,不能抄作業或偷看答案。

  同學之間天天相處,難免會有一些磕磕撞撞的事或意見上的分歧。這時,要剋制自己、尊重別人,要破除身上的「驕」、「嬌」二氣,心平氣和地講道理,不能使氣任性,也不能用不文明的語言辱罵同學,更不能粗暴地動手打架。對同學如果有意見發表,應以委婉口氣為宜,不要隨便在大庭廣眾之下議論同學的不是。

  向同學詢問事情,實際上是麻煩別人對自己進行幫助和指導,因而,要注意如下幾方面的禮貌。

  (1)應選擇能答覆自己問題的同學,作為被詢問的對象。

  (2)要選擇被詢問同學有空閑或方便的時間去詢問,不可打擾或影響同學的學習。

  (3)開始詢問之前,一定要先說:「同學,對不起,我打擾您一下,向您請教一個問題。」在被詢問的同學同意後,再詢問。

  (4)若被詢問的同學一時回答不上,自己應當儘快為其解除尷尬,說:「不要緊,這件事是比較難回答,耽擱了您的時間,謝謝。」

  (5)被詢問的同學若把所詢問的事情告訴了自己,應該在向他道謝之後,再離去。

  男女同學在校園內共同學習,朝夕相見,為了大家相處得更好,雙方也都應注意如下幾點基本禮儀;

  (1)異性同學之間,應特別以禮相待,要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幫助。

  (2)男同學應彬彬有禮,女同學應文雅大方。異性同學之間的接觸,事前應得到女同學的許可,接觸的地點要公開,舉止、言談要大方,要高雅,要有禮貌,談話的時間要短,相互不要靠得太近。在校外偶爾相遇,或久別重逢,在一般情況下,男生不宜先伸手要求握手。

  (3)異性同學之間,不能互起綽號,不能講粗話、髒話和庸俗的傳聞,不能久久凝視對方,不能打打鬧鬧。對異性同學的容貌、身材和衣著,也不應評頭品足,不應傷害對方的自尊心。

  (4)對異性同學的弱點、缺點或殘疾,不可進行嘲諷,而應熱心幫助。

  (5)在體力勞動等方面,男同學應該主動關心、幫助和照顧女同學。

  (6)在娛樂場所,與異性同學接觸的面不可太窄,不可總是盯住某某人。

  (7)對異性中長得較好、容貌較俊的同學,不可庸俗化地讚美和恭維。

  (8)在學校里拒絕異性同學的追求,所採取的措施要文明,要有分寸,不可譏笑對方,不可公開異性的求愛信函,更不可傷害對方。

  (9)到異性同學的住宿處串門,一定要注意時間。不可選擇在多數同學要處理生活問題的時候,更不可選擇在夜間已打過熄燈鍾之後。

  ◎宿舍生活禮儀

  住校學生生活在一個大家庭里,學習、生活及其他活動都是集體進行的。因而除了要求學生自覺遵守學校規定的住校守則以外,還應特別注意如下一些禮儀。

  第四部分:學校禮儀學生的禮儀(5)

  1、恭而有禮

  早晨起身,初見老師和同學時,應主動招呼;晚上就寢前,則應與老師、同學道別;使用公物,特別是在公共場所用水或晒衣時,要」先人後己」、禮讓三分。

  2、尊重集體和集體的生活秩序

  不隨便使用、翻弄或移動別人的東西;個人用物安放在一定的地方,如遺失物品,不胡亂猜疑別人;平時在宿舍里不高聲談笑,夜間就寢後上下床動作要輕;並儘可能用微型手電筒簡照明,以免影響別人的休息;聽收音機或錄音機時盡量使用耳機,或盡量把音量調輕。

  3、關心他人和重視公共安全

  如有同學病了,要主動關心和照顧;公共場所的清潔衛生,要自覺維護和主動打掃,一般不隨便去其他宿舍串門,尤其是異性宿舍;也不隨便把外人帶進學校;用電、用火都要隨時注意安全。

