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晚清官場怪狀:一件小事看透這個圈子

元朝明朝清朝民國當代

▲榮祿(左),沈桂芬(右)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月曉《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簽約群媒體字數:2754字,閱讀時間:約9分鐘

榮祿,一個在晚清政治史上沒有辦法避開的人物。作為慈禧太后的心腹,在戊戌變法、已亥建儲、庚子國難以及清末新政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此外,榮祿還參與了晚清陸軍的改革,成為了晚清新軍的實際指揮者。常年混跡於官場的經驗加之手裡的兵權,使得榮祿在晚清政壇中能夠不倒翁式的存在。然而,「狐狸」一般的榮祿在官場上卻並不是一帆風順。他早年間也曾經風光無限,但因為黨爭而被開缺。榮祿在這場政治鬥爭中受到的教訓可以說影響了其後半生的政治行為。在這場鬥爭中,榮祿真正感到了晚清官場的殘酷與可怕。

榮祿隸屬於滿洲八旗中的正白旗,屬於「上三旗」,地位比較高,做官的機會比較大。他的祖父戰死沙場,他的伯父與父親在同太平天國的戰鬥中戰死。祖輩父輩用鮮血換來的聲望,為榮祿打開了官場的大門。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榮祿在初入官場的幾年中,他的官運的確不錯,沒有遇到過太大的阻力便平步青雲,並在此期間榮祿結識了他的義兄,身為軍機大臣的文祥。辛酉政變之後,恭親王奕訢與軍機大臣文祥逐漸把控了朝廷的政務。而作為文祥的兄弟,榮祿的官運自然也是擋不住。同治十年(1871)初,榮祿任工部右侍郎。主要負責東太后慈安與同治皇帝的陵寢修建工作。為太后和皇上修陵寢,這當然是一個「肥差」,不僅能夠從工程中撈取大量油水,而且能夠取得陵寢主人的信任,以便日後往更高處攀升。同治十三年(1974),榮祿授命為總管內務府大臣。期間正值同治皇帝病危而後去世,由於榮祿在這個期間將辦理喪儀,勘定陵地等事情完成得非常好,這更使他得到了兩宮太后的信任。此後更是官運亨通。光緒三年(1877),榮祿補授步軍統領一職,光緒四年(1878),又升任左都御史,工部尚書。一時間,榮祿進入了帝國高層的圈子,也結識了很多高級官員。其中和他關係最好的便是當時的軍機大臣李鴻藻,並且得到了李鴻藻很多的幫助。這樣的一帆風順使得榮祿有些忘乎所以,開始公然叫板當時朝中有資歷的大臣,不過很快,他就知道了官場的殘酷,且差點毀掉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沈桂芬,協辦大學士,軍機大臣。洋務派的中堅力量。因為做官清廉,在官場中的聲望頗為不錯。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沈桂芬經常干預內務府的一些事務。這讓總管內務府的榮祿很傷腦筋。而且,沈桂芬和李鴻藻兩人也不是很對付,經常因為地域間的問題互相歧視。有學者將二人的分歧稱之為「南北之爭」。此時的榮祿並沒有進入軍機處,雖然他的地位顯赫,但是實際權利卻比不上沈桂芬。儘管如此,榮祿還是在在私底下陰了沈桂芬一下。光緒四年十一月,榮祿以步軍統領的身份受到了兩宮太后的召見,由於此時榮祿還是總管內務府的大臣,就向慈禧太后抱怨,沈桂芬這個人太死板,有他在軍機處,內務府里的很多事情都要受他的牽制。慈禧太后感覺榮祿的話有道理,就問榮祿怎麼辦才好呢?榮祿說可以把沈桂芬調到外地做督撫。榮祿的這個說法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認同。於是,在貴州巡撫出缺的時候,慈禧太后就提出要讓沈桂芬出任貴州巡撫。這個提議著實把軍機處的要員們嚇著了。自從有了軍機處以來,軍機大臣調任地方督撫,就沒人這麼干過,於是軍機大臣紛紛反對。沈桂芬外任巡撫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突然被擺了一道的沈桂芬,心情自然是非常鬱悶。鎮定之後就開始琢磨,這事到底是誰的提議。思來想去,沈桂芬覺得是榮祿的事。於是,沈桂芬就讓翁同龢去刺探榮祿。翁同龢與榮祿有些交情。在之後的某一天,就到其府上與其閑聊。翁同龢漂亮地玩了一次反間計,他對著榮祿大罵沈桂芬的不是,甚至涉及到沈桂芬的先祖。並且和榮祿說「因簡黔撫事,謂出君謀,常思報復,不可不防。」榮祿看翁同龢如此夠意思,就把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都告訴了翁同龢,結果翁同龢把這事原封不動地告訴了沈桂芬。沈桂芬確定了這件事就是榮祿乾的之後,立刻對榮祿進行了打擊報復。

