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今天的香港人是如何看待當年英國的治理

香港從1842年鴉片戰爭後割讓與租借給英國,直到1997年回歸祖國,對於這一段歷史從總體上被看成是中華民族屈辱的歷史,但是在此期間香港畢竟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一個國際大都市,那麼普通的香港人是如何看待當年英國人的治理,這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也是我二次訪問香港始終所感興趣的題目。

20年前我第一次來到香港時,正好是香港回歸前的準備時期,各方面的政治力量處於較量狀態,因此香港人普遍比較迷茫,比較有錢的人紛紛移居國外,同時把資金也轉移到國外。有一次我遇到一個普通的香港居民,問他對於香港當時的政治狀態是如何看待的,他不無調侃地回答:「我們香港沒有民主,但是有自由,老百姓生活得不錯」。解讀他的說法就是:儘管港英當局保持著對香港的絕對的管制,並沒有把西方民主模式,如多党參政,議會上下兩院等推廣到香港,香港人在政治上無權;但是因為香港有完善的法制,保證老百姓日常生活處於有條不紊的環境,因此坦率地講他們對港英當局不反感。所以,這次我們又去香港還發現:在著名的香港公園仍然樹立一座由60年代的一位港督署名的紀念碑。

可是後來到了1992年,彭定康出任末代港督,他為了維護大英帝國在香港的立場,大張旗鼓地推行他的所謂的政治改革,突然宣布要實現英國一百年來從未恩賜給香港人的民主,因此那幾年內香港成立了很多政黨,這些政黨現在都成為了當今香港政治舞台上活躍的力量,彭定康又擅自提出所謂的「九五直選」,就是要在1995年就實現直接選舉,他的所作所為,給香港的回歸增加很多麻煩,中央否決了「九五直選」,時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的魯平更斥責彭定康是「千古罪人」。

這次我在訪香港,與20年前相比,情況大不相同了,看到香港社會穩定,人心穩定,前幾年曾出現了香港移民回歸潮,現在有很多項目就是由回歸投資建設起來的,回歸十多年來,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方針,得到充分落實,香港人對前途充滿信心,因此在金融風暴後,香港仍然是全世界上最有競爭實力的經濟實體之一。

彭定康回到歐洲,後來在歐盟擔任外交事務專員,一直奉行對中國友好的政策,所以當他代表歐盟再次訪問中國時,受到中國政府外交部長在紅地毯上的熱烈歡迎,真所謂「相逢一笑泯恩仇」,但是在這外交家們彬彬有禮的握手言和的背後,是赤裸裸的國家實力的較量,因為現在中國的實力不僅超過了當年的大英帝國,甚至連整個歐洲也不可把中國等閑視之。

不過香港人對英國人治理香港的這一段歷史,始終保持著比較客觀的看法,這次赴港我有意專門參觀了由特區政府新建的香港歷史博物館,博物館的內容極其豐富,從香港遠古人類的遺迹到回歸後的今天,博物館的形式極其生動,充分利用圖文、實物實景、多媒體、紀錄片等技術手段,十分具有有吸引力和教育作用,我感到比國內同等的博物館要好多了。我在此要引用博物館最後結束語中的幾句話:「……香港自從1842年割讓給英國,是一個歷史的分水嶺,由於政治、經濟、法律與內地迥然不同,香港形成了一個相對安定的環境,從而吸引了各地的人才,以及多次的移民,終於把香港建成一個國際大都市……」我在這段話前面停留良久,因為這既是香港特區政府對這段歷史的官方態度,又代表了香港民間的普遍看法,在這裡可以體會到二個觀點,首先肯定了那段歷史對香港發展的貢獻,同時強調了香港移民的作用,對於第二個觀點將在本文後面再解釋。

推薦閱讀:

如果想在香港租房,哪個網站比較靠譜?
移去香港,值得嗎?
如何評價如今的香港樂壇?
三中全會會不會重開IPO?如果重開IPO對國內和香港/美國IPO市場有何影響?
一個不一樣的香港.讓我流連忘返的地方

TAG: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