  4、遵守作息時間

  起床、入寢、自修、用膳、熄燈等,都應按照學校規定的作息時間進行。

  5、愛惜公家財物

  要隨手關燈,節約用水,不浪費糧食,不損壞集體宿舍的各種設備,如無意中損壞了公物,要主動承認並自覺賠償。

  東漢時期,有個叫陳蕃的人,他年輕時很想干一番大事業,立志要「掃除天下」。可是,他卻從來不肯動手把自己家裡的環境打掃乾淨。當時就有人批評他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陳蕃不願做掃地這樣具體的事,說明他的大志是不實在的。從精神文明的角度來說,就是空的。同樣,一間學生寢室里的床鋪亂糟糟,地上很骯髒,這些學生就是嘴上口號叫得再漂亮也沒什麼用。人們從寢室這個窗口,可以一眼看出:住在這間寢室里的學生,既缺乏勞動和衛生習慣,又不講究精神文明。

  ◎環境衛生

  對住校的學生來說,正因為寢室是他們的主要生活環境之一。它的面貌,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體現和反映出這些學生的文化修養和思想修養。所以,在寢室內要注意如下禮儀:

  1.要保持寢室整潔,定期擦洗地板、桌子、櫥櫃和門窗,定期打掃寢室。

  2.被褥要摺疊得整齊美觀,衣服、鞋帽要整齊地放置在一定的地方。

  3.換下的臟衣服、臟鞋襪要及時清洗和晾乾,未洗之前不可亂丟,要安置在隱蔽的地方。

  4.毛巾、腳布都要掛整齊,並且不與別人的靠疊在一起,以避免相互感染。臉盆等其他洗漱用具應有規律地安放在一定的地方。

  5.重要書籍、簿冊或收錄機等用品,不能亂丟亂放,要安全可靠地放在自己的書桌內或者櫥內。

  6.冬天用的取暖器、夏天用的電扇和蚊香都要安放在一定的安全地方。夏天,清晨就要把帳子掛起來。

  7.點心、食品和碗筷等,不僅要安放整齊,還要注意密封、遮蔽和加罩,以確保衛生。對已變質的食物,要及時處理掉。

  8.寢室內畚箕、掃帚等公用物品,用後要及時放回原處,不隨便亂放。開門、關窗要輕,窗要上鉤,並注意隨手關燈。若寢室內有花,要注意愛護。

  9.借用他人的東西,雖是同室,也必須得到物主的同意,用後要及時歸還。東西若有損壞,該照價賠償。

  10.在寢室內,應與在別的地方一樣,不可亂叫同學的綽號,不可講粗話和下流的話。

  學生多數是青少年,對生活尚欠理解,也談不上有什麼生活經驗。在這種情況下離開父母而投入集體生活,必然會遇上種種困難。倘若同學間能互相關心和互相幫助,就容易克服困難,就能使同學感到集體的溫馨。因而,在集體生活中互相關心是必要的。

  但是,這裡也應有個限度,如果一個學生過分熱衷於別人的私事,也有可能會導致侵犯他人的個人權利。假如有人有意或無意地去干預別人的這些私事,那麼其後果也許是比較難堪的。

  第四部分:學校禮儀校園場所禮儀(1)

  ◎上課的禮儀

  學生對教師應該虛心誠實,言行有禮,在行動上應按規範認真去做,早晨進校見到教師,不管是否給自己任課,均應含笑問早、問好。平日在校園內與教師相遇,也應打招呼問好,如環境狹窄(樓道、走廊)應向旁邊跨開一步,給教師讓道。

  (一)上課

  學生應提前進入教室,恭候老師到來。老師走進教室時班長要立即喊「起立」。全班同學迅速肅立,表示敬禮,老師還禮後,再坐下。起立、坐下時,動作要快,但要輕,不要讓桌椅發出很大的聲音。

  學生上課,衣著要整潔。不穿拖鞋、背心,不敞胸露懷,不穿大衣,不帶帽子、口罩、圍巾、手套。聽課要專心致志,不做小動作。不吃東西、不喝水、不嚼口香糖、不聽「隨身聽」、不扇扇子、不玩東西。不隨意下座位。不交頭接耳、不打哈欠、不睡覺。

  老師上課,更要注意儀錶,不穿大衣、不帶帽子、手套、圍巾。一般情況,不喝水、不坐下。

  (二)課堂上

  教師上課走進教室,班長喊「起立」,聲音要宏亮有力。全體學生應立即站直(教室條件好的應站在行距中間,起立時不要讓桌椅發出很大的聲響),向教師行注目禮並問好,待教師回禮後再坐下(坐時動作要放輕)。然後以飽滿的情緒聽好每一節課,並按時、認真、獨立地完成各種作業(還要認真體會教師在作業上悉心批改之處)。

