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網路詩詞答《北京日報》記者問

  1是什麼緣由讓您開始在網上進行古體詩創作,最早是什麼時候開始的?為什麼選擇在網路創作這樣的形式?

  答:首先糾正你的一個概念錯誤。古體詩又稱古風,是唐代有嚴謹格律的近體詩產生之前的詩體。新文化運動以後產生了學習美國惠特曼而形成的新文體——新詩,則蔑稱我國古典詩體為舊體,或者舊詩,包括古體詩、近體詩、詞、曲等。在一些人那裡,還有一個似通非通的叫法:舊體詩詞。叫舊體詩還有新詩對應,可是舊體詞並沒有新詞這一文體與之對應。實際上,新詩不新,舊詩不舊,新詩是脫離民族傳統的殖民文體,「舊詩」是承載了民族心理和民族審美意識的詩體。「舊詩」的誣衊性稱呼應該取消,應改稱為「國詩」。國詩的「國」,與國學、國畫、國術、國醫、國劇的「國」意思一樣,指的是民族的風範,國詩是國學最精深粹美的部分。

  網路對於國詩來說,是一個發表、交流、傳播的媒介,大多數詩人,是把自己創作好的作品發表在網路上,另有少數詩人喜歡在論壇QQ群UC群聊天室現場對詩,這才是「在網上從事國詩創作」,不過這樣的作品多不甚佳。

  自有中文BBS,就已有人以之為媒介發表國詩作品。當時有一位名人,方舟子,就曾在早期網路國詩界叱吒風雲。但方舟子的詩才平平,BBS時代寫得最好的兩位,是清華的容若和浙大的老泥。老泥先生後來溺水身故,天妒英才,容若我是在清華的詩友,他是化工系的師兄,我們當年一起辦靜安詩詞社,一起出《清華詩詞》,他的作品,都是第一時間寫好就給我看,然後才陸續放到網上去的。所以網路對詩人的作用主要是更多的交流和更廣泛的傳播。我也是在那個時候把自己的詩貼到網路上的。

  網路提供了全新的媒體,詩人可以不用投稿到刊物上,就能讓自己的作品得到廣泛的傳播,這是我們選擇網路的原因。傳統刊物發表詩詞,一般要求符合所謂的「主旋律」,但真正的詩人必須要有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他們只對自己的心靈負責,因此他們的作品很難在傳統刊物發表,網路為他們提供了自由傳播的媒介。

  2在網上從事詩歌創作和您倡導的詩教之間有什麼聯繫?

  答:我的創作與我的詩學觀是統一的。我認為詩人的第一原則是「為己」,忠實於自己的心靈,並且敢於表達出來。我的詩做到了「為己」,所以我敢於向有志於學詩的青年展示自己的詩。另一方面,詩教是國學入門第一教,我認為不會作詩,於國學就一定是門外漢,所以我力倡青年要學會作詩。

  3您最初在網上寫詩,然後引起轟動,並成為大神級詩人,也見證了最傳統的古體詩遭遇最現代的網路,並成為如此奇妙的結合體的過程,因此很想知道,網路和古體詩的結合,對古體詩的創作和古體詩在當代的發展有著怎樣的意義?

