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練太極,真的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難得一見的太極實戰演示

05

五月

戊戌年

李氏古傳太極中的太極五星捶是清末民初的大武術家,李瑞東先生所創。屬於我們李氏太極拳三大拳重要一門練法內容。李氏太極拳繼承下來的內容極為豐富,是以「河南蔣派」、「江南甘派」和「陝西關中派」太極為核心,揉入董海川八卦掌,岳氏心意十二形而成。

提起李瑞東,解放前的許多武術界的老前輩都知道他的技擊功夫相當的高,原因就是他繼承了傳統武術的精華修鍊方法。他所傳下來的這門拳術因為須下一番大工夫,難練,不好掌握,所以推廣和普及受到限制。李氏太極拳流傳不廣,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李氏太極拳的修鍊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死練套路就能練出工夫來的。套路練習只是修鍊的一種重要手段,而不是全部內容。具體來說,李氏太極拳的修鍊內容包括:

1、基本功訓練;2、套路練習:3、樁功練習;4、內功修鍊;5、輔助功法練習,比如操繩功,太極球功等;6、打手練習(李派太極稱各種推手為打手。註:打手和推手是有區別的);7、對手練習(即雙練、雙操、雙殺等實戰訓練)。

由於內容太多,本文根據李派太極功理功法,結合自己多年練習實踐經驗,重點淡談太極五行捶套路練習,即盤架子的四層功法,將李派秘傳的四種練法推出,與太極拳同仁共同探討和研究,也請武林前輩多多指教。

練好太極五星捶,盤架子是重要的一環,盤好架子的前提是功法訓練做為前提基礎。李氏太極拳在太極部分的基礎功法是「太極周身三圈法」(前行功法)和十三勢。待功法有了一定基礎後,才可以盤拳。功法基礎打好了,身體部位開發出來了(開關展竅),練拳的要領也具備了,盤架子也就事半功倍了。

盤架子是任何太極拳流派都極為重視的內容。李氏太極在盤架子階段的練習次序據《李派太極內外功法秘譜》中記載,分為「慢、快、松、緊」四層功法。現分述如下:

一、李氏太極慢拳八大勢第一層功法

太極五星捶第一層功夫,即是以慢拳為主要練法。著急不行,必須慢練。譜云:「每層每路各有八字規模準繩。以便任意操練運用,橫推豎撞頭頭是道。八字者,八勢也。又有八字訣法,方可慢者真慢,快者真快,而無勉強造作,皆出自天然矣」。李氏太極拳的盤架子的傳統學習,一開始不是上來就練成套的拳法,而是先練相對簡單一些的單手,比如「八大勢」、「老三推」等。

八大勢就是掤、捋、擠、按、采、挒、肘、靠。每一勢都要左右正反成對的來練。從這頭練到那頭為一趟。簡稱一趟拳。通過反覆練習,待八勢熟了就等於開始入門了。此時還應學習一些拳理,明白一些簡單的要領和道理,再一步步深入去練。如拳譜上就有「提頂吊襠心中懸,兩膀輕鬆力自然」以及含胸拔背、沉肩墜肘、裹襠護臀等要領。還要知道無極、太極、兩儀、四象、八卦、陰陽、五行、六合等概念。關鍵是知陰陽,分虛實。陰陽二字為根本。照譜按訣去練,工夫才會不斷提高。

那麼,為什麼要慢練呢?

慢者,靜功也。初練者在盤架子時千萬不要貪多,不要追求儘快學會一個很長的套路,這樣反而欲速則不達。重要的是純熟,熟到什麼程度呢,李瑞東先師在《初練所忌》一文中說:

夫初練者,受教之始,宜端趨向,以立根基,最忌粗心浮氣,精神不屬,眼不顧手,手不顧腳,此謂之「瞎練」。

 

尤忌身形不活,手腳不隨,即用猛力。蓋用猛力者,是欲顯其力。殊不知力與氣連,氣與神通,豈有身形不活,手腳不隨,處處尚自奪力而反能顯力者乎?故此謂之「痴練」。

 

如要避免上述二病,惟平心靜氣,注目凝神,輕搖之以松其肩,柔隨之以活其身,徐行之以穩其步。待致肩松、身沉、步穩,然後鎮頭領氣,以氣催力。力順遂則氣自流通,氣流通,則力自沉重。由是本所之學拳,時時演練,切勿間斷,務期純熟,則眼到、手到、腳到,自有不期然而然者矣!

慢是為了身體不亂動,心裡不鬧騰。這樣便於專註,入靜。這樣才能更快,更好的感受到氣血的效應。李氏太極拳初練時先要做到立身中正。非標版溜直的身體要求,而是周身依止於腳下的中而進行的安舒調整。具體練法可點擊鏈接進入視頻觀摩:

http://m.zm518.cn/zhangmen/livenumber/share/entry/?liveId=1654751&sharerId=a9fc39615adb8a9ac0361e&circleId=145cd815adc757069-7c5c&followerId=

此種練法為武當悟修派(溫州蔣派)最要之秘訣。也可將每勢做為樁功進行左右兩邊的單獨靜力性練習,每六次自然呼吸完畢後可繼續練習,也可以再練下一勢。這樣練才能很快地練出我們所要的內勁來。不然,你看似學得很快,其實出真工夫反而慢多了。這種練法是從後天返入先天之練法也。