  學生如遇到特殊情況,不得已而在老師開始上課後才進入教室,應特別注意舉止的文明和禮儀的周到。

  1.在教室門口應先停下腳步,首先喊「報告」。如果教室門關著,那就應先輕輕叩門;要在得到老師的允許之後,才能進入教室。

  2.要向老師說明遲到的原因,說話態度要誠實。應在得到老師諒解和允許後,方可入座。

  3.在走向自己的座位時,速度要快,腳步要輕,動作幅度要小。走到座位前,在放書包和拿課本時,盡量不要發出太大的響聲,更不能有任何滑稽可笑的舉止。

  4.在坐下之後,應立即將注意力集中起來,端坐靜聽老師講課。

  總之,遲到學生要把由於自己遲到而對課堂秩序造成的影響,減小到最低限度。

  (三)有禮貌的回答老師的提問

  教師在上課時向學生提問,是教師檢驗自己教學效果的最迅捷和最直接的方法。教師通過提問,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對自己執教的內容是否理解和接受,同時,又可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而學生的答話,反過來又能啟發教師的思維活動,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因此,教師提問是一種正當和必要的教學手段。正因為如此,每個學生都應懂得教師提問的積極意義,並要正確、禮貌地對待教師的提問。

  老師提問時應注意:

  1.學生如要回答問題時,首先應該舉手,要在教師點到自己的名字時,方可站起來答題。切不可坐在座位上,就七嘴八舌地發言,在老師未點到自己的名字時,也不要搶先答話。

  2.在起立回答問題時,站姿、表情要大方,不要搔首弄姿或者故意做出滑稽的舉止引人發笑。說話聲音要清晰,不要過低,使老師同學聽不清楚。

  3.有時,對老師的提問自己回答不出來,但又偏偏被點到名。這時,自己應該站起來,以抱歉的語調向老師實事求是地表明:這個問題自己回答不出來。

  4.在別人回答教師的提問時,不應隨便插話。如別人回答錯了,或者回答不出時,切不可在旁邊譏笑嘲笑。當老師發問:「有哪個同學能回答這個問題」時,自己可以再舉手,在得到教師允許後,站起來回答問題。

  對教師講述的內容有異議時,最好下課後單獨找教師交換意見,共同探討,但盡量不要在無關緊要的細節上糾纏,教師精力不濟時應主動停止交談,教師若還有上課任務,應留意給教師一點休息方便的時間。若在課堂上或公共場合非提不可時也要注意方式,態度要誠懇謙恭,不可無禮衝撞,不可擾亂課堂秩序。

  下課鈴響,在聽到教師說「下課」後,班長喊「起立」,同學們站起站好,對教師行注目禮,師生相互道別,待教師離開課堂再收拾學慣用具和自由活動。

  唐代文學家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可見,教師的責任是極重的,教師的勞動是很高尚的,所以理應得到人們的尊重。

  當一位教師在上課時,如果學生課堂紀律很好,這會使教師感到自己的勞動得到了應有的尊重,於是內心會升起欣慰和親切之感,思路會越講越順,教學水平會發揮到最佳狀態。反之,當一個教師在上課時課堂紀律不好,會使他感到自己的辛勤勞動未得到尊重,於是內心會有一種沮喪、失落之感,思路會被打亂,教學效果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所以,一堂課下來,每位教師的臉上有著各種不同的表情,有的情緒很好,餘興猶酣;有的情緒很壞,余怒未息。這種種的表情,與課堂紀律的好壞有著直接關係。

  韓愈又說:「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這裡提醒我們,學生到課堂上課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從師而解惑。一個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也就是對教師的不尊重,其為惑也,怎能解呢?同時,這又是對其他同學的不尊重,會影響別人的解惑。正因為課堂是學生從師解惑的主要場所,所以每個學生都應遵守課堂圮律,這既是對教師辛勤勞動的尊重,也是一種基本的禮貌。

  第四部分:學校禮儀校園場所禮儀(2)

