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宋朝名將岳飛其人其事!

歷史上的今天: 今天是南宋民族英雄岳飛遇害875周年。公元1141年1月27日,岳飛在臨安(今杭州)大理寺中被宋高宗趙構殺害,時年39歲。

*******************************************

(一)杭州岳廟

 

南宋紹興十一年臘月二十九(公元1141年1月27日),岳飛被秦檜陷害,獄卒隗順背負其遺體逃出臨安城,至九曲叢祠,葬之於北山。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繼位,以禮改葬岳飛遺體棲霞嶺下。嘉定十四年(1221年)西湖北山的智果觀音院改為「褒忠衍福禪寺」,用以表彰岳飛功業。 明英宗天順年間(1457年-1464年)改「褒忠衍福禪寺」為岳飛廟,並賜額「忠烈」。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重建,改變原有的建築格局。民國七年(1918年),岳飛墓進行整體大修,並在忠烈祠門廳上懸掛「岳飛廟」的匾額,即為今天的杭州岳飛墓廟,也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岳飛紀念地。

明朝洪珠「盡忠報國」的筆跡。

墓前墓門鐫刻著松江女士撰寫的名聯: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張俊、万俟卨塑像。

秦檜、王氐夫妻的塑像。

*******************************************

(二)岳飛之死

 

公元1142年1月27日(紹興十一年臘月二十九日)岳飛在大理寺中被殺害(宋代史料中並無"風波亭"的記載),時年39歲。岳雲和張憲被依軍法斬首,岳飛的供狀上只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

岳飛被殺害的方式據說有三種,第一是被"拉肋"而死,即劊子手以突襲的方式,猛擊受刑人兩肋而死。第二種方式是毒酒。第三種是上吊。但無論是哪種死法,宋高宗自認為己經是夠寬待他曾經的愛將了,給他留下了一個全屍。

岳飛死訊傳出,百姓都為之哭泣。消息傳到金國,金國大臣們為此酌酒祝賀,並為此說:「和議自此堅矣。」

 

關於岳飛的相貌,歷史沒有明確的記載,但在民間則有資料提及過。

清朝末年,曾任吏部司務廳掌印的何剛德,曾在故宮的南薰殿的配殿,看到過岳飛的畫像。岳飛的畫像並不像他想像的那樣,是一位威武雄健的武將,而卻像是一位文質彬彬少年書生。何剛德為岳飛題詩:"威名赫赫震朱仙,誰信風流是少年。"

另外,明代郎瑛的《七類修稿》上記載:岳飛有個綽號"大小眼將軍"。據說,宋金紹興和議以後,金國派人送皇太后韋氐和宋徽宗的靈柩回國,皇太后是宋高宗的生母韋賢妃。在途中,皇太后曾問:"大小眼將軍如何?" 隨從回答:"岳飛己死。"皇太后嘆息很久。這位皇太后是個正派人。她曾派人慰問抗金名將韓世忠,對岳飛也很有好感。從她稱呼岳飛的綽號來看,岳飛的眼睛一隻大,一隻小,還是很可信的。

*******************************************

(三)初露鋒芒

岳飛出生於北宋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二月十五日的晚上,也就是宋徽宗趙佶做皇帝的第三年,生在河北真定府(今正定)路的相州(今河南省安陽縣)湯陰縣永和鄉的一個村落中。父親名叫岳和,母親姚氏。(注據鄧廣銘考證: 姚氐抱岳飛坐翁中洪水逃生系傳說,並非歷史事實)

正當岳飛降生時候,正有一隻大鳥在這個岳姓人家的院落上空飛鳴而過,因此,岳和就為這個新生嬰兒取名叫岳飛。後來,不知是在什麼年頭上,岳飛又有了一個別號,叫鵬舉,不知是否跟這個事情有關。

岳飛年少的時候,很有氣節,沉默忠厚。雖系貧寒農家子弟,可他上過村塾,受過教育,勤奮好學的岳飛還非常愛讀《春秋》和《孫子兵法》。《春秋》這本書相傳是孔子所作,「《春秋》孔子作,亂臣賊子懼。」 此書中講的都是忠孝節義等歷史傳統上的美德,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岳飛的忠義之心。

岳飛在少年時就具有天生的超人力量。當他還沒有成年的時候,就己經拉得開三百斤的勁弓了,能夠引發吃力八石(約合現今一千斤左右)的腰弩了。他的同鄉周同,是一個善於射遠的人,岳飛跟他去學習,很快就學會了他的全套技藝。後來岳飛又跟一個有名的槍手陳廣去學習「技擊」,這使得岳飛使槍的技術上也成了一個「一縣無敵」的人。

