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到底冤不冤?皇太極千里奔襲上演中國歷史上最精彩的暗戰-今日頭條
影響中國歷史的一百場戰爭第51戰:京口擾襲戰
戰爭概述:
崇禎二年(1629年)十月,後金皇太極率八萬精兵繞道蒙古,避開明朝的寧遠山海關一帶的防區,千里奔襲,十月二十七日突破大安口,至十一月初連陷遵化、三屯營。京師震動,詔令各路兵馬勤王保京。皇太極圍點打援,全殲山海關總兵趙率教增援部隊,而對袁崇煥的寧遠軍卻避而不戰,最後自行撤退,施行了一出絕妙的反間計,假崇禎皇帝之手除掉了自己最大的對手袁崇煥。
將帥星數: 皇太極 袁崇煥 毛文龍
圖:皇太極(劉愷威 飾演)
圖:袁崇煥
圖:毛文東
精彩星數:
政治影響星數:
綜合星數:6
戰爭類型:暗戰——借敵人之手除掉自己的心腹之患,皇太極貢獻了一出教科書式的案例。
寧遠之戰【關於寧遠一戰詳情,更多點擊:大明帝國的紅衣大炮有多厲害,讓努爾哈赤七大恨上再加一恨】,是萎靡不振的明王朝的一針強心劑,打破了後金軍隊對明王朝不敗的神話,讓大明的君臣們都看到了解決北方後金問題的希望。
這次勝利也讓袁崇煥名聲大震,成為明王朝聲望最高的將領。
明王朝的政壇隨後發生了巨大變化。小木匠朱由校(天啟帝)識趣地離開了人間,並沒留下子嗣,讓年僅十六歲的兄弟朱由檢撿到個大便宜,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和只喜歡木匠活的哥哥相比,朱由檢年輕卻有大志,立志要力挽狂瀾,做一個堯舜之君。他上台不到兩個月,就剷除了魏忠賢及天啟帝的乳母客氏,大規模平反冤獄。一時全北京都沸騰了,人們在街頭巷尾奔走相告,飲酒狂歡,慶賀大明王朝又出了一位明君。
後金方面,寧遠之戰折斷了一代戰神努爾哈赤的翅膀,在寧遠之戰後半年逝世,他的第八個兒子、四貝勒皇太極即位。
皇太極面臨的是一系列嚴峻的考驗。在政治上,他的七個兄弟都對他繼承王位不服氣,而三個位高權重的哥哥在旁邊盯著他,幹得不好,皇太極隨時可能下課。
而後金國內的經濟形勢逐步惡化,境內發生了可怕的災荒,每斗米漲到了八兩銀,盜賊蜂湧,治安惡化。
軍事上,天啟七年(1627年),皇太極再度派兵圍攻寧遠棉州,明軍守城二十五日,再度挫敗了後金的進攻。
明王朝的軍事勝利,讓原本徘徊觀望的朝鮮站到了明軍的陣營,已經歸順後金的蒙古喀爾喀五部也倒向了明王朝。
這一切等待著皇太極著手解決。
皇太極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革。他首先編戶為名,大批釋放奴隸,改滿漢同屯為滿漢分屯居住,並出台了《離主條例》,修改了《逃人法》。這些措施緩和了階級矛盾,穩定了廣大民眾,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使原本一觸即發的國內矛盾漸漸平緩。
而政治上,皇太極開科舉士,積極推行漢化。
在軍事上,為了打破明王朝的三面進剿,解除後顧之憂,天聰元年(1627年),皇太極派三萬八旗大軍征討朝鮮,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便迫使朝鮮簽訂城下之盟,臣服後金。通過這次征討,皇太極還掠奪了大批財物糧食,緩解了國內的糧荒。
皇太極度過一個又一個難關,但他真正要解決的,是那個在寧遠城的殺父仇人——袁崇煥。
一個是極富進取心的年輕皇帝,一個是威名遠揚的傳奇將軍,大明王朝上下對崇禎、崇煥這對君臣組合充滿信心。
崇禎剷除閹黨後,第一件事就是啟用因為不滿閹黨專權在家賦閑的袁崇煥。崇禎連下兩道聖旨,先任命袁崇煥為左都御史,就在袁起程來京的路上,崇禎又下一道聖旨,加任袁崇煥為兵部尚書,督薊遼、登、萊、天津軍務,成為了幾乎掌握天下一半兵馬的邊臣。
可見袁崇煥在崇禎帝朱由檢的心中分量有多重。
一個是血氣方剛的皇帝,一個是熱血沸騰的大臣,兩人的會面後來被歷史上稱為平台召對。
在平台召對上,君臣交談融洽,而袁崇煥則誇下了決定他命運也是大明命運的一句海口:
——五年之內收復全遼。
後世常說袁崇煥好忽悠,但其實袁崇煥的一生中,不過說過兩句大話,第一句是當年袁崇煥單騎巡閱塞外,回來後說給我錢給我兵,我一人可守遼東。「五年之內收復全遼」是第二句。
兩句話將袁崇煥的一生推向不同的走向。
袁崇煥再赴遼事,直面皇太極。
這時兩個人都沒有選擇亮劍,而是選擇了和談。
兩個人都有足夠的理由選擇假惺惺的和談;皇太極國內矛盾不斷,政治基礎薄弱;袁崇煥希望通過和談爭取時間,將遼西各城堡都恢復起來。
努爾哈赤死後,袁崇煥遣使弔孝,雙方開始「眉來眼去」。
與皇太極征服朝鮮的同時,明軍正加緊搶修關外三城(大凌河、小凌河、錦州)。皇太極當然不能容忍明軍將這三座城修築成銅牆鐵壁,於是發動攻明之戰。此時錦州已修築完,大、小凌河尚在修築中,後金軍隊一到,修築一事半途而廢。
袁崇煥返遼,再次重奏和談高調,皇太極說要和談可以,除掉毛文龍再說。
後金每一個人都用懷疑的眼光看著皇太極,心想袁崇煥會這麼蠢,做出這樣自斷其翼之事嗎?
