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凈空法師:如果你從教理上下手,將來一切經都貫通了

  現在我們回到經文裡面講,「念慧力」就是五力。五力第一個是「信」,先有根,而後這個根才產生力量。我們要問,我們的信有沒有根?今天聽到念佛好,明天再聽到一個人參禪好,你的心就動搖了,後天又聽到一個人念咒好,又想去念咒去了。你的信沒有根,像浮萍一樣在水上漂,隨波逐流,沒根,這個信怎麽行?這樣的信心一事無成。他為什麽信沒有根?前面三科的基礎沒有做好,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這個基礎沒有打好,信沒根。如果前面這十二句你都做到,你的信就有根,為什麽?認識清楚。一切法事理因果都能明了,知道斷惡修善,知道知足常樂,你的心是定的,所以你的信才有根,根在增長。怎麽增長?親近善知識,親近善友,讀誦大乘。每天研究討論,理愈研愈明白,於是你的信就有力量,決定不會動搖。    從信你才會肯精進,這個「進」是精進,特別注意「精」字,精是純而不雜、一門深入,這叫精進;不能學太多,不能學太雜。四弘誓願裡頭告訴我們,「法門無量誓願學」,那怎麽叫我們學一門?這個一門跟那個無量是一個意思,一點都沒有矛盾。怎麽說?祖師大德告訴我們,一經通一切經就通了。一切經不是無量法門嗎?你一個法門通了,所有一切法門都通了,這叫「法門無量誓願學」。這個經怎樣才叫學通?是不是這個經都會背了叫通了?不是的。是不是這個經的道理都懂了才叫通了?也不是的。怎麽叫通?每一部經都有教、理、行、果,佛家裡面講四經。文字是教;文字裡面含的道理那是理,理是真理、是真如自性;這裡頭又有修行的方法,那是行經;教、理、行融合成一就叫證,這樣你才算是通了。別說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一切經是從一個理裡面說出來的,通常講教理。    我過去跟李老師學教的時候,老師在上第一堂課就教我,你要學教理,那個時候我還不十分懂得。他跟我講,如果你從教理上下手,將來一切經都貫通了,省事。如其不能,你要是沒有這個能力,就退而求其次,你著重教義;義也是理,但是義理範圍小,通一宗的,不能通全部,能通一宗,這是屬於義理,這他老人家當初教給我的方法。你能從這上著眼,學東西快。不是說學一部經就會講一部經,照老師那個方法去描,那個不行!怎麽描也描不過錄音機。錄音機一個字都不漏,我們怎麽描也描不過它;怎麽跟老師學也學不像錄相帶,這裡頭有方法。但是無論是從教理或者從義理,也都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心要細,心要專,心要清凈,還要熱愛佛法,你要具備這幾個條件才行;這幾個條件不具足,不行,義理也辦不到。換句話說,還是要前面念處、正勤、四如意足,還是要有這個基礎,沒這個基礎,難!所以我講「三十七道品」前面這三科,我跟古人講法不一樣。古人講的不好懂,我把「四念處」講作看破,大家好懂;我將「四如意足」講作放下,大家也好懂,這樣子你才真正能得受用。我自己學佛,實在講得力於章嘉大師,那是剛剛開始學佛,他老人家教給我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所以以後我到李老師那個地方去學教,比較上得力。是因為前面第一個老師,給我奠的基礎正確,所以懂得精進、一門深入。    世尊所說的一切經,在理上講,「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任何一部經,你全心全力在這上用功,你要懂得無論哪一部經展開,都有「教理行果」四分。我們怎樣學習?「信解行證」。信教、解理、修行、證果,你這一部經通了。這一部經通了,就一切經通了,一切經只要一接觸、一看、一聽就懂了,所以很容易。如果諸位懷疑,說這可能嗎?許多同修們都看過《壇經》,唐朝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說的。惠能大師不認識字,所以不是他寫的,是他講的,他的學生給他記錄的。惠能大師不認識字,他學教的時間很短,一生當中學教,大概在我們想像當中,頂多兩、三個小時不得了!他一生當中學教,頂多兩、三個小時。半夜五祖忍和尚把他叫到房間,跟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開悟了,後頭就不要講了。