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圖解 1
〖 原文 〗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 釋義 〗
太上老君說:「人的福禍,本來就沒有一定的門路,全都是自己招來的啊!」
〖 說明 〗
太上,是太上老君,姓李,名耳,號伯陽,也就是周朝的聖人一一老子。得道成仙后,稱天立教,為道教的始祖,是上天至尊之聖。他告訴人們以善惡感召之因,必定會得到天降禍福報應的果。所謂有感必有應,隨感而應,用以彰顯天道好還的道理,而啟發世人的敬畏之心。知道作惡必定得到災禍病天的惡報,因此心有所懼而不敢去做;知道行善必定會得到福壽天仙的善報,因此心有所求而勇敢地去做。只要積善必定會福蔭子孫,若是積惡必定會禍延子孫。
凡人的禍害福利,原無一定的門路,只在人自作自受。要知道,天地是沒有私心的,而吉凶禍福也全都是自己招來的啊!然而人在沒起念頭的時候,這顆心是湛然清凈的,就如同虛空一樣,哪裡有什麼善惡呢?只是因為這個念頭才動,所想著的是好事就是善;所想著的是壞事就是惡。其最初不過是起了一個念頭,做了一件事情而已,但是到了後來,經過了日積月累,於是就有了善人和惡人的區別了。所以一個人得禍或是得福,全都決定在當初起了善惡念頭的時候啊!太上提醒警惕世人,注意小心自己的起心動念啊!其中若是有了絲毫的差錯,那麼禍福的果報就會天差地別了。
〖 原文 〗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 釋義 〗
善惡的報應,就如同影子一樣,人到哪裡,影子也就跟隨到哪裡,永遠都不分離啊!
〖 說明 〗
善惡是就人心來說的,而報應則是就天理來說的。人作善必有福報,作惡必有禍報。就象人身的影子,跟定那身體,身正,影子正;身斜,影子就斜。
聖人說得很詳細,可惜一般沒有智慧的人,不相信這種道理,於是就背善向惡了。因為他看到現在作善事的人,有的命運很坎坷;而做惡事的人,有的不但長壽,而且還富貴得很,於是就說: 「善惡不見得會有報應啊!因果似乎不足以相信啊!」而他們不明白,這個世上沒有活到幾百歲的人,而上天也沒有即刻就結的案子。俗話說:「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所以不要只看眼前,應該要看究竟。
按照佛教佛經的說法,因果報應是要論三世的:第一種是現報,就是這一生就受到果報;第二種是生報,就是第二生才受到果報;第三種是後報,就是第三生,以及十生、百生、千生萬生才受到果報。所以今生做善事而卻得到災禍的人,這是因為他前生所造的惡業,現在成熟了啊!今生做惡事而卻得到福報的人,這是因為他前生所造的善業,現在成熟了啊!所以福中有禍,禍中有福,就是因為不是純善或是純惡的關係。開始的時候有福報,而最後卻有災禍,這是因為他的善心退步了啊!開始的時候有災禍,而最後卻有福報,這是因為他的噁心懺悔了啊!若是所造善惡苦樂的果報沒有變化,這是在說明了直接的報應;若是災禍和吉祥互相地出現,這是顯示了果報的隱約和巧妙啊!更有人所看不到的陰德和隱惡,那就不是人們的耳朵和眼睛,所能看得到、聽得見的善惡果報了。
〖 原文 〗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
〖 釋義 〗
因為人的一生,無論是白天夜晚,時時刻刻,上下四旁,都有主管人間的神明在鑒察著,依照各人所犯過惡的輕重,來奪除人的壽算。(人活一百天叫一算,犯輕的就少奪,犯重的就多奪)。
〖 說明 〗
天有三官五帝、百神諸司,地有五嶽四瀆和城隍里社,另外又有舉意司,專門記錄人的起心動念的善惡,凡是這些,都是所謂的司過之神。而上天的心是慈悲仁愛的,想要世人在自己心中獨知的地方,為善去惡,因而才有了司過之神,鑒察人們所犯的惡事,並且量度惡事的輕重,而減除人的壽命百日。
《華嚴經》說:每人出生之後,就有兩位天人跟隨著,一名叫同生,一名叫同名。這兩位天人能夠時常見到被跟隨著的人的言行;而被天人跟隨的人,卻見不到天人。」這兩位天人,即善惡二部童子。他們每天二十四小時都在記錄著人的善惡言行,包括心理行為。依照各人所犯過惡的輕重,來奪除人的壽算。所以我們每個人的起心動念、言談舉止、待人接物,都要常常想到有神明在鑒察記錄,如有惡念,要立刻警覺到,把它調整過來。能夠這樣的話,那麼吉凶禍福,壽命長短的與奪之權,就可操縱在我們自己的手中,天地鬼神也就無可奈何了啊!更何況是司過之神的奪算呢!
〖 原文 〗
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
〖 釋義 〗
人的壽命,既然已經因為犯過而被減少,而且還要被懲罰生活貧苦,家庭破碎;又經常地遭逢到憂愁災難啊!
〖 說明 〗
人若是要想趨吉避凶,必定要改過遷善,關鍵應該在於先治心,檢點自己的身、口、意三業的行為,不可放逸隨便,一日一時、一刻一念,乃至於一剎那都要剋制住自己的心,謹慎自己的口,治理好自己的身體。這樣久久不間斷,自然就不會受到外面境界的影響而動心了。此時的心,就到了湛然清凈沒有慾望的境界,全體都是善了啊!這樣怎麼會被神明減去壽算,弄到了貧苦家破憂患的地步呢?