毛文龍,山西平陽府人,初為王化貞部下大將。當初王化貞任遼東巡撫,派毛文龍率二百人從海上抵達鎮江沿海島嶼,開闢根據地。毛文龍不負眾望,策反了鎮江城中將士,襲取了鎮江城。湯山、險山、寬甸等遼東地隨之響應,掀起了新一輪的抗金高潮,給後金帶來極大的威脅。廣寧失守後,毛文龍退據皮島,從海上不斷襲擊後金,令後金片刻不得安生。
袁崇煥與毛文龍,是明王朝在對後金的戰爭中保持心理優勢的兩個點。
袁崇煥會輕易殺掉毛文龍嗎?
如果僅僅只是為了爭取時間的假和談,袁崇煥大概也不會笨得下出這步棋。
然而毛文龍不但成為了皇太極的心病,也成為了袁崇煥的心病。
對於全掌遼事的袁督師,毛文龍並不怎麼買賬。袁崇煥對後金戰績驕人,但毛文龍也不是吃素的,從率領二百餘人打入敵後方,到盤踞皮島擁兵數萬,亦是一方豪傑。袁崇煥為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督薊遼、登、萊、天津軍務;毛文龍官亦至左都督,掛平遼將軍印,加太子太傅,授尚方寶劍。
這樣一個有戰功、有實力、有官職的封疆大吏,與袁崇煥發生矛盾是很順理成章的事。
事實上,再赴遼事,掌握明王朝一半兵馬的袁督師與部屬的合作就不怎麼愉快。當年和他一起鎮守寧遠取得大捷的滿桂就因與其產生矛盾而被調離遼西。而他和遼東經略王之臣之間在要不要與皇太極議和的問題上也是意見不一致,最後朝廷為了避免再一次出現經撫不和的局面,召回了王之臣。
皇帝不加節制的重用,大權獨攬的袁崇煥越來越獨斷,而五年後收復全遼的承諾也讓他不再擁有一顆沉靜的心和精準的判斷力。
殺毛文龍換將,攬毛文龍盤踞海島的幾萬兵馬為己所用。
袁崇煥作出了一生最大錯誤的決定,也是決定大明王朝命運的最大昏招。
崇禎二年(1629年)五月,袁崇煥至雙島,誅毛文龍。
袁督師殺毛文龍,深入毛部,迅雷不及掩耳,幹得很漂亮,但結果卻是很糟,毛部頓時四分五裂,一隻抗擊後金的力量從此消失。
皇太極聽到毛文龍被誅的消息,笑了。朝鮮已平,毛文龍已死,後金的後方已無威脅,他接下來可以上演一出醞釀已久的好戲。
崇禎二年十月二日,皇太極率八萬後金兵避開寧遠和山海關,繞道蒙古,對北京實施千里奔襲戰。
這次出征,後金內部的爭議也相當大,有人認為長途深入腹地,後勤補給都有很大的困難,稍有不慎,就會被關門合圍。
皇太極還是果斷地選擇出征,或許只有他才明白這次出征的真正意圖。
十月二十三日,後金的大軍抵達長城腳下。此時的長城年久失修,後金軍從大安口、龍井關突進,三十日抵達遵化。
雖是千里奔襲,但皇太極並沒有急於攻城,而是在城下等待解遵化之圍的援兵。
被袁崇煥稱為「遼東三傑」之一的山海關總兵趙率教率四千兵馬援助,被皇太極吃掉,趙率教殉國。
十一月三日,殲滅增援之敵後,後金軍才開始攻打遵化,城破,遵化巡撫王元雅上吊自殺。
後金大軍直奔薊州。薊州距北京一百七十里,是通往北京的重要門戶。
袁崇煥聽到皇太極破關而入的消息後,知道了整個事件的嚴重性,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薊州,在薊州一帶作好了布防。
皇太極沒有在薊州與袁崇煥作任何糾纏,甩開袁崇煥,直奔通州,埋下了第一個伏筆。
通州距天安門僅四十餘里,崇禎皇帝終於聽見了後金人的戰鼓聲。
袁崇煥見皇太極棄薊州奔北京,又率大軍追趕,保衛北京。
在北京城下,皇太極的軍隊大敗宣府、大同來增援的侯世祿、滿桂部,卻與寧遠軍稍作交鋒便敗北,敗得很假,埋下了第二個伏筆。
