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儒】每天學一句《論語》《為政篇》(3)

每天學一句《論語》《為政篇》(3)

原文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注釋】

(1)道,同「導」,引導。

(2)政:孔安國註:「政,謂法教也。」《集注》:「法制政令。」指國家的政策、法令,即法治。

(3)齊,約束、規範,使整齊劃一 。

(4)刑,刑法、刑罰。

(5)民,與「人」相對,指士、農、工、商被統治階級。 。

(6)免,免罪、免刑、免禍。

(7)無恥:做了壞事卻不知羞恥。

(8)禮,人們共同遵守的法律、制度、禮儀等規則。

(9)格:《說文》:「格,木長貌。」《爾雅》:「格,至也。」意思是達到了治理的目的。

【譯文】孔子說:用法治來引導,用刑法來約束,人民會考慮如何免罪,免罪後就沒有了羞恥之心。用道德來引導,用禮教來約束,人民不但有廉恥之心。而且還達到了治理的目的。

【解讀】

本章的核心,用一句話概括:政治是無恥的,德治是有恥的。

究其東西方政治制度的根本差異,一是封建,一是民主。我國古聖先賢倡導以德治國,因為看到了人的私心,需要用至高無上的道德來引導,並且自上而下不斷修學。我國也是講刑罰的,也明白刑罰解決不了根本問題。而西方所謂的民主自由,使得人的私心和私慾在法治的空間內無限地放大,並且尋找各種機會和辦法逃脫法律的制裁。西方也不是不講道德,道德只是一種從屬於法製作為主導的勸化。

中國人大談民主,是從五四運動開始的,改革開放後對民主的追求甚至近乎瘋狂。實際上呢?國民沒有了羞恥心,以至於當今社會自官場至民間之如此現狀。其根本原因,過分崇尚權利和金錢,失去了道德的約束。官場以受賄是一種風險投資,民間笑貧不笑娼,如此的普遍的社會風氣也就是近30年的事情。恢復傳統、敬畏聖人之言,回望中國歷史,是歷來不缺乏「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儒、釋、道傳統的復興,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巨大希望。儘管如此,以德治國對某些人來說,依然是一句無用的話,你就是說破嘴也是沒有用處的。答案很簡單:無恥。

政治和德治的差別,孔子一語道破天機。本章的微言大義以及核心就在一個「恥」字。政治的結果,最終使人民無恥;德治的結果,最終使人民有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恥是一種美德,是來自心底被道德喚醒的一種自然而然的自覺。一個國家,當律師成為一種生意人,當法官成為搶手的職業,這個國家的百姓一定是不會規避無恥的行為。他們遇到法律的事情,相信只要有錢沒有辦不成的事情。當中華民族被道德喚醒,真正能恢復到過去的禮儀之邦,國民知恥,中國夢自然就實現了。

本章孔子的教化淺顯明白,我們一讀便懂。只有一字有爭議:格。有恥且格,就是人民有羞恥心並且到達的某種狀態。格,原意為樹木生長的狀態。有「至」「正」 兩種含義。我以為,格,是至的意思,意為達到某一種結果。從「民免而無恥」和「有恥且格」,我們看到孔子用文的精妙。政治,人民熱衷於免除法律制裁,導致成為一個無恥的結果。德治,人民是有羞恥心的,自然會達到「以德治國」的目的。《為政》前三章都是在強調「為政以德」,接下來就是介紹兩千多年來一直爭論不休的孔子成長報告。
天山國學苑品讀經典 升華人生公共微信號:tshgxy版主微信號:yizhihua505

推薦閱讀:

論語心得一點淺談
細說《論語》(十四)
《論語》半部可治天下,讀懂這12句則受益終身

TAG:論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