〖 原文 〗
人皆惡之。
〖 釋義 〗
人人都討厭造作惡事的人啊!
〖 說明 〗
作惡的人,人人都厭恨他的。這是公道在人。惡人到此,便無容身之地了。
《玉樞經》上說:「人若是不修善業,上天必定會斬他的神,攝他的魄,使他神魂顛倒,被人所厭惡,為人所嫌棄!」今天恨別人欺負他,怎麼會知道這是上天斬攝了他的魂魄,使他處處碰壁,而為人們所厭惡啊!今天有幸知道了這個事實,就應當洗心革面,改惡向善,天心是仁慈寬恕的,是不責罰懺悔改過的人的,從前所犯的過錯是可以救贖的,從此改過遷善,那麼前途仍然是一片光明。
〖 原文 〗
刑禍隨之。
〖 釋義 〗
刑罰跟災禍,也就跟隨而來。
〖 說明 〗
太虛真人說:「別人若是將災禍轉嫁給我,那麼我就以福德來回報他。如果能夠這樣,則福德之氣,始終都是從我這裡出來;而害氣重殃,自然就從惡人那裡生出來。」這裡說到刑罰災禍跟定了惡人,就是因為害氣重殃在惡人的身上,所以刑罰災禍才跟定他啊!《華嚴經》說:「南閻浮提世界的眾生,是處在五濁惡世之中啊!這個世界的眾生,不肯修十善業,而且專門在造惡業:殺生、偷盜、邪淫、妄言、綺語、惡口、兩舌、貪、嗔、痴、邪見,不孝順父母,不恭敬三寶,更互相地憤怒爭鬥,互相地誹謗侮辱,任情地起見,非法地謀求。由於這些因緣,而感召到了刀兵、饑荒、疾病、死喪、天災、人禍種種的報應。」由此可見,總是自作自受,自食惡果,全部都是自己招來的,並不是由於他人造作的啊!既然趨吉避凶,決定在當前的一念心,而天堂地獄也就會現在眼前了。
〖 原文 〗
吉慶避之。
〖 釋義 〗
吉祥和喜慶,都遠遠地避他而去。
〖 說明 〗
要知道「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人若是能夠去惡為善,恭慎自己,順應天理,自然在靜的時候,心就會與天道相合;在動的時候,行為就會與吉祥喜慶相遇了。如果有人的心行與此相反,那麼我們看得到的就是他難逃世間的刑罰,看不到的,則是他被鬼神的責罰。所以惡人被鬼神減除壽算,短命而死,吉祥和喜慶也都遠遠地避他而去,而橫禍和刑罰,就都跟隨而來,這是必然免不了的啊!
薛西原先生曾說:「天地間的福祿,若不是存些憂勤惕勵的心,福祿是聚它不來的;若是不做些濟人利物的事,福祿是無法相配的。」這句話真是有道理啊!
〖 原文 〗
惡星災之。
〖 釋義 〗
惡煞凶星,也同時降下了災殃給作惡的人。
〖 說明 〗
惡星是天上掌管人間一切災禍厄難的神。要知道,人生在這個世間,每一天,乃至於每一個節氣,都是屬於星光在主攝著。造惡的人,因為心常昏暗,身上的黑氣上沖,自然就會以惡召惡,所以惡煞凶星降臨到他的頭上,災禍也就跟隨著而來。若是行善的人,因為心地光明,則惡的氣氛漸漸地退散,惡煞凶星避他都來不及,怎麼還會降給他災禍呢?知道了這個事實以後,人怎麼可以不畏懼,修正反省自己的過失,以挽回天心呢!
〖 原文 〗
算盡則死。
〖 釋義 〗
使惡人的壽算減盡之後,惡人也就死了。
〖 說明 〗
眾生作惡的習氣,實在是難以拔除啊!而自己茫茫的業識,就像是膏火相煎一樣,生命中的日子,一天一天過去,壽命被奪盡,死期已到,而且死有餘辜。惡人壽命短促,死後神識隨業受報,墮入了畜生、餓鬼、地獄三惡道中受苦,無窮無盡啊!「人身易失,定業難逃」,因果報應,絕對不空!希望仁人志士對這個道理一定要深信不疑啊!趁著自己一息尚存,仍然可以懺除彌天的罪惡。如果仍然是因循苟且地度日,則百年光陰,如箭一般快速地逝去。等到自己臨命終,地、水、火、風四大分離的時候,再懊惱悔恨,也就來不及了。
〖 原文 〗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
〖 釋義 〗
這是說人的一身,行住坐卧,都是星神在鑒察著。三台星神、北斗星君,常在人的頭上盤旋,記錄各人所犯的罪惡,並且依照他所犯過惡的輕重,來奪除他的壽命。
〖 說明 〗
人的壽命,十二年為一紀,一百天叫一算。三台星神,掌管人的壽天。北斗神,掌管人的善惡。
《業報因緣經》說:「七星之氣,常結為一星,在人的頭上,距離頭頂三寸的地方。若是為善的人,則頭頂現出的光是明亮的;若是作惡的人,則頭頂現出的光是黑暗的。如果作了大善的人,頭頂的光就更加明亮;作了大惡的人,頭頂的光就滅掉沒有了。而這種光,一般人是看不到的,但鬼神則是看得一清二楚啊!