  ◎進辦公室的禮儀

  我國宋代有位學者叫楊時。一天,他和另一位學者游酢冒著嚴寒同去向老師程頤求教。到了那裡,見老師坐在堂上睡著了。為了不打擾老師,他們恭恭敬敬地站在門外等著。過了很久,老師醒來看見楊時、游酢正靜悄悄畢恭畢敬地侍立在外面,連忙說:「你們二位有什麼事?快請進來吧。」老師醒了並請他們了,他們才進門。此時,門外漫天大雪,地上積雪已有一尺多厚,楊時、游酢全身都白了。從此,「程門立雪」就成為尊敬老師的一個故事而流傳了下來。

  由此可見,在徵得老師同意後方可進入教師居所或辦公室,這也是我國民族傳統的尊師禮儀之一。今天和古代相比,學科更加複雜,學校範圍更大,老師人數也更多了。一間教師辦公室里往往有幾位甚至十幾位老師同室辦公。它是老師們靜心工作的地方,隨便進出和打擾老師顯然是不禮貌的行為。再說,老師在辦公室里要處理的事情面也很廣,可能在看書,在批改作業,在研究教材,在和家長或學生談心,在擬測驗和考試卷,也可能是在閱信或寫信。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學生貿然闖進教師的辦公室,不僅有失禮貌,而且可能影響甚至妨礙好幾位老師的工作。因此,學生進入教師辦公室必須敲門,或喊報告,要事先徵得老師同意後方能進入。

  老師的辦公桌上和抽屜有許多東西:教科書,參考書,備課本,教學摘記,學生作業本,考試卷,學生的成績記錄,還有老師的信件、日記、錢和其他物件。雖然東西很多,但安放時一般都是有次序的。如果這種次序被學生弄亂了,要用的東西找不到,就會使老師心裡著急,工作受到影響。像這樣的事,學校里常有發生。造成的後果雖然輕重不一,而究其原因,卻全是因學生亂翻老師東西所造成的,可見其教訓也是很多的。

  另外,老師的有些東西在一定程度上是保密的。例如:未啟用的試卷,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摘記,不公開的學生成績等。若被亂翻而造成泄密,更會造成不良的後果。

  還有,老師有一些純屬私人的東西,像信件、日記、錢物之類,那就更不能亂翻了。學生亂翻老師的東西,是對老師的不尊重、不禮貌,也是對自身的思想品德不愛護的行為。所以,對老師的東西,學生是不能亂翻的。

  學生在教師辦公室不宜逗留過久,其原因有如下幾方面:

  (一)老師工作很忙,每天要備課,要批改學生的作業,要找同學談心,不僅自己要學習,還要和其他老師研究教學工作。很多老師,白天時間不夠用,還得把一疊疊學生作業本帶回家,在處理好家務之後再工作。如果學生在辦公室內逗留久了,就會耽誤老師的更多時間。由此可以看出,學生能不在辦公室久留,無異是學生對老師的關心和愛護。

  (二)由於工作頭緒多而且繁忙,多數老師的時間安排都是有計劃的,而且排得很緊。如果學生在辦公室逗留久了,就會打亂老師的時間安排。

  (三)現在,教師的辦公室多數是好幾個人合用的。如果學生在辦公室逗留時間過久,往往還會影響其他老師的工作。

  總之,教師辦公室是老師工作和休息的安靜環境,學生在那裡逗留過久是不適宜的。

  (四)作為對老師的尊重,學生在向老師告別時,應遵循一定的禮儀:

  1.如果老師話已講完,學生向老師請教的問題已得到解決,學生應向老師表明對所問的問題已經理解,並向老師道謝。若是坐著談的,應起立把凳子放回原處,而後向老師微微鞠躬和道聲「再見」,然後離去。若老師起立目送學生,學生應請老師坐下。若老師舉步要送學生出辦公室,學生應請老師留步。學生切不可事一完就自顧自奔跑出辦公室。

  2.若是老師找學生談心,談心已結束,學生應向老師表示:「明白了」、」理解了」或「想通了」。然後問老師:「可以走了嗎?」當老師同意了,學生可再照(1.)所述的禮儀離去。

  3.若老師所講的問題,學生尚不理解,或還有不同看法,或問題才講到一半,上課的預備鈴已響了。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應與老師約定繼續談話的時間,然後照(1.)所述的禮儀離去。

  第四部分:學校禮儀校園場所禮儀(3)