為了謀生糊口,少年岳飛到相州安陽縣的晝錦堂韓家(名臣韓琦)做了一名莊客。據《三朝北盟會編》記載: 「(岳)候名飛,字鵬舉,少為韓魏家莊客,耕種為生。」岳飛在十五歲時結婚,娶妻劉氐,次年生育一子,名叫岳雲。

岳飛還在韓家做莊客時,就顯得與眾不同。有一次以張超為首的賊寇,約有百餘人,前來包圍了韓家,企圖劫掠財物。正當韓家眾人及莊客皆驚慌失措,面面相覷之時,只見岳飛爬上院牆,施展自己的長技,引弓一發,正射中為首的張超,張超當場死亡,群賊作鳥獸散。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1月),強悍的金兵攻破了北宋國都汴京,擄走了宋徽宗和宋欽宗。四月初一,金人押著徽、欽二帝,和皇室、宗戚男女、部分文武官僚,共三千餘人北去。北宋王朝所用的禮器、法物、教坊樂器和八寶、九鼎,以及渾天儀、銅人、刻漏、天下府州縣圖,皇宮侍女、戲曲演員、伎藝工匠、娼妓等等全部攜載而去。史稱「靖康之恥」。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臘月,就在汴京被金軍圍困之時,23歲的岳飛在相州參加了康王趙構組建的大元帥府的軍隊,並擔任一個下級軍官。

 時值岳飛為張所部下時,張所素聞岳飛"勇冠三軍",便問他:"汝能敵幾何?"岳飛回答說:"勇不足恃,用兵先在定謀。"他列舉了春秋時晉國欒枝用柴揚塵的方法戰勝楚國,楚國莫敖采樵之計打敗絞國兩例以佐證。張所非常賞識岳飛的才幹與謀略,將他補為武經郎並派到都統制王彥的帳下效力。

王彥是河內(今河南沁陽縣)人。在少年時就喜讀兵書,更喜歡騎馬射箭等事。後來投身軍隊,曾跟從涇原路經略使种師道兩入夏國,立有戰功。當張所受命為河北招撫使之後,王彥被張所任命做都統制。史載:

 

「(張所)命(岳飛跟)從王彥渡河,至新鄉,金兵(勢)盛,(王)彥不敢進。(岳)飛獨引所部鏖戰,奪其纛(旗)而舞,諸軍爭奮,遂拔新鄉。翌日,戰候兆川,身被數十創,士皆死戰,又敗之。夜屯石門山下,或傳金兵復至,一軍皆驚,飛堅卧不動,金兵卒不來。食盡,走(投)(王)彥壁乞糧,彥不許。飛引兵益北,戰於太行山,擒金將拓跋耶烏。居數日,復遇敵,飛單騎持丈八鐵槍,刺殺黑風大王,敵眾敗走。(岳)飛自知與(王)彥有隙,復歸宗澤,為留守司統制。」

《宋史-岳飛傳》

  公元1128年(建炎二年)冬,宗澤坐鎮東京(今開封)留守司,雖四面受敵,仍從容調動軍隊,部署戰鬥,使金軍無力攻下開封。此時岳飛在其屬下於滑州城附近的胙城縣、黑龍潭、官橋等地作戰,均表現突出,頗有戰功。

一日,宗澤召見岳飛並親授以用兵作戰陣圖,且說:"爾勇智才藝,雖古之良將不能過。然好野戰,非古法,今為偏裨尚可,他日為大將,此非萬全計也。"(岳)飛答道:"兵家之要,在於出奇,不可測識,始能取勝。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於一心。"這番話終於使宗澤點頭稱是。

建炎二年(公元1129年)七月初一日,東京留守宗澤病逝,臨終之際,宗澤還在奮力疾呼「過河」的口號,而無一言涉及私事。宗澤死後,接替他做開封留守的,是杜充。

*******************************************

(三)自成一軍

1.收復建康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3月),完顏兀朮率大軍南下,留守開封的杜充率兵撤守江南,岳飛隨軍一同轉進至宜興(上圖為金軍南侵和宋廷南遷圖,據鄧廣銘的《岳飛傳》)。