唐朝大臣婁師德,受到高宗皇帝的寵信,對朝廷也有很大貢獻。有一天早上,婁師德一起床的時候忽然看到星官告訴他說:「你曾經誤殺了兩條人命,這個罪過應當減除你十二年壽命,你頭頂上的星光快要滅盡了啊!」沒多久,婁師德就過世了。
〖 原文 〗
又有三屍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
〖 釋義 〗
又有三屍神,住在人的身體里,凡是人的心、口、意、語,總是瞞不過三屍神的。每到了庚申日,也就是天神決斷人善惡的日子,三屍神就上到天帝的衙門,據實地報告人的罪過。
〖 說明 〗
上屍神青姑,名叫彭踞,居住在人的頭部,她會令人思考、多慾望,使得人的眼睛昏花,頭髮掉落。中屍神白姑,名叫彭躓,住在人的腸子里,她會令人喜歡飲食多忘事,而且喜歡做惡事。下屍神血姑,名叫彭嶠,住在人的腳里,她會令人好色,喜歡殺生,使得人的手腳四肢和五臟六腑擾動不安。凡是人的心、口、意、語總是瞞不過三屍神的,所以在庚申日,趁人熟睡時,與身體中的七魄,共同上到天帝的衙門,訴說人的罪過。三屍神的所作所為,目的就是使人快些死亡,這樣她們好出去作鬼,享受血食的拜祭。要知道,只要自己心地光明正大,鬼神自然就退避了。
〖 原文 〗
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 釋義 〗
到了陰曆每個月的最後一天,灶神也是一樣啊!
〖 說明 〗
人的一家,動靜居處,都有神明鑒察的,灶神掌管一家人的命,所以叫司命。凡是一家的男女老少,所犯的大小罪過,灶神都能無微不察,每到月終,就直接向日月二神上奏,並且將罪惡記錄在黑冊子里。世人的行事,但只知道圖一時的痛快,哪裡會問家裡有沒有灶神在記錄他所犯的罪過呢?
〖 原文 〗
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
〖 釋義 〗
凡是人犯了罪過,都難逃神明的鑒察。罪過大的,就被奪除十二年的壽命,罪過小的,就被減去一百天的壽命,這是決定不會錯的。
〖 說明 〗
人的一生一身,一心一家,處處都在神明的鑒察之中。凡是人投胎受生之後,壽命的長短,增加或減少,在天上都有記錄。太上命令諸位神明: 「你們考察人間的善惡,要三日一言,十日一奏,百日一結。若是修善立功,這個人便可以延長壽命,萬一造了罪惡,立刻就將他的壽命減算或是奪紀。」所以罪過有大有小,而奪紀奪算,也就有了懸殊的差別了啊!
要知道人生最難得的是壽命,而冥冥之中被奪除的也是壽命。所以太上才諄諄地教誨這些道理,就是要警惕世人,要注意小心自己的起心動念,不要有一念的錯誤,這樣才能夠享受五福中最前面的一福長壽啊!太上對於世人實在是太慈悲了啊!
〖 原文 〗
其過大小,有數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
〖 釋義 〗
這些大的小的罪過惡業的事情,有幾百種之多,凡是想求長生的人,必須先要避免這些罪過惡業啊!
〖 說明 〗
凡欲求長壽的人,必須遠絕過惡,先從避過做起。就像避水怕水淹死,避火怕火燒死一般。凡過惡曾經犯的,痛改了不要再犯;未曾犯的,切戒了不要偶犯。改正了不再犯,就是修行。修到心境朗然,神珠廓徹的功夫,這樣就會使諸相頓離,絲毫都不染著,心裡清凈,自然會壽命長久。這就是所謂無上至真的妙道啊!
〖 原文 〗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
〖 釋義 〗
凡是要做一件事情,先要想一想,合不合道理,合道理的,就前進去做,不合道理的,就退避不做。
〖 說明 〗
道就好象是大路一樣,順天理,合人心,坦平正直,即是道;而逆天理,拂人心,荊棘險阻,即非道。凡要做一件事,必先要想一想,是合理的,便去做,這是趨吉關頭。想想不合理的,便不去做,這是避凶關頭。是非只在當念的分辨,而進退則必須要即時的決定。在這個緊要的關鍵處,一定用斬釘截鐵的手段,不能夠有一絲毫猶豫不決的心念啊!如果念頭一轉,就會再墮入了魔關。所以要及時地省察,事事都要謹慎小心。此處所謂的「道」,也就是《中庸》上面說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的「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或是說話,或是沉默,或動,或靜,都無處不是「道」啊!只要真正深入了解其中的道理,行起來就會十分勇猛精進了。
〖 原文 〗
不履邪徑。
〖 釋義 〗
凡是不正經的地方,例如賭場、妓院、舞廳、煙館等,都要視之為邪徑,決定是退避不去的。
〖 說明 〗
善人放正了心,便件件事都做得正經的;他看苟且的財色等事,猶如禽獸路頭,決定要立定主意,必不肯做的。要知道福以酬德,若是稍微有些求福的心,就是邪徑啊!所以應當為子孫造福,而不應當為子孫求福。而謹慎家規,崇尚儉樸,教導耕種讀書,廣積陰德,這就是為子孫造福。而擴大田宅,締結姻緣,爭什一(猶今之少納稅),買功名,這就是替子孫求福。要知道造福表面上看來,雖然恬淡,但是能夠使子孫長遠;而求福表面上雖然很熱鬧,卻是使子孫的福報縮短了!
