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誠恭敬——中悔狐疑乃修行大障(定弘法師講述)

【至誠恭敬】——中悔狐疑乃修行大障

定弘法師 講述

佛法之道,如果沒有善知識帶領,靠自己無師自通,是不可能的,自威音王佛以後就沒有無師自通的人。定弘十八歲皈依,十九歲開始接觸師父上人的經教,有幸跟隨老人家學佛二十多年。今年四十四,從始至終都是跟一位師長學習。這三年學律,也是師長來安排,不是自己出去外面找的,所以二十年跟從師長薰習很有一點定慧的根基,正知正見還算可以紮根。

我也見到一些學佛的人,根性都很好,但很可惜沒成就,都是因為沒有辦法跟住一位善知識。接觸的善知識很多,談起哪個山頭,哪位法師講什麼,他都知道。成了佛教的百科全書。學得很多,確實佛教常識很豐富,但是戒定慧不一定有,這不是真正的佛法,只是把佛法當成世間法來學。跟我們以前在大學,搞學術研究沒什麼兩樣,這些東西我們搞過,知道沒什麼值得去追求的。它可以幫助你寫點論文發表,甚至寫些書、著作等,拿教授的頭銜。但是跟你了生死是毫無關係的。這一點是因為自己最初發心有夾雜,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因地就是初發心不純,夾雜名聞利養、五欲六麈,感召的果就不真。

所以我們要常常觀照自己的發心,學佛到底是為什麼,是真為生死,還是裡面還有一點自己的名聞利養。男眾比較追求名利,女眾比較追求感情的寄託,這些都是夾雜。這種夾雜就像一個種子,剛發芽的時候長歪了,你不把它扶正,長大之後,樹已經斜了,就很容易倒下去。所以自己要懂得觀照初發心。不能用世俗的心態來學佛,也不能用情執的心態來追求善知識。

完全是為生死、為菩提而學,裡頭沒有染污,將來就能成就。所以我們真正學佛,要像《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裡講的親近明師。這個明不是有名的名,是明白的「明」。我們是追求明白的、真正有正知正見的師長。

怎麼能夠知道,哪個是真正的善知識呢?當然隨著自己學佛時間增加,慢慢會有點判斷力,但這個不一定可靠。因為你自己學東西學得很淺,用很淺顯的眼光看人未必能看準。那就用另外一個比較保險的方法,看他的傳承,就是他跟哪位師長學的。傳承一直傳下來的話,應該來講就不會有很大差錯。譬如說這個人他跟著師長二三十年,縱使他再笨、再愚痴,他總是能得到一點精髓。如果只跟了二三年、三五年就未必。因為佛法不是那麼短時間就可以培養造就起來的。這是從他的傳承來看

第二個,從他的德來看。這個德最根本就是孝親尊師,這是所有佛法、乃至世間的聖賢教育的根本。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如果沒有了孝道,道德沒有根本,無根之木,不可能繁榮。

教之所由生也,聖賢的教誨、教育都是要從德出生的。如果一個人沒有孝,沒有敬的德,那麼他所學的其實也是無根。縱然他好像是懂的很多,繁榮茂盛,但是因為沒根,所以只會是曇花一現。就像花瓶裡的花雖好看,時間長了就枯萎了。所以這兩點,比較容易看出來,一個是看他的傅承,一個是看他的孝敬德。

敬師——尊敬師長,就是從孝養父母那裡來。在家能孝養父母,就沒有逆反的心,對師長自然不會有逆反。縱使師長痛下鉗錘,打你、罵你、羞辱你,都不會有逆反的心。有時候師長會做這種事情,特別是有些特殊情況。懺雲老和尚對好的弟子也是如此。善知識有時候用的手法,我們看不出來。因為真正的善知識沒有情執,更不會有自私自利。不會想這個優秀的人才,我留在身邊用,沒有這個念頭,一定是希望他能夠到外面去發揮他最大的作用,利益一方,不怎麼樣的就留在身邊繼續培養。但是有些弟子會有情執,不忍心離開的時候,就一腳把他踢出去,不讓他回來。

