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5年內改變世界!VR技術的威力有多大?

5年前:

諾基亞單季度市場佔有率超過四成 刷新歷史記錄

喬幫主還健在 蘋果的4S還未發布

甚至騰訊的微信還沒問世

是不是感覺很震驚

5年像是換了一個世界!

那麼,五年前你還記得在幹什麼呢?

微信彈幕哎?!(╯‵□′)╯︵┻━┻這是什麼鬼?五年前還沒有女朋友╮(╯▽╰)╭現在還沒有的怎麼破?嚇死寶寶了~~~~(>_<>五年前我還在用諾XX快看這裡樓上那位用諾XX的土豪,我們做朋友吧竟然不是圖片?

 2016年, 在歷史上, 註定將成為VR的公元元年而被載入史冊. 因為人類正式跨入了VR時代。

那麼

在VR,AR將成為智慧型手機的下一個移動平台之後,我們該如何冷靜的分析這個市場?又該如何走入這個市場?未來該如何把握住它的機會呢?

 其實VR,AR技術早在60,70年代就有了,當時主要是用于軍事用途,比如現在的F 35 F 22頭盔就是其研究結果代表作之一。你可以清楚看到所有原本在座艙座椅前方的顯示屏的大量信息都展現在了頭盔上。

實際上,大部分技術的出現,一定都是從軍事領域開始的,然後在科幻小說或者科幻電影中最先展現!

我將從三個方面來給大家剖析VR AR這個現象級的潮流(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看)


技術篇

首先我們來解釋一下AR和VR之間的區別:

VR: 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讓你完全沉浸在虛擬世界中

AR: Augumented Reality(增強現實)讓現實和虛擬結合在一起

從現有市場上的技術和產品來說,AR和VR的實現都是在眼鏡上得以實現的,但是他們有一個直觀的不同點,AR是透明眼鏡,VR是不透明眼鏡。

AR透明眼鏡可以讓你在透明眼鏡上看到虛擬的信息顯示,同時也可以透過透明玻璃看到現實世界,直白來說,AR可以讓你和現實世界有更加直觀的互動,我之前有一篇文章介紹AR,需要了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

明年,鋼鐵俠的這些裝備,你也可以擁有!

代表產品: Google的Magic Leap 和 微軟的Hololens(之前我也有寫過兩個產品的介紹,大家可以去看看: )

    Magic Leap不得不說的秘密

《矽谷密探6》HoloLens,化科幻為現實

VR不透明眼鏡讓你看到的完全是虛擬的世界,物理世界你是完全無法看到的,2016年是VR元年,但不是AR元年,所以市面上你所能買到的產品都是VR產品。

代表產品:三星Gear VR,谷歌的Cardboard VR, Facebook的Oculus Rift。

 密探提醒您:前方高能

(理論知識有助於你對VR/AR有一個直觀的了解)

先來介紹一下3D顯示技術,3D顯示現在主流的有兩個技術,

一個是Stereoscopic 3D技術(假3D)現在的VR頭盔和大部分的AR眼鏡都是使用此種技術。

一個是光場(light field) 3D技術(真3D)

Stereoscopic 3D技術

當然Stereoscopic 3D技術中不包括Google的Magic Leap, 至於Magic Leap使用的是什麼技術,現在還是一個商業機密,但是應該是可靠超前的,可能這也是Magic  Leap2016年再次獲得C輪融資8億美金的原因吧(這家公司本來就不是一般的神秘,之前我對其公司的資料搜尋幾乎沒有任何頭緒)。

Stereoscopic 3D的原理和現在的3D電影的使用基本同樣的原理。

工作原理:

使用兩個並排的相機模擬人眼的位置拍攝圖像,然後再在顯示圖像時給雙眼輸送不同的圖像,水平方向上有少許差別,但是最後可以實現3D效果。

當然大家也知道現在的VR設備頭戴都比較大,佩戴久了會比較累,而且,最為尷尬的一點是,你拿著兩個手持設備手舞足蹈的時候,你卻無法看到現實世界,所以會讓人腦產生一種不協調的感受。

另外一個挑戰就是,Steroscopic 3D技術會讓人產生眩暈,噁心等癥狀的出現。

前面說到了,現在大部分的3D電影都是Steroscopic 3D技術。這種技術其實是一種假3D。3D比2D多的一個維度其實就是一個景深。而Steroscopic 3D技術其實就是在兩眼之間產生一種視覺差。

單眼可以感受到更強大的景深信號。那麼我們所需要的就是用攝像機以模擬人類兩隻眼睛的位置來進行拍攝,就會造成兩個眼睛看到一個場景會有細微的差別。大腦會通過三角計算來得到物體的景深, 從而達到3D的效果。當然還需要3D眼鏡來幫助我們強化這種三角計算,這也是為什麼你不佩戴3D眼睛看3D電影的時候,圖像是有疊影和模糊的。

那麼問題來了,這為什麼會造成眩暈,噁心等癥狀呢?

