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太極拳的傳說

一、太極拳早期歷史

1、太極拳起源於何時,真不知道。

2、太極拳定型於19世紀50年代以後,主要定型人有4個人,分別叫陳長興、陳清平、楊露禪、武禹襄。

3、太極拳的招數,是來源於戚繼光長拳三十二式。這個東西,在河南溫縣陳家傳下去,陳家歷代根據自己的經驗加以修訂。這拳也不知道如何傳的,反正到了19世紀中葉,陳家溝陳長興、趙堡陳清平兩人是最牛的,而陳家傳說,有個叫「蔣發」或者「蔣把式」的人,對陳家拳有相當大的貢獻。

4、到了19世紀中葉,楊露禪學藝,回到河北永年,與當地的財主武痴武禹襄比較,多次失敗,然後三下陳家溝重新學藝,最終弄懂了太極拳「不爭」的原理,徹底戰勝武禹襄。武禹襄向楊露禪學習了拳架和格鬥技巧,但是依然對拳術理論沒有搞清楚,因此始終無法戰勝楊露禪。

武禹襄就動身去陳家溝拜訪陳長興。陳長興可能是因為年老,把武禹襄推薦給趙堡陳清平學習。

此時武禹襄的哥哥正在河南任縣令。武禹襄在河南逗留期間,從鹽店(真不知道是地名還是就是個賣鹽的商店)得到了一個拳譜,裡面有幾篇文章和歌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署名王宗岳的《太極拳論》。以武禹襄的水準,立即發現這個東西與楊露禪的東西如出一轍。

武禹襄找到陳清平學藝。在陳清平的教導下,他用一個月時間學通了太極拳。

我們不知道這王宗岳拳論是否就在此時流入陳清平一系,只知道陳清平的弟子們是擁有這個東西的。

武禹襄回到家裡十分高興,向各位兄弟出示這個拳譜,說真東西在此,就差練啦。

我們不知道武禹襄向他的兄弟們傳授了什麼,只知道他的兄弟們以後全部成為太極拳大家。

武禹襄在練習了一段時候以後,繼續與楊露禪比武,此時兩人平分秋色,也有說武禹襄略佔上風的。楊露禪大驚。

5、楊露禪要到北京找生活,臨行前把自己的兒子楊班侯託付給武禹襄。武禹襄將拳譜和拳法盡數傳楊班侯和自己的外甥李經綸。

從此,楊露禪系的太極拳,有了武禹襄傳的拳譜。而楊班侯接受楊露禪、武禹襄兩大高手的共同教育,武功練成。

6、楊露禪本人還擁有一個拳譜,上面明確寫明此拳來源於張三丰。這就是《楊家老譜》。這個拳譜從何而來不知道,反正他師父陳長興沒有傳下去,是楊露禪自己所獨有的,武禹襄不管知道不知道,反正他也沒有傳下去,我們可以推斷他最大可能是不知道的。但是,武禹襄也承認,自己的拳譜(好吧,我們姑且叫做《武譜》)來源於張三丰。

楊露禪到北京後,就開始打,得到「楊無敵」稱號。但是他與郭雲深、董海川並未會面。然後得到了教拳的資格,開始靠教學吃飯。他的傳授系統,稱為楊氏流派。

7、楊班侯學成後去北京幫助父親教拳。楊班侯性如烈火,好出手比武,而且下手也狠,所向無敵----因此也很結怨了一些人。他不想他父親那樣圓通。所以,最終楊班侯回到了家鄉終老。楊班侯根據自己的心得也寫成了一些東西,這個東西以後被他晚年的徒弟傳下去,在建國初期的一本《太極拳九訣八十一式》書中基本公開。這個譜,姑且叫《班侯譜》。這個譜因為被公開,所以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在他的《飛狐外傳》中照抄此譜的兩個口訣,就是趙半山傳胡斐的那兩個。這是真東西。

