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立法會選後 香港普選之路將更寬?

立法會選後 香港普選之路將更寬?

訪問量[11409] 評論數[108] 發佈於:2008-09-10 17:45

〈前言:許多讀者網友來信問及許多有關香港選舉的問題,希望此拙文能提供一個切入點,與大家討論。由於原文篇幅所限,未能將香港選舉與政改一一道盡。歡迎讀者提出問題,本人將選其中一部分在本文〈後記〉中嘗試作答。〉

 

    左為部分勝選的「泛民主派」議員、右為新當選的部分民建聯議員。(《明報》、《星島日報》)

  香港回歸以來競爭最激烈的第四屆立法會選舉結束,內訌不斷、行情每況愈下的「泛民主派」出乎意料地守住二十三席,連學者專家都跌破眼鏡。另一方面,從三十席的地區直選結果中的各黨得票率來看,「泛民主派」與「建制派」的勢力比例結構不變,鞏固了第一屆立法會選舉以來的「六比四鐡律」。

 

                       三十席地區直選之各黨得票數量。(蔡子強整理)

  這次選舉是人大常委會否決了二〇一二年雙普選,但確定二〇一七年後香港可實施普選之後的第一次立法會選舉,新一屆立法會會期內將審議備受矚目的有關二〇一二年行政長官與第五屆立法會選舉方式的政改方案,該方案也將直接影響二〇一七年後的雙普選安排。以下嘗試從這次立法會選舉結果的「變」與「不變」現象中,展望香港的普選方向。

   根據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人大常委會所作的決定,二〇〇七年第五任行政長官(特首)的選舉,可由普選產生;而在行政長官由普選產生後,立法會的選舉可以實行普選,一般認爲香港會在二〇二〇年實施立法會的普選。依照此一方向,未來三屆立會只要將目前佔立法會六十議席中的功能團體三十席分三次每屆減少十席並由直選議席取代即可。然而,此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

        「保守派」對普選謹慎

  首先是香港社會內部的不同調。立法會「泛民」(主張加快民主化進程)、「親中」(傳統的左派「愛國」陣營)、「保守」(原親英勢力及工商界)三大勢力中,「泛民」固然是普選的急先鋒,而以維護勞工階級利益起家的「親中」長期根植地區工作,有堅實的民意基礎,主觀上也傾向支持普選。 

  與「親中」同被列爲「建制派」、代表工商界以及部分中產階級利益的是以自由黨爲首的「保守派」。由於功能團體的三十席以工商界爲主,「保守派」在功能界別選舉中長期佔有絕對優勢。同時,「保守派」在香港社會的民意基礎較弱,因此向來對普選的態度並不積極。不過,後來自由黨認識到基本法明示的普選之路無法恆久迴避,因此到了上屆遂派人參與地區直選。帶頭投入直選的正副主席還凴自由黨一度反對強制對「二十三條」立法,獲得不少市民的認同而雙雙告捷。

 然而,這次自由黨在地區直選方面卻全軍覆沒,只保住功能團體的七席。因此,以自由黨爲首的「保守派」今後會否改變對普選的態度,阻擾削減功能團體的議席數量,值得關注。

 另一方面,特區政府是否會如期在二〇一七年前向中央提出普選的建議,而中央政府又是否批准實施,仍是未知之數。即使二〇一七年如期普選特首,中央屆時仍可以「條件尚未成熟」來拒絕二〇二〇年的立法會普選。事實上,中央的決定是二〇一七後「可以實行普選」,其含義被解讀為「也可以不實行普選」。

                   北京對普選的態度 

  衆所周知,香港普選與否,最終取決於北京的態度。而這次立法會選舉的結果對北京而言,是既有喜,也有憂。

  喜是被北京稱爲「愛國愛港」的民建聯躍升成爲第一大黨;憂的是主張儘早普選並在一些個別議題與北京持不同意見的「泛民主派」在這次選舉之前被普遍認爲會大幅度失去議席,然而結果卻是成功地跨過了可以否決政府重要議案的三分之一門檻,不僅確保了監督特區政府的有效議會力量,也將在會期內在牽制政府對政改方案的制定上發揮影響力。

   誠然,在過去多年來強力支持「建制派」,同時擠壓「泛民主派」的北京,對這次選舉沒能使兩者勢力出現大幅度消長、以及未能打破「六比四鐡律」無疑會感到失望。因爲根據該「鐡律」,一旦實施普選,「泛民」將成爲立法會的大多數,不利中央對香港的掌控。

  然而,北京如今在普選議題上卻也進退維谷,恐怕不見得能輕易推翻已經承諾的普選時間表。因爲如此不僅會承受來自香港主流社會的反彈,不利香港社會的穩定與發展,也可能被輿論質疑誠信甚至被批評違反寫明立法會最終將達至普選的基本法。

             以「和解」奠定普選之路

  其實,對高舉「建設和諧社會」旗幟的中央政府而言,最明智的做法無非是與泛民進行和解,收編六成香港市民的民心,建立中央與香港主流社會的「和諧」關係。歷史仇恨之深與政治分歧之大的國共尚可「一笑泯恩仇」,更何況是在一九九七年主權移交之前支持「回歸」,並在回歸後支持「一國兩制」的「泛民」呢?

 當然,中央與「泛民」能否走上和解之路,除了取決於北京是否能容納來自香港的反對聲音外,對「泛民」來説也不是一道容易克服的難題。

    「泛民主派」之間黨派林立,所代表的利益階層也各不相同。同時,在一些涉及與中央關係如「陸肆」等敏感議題上也存在妥協派和死硬派之間的矛盾。「泛民主派」內部如何整合,本身已是一大挑戰。

此外,中央已經否決了於二〇一二年實行普選,「泛民」今後如何在對選民的承諾與繼續被視爲挑戰中央的無為抗爭之間作出選擇,也將考驗泛民主派的智慧。     

  今年年底之前香港特區政府將發表配合下一屆特首與立法會選舉方式的政改方案,特區政府與「泛民」之間如何過招?同時,在新一屆立法會四年會期中,中央與「泛民」如何建立互信,共同邁向和解之路,拭目以待。 

                〈本文刊登於《亞洲時報》〉


推薦閱讀:

香港的前端開發崗位就業情況如何?
林鄭月娥的副局上位班底公布。
香港高分學生選擇中大的多還是港大的多?
香港確實給了內地很多幫助嗎?
如何評價蔡駿的這篇文章《今天是誰的生日》?

TAG: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