很簡單,這是涉及到兩點,一是聚焦,二是會聚。

聚焦:人類的眼鏡是一個晶狀體(凸透鏡),它會調節凸度來讓物體在我們的視網膜上清楚成像。

會聚:所有的物體都不是固定的,當你眼球隨著物體轉動時,你眼睛和物體之間會有一個不同的會聚距離。

會聚距離和聚焦距離是始終一樣的,我們的大腦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模式,但是Steroscopic 3D技術所帶來的物體投射到你的眼睛的距離(聚焦距離)一直一樣的。但是如前面所說,為了達到3D效果,我們不得不讓眼睛會聚(會聚距離)在不同距離,所以導致大腦一直習慣的神經反應強行分離。

簡單解釋就是,你的眼睛平時看任何物體,這個物體以外的其他物體都是模糊的,但現在通過Stertoscopic 3D技術,你的眼睛看到的所有的物體都是清楚的。長時間如此,會打亂人類大腦已經習慣的成像模式,從而造成紊亂。

光場(light field) 3D技術

AR/VR技術都將走向光場(light field) 3D技術。

光場(light field) 3D技術顯示圖像格式可以分為兩種技術形態:Space—multiplexing(空間復用),Time—multiplexing(時間復用)

空間復用和時間復用的區別在於聚焦上的區別。

Space—multiplexing(空間復用)的聚焦距離不一樣,它是將兩個圖像拼成一副圖片,解析度將會減半。

Time—multiplexing(時間復用)的聚焦距離已經設定好了,你的眼球不管往哪個方向看都沒有問題,但它需要左右眼的圖像交替顯示,也就是顯示頻率需要翻倍,這也就意味著需要更大的運算。

現在AR產品都是使用Time—multiplexing(時間復用)技術,畢竟視覺體驗上解析度還是很重要的。

但是如果想要真的實現科幻電影中那樣的AR眼鏡,給人類的生活帶來質的改變,我們還需要  改變。

1. 透明AR眼鏡挑戰一

 眼動跟蹤技術

現在的VR/AR都沒有實現眼動跟蹤技術,主要還是技術上還是很難。眼動跟蹤技術可以優化解析度,我們可以實現對特定區域進行優化,這樣可以更好的提高用戶體驗。

2. 透明AR眼鏡挑戰二 

顯示

這裡面包括7個問題:

    1. 系統大小

    2. 光場採樣

    3. 聚焦和會聚 — 現在只能模擬眼睛位置(兩個機器拍攝)拍出圖像,是單眼+單眼拍出來的,形成3D圖像是成像過後由大腦三角計算,從而達到3D效果。但是如果可以雙眼拍攝(一個機器拍攝),然後有一個設備直接模擬大腦的3角計算,之後直接放映就ok了。但是問題是,大腦是在太複雜,沒有設備可以模擬大腦

    4. 室外顯示 — 這涉及到大量的光源處理,室外的光源數量和室內的光源數量不是一個數量等級的

    5. 捕捉內容

    6. 耗電問題

    7. 散熱問題

這裡提一下Google glass

它可以算作是一個AR眼鏡產品,它使用的是內置分光鏡,這個很便宜,但是鏡片很厚!所以它只有左上角那一小塊是顯示屏,如果是整個鏡片都是的話,你可以想像一下它有多大!

但是現在有一家以色列的公司 Lumous 做出了很薄的鏡片,但是成本很高,大概需要一萬美金,它使用的是光導計,當然也有200美金的同類產品,但是效果很差。

這裡再提一下雙眼的平行視角 — 需要超過180度 現在AR透明眼鏡大概只能達到20度

(Magic Leap可以超過40度) 現在的VR技術可以做到110度。從中你們可以大概直觀的感受一下差距。

3. 透明AR眼鏡挑戰三 

遮擋(occulusion)

遮擋分為兩種,一種是實物遮擋虛擬,一種是虛擬遮擋實物.