  答:當代著名青年詩人噓堂認為「當代詩詞在網路」,我完全同意這一見解。網路國詩的現狀形成,端有賴於網路言論的相對自由,故網路國詩在整體上也呈現出自由、非官方的特點。在有中文網路之前,當代的國詩創作主體,是大陸各黨政部門退休幹部,他們的作品,通常被稱作「老乾體」。這一文體,在內容上「歌德」、「但盯」,符合當政者新聞出版「主旋律」的要求,在語言風格上,則基本不用典實,以大白話、時代性很強的語言入詩。國詩創作無法換取金錢,出版刊物、組織活動都需要錢,而通常只有老幹部才能利用自己的勢位、關係搞到錢,所以詩壇的話語權長期被這一批人把持。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87年在北京成立的中華詩詞學會及1994年創刊的該會機關刊物《中華詩詞》。中華詩詞學會因應老幹部的審美需要,堅決反對高古雅正的藝術風格,將傳承古典斥之為「復古守舊」,通常走雅正路子的詩人不會給《中華詩詞》這一類的刊物投稿,而這一類刊物通常也不會發表雅正的作品。同時,由於各詩片語織均須先有官方主管單位(比如中華詩詞學會的主管單位就是中國作家協會),才能向民政局申請成立,國詩的紙媒刊物還須有新聞出版部門的管轄、審查及問責,一般有獨立思想或不同官方表述立場的作品,也不可能在全國、各省、各縣市級的紙媒刊物上發表。由於中華詩詞學會及各地詩詞學會、詩詞協會的活動均得官方許可,他們就擁有強大的組織力量,而作為它們的對立面的崇尚雅正的作者——他們主要是中青年,卻只能各自為政,甚至獨學無友,其作品僅在友朋間傳閱。這給人一個錯覺,以為當代國詩的主體,就是「老乾體」。而網路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一狀況。網路相對紙媒,其自由度要大得多,故網路國詩的本質特徵即是自由。網路國詩作者年齡以六七十年代生人為主,近年來八〇後、九〇後也漸露崢嶸。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格獨立,思想自由,故創作國詩,多能觸及社會現實,主文而批判,每有深沉之思。再加上這一代人受教育程度比今天六十歲以上八十歲以下的人好得多,他們的作品更加典雅,更加傳統,也更加無愧於這個時代。

  4如果讓您總結一下,從古體詩的網路元年至今,網路詩歌經歷了怎樣的變化,你如何看待這樣的變化,這些變化產生的原因是怎樣的?

  答:近年來,網路國詩創作整體走下坡路,其原因是,微博興起導致詩人各自為政,再難團結在某一個論壇上,形成不了氣候。

  5網路詩歌創作的人群有著怎樣的特點?他們創作的作品大致有哪些特點?他們的優勢在哪些地方,缺陷又在哪些地方?

  答:檀作文博士指出,網路國詩的內涵並「不僅僅局限於網路」,而是要「用『網路詩詞』這個概念,將新一代的年輕詩人,與依賴《中華詩詞》等傳統官方媒體成名的中老年詩人群,區分開來。」網路國詩一是具有獨立人格、自由精神,二是具有強烈的生新意識,像噓堂、李子等人,用西方哲學為底蘊來寫詩,這都是極大的創造。網路詩人往往讀詩多,讀詩外的書少,這是我所能想到的惟一的缺陷。但他們無疑比主旋律詩人更接近詩的本質。

  6能否以您在網上創作的一首作品作為具體案例,回顧一下其出爐的過程。

  答:真詩人的創作,其實都是詩來找的你,不是你去找的詩。所以詩思來了,你只管記下來就行了,有時候是用筆,有時候用手機,有時候用電腦。這與網路沒有啥關係。不過今年春天,我在微博上看到於建嶸徐昕二位教授的言論,有所感觸,當即在微博上寫了一首詩:《癸巳送春有寄於建嶸徐昕二教授》:鶯燕無情銜夢去。惱人天氣風兼雨。一春心事等寒灰,莫遣金輪掛金縷。這是一首古絕,是它自己來找的我,我只是忠實地記下它來。

  7我們也注意到,網上詩派之爭同樣激烈,您認為這是由來已久的詩歌傳統使然嗎?您認為詩壇之爭是否應該把握一些原則?而目前網上的爭論環境是否讓您滿意?

  答:詩學觀不同,論爭很正常。我覺得這恰恰是網路詩詞繁榮的體現。當然,有一些人明為提倡詩派,實際上卻是以之沽名釣譽,甚至淪落到投靠一個著名的文化老流氓,這就令人不齒了。


推薦閱讀:

11月8日記者節是第幾個記者節?
又是一年記者節,范長江新聞獎得主劉暢談融媒時代的記者生存:記者,永遠有「夢想」!
這個時代要不要選擇做記者?
新人推介:佩子臨
駐外記者札記?我所見過的奧巴馬3

TAG:北京 | 詩詞 | 記者 | | | 日報 | | | 關於 | P | 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