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外用法可做為心臟疾病康復的重要方式
漢中附子研究所 劉志超
附子外用法,是指不經口服附子方葯製劑的將附子應用於疾病康復治療的方式。它既是心臟疾病藥物治療的補充方式之一,更是在心臟康復中具有簡便性、靈活性、自主性、普及性的優勢和特點的手段。
中醫康復醫學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 。以陽虛者居多的慢性病,特別是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並發心臟病、冠狀動脈樣硬化性心臟病等後期所致的心衰,扶陽思想對其治療及預後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
第一、 附子是扶陽第一要葯。
中醫理論認為:心臟疾病的診治,扶陽是極其重要的一環 。
《素問 ·生氣通天論 》中 「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 , 故天運當以日光明。」因而,重視陽氣 、崇尚扶陽,是人身疾病善惡轉化的關鍵 。
中醫臨床實踐認為:心血管疾病的診治,扶陽具有事半功倍之效。
心腦血管疾病多數為本虛標實之證。「本虛 」 即心氣、心陽虧虛,「標實」 則多表現為 痰飲、瘀血、水腫、咳喘 等 一 系列臨床癥狀。心氣、心陽虧虛是其病理基礎,心氣、心陽不足,無力推動、溫煦營血運行,導致心脈痹阻,瘀血內生;陽氣不足、營血運行澀滯,水濕之氣不能得到有效的氣化、溫運,遂凝滯為痰飲、水腫。故心陽虛均是其根本原因。這種情況下,扶陽具有事半功倍之效 。
中醫在心臟疾病的具體遣方用藥常用、廣用附子為君葯的四逆湯等溫熱方葯。
火神派醫家治療陽虛證幾乎方方不離附子。張仲景應用附子,以「脈微細 , 但欲寐 」為指征,病至少陰方用。而火神派鼻祖鄭欽安則提出「凡一 切陽虛諸 證」 均可應用,不必等到病至少陰方用。
實驗證明:附子具有正性肌力和正性頻 率作用,能興奮p受體,提高竇房結的自律性,增強心肌的收縮力,改善心功能,治療心力衰竭 。唐步祺先生曾言: 「數十年臨床經驗,凡遇陽虛症,無論一般所稱之腎炎、肝炎、肺炎、心肌炎、胃炎等等,只要臨床癥狀有陽虛之實據,即不考慮炎症,輒以四逆湯加昧治療,取得滿意效果 。」
實踐中,附子在扶陽以及心腦血管病的治療作用得到廣泛應用和積極評價。
第二、 附子外用法與內治法是同理不同法。
附子外用法,是指不經口服或者靜脈輸入附子方葯製劑的附子使用方式。它既是心臟疾病藥物治療的補充方式之一,更是在心臟康復中具有簡便性、靈活性、自主性、普及性的優勢和特點的手段。
中國醫學強調整體觀,重視人與自然的協調統一,創立應用了針灸、推拿、食療、氣功、心理等豐富的非藥物療法。著重激發人體的自然抗病能力,達到醫療保健目的。這些療法極少副作用;適應範圍廣;療法形式多樣;集「預防、治療、康復」於一體」,廉便效驗。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輯錄了大量古代文獻 ,外治主葯也佔了很大比重。在「百病主治葯」所列的各種病證中,其外治方法就有80餘種,除皮膚、外(傷)科外,其餘各科還約有1600 余首方葯。書中記載了不少穴位敷藥療法,使藥物外治法與經絡腧穴相結合,提高了臨床療效。古人創立的五倍子研末敷臍止盜汗、吳茱萸末敷貼足心醫治咽喉腫痛等,至今仍為臨床醫生採用。
清代吳師機所著的《理瀹駢文》,是最具影響的一部外治專著,強調 「雖治外,無殊治在內也。與內治並行而能補內治之不及者此也」。「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葯亦即內治之葯,所異者法耳 ! 醫理藥性無二,而法則神奇變幻」。
