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紅的是薛之謙、大張偉?不僅是段子,音樂人正在自媒體化
音樂人的自媒體化紅利正在凸顯價值
現在的薛之謙有多紅呢?僅從近一個月的百度指數來看,約是陳奕迅、張學友的4倍,鄧紫棋的2倍,大致比齊TFBOYS。
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薛之謙僅是長微博廣告就與33個品牌達成了合作,每月微博廣告收入高達400萬。此外薛之謙還活躍於《火星情報局》等人氣綜藝,代言的騰訊動漫廣告更是頻頻刷屏各類社交媒體,堪稱歌手界的廣告小王子,其商業收益亦可見一斑。
然而爆紅的背後,薛之謙出道十年默默耕耘,音樂之路並非一帆風順。由薛之謙唱作的專輯《初學者》從2015年5月首發,到真正獲得行業和眾多歌迷的認可,斬獲「2016 Apple Music中國地區最佳專輯」大獎。
並非是薛之謙無實力,也並非他不努力。拐點在2015年底,薛之謙開始憑藉著「段子手」身份在微博及綜藝上走紅,再加上執著做音樂的勵志形象打造,「歌憑人紅」,好作品逐漸為人知曉,大量吸粉吸金。
不僅僅是薛之謙,我們看到,截止2017年1月底,無論是與薛之謙並稱國民段子手的大張偉,還是通過維權出名、數字音樂專輯大賣的獨立音樂人李志,又或是組團音樂人搭建眾樂紀的陳鴻宇等音樂人,與絕大部分自媒體相似,正在依託社會化媒體及其他自媒體平台,通過輸出獨具風格的內容聚集大量粉絲,並藉助影響力經濟原理為自己的音樂作品引流、獲得理想收益。
這其實不難理解,在音樂人自媒體化的互動場景中,音樂用戶的參與感是完全不同的:他與音樂人更親近,互動更即時。音樂人彰顯了個性,同時粉絲的反饋對音樂人是具有影響力的,不直接參与互動的看客也是很重要的部分。這種微妙的互動,是音樂人在音樂作品之外提供給粉絲的福利之一,也是服務粉絲差異化的關鍵著手點。
以薛之謙經歷為代表的「音樂人自媒體化路線」,對獨立音樂人以及相關音樂平台的發展都有極強的借鑒意義。讓我們回到「音樂人自媒體化路線」的本質,來回答三個關鍵性問題。
音樂人如何自媒體化?
自媒體化助力音樂人引流吸粉並推廣作品,是什麼因素導致中國樂壇逐漸「去中心化」?
3. 音樂人的自媒體化趨勢在今天可為音樂行業提供哪些機會點?
音樂人的自媒體化,不是再造一個段子手
與自媒體人類似,獨立音樂人走自媒體化路線關注的莫過於流量、收入和其他想像空間。
聽眾趨於挑剔,傳統媒體對樂迷的公信力與影響力正在削弱,單純的好作品已經難以抓住聽眾的注意力。這時候音樂人自帶媒體屬性則會為其大大加分。微博、微信是目前音樂人搭建自媒體生態的首選戰場,通過圖文分享、評論互動、直播等形式與粉絲實現即時互動。此外,音樂流媒體平台以及音樂人創作平台中的音樂人動態板塊,以及直播等形式也是音樂人與粉絲互動的重要渠道。能否成功自建自媒體互動生態,將會直接影響音樂人的吸粉能力以及影響力。
有了互動形式,還需內容。音樂人的自媒體化實則對音樂人及其團隊提出了較高的內容要求,即音樂人在唱作之外,還需要在這些社會化媒體以及音樂類的自媒體平台有持續的、IP特色鮮明的內容產出。渠道的豐富一定程度解決了內容多樣性的問題。但是在娛樂至上消費升級上行的氛圍之下,再造一個段子手難以超越「南薛北張」,行業圍繞著音樂人開展的內容營銷需求會增加。
此外,薛之謙現象恰恰反映出音樂人的一大痛點——如何將對的作品在第一時間傳遞給對的人,收穫對的化學反應。自媒體型音樂人的影響力的導流與變現效率,取決於其音樂作品的質量,亦與粉絲互動的頻率與強度相關聯。
從音樂人「中心化」到「自媒體化」,中國音樂行業發生了哪些變化?