8、楊露禪教過三個滿族人,武功都很好。楊露禪把這三個人當作自己的徒孫,讓他們拜在楊班侯門下。其中一個叫全佑,唯獨他的拳傳了下來。他教的最好的兩個徒弟是山東掖縣王茂齋和自己的兒子(當時全佑已經改漢姓,他的滿洲姓叫吳福氏,所以他兒子姓吳,叫吳鑒泉)。這兩個人傳下的武藝,分別成為吳家北派(因為王茂齋在北京發展)和吳家南派(因為吳鑒泉以後在上海發展)。

9、楊露禪有三個兒子,老大雖然得傳,但年輕時候早死,老二是楊班侯,老三是楊健侯。這個老三一直跟在父親身邊,得楊露禪傳授。因此他的拳與二哥的不太一樣。他性格溫和,所以繼承了其父親的教拳事業。他有兩個兒子,一個是楊少侯,另一個是楊澄甫。楊少侯性格像他二大爺,也是性如烈火,好動手,結怨多,50多歲就去世啦。楊澄甫則性格大氣、圓通,所以教拳事業大發展。為了教好拳,他把楊家的太極拳重新做了系統的定型,最終確定了太極拳的各種傳授步驟。從此,「楊氏傳統大架子太極拳」誕生。

但是,楊家和吳家也是把《王宗岳太極拳譜》列為自己門派的最高指導文獻。這個與武家是一致的。

10、全佑算是楊家拳的傳人而不算吳家的第一代。全佑這個人十分尊敬老師,因為楊家教拳為生,他就很少傳人,免得砸楊家後人的飯碗。以後因為一個變故才開始教學生。他兒子吳鑒泉教了很多民國時期的高官。但是吳鑒泉牢記其父親的話----絕不與楊家爭學生,因此,一直跟楊家相處很好。

以後民國遷都南京,楊澄甫也南下發展,吳鑒泉當時已經去了很長時間,立即與楊澄甫聯繫,約定絕不互相進行教學的惡性競爭。

11、楊家和吳家的拳,同出一人(楊露禪),交流密切。

全佑得到了全套楊家老譜和武譜。

從我敘述的情況可以看出,楊澄甫和楊露禪的拳術架勢是不太一樣的。

全佑的拳術則應該接近楊露禪的架勢。而到了王茂齋和吳鑒泉時代,他們也同楊澄甫進行了大量的交流,吸收了楊澄甫大架子慢練的思路,分別修訂了自己的架子。全佑原有的架子,就是現在吳氏南派的「快拳」,其實這架子在北派也是有流傳的。王茂齋傳楊禹廷,楊最出名的學生是王培生,擁有自己的心得,但未能獨立一派。

12、楊派和吳派,架子接近、理論完全相同。

按理說,這兩派沒有必要分開。但是最終還是在習慣上被分開啦。但這絕不是楊吳兩家人的本意。這兩家人一直保持著相當良好的關係。

其實這期間有個問題。有個叫宋書銘的人,在袁世凱的總統府做事。他自己說練過太極拳,吳鑒泉等人就去拜訪他。結果一動手,吳鑒泉等人都完全不是對手,就跟宋書銘學藝。宋傳了他們一些拳法,這些拳法與楊家傳的很接近,並傳了他們一個拳譜(姑且叫《宋譜》)。這拳譜與《楊家老譜》《武譜》不同,但是理路一致。這個拳譜明確寫出宋的拳術來源----來源於老子,逐漸傳到張三丰,張三丰收徒七人,第一個是宋遠橋,功夫最高的是俞蓮舟。宋書銘是宋遠橋的後人。這個拳譜的內容,以後被吳家後人吳公儀說給自己的朋友武俠小說作家金庸聽,金庸藉此寫出《倚天屠龍記》武當派的相關內容。

