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入門的20個實用小貼士
芭蕾入門的20個實用小貼士
(2011-01-15 19:50:44)
1、芭蕾的五個腳位
芭蕾的五個腳位是自1700年固定並沿用至今的。在腳的五個位置中,大腿必須從髖關節開始向外打開,以便使兩隻腳的腳趾都能準確的面對左右兩側達到180度的角。芭蕾的腳位堪稱是奠基性的,身體其他部位的一切規範位置和審美理想都是以此為基礎發生出來的。
腳部的五個基本位置:
第一位 : 兩腳跟緊靠在一直線上,腳尖向外180度
第二位 : 兩腳跟相距一足的長度,腳部向外扭開,兩足在一直線上
第三位 : 兩腳跟前後重疊放置,足尖向外張開
第四位 : 兩腳前後保持一足的距離,兩足趾踵相對成兩直線,腿向外轉
第五位 : 兩腳前後重疊,兩足趾踵互觸,腿向外轉
2、芭蕾的手位
芭蕾手位學習手的位置之前必須學好手的形態:大拇指尖要輕輕地碰到中指的指根處,其它的手指稍彎一些挨在一起放好。這種形態只是在初學時才要求這樣做。因為那時學生還不能有意識地支配,控制自己的動作,因而手指容易緊張。以後,手的形態變得比較自然,大拇指不必碰中指,而是朝向手心既可。我國至今延用的是下面介紹的七個手位:一位手手自然下垂,胳膊肘和手腕處稍圓一些。手臂與手成橢圓形,放在身體的前面,手的中指相對,並留有一拳的距離。二位手手保持橢圓型,抬到橫隔膜的高度。(上半身的中部,腰以上,胸以下的位置)但在動作過程中,要注意保持胳膊肘和手指這兩個支撐點的穩定。三位手在二位的基礎繼續上抬,放在額頭的前上方,不要過分的向後擺,三位手就象是把頭放在橢圓形的框子里。四位手左手不動,右手切回到二位,組成四位。它已是舞姿了。五位手左手不動,右手保持彎度成橢圓形。從手指尖開始慢慢向旁打開。在過程中胳膊肘和手指兩個支撐點要保持在一個水平面上。手要放在身體的前面一點,不要過分向後打開,起到一個延續雙肩線條的作用。六位手右手不動,左手從三位手切回到二位,組成六位,形成舞姿。七位手右手不動,左手打開到旁邊,雙手相同地放在身體的兩邊。結束雙手從七位(手心朝前)劃一個小半圈,手心朝下,向兩邊伸長後,胳膊肘先彎曲下垂,逐漸收回到一位。結束。六位手右手不動,左手從三位手切回到二位,組成六位,形成舞姿。七位手右手不動,左手打開到旁邊,雙手相同地放在身體的兩邊。結束雙手從七位(手心朝前)劃一個小半圈,手心朝下,向兩邊伸長後,胳膊肘先彎曲下垂,逐漸收回到一位。
2、芭蕾的審美原則是什麼?
「開」「綳」「直」「立」是芭蕾的基本審美原則。所謂「開」是指芭蕾舞者需要從肩、胸、胯、膝、踝五大關節部位,左右對稱向外打開,尤其是雙腳應該向外打開呈180度。所謂「綳」指芭蕾舞者需將肢體各個部位繃緊,尤其是膝關節和踝關節,以及脊柱和頸椎關節。所謂「直」指芭蕾舞者要是背部向門板一樣向上挺直。所謂「立」指芭蕾舞者要使頭頸、軀幹和四肢作為一個整體,傲然挺立。使真箇身體能量內聚,重心上提,以便在較高的空間層面上發射能量。
3、芭蕾有哪些程式化的動作?