皇太極最後所需要的只是找人散播袁崇煥通敵賣國的消息,並將它傳到崇禎皇帝的耳中而已。
後金軍隊撤離北京。接下的日子裡他們在京郊一帶旅遊,先後攻克良鄉、固安,併到房山金太祖、金世宗宗陵進行了祭祖活動,回來時又到北京郊外。這時皇太極已經見不到袁崇煥了,他的反間計生效了:崇禎將袁崇煥打下天牢。計謀得逞的後金終於可以放手與明軍一戰了,滿桂等三十餘將戰死,黑雲龍、麻登雲等大將被俘。一直到崇禎三年二月初一,皇太極的八旗大軍才決定班師,回東北進行春耕生產,留少量軍隊守備所佔各地(很快被孫承宗率兵收復)。
皇太極的千里奔襲戰,粉碎了大明君臣五年收復全遼的幻想,先借袁崇煥之手除掉毛文龍,再借崇禎皇帝之手除掉袁崇煥,一石兩鳥。毛、袁一除,明再無可獨當一面的大將。
北京擾襲戰後,剩下的事就是崇禎帝對袁崇煥的秋後算賬了。或許對於崇禎帝來說,袁崇煥要錢要權要人,他可以忍,甚至袁崇煥擅殺毛文龍,他也可以忍,但是袁崇禎五年復遼的海口誇下,換來的卻是後金軍隊的長驅直入,這無疑是讓皇太極在崇禎的臉上打耳光。
所以即使皇太極沒有播下反間計的種子,袁崇煥的結局恐也難善終。
而皇太極的反間計或許給了崇禎皇帝台階下,掩蓋了這對君臣一時熱情下的盲目與衝動。
袁崇煥被定為叛國大罪,於崇禎三年十月被處寸磔之刑。行刑時,北京百姓莫不拍手稱快,出銀購其肉而食之,給後世留下了一個可悲又可嘆的結局。
皇太極的千里奔襲戰,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奇襲戰和反間戰的完美結合,也是明亡清興的關鍵之戰,在與袁崇煥的鬥智斗勇中,皇太極笑到了最後。
最重要的是,通過此次的入關擾襲戰,皇太極找到了一種入關模式,即繞道蒙古,折長城而入。之後的十幾年中,皇太極先後五次入關,每次都給明王朝的政治、經濟帶來了致命打擊。而每次退兵後,崇禎皇帝都會處死一批戰敗的官員(據統計,死在崇禎皇帝手裡的官員有輔臣一人,尚書四人,總督、督師七人,巡撫十一人)。而清兵入關擾襲與中原興起的國內農民起義一唱一和,每次當明王朝把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打得差不多的時候,清兵又入關了。明王朝首尾不能相顧。
天聰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極在瀋陽稱帝。公元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極在清寧宮中猝然病死,留個了四歲的兒子和一個新的時代。
這場戰役留給了後世太多的謎團和猜想,袁崇煥是抗清英雄,還是通敵賣國,毛文龍到底是通敵該誅,還是如當年岳飛一樣承受不白之冤,殺毛文龍,是否是皇太極與袁崇煥和談的條件?這些問題,都成了今天人們仍津津樂道爭論不休沒有定論的話題。
本文為夜狼嘯西風今日頭條獨家首載,如轉載請註明作者署名,尊重版權為謝
敬請關注夜狼嘯西風最新歷史作品:《兩宋烽煙》(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噹噹京東熱售中。
推薦閱讀:
※論美國在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對東亞各國的潛在威脅
※中國古典詩歌鑒賞全釋
※穿得像個「人」樣:20年中國人服裝之變
※中國古典詩詞基本知識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