而名以賓實,也就是名實要相符。若是稍微有些市井之心,也就是沽名釣譽,打知名度的心,就是邪徑啊!所以應當要為此生惜名,不應當為此生市名。惜名的人顯得寧靜而吉祥;而市名的人,就顯得躁進而笨拙了。
〖 原文 〗
不欺暗室。
〖 釋義 〗
就是在陰暗的房間,別人所看不見聽不到的處所,也就是善惡才分的界限,都能夠正心誠意,絲毫都不願意欺騙。
〖 說明 〗
善人率真了心,便件件事做得真誠,絲毫不願欺人。從心源上打掃得千乾淨凈,光光明明,雖然是在屋子裡面最隱密、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也是斷然不肯苟且行事。那麼明顯的地方,也就更可以知道了。能夠如此,然後積功累德,做種種的善事,就可以一以貫之了!
從前有位八歲的沙門叫妙顏,他已經證得了阿羅漢果位的神通。有一次飛行進入王宮,王后想要抱他。妙顏就跟王后說:「不可以抱我,王后不應該靠近出家人的身體。」王后說:「你和我的兒子一樣小,讓我抱抱你,又有什麼不可以呢?」妙顏回答:「現在我們就以感情來比喻,就像王后剛才所講的。但是感情往往都是從微小而起,就好象是星星之火能夠燒掉萬里寬廣的原野;又比如涓滴之水,能夠穿透泰山一般高的石頭。凡是事情,都是由漸漸開始,從少慢慢地增多,從小漸漸地變大。所以有智慧的人,都會遠離避開嫌疑的,這就是所謂的防微杜漸啊!」
〖 原文 〗
積德累功。
〖 釋義 〗
善心純熟就是德,善事真實就是功。積德就像積錢一樣,漸漸地積,就漸漸地多了。累功就像築牆一樣,漸漸地築,就漸漸地高了。
〖 說明 〗
發了善願,就要具有真信心,勇猛心,精進心,堅永心,不要因為吝嗇錢財而終止;不要因為怕人譏笑而懷疑;不要習慣於安逸而不能奮發;不要被私慾所牽絆而影響了果決;不要因為事大而怕難;不要因為善小而忽略;不要以事情忙為理由而推諉;不要為了矜惜自己的名節而不救患難。總之,要勿避嫌、勿避怨、勿因循、勿間斷、勿魯莽、勿圖報、勿務名。凡是遇到了一切的善事,都要歡喜地去做,委曲地成就,這樣才是真正的積德累功啊!
〖 原文 〗
慈心於物。
〖 釋義 〗
凡是積功累德的善人,不但是親親而仁民,尤其是他的慈心,遍及到了萬物啊!
〖 說明 〗
慈心就是仁心,為萬善的根本。慈有兩種意義,一是救濟貧窮,拔除痛苦;二是戒除殺生,並且還要放生。這是積德累功的本,也是做人的根!《大藏經》說: 「人若是不殺生,愛護動物的生命,以及放生布施食物,就會得到長壽的果報。」現在一些人家的小孩子玩遊戲,經常會傷到蜻蜒、小鳥、青蛙等類的小動物,這是家長應該要痛切禁止的,不要讓小孩傷害了小動物。否則不只是會傷害到那些小動物的生命,損害了孩子的福報,而且助長了孩子的殺機,等到孩子長大了,做人就不懂得仁慈寬容了啊!
〖 原文 〗
忠。
〖 釋義 〗
為人臣子的必須要盡忠。
〖 說明 〗
所謂忠就是盡心無欺的意思。凡是人的倫理所在,例如屬下服侍長官、晚輩奉侍長輩,或是平輩朋友之間的交往處世、待人接物,都應該要盡心而無欺。君臣的關係,則是道義相結合,臣盡忠,乃是天理常規,也是人倫的根本。一般常人,容易在這個地方產生苟且的現象,而為人臣子之所以分心而不能夠盡忠的原因,不外乎是自身和家庭、官位、權勢、恩怨、名譽這五種。想到了自身的官位,多是平庸之人,那麼產生的壞影響還小些;而玩弄權勢的念頭,多是出自奸臣,那麼會關係到天下國家的利害。而這些奸臣,最後也是害到自己。
於鐵樵先生說: 「老百姓所以能夠安居樂業過著太平的日子,這全都是靠國家軍隊和警察保護。因此每一個人都應當隨著自己的本分對國家盡忠,更何況是讀書做官領國家薪水的人,若不認識這個忠字,就實在是太慚愧了啊!」
〖 原文 〗
孝。
〖 釋義 〗
為人子女的,必須要盡孝。
〖 說明 〗
孝是為善的頭。前賢說:「忤逆子媳,便是禽獸。」天報最準的,然而這點良心,人人都有,只消一喚便醒。古人說孝,心連思之,不思作不出孝的。孝養父母,不僅要養父母的身,關心、體貼、問寒問暖、送醫嘗葯,而且要養父母的心,不使父母有一絲毫的擔憂、牽掛、傷心等事。要讓父母身安,心安,頤養天年,得以善終。否則,就是大不孝啊!羅先生曾說:「孝子侍奉雙親,不可使父母有冷淡心,不可使父母生煩惱心;不可使父母有驚怖心,不可使父母生愁悶心;不可使父母有難言心,不可使父母有愧恨心。」孝子必須要安定國家,因為國家安定了,家庭才能保安定,而家庭安定了,孝子才能夠實行孝道,所以古人求忠臣,必定是在孝子門中求到的啊!而忠孝若是能夠兩全的話,方才是做人最高的德性。