中醫的心臟康復學形成具有中醫特色的康復方法。目前已有運用中藥、針刺、艾灸、推拿、按摩、刮痧、葯膳、太極拳、八段錦等中醫傳統手段和方式,針對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病種進行中醫康復的有益探索。在緩解臨床癥狀、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質量、降低再入院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在心臟康復領域發揮著很大的作用。
第三、附子外用法可做為心臟疾病康復及護理的重要手段
這裡特別提出附子外用法做為心臟疾病康復及護理的重要手段是基於以下理由:
其一:附子的外用,減少和避免了附子經口吸收的毒性可能。
實質上附子的外用法是經皮吸收導入附子藥物的方式。附子是具有很大毒性的中藥,在藥理和心理上都存在毒性危害的作用和影響,對醫患雙方都有對附子方葯應用的障礙。附子的外用,可以減少和避免附子經口吸收的毒性可能。這樣,附子對心臟疾病治療和康復的應用範圍和受眾可以更廣更普遍更普及。
圖:附子外用之一,附子餅艾灸大椎穴
其二、附子的外用,是中醫傳統治療方法之一。
在中國傳統醫學中附子的外用方法有很多的古典記載,有明確的使用療效和應用。
例如:《金匱·中風歷節病篇》「頭風摩散方」,。葯由「大附子一枚、鹽等分」組成。其法是「為散,沐了,以方寸匕,摩疾上,令藥力行」。本方方法是附子和鹽粉碎為散劑,洗頭後,以粉劑塗搽頭部外治,令藥力行。方中附子味辛大熱,可以散經絡之風寒;鹽味咸微辛,入血分去皮膚之風毒,兩葯合用共奏散風寒止疼痛之功。此法在現代中醫中有臨床應用並收良效。是否可借鑒用於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等的頭疼,可以經進一步臨床驗證和發揮。
例如:古人創製的應用中還有以附子泥、肉桂粉、蒜泥等填腹部臍中,祛寒壯陽、上放艾炷施灸。艾炷每次3―5壯,《類經圖翼》說:「若灸至三五百壯,不惟愈疾,亦且延年」。《醫學入門》說:「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氣堅固,百病不生」。
圖:附子外用之二,隔附子餅艾灸神闕、關元穴
其三、附子的外用,方式多樣,簡便靈活。
附子的外用,可多方面結合中醫傳統治療方法,方式多樣,簡便靈活。
例如:可以結合艾灸,做成中醫傳統就有的隔附子餅灸;可以結合推拿按摩,將附子單味或者複合其他藥物做為酒劑塗搽劑按摩導入;可以做為膏劑成為臍療貼足療貼;可以做為泡腳劑的方法運用於日常生活。
第一軍醫大學珠江醫院喻國雄等用制附子丹參肉桂等碾粉調製做成附子葯餅施行附子葯餅艾灸。顯示隔附子葯艾灸後的N K細胞活性和全血B細胞轉化sI 較艾灸前明顯提高,均有非常顯著差異。藥物借灸之熱力紿機體以刺激.通過經絡的作用,艾灸後老年人免疫功能的提高增強,達到保健和益壽的目的。
這些方式,靈活簡便,易於掌握,將附子的強心活血、舒經通絡作用應用於日常的心臟疾病的康復之中,也可以靈活應用於院內治療的護理和康復方式。
需要提出的是,陝西漢中是我國附子三大產地之一。漢中附子的應用研究者已經在全國率先推廣這些附子的應用方式和試用產品,取得了很好的反映。能夠讓心血管病病人受益,可降低血壓及血脂水平,對心力衰竭癥狀及體力和情緒亦有改善作用。
圖:附子外用之三,附子貼敷大椎穴
其四、附子的外用,可做為心腦血管病未病先防的重要基礎方式。
中醫「治未病」提倡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後防復。體現在預防、治療、康復三個階段。但目前臨床多重視治療,輕視預防及康復。
附子的外用法,既可以做為心腦血管病的中醫綜合康復方案之一,又是社會普遍的慢性疾病,包括心腦血管疾病未病先防的重要方法。心腦血管疾病具有漸變的發展過程,我們面臨的發病基本態勢是陰盛陽衰的大趨勢,因而,通過附子外用的扶陽、助陽、溫陽,對於心血管疾病的發病和預防作用有著重大的社會意義和深遠前景。
圖:漢中附子長勢健壯
推薦閱讀:
※荒野求生有哪些逃生方式?
※這才是西服的正確穿搭方式
※現代謀財方式
※西服定製前要了解的搭配方式
※大家對嗶哩嗶哩的處理方式越來越一刀切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