這些我們現在人想不通,古德的心懷真的只有為佛法、為眾生,沒有任何為自己,他只是為了佛教,希望真正令正法久住世間。所以要深品善知識的用心,你就能理解他特殊的做法。

以前的廣欽老和尚也是這樣,老和尚對弟子,你越是老實、越有道心,他就給你越毒辣。我是沒有親近過廣公,也沒有親近過懺公,都是聽那些親近過的人講。廣欽老和尚原來在泉州的承天寺,後來到深山中修了十幾年,猛虎都跟他歸依,到台灣也是在深山裡修,後來別人把他挖出來,建立承天寺。三聚精舍都是廣公的弟子。他跟海賢老和尚一樣不識字,但完全是一心不亂,他不倒單,通宵都在禪定當中,一入定,可以一個多月不出定,這功夫現在人沒有了。往生的時候,料理完後事說,「我得走了!」就回到本寺,坐著就走了,這麼潚瀟自在。

廣公曾經有一個侍者,請教如何破我執,細節我忘了。被老和尚逼來逼去很痛苦,只能站在原地哭,都不敢動。結果老和尚說:你哭什麼,好像我虐待你似的,還說破我執,師父說幾句就哭鼻子。外人看不懂這些,在這裡分別就造罪業。你看怎麼師父對他這個弟子這樣,這個弟子一定很壞,那你就造罪業了。為什麼?你不知道師父正是這樣來培養弟子,越是有好的根性,越用特殊手段來培養。所以像這些善知識的弟子,他們都有一個好處,就是縱然被師父踼出來、趕出山門,他們對師父都沒有絲毫不平,只有感恩。大概也只有這種人,懺公才會把他踢出去,如果沒有這樣子,他不會踢你的,還留在身邊學。

想要跟住善知識,關鍵在於誠敬。至誠恭敬,沒有任何懷疑,一懷疑就把自己成就的機會斷了,也就不能依這個善知識成就。

像我們念阿彌陀佛,如果對阿彌陀佛有疑,就不可能蒙阿彌陀佛接引。不是阿彌陀佛不接引,是自己的疑,障礙了往生的路。所以疑是最大的障礙。

《無量壽經》用邊地疑城第四十惑盡見佛第四十一,整整兩品很長的經文,專門破我們的疑,他沒有用兩品經文破貪,沒有用兩品經文破嗔,他用兩品經文來破疑。所以疑是修行上最大的障礙。

淨土以信成就。其實不止淨土,整個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大智度論》裡面講,信是能入。疑的反面是信,信的反面是疑,一有疑就入不了佛法,只能在海邊。如果真有疑,就好好求懺悔,拜占察懺是最好的效果。因為地藏菩薩在經上講到末法時代眾生疑障很重,占察法門就是堅固淨信,幫你堅固清淨的信心,只要有堅固清淨的信心,哪怕造作了五逆十惡,都有的救,所以占察懺就是對治末法眾生的疑障。如果本身沒什麼業障,但是有疑,就救不了。換句話說,有疑是最大的業障,比五逆十惡更可怕。阿闍世王造了五逆十惡,但是他對佛有信心。地獄相現前的時候,他能想佛、信佛,就有救。所以要培養自己的信心,自己要常常懺悔。

怎麼會有疑呢?《無量壽經》漢譯本和吳譯本,都談到疑的根源,那是宿世的因果。佛在經上講,過去生學佛也好、跟善知識也好,學到一半就退心;發了願,也不肯把願圓圓滿滿落實。這種業感得今世多疑,尤其是對正法多疑。所以這很麻煩,染污你的清淨心,所以我們要勤求懺悔。今生發願一定要圓圓滿滿落實,不要再搞狐疑,不要悔退。

不得中悔,不得狐疑,這是無量壽經中特別交代我們的。這兩句只是略說,會集本因為篇幅少,你要看漢譯本和吳譯本這兩句是很長的經,講不得中悔,不得狐疑。說你要念佛一日一夜不斷絕了,不斷絕就是功夫成片了,功夫成片不會再起貪嗔癡,但是還是會起疑。但是如果功夫成片起疑了也沒關係,到你往生的時候,阿彌陀佛現前了,佛光一照,疑的煩惱就沒有了,往生到邊地疑城,見到阿彌陀佛,看到忉利天很殊勝的境像,心生歡喜,就往生到邊地疑城。五百年沒有見佛,但是衣食受用都非常殊勝的,也是七寶池蓮花化身,也是"若欲食時,七寶鉢器自然現前,百味飲食自然盈滿"。受用都一樣,唯有就是不見三寶,不聞正法,所以以此為苦,叫胎生。換句話說,達到功夫成片的境界,所有見思煩惱都能斷掉,就是疑斷不掉。如果他沒有功夫成片,就會被疑障住,也就無法往生。所以修淨土,信是最重要的,信就能生。不看你的業,善業也好、惡業也好,臨命終時都是帶業往生,就怕你疑。

