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陳氏太極拳步法

陳氏太極拳步法

本文引用自太極寶祥《《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講解》第六課 步法》

第六課講解內容:開步、並步、退步、蓋步、歇步、坐盤步、偷步、仆步、跌岔步、提膝獨立步、動步纏絲說明:拳論有「手領身隨步法活」,所以步法鍛煉猶為重要,學練者應多加體會。不管為何步法,都不僅僅是出腿落腳的問題,還要注意與身體軀幹和手臂的配合。

一.開步簡單定義:向身體左側或右側橫開一步為開步。動作要領:(以左開步為例)右腿屈膝松胯,支撐身體重心,左腿提起向支撐腳內側垂直平分線方向蹬出,開步大小約兩肩寬,腳跟內側著地。此過程注意:身體配合向出腿的反方向旋腰轉胯,雙臂亦隨腰轉,與左腿相對於身體中心成左右、上下對稱展開。當腳跟內側著地,落腳腳尖要注意上翹內合,左腿伸但不僵直,此時落腳為虛,不承載身體的重量,隨著身體繼續向右旋腰轉胯,左腳踏平,由虛漸實,變為撐腿,右腳支撐腳由實漸虛,變為支腿。

舉例說明:

1.有上即有下。舉例:當提膝時,提膝側身體上起,那麼就意念身體支撐腿側向下,形成上下對稱平衡。當伸腿時,頭虛上領勁不可丟,支撐腿意念向下紮根形成上下對稱拔長。

2.有左即有右。舉例:如開左腿時,左腿向左伸出,則雙手隨腰向右抨出,形成左右對稱平衡。

3.有前即有後。舉例:當腿伸出,雙手有前抨之意,則後背和腰與手有向後對拔之意,形成前後對稱平衡。

開步要點:

1. 注意體會身體立身中正,支撐重心腿的胯、膝、踝、腳尖要在一個面上。

2. 體會在出腿過程中上下、左右、前後的對稱平衡。

3. 提膝時,重心高低要保持平穩,但意念重心下沉,這樣和提膝有一個意識上的對稱勁,並不要做出提膝時身體重心真的下沉或身體重心上起。開步時,支撐腿繼續屈膝松胯,降低身體重心,然後開步,這樣開步才能輕靈穩健,虛實分明。

4. 落腳時注意要虛要輕,腳須要上翹里扣,腳跟內側著地, 膝蓋勿蹬僵直,胯要意念沉住。

二.並步定義講課術語:

承載身體重心的腳定義為支腳, 撐住身體重心並能使身體重心移動的腳定義為撐腳,當一腳提起,則另一腳就成為支撐腳。

動作要領:

1.接左開步動作,右腳支撐腳變為支腳後,由屈轉伸,由支變撐。左腳開步腳由撐變支,由伸轉屈。腰胯帶動手臂向支腳方向旋轉。當身體重心全部支撐在開步腳左腳上後,右腳並於左腳內側,腳尖先著地,稱為「並步」。

2.身體繼續微左轉,左腿繼續屈膝松胯,由支撐腳變為支腳,右腳落平,由腳尖虛點地漸轉為整腳踏平,轉為撐腳。

3.身體右轉,重心由左向右,提左腳則重複開步動作,反覆體會習練。

注意:

以前在定步纏絲運動中要注意體會腳的支撐點落在腳心處,但隨著步伐的變化,支撐點必然受影響而相應發生變化,這就出現了一腳上的虛實變化,但無論如何變化,還應以求中為原則,正所謂「動中求定」。

三.上步簡單定義:

後腿向身體斜前方開步為「上步」。

動作要領:

1.以身前鏡面為參照正面,以左弓步身體正對鏡面為預備式,身體左轉,左腿進一步屈膝松胯,左腳以左腳為軸外擺踏實,右腿進一步蹬伸,但要注意胯、膝不可僵直。此時,左腳支撐身體重心,右腳虛。