所謂程式化動作,指那些經受了長期歷史考驗之後固定下來的動作,這種動作具有嚴格的標準和頻繁的使用率。芭蕾技術大致可以分為動態技術和靜態技術兩大部分,而動態技術又可以分為跳、轉、跳轉結合和連接動作這四類。男舞者常用的一個跳躍動作叫「交織擊腿跳」:舞者在一次騰空中,左右腳要在空中連續前後交織打擊若干次,然後落到地面。尼金斯基曾創造出相互打擊5次的記錄,而另外一位名叫瑪肖夫的俄國演員則留下了8次的驚人記錄。轉的技術中,「揮鞭轉」(法語Foutte)是女舞者常用的難度較大的動作,即舞者以任意一條腿為軸,在半腳尖或全腳尖之間連續起落,而另一條腿連續屈伸,以劃圈的方式帶動整個身體在原地旋轉。這個動作在古典芭蕾舞劇《灰姑娘》《天鵝湖》中得到充分運用,尤其是在後者的「黑天鵝雙人舞」中,連轉32圈成為演出全劇能力的標準。在《吉尼斯世界大全》中,1940年由澳大利亞女舞者傑克遜創造的121圈的最高紀錄至今無人可破。但這個紀錄是在教室里完成的,從未敢在舞台上炫耀這個絕活。因為,芭蕾舞者的技術發揮一般在舞台超不過在教室里。芭蕾中還有兩種經典的舞姿,一個叫「阿拉貝斯克」(法語Arabesque),一個叫「阿提久」(法語Attitude)。「阿拉貝斯克」也稱為迎風展翅式。主力腿或微蹲、直立,或立於半腳尖、腳尖上,動力腿伸直向後抬起,兩手臂前後伸展成一條直線。「阿提久」也通常稱為鶴立式。主力腿或微蹲、直立,或立於半腳尖、腳尖上,動力腿向前或向後彎曲抬起,同時,一個手臂在三位,一個手臂打開在七位,這個姿態可分為交叉式、敞開式。據說,英國芭蕾明星瑪戈·芳婷在這兩個舞姿上完成靜態平衡可達10秒鐘之久。連接動作中最常見的一種動作叫「足尖碎步」,通常是女芭蕾舞者兩隻腳前後交叉重疊,並在這個連續性的舞步上做橫向移動。福金為巴甫洛娃創作的《天鵝之死》別出心裁地將這個連接性動作變成起主導作用的動作,貫穿舞蹈始終。
4、芭蕾中有哪些手勢?各表示什麼含義?
在芭蕾中經常的一些啞劇手勢,是很早以前創造出來的,久而久之,觀眾已習慣從這些固定動作中了解它的含義。譬如:演員用手按左胸表示「愛」;雙手在頭頂交替繞圓圈表示「跳舞」;一隻手的手背從方向相反的臉頰划到下頦處表示「容顏美麗」;攤開雙手或單手表示「詢問」;雙手握拳交插於身體前方表示「死亡」;單手上舉,食指中指併攏表示「宣誓」,用一手指指著另一手的無名指表示「訂婚」或「結婚等等。
5、芭蕾等於腳尖舞蹈嗎?
芭蕾並不完全等於腳尖舞。在整部芭蕾五百年的歷史上,腳尖舞的歷史卻不到200年。在腳尖舞成為女舞者的看家本領前,她們是穿著有跟鞋或者無跟軟底鞋跳舞的。20世紀70年代後,芭蕾進入當代芭蕾時期,女舞者在舞台上穿的舞蹈鞋更是出現了多元化的情形:除了穿腳尖鞋外,還有穿軟底鞋和爵士鞋的,更有穿生活狀的旅遊鞋和高跟鞋的。毫無疑問,這些芭蕾舞者們所跳之舞都應該算是芭蕾。
6、在腳尖上翩翩起舞的「仙女」塔里奧妮
浪漫主義時期的芭蕾明星塔里奧妮的成功和他的父親菲利浦·塔里奧尼有不可分割的聯繫。菲利浦·塔里奧尼是義大利籍的法國優秀芭蕾教師和編導家,他一生夢寐以求的事是使愛女塔里奧妮能在芭蕾的世界裡出人頭地,成為世紀性的芭蕾明星。但小塔里奧妮生來既無自然勻稱的身材,又無楚楚動人的面孔,在舞蹈學校眾多先天條件優越的同學面前自慚形愧,失去了學舞的興趣和信心。於是,加入了逃學孩子們的隊伍。父親發現後,決定把她領回家來親自調教,沒用多長時間,便證明了「嚴師出高徒」的真理,不久,小踏里奧妮開始嘗到了刻苦練功、用心跳舞的樂趣,並從此苦練不輟,廢寢忘食成了家常便飯。這種「工作狂」的習慣一直持續了她的整個表演生涯。據說,如果晚上沒有演出,她每天上午練功,一定要練到動彈不得,讓僕人抬回家去才會罷休。他的父親菲利浦·塔里奧尼也按照女兒的體型和能力來編創舞蹈,舞劇《仙女》中的主角「西爾菲達」就是根據塔里奧妮的特點精心設計的,而且在這部舞劇中她立起了腳尖,用「腳尖功」技巧作為刻畫輕盈飄逸的仙女的形象的造型手段。
7、腳尖鞋何以支撐芭蕾女舞者的體重?是怎樣製作的呢?