諸位要曉得,他那兩個小時是真了不起,五祖跟他講的是《金剛經》的教理行果,惠能在聽講的時候,兩、三個小時就信解行證;兩個人都了不得,一個會說,一個會聽,哪裡像我們這裡,講這麽多年還不能證果。能大師一證之後他什麽都通了,他在逃難的時候,第一個遇到無盡藏比丘尼,這個比丘尼一生受持《大涅盤經》;《大涅盤經》的分量相當多,有二種譯本,一個譯本是三十六卷,一個是四十卷,分量都相當多。雖然讀誦,天天讀,不解其義。能大師逃難碰到了,這個比丘尼把《大涅盤經》念給惠能聽,惠能大師聽了之後,就給她講解這裡頭的意思,無盡藏比丘尼也開悟了。這個經他沒學過,他一聽就懂,這就是說明一經通一切經通是事實。    所以這個通,是從這一部經裡頭明心見性,見性才叫通,不見性不叫通。見性之後,世出世間一切法都通了。為什麽?世出世間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見性就是見到心性,見到識性,所以世出世間法一接觸就全通了。法達禪師到曹溪去見六祖,向他老人家請教,見面當然是禮拜了。六祖看出來了,他禮拜的時候頭沒有著地,六祖就問他,「你一定有一點本事,值得驕傲」,頭不著地是驕傲,值得驕傲。就問他有什麽本事?他說他念了三千遍《法華經》;不錯,是有點本事。《法華經》的分量很大,大概一天念一遍,三千多遍是十年,這知道他念《法華經》念了十年,值得驕傲。六祖就問他《法華經》什麽意思?說不出來了。法達倒過頭來向六祖請教,六祖說《法華經》我沒聽過,你念給我聽。他從頭念起,念到「方便品」,《法華經》二十八品,「方便品」是第二品,念到第二品六祖說不必念了,我全明白了;就跟他講,講了之後他也開悟了。這就說明一經通一切經通。所以佛教育跟世間教育不一樣,我們今天用世間教育這個框架來學佛教育那就糟了,把佛的經典當作世間教科書來看就完了。佛法教學的目的在哪裡?「明心見性」,教你開悟;不是教你這個經這一句怎麽講,這一段怎麽講,不是的。你悟了之後,經是活的,你怎麽講都行,長說、短說、深說、淺說,無不自在,不悟怎麽行?    所以「進」,一定要精進,這兩個字我們一定要認清楚。從精進有根產生到精進力量,然後才到念。第三個階段是「念」,念是什麽?心裡頭真有了,這是念。佛家常講的「總持法門」,念就是總持法門,心裏面有原則、有綱領,掌握住原則綱領。我們念佛也不例外,也是這個道理。「阿彌陀佛」這一句經文,這一句確實是經文,這一句也是咒語,大總持法門。這一句裡頭無量義,總括一切諸佛所說之法,都離不開這個總綱領,這是念的意思。掌握總綱領之後,你的心才得定,心堅定了,換句話說,清凈心、平等心現前了。妄念沒有了,分別沒有了,執著也沒有了,正是《壇經》裡面所說的,「本來無一物」,入這個境界,這是定的境界。「無一物」是一個妄念都不起來了。定能生慧,慧起來了,世出世間一切法自然通達明了。這一句,前面一句是講法藏菩薩的弘願;這一句是講法藏菩薩的功夫。人家修持的功夫,信、進、念、定、慧這五種產生了大力量,下面講「增上其心」。所以這個地方講五力,跟普通一般講五力意思又不相同,它是殊勝的五力。我們可以把前面殊勝一下貫下來看,殊勝行、殊勝願、殊勝的念慧力,這樣讚歎才顯示出他「高才勇哲,信解明記,悉皆第一」,才能顯示得出來。    『堅固不動』,「堅固」就是講他的行跟願堅定,決定不動搖,所以他才有不可思議的成就,我們要學就要在這些地方學。堅固就是不退,祖師大德常常給我們講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圓證三不退」,這裡頭特別注重「圓」。如果單單講「證三不退」,初住菩薩就證三不退;可是要講到「圓證」,那就不是初住菩薩了,初地還不行。說到圓證至少也是八地,這是方便說;克實而論,圓證是法雲地的菩薩、等覺菩薩,才可以稱得上圓證三不退。所以這個經上一再跟我們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就是圓證三不退;古德給我們註解,七地以上這才是阿惟越致。所以這個經典、法門實在是不可思議!我們今天怎樣做到我們的願行也能夠堅固不動,決定不動搖?一心一意,放下萬緣,老實念佛,這是你堅固不動了。除了一心嚮往西方極樂世界之外,別無二念,你才能做到堅固不動。    生在這個世間,依照佛教的原則斷惡修善,給世間人做個好樣子,無論他學不學佛,斷惡修善決定是一個好榜樣。而善惡的標準必須要清楚,凡是利益社會,利益大眾的這是善;不利於社會、不利於大眾,利益自己的、利益自己小團體的都是惡,這是佛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善惡的標準。