〖 原文 〗
友悌。
〖 釋義 〗
做人家哥哥的,必定要友愛弟弟;做人家弟弟的,必定要尊敬哥哥。
〖 說明 〗
兄去愛弟,叫做友,弟去敬兄,叫做悌。兄弟是骨肉,他骨是我骨,他肉是我肉。兄弟又是手足,手病連足也痛,足病連手也痛,彼此之間,應該要互相地保護扶持,哪裡有手足自己在互相干擾打鬥的道理呢?在父母的眼裡看來,兄弟原來是一體的啊!就象骨頭和肉一樣,很難解得開啊!今人兄弟不睦,若內有一個賢明,甘自吃虧,就可和好。骨肉之間,只該講情,不該講理。執了理,便傷情,傷情便不是理。兄不愛弟,做弟的不要學他,只該盡敬兄的道理;弟不敬兄,做兄的不要學他,只該講愛弟的道理。善人讓些財帛,耐些衝撞,旁言弗聽,宿怨弗留,化導利濟,先從此做,不論賢愚繼庶,兄弟間一團和氣。至誠相愛,他或不順,只認我的錯,不認他的錯。功過格說,財物不論爾我,終身如是,准三百功;凡不肯救助兄弟及侄的困厄,准三百過。就是同高曾的近族,從祖宗看來,也是一脈,都不可不恤的。
〖 原文 〗
正己化人。
〖 釋義 〗
先要端正自己,還要去勸化別人,共同 著善心,共同去做善事。
〖 說明 〗
所謂「正人必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而人若是能夠正己,則沒有不能夠正物的啊!然而化人的時候,務要真真切切,好言好語,想一個法兒,去感化他,不是說了幾句,憑他聽不聽便罷了。若又印施善書或格言,或因果、或歌、或圖,善愈廣大了。
宋朝的司馬光,為人忠厚正直,天下聞名。他住在洛陽的時候,洛陽的風俗,都受到他的影響感化而為之一變,人們莫不崇尚名節,而羞於談論錢財利益,人人都有廉恥的觀念,知道有所警惕,不敢為非作歹了。
〖 原文 〗
矜孤恤寡。
〖 釋義 〗
矜哀憐憫孤兒,要儘力地教養他,成就他終身的事業;撫恤寡婦,要儘力地保護她,成就她一生的貞節。
〖 說明 〗
孤兒寡婦都是人生的不幸,若是成了孤兒寡婦,而且又貧窮,那就更慘了,恐怕連性命都難保啊!所以布施恩惠,把孤兒寡婦列為最優先的對象。善人培植人的孤兒,務要儘力教養,成就他終身的事業。善人保護人的寡婦,務要儘力周給,成就她一生的貞節。就是冥冥中,孤兒的父母,寡婦的丈夫,也都會感激不盡啊!
〖 原文 〗
敬老懷幼。
〖 釋義 〗
尊敬老人,使他們得到尊養和安寧;愛護年幼的孩子,使他們得到撫育和保護。
〖 說明 〗
俗話說:「敬老得老」,須知老人的閱歷久而且多,能活那麼大年紀,可說是長壽,何況長壽是五福中的第一福啊!這正是年輕人效法尊敬都來不及,怎麼可以輕慢呢?可是世人卻因為老人眼花、老態龍鍾、行動不便,不是討厭,便是欺侮,誰肯小心地尊敬侍奉老人呢?善人心存厚道,凡是遇到老人,要存平等心,不論他是富貴或是貧賤,都要平等地尊敬,那麼自己將來也能夠長壽啊!千萬不可欺侮老人,那會折損了自己的福報和壽命啊!
〖 原文 〗
昆蟲草木,猶不可傷。
〖 釋義 〗
雖然是細小的昆蟲,無情的草木,也不可以傷害啊!
〖 說明 〗
善人曉得天地是好生的,故凡鳥獸魚鱉等性命,不能傷害,就連細小的昆蟲和花草樹木,都不可以傷害。現在人任意傷害物命,實在是因為不知道一切會動的、有靈性的有情生命,都具有佛性啊!太上垂誡的用意,就是要人們對一切有情和無情的生命,都要養成一片慈悲之心。《圓覺經》序文里說:「凡是有血氣的,必定會有知覺;凡是有知覺的,必定同是一體啊!」儒家也有「樹木正在成長的時候,不可以折斷」的訓示,怎麼可以說昆蟲只是微小的生物,草木沒有知覺,就任意地傷害他們啊!
〖 原文 〗
宜憫人之凶,樂人之善。
〖 釋義 〗
兇狠的人,常常作惡而招來災禍,應該要憐憫他、勸導他、感化他,使他能夠改惡向善,轉禍為福。善良的人,常常行善而招來福報,應該要為他歡喜、讚歎、鼓勵他,成就他,使他更能積極地行善,後福無量啊!