腳尖鞋的基本組成部分一般包括:由七層布料膠合而成的鞋前殼、接觸地面的外部鞋底、加強腳背力量的鞋裡襯底,以及夾在兩者之間,用來強化腳趾力度、硬度較強的骨架。腳尖鞋的鞋尖是一塊一平方寸大小的平面,為舞者在腳尖上作舞達到平衡提供較大的支撐點。在這些「硬武器」的里里外外,有多層棉布襯裡包裹,而在最外面則是一層色彩艷麗的緞面。每隻鞋的兩側還逢有兩根長長的緞帶,以便將鞋交叉固定在腳上。 一雙芭蕾舞鞋的壽命短得令人遺憾:上場演出2-3次。
8、腳尖鞋裡誕生的追星族
芭蕾史上,19世紀上半葉的兩位浪漫芭蕾明星塔里奧妮和艾爾斯勒都曾為腳尖鞋的收藏史創造過神話。1842年,塔里奧妮在俄國艷驚四座後,她的崇拜者們將一雙她穿壞的腳尖鞋,以300盧布的價格買去。1840年,唯一一位可以和塔里奧妮平分秋色的芭蕾明星艾爾斯勒在美國巡迴演出時,她的崇拜者們將她用過的腳尖鞋作酒杯使用,開懷暢飲香擯酒。在當代芭蕾史上,英國明星瑪戈·芳婷、前蘇聯明星瑪卡洛娃、普列西斯卡婭、美國明星格爾西·柯克蘭等出類拔萃的舞者穿過並簽名的舞鞋,都是供不應求的搶手貨。俄國芭蕾明星巴甫洛娃穿腳尖鞋的腳還曾被美術家翻製成了青銅雕塑。
9、為腳尖鞋而生的大編舞家巴蘭欽
在20世紀的芭蕾史上,有一為自稱「為腳尖鞋而生」的編舞家,他就是喬治·巴蘭欽。他有兩句名言,第一句是「芭蕾就是女人」,可見,女舞者與腳尖鞋在他心目中,已完美地融為一體。第二句是「看音樂、聽舞蹈」。這句話形象地說明,這位交響芭蕾編舞家在舞蹈和音樂兩方面的深厚修養,使他能夠從五線譜中「看」到動態的舞蹈形象,並呈現在舞台上;另一方面,也告訴我們,他能夠僅憑聆聽芭蕾女舞者穿著腳尖鞋跳舞的聲音,得知她們表演的優劣,尤其是判斷她們的腳尖動作是否與音樂節奏和韻律水乳交融。
10、芭蕾演員選材的標準有哪些?
芭蕾舞者的身體要求是所有舞蹈中最為苛刻的。首先,下身(從赤腳的腳板到臀線)必須比上身(從臀線到頸椎自上往下數的第三節)長18至20公分。其次,雙臂側平舉的長度與要與身高等長。所謂「三長一小」的標準就是指胳膊長、腿長、脖子長,外加一個小腦袋。因為,擁有這種身材的舞者重心比較高,容易完成各種輕盈和高速的跳躍和旋轉。此外,天生的面部形象、肢體的軟度(腰腿各關節的靈活和韌帶的柔韌)和開度(肢體向外打開的程度)、腳背條件(腳尖綳直時,腳背是否高高地凸出,並顯示出一種流線形的弧度),也是必不可少的評判內容。對於女舞者來說,腳趾先天條件的好壞更是至關重要。對於穿腳尖鞋翩翩起舞的人來說,最理想的腳趾應該是從大拇指開始,一連三個腳趾的長度相同,因為,這樣「三合一」式的腳趾群,能夠形成一個較大的平面,以便平均而穩定地支撐身體的重量。
11、芭蕾舞劇音樂的特點?
音樂在芭蕾中佔有不容忽視的地位。根據舞劇腳本譜寫的音樂,是舞劇編導賴以進行編創舞蹈和戲劇動作的基礎。舞劇音樂既要體現完整的藝術構思、描繪戲劇性的情節進展,又要刻畫鮮明的音樂性格、揭示人物內心世界與感情變化。舞劇音樂節奏明確、抒情色彩濃厚,適於舞蹈旋律,體現作品時代、地域風貌。有「舞蹈靈魂」之稱。12、芭蕾舞劇的藝術結構是怎樣的?
