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相見之禮的四大特徵

相見之禮的四大特徵

    第一,中外有別。實際上,中國人跟外國人所使用的相見禮節,是不太一樣的。目前在國際社會,最通行的相見禮節是擁抱、親吻,而中國人一般則不講這套。我與我們電視主持人也好,製片人也好,如果對方是個女孩子,雙方見了面頂多是握手,告別的時候再握一次手就到位了。如果我不是一個俄羅斯人,不是一個美國人,我上去跟她擁抱,我搞不好就要挨一巴掌,我們彼此不是那個關係。而在歐美國家,擁抱、親吻是比較通行的一種禮儀,所以中外有別。

      第二,外外有別。極個別的同志,因其國際交往的經驗比較缺乏,誤認為外國人都長得一個樣子,外國人的禮節都千篇一律,那怎麼可能?!你想一想:聯合國有一百九十多個國家,世界上有五大洲、四大洋呢,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國家的禮儀自然是不太一樣的。就是歐美國家,有些國家喜歡擁抱親吻,有些國家則對此也不太講究。比如美國人對親吻、擁抱,有時候能接受,有時候則不太接受。中國古代流行的傳統禮節是拱手禮。在一些中華文化比較通行的地區,比如說我們的台灣地區,我們的香港地區,我們的澳門地區,以及有一些華人聚居的東南亞地區,像新、馬、泰,加拿大,實際上拱手禮在老輩華人里還是比較流行的。在韓國、朝鮮、日本,鞠躬禮則比較流行。還有一些國家的禮節就更有意思了。我去過太平洋某島國,那個地方流行一種什麼禮節呢?我實在叫不出來它的名字。我問當地人,他們講是當地方言我也不懂,我寫過一篇遊記,稱之為「伸舌禮」,或者叫「吐舌禮」。什麼意思呢?來了貴賓的話,當地土著的居民,為了表示對你的歡迎,不僅要跳草裙舞,上身裸露,穿乾草製作的裙子給你跳草裙舞,而且在跳舞的過程中,還會一邊跺腳,一邊把舌頭伸出來。據說舌頭鮮紅表示赤誠的心。這個禮節你得了解,不了解的話,你到那裡人家一伸舌頭,你好害怕啊。

      我第一次到法國去,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情。當時對國外了解得比較少,簡直是井底之蛙。我一下飛機就暈了,哎呀,法國人熱情啊!尤其是法國女人不僅漂亮,而且還主動與你擁抱接吻,吧嘰吧嘰好幾個,有點受不了。當時我們都是二十來歲的幾個小年輕,回來自己偷著總結經驗,說:「怎麼回事?你被人親了嗎?」「親了!」「抱了嗎?」「抱了。」現在來看,當時我們真的有一點少見多怪啊!

      其實,歐美國家的親吻禮節,在社交場合往往僅是象徵性的。它親什麼地方有其講究。它一般是長輩親晚輩,親額頭;晚輩親長輩,找下巴;平輩人之間,則一般是貼面頰或者吻面頰;區別通常是:異性之間吻面頰,同性之間貼面頰。即便親吻,大多也是象徵性的。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國家不同,風土人情不同,禮節往往就不一樣。

      

      第三,今古有別。見面禮節在現代、當代和古代是有所區別的。比如,在我國古代,逢年過節時,晚輩要向長輩行跪拜禮。時至今日,它已不多見了。

      第四,場合有別。不同場合,有不同的禮節。比如,正式場合一般相見禮節不可缺少,非正式場合也就算了。在座的各位電視機前的觀眾和現場的聽眾,您平時常見您家老婆,見您家孩子時,會與其握手嗎?肯定沒有這個程序。但如果是工作場合,即便熟人,我們也要相互之間握個手,表示關心,表示愛護,表示尊重,表示重視,表示致意,表示歡迎或者表示挽留。

