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雨霖鈴》教案

教學目標

1.品味柳詞意象、意境,體會詩人感情。

2.賞析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藝術特色,感知本詞的藝術美。

3.培養學生感悟美、欣賞美、發現美的能力。

? 教學重點

體味本詞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 教學難點

品味詩歌意境,體會詩人感情。

? 教學方法

誦讀法、感悟法、賞析法

? 教學課時

兩課時

?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輕輕叩開古典詩詞的門扉,不經意間就會發現生命在演繹著悲歡與離合,一個個淚眼婆娑的麗姿和一個個凄婉纏綿的動人故事。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這是燕太子丹在易水河邊送別荊軻刺殺秦王時的別離歌。「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是王維與友人送別時的情景。……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了別離的苦痛。而恰是這苦痛觸發了詩人的詩情,他們用詩詞歌賦來傾訴詠嘆他們的離愁別緒。透過這些詩詞,我們可以想見朋友分別時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母親遙望遊子歸家的淚眼愁眉,可以體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矣」的至理。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柳永的一首別離詩——《雨霖鈴·寒蟬凄切》,感受別離詩的千種風情。(板書課題、作者)

二、解讀作者,明確目標(用投影展示)

1.學生展示收集到的有關柳永的資料,教師略加補充。

2.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三、美美地聽——感受詞的語言美

1.聽《雨霖鈴》歌曲,在歌聲中感受感情基調。

想一想:聽了這首歌,你有什麼感受?本詞是怎樣的感情基調?

明確:低徊婉轉、一唱三嘆的旋律里汩汩流出,離愁別恨也從悱惻動人、纏綿哀怨的詩意里幽幽而瀉。

2.聽范讀。學生聽情感真摯的配樂朗讀。

(1)第一次聽:進行語感熏陶,注意節奏。

(2)第二次聽:感受詞的意境,注意情感的運用。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矣」,讓我們在音樂嘆惋的餘聲里走進作者用文字所營造的意境。

想一想:

A.這首詞的內容是什麼?你能概括一下嗎?

參考:在蕭瑟的秋天裡,詞人和他的紅顏知己傷心地告別。

B.詞中哪句最能體現這個內容呢?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四、美美地讀——語感訓練

自由朗讀——指導朗讀——指明朗讀——學生齊讀。

1.學生放聲朗讀,自行品味。

要求:讀准字音,熟悉內容,把握感情,注意語調、節奏,熟讀成誦。

(1)第一次讀:再播放Flash課件,學生小聲仿讀。

(2)第二次讀:教師範讀一小節,作節奏指導,學生自主朗讀訓練。

(3)第三次讀:抽檢學生朗讀情況,來個小比賽,看誰朗讀得最好。(先抽兩個學生分別朗讀上片和下片,由同學評價,若認為自己朗讀得更好的,可以向他們挑戰。)

(4)第四次讀:配以音樂,學生輕聲齊讀。

方法指導:

①      寒蟬凄切——要拖音(「切」字為韻腳,韻腳一般要讀得鮮明;尾音讀長更能讀出詞的凄切情感)。

②      竟無語凝噎——要稍重、稍停,並讀出哽咽之聲、冷澀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③      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④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何處」要讀出疑問語氣,「楊柳岸曉風殘月」應一景一頓,聲斷氣不斷。

⑤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⑥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五、美美地品——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感悟風格

1.老師作詩詞鑒賞方法指導。

品味步驟:

意境:賞析柳詞的畫意美

語言:賞析用語的俗白美

風格:賞析風格的婉約美

(1)意境:賞析柳詞的畫意美,由意象品味意境。

設圖一:別離圖(明代的《雨霖鈴》插圖)

請學生加一標題並說明理由,參考:執手相看。

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詞人渲染這幅「別離圖」選取了哪些景和物作為背景?有什麼作用? (學生討論,教師引導歸納)

意象:寒蟬、長亭、雨、蘭舟、煙波、暮靄、楊柳 、曉 風 、 殘 月、暮 靄 、煙 波。

作用:渲染凄清意境,烘託人物感情。

小結:這一幅「畫」之所以美,就在於其中有景、有物、有人、有情。唯有景,才使萬物美麗;唯有物,才使萬物存在;唯有人,才使萬物有靈;而唯有情,才使這一切都富有神韻。柳詞的美,在於「情之真」,只因有情,才如此凄切優美。

(2)語言:賞析用語的俗白美

投 影 :「耆 卿 ( 柳 永 )詞 曲 處 能直 , 密 處 能 疏 , 險 處能 平 , 狀 難 狀 之 景 ,達 難達 之情 , 而 出 於自 然 。」——馮 煦 《 蒿 庵 論 詞 》

如 何 理 解 這 句 評論 中 的 「自 然 」?