芭蕾舞劇的舞台表演,是由啞劇和舞蹈兩大部分構成的。舞蹈部分又可分為直接推動情節進展的和情節單一、表演性強的兩種舞蹈。其中「雙人舞」模式是古典芭蕾的核心組成部分,這種固定的模式形成於俄羅斯的彼季帕時代。所謂「雙人舞」模式指按照ABA三段體模式創作和表演的男女雙人舞。A代表男女合舞蹈,B代表男女分別獨舞,行話叫做「變奏」,通常是男-女、男-女分別跳兩輪,主要用來展示各自輝煌的技巧;而第一次合舞必定是在慢板的音樂中優美抒情的開始,第二次合舞則一定在快板音樂中歡快活潑地結束。雙人舞早已成為各個國際芭蕾大賽的必選劇目,如《唐·吉訶德》《天鵝湖》中的二幕雙人舞和黑天鵝雙人舞,《睡美人》中的藍鳥雙人舞等等,都是全面展示男女舞者各自肢體條件、技術水平、音樂感覺、表現能力、相互配合優劣的試金石。其次,古典芭蕾舞劇中還有豐富多彩的「性格舞」,這是指根據芭蕾舞劇內容和形式的需要,再創作並表演的一連串各類異國情調的民間舞,具有渲染氣氛、烘托場面、豐富色彩和推動情節等功能。13、如何欣賞芭蕾?
欣賞芭蕾,大致有兩條思路。一條是傳統的,一條是現代的。即用一絲不苟的傳統思路去欣賞「早期」「浪漫」「古典」這三個時期的芭蕾舞劇,包括提前到劇場整理情緒,仔細研究一下節目單中的劇情概要、編導演員介紹、有關評價等。而用隨遇而安的現代思路去欣賞「現代」「當代」這兩個非傳統時期的芭蕾舞劇、音樂型芭蕾或純粹型芭蕾。與傳統相反,現代欣賞認為最好不看節目單,以免形成先入為主的印象,觀眾可以帶著各種見解、思想觀念觀舞、評舞。
14、欣賞芭蕾為什麼要「動覺」先行?
動覺和視、聽、味、嗅等其他感覺一樣,是每個正常人天生就有的感知力。具體地說,是一種無需親自完成動作,但能用肌肉感覺到某種相同感受的能力,也稱為「內模仿」。欣賞舞蹈,動覺是觀眾最重要的工具,編舞家和舞蹈者的一切思想感情都是通過動作傳達的,而觀眾則是靠動覺去感知舞蹈所要表達的東西。
15、鑒別芭蕾演員技術優劣的基本標準有哪些?
芭蕾舞演員不僅選材嚴格,對技藝也有嚴格的要求。評判芭蕾舞者技術優劣的基本標準有以下幾點:1、旋轉。數量的多少和質量的高低是評判旋轉水準高低的核心標準。所謂質量,主要指旋轉過程中,規範的舞姿是否走樣、空間定位是否合乎要求,停止旋轉時是否穩定,是否能自然而然地完成這個動作等。如《天鵝湖》中的「揮鞭轉」,不僅要求旋轉數量要達到要求,而且在旋轉過程中,主力腳要盡量保持在原地的位置,結束時的舞姿要乾淨利落,懂行的觀眾還會給舞者數旋轉的圈數。2、跳躍的高度。芭蕾演員要輕盈地躍起,給人「飛躍空中」的感覺,特別是男演員,擁有良好的彈跳力是必不可少的技術。據說,前蘇聯的芭蕾明星尤里·索羅維也夫彈跳的絕對高度是1.3米。達到這種高度絕不亞於跳高運動員,但不同的是,舞者在達到這個高度的同時,必須保持優雅的舞姿和翩翩的風度,芭蕾畢竟是藝術不是體育運動。3、無聲優雅的落地。芭蕾舞演員要有良好的控制力,在完成跳躍動作落到地面時,身體不能鬆懈,舞姿不能走樣,而且,盡量減少落地時腳踏在地面上的聲音,這也是評判技術高低的硬標準。4、支撐腿的穩定性。芭蕾舞演員在完成動作時,除了要注意綳直膝蓋和腳背外,還要求支撐腿像板上釘釘子一樣,一動不動。如果搖搖晃晃,尤其是腳腕子晃動,說明舞者一時找不到中心和平衡,這是古典芭蕾規範所不允許的。5、舞者在跳舞時的狀態也很重要,應該表現出充分的自信和優雅,尤其是在完成簡單和高難度動作之前和之中,不能表現出任何不安,而應該給人如履平地的輕鬆自如感,以及一氣呵成的整體感和舒適感。
16、欣賞芭蕾如何鼓掌?