完顏兀朮搜山檢海追襲趙構圖,據台灣出版的《中國戰爭史-宋遼金夏史卷》

渡過長江後,此時的岳飛兵不滿千將不過寥寥數人,卻敢於主動出擊與金軍血戰,他打敗入侵宜興的金軍,降服亂兵潰卒,就此駐紮宜興縣境的太湖岸上。此後,宜興縣境內出現了比較安定的局勢。受著散兵游勇和盜匪輪番騷擾鄰境居民,很多家都扶老攜幼而來,把宜興當做他們臨時避難之所。百姓感念岳飛維持治安的恩德,便在古老的周將軍(東晉周處)廟內,增修一棟房子,把精心雕刻的岳飛石像供奉在裡面,早晚焚香。老百姓傳頌岳飛: 「父母生我易,公之活我難。」

完顏兀朮此次南下企圖活捉趙構,把統治東南半壁的這個趙姓政權滅掉的。卻不料,在這次追襲過程當中,屢遭江北之民和桐廬縣的鄉兵截擊,加之金軍進入江南水土不服,兵無鬥志,士有歸心。到建炎四年(1130年)春,金軍統師兀朮聲稱「搜山檢海」已畢,便打算率部從鎮江渡江北返。卻被扼守長江韓世忠的軍隊在黃天盪截擊,雙方相持48天未能通過,兀朮被迫返回建康(今南京),金兵深溝高壘聲言誓守堅城,私下卻準備乘隙北逃。

這時,集結在長江下游的宋軍有劉光世、韓世忠、張俊三支部隊,卻擁兵自重,誰都不願也不敢搶先去冒風險同金軍較量。此時己拔歸張俊節制的岳飛,當他探知金軍從建康劫掠大批人員、財物準備北返的情況後,便不等張俊的命令,便率百餘輕騎,偷襲金營,在原建康府通判錢需組織的鄉兵配合下,殺死金軍千戶一級的高官175人,生擒300餘人,斬首2000餘,金兵浮屍數十里,戰場上一片血紅。經此一戰,岳飛收復了建康。

  建炎四年八月初,岳飛被宋高宗委派為通泰鎮撫使兼知泰州,管理從泰州到南通一帶的地方。身為軍人的岳飛不願就任這個新職,他向朝廷寫了一封《申狀》,陳述了他的個人願望,說道:

-------------------------------------------------------------------

2.奪占荊襄

李成: 偽齊軍的統帥,雄州歸信人,天生神力,勇力絕倫。能挽弓三百斤,在兩宋三百年間,此項記錄只有岳飛可以與其匹敵。李成不僅僅是匹夫之勇,還頗能帶兵。據記載,李成所部:「號令甚嚴,眾莫敢犯」,每次作戰李成都「臨陣而身先諸將」,「卒未食不先食,有病者親視之。不持雨具,雖沾濕自如也。」正因為如此,李成深得軍心,「士樂為用,所至克捷。」

公元1133年10月,李成率軍輕而易舉的攻佔了南宋荊襄六郡之地,並派人聯絡割據洞庭湖的楊幺,計劃聯合攻宋。為此,宋高宗派遣岳飛負責荊襄一帶的戰事。

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五月,南宋王朝授予岳飛鎮南軍承宣使、江南西路蘄州制置使、兼黃復州漢陽軍德安府制置使。還把荊南鎮撫使司的馬軍全部拔歸岳飛,令他前去收復襄陽六郡。同時還命令韓世忠以萬人泗上為疑兵,劉光世選精兵出陳、蔡,合勢並進,相為犄角,以作聲援。

公元1134年5月,岳飛率軍3萬餘人,從鄂州渡江北上,向荊襄進軍。岳家軍一路勢如破竹,先後收復郢州、鄧州等許多州縣。李成惱羞成怒親率十萬大軍前來與岳飛決戰。

在布陣之時,岳飛發現李成軍陣的破綻: 「 騎兵利曠野,步兵利險阻。」原來李成把左翼騎兵布在襄江岸邊,將右翼步兵排列於平地。於是,岳飛派大將王貴「以長槍步卒,由(李)成(部)之右擊騎兵」,派牛皋「爾以騎兵擊其步卒」。雙方交戰之後,李成的騎兵「(前騎)應槍而斃,後騎皆擁入江,步卒(在騎兵攻擊下)死者無數」。此戰李成率殘軍連夜逃走,岳飛乘勢收復襄陽。