〖 說明 〗
做善事的功德,人人都想能夠得到,但是人們往往都虛妄地分別計較。較有才智的人,只希望善事都是自己做出來的;較卑微的人,也不希望善事全都是別人在做,甚至捏造了事實,破壞他人的善事。這樣只是徒然地壞了自己的心術而已,對別人來說,也沒有任何的損害。殊不知別人若是有了善念、善事,我若是能夠激勵他、勸勉他、讚揚他,使他能夠做得更完美、更圓滿,那麼別人的善,也就是我的善了,這樣便是功德無量啊!從凡人聖,萬善之門,是以發菩提心最為殊勝第一了。菩提心就像是種子一樣,因為它能夠生出一切善法的緣故;菩提心也像凈水.樣,因為它能夠洗除眾生心中一切煩惱的緣故;菩提心也像熾盛的大火一樣,因為它能夠燒掉一切邪見的緣故。
〖 原文 〗
濟人之急,救人之危。
〖 釋義 〗
遇到他人急切的需用,例如生病的時候,急需用醫藥,死喪則急需要殮葬,饑寒則急需要衣食等等,我們應該要慷慨地解囊,及時地幫助,以應急需;遇到他人發生災難,例如水災、火災、車禍、家破人亡等等,我們應該要隨著自己的力量,去救護、解除他人的危難,使其能夠轉危為安。
〖 說明 〗
人有緊要需用,叫做急。人有禍難將死,叫做危。善人看人的急,真像自己的急;看人的危,真像自己的危。慷慨解囊,及時地幫助,樂此不倦,毫不吝嗇,猶恐遲了一步,不及救濟。遇到他人患難顛沛的時候,如果能夠善用一言,予以解救,這種功德,上可以資薦祖先,下可以福蔭子孫;要知道,推人一把和扶人一把,都是這雙手啊!陷害別人和讚歎別人,也都是這張口啊!所以說寧可用扶人的手,千萬不要開害人的口啊!對於看人急難,漠不關心,重己財似山,輕人命如毛,上天看來,便是最兇狠的人了。為此水火盜賊,疾病橫災,以及子孫賭當等報,必遭一二,破散家財。刻薄人家,理無久富,且短壽絕嗣。三教中處處說道,積財不肯施,必有奇禍;樂善好施,則財寬養子。
〖 原文 〗
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
〖 釋義 〗
看見別人運氣好得意時,就如同自己得意一樣,而且還要儘力地去扶持;看見他人運氣不好失意時,就如同自己失意一般,應該要多方地救護。
〖 說明 〗
善人看見別人運氣好得意時,如同自己得意一樣,而且還要儘力地去扶持;看見他人運氣不好失意時,就如同自己失意一般,應該多方地救護。而現在的人,見到別人得失,不能看作像是自己的得失一般,原因只是一片為著自己的私心而已。希望得到,害怕失去,於是便動了惟恐別人得到、寧可使人失掉的念頭。起初還只是為了利己而已,後來就漸漸地到了妨害他人的地步。然而妒忌他人成功,樂見別人失敗,徒然地自己壞了自己的心術,而且種下了惡因,最後還是自己害了自己。事實上,別人與自己原來是一體的,得與失全都是天命,則見到他人之得,不但不應妒忌,還應百般地予以扶持協助;見到別人之失,不但不會歡喜,而且還會多方地予以救護,這才是自己真實的受用啊!
〖 原文 〗
不彰人短,不炫己長。
〖 釋義 〗
不要彰揚別人的短處,應該要為他極力地隱瞞;不要炫耀自己的長處,更要韜光養晦,涵養自己的德性。
〖 說明 〗
聽到看到別人的短處,就象我們聽到了父母的名稱,耳朵雖然可以聽聞,嘴巴卻不可以說出來啊!然而嘴巴固然不可以說出來,而耳朵也可以不去聽聞,那麼不就更好了嗎?誰能沒有缺點呢?如果把別人的缺點彰揚出去,減損了他人的聲望,墮落了他人的操持,這種罪過誰該負啊!對於自己的長處,應像有智慧的商人藏錢財一樣深藏不露,這樣日新又新,就可以成就自己的德行。《中庸》講:「君子的為人之道,外表不顯露,而美在其中,久而久之,就自然一天一天地彰顯出來。」老子說:「有盛德的人,他們的容貌看起來,往往就象笨笨的樣子。」炫耀自己的長處,是君子所不為的啊!尤其是現代人,常常把「值得驕傲」這句話掛在嘴邊,大家聽了也習以為常,並且不認為是錯的。要知道,「滿招損,謙受益,」惟有謙虛的人,才能夠真正地享有福報啊!
〖 原文 〗
遏惡揚善。
〖 釋義 〗
我們應該遏阻人去作惡,以免得他漸漸地橫行,那麼別人就會受到他的毒害;另外應該要讚揚人的善行,使他能夠為善不倦,那麼別人也都會受到他的引導。
〖 說明 〗
凡是人之為惡,原來並不是他的天性所造成的啊!如果當初他惡念初生時,就能苦口婆心地勸導他,提醒他,甚至竭盡所能地阻止他,他能不改惡向善嗎? 有一罪犯,無惡不作,終因殺人而被判死刑。臨刑之時,他母親去刑場送別,他提出要最後吃母親一口奶,母親不忍心拒絕,就掀起衣襟,讓他吃,他一口咬下了母親的乳頭,說:「從小我要做什麼你都依從,就是因為你的慣縱,才使我走上了斷頭台啊!」
〖 原文 〗
推多取少。
〖 釋義 〗
無論是兄弟分財產,或是朋友通錢財,都應該要推讓,把多的部分,分給兄弟或朋友, 自己則拿取那少的部分,讓給別人便宜,自己甘願吃虧。
〖 說明 〗
兄弟之間是骨肉天倫的關係,而錢財卻是身外之物,更是應該要推讓的啊!