實物遮擋虛擬 — 容易,只需要計算椅子的深度,椅子後面部分不渲染,實物就擋住虛擬了

虛擬遮擋實物 — 很難,現在Magic Leap出現的很多宣傳資料其實虛擬無法遮擋實物,看一下下面這張Magic Leap的宣傳圖:

其實你仔細看的話,還是可以發現太陽並沒有完全遮擋住椅子,只是因為太陽太亮了,其實後面椅子所折射出的光還是反射到你的眼睛裡了。

當然現在還出現了一種新的技術,那就是墨鏡定光,但是很不穩定。

4. 透明AR眼鏡挑戰四 

渲染黑色

 現在黑色無法作為虛擬顏色顯示出來

5. 透明AR眼鏡挑戰五

 延遲

假設現在不談尺寸大小,即使現在技術可以達到隱形眼鏡的大小,如果需要達到電影鋼鐵俠中那樣的效果,那麼久需要非常精準的計算,一點點的產別都會擾亂人類大腦的接受(大腦實在是太敏感了)。

具體步驟是: 探測真實物體 —— 計算空間位置 —— 計算疊加位置(頭戴跟蹤) —— 渲染虛擬物體

順便提一下,現在的Magic Leap的大小可是冰箱的尺寸哦!

AR技術為什麼如此難,其實做個很形象的比喻,我們現在使用的手機是二維的,而AR是四維的,二維轉換到四維是需要非常快的渲染才可以做到。

VR/AR的關鍵設備是MEMS驅動器,現在大部分的VR/AR原器械還是美國壟斷,中國需要在此方面突破,就需要MEMS驅動器上突破,不過現在中國可能已經有MEMS驅動器的生產了,在價格上我們有很大的優勢。

也許很多人更加嚮往的是數字全息技術,具體可以參考星球大戰當中的通訊系統

那麼可以說,以現有的人類的科技水平,基本上沒有可能實現,在可見的未來也是遙遠的一個目標 它涉及到電壓精準控制,需要控制折射器,波動光學,遠遠超過現在AR只需要控制光場就ok的難度,並且即使理論完善了,物理器械也是一個瓶頸。

總結來說:

VR先發展

AR還很遠(涉及到大量數據整合)

全息投影基本上見不到影子


市場篇

我想,如果在2016年你沒有聽說過VR/AR的概念,那麼你真的就OUT了!

無論是華爾街的資本家們,矽谷的科技精英們,各大廠商的大BOSS們,還有街頭巷尾的小商小販們,學校里蠢蠢欲動的學生小屁孩們,寫字樓里的帥哥靚女們等等。

相信大家對這個新興的市場一定都充滿著懷疑,肯定,期望,觀望各種各樣的態度把!五色雜呈,應有盡有!

先來盤點一下最近VR/AR圈的大事記吧

1.許多矽谷的遊戲公司,初創的,老牌的都開始進軍VR遊戲界了,似乎做傳統遊戲的廠商開始變少了。

2.Facebook的2014年花了24億美金收購Oculus Rift,讓人瞠目結舌。

3.2014年Magic Leap融資5億美金(B輪投資,Google領投),2016年,Magic Leap再次得到8億美金的C輪融資。

4.2015年,Microsoft宣布自己的HoloLens

5.2016年,Oculus Rift正式發售,當然還包括很多其他的廠商的VR設備的推出

5.資本的投入也是不予餘力,自2010年以來,數據顯示,超過40億美金的資本已經進入VR領域開始博弈了,這還不包括對於AR的投入統計

從資本主義角度來看VR投資事件:

其實個人來說,我覺得Facebook真的是開了一個很好的頭,2014年花了24億美金收購了一家成立了3年不到的初創公司Oculus Rift,從那以後,你手頭沒有9位數的資本,都不好意思說你要投資VR/AR創始公司了,不過確實2010年之後的VR/AR初創公司都身價百倍了。

Magic Leap這家從天而降的神秘公司,提出他們要研發隱形眼鏡VR系統,著實震驚了一下世界。2012年成立之後,他就獲得Google領頭的資本青睞,至今已經進入C輪融資,資金也是大的驚人。