一個月之後,沈桂芬陣營的翰林院編修寶廷上書朝廷,抨擊榮祿、寶鋆等人兼職太多而不能夠專一做事,請朝廷罷免他們那些兼差。當時慈禧因病沒有聽政,只有慈安一人。慈安見到了這份奏摺,就免去了寶鋆國史館總裁、閱兵大臣的職務,免去榮祿工部尚書與總管內務府大臣的差使。榮祿這下子有點蒙圈了。顯然,沈桂芬在官場上的計謀比榮祿要強得多。在打擊榮祿這件事情上,沈桂芬做得非常乾淨利落。首先,沈桂芬沒有親自出馬,而是由寶廷上書。寶廷有宗室的身份,他說話自然有分量。其次,在上書的時機上選在了慈禧太后不在的時候,慈安太后對政治並沒有太大的興趣。其三,便是以寶鋆當幌子來搞平衡。寶鋆是軍機大臣,在軍機處中與沈桂芬是一黨。把寶鋆和榮祿一起拿來說事,更證明這裡面沒有黨爭的因素。但是,寶鋆被拿掉的差事,都是一些閑差,而榮祿被拿掉的,卻是有實權的官職。因為此時慈禧太后生病,李鴻藻在家丁憂,沒人幫榮祿說話,榮祿只能是啞巴吃黃連。

政治鬥爭總是如此,一旦榮祿受到了第一輪打擊,那麼緊跟著會面臨第二輪、第三輪的打擊,直到將你打垮為止。光緒五年(1879)六月,慈安皇太后的陵寢修成,榮祿的任務也基本完成,並得到了嘉獎。但很快,對於榮祿的打擊便不斷地到來了。七月,江南道監察御史參奏榮祿「徇情濫調」,也就是任用自己的親信。但吏部並沒有實際處理這件事情,希望這件事不了了之。榮祿此時也看出自己處境的尷尬,一來自己得罪了沈桂芬,二來自己修陵園這事遭到了很多滿洲貴族的嫉妒。所以,自己開始不斷地告假,來避免言官的彈劾。十一月二十九日,榮祿再次遭到御史的彈劾,彈劾前直隸任邱縣知縣馬河圖行賄開復(馬河圖在任任邱知縣時玩忽職守被朝廷罷免,後因賄賂榮祿,在修陵寢的過程中弄到了一個差事),榮祿涉及其中,倍感壓力。鑒於此,他通過奏請開缺的辦法來達到減輕罪名的目的。但是,以沈桂芬為首的軍機大臣卻並沒有就此罷手。他們首先同意了榮祿開缺的請求,而後對於馬河圖一案一查到底。榮祿開缺之後還要面臨著「馬河圖案」的審理,這樣的結果對於榮祿來講有些不可想像。這也表現出其政治經驗不足的毛病。經此幾番打擊,榮祿開始遠離政壇,直到光緒十七年(1891),榮祿被授西安將軍,才重返政壇。

在榮祿受到打擊的這一段時間裡,他的政治盟友李鴻藻一直丁憂在家,等李鴻藻回來之後,已無力回天。但是,李鴻藻與沈桂芬的爭執依舊沒有結束,在沈桂芬去世之後,這種爭執又落到了翁同龢的身上。更為滑稽的是,雙方無休止的爭執卻最終以慈禧太后罷免全部軍機處成員而告終,歷史稱此事件為甲申易樞。更為瞠目的則是,甲申易樞是慈禧對於恭親王奕訢的打擊,對於李鴻藻與翁同龢來說,只是扮演了城門失火後池魚的角色。這就是晚清官場,沒有朋友與敵人。有的只有黨爭與利益,只有技巧與花樣。筆者尤其對翁同龢感到詫異,作為兩代帝師,滿口之乎者也的清流領袖,居然也可以為了刺探情報而口出不遜,甚至為達目的可以辱及先人。筆者也是難置一言。行文最後不禁感慨:也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下,才能成長出之後的榮祿。
推薦閱讀:

一粒扣子
官場亂象:揭秘官太太的「男寵團」1
《二號首長1、2》讀書筆記
一個真實的故事(轉載)

TAG:官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