收復荊襄六郡後,南宋政府即把襄陽和郢、隨、唐、鄧、信陽劃為襄陽府路,同時宋高宗詔升岳飛為「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今長沙)制置使,依前神武后軍統制,特封武昌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食一封貳百戶。」(據《制詞》),凡屬這一路各州縣守令政績的考核監察,也都委任岳飛相機措置,這一年岳飛僅32歲,他成為繼張俊、劉光世、韓世忠、吳玠之後第五個開府建制的大將,高宗御筆親書「精忠岳飛」。

岳飛收復襄陽六郡的戰役,是南宋一次大規模的反擊戰,岳飛針對偽齊軍分兵守城,互不支援的弱點,以迅疾的閃電攻勢,發揮優勢兵力之長,避開糧草不濟之短,先集兵攻其重點設防的郢州,起到擊其一點,震撼全局之勢,使據守襄陽的李成聞迅驚潰,宋軍兵不血刃,輕取襄陽。爾後利用李成恃眾輕敵,布陣失誤,擊退敵之反補。同時採用分進合擊,出奇突襲的戰法,在鄧州之戰中擊敗金、齊聯軍,一舉收復襄漢大片失地,為以後反攻中原創造了有利條件。(上圖為岳飛出兵收復襄陽六郡圖,據鄧廣銘《岳飛傳》)

------------------------------------------------------------------

3.起底岳家軍

岳家軍是由岳飛自渡過長江以後,獨立領導的抗金軍隊,始建於公元1130年,經過數年征戰不斷發展,由初創時期的兩千餘人增加到十萬人左右,以岳飛帶過長江的親軍將士為骨幹,以牛皋、董先各部義軍為主力,後陸續收編楊幺等農民軍部眾,吸收山東兩河忠義社梁興、李寶等匯成的大軍。

岳家軍軍隊紀律嚴明,訓練有素,戰力強悍,無往不勝。"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是岳家軍的作風。"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是金軍對岳家軍的哀嘆!部隊久駐鄂州(治今湖北武昌),世居漢地,南宋末年曾在襄陽抗擊蒙古軍隊多是岳家軍的後代。

 

岳家軍至少有十二統制軍,它們分別是:

1.背嵬軍;2.前軍;3.右軍;4.中軍;

5.左軍;6.後軍;7.游奕軍;8.踏白軍;

9.選鋒軍;10:勝捷軍;11.破敵軍;12.水軍。

其中背嵬:意為給統帥背酒,是親軍的意思。游奕:是巡迴的意思。踏白是武裝偵察的意思。其它軍號都是增長士氣的軍號。

這裡面背嵬軍是絕對的主力,系岳飛的親軍最為精銳。岳飛利用與金(國)(偽)齊聯軍歲戰的機會,繳獲大批戰馬並由此組建南宋歷史上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馬軍。岳飛也成為南宋歷史上第一個能夠大規模以騎兵發起集團野戰的將領。背嵬軍八千騎兵的意義便在於此。除騎兵外,背嵬軍也有大量步兵,作為親軍通常由岳飛直接指揮,在岳飛被冤殺前後,背嵬軍的統制是傳選。

岳家軍中,王貴任中軍統制,張憲任前軍統制,這兩人是岳飛的左右手,岳飛不在軍中時,通常由此二人掌管軍務。徐慶、牛皋、董先這三人最為善戰,此五人是岳家軍的中堅人物。

岳家軍在公元1140年,己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組織,其騎兵在野戰中擊敗了女真剽悍精騎"鐵浮圖"和"拐子馬"。創造了農耕民族打敗游牧民族騎兵的記錄,金軍盡皆膽寒不敢再戰。這是自唐朝以後的歷史上不多的一次!

*******************************************

(三)郾城大捷

1.郾城大捷

完顏宗弼即金兀朮,為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第四子,在民間文學中將他稱為「四狼主」。史書記載兀朮年少時「為人豪盪,膽勇過人,猿臂善射」,能「刺虎搏熊」。

公元1122年,金兀朮跟隨二哥完顏宗望率領數百騎兵突襲遼國皇帝耶律延禧的營地,金兀朮的箭用完了,便奪了遼兵的槍,「獨殺八人,生獲五人」。兀朮初次參戰就顯露出超人的英勇,令金國軍士刮目相看。遼國滅亡後,金兀朮跟隨大軍南下,屢立戰功,被提升為元帥右都監,成為一員高級將領。

 