一家佛羅里達州的公司叫LENSAR,這家成立於2005年的公司前前後後也獲得了將近2億美金的融資。據說他的VR技術可以幫助醫生使用3D圖像做白內障手術。加州的一家叫做ALPHAEON的醫療科技公司去年11月宣布他們準備以5900萬美金收購對方。

僅僅2015年就有將近119個和VR有關的融資。總額大概是6.2億美金左右。2015年最大的一筆融資是迪士尼對VR相機製造商 Jaunt的投資,總額是6500萬美金。Jaunt的CTO Arthur vanHoff透露,現在他們主要是給一些新聞媒體做VR內容。但是其實對他們最感興趣的還是好萊塢。

上圖可以看到2015年對VR領域,資本投入的走勢圖。

2015年投資VR的高端資本主要包括Intel Capital, Google Ventures等。

如果你只是覺得Gaming(遊戲)才是2016年VR設備的發力點,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我覺得可以打一個這樣的比喻,想像一下Gaming是一個機場擺渡車,可能現在VR就是那家飛機,你上去了你就可以飛起來,但是我們需要一個擺渡車先把人們拉上來。

那麼還有什麼領域馬上就可以進入呢?

舉一個小小的例子你就明白了,可以在NBA現場設置一個VR相機,你就可以在家裡像真的在現場看球一樣。同理,你也可以在家裡看一場拳擊比賽或者足球賽。還包括Nike公司最近希望研發出VR技術如何幫助客戶自定義自己的個性鞋子等等。如果好好發散一下你的思維,你可以想到很多不一樣的方面。

當然可以想見,娛樂領域一定是VR一開始最大展身手的地方了,這也和中國今後的消費模式重心重合。有興趣的朋友具體可以參見高盛關於中國未來消費模式的分析(英文版的)

(http://www.goldmansachs.com/our-thinking/macroeconomic-insights/growth-of-china/chinese-consumer/)

這裡我想說一下關於VR社交,最近一條新聞就是關於Facebook已經開始組建自己的VR社交團隊了,所以說,作為社交領域的老大,Facebook當年收購Oculus Rift一定是有自己的深意的。現在的VR設備可以讓你在家裡像坐在電影院里一樣看電影,一項調查指出,90%左右的人們會關掉電影,去和坐在你身邊的人聊天。我們可以從中看出人們對於VR社交的渴求。如果你足夠關注這個VR社交這個領域,未來絕對是優良資產。

上圖是直到2025年VR/AR將會應用的領域。由圖可見,遊戲還將是最大的比例。

那麼VR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我相信這個一定是人們最關心的議題咯。無論任何產品,產業,吹得再打,無法找到它固有的商業模式,一切也都是白談。技術和產品固然重要,但是商業模式更重要。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娛樂收費還將是一個創收的好方式。具體可以參考國內外視頻網站收費模式。遊戲的創收自然不用多解釋,還包括廣告等等。大概這三個就是眼下最主要的創收模式了。

你思考中的商業模式,可以在下面留言討論哦!

作為你該如何把握好和這次的技術革新來做一個更好的接觸呢?

投資者:

關心的不僅僅是VR/AR設備本身,其實最需要關注的是內容產品,一句話,設備技術再好,沒有好的內容,一切都是白搭。這個行業還是內容為王的領域。內容是中國公司薄弱的地方(遊戲尤其是),但是,我相信好的內容不只是代碼和UI的事情,它是需要好的好的伯樂去發現的,而各位投資人正是這樣的一個角色。美國之所以能出來這麼多好的科技巨頭和初創企業,和他們投資人開放,平等,大方的態度以及良好的契約精神有很大的關係!

開發者:

最需要的不只是關注自己的產品,更需要的是如何包裝自己,我覺得很多中國初創企業沒有美國的初創企業會「講故事」,也就是對於市場營銷有著巨大的認知差距,這和對自己的定位以及要求有關。當然環境也有一定的因素。重點還是在營銷這一塊!

用戶:

我覺得大家現在入手VR設備不一定是最好的時機,當然如果你不在乎這筆錢,那就任性起來吧,VR真正能達到人們理想中的使用體驗,至少還需要5年時間。打個直觀的比較:Iphone 1 到 Iphone 4s的進化。

如今市場沒有發布自己VR設備科技巨頭只有兩家A字打頭的公司:Amazon(亞馬遜) 和 Apple(蘋果)。具體大家可以看一下我的這篇文章:

8大證據預示蘋果勢必會驚艷整個VR界!

