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最小詩人」:浮躁與功利的產物

評「最小詩人」:浮躁與功利的產物

作者:佚名 發布時間:2015-10-29 20:00:27 來源:金羊網 字體: 大  |  中  |  小

  據報道,近日,「中國最小的詩人」、9歲的梁勝傑,在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系列萌詩。他6歲起寫詩,已寫了200多首詩,「開始是媽媽逼的,被逼到了9歲」。他的詩,滿是萌萌噠:「媽媽很賤,我愛她」「你推我你又親我」。

  著名作家張愛玲曾說,「出名要趁早」。在功利和焦慮的成年人的鞭策下,一些孩子過早地被塑造甚至被炒作成為作家、詩人乃至「天才」、「神童」。然而,在耀眼的光環背後,在不為人知的幕後,這些孩子的生存生態究竟如何,他們的精神家園怎樣?關心的人可能並不多。在「狼爸」「虎媽」的威逼利誘下,這些「被揠苗助長」的孩子取得了所謂的成功,卻失去了兒童應有的天真、純凈和快樂。

  且不說將一句話拆開斷行能不能稱作詩,「很賤」「我只是喜歡她的奶子」……這些話語與其說「萌萌噠」,不如說充滿與年齡、身份和經歷的不相稱。一個9歲的孩子,滿口已是成人式的話語,這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不管是孩子過於早熟,還是為了詩歌刻意為之,這都不是一個兒童應該有的角色。

  和「農民詩人」「腦癱詩人」余秀華一樣,「最小的詩人」以其打破常規的身份標籤,吸引了公眾的注意力。只不過,「余秀華體」的走紅,不僅依靠的是角色反差帶來的新奇效應,也和作品本身有關:余秀華一直在用詩歌清潔和悲憫著自己,在那個現實與虛擬交織的世界裡,她用詩意的語言書寫著人生的愛與痛。

  只有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只有自己相信,才能說服別人。「最小的詩人」的詩歌儘管有些可取之處,卻背離了詩歌創作的根本——詩歌應該是一種聽從內心的情感表達,而不是屈從於「暴力育人」的作業。

  在一個以出名、當官、發財為成功目標的時代里,為了讓孩子過上不平凡的生活,一些習慣替孩子做主的家長們,以一種嚴苛甚至殘酷的方式對孩子們進行「揠苗助長」。這些「把孩子看作成人」的家長們,忽視了兒童在人生秩序的獨特地位;對兒童進行過度開發和提前消費的做法,即使能夠取得短期的收益,卻不可避免會對孩子精神世界的發育和建設帶來負面影響。

  將身份標籤推到前面,而將詩歌推到後面;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既不利於詩歌的發展,也不利於「最小的詩人」的健康成長。一個成熟的社會,不應對「最小的詩人」趨之如鶩;一個理性的家長,不應對孩子過早地「催熟」、過度社會化。讓孩子有個單純、簡單的童年,不好嗎?

*來源:民族復興網


推薦閱讀:

萬磁王和御坂美琴誰更強?
美國藝術家*馬克.Chatov繪畫作品(2)
【標準舞】男女舞伴重心如何保持&女士的重心應在哪裡
【一點資訊】魅力無限,她們就是人見人愛的生肖女 (Yidianzixun.com)
揭秘痣相中的人生密碼

TAG:a | | 浮躁 | 詩人 | 功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