因此,吳家獨立,其實也是有客觀原因的----他們有自己的理論,同時是宋家的傳人。

宋書銘以後回到家鄉,不知所終。

楊派楊澄甫之後,楊家是楊澄甫長子楊守中到香港傳授拳術,在大陸上,傅鍾文則因為被選來編寫《楊式太極拳》一書而成為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傅鍾文是楊澄甫的外孫子輩的親屬。

楊澄甫和李景林交好,所以楊家大架太極拳就傳到李景林手中。李景林傳弟子李玉林,李玉林傳子李天驥,李天驥建國後在體委武術司工作,受命編一套簡化版的太極拳。李天驥就根據自己掌握的楊家太極拳,編訂了一套24個姿勢的太極拳,就是現在的簡化太極拳。

吳派,吳鑒泉的兒子吳公儀、吳公藻以後去了香港。大陸這邊則因為吳鑒泉女兒吳英華、女婿馬岳梁為代表人物。

吳公儀去香港後,香港人多從學,這自然搶了別的武館的生意。於是香港武術界與吳家多有衝突,在香港武術界則出了白鶴派陳克夫挑戰吳家。陳克夫當時30多歲,吳公儀已經50多歲,因此陳挑戰的是吳的下一輩。但是吳公儀卻親自迎戰,並且通過各種公關,把挑戰改作慈善比賽,在比賽中,打成了不勝不負不平之局。此戰後,吳家在香港的傳拳活動,得到香港武術界的容忍。以後,楊守中到香港,得吳家助力不少。

吳公儀與武俠作家金庸交好。因此,吳公儀曾對金庸詳細講解了《武譜》的內容。相關內容,被金庸照抄為《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的「九陽真經」、張三丰的「太極拳理論」,《倚天屠龍記》上的張三丰太極拳,就是吳氏南派太極拳的樣子。

13、話分兩頭。

再說武禹襄這邊。武禹襄傳李經綸,李經綸傳郝和。

武禹襄是秀才、財主。李經綸是舉人、財主。郝和是個賣菜的,小康。但是對武術愛好,就寧願給李經綸送菜不要錢只要學太極拳,感動了李經綸。李經綸就傳了他一些技術。以後李經綸發現郝和是個學武天才,就正式以他為徒弟,但有個條件----李家後人只要想學拳,郝和的傳人必須無條件無保留的傳授回來。----當時李家後人年齡都比較小----郝和答應,得傳全套太極拳,並得到《武譜》。這個《武譜》在李經綸手中,被進行了重編,含有全部《武譜》內容,武禹襄及其兄弟和李經綸的一些心得,定名為《廉讓堂(李家堂號)太極拳譜》。(簡稱《李譜》。)後來,郝和果然把拳術全部回傳給李家。而李家也保留著《李譜》和李經綸所儘力能傳下的技術,進行參照,因此李家至今還是十分牛的一個太極世家。武家後人也得到李家、郝家的支持和幫助,因此,武家的後人現在仍有掌握全部技術的。

14、郝和在中年以後,聽說楊家在北京教拳聲名鵲起,也動了複製成功的念頭,就進京去教拳。但是他把拉關係、打名聲等事情想的過於簡單,又沒有得到楊家的全力幫助(想想是正常的,要是是武家後人,楊家後人儘力是可以的,武家傳人嘛......還是隔了三輩的),因此就生病,在京城客棧病倒。當時是腹瀉病,那個時代沒有黃連素,腹瀉是能死人的。形意八卦拳家孫祿堂和楊澄甫交好,想跟楊澄甫學太極拳。但是沒能如願。他聽說這件事情,就很義氣地去為郝和找醫生治病,照料了一個月,直到郝和痊癒。郝和十分感激,就對孫說聽說你想學太極拳,我把太極拳教你吧。孫本來就是大高手,對太極拳是一聽就明白,因此一個月就學會了全部太極拳,並得傳《李譜》。

