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遇上駱家輝
11月21日,剛剛宣布離任的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現身昆明,恪盡職守地出席美國商業推廣活動。作為三個孩子的父親,駱家輝還不忘擠出一段日程造訪了雲南大學,以「教育的力量」為題做了演講。
在公開因家庭原因離任之後,其真實動機被媒體熱議。子女教育說、與奧巴馬分歧說甚至婚外情曝光說……主角駱家輝被寫入了形形色色的劇本里。在消費駱家輝之餘,媒體或自媒體又一股腦地回憶起了首位華裔大使到崗之後的種種作派,坐經濟艙、拒絕五星套房、吃街頭小吃、公開收入、PM2.5……
老實講,聽到他離任的消息,我並不會感到「突然」或「意外」,這可能是因為在19日剛好在《西雅圖時報》網頁上讀到了回國良久的駱夫人李蒙的專欄文章,李蒙在專欄中寫道:「我們整個家庭需要一個地方作為真正的『家』,這樣我們的孩子能夠穩定地上學、交可以一輩子的朋友並學會明白一個社區的價值。」
當然,更為準確的感覺來自對駐華大使換崗歷史的認知。事實上,在中美正式建交的短短34年里,華府已先後派出了10位駐華大使,其中最長任期7年半,最短任期17個月,平均3.4年一位,而駱家輝至少要做到28個月,低於均值但仍不算短。那麼,駐華大使換得頻繁是因為工作壓力過大么?對比34年的同期狀況,美國有8位駐日大使、11位駐韓大使、11位駐加拿大大使以及12位駐以色列大使。可見,駐華大使的換崗不算獨例,駱家輝們並未不堪重負,其離任節奏也沒什麼反常。再細緻點說,上升到總統政治層次,34年里有4位連任總統,里根和柯林頓的8年都分別經歷了三任駐華大使,只有小布希提拔的雷德能以一貫之。這樣一來,奧巴馬三度選人,也沒有理由被批評為掌控力太差。
這些政治計算都告訴我們一個事實:駱家輝的離任再正常不過,刨根問底沒什麼意義。如果要問,更有價值的問題或是:令駱家輝「終身為豪」的大使生涯到底如何?
2011年駱家輝到任以來,在「再平衡」背景下,中美關係遭遇了釣魚島、南海等第三方因素的負面牽動,而2013年6月習奧會又標誌著兩國對「構建新型大國關係」達成了一定共識。中美關係在這一輪小周期內的回落上揚,駱家輝是親歷者,在維護美國利益的前提下,也可以說是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的,這點可以肯定。
從宏觀國際關係層次下沉到國內社會層次,駱家輝使華歷程中的太多「低調」做派在中國國內輿論中每每都會掀起「高調」論爭。這無疑是中國網路媒體發展、民意更多關注公共事務的必然結果,也充分說明駱氏本人作為華裔對中國現實抱有某些個人看法,或期許或批評。誠然,我們對這位華裔大使在任期間仍舊不能摒棄西方偏見感到遺憾,但也不妨把駱家輝當作一面鏡子,看看他所引發的話題又有多少是值得當下中國討論並思考的。如果這些話題,能真正推進中國社會治理上的某種改進,那麼駱家輝的言行就有了某些積極意義。
繼續下沉到個人層次,現在回看,駱家輝接受奧巴馬提名應是個冒險之舉。在使華之前,首位華裔州長和華裔商務部長的傳奇故事,足以讓駱家輝躍為全球華裔群體中的榮耀,在國內也享有相當多的讚譽。而在使華之後,駱家輝直接將自身形象徹底與美國對華政策勾連在了一起。雖然中國公眾理性上都清楚他的美國人身份,但當黃皮膚、黑頭髮的駱家輝在北京操著英文、捍衛美國利益時,給予公眾的感知是錯位而矛盾的,進而也就勢必導致駱家輝毀譽參半的「兩極化」印象。這是奧巴馬所謂「以華使華」造成的負面後果。
明年年初,當駱家輝回到西雅圖時,我相信他會投身商業,特別是與中國概念相關的部分。且不說是否因為他需要為家庭貢獻更多物質財富,他本人就算要繼續從政也已然沒有太多餘地了。按照美國政壇的一般玩法,駱氏幾乎不可能再入內閣;華盛頓州層次的州長和國會參議員職位目前均被民主黨佔據,「同黨操戈」的勝算極為渺茫;國會眾議員雖有10個,但在位階上駱家輝不會低就。這樣也就只剩下2016年總統選舉是個不受限制的機會,但如今民主黨陣營已不算寬敞,老有希拉里、拜登,少有紐約州州長庫奧莫、馬里蘭州州長奧馬里,等等。駱家輝排位比較靠後,只有待總統人選確定後看看是否能被匹配為競選副手了。
不過需要明確的是,駱家輝面對的政治窘況在整體上與大使生涯關聯不大。即便不來北京,他在聯邦與華盛頓州政壇的定位依舊如此。使華經歷,最多會為未來可能的競選增添一些爭議,但卻在從商意義上大大提高了駱家輝的身價,也算得上是好事。
從駱氏宣布離任開始,已出現了多個關於奧巴馬提名繼任者人選的猜測:舊金山現任市長李孟賢、加州前財政官史蒂文·韋斯特利、國安會前中國問題專家傑弗里·貝德是媒體提到最多的三位。不過,按照奧巴馬的思路,洪博培和駱家輝都是以「省部級」官員使華的「政治任命」,以此展現對中國的重視,所以李孟賢或韋斯特利的分量不太符合;而貝德雖然是符合「專家出使」另一種傳統做法,但其政治意涵也不充分。於是,沿著這個邏輯,有觀點直接建議現任常務副國務卿威廉·伯恩斯親自上陣,問題是這位前駐俄羅斯大使能否適應北京。
無論下任駐華大使是政治人物還是職業外交官,奧巴馬或應遴選一個「全能人物」。從洪博培到駱家輝,商業經貿意味都太重,洪曾當過貿易副代表、駱則是商務部長,這些商業背景已不能完全適應中美關係的複雜性。以中國駐美大使為參照,最近五任都有外交部副部長經歷,且現任崔天凱曾為駐日大使、前任張業遂曾為駐聯合國代表。這些應對國際與區域事務的寶貴經驗,會更有助於在處理兩國關係時統籌全局。奧巴馬能否選擇一位滿足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高要求的大使,再次挑戰他已消耗殆盡的政治魄力。
(註: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文責編 mojing.huo@ftchinese.com)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