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遏制腐敗的治本之策
改革是遏制腐敗的治本之策
來源: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發布時間:2014-04-29 08:00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中,多次強調把權力關進位度籠子里,要以深化改革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健全權力運行制約監督體系,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這一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權力的本質屬性、制度的重要作用和權力運行的客觀規律,標誌著我們黨對新形勢下反腐倡廉規律乃至執政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對於遏制腐敗蔓延的勢頭、建設廉潔政治、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腐敗是社會的毒瘤。腐敗問題的形成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是腐敗動機。一個黨員領導幹部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堅守廉潔自律底線,掌握再大的公共權力也不會腐敗。二是腐敗機會。體制機制有漏洞,決策不公開不透明,可以搞暗箱操作。三是公共權力。沒有公共權力就沒有腐敗的本錢,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有誘惑就產生動機,有漏洞就有機會,掌握公共權力且不受制約監督,這些就是滋生腐敗活動的土壤。長期以來,我們黨和國家一直在旗幟鮮明地反對腐敗,成績有目共睹。但到現在反腐敗形勢依然嚴峻複雜,滋生腐敗的土壤依然存在,一些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影響惡劣、亟待解決。從查處的大案要案來看,大都發生在資源和權力較集中的領域和崗位,體制機制的縫隙和漏洞為一些人提供了權力尋租、權錢交易的機會,這正是我們反腐敗反不勝反、按下葫蘆起了瓢的根源所在。「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只有把懲治和預防腐敗的要求體現在各項改革舉措之中,深化腐敗問題多發領域和環節的改革,堵塞一切可能出現腐敗的制度漏洞,消除體制機制的障礙和弊端,不斷剷除腐敗現象滋生的土壤,才能有效地遏制腐敗。
一要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機制。著力解決市場體系不完善、政府干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的問題。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大幅度減少行政審批事項,減少用行政手段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減少行政權力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規範審批程序和行為,壓縮自由裁量權空間,加強績效管理,突出責任落實,確保權責一致,最大限度杜絕「權力尋租」機會。
二要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我們常常為好人犯錯誤惋惜,其實,幹部出問題,最大的損失是我們黨。如何避免呢?正確的選擇是:真正把權力關進位度籠子里,用制度管權管人管事,使好人不能犯錯誤,壞人不能肆意妄為。要強化制約,規範各級黨政領導幹部職責許可權,科學配置權力和職能,明確職責定位和工作任務,不同權力由不同部門和個人行使,形成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相互制約、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要強化監督,用制度創新解決「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太難」的監督難題。健全民主集中制,完善議事決策制度,通過黨內監督、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和巡視監督,抓早抓小,防止小問題變成大腐敗。要強化公開,推行地方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權力清單制度,明白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依法公開權力運行流程,完善黨務、政務、司法和各個領域辦事公開制度,推進決策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使權力在法治的框架內運行,讓廣大幹部群眾在公開中監督權力。
三要加強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和制度保障。著力解決目前反腐敗機構職能分散、形不成合力,有些案件難以得到堅決查辦,有的地方案件頻發卻追究責任不力,影響反腐敗成效的問題。強化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督責任,對領導不力、不抓不管而導致不正之風長期滋生蔓延,或者屢屢出現重大腐敗問題而不制止、不查處、不報告的,都要追究責任。改革完善各級反腐敗協調小組職能,形成強大合力。推動黨的紀律檢查工作雙重領導體制具體化、程序化、制度化,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加強監督執紀問責,為實現當前以治標為主、為治本贏得時間,堅決遏制腐敗蔓延勢頭的戰略目標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改革,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包括腐敗問題的關鍵一招;反腐敗,是為改革清除障礙和保駕護航!(海南省委常委、紀委書記 馬勇霞)
推薦閱讀:
※醫院類型紀錄片/劇情片大全
※當前中國改革的邏輯與突破口
※改革開放之後,中國人在哪些方面更自由了?
※廣東省人民醫院陳主任令人悲痛的逝世會帶來醫療行業真正的革新嗎?
※大漢背叛了王莽
TAG: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