郝和在此事後,深感長安居大不易,就回到家鄉河北永年傳授武術。當時李家、武家都不對外傳拳,因此,郝和的太極拳就傳遍永年,被尊為「郝家太極拳」。但是郝和不忘本,自己依然稱此拳傳於武家,得於李家。

15、孫祿堂得郝和傳太極拳和《李譜》之後,參照自己的武藝和經驗,寫成《太極拳學》一書,公開發行。此書在尊《武譜》的基礎上,對太極拳理論多有發明,形成了獨特的理論。因此,孫派自此獨立。

孫祿堂兒子孫傳周,武藝高強,但是一直沒有傳人,建國後去世。孫祿堂女兒孫劍雲還有孫傳周的子女為其技術的主要傳人。

16、話分三頭。

前面說了楊、吳、武、孫四派。這四派的架勢有不大的區別,但是練習方法是基本一致的。最重要的是,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最高指導理論《王宗岳太極拳論》。這四派以楊家為主流,在全國廣泛傳播。楊家,成為無可爭議的太極拳泰斗世家。

再說河南趙堡陳清平那一支。

陳清平教人很多,最好的有和兆元、李景延兩人。

和兆元的拳,傳到現在,稱和氏太極拳,但是沒有得到所有後代傳人的一致認可。這些不認可的人,還有陳清平別的弟子的傳人,依然把陳清平傳下的拳稱為「太極拳」,因為是在趙堡流傳,所以現在叫趙堡太極拳。著也是趙堡太極拳是唯一以地名命名的原因----人家的全名,就叫太極拳,趙堡太極拳是外人給加的區別詞,意思就是「趙堡那地方的太極拳」。

他們以《王宗岳太極拳論》為最高理論指針。

李景延則根據師傳,別出心裁創造了一種新的拳術,叫「忽雷太極拳」。這種拳,把拳術練法分為13個階段,以(記不得啦,是五個字的一本書)為直接指導理論。因此,也形成了一種新的流派。

陳清平的傳人至今尚認為,王宗岳實有其人,並繪製出了王宗岳、蔣發到張彥、陳清平的傳授路線。

17、話分四頭。

陳家溝陳長興的後人,據說是會練拳的。但是我們知道的,只有他曾孫陳發科。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陳家有人在北京教拳,他叫陳照丕。以後陳照丕要到南方去工作,就對學生說:我的拳是跟我三叔學的,我三叔叫陳發科,他可以教你們。他的學生就請陳發科來北京教拳。

陳發科武功極高。

陳發科的拳,和別的流派不同的是:第一,他沒有理論。他根本就沒聽說過《武譜》《楊家老譜》的內容,更不要說遵循啦。第二,他的風格不同,不是慢練,而基本是快練入手。第三,他多一個外形近似少林拳的二路炮捶。

因此,陳發科的拳,得到了當時太極拳界的廣泛質疑。陳發科也沒法分辨,只是用他是陳長興的曾孫這個名義來教學。

陳發科一共收過5個徒弟,以李經梧為首。

陳發科的主要傳人,有其侄子陳照丕、其子陳照奎、其女陳豫俠、其徒弟李經梧、其學生洪均生、馮志強、雷慕尼等等。

陳發科晚年根據自己的經驗,創造了幾個新招,加在架子里。這個,跟陳照丕傳的早年架勢不同,後人把陳照丕傳的陳發科早年架勢叫陳氏老架,把陳照奎、李經梧等傳的晚年架勢叫陳氏新架。

陳發科的學生洪均生,把陳發科傳授的架子動作的打法變化糅合在架子中,並取《王宗岳太極拳論》為指導理論,創造《拳品》、《三字經》等新理論,開創了「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又叫「陳氏濟南架」(洪均生為濟南人)。洪均生在世時,弟子們有建議獨立出來的。但洪均生不允許弟子們在他在世時獨立成一派,卻默許了死後弟子們獨立的行為。在他去世後,其弟子有的主張獨立成一派,稱為「洪式太極拳」,有的依然堅持師父在世時候的叫法,依然稱「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