佛在《遺教經》說:「慾望多的人,因為他多貪求利益,所以他的痛苦和煩惱,也比別人來得多;慾望少的人,甚至他無所求,也沒有什麼貪慾,所以也就沒有這麼多痛苦和煩惱了。一個人若是想脫離各種的痛苦和煩惱,應當要懂得知足;而知足的方法,也就是富貴安樂最安穩的所在啊!知足的人,雖然卧在地上,也是非常安心快樂;不知足的人,雖然是處在天堂里,也是不稱心不快樂啊!」由此可知,人若是能夠在錢財上做到推多取少,自然心地就平了,任何外在的境界,都不能夠擾亂他的心,所以他永遠知足常樂啊!
〖 原文 〗
受辱不怨。
〖 釋義 〗
雖然受到了別人的侮辱,也只是責備自己的德行薄,功德淺,不能夠感動他人。因此更應該要積功累德,決不會去怨恨別人。
〖 說明 〗
一個人若不能夠忍辱耐苦,縱然他有善心,但是被人一激,也就沒有了,被人一折,也就墮下來了,因此孟子說:「上天將要降大任給一個人來承擔,必定先要鍛煉他的心志,使他學習磨練動心忍性的功夫。」大約來講,布施救濟別人,不妨要受到一些人的嗔恨;為別人打算,則不必避開別人的怨恨責難;任事的人,必須要能夠任怨;有心寬厚待人,或是會遭到他人的譏笑侮辱。這些種種的橫逆也都會跟隨著善心善行而來,若是不能明白這個道理,那他就不是一個真正能夠行善的人啊!
〖 原文 〗
受寵若驚。
〖 釋義 〗
凡是在受到升遷獎賞等榮寵的時候,應該要有不克負荷、若驚若懼的想法,怕自己的德薄功淺福報不夠,不能長久地保持啊!
〖 說明 〗
一個人受到榮寵,雖然是分內所應得的,但是也應當要守分知足啊!並且有受寵若驚的意思。因為「福兮禍所伏」,古有名訓啊!一般人往往在福報現前時,就得意忘形了,這時候就已經埋下了災禍的遠因。而且日過當中,太陽就會慢慢偏斜;月圓之後,月亮就會開始漸漸地缺了,這也是一定不變的道理。所以在受到榮寵之後,更應該大積功德,力圖報效,不敢有一絲毫的懈怠啊!
〖 原文 〗
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
〖 釋義 〗
布施給他人的恩惠,絕對不求回報;贈送給他人的財物,也絕對不後悔。
〖 說明 〗
施給他人的恩惠,若是還希求他報答,這就是自己的貪愛之心還沒有忘記啊!送給他人財物後,又覺得後悔,這就是自己的吝嗇之心還沒有化掉啊!要知道貪心而且吝嗇,這是君子所不為。人若是能夠以財物救濟幫助別人,能夠做到內不見有布施的我,外不見有受施的人,中不見有所布施的財物,這就叫三輪體空,也叫做一心清凈。如果能這樣布施,不過一斗米,也可以種下無邊無涯的福了;即使布施了一文錢,也可以消除一千劫所造成的罪了。如果稍微有一點希求回報的心,雖然用了萬兩黃金去救濟別人,還是不能夠得到圓滿的福啊!所做的善事,若是感到後悔,那麼將來心中的善念,也就不再生了啊!
布施可分為三種,有法施、有財施、有心施。以種種的方便,來勸化教導別人,就叫做法施,法施的功德最大;財施,就是用錢財來布施救濟他人;心施,就是沒有錢財去濟助貧困,但是心中卻是同情對方的痛苦,想要幫助卻沒有能力幫助,這也可以叫做布施了。
〖 原文 〗
所謂善人。
〖 釋義 〗
把上面各條,做得切實,才叫做善人。
〖 說明 〗
名副其實的善人,開始就能夠是非分明,不會弄錯,而且智勇雙全,最後達到了「人我兩忘「的境界,待人處事既慈悲又寬恕;況且他的立心用意,待人待己,絲毫都不會違背了天性、人情。而所謂善人,就是以天心的好善而遠惡。而人心怎樣才能做到有善而無惡呢?因為人們常常忽略了自己的習氣和毛病,以致於失掉了最初的天心。所以人應當要有善則精進,有惡則改悔,這樣才可以作到有善無惡的境界啊!因此,遍告世上做善事的人,行善要無為而為,而無所不為,隨著機緣而利益蒼生,這樣才是最上等的善。沒有求回報的心,去救拔苦難的眾生,勸人廣行善事,這是第二等的善。廣積陰德,求自己死後不要墮入三惡道中受苦,這樣就是第三等的善了。行善若是有一絲毫為名的念頭,便是錯了路頭啊!希望願意做善事的人,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且要認真地照做啊!