練到以意領氣,以氣運身,以內氣催動外形,也就是「意動身隧,干動枝搖,上下相隨,連綿不斷,以腰為軸,節節貫穿,立身中正,不丟不頂,圓轉自如」,即譜雲「此謂之一靜無處不靜,一動無處不動。故云一舉動周身俱耍輕靈。若不知妙訣則神不能內斂,氣不能入骨,玄關不通,太極不動,純是後天氣質運用,不但無益,而且功損。所以必求定靜安泰。不能得真靜之景象,萬無真慢之理」。這就是慢功的標準和歸宿。

二、李氏太極快拳第二層功法

快者,動功也。習拳者由慢功練至「手眼心身意無一不靜,按勢運用無一不慢,慢之至矣。至此陰極則生陽,為太極動功之出矣。此謂之一動無有不動也」。快拳,即快練,其主要目的是將勁練整練合,使內勁(即太極拳特有的爆發力)充分爆發出來。快練身易散亂,要避此病,除熟練外,必須看主宰,掌握好主宰則可任意東闖西馳、南走北行。隨心所欲。

那麼,什麼是主宰呢?主宰就是頂領勁,即「頂頭懸」是也。掌握此要領,必須要時刻保持氣沉丹田,濁氣下降,真氣發動。故「氣以直養而無害」,也才能使拳練得不偏不倚,忽隱忽現,急似流星,捷如脫免。迅速如風行電走,痛快似弩箭離弦,炮之燃火。故譜雲「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也」。

李氏太極三盤體系當中的地盤拳「八法奇門拳」即為快拳的專門練法。也稱武太極。太極五星捶屬則有九種架子的練法。九種練法分別是:大,小,松,緊,慢,快,柔,剛,中平是也。它是練好「八法奇門拳」的前提。掌握了第二層功法,也就為技擊實戰打下了基礎。

三、李氏太極松拳第三層法則

松拳即松練。這是在慢拳、快拳求松求整的基礎上又上升了一個層次,求的是真松——鬆緊更加的適中。是轉換開合,收放提撥,鼓盪呼吸,運用太極橫豎開合彌借之法。現根據自己理解在此作一簡要介紹:

松者,虛靈也。習練者務求腿活,使身手輕捷,乃能得機得勢。欲使身體靈活必於主宰之處留心留意,是有其根至腳,發於腿,主宰於腰之語。故《十三勢行功歌》云:「命意源頭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間」。其中之「隙」字最有深意,內藏無限奧妙天機也。

「隙」字乃橫處言之也,「間」字乃豎處言之也。其主宰在腰,是因其一身之樞紐在腰間,曲伸開合之機盡隨腰隙爾。故為命意之源頭,變轉虛實之根本。此關一開,真炁騰然。血遍周身,上下貫通,天地便無滯重之處。故腰為纛也。故為十三之總勢矣。

腰間鬆動,腰隙靈活,則周身無處不得機得勢矣。動作靈活,腹內松靜,呼吸上下出入相隨相依,萬無散亂之理,也就會使真氣騰然,周身節節貫串起來。腰間,腰隙不活不松,則尾閭不能中正,神由何而貫頂乎!腰隙靈活,神縮隨心,中關一對,則泥丸宮與尾間中正安舒更對矣。如此,才能三田往複,一氣流通,清氣上升,濁氣下降,中間腹內松靜。真炁騰然,上可貫靈頂,下可至湧泉,串滿周身。一片精神貫上泥丸宮內,為一身真炁之主宰。滿身之力藉此而生也。故云「滿身輕利頂頭懸」是也。

欲求真松,必須筋長氣活,脫胎換骨。有真神貫頂,氣落丹田。這時才能立如平準,活似車輪,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虛,進之愈長,退之則愈促。忽升忽降,進退由中。伸縮關鍵在腰,所以腰為軸,氣為旗。腰腿不活,則真氣由何而生?真氣末生,則神力由何而生?腰隙為身之樞紐,全身之主宰。腰活則手足輕捷,開合鼓盪也就能隨心所欲了。這也是李氏天盤拳之練法。求真松是太極拳較高層次的練法,也是修身練氣、增長內力的關鍵。

四、李氏太極緊拳第四層法則

緊拳即緊練之法,是太極功達到較高境界的鍛煉之法。是上等工夫,後天返先天。求先天的靈敏,挖掘人體的潛能。緊拳即是「揪、履、抽、撤、頓、錯、收、放」之法則。

緊者,綿密緊湊,乃緊筋束骨,領氣收神之法,通俗說法就是「從大圈到小圈,從小圈到無圈」的練法。至此層次即可達到「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至」,功至此,自有通神之妙。李氏太極功的「老牛筋練法」即指此層次練法。但如無明師指點,自己不能瞎練。不然會出偏,不僅對身體無益,反而有害。須在老師指導引領下,照譜按訣練之,才能真正「循階,登堂而入於室」。此乃「入門引路須口授」之真諦是也。

上述即是李氏太極功的四層工夫、四種法則。李氏太極的終極目標是「拳與道合」,即張三丰祖師所說「欲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徒作技藝之末也」、「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需要說明的是,李派太極還有許多練法和法則,如盤架子學習當中需要注意的:初練四忌、學練四要、「單撣、雙操、單雜、雙殺、雙練三要、一拳九架等功理功法。

推薦閱讀:

我們再來聊聊「太極圖」帶給我們的~啟示~
和式太極棍
何軼群《太極求真錄》(1)
三拳合一(七)讀《黃庭經解》,明孫祿堂「當中一點子」
太極雜說 97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