陳發科的學生馮志強,把自己的經驗糅合進師傳,引用胡耀貞傳授的氣功理論,並發明了新的理論,創造了「心意混元太極拳」。這派我不太熟悉,應該是和氣功流派的結合。你提到的心意24式,就是這派的入門拳法。

陳照丕在建國初期回到陳家溝。當時,陳家溝已經基本沒人會練拳,據說只有一個叫王彥的還會拳。也有說還有四個人會拳,其中一個是王彥。於是陳照丕就在家鄉,開始教授拳術。現在陳家溝的太極拳,基本全是陳照丕傳授。

早在上世紀30年代,陳家有陳品三,寫成《太極拳圖畫講義》一書出版,其拳法與陳發科所傳授有差異。我們現在把這拳叫「陳氏小架」,現在據說還有人會。陳品三明確了陳家的拳叫太極拳,明確了陳家拳的最高技術為「纏法」,明確了相關理論。

這一切,均與楊吳武孫趙堡五家的傳授不合。

18、話分五頭。

還有個李派太極拳。據他們的說法是這樣的----楊露禪進京後,第一個得傳的是王蘭亭。王蘭亭將自己的太極拳傳給盟弟李瑞東。李瑞東四處訪友,得到甘鳳池的後人甘淡然,少林派大師岳青山傳授,結合三家武藝,創造出一種新的太極拳,架勢跟原來的差不多,叫「太極五星捶」,也稱「李派太極拳」。但是他們並不尊奉《王宗岳太極拳論》。這派的傳人,建國初期是高瑞周。

還有個府內派太極拳。據他們的說法是這樣的----楊露禪進京後,有個叫富周的得傳全套太極拳,並傳給了姓蕭的。這派太極拳的套路和原來的差不多,但是卻多了「小九天」「後天法」「三十散手」等等,反倒與黃宗羲《王征南墓志銘》中描寫的內家拳相合。這派我也不太了解。

吳圖南是楊少侯和吳鑒泉兩個人的傳人。他繼承了兩家的拳法後,對宋譜研究很深,在他的拳術體系中,宋譜被提到一個僅次於王宗岳太極拳論的地位。因此把他拿出來單講。但是,他也未能自成一派。他曾經在一次太極拳聯誼會上當面給過陳發科和高瑞周難堪,說他們不遵守王宗岳太極拳論,練習的不能算太極拳。因此陳發科高瑞周只能作為列席代表。陳發科高瑞周沒有多計較,就做了列席代表。這事情是網上說的,不知對不對。(不對別找我......)

1

  • 回復
  • 1樓
  • 2013-04-18 23:11
  • 舉報 | 二、太極拳相關考證以及現代的發展簡述

    1、太極拳的創始,是這樣的----根據現代傳人的敘述----

    陳發科說:太極拳祖宗就會,不知多久。

    陳品三說:太極拳傳於陳家祖先陳卜。

    楊澄甫說:楊露禪告訴他,此拳創造於張三丰,傳於王宗岳、蔣發、陳長興為蔣發唯一弟子,陳長興傳楊露禪。

    李經綸說:太極拳不知傳至何人,但是王宗岳是集大成者。

    宋書銘說:太極拳創於老子,歷代都有傳人,以後傳到張三丰和他的七個弟子,他這一支是宋遠橋的後人。

    李家後人說:李經綸當時最初記錄的就是太極拳傳於張三丰,後來在拳譜記錄中刪去啦,原因不知。

    趙堡傳人說:太極拳創於張三丰,從王宗岳首傳,下面是蔣發、邢喜懷......直到陳清平。

    吳、孫兩派關於這個,沒有論述,

 
推薦閱讀:

三命通會卷三論太極貴
從陰陽角度分析樂嘉的性格色彩
太極雜說 96
練太極,真的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太極谷的【秘訣精髓】

TAG:太極拳 | 傳說 | 太極 | | |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