如何讓自己不疑呢?平常就要培養自己不僅對佛不疑,對一切人、一切事都不要疑,相信一切都是因果,沒有什麼可疑的。法爾如是,本來就應該這樣,不用疑,再惡逆的狀況出現了,都不要疑,都知道應該是這樣的,因果應該是這樣。這一點很重要,要有堅固的信心。

尤其女眾比較多疑,所以感得的報體就沒男眾那麼堅強。男眾的心比較能夠堅固,所以一般來講,做事情更有毅力,發了願能一直做到底。女眾相對會比較多變,多變的根就是出在狐疑、中悔,這點女眾要多懺悔。

所謂女眾業障重,根就在疑。把疑去掉那你就是女中丈夫,巾幗英雄。 所以為什麼中國古代人特別讚嘆貞德。貞德就是不疑,不悔,哪怕是早年守寡也一直到底,這是聖德。這是女眾裡面應該提倡的。用這種心去學佛,信心堅固,很容易清淨,信心清淨就生實相。這是修行最好的根基。

尤其女眾,要學習女德,紮好三個根,敦倫盡分,閑邪存誠,這是做人的基礎。但是學大乘也有好處,學了才知道為什麼要紮根,因為根沒有紮好很難成就。當然男眾也是要這樣,現在男眾也總是變,這樣就很難成就。

所以定弘最佩服清公和尚的一點就是,一旦決定了,死都不變。有的人會覺得這很固執,這種固執就是德,恆德,永恆的恆。論語上講:不恆其德,或承之羞。如果人沒有恆德、恆心,可能會遭受羞辱,這個羞辱不是別人去羞辱,是因為自己總是多變,總是不能持久,自然被人看不起,也更不可能有大成就。

要在世間真正做成一樁事,那都要有恆。慈濟的證嚴法師,她剛開始做的是很普通的事,拿個竹筒,大家捐點錢,就這樣為病人一點點的做。一做做了幾十年,做出大成就。我們師父上人也是,講經,一講幾十年,有大成就。中台禪寺、佛光山都是這樣。不論他的理念高低、見地高低,只要有恆地做一件事情。做到底,他就能有成就,他就成為世界的第一了。

當然這麼多事業當中,我們只能選一樣,樣樣都選,肯定中途就做不下去,所以只做一樣。那做哪一樣?師父上人在我剃度儀式上開示,讓我們把佛教帶回到教育上來,所以我們這一生就做教育。我今年四十四,做到八十四,做四十年,大概也應該不錯。做半個世紀,你看現在四個山頭,都是快做半個世紀以上的。佛光山、慈濟、法鼓山和中台。大家這樣子一直幹下去,中間不得狐疑,不得中悔,這是無量壽經的教誨,我們要謹記。之前教你們的「觀法如化」,你們要謹記,現在再教兩句「不得中悔,不得狐疑」!要謹記。其實你觀法如化有什麼可疑的,好也是夢,壞也是夢,成功也是夢,失敗也是夢,都不用疑。觀法如化是根本智慧,然後你就不會中悔,不會狐疑。反正一直做下去還是一場夢,縱使再輝煌也還是夢。縱然方向選錯,失敗了,也是夢。像以前家財萬貫的龐大士(龐蘊居士),開悟之後把所有家産都放在小木船上。黃金珍寶,運到江心,打個洞,船沉下去,都不要了。人家問他,你這麼多的錢,為何不拿來做好事啊?他就留一句話:好事不如無事。開悟了,他回家就編草鞋,賣草鞋,大人作略,凡人不能理解。

 講述於2016年1月台灣

來源(陳靜瑜老師微信):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NDYyNTkxMQ==&mid=401776337&idx=2&sn=43740a9de3075dc7944303bb2714f5b5&scene=4#wechat_redirec

t


推薦閱讀:

中國人到底有多能吃苦?
古代中國沒有「民族」、「民族主義」概念,不可能存在「民族英雄」;以「國家英雄」來審視岳飛尚有可議之處;岳飛之死:南宋王朝的畸形成人禮(圖)
這三大生肖,中年富貴之運爆發,財運翻天,財庫滿盈
收藏!世界各國出入境卡填寫中文指南,不怕看不懂啦!(附多國入境卡範本)

TAG:修行 | 法師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