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的家庭觀念淡薄了嗎?

你的家庭觀念淡薄了嗎?

關鍵詞:家庭觀念 國際家庭日核心提示: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於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玩手機」,這是網上流傳很廣的一句話。反映現實生活中,不少家庭有著這樣尷尬的境況:同樣吃飯,父母在說話,子女卻在玩手機。隨著社會不斷進步、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家庭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家庭成員間的交流卻越來越少,家庭觀念也隨之變化。 宿遷新聞網訊(記者 王宇)「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於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玩手機」,這是網上流傳很廣的一句話。反映現實生活中,不少家庭有著這樣尷尬的境況:同樣吃飯,父母在說話,子女卻在玩手機。隨著社會不斷進步、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家庭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家庭成員間的交流卻越來越少,家庭觀念也隨之變化。以往有親戚辦喜事,有事也要抽空參加;有親戚生病住院,離家再遠也要回去看望。可如今,辦喜事時總是工作忙,禮到人不到;親戚生病了,很少到現場,電話問候成為首選。此外,親屬有難不願幫,一到放假就出遊,每天下班晚歸家……如此種種,讓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遠,家庭觀念也越來越淡薄。

今天是第21個國際家庭日,促進家庭的和睦、幸福和進步是該節日設立的目的。近日,記者走訪我市多位市民,聽一聽他們不同的家庭觀。

老輩人:家庭靠血緣維繫 遇到困難大家就會主動幫忙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在老一輩人心中,家庭是靠血緣關係維繫的,有血緣關係的人共同組成了一個大家庭。他們的鄉土觀念十分強,親戚、朋友、鄰居有了困難都會盡量幫忙。

今年68歲的田廣雲老家在市湖濱新區皂河鎮,8年前搬到河濱新村小區,他心中的大家庭是包括有血緣關係的所有人。「以前幾乎家家都有兄弟姊妹四五個,再經過幾十年的開枝散葉,一個大家庭至少有二三十口人,多的甚至有五六十口人,這些人組成了一個大家庭。」在他們那一輩,這個幾十口人的大家庭就是他們主要的活動圈子,有人遇到困難大家就會主動幫忙。

老家在泗陽縣眾興鎮的吳彩雲,今年64歲,她告訴記者:「以前家裡有人生病住院,親戚離家再遠都會回來看看。」在她48歲那年,因闌尾炎開刀住院,在外工作的親戚知道了此事,紛紛回來看望。「那時候,交通沒有現在便捷,雖然都在省內,但最遠的坐車也要一天左右。」吳彩雲至今仍然記得,她住院一個星期,在外地的三個姐姐家都有人回來看望,一些鄰居也送來雞蛋等補品。在吳彩雲的記憶中,在他們這個大家庭里,類似的事情數不勝數。

年輕人:更注重人際交往    工作後和親戚聯繫越來越少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大多數以80後為主的年輕人和老一輩的家庭觀明顯不同。他們認為家庭就是父母、夫妻和子女。同時,他們的交往圈子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業緣」對他們的影響越來越大,交際圈、事業發展、愛好等因素比血緣影響更大,很多年輕人不愛回家更熱衷外出聚餐。

蔣學雲,在南京某汽車公司工作,是個典型的80後。2010年,研究生畢業的他因成績優異曾被留校任教,半年後跳槽至現在的汽車公司從事技術工作。談到家庭,他說了這樣一句話———「處得來的親戚才是親戚,有時朋友比親戚還親。」在他的印象中,小時候在老家宿遷,和親戚家聯繫很多,到外地上了幾年學,尤其是工作後,和家裡親戚的聯繫越來越少。只有逢年過節才會回家看看,親戚的婚喪嫁娶除了喪事必到外,喜事多由父母代替,或找老家的朋友帶去禮金。

在外工作的人,因距離、工作、應酬等因素,與家人、親戚的交流漸少,而留在老家的人平時也多忙於工作,與家人的相處時間也在減少。今年32歲的市民陳潔,在市區某大型企業上班,他個人可支配的時間很少。「平時應酬不多,但總有一些事業夥伴或朋友要聯繫,周末沒事要回家陪陪父母,平時還要抽空和妻子一起帶孩子出去玩。」陳潔說,老家的親戚基本上只有過年時才能見到,有些在外地安家的,可能幾年都見不到一面。

專家:家庭小型化是趨勢 當前年輕人家庭觀念普遍淡薄 

「在老輩人的心裡,家庭是以血緣為紐帶的;在年輕人的心中,父母、夫妻和子女是組成家庭的全部。平日里,時間多被工作、朋友佔據。社會由血緣向『業緣』轉變,他們的大家庭觀念越來越淡薄。」我市社會學專家石岩說。

石岩告訴記者,家庭經歷了聯合家庭到主幹家庭,現在又向以核心家庭為主的模式轉變。近三十年來,我國城鄉家庭日趨小型化,這個問題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無法避免。先是四世同堂,後來是上有老下有小,再後來是三口之家,再再後來是丁克家庭,導致現在年輕人的家庭觀念大不如前。

「以前的大家庭是以血緣關係為紐帶,隨著社會發展、經濟進步,人員流動性隨之加強,親戚之間的聯繫變少了,大的家庭自然向小家庭轉變。」石岩認為,不管家庭模式如何改變,家庭都是社會的最基本單位。而對於每個家庭來說,如何保持家庭和睦最為關鍵。

建議:如何保持家庭和睦 相互包容、諒解、信任最重要 

如何保持家庭和睦?採訪中,老輩人大都不願意深談婚姻,但他們認為堅守原則、忽略小事是家庭和睦的根本,事事爭先、揪住對方小毛病不放的家庭,很難得到幸福。而一些年輕人則各抒己見,其中尊重、理解、關心、呵護、包容、真誠、溝通,這些詞語出現頻率較多。

究竟有哪些問題會影響家庭和睦?記者採訪了市民政局婚姻登記處主任譚超。「夫妻是家庭關係中的核心,夫妻和睦是維護整個家庭的關鍵,也是擺在家庭中第一位的美德。」他告訴記者,許多家庭夫妻不合,實際上都是由一些「小事情」引起的,例如一方很少做家務或根本不做家務,或者一方在家務事上很少與另一方溝通等。在多年從事夫妻調解的工作中,他發現離婚的多是年輕人、中年人,年紀較大的很少。

相互包容、諒解、信任是家庭和睦的保鮮劑。「這一代年輕人大都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比較強,很多人都希望別人來遷就自己,而自己卻不願意受到一點委屈。如果把這種態度帶到婚姻中,則是家庭不和諧的導火索。」譚超說,如果不學會彼此關懷、體貼,學會寬容、諒解對方,雙方爭吵不斷,家庭和睦又從何談起。希望每一個家庭成員都能增強家庭觀念,讓我們的家庭更和諧。


推薦閱讀:

從小到大父母不在身邊,由爺爺奶奶帶大是怎樣的感受?性格會跟別的孩子不一樣嗎?
關於「人可以有多壞」那些評論。?
獨生子女不是挺好的嗎?
為什麼在中國父母普遍可以合理合法得對子女使用暴力並且不容反抗?
發現老公出軌,我可以直接拍照或錄像嗎?

TAG: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