過去張學友、陳奕迅、周杰倫等著名歌手「人憑歌紅」的中心化時代已逐漸告一段落,以薛之謙為代表的「歌憑人紅」型歌手,正在以微博等社會化媒體為據點,通過表達「世界和平」的心愿以及寫得一手好段子等方式,連帶音樂作品爆火,吸引一票忠實粉絲,收穫音樂人的自媒體化紅利。
樂壇「去中心化」背後原因是錯綜複雜的,這並非音樂內容價值的貶值,而是隨著中國音樂行業製作的分散、渠道的拓展、消費的升級,市場上的機會越來越多,音樂人要想成功營銷的難度也就越來越大。
製作分散,直接體現在獨立音樂人的創作門檻降低,音樂製作進入「眾創」時代。2016年騰訊音樂、太合音樂、阿里音樂、網易雲音樂等行業玩家紛紛推出原創音樂扶持計劃,斥巨資溯源音樂上游產業。太合音樂集團旗下的「全球原創音樂現金榜」T榜自2016年3月推出以來,截止2016年11月已累計發放獎金736萬,收錄原創歌曲過萬首,獲得獎金音樂人及聽眾累計超過6萬人。此外,一部分新興音樂人正在藉助互聯網音樂平台成長。95後獨立音樂人謝春花就是在網易雲音樂上起家的,她入駐網易雲音樂原創音樂人之後,不僅在線上發新歌,還時不時與粉絲互動,粉絲數躍至17萬。
眾媒時代,音樂發行、傳播的渠道大大拓展,用戶注意力稀缺,影響力經濟逐漸上行。在音樂受關注較低的年代,以演代宣、演以維生是一種略顯無奈的選擇。據了解,逃跑計劃在火之前,一年可能有300到500場的演出,而痛仰樂隊可能每年有50站到60站的全國巡演。互聯網的出現讓音樂人的歌曲宣發以及與粉絲互動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據統計,2016年中國在線音樂用戶已達5.4億,這意味音樂用戶增長接近飽和,流量增加的空間變小,如何在傳統媒體、新媒體、無線、實體、移動終端等渠道中有效引流導流,通過影響力實現價值變現將成為新一年音樂行業行軍必經關塞。
新音樂愛好者的消費升級已成趨勢,這些用戶典型特徵為付費意願提高、音樂消費需求趨於多樣化,渴望與藝人親密互動。據echo《白皮書》數據表明,當下年青一代付費意識明顯提高。95.1%的年青人願意接受每月支付20元以內的單曲付費下載及其他會員服務。同時,年青一代對音樂節的認可程度又有了極大的提升。數據顯示,55.86%的年青人可以接受300~1000元票價,5.15%的年青人甚至願意支付1000元以上的票價。而「藝人陣容」、「活動主題」和「活動場地」成為影響購票決策的最重要元素。如何通過音樂人的自媒體影響力實現數字音樂專輯、音樂演出、娛樂營銷等方面的合作將成為新一年行業考點。
平台方的發力點與想像空間
萬事講求時機,薛之謙與大張偉的不尋常「走紅」之路,如果放到當下,未必會產生產生巨大的迴響,但是音樂人的自媒體化趨勢將為互聯網音樂平台提供諸多機遇。
一站式音樂服務將成機會點
隨著音樂創作門檻降低,資本的集中投入,越來越多音樂人和音樂作品將會湧現,對於音樂企劃製作、宣傳發行的需求也會增加,分散的服務將逐漸被整合。音樂人不僅僅在自媒體化道路上需要指導和協助,還需要平台方能夠為他們量身提供從「企、制、宣、發」的專業音樂服務,甚至到商演、娛樂營銷等方面的影響力價值兌現。
基於大數據與專業音樂嗅覺的精準粉絲營銷
音樂人的自媒體化趨勢說到底還是由於現在的眾媒時代以及分眾市場興起所決定的,音樂人不僅需要產出優質的音樂作品,也需要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自媒體化,主動地維護與目標粉絲良性的互動關係。可以預見的是,未來能夠掌握互聯網音樂大數據,尤其貫穿音樂全產業鏈數據鏈條、能夠幫助音樂人實現精準粉絲營銷的平台方將會佔據差異化優勢。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本文由 貓毛卯帽 授權 虎嗅網 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請於文首標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餘作者身份信息),並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79799.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