我們明了這個標準,記住這個標準,依照這個標準來修學。我們能夠想像得到,在這個世間,這個世間多元文化,隨其種族不同、文化不同,乃至於生活方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我相信沒有一個人不喜歡,對社會、對眾生有利益的事情,這是決定行得通的。決定不為自己,念念為社會、為人民、為眾生。    『修行精進』,「行」,的指過去錯誤的行為,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叫做修行。過去我們沒有接觸佛法,沒有人給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我們的想法錯了,看法錯了,我們說法、作法都錯了,這是錯誤的行為。錯誤的行為招來六道三途的果報,錯誤行為變現這個境界;現在我們明白覺悟了,把這些錯誤行為修正過來。正確、錯誤的標準,我們不能不依靠佛法,所以對佛法要建立堅定的信心。佛是過來人,我們不相信過來人的話,相信誰的話?所以佛說的一切經,就是我們修行的標準。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語、行為,與經典所說的相應,這是好的,是正確的;如果與經典講的不相應,我們自己一定要覺悟,我們錯了。錯了要趕快把它修正過來,這叫修行。所以修行,諸位同修要記住,不是每一天念多少部經,念多少聲佛號,磕多少大頭,不是的,那不是修行。那個作法可以說的什麽?信教。佛有四種經,「教理行果」,你只有一個;你自己修行的方法,「信解行證」,你也只有一個。我信教,理不懂,行沒修,雖然天天念經、念佛,還是胡思亂想,還是干一些損人利己,干這些事情。不但佛經裡面講的功德利益你得不到,你還在造罪業。所以信教不行,要解理;理解了還不行,要修行;修行才管用。修行縱然沒有證果,你決定不墮惡道。你是真修,修的功夫沒到家,到家就證果了;功夫沒到家,雖不證果也必得人天福報,這是決定靠得住的。所以修行在我們整個學習過程當中,是第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信教,相信老師的教誨;第二個階段是明理;第三個階段是修行;第四個階段是證果。佛說的教理行果,我們自己的功夫是信解行證,這是精進。這個精進跟前面五力的精進不一樣,那是講的通途法門,這是講的專門。你選擇一個法門,你選擇一部經典,一門深入,這個精進是講這個意思。我們在一生當中修學能不能有成就,這四個字是關鍵,「修行精進」四個是關鍵。    諸位一定要明了,佛家常講開悟,常講覺悟,什麽叫開悟?什麽叫覺悟?知道自己的毛病就叫覺悟,就叫做開悟;把自己毛病改正過來就叫修行,就叫功夫。這些名詞術語不能解錯了,不能夠解偏差了,我們發現有不少人說到修行,以為修行就是吃素,吃齋念佛那叫修行,這是很大的誤會。吃齋念佛是修行的樣子,他是不是在修還不知道。真正修行,真正有功夫,不一定吃齋念佛。佛家的法門太多了,八萬四千法門念佛只是其一,不用這個方法用別的方法也是在修行。所以一定要正確的理解,修正我們錯誤的思想行為,一門深入,這才叫真精進。    大乘無量壽經(第三十三集)1998/11/28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檔名:02-34-033 我的更多文章:

凈空法師:大千世界七寶布施也比不上念一句阿彌陀佛

凈空法師:如何念佛【重要開示合集】

凈空法師:凡是功夫不得力都是學得太多、太雜

凈空法師:沒有佛法幫忙,出不了六道

凈空法師: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能對治北京的霧霾

凈空法師:非常有可能懺悔也是造業障,為什麼?要怎麼懺悔?

凈空法師:放生能消除業障嗎

凈空法師:年輕人不習慣只是一句佛號一部《無量壽經》
推薦閱讀: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三)第三集 凈空法師講解
凈空法師:「真心」是什麼心?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七)第二集 凈空法師講解

TAG:凈空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