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外國人來中國,說:「世界給中國最後一個機會,否則中國將貧困」,後應驗

每一個盛世都隱藏著一個敗亡的種子,每一個華麗的宮殿都有一個日漸腐朽的木樁。所謂「康乾盛世」就是這樣。

康乾盛世是閉關鎖國鎖出來的繁華,當時全國都沉浸在大國夢想中,只開設了一處通商口岸,廣州。然而當時西方國家,特別想把自己的商品賣到中國來,尤其是剛崛起的海上大國,比如英國。

海上強國為了讓自己的產品在中國「傾銷」,買通通商口岸的官員要求多加「照顧」。但即使如此,也不能滿足這些國家強大的輸出能力,為了打開中國通商口岸,這些國家紛紛派出了使者,希望通過談判,找到通商之路。

公元一七九三年,英國使團來到中國,這是一支七百人的團隊,他們準備了六百多箱禮物,馬戛爾尼是這支團隊的首領,他是英國著名的外交家。

他們趁著乾隆皇帝壽宴的時候來,他們的行為英國寄予厚望,如果此行成功,英國可以得到更多的通商口岸。

再說說我們這位「洋派」的皇帝乾隆——

乾隆對西洋的認識在於望遠鏡、西洋鐘錶、顯微鏡等西洋玩具,這點跟他父親很像,他父親就很西洋做派。乾隆小的時候就愛看西洋鐘錶,每到一個點鳥會跑出來報時,每次他都看得入了迷。

1757年,乾隆皇帝傳旨兩廣總督多進貢幾件鍍金洋景表亭,皇帝這麼直接索貢,並不符合常理,但乾隆皇帝「喜歡得緊」。

清代統治者不是與外界全無聯繫,恰恰相反,巴黎流行的新玩意不久就會進入北京,歐洲最頂級的鐘錶師,整天琢磨皇帝的喜好,而歐洲人不遠萬里,運來機械設備,更是專門服務於皇帝的需要。乾隆皇帝強調宮中必須是原裝的進口貨,因為他能看出冒牌貨,真是厲害。

「從前進過竹葉青、洋漆器皿,亦非洋做。如進鐘錶、洋漆器皿、金銀絲緞、氈毯等件,務要是在洋做者方可。」(《乾隆皇帝與馬戛爾尼》)

除此之外他還喜歡西洋樂器,什麼小提琴、單簧管、雙簧管,他都十分喜愛。

之所以費筆墨描述乾隆皇帝對西洋物品的喜愛,是為了說明他並非是一個不接受新事物的人,反而非常摩登,現在博物館裡還有他穿西裝的照片。這樣一個西洋派的皇帝,應該能夠接受英國使團的建議吧?

一開始乾隆聽說有英國使團來訪,還帶著「禮物」,是來進貢的吧?非常高興,他認為自己又可以在藩屬國上加上一個國家的名字。

「1792年,皇帝接到一封來自兩廣總督的急奏,奏摺說,有一個名叫「英吉利」的陌生國家,派人到廣州來送信,說打算要來朝貢天朝。」

皇帝看了「英吉利」極為謙恭的書信,十分喜悅,「英吉利」這麼上趕著來祝壽,還說:「去年皇帝八十大壽,知道信晚了,沒趕上,極為愧疚。」乾隆更加高興,只是他不知道,信中提的「佛蘭西」是什麼?

皇帝讓人去翻書查找,根本沒找到「英吉利」和「佛蘭西」,愚昧到極點。後來皇帝找傳教士問,傳教士說:「該國即系紅毛國,在西洋之北,在天朝之西北」,說「以製造器械見長」。

乾隆皇帝接見馬戛爾尼之間的準備工作就做了這麼多,很倉促,也很自以為是,他以為自己多了一個「藩屬國」,但他沒想到,馬戛爾尼根本沒信上寫的「謙恭」,見面沒磕頭跪拜,只行了單膝下跪的禮節,乾隆很不開心。

但是英國的先進器械禮物,包括蒸汽機、綿紡機、迫擊炮,讓乾隆大開眼界。可他沒表現出來,大約是因為心裡生氣,或者不想在「紅毛國」面前示弱。他最器重的將軍福康安,看見先進火器說了句:「沒什麼稀罕!」清廷的狂妄自大可見一斑。更過分的是,英國的禮物被他們堆放在廁所里。

馬戛爾尼做夢都沒想到,乾隆對於他通商的重要請求,只說了一句話:「不需要」。他還寫了一封敕諭,粗暴地回饋了英國。這一切為英國打開出國大門,埋下了隱患。

後來,馬戛爾尼在日記里提到對這次中國之行的感悟:「清政府的政策和自負有關,它想凌駕於各國之上,但卻鼠目寸光,只知道防止人民智力進步。」

此外他認為中國百姓生活水平差,面有菜色,不像英國人那樣胖嘟嘟,喜氣洋洋的臉。

馬戛爾尼說:「中國是一個神權專制的國家,但是一座華麗的廢墟,他們給婦女裹腳,殘殺嬰兒,統治者雖然慚愧但很怯懦,所以中國不久會墮落為貧困。」

馬戛爾尼說:「這個盛世只是假象,這次出行是世界給中國最後一次機會,通過這次來看,要打開中國大門,必須靠武力。」

這些話在當時一個水花也沒激起,然而現在看來,卻成了對中國的先知和預言。


推薦閱讀:

第一次工業革命對當時中國產生了什麼影響?
讀《中國人的性格歷程》
手相為何能看出一個人的命運? - 風水中國鄭偉建博士 - fengshuichinese - 和訊博客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