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漫談南明14 聯清還是抗清

聯清還是抗清,這個問題看起來似乎很好回答,當然是抗清咯,因為明朝和清朝(後金)這對老冤家都鬥了幾十年。

  但是在1644年三月到十月的這段時間,這個問題其實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簡單。為什麼?

  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禎皇帝被逼在煤山上了吊,所以對於明朝來說,是亂臣賊子李自成逼死了崇禎皇帝,所以李自成是大明朝的頭號死敵,君父之仇,不共戴天。

  而清兵則是被吳三桂作為「剿賊」的援兵請入關的,而且多爾袞在入關之後做的非常到位,收殮了崇禎皇帝和皇后,並為之戴孝發喪,這一手段蒙蔽了很多的明朝高官,使得他們認為清兵只不過是幫助他們剿滅李自成,報了君父之仇,等剿完闖賊他們還是要退出關外的。

  可笑而可嘆,可笑的是明朝的大臣們太天真,可嘆的是多爾袞的心機太重。

  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城之前,北京城一直是清廷的目標,而山海關則是他們不可逾越的屏障。如今,吳三桂幫清兵請進了山海關,進入了北京城,想要再讓清兵退出北京城,退出山海關外,無異於痴人說夢。

  此時的南明首席大臣史可法和其餘的高官們都迷茫著的時候,多爾袞卻是異常的清醒。因為兵力有限,面對大順軍和南明兩個對手,他只能先集中兵力解決其中一個。多爾袞選擇了大順軍,因為南明這個時候正懵著呢,而且南明軍隊屢戰屢敗,暫時對清兵沒有威脅。

  大順軍雖然在山海關戰役中大敗,但是仍有大量部隊布置在山西、陝西和河南一帶,依然具有很強的戰鬥力。多爾袞不敢怠慢,命令阿濟格和多鐸率領明朝降將分兩路大軍進攻山西和陝西。結果我們都知道了,李自成的部隊在山西潰敗,在兩路大軍的夾擊之下,李自成主動放棄西安,經河南向湖北一帶轉移。

  儘管如此,大順軍還是和清兵發生了比較激烈的戰鬥,慘烈的戰爭對雙方的消耗都非常大。然而,此時的南明在做什麼呢?

  他們在爭論立誰當皇帝,他們在搞黨爭。

  在1644年三月到十月的這段時間,河南和山東等地基本處於無政府狀態。李自成在山海關慘敗後,原明朝士紳組織起來推翻了大順地方政權,但是新建立的當地政府不知道皇帝是誰,只能保地安民。而清兵則為了消滅大順軍主力,向西追趕李自成的部隊了。

  在南京建立的弘光政權,因為誤判形勢,採取了「聯虜剿賊」的策略,他們不敢去接受河南、山東等地,怕引起清廷方面的誤會。

  弘光的朝臣們真的是太天真了,這是一個亂世,你面對的是一個以拳頭說話的、未完全開化的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居然以為自己的退讓和容忍能夠換來對方的誠意,其實這麼做只能喪失收復失土的機會,失去了日後防守南京的緩衝地區,讓只尊重強者的對手更加輕視。

  所以,當時面對複雜的形勢,弘光朝的重臣們並沒有完全分析清楚形勢,此時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聯合大順軍主動出擊,兩面夾擊入關的清兵。但是考慮到當時大順軍剛剛逼死了崇禎皇帝,受封建道德約束的明朝朝臣不可能採取這種方式。

  中策是趁清兵與大順軍作戰的時候,收復河南、山東兩省的失地,鞏固將來抗清的前沿陣地,這是當時南明朝廷最可取的策略。

  下策則是聯虜滅順,唇亡齒寒,等清兵收拾完大順軍的時候,回過頭來就是要滅明了。

  所以,面對當時的形勢,弘光政權的錯誤選擇,導致了抗清形勢的惡化,使得自己在之後的抗清形勢中一直處於被動的境地,可悲。

推薦閱讀:

全面對比 Xbox One 和 PS4,入手哪個更好?
寫作工具的取經之路
永恆不變的魅力
走進 racket(lisp) 的世界

TAG:南明 | 1 | 4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