    我們知道,在歐洲國家流行一種見面禮節,叫做吻手禮。很多影片,尤其是一些古裝片,諸如《斯特凡大公》、《拿破崙在奧斯德里茨》,或者《戰爭與和平》,我們都可以看到這種吻手禮。它其實很有講究。誰吻誰的手?一般情況下,是男士吻女人的手,而男人被別人吻手的概率極低。男人要被別人吻手,大概只有下述兩種人,其一,Baby。即小孩子。爸爸媽媽喜歡他,什麼地方都敢親,連腳丫子都敢親。其二,教皇,宗教界人士。此外,男人沒那機會。而女性受禮者通常則是成年婦女,在歐美國家其實指的就是已婚婦女。總之,是女人而不是女孩。吻手禮是從歐洲中世紀流傳下來的,是所謂騎士向貴婦人獻殷勤的禮節。再者,吻手的地點頗有講究。一般是在室內,有屋頂的房間之內,在馬路上沒這套。行這種禮節的多為室內的社交場合,宴會、舞會、音樂會、登門拜訪。你拎棵大白菜,牽只狗,怎麼辦?你連手都騰不出來,你一伸手那狗跑了,你把白菜放地上?此外,吻手的部位有講究,行禮時要在手背這塊象徵性接觸。我要講的意思,倒不是說我主張吻手禮、親吻禮、擁抱禮在我國推行,這不可能。但是你跟別人打交道,這個你也得明白。有的事情,世界不會因為你而改變,你看得慣你也得看,看不慣你也得看。

      我之所以在此喋喋不休地討論上述見面禮節的四大區別,主要是要讓大家明白:見面禮節其實是習俗禮儀,而習俗禮儀都有其特定的適應對象和特定的場合。比如,有些民族講男尊女卑的,一個男人到那裡去,你是不能跟女主人親吻擁抱的,連握手都不能握。你要上去跟女人握個手,搞不好就犯了大忌,搞不好會招揍、招罵,甚至會違反法律。有鑒於此,對這些情況要有所了解。

      目前,握手已經是國內最通行的相見禮節。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其實也是國際社會中最常見的禮節。因此,我下面想跟同志們談談有關握手的一些基本禮儀。在交際場合我們跟別人握手為禮時,通常需要注意下面幾個問題:

      第一,握手的場合。一般來講,我們需要跟別人握手的主要是以下三大場合,其一,見面或者告別。我到你家去也好,我到你單位也好,我是主人也好,我是客人也好,彼此見面的時候握手,這個程序一般都不能缺少。金老師到你家串門去了,進了門你連個手都不來同我握,說明不歡迎我。像剛才我來的時候,本次講座的主持人在門口迎我,我們倆見面就握手了。雖然彼此是老熟人,這個手還是要握的。一會兒走的時候,我還要跟他握手。見面或者告別是一定要握手的,這種禮節不能缺。其二,表示祝賀或者慰問。別人有喜事了,升職了,晉級了,考上大學了,結婚了,年高做壽了,娶妻生子了,等等一些情況,往往需要我們與之握手為禮。過生日了,你需要祝賀,要握手祝賀。口說無憑,握手為禮,表示祝賀。再者,就是慰問他人。有人身體不太好,家裡遭遇了不幸,領導去登門慰問,朋友去表示聲援,或者予以鼓勵,都少不了要與之握手。其三,表示尊重,我曾經多次講過,「禮」的意思是尊重,我們在人際交往中要尊重自己,要尊重別人,要尊重社會。我多次講過以上這三個尊重。「儀」的意思是什麼呢?「儀」,就是規範的表現形式。你尊重別人,就要以適當的形式表現出來。握手,往往意在向他人表示尊重對方。

      第二,伸手的前後。以前我們曾經強調過:介紹兩個人的時候,作為第三方介紹別人,你總得明確先介紹誰後介紹誰。我當時講了一條遊戲規則,就是客人有優先知情權。現在要把它講專業點,我可以稱之為位高者居後。你介紹雙方的話,一般是地位高的人後介紹,地位低的人先介紹。地位高的人擁有優先知情權,亦可稱之為位高者居後。

      我曾經給禮儀下過一個定義:禮儀是人際交往中的行為規範。行為就是舉止動作,規範就是標準做法。由此可見,所謂禮儀實際上就是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待人接物的標準化做法。因此,在比較正規的場合,人和人握手時誰先伸手是有其標準化做法的。有可能的話,最好是兩人同時伸手,但在實踐中此種情況出現的概率並不高。總有一個人是發起者。

      握手時,雙方誰先伸手呢?我給現場與電視機前的聽眾出這樣一個問題:你跟別人握手時,你覺得誰先伸手更加合乎禮儀呢?