公元1140年,金軍統帥完顏宗弼(金兀朮)得知駐紮在郾城的岳飛兵馬不多,便用騎兵一萬五千人直撲郾城,企圖一舉消滅岳家軍的指揮中樞。

七月初八日,金兀朮和龍虎大王完顏突合速、蓋天大王完顏賽里等,率領金軍在郾城北與岳家軍對陣。金兀朮用"鐵浮圖"為主力,左右翼又輔之以"拐子馬",都是金軍的精銳部隊。岳飛令其子岳雲率背嵬軍和游奕軍騎兵迎戰,往來衝殺,並派步兵用麻扎刀、大斧等,上砍敵軍,下砍馬腿,使"拐子兵"失去威力,殺傷了大量金兵。

紹興十年(1140年)岳飛出兵路線圖。

金宋郾城之戰經圖,據台灣出版的《中國戰爭-宋遼金夏卷》。

-------------------------------------------------------------------

2.浴血小商河

 

七月初十,金兵再犯郾城,岳飛在城北的五里店再一次大敗金軍。這時,兀朮又調集十二萬大軍屯於臨穎縣。十三日,楊再興率兵出巡,在小商河與金兵遭遇,竟以三百騎兵殺死金兵二千多人,其中包括一百多名軍官,楊再興與所部全部英勇戰死。第二天,張憲率兵再戰,金兵只好退出臨穎。

宋金小商河遭遇戰,據台灣出版的《中國戰爭史-宋遼金夏卷》。

人民美術出版社《岳飛傳之小商河》。

-------------------------------------------------------------------

3.再戰穎昌

 

郾城之戰後,金人不甘失敗,七月十四日,兀朮率十萬步兵和三萬騎兵攻穎昌,王貴、岳雲分率精騎與金兵戰於穎昌城西。岳雲以八百背嵬騎兵作正面攻擊,步兵分左、右兩翼,以抗金軍騎兵。穎昌之戰,岳家軍"無一人肯回顧",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大敗金軍,斬首金軍五千餘人,俘士卒二千餘人,將官七十八人,獲馬三千餘匹。

兀朮退還開封,接連的失利使他哀嘆:"我起兵北方以來,未有如今日屨見挫衄!"金軍大將韓常也不願在戰,派密使向岳飛請降。岳飛為大河南北頻傳的捷報所鼓舞,他對部屬說:"這次殺金人,直搗黃龍府(今吉林農安),當與諸君痛飲!"

岳家軍全線出擊,包圍東京(今開封)。七月十八日,張憲與徐慶、李山等諸統制從臨穎縣率主力往東北方向進發,又擊敗五千金軍,追擊十五里。同時,王貴自穎昌府發兵,牛皋也率左軍進軍。

兀朮以十萬大軍駐紮於開封西南的朱仙鎮,希圖再次負隅頑抗。岳家軍前哨的五百背嵬軍抵達朱仙鎮,雙方一次交鋒,金軍即全軍奔潰。兀朮只剩下一條路,放棄開封府,準備渡河北逃。

正當岳飛指日之內就要渡過黃河北進時,秦檜卻企圖放棄淮河以北地區。他知道岳飛北伐意志堅決不可改變,於是請求高宗下令班師。無奈之下,岳飛只得被迫撤軍。

正當兀朮準備棄汴京北逃時,有一書生扣他的馬韁說:「 太子不必走,岳少保將要退兵了。」 兀朮問道:「岳少保用五百名精騎擊敗我十萬大年,汴京日夜盼望前來,怎麼說能守得住呢?」書生答說「 自古以來沒有權臣在朝廷內把持朝政,而大將能在外建立功勛的事例。岳少保禍害且不能免,更何況還想成就功業呢。」 兀朮恍然大悟,於是留居汴京。岳飛大軍既己撤歸,原來所收復的州縣,立即又全部喪失。

 

「(岳飛)擅長用少數人攻擊很多人,當(他)想要有所舉動的時候,就召集部下各個統制(將領)來一起謀劃,決定了計謀以後再戰鬥,所以只有勝利而沒有失敗。在突然遇到敵人的時候,就按兵不動。所以,敵人們說他們是:"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宋史-岳飛傳》譯文

 

宋高宗依靠著中興四將和川中名將吳玠保住了半壁江山,特別是岳飛駐軍鄂州之後,他以此為籌碼與金國打打談談。公元1141年宋金和議,東以淮水,西以大散關為界,當其達到和議停戰的目的後,宋高宗便象扔掉一塊舊抹布一樣拋棄了岳飛。

*******************************************

(四)弦斷誰知?