〖 原文 〗
人皆敬之。
〖 釋義 〗
做善的人,順了人心,故人們以恭敬報他,對他稱揚祝頌。
〖 說明 〗
善是人的本性中所本有的天性,只要一觸動,便會有所感應。雖然是愚夫愚婦,若是聽到了一件善事,大家必定都會稱揚讚歎。任憑你是窮凶極惡,見到了善人,也是不敢侵犯他啊!這是因為良心發現,自然就能夠產生自製的力量而有所不為。為什麼說大家都尊敬善人,一定是這個人的道德,真正有可敬之處,所以沒有一個人不尊敬他啊!
司馬光從洛陽到京城去覲見皇上,老百姓在路上看到司馬光,就把手放在額頭上,向他行禮表示尊敬。司馬光走到哪裡,老百姓就跟隨到哪裡。
〖 原文 〗
天道佑之。
〖 釋義 〗
做善的人,合了天心,所以天道的神都保佑他。
〖 說明 〗
天道是無私無偏的,但是常常會與善人感應道交。而且善人也不需要說些什麼,上天就會很巧妙地回應他。天神也不需要善人的召請,就會自動地來保佑他啊!只要我果然真有善心善行,就能夠感動天神,不管我在哪裡,都一定能得到天神的保佑啊!因此只要自己能努力地盡人事,誠心不間斷,這樣地堅持到底,終究能夠感動上天的。
宋朝的朱子說:「天地是一無所為的,只是以生養萬物為天地的心啊!人若是念念都在利人濟物,他便是天地啊!因為這種人的所作所為,都與天心相合,上天怎麼會不保佑他呢?」
〖 原文 〗
福祿隨之。
〖 釋義 〗
富貴長壽康寧的福報,和居官受職的財祿,都跟隨著他。
〖 說明 〗
聖賢人和君子,他們的語言善,行為善,心中的一團和氣感召了上天,自然就會有吉祥的瑞應和福報跟隨著他們。作善的人富壽康寧的福,不求自至的;有居官受職的祿,不謀自來的,這是善人享榮華的報。
《詩經》上說:「樂只君子,福祿申之。」就是福祿隨之的說法啊!
〖 原文 〗
眾邪遠之,神靈衛之。
〖 釋義 〗
作善的人,邪神都要退避他,故疫魔厲鬼,不敢侵犯;正神常要擁護他,故消災解厄,托賴安全,這是善人享康健的報。
〖 說明 〗
神明喜歡正直,一個人若是能夠守住正直,就會得到神明的保佑,而妖魔鬼怪是不能夠勝過一個有德行的人的。但是如果失去了德行,則妖魔鬼怪就會興盛了啊!這也是自然的道理。
要知道,能夠充塞在天地之間的就是正氣啊!一個人的氣,若是能夠不膽怯不心虛,就能夠正大流行,妖魔鬼怪見到了,自然就會退避。所以君子有養氣之學,而養氣的重點在於治心。如果能夠做到了清明在躬,存誠泰定,那麼所謂的妖魔鬼怪,就都無所遁形了。道德既然重了,鬼神都會欽佩他啊!
〖 原文 〗
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 釋義 〗
使善人所做的事業,必定會成功,而且是永垂不朽;並且還可以冀望成神仙,名登天府呢!
〖 說明 〗
世間沒有做不成功的事,天下也都是可以去做的人啊!惟有以真實的心來行善,則人事既然合了天心,而天意豈會違背了人願?自然就會默默地幫助善人,沒有行不通做不成的善事啊!而且永垂不朽。並且神仙可以希冀,佛也可以修,堯舜也是可以做到的啊!何況是求世間的功名、富貴、長壽、男女,又有什麼求不到的呢?這只是看這個求的人有沒有認真地去做啊!
〖 原文 〗
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
〖 釋義 〗
想求天仙的人,應當要積一千三百件的善事,日行一善,只要四年就能成功;想求地仙的人,應當要積三百件的善事,日行一善,只要一年就能成功。
〖 說明 〗
想做神仙,只在積善。功行圓滿,起居洞天,叫做天仙。鍊形住世,長生不死,叫做地仙。要作天仙,該積一千三百件善事;要作地仙,該積三百件善事。如救一命,完一骨肉,倡一件有利的事,除一件有害的事,方算得是一件。果能積善,斷然必能應驗的。無奈今人失了本性中信字,不但疑人,並要疑天,這是善根最淺薄。因此我們要先發信心,信這天道福善,有遲速,無差訛,信到十分,方是為善的根。凡不費錢的善事,要真心去做,費錢的事,要真心舍財去做。第一要守牢節儉慷慨四字,節儉則多餘,慷慨則善事成就。凡人隔善如山,病痛只在奢、華、鄙、吝四字。要曉得奢、華、鄙、吝,便是極惡,奢華享盡了福,自然一敗塗地;鄙吝的有己無人,人怨天怒,必得禍敗立至。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推薦閱讀:
※一張圖看懂風雲人物(馬克扎克伯格、貝佐斯、希拉里、圖靈、喬布斯、比爾蓋茨、埃隆·馬斯克)
※原來舞蹈真的有balance的問題
※最全的健身圖解, 大神小白都適用, 有了它不用請私教, 趕快收藏!
※什麼是年上、什麼是壽上 圖解
TAG: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