      業已講過介紹雙方時的標準化做法,是位高者居後,即地位高的人後介紹。握手的標準化做法則恰恰相反,我們稱之為位高者居前。請大家記住,在一般性的交往應酬之中,握手時標準的伸手順序,應該是位高者居前,也就是地位高的人先伸手。比如,男人和女人握手,一般應由女人先伸手。給你舉個例子,有兩個人在社交場合見面,別人介紹這一位是馬先生,那一位是李小姐。李小姐位置高,是後介紹的。那麼兩個人願不願意聊天,願不願意認識,願不願意換名片,都應該是由李小姐決定的。李小姐若不想認識這個馬先生,李小姐跟他笑笑就完了,「你好!」寒喧一下就過了。那位馬先生總不至於上去高攀:「您在哪兒高就啊?給張名片吧!能跟你認識嗎?」那叫做不自覺。但如果此時李小姐跟他握手,則說明她接受他了。下面的話題可能就跟進了,交換名片啊,留個電話啊,以後有機會再約一約啊。切記:男人和女人在社交場合見面的話,一般規則是由女人先伸手。當然,假如你是一個女孩子,萬一碰到一個男同志不太自覺,他先伸手了,也別讓他伸出來的手回不去,否則他會特尷尬。

      我有一次見過一位極度尷尬之人。別人替兩個人介紹說:「這位是孟先生,這位是侯小姐。」

      當時,那位孟先生不自覺,一下就把自己的手首先伸出去了。沒想到人家侯小姐端架子,不搭理他。孟先生的手回不去了,在那兒死撐,足有二三十秒。別人還是不配合,後來他一著急,「蚊子!」他轉手去打莫須有的蚊子,實在是不幽默。

      我看到當時孟先生的臉上都出汗了,他實在沒辦法,只能自己給自己找一條退路。當然,那位侯小姐也不應該如此,該握手還是要握的。

      男人和女人握手,一般是女人先伸手;晚輩和長輩握手,一般是長輩先伸手;上級和下級握手,一般是上級先伸手;老師和學生握手,一般則是老師先伸手。當然,我們還必須注意具體的場合。比如說,你是個女孩子,你是公關經理;我是個男人,但我是董事長。現在我們兩個單位進行商務交往,不用說我董事長此時此刻的地位高,是不是這個道理?但如果是在社交場合,大家在一塊玩,則是不講職務、不講頭銜的。那時就是女孩子地位高。她雖然是一個女孩子,但是她成年了,尊重婦女是一種教養。那時雙方握手,則應該由女孩子先伸手。

      握手時伸手的先後順序有時還有其特殊性。它的最重要的表現在哪裡?表現在接待客人時的賓主雙方之間的握手。我想跟各位強調,剛才講了地位高者先伸手,是共性,是常規。特殊情況則是在接待客人時。一般的遊戲規則是:客人到達時,主人先伸手。大家的生活經驗是不是這樣?家裡或單位來了客人的話,應該是主人先伸手。主人先伸手表示對客人的一種歡迎。老金到你家串門去了,我說:「王主任,我來看你了。」你僅道「來了,坐吧。」卻不與我握手,說明你不太把我當回事。所以說,家裡來了客人也好,單位來了客人也好,一般主人要首先伸手。主人先伸手,說明是對客人的一種歡迎。這個程序是不能少的。但在客人告辭的時候,情景則顛倒過來了,禮儀慣例則是:客人首先伸手。您當主人的時候,可別著急。比如,我在你的寫字樓談工作,一看錶十一點二十,該吃中午飯了,那我就得自覺,別在你這兒混飯。我會講:「王主任,我告辭,不在你這兒打攪了。」那時,我會站起來。在我站起來的同時,我會跟王主任伸手,那意思是請其留步。王主任你不能著急啊。我剛跟你說:「王主任,我要告辭。」你馬上就伸手,那意思是不是讓我別在你這兒混飯?