 

1136年(紹興六年),再次北伐,後因孤軍作戰被迫撤回鄂州。岳飛在這次北伐中壯志未酬,激憤之下寫下了這首《滿江紅》:

 

岳飛雖是武將,但他文采橫溢,有儒將風範。他是南宋中興四將中年紀最輕、升遷最快、立功最多、聲名最大的將領; 他是寂寞英雄,滿腔抱負,無人賞識。一身正氣,為時不容。"欲將心事付瑤琴",卻無奈"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他寫的《小重山》不似《滿江紅》那樣豪情萬丈,可卻是借琴弦抒發著心中無言的吶喊。岳飛這一生,為南宋抗金,浴血沙場,赤膽忠心,不求功名,只希望可以得遇明君,慰籍平生寂寥。

岳飛雖出身行伍,但自幼受到良好的中國傳統式教育,勤奮好學,文武雙全。書法以行、草為主,暢快淋漓,龍騰虎躍,氣韻生動,章法嚴謹,意態精密,纖濃符中,剛勁不柔,自有一種淳正之氣,頗含文臣氣質。傳世書跡有《書謝眺詩》《前後出師表》《弔古戰場文》等。

*******************************************

(五)岳飛其人

1.為人忠義

岳飛為人忠義,據《宋史-岳飛傳》記載: 當他的師傅周同死後,岳飛每月初一和十五都到周同的墓前擺上供品祭奠。岳和認為兒子仁義,說:「你長大之後,應該做一番大事,而且你可能會為國死義、為國盡忠的。」

-------------------------------------------------------------------

2.事母至孝

 

岳飛還是歷史上有名的孝子。駐軍宜興期間,他把母親姚氏接到軍營中後,侍奉唯恐不周,每晚處理好軍務後,便到母親處問安。當母親生病時,岳飛親嘗湯藥,跪送榻前,連走路都微聲屏氣而行,生恐吵擾了母親的休息。凡率軍出征,必先囑咐妻子李娃,好好侍奉母親。

岳母於紹興六年三月病故。岳飛和長子岳雲赤足親扶靈柩近千里,自鄂州歸葬江州廬山。岳飛認為:" 若內不能克事親之道,外豈復有愛主之忠?"

------------------------------------------------------------------

3.廉節奉公

岳飛死後,南宋朝廷對其奪官、抄家,所得家產據《宋稗類抄》所記載如下圖所示:

岳飛用自己行動實現了「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的豪言壯志!

 

岳飛自結髮從戎,十餘年間,大小數百戰,未嘗敗北。張浚常問其用兵之術。岳飛說「仁、信、智、勇、嚴五者不可缺一。」 張浚又問:「嚴如何解?」岳飛:「有功者重賞,無功者罰,如此而己。」

岳飛常與士卒同食,一杯酒,一小塊肉必均給部下,酒少則投之以水,讓每人都能嘗到。每逢出師,士卒露宿,他也露宿。逢到遠處去打仗,他就讓妻子到將士家中去慰問,有困難則送去金帛。遇有婚喪嫁娶,則親往照顧。士卒有了疾病,親為調葯。

岳飛喜愛賢能,禮遇士人,閱覽經書史籍,喜歡歌唱雅詞,投壺為樂。他談吐謙恭風雅,像個讀書的人。每次辭謝朝廷加官進爵時,必然說:「 這是全軍將士出力,我有什麼功勞?」但是,他的性格忠誠慷慨激烈,議論公正持平,不屈服於人,最終因此而被害。

 

岳飛年輕時好喝酒,並曾因酒後鬥毆,幾乎釀出人命。當皇上勸他戒酒時,岳飛立即戒掉了,也正因為如此,他才發出了"直搗黃龍,與諸君痛飲!"的豪情壯志。

岳飛率性用事,屢次違反軍令,同上級關係相處的很不好。自統率大軍以後,又因其秉性耿直,潔身自好又引起同僚的嫉恨。

此外,岳飛對家人軍規過於嚴格,以致於發生了親自手刃其舅舅的悲劇,令他的母親頗為傷心。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絲亳不能影響人們對他的景仰!

*******************************************

(六)後世評說

*******************************************

(七)歷史影響

*******************************************

根據相關資料整理,部分圖片采自網路。

非常感謝北京的歷史學家---王德恆教授對本文的指導!!!

推薦閱讀:

都說宋朝社會繁榮,經濟文化高度發達,那老百姓應該安居樂業,為什麼還會出現像方臘、宋江這些反政府武裝?
真實的岳飛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為什麼宋朝很多文人都會打仗?
宋真宗趙恆真的是一個軟蛋嗎?
你一定愛看的極簡北宋史(二):杯酒釋兵權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