說到這裡,我想提醒一下大家,其實中國深圳那邊的很多公司早已開始賣3D電影的眼鏡了,這類技術其實並不難,在很多產品上,中國的硬體產品開發一直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在動作捕捉技術上,中國的技術也很好,當然這也要拜中國世界工廠所賜,很多技術的山寨也是功不可沒。

對比一下美國,2011年,18歲的Palmer Lucky也是在自己的車庫做了Oculus Rift的第一個原型,直到2014年Oculus Rift被Facebook以24億美金收購,只有短短的3年,我們可以看到其中中美的創業差距,Oculus Rift最後也終將走向世界,在Facebook的庇護下很可能成為一家世界級的科技企業。

反觀我們中國,技術實力有,市場嗅覺也有,像Palmer Lucky這樣的人也有,資金實力更不用說,但是為什麼沒有出來一家Oculus Rift?或許需要反思的不僅僅是政策決定者,還包括廠家,投資人,騰訊,百度這樣的科技巨頭,做市場營銷的人們更需要思考。

中國的硬體創新絕對不落後於世界,所以大家要有一定的信心!


產品篇

介紹幾個市面上面已經出現的比較好的VR設備吧

Oculus Rift

最早是在全美最大的眾籌網站Kickstarter上面出現的,現在已經可以預定了,預計2016年三月開始發貨。首批50萬套已經搶購一空,之前的Oculus Touch控制器已經推遲發售了,現在裝在盒子里的是Xbox ONE的手柄。價格$599.

Sony Playstation VR

如名字所述,它是為 Playstation 4 主機服務的頭戴,它的顯示頻率達到了120Hz,人眼的最大感知速度是60Hz,一般大型遊戲流暢度在90—120Hz,所以它可以和PS4完美結合在一起。價格未知,發售日期2016年。

HTC Vive Pre

HTC的Vive的顯示頻率是90Hz,

它擁有自己的VR控制器,你可以使用它們和虛擬遊戲中的元素互動,比如爬山,划水,射擊等。

價格未知,發售日期2016年。

Samsung Gear VR

Samsung Gear VR使用的是Samsung Galaxy手機來作為顯示屏和處理器。現在已經有很多遊戲可以下載玩了。更多的電影,遊戲也要上架,內容確實不少。

價格$99,已經可以訂購。

Microsoft Hololens

Hololens是一半VR一半AR,擁有 holographic 圖像,意味著你可以在廚房桌上玩我的世界,也可以在卧室里暢遊火星。手勢識別和語音識別,最關鍵的是,它無需連接到電腦即可使用,一套Windows 10 系統已經嵌入頭戴中了。

具體想了解的朋友可以參考我的這篇文章:

價格$3000 發售日期2016年。

FOVE VR

這款VR設備的亮點就在於其眼球追蹤技術(前面說過很難的一個技術),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麼就可以提供更好的顯示效果,VR顯示就會更加真實。

價格$349,發售日期未知。

Zeiss VR One

這一款頭戴和Samsung Gear VR一樣,都是將你的智慧手機作為顯示屏的,同時支持IOS以及安卓系統。它有一個APP專門幫助你播放VR內容,同時它是開源的,也就意味著你可以開發很多應用給它。

價格$120 現在可以預定

還有很多VR設備也已經上市,當然掉進水裡砰砰出水花的大概就是這幾個VR設備了,無論如何,現在一定是百花齊鳴的時代,也許過了兩三年,大家都會看到這樣的熟悉的論調和新聞:今年又有很多VR行業公司熬不過這個冬天了 資本的寒冬該何去何從? 但是仔細想想,哪個行業不都是這樣過來的嗎?


本文作者

協作密探:Chen Run

「大家好,我是齊天大潤,electronic engineering專業。對互聯網,人工智慧以及future非常感興趣,希望大家可以多多交流,謝謝。」


矽谷密探 - 矽谷風向標


推薦閱讀:

找女人是門技術活,智慧男人必看!
視頻助理裁判技術(VAR)會越來越受到足球界的歡迎嗎?
趙蕊蕊和朱婷技術上有什麼不同?
賦能與進化,人工智慧2017

TAG: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