2.提右腳,右腳經過左腳內側向右前開步,開步方向亦在左腳內側垂直平分線上,右腳跟內側先著地,腳尖上翹里扣,膝關節勿僵直,右胯沉住,保持開襠圓胯。

3.左腿繼續屈膝松胯,由支撐腳變為支腳,右腳以腳跟為軸外擺踏平而成為撐腳。

4.蹬左腿,左腿由屈變伸,重心向右腿方向移動,右腿由伸變屈,身體右轉成右弓步。

5.身體繼續微右轉,右腿進一步屈膝松胯,右腳以右腳跟為軸向右擺踏實,左腿進一步蹬伸,但要注意胯、膝不可僵直。此時,右腳支撐身體重心,左腳虛。

6.提左腳,左腳經過右腳內側向左前開步。如此連續上步。

要點:

1. 注意上步腳不要離地過高,大致高度以不超過支撐腳踝關節高度為宜,注意上步腳上定要經過支撐腳內側後向斜前開步,上步宜快,落步要輕,上步落步中間不可停頓,立身要中正。

2. 提腿上步,一定待重心都支撐於另一腿後,方可提膝進步,這樣提膝腿為虛,收至支撐腳內側後,是進,是退,是橫開都很方便,不要在重心虛實還沒分清楚之前,就蹬後腿上步,一旦落腳點沒有,就會失去重心而自迭!

四.退步簡單定義:

前腿向身體斜後方開步為退步。

動作要領:

1. 以身前鏡面為參照正面,以左弓步身體正對鏡面為預備式,蹬左腿,右腿屈膝松胯,身體後坐。

2. 繼續蹬左腿,右腿繼續屈膝松胯,身體右轉,左腳尖以左腳跟為軸里扣,保持開襠圓胯,身體重心都支撐在右腿上。

3. 左腳提起經過支撐腳內側向左後方向開步,腳尖先著地。此時,重心仍然支撐在右腳上,左腳為虛。

4. 右腿膝蓋回收,使右小腿垂直地面,同時左腳以左腳掌為軸里輾落平。

5. 身體左轉正對鏡面,右腳以腳跟為軸隨腰轉里扣,成右弓步。

6. 退右步與退左步要領相同,唯方向相反。如此連續退步。

要點:

除了注意上步要點外,還要注意眼神的正平視、在左右旋腰轉胯過程中的左右顧盼。

五.蓋步動作提示:

一腿支撐身體重心,屈膝松胯,另一腳向支撐腳的前外側落步,腳跟外側先著地, 使之掩蓋住支撐腿,兩大腿交叉。

要點:

1.蓋步腳跟落點應與支撐腳的腳尖、腳跟成三角形,這樣才能保證身體穩健。試想如果落腳點在支撐腳腳跟、腳尖的連線的前方向上,那麼如同向前走在鋼絲線上會立身不穩。

2.蓋步時,雖然兩大腳交叉,但一定要注意襠不可夾,要有開襠圓襠之意。

六.歇步動作提示:

接上動蓋步,蓋步腳以腳跟為軸外擺,重心前移,後腳以腳掌碾地後蹬。

七.坐盤步動作提示:

接上動歇步,轉腰旋胯,身體重心不沉,後腿膝蓋與地面似挨非挨。

八.偷步動作提示:

一腿支撐身體重心,屈膝松胯,另一腳向支撐腳的後外側落步,腳尖先著地,兩大腿交叉。偷步以前腿為掩蓋,令敵不宜覺察,為轉身背摔或起前腳蹬踹做好準備。

要點:

1.偷步腳尖落點應與支撐腳的腳尖、腳跟成三角形,這樣才能保證身穩健。試想如果落腳點在支撐腳腳跟、腳尖的連線的後方向上,那麼如同向後走在鋼絲線上會立身不穩。

2.偷步時,雖然兩大腿交叉,但一定注意要有圓襠開襠之意。

九.仆步動作提示:

一腿支撐身體重心,屈膝松胯下蹲,另一腳提膝後擦地剷出,方向仍是在支撐腳內側垂直平分線上,腳跟內側先著地,腳尖上翹內扣,同時腰胯向出腿的反方向旋轉保持身體重心平衡,隨腰旋轉出腿腳平踏地。