  ◎家訪的禮儀

  家庭訪問,是教師經常進行的工作,尤其是中小學,更是如此。在作家庭訪問時,如果家長、學生和教師相互間不注意禮儀,往往會造成某些誤會,甚至會影響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的正常關係。所以,對此決不可掉以輕心。下面扼要說說在進行家庭訪問時,家長、學生和教師各自應該注意哪些禮儀。

  (一)家長應注意的禮儀:

  1.如果發現老師來了,首先要熱情招呼。無論男女老師,一般都可隨自己子女的稱呼,如」某老師」、「某先生」等。若手上正好有事或正在於家務,應儘快暫停起立迎接老師。

  2.要請老師進屋。居住條件較好的,可把老師請進便於交談無干擾的雅室。居住條件差的,也要選個便於交談的地方。把凳子先擦一下,然後請老師坐。如室內人員較多或較雜,要盡量請他們暫避。

  3.給老師端茶時,要用雙手捧上(學生端茶也一樣)。

  4.要主動而真實地向老師反映學生在家中的生活和學習情況。

  5.如有需要,也可請老師扼要介紹學生在校的表現。

  6.老師的談話,可能是向家長通報某些情況;可能是表揚學生的優點或成績;也可能是指出學生在校的某些不足之處;還有可能向家長提出一些要求。不管屬於哪種情況,家長都應認真諦聽,並及時回『答老師提的問題。

  7.當老師告別時,家長要起立相送;若子女當時不在場,應將其叫來一起送別老師。

  (二)學生應該注意的禮儀:

  1.看到老師來訪,應該熱情地招呼,並恭敬地出門迎接。

  2.若老師是初次上門,在請老師進門之後,應給老師和家長作相互介紹。

  3.要趕緊找一張凳子,擦凈後請老師坐下。

  4.給老師敬茶,一定要使用乾淨的杯子。

  5.在一般情況下,為了便於老師和家長交談,學生應作禮貌性的迴避。如果老師主動請學生留下,則可以靜坐在一旁傾聽老師和家長的交談,並有禮貌地作出一些反應。

  6.當老師告辭時,學生應該熱情地給老師送行。

  (三)學生登門拜見師長,應當禮貌周全,以下幾點是必須做到的;

  1.要注意衣著鞋帽的整潔,以表示對師長的尊敬。

  2.應按約定的時間略為提前到達。

  3.到達之後,應先輕輕敲師長家的門。待有人應聲開門時,要與開門人招呼才能人內,不能貿然闖入。

  4.要熱情正確地稱呼所有照面的人。首先要對師長、師長家屬和其親友熱情地稱呼。對師長家屬和親友的尊重,實際上就是對師長本人的尊重,所以在禮儀上不能忽視。正確的稱呼不僅是尊重的具體體現,同時也體現了一個學生的文化素養。至於如何稱呼才正確,可按下列習慣的稱謂來掌握:如果所拜訪的老師是女性,對其父母可稱「師公」、「師婆」;對其丈夫可稱「先生」。如果所拜訪的老師是男性,對其父母可稱「師爺爺」、「師奶奶」;對其妻子可稱「師母」或稱「師娘」。其他的人可以此類推。一般,自己都是以老師子女的輩份,前面加一個「師」字去稱呼,對老師子女可稱「師兄」、「師妹」。若在場人數較多,則可籠統地打個招呼:「諸位好,多有打擾。」

  5.當師長遞過茶來時,作為學生應該起立,雙手接杯道:「謝謝」。

  6.拜見時如遇有新客來訪,師長也給作了介紹時,作為學生應該起立招呼,向來客問候。

  7.在師長家拜見的過程中,一切言行要穩重,要彬彬有禮,無論站著或坐著,姿勢都要端正,要有精神。

  8.拜見時間不可過長,以免影響師長的工作和休息。在拜見時,若發現師長家屬因自己在而有所不便時,應儘快告辭。

  9.在告辭時,對師長家中的人也應招呼和道別。如師長送行,要請師長留步,並再次道謝和告別。

  10.若是雨天,不可把濕淋淋的雨傘帶進室內;若師長不在家,可留條拜託鄰居向師長轉達;若因故不能準時赴約,一定要設法告知,以免師長久候和挂念。


推薦閱讀:

職場新人如何增加你的有效社交?
Facebook推出VR社交平台Spaces,VR社交會不會成為趨勢?

TAG:禮儀 | 社交禮儀 | 好處 | 社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