      在實踐中,除兩人握手時要注意彼此伸手的先後之外,一人與多人握手時,亦須注意其先後的順序。比如,我們現場有幾十位觀眾,假定我跟大家握手時,就得有先後順序。我不能一下就奔一位美女去了,把周圍的人全跨過了,那樣的話,別人說:這小子,色鬼。我若只跟地位高的領導握了手,而不搭理其他人,別人肯定會說我這個人很勢利。你一個人跟多人握手的話,一定要講究先後的順序。那麼具體上應該怎麼辦?

      一般來講,當一人與多人握手時,以下幾種排序方法:其一,由尊而卑。如果在場的人是一個單位或者一家人的話,其地位的高低是很容易分清楚的。若非一個單位的人可就困難了,是一個單位的,比如一個公司的總經理、副總經理,這個順序很清楚。如果這樣清楚的話,應由尊而卑,從地位高的人開始,依次往下而行。其二,由近而遠。比如,這兒四五個人,在宴會廳門口排著隊迎候客人,我來與他們握手,我就不能跳躍前進。我應該首先伸手跟我最近的人握手,然後由近而遠地依次而行。如果你們這兒有四五個人的話,若要沒有伸手,你們可不要著急。

      那天,一家公司請我去做報告。我叫他們來接我,他們的車來了,一個專職司機開著車,男的;一個辦公室主任,則是個女孩子。兩人來接我。我一下樓,不管從職務高低的角度,還是從尊重婦女的角度來講,肯定是要跟這個女孩子先握手的。但是,我沒想到那位司機馬上把手伸過來了,而且他的手伸在那個女人前面。我很為難,只好把自己的兩個手同時伸出去了,一手握一個人的。不管怎麼說,總不能別人伸出手來我不理睬人家。但那位司機的做法的確失當。

      再比如,我是兒子,我爸也在場的話,我爸伸了手之後,我才能伸手。我是副總經理,若董事長在場,董事長與別人握手完畢,才能輪到我去握。您別急,又不是搶購。要注意,握手除了要由尊而卑之外,必要時由近而遠不可不知。

      其二,順時針方向前進。您去握手,您去乾杯,大家坐在一個圓桌上,或者圍坐在一個客廳裡面,那麼你的標準化做法是什麼呢?比如,吃飯時我是主人的話,我的第一杯酒跟誰干呢?我是主人的話,第一杯酒通常是要跟我右手邊的人乾的,因為右手的那個人是主賓。一般主人的右手坐的都是主賓,第一杯酒要跟他干。然後我就按順時針方向走,我的左手,左一、左二、左三、左四,依次順時針方向前進。通常認為:它是一種比較吉利的方向,因為我們與時俱進了。在一般的交際場合,人們往往不喜歡倒著走。特殊情況除外,比如,運動會入場式上,依照古希臘奧林匹克運動的傳統,運動員入場都是逆時針的。還有呢?轎車在酒店大堂門口停車,它是逆時針上來的,這是因為交通規則的問題,它必須這樣上來,你要順時針別人不讓你上去。此外,我祝願我們在場的聽眾,這種逆時針方向還是少用幾次,因為它不吉利,一般多見於追悼會或者遺體告別儀式。那樣做,據說是倒退著回去,意在看望逝去在以前某一個時間的逝者。總之,社交場合里,尤其是在國際交往中非常講究這個。握手的順序要講究。應該說,在所有的握手禮節中,握手的順序,包括雙方的順序、一個人和多人握手的順序,是最重要、最值得注意的禮節。