明確:「自然」既指感情之的自然,也指用的自然。柳永詞以本色的語言、白描之筆來塑造形象,猶如李白所說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3)風格:賞析風格的婉約美。

投影:蘇軾問別人:「我的何如柳七(柳永)詞?」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晚風殘月』,學士(蘇軾)詞,須關西大漢,執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東坡為之絕倒。

師:後人常以「大江東去」與「楊柳岸曉風殘月」對舉說明豪放派與婉約派的兩種風格,你從上面的評論中可以看出婉約詞有何特點?

學生討論、明確:

柳永詞的婉約美,它是一種優雅的美、柔性的美、靜態的美。

①描繪景物:景物具有輕、柔、纖、巧的性質,色彩柔和,縱如浩渺煙波、空闊楚天,也不給人寬廣雄偉的氣勢;而是藉此反襯自己孤身行人的飄零渺小。

②情感具有陰柔之美:悲慟的離別情懷,思念之苦細緻入微,纏綿悱惻。

③創設的意境有陰柔之美:景為「清秋節」,情為「傷離別」,狀清秋之蕭瑟,寫別離之凄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達到物我交融。

這種客觀之景與主觀之情融成一種幽婉、輕柔的感人藝術境界,頗能打動人心。

2.小組交流討論。

師:鑒賞詞中美的詞句,說說你認為寫得最美、感受最深的詞句美在哪裡?

(學生堂上發言,其他同學評點,教師點評穿插其間。)

例句參考

例一:「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參考:開首三句,簡單看只是交代送別的時間、地點,細心留意景物特點:「蟬」是「寒」的,秋有蕭索感,蟬在凄涼急促地鳴叫,傍晚時分讓人落寞,更兼雨後帶涼意。詞人,一個「對」字讓人聯想到他的動作可能是「呆」對長亭。這裡的景已不是單純的景物。而是在釀造一種足以觸動離情別緒的氣氛,先給人一種無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情感的基調,以增強下面抒寫情事的真實性和感染力。這句要讀得凄涼、落寞。

例二:「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參考:這兩句是實寫不忍別離又不能不別的情況。「都門」是指汴京門外。「帳飲」是搭起帳篷請行人吃酒。「無緒」是當時心緒非常不安,不知所措的表現。這六個字明顯地寫出地點、動作和情緒,高度壓縮精練。「留戀處,蘭舟催發」,正在留戀不舍的當兒,舟子已經催促他出發了。從「催發」中可以看出他們多麼依依不捨。從這種依依不捨的情況中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上句的「無緒」是已經達到了「黯然魂銷」的程度。這裡要讀得淚眼朦朧,難以割捨,不忍放手。

例三:「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參考:進一步刻畫兩人難捨難分的形象。這種時候,縱有千言萬語也喉嚨噎住說不出口了。只有緊握著手,淚眼望淚眼而已。這一形象的刻畫,看來似很簡單,實則是情感的集中表現,非常真摯動人。這句要讀得「哽咽」欲哭,欲言又止。

例四:「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想到從此天各一方,心情更加暗淡,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便披上了陰影。這句要讀出蒼茫、孤獨味來。

3.課外延展,能力遷移。

運用本節學到的知識鑒賞張先的《江南柳》,並與本課學的《雨霖鈴》相比較,說說它們的異同。

江南柳張先

隋堤遠,波急路塵輕。今古柳橋多送別,見人分袂亦愁生。何況自關情。   斜照後,新月上西城,城上樓高重倚望,願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明確:

同:都寫別情,都描寫了別時的典型環境。都寫了別後,都是情景相生。

異:柳詞想像別後遠行的情景,虛實相生。張詞著重寫送行者別後情景,而未寫別時情事。

4.課外練筆。

用形象化的語言描寫你所經歷的一段愁或喜。

要求:①體裁不限,也可填詞作詩。②要寫真情實感,不得無病呻吟。

六、美美地唱——感受美妙的韻律

(1)播放Flash課件,欣賞美妙的旋律和極富悲情的演唱,品鑒柳詞美妙的意境。

(2)再播放Flash課件2次,同學們伴著音樂學唱。

 


推薦閱讀:

TAG:雨霖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