要點:

1.仆出腿的腳必平踏地,膝關節不可僵直。

2.頭頂百會穴頂勁不可丟,襠部不可塌,會陰穴不可低於仆出腿膝蓋後的委中穴,不可高於屈腿膝蓋後的委中穴。

3.重心腿的胯、膝、踝、腳尖一定在一個面上。

4.在提腳到落腳跟的過程中要保持上下、左右、前後的對稱平衡,盡量維持身體重量支撐在支撐腳上。

十.跌岔步動作提示:

一腿支撐身體重心,屈膝松胯快速下蹲,另一腳提膝後擦地蹬出,方向仍是在支撐腳內側垂直平分線上,腳跟後側先著地,腳尖上翹內勾,整腿蹬直,貼於地面,臀部亦坐於地面。

要點:注意屈腿內側不可有跪地之意,保持開胯。

說明:跌岔步不宜為老年人或腿部柔韌性差的習練者練習,否則容易造成運動傷害,所以初學太極拳要以基本功鍛煉為主,萬不可逞強好勝,追求完美,應適可為止,循序漸進。

十一.提膝獨立步動作提示:

一腿支撐身體重心,屈膝松胯,另一腿亦屈膝上提,膝蓋高於大腿水平,膝蓋有和身體相合之意,小腿、踝關節自然放鬆,腳尖順應地球之重心自然下垂。

要點:

1.提膝過程中,注意上下對稱平衡,保持身體穩健。

2.注意提膝腿既不外敞,又不里夾,保持襠內圓虛。

3. 心氣下降,頭領勁不可丟,有鶴立雞群之意。

十二. 動步纏絲說明:

在不動步纏絲的基礎上,加上步法,稱為「動步纏絲」。動步纏絲是手、眼、身、步、呼吸、內勁的綜合性的反覆單式訓練,在練習上可分為:開步並步單手正面正纏絲、並步雲手、蓋步雲手、偷步雲手、開步並步抨捋纏絲、開步並步絞臂纏絲、上步左右後捋纏絲、上步野馬分鬃、退步倒卷肱等等。

十三.本課結語

通過這幾課的學習,學者應該對於太極拳的運動規律大致上應該有一個簡單的了解,在練習的時候首先要樹立信心,堅信自已一定能練好太極拳,同時也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即不管學得怎樣,要通過學拳這一過程,主要目的是為了強身健體。要學好陳氏太極拳,

第一要尊師重道,敬業樂群,不可以把它視為兒戲。

第二要理解明白每次講解的概念、定義。

第三要學練結合,課後一定要認真練習。

第四要勤問,別人在問問題的時候,你也要注意聽。

第五不要缺課,練拳要有恆心,不可一日曝十日寒。

第六要注意生理衛生,身體不適,飽食、飢餓,心情激動不平靜時,都不要勉強練拳。

第七練拳環境要選擇避風、避空氣污濁、避嘈雜的地方。

第八不要貪多圖快。第九要常看書明理。

陳氏太極拳老架(亦稱大架)是陳家溝陳氏第十四世祖陳長興所創。他在陳王廷創編的太極拳五路、炮捶一路、一百零八勢長拳一路的基礎上,由博歸約編成現在流行的老架一路、二路(亦稱炮捶)。一路拳以柔為主,柔中有剛;二路拳以剛為主,剛中有柔。兩路拳相輔相成,互為其根,直至達到剛柔相濟,渾然一圓。 一路拳的特點是:架勢舒展大方,步法輕靈穩健,身法中正自然,內勁統領全身,以纏絲勁為核心,動作以腰為軸,節節貫串,一動則周身無有不動,一靜百骸皆靜,運動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發勁時松活彈抖,完整一氣。 練習時要求:虛領頂勁,立身中正,松肩沉肘,含胸塌腰,...


推薦閱讀:

太極氣功心法$陳式秘傳太極拳內功——丹田內轉論
陳氏太極拳的周身規矩---
徐曉冬和雷雷的比武,說明了什麼?苗青
楊式太極拳的風格是什麼?

TAG:太極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