      第三,具體的表現。與之相關的有以下幾個要點:

      其一,手位。手位,在此特指手伸出來時怎麼個伸法。一般情況而言,在手位上要注意這樣幾個問題:首先,標準化的手位。其方法是:手掌與地面垂直,手尖應該是稍稍向側下方伸出,手掌垂直於地面,五指後面四個指併攏,拇指適當地張開,其次,不可取的手位。在握手手位時,有兩種手位是不可取的。一是掌心向下。掌心向下,往往給別人一種傲慢的感覺,說實話,這個掌心向下伸出來的手位很少見到,只有交警指揮交通時才會如此這般。你跟外人,尤其是晚輩或者主人握手時,你一下掌心向下把手伸出去了,別人對你會有看法。二是掌心向上。在一般情況下,掌心向上表示謙恭。面對長輩,像是你的爺爺、太爺爺,你的恩師,這時掌心向上伸出去沒有什麼不對,你是要尊重他。但是一般情況下你也別那樣子伸手。大家想想,那樣伸出手去好看嗎?難免會給人以成心討好對方的印象。

      其二,時間。你去跟別人握手,時間用多久是很重要的。比如,在場的有很多女孩子,但願你沒碰到不自覺的男人,或者不太懂禮儀的男人:如果一個男人跟你握手,他拉著你的手長時間不放你會有什麼感覺?葛優演過一部獲獎的影片叫《過年》,大概很多人看到過。在《過年》裡面,葛優就演了一個所謂有點色的姐夫。見到美女的時候,他就拉著別人的手不放,搞得人家女孩子很尷尬。由此可知,握手的時間和手位都很重要。用兩隻手去握著人家一隻手,叫做手套式握手,又叫外交家式的握手。除非是表示故友重逢,或者熱情祝賀,外人則不來這一套,尤其異性不來這一套。現場的聽眾們,如果你是女孩子,過來一個男人跟你搞外交家式的握手,你是什麼感覺?會使人很尷尬。在一般情況下跟別人握手,時間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長。所謂過猶不及,和別人握手最佳的做法應該是三到五秒鐘。你別一碰對方的手就跑了。有些女孩子,作為男人我覺得她有嬌柔做作之感,不就是握個手嗎?她一碰你手就跑了,好像你是一電烙鐵,我又沒拉著你不放。除非是表示鼓勵、慰問和熱情,握手的時間可以稍微延長,但是絕對又不要長過三十秒鐘。握手長過三十秒鐘,會令對方很尷尬,搞不好手心都攥出汗來了。

      其三,力度。一般而論,握手時,我們都是用一隻手去握對方的一隻手。屆時是手掌握著對方的手掌,而不是握著別人手腕,因此要注意別握得太少。有個別同志,尤其是個別女同志,握人家的手時就碰一碰指尖。甚至有的人握都不握,伸出四個指頭去僵直地應付別人一下,不用力,不晃動,好像一條死魚。你會很彆扭,這是非常不地道的做法。握手時一定要握著對方的手掌,停留三到五秒鐘,最長不長於三十秒鐘。而且,握手時最佳的做法是要稍微用力。當然我在這裡講的是一個理想狀態。你們不是職業外交官,我也不跟你們講得太專業,職業外交官的握手,一般強調握力在兩公斤左右最佳。就是要稍微使點勁,以表示熱情友善。不過你也別太狠,你拿出來要把別人的手給攥碎的那個水準,那也過了。我們跟任何人,包括跟異性在內,握手時稍許用力以表示熱情,其實是非常必要的一種做法。

      其四,寒喧。有的人與你握手時,你會很難受,因為他身在曹營心在漢。比如,你跟他握著手,你說:「王主任,你好!」他卻向別人打招呼:「你好,老馬、老張,你們都來了。」你不知道他究竟關注著誰?在社交場合,尤其是在正規場合,此類表現是非常令人反感的。握手時的寒喧有以下兩大要點需要謹記:

      一是要說話。與別人握手時一定要說話,不能默默無語,猶如惟有淚千行。比如,第一次見面要說歡迎光臨,久仰久仰,或者問好。老朋友見面要問別來無恙,告別之時要祝一路平安。你不能不吭氣。一言不發,說明自己不耐煩、不高興。

      二是要以表情進行配合。與人握手時,你的表情要自然、熱情,自然、熱情一點總是比較好。另外,還要強調錶情中的一個要點,就是你和任何人握手時,必須同時雙眼注視對方的雙眼,千萬不要東張西望。你寧肯別跟他握手,也別在此刻東張西望。否則你握手時身在曹營心在漢,眼睛注視在別處,你還真不如不去握對方的手。那樣的話,你會讓對方感到非常尷尬和難堪,有不被重視之感。

      在禮儀的操作層面上,我喜歡講兩句話、七個字。第一句話,四個字——「有所不為」。學習禮儀、操作禮儀,最重要的是要記住什麼呢?要掌握有的事是不能幹的。比如,你跟異性握手時一般不要用兩隻手,跟別人握手時你不能不用力,不要握手時眼睛不看著別人,這就是「有所不為」。「有所不為」的問題不出現,就會少丟人,少得罪人。第二句話,三個字——「有所為」。其含義就是應該怎麼干,怎麼把這事做好一點,它是高標準的要求。比如,握手時要面含笑意,表情自然,注視對方,握力要大約兩公斤。你知道握力兩公斤是什麼概念嗎?我告訴你一個非常形象的比方:你拿著一隻生雞蛋,攥在手心裏面,我拿筷子去捅它。捅不掉,你能握著它,但是還沒破。你把它攥破了,你的握力大於兩公斤;你攥的時候,我拿筷子一捅它掉了,說明沒到兩公斤。它是基本測試標準。實際上,你沒有必要攥一個生雞蛋,去嘗試此方法。但是你得有這種意識,握手時你稍許用力總做得到吧。此即所謂有所為,有所不為。

      第四,主要的禁忌。下面,向現場的聽眾介紹握手時的幾條基本禁忌:

      其一,忌心不在焉。在握手時不看著對方,表情呆板,不說話,眼神他顧,或心不在焉地握手,還真不如不握手。

      其二,忌伸出左手。握手,尤其跟外國人去握手時,一定要記住:一般只用右手,通常不用左手,除非沒有右手。因為很多國家,像新、馬、泰那一帶,或印度等國,人們的左右兩隻手往往有各自的分工。左手一般干一件事,右手一般則干另一件事。右手一般是干所謂的清潔友善之事,如遞東西、抓飯吃或行使禮節。而左手則是干所謂的不潔之事,如沐浴更衣,去衛生間方便。你用自己的左手去跟那些有此顧忌的人握手,等於是把一張臟手伸向他人。你說此種做法是可忍,孰不可忍?!

      順便提一下,英語文化圈中,右是上位,是好的位置;而左是下位,是不好的位置。在英語中,左撇子有罵人之意,左撇子往往就是蠢笨的意思。

      其三,忌戴著手套。國際慣例,只有女人在社交場合戴著的薄紗手套可以不摘。女人所戴的薄紗高袖手套屬於社交裝,它跟無袖禮服配套,平時可以不摘。此外,像我們一般所用的禦寒的那種手套,皮的、毛的、羽絨的,與別人握手時則一定要摘。摘掉手套握手,通常表示尊重對方。

      其四,忌交叉握手。在國際交往中,尤其是與西方人握手時,應力戒此舉。它被視大大的不吉利。

      以上叫做「握手四不準」,即心不在焉,左手相握,帶著手套以及交叉握手。與別人握手時,它們均在「非禮勿為」之列。

      以上這些內容,就是我所講的關於握手的禮節。謝謝各位

推薦閱讀:

3.3 易控傾向及其特徵
特徵處理
怎樣的八字特徵財運好
大佛:具備如下特徵的P2P平台一般都不會太差!

TAG:特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