出席芭蕾晚會的人,在各幕(場)結束和演出終了時鼓掌致意已成慣例;每個舞段之間如果沒連續性的音樂連接,人們也會抱以掌聲;甚至當演員表演一個高超的絕技,即使整段舞沒完,也會激起人們喝彩的慾望——這時的掌聲對演員來說無異於興奮劑,會促使他們把下面動作完成的更好。但是,如果演員表演的是深沉抒情的優雅舞段乃至如此場景,把觀眾帶進情緒陶然的靜謐氣氛,掌聲的出現就不大相宜了。
17、浪漫芭蕾的藝術特徵有哪些?
浪漫芭蕾指十九世紀初萌芽,三十-五十年代達到高潮的舞劇發展階段(主要在法國)。在舞劇題材上有「童話神話」取向,在審美觀念上奠定了「輕盈飄逸」的理想,在動作指向上確立了「垂直向上」的習慣,在服裝風格上形成「白色紗裙」的模式,對後世各個時期的芭蕾從訓練到創作、從表演到欣賞,產生了全方位和決定性的影響,因此成為整部芭蕾發展史上的核心階段。為此,我們可將此前的早期芭蕾時期成為「前浪漫時期」,並將此後的「古典芭蕾」時期成為「後浪漫時期」。
18、古典芭蕾的藝術特徵有哪些?
古典芭蕾指十九世紀下半葉,特別是最後二十五年這一舞劇發展時期(主要在俄國),是以俄羅斯學派的崛起為背景的。俄羅斯學派可謂集義大利和法蘭西兩大流派只大成,同時自然天成的帶上了俄羅斯民族的氣質,有氣勢恢弘、動作幅度大、力量強,重視戲劇性的特點。逐漸形成了頗具氣勢的「大型舞劇」這一舞劇樣式。以彼季帕為首的編導家們創造了複雜的舞蹈結構,在這些結構中,概括的形象是通過不同的造型主題的發展和對比產生的,而獨舞和群舞動作的相互配合、圖形和節奏的各種變化又構成了多種多樣的造型主題。正是由於交響音樂家參加創作,舞劇才終於從單一的浪漫芭蕾的「舞蹈戲劇結構」真正「進化」成了「音樂舞蹈戲劇結構」。與此前的浪漫芭蕾相比,古典芭蕾時期留下的作品較多,尤其是《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同為柴可夫斯基作曲)生命力最強。在這一時期還形成了舞劇中的「雙人舞」和「性格舞」模式,以及「舞劇乃舞蹈的最高形式」等觀念。儘管這一觀念在後來的現代芭蕾時期被打破,出現了回歸舞蹈本體,無情節、非舞劇的芭蕾作品。
19、現代芭蕾的藝術特徵是什麼?
一、現代芭蕾向傳統芭蕾所尊崇的古典唯美原則開戰,部分編舞家甚至採用內扣腿腳、平面動作等回歸遠古動律的做法;二是創作思想呈自由開放型,敢於吸收古今一切有益的東西,為我所用;三是創作手法多樣化,擯棄任何固有模式;四是在內容和形式的關係上,深受現代舞的影響,主張兩者完全統一,提倡創新,不重複別人,也不重複自己。
20、當代芭蕾的藝術特徵是什麼?
一、在美學觀念上,採取兼收並蓄的態度,不再為任何門戶之見相互對峙,而是提倡對當代社會的新觀念作出自己的思考,力求傳統美學與現代美學的完美統一,主張多元化審美標準的任意選擇;二是在動作媒體上,向包括肢體各部位、各種舞鞋、服裝、道具、布景在內的各個方面尋找動作的可能性,三是在用力方向上,提倡根據具體需要,向地心,向天空,向周圍環境任意拓展;四是在舞台空間上,向更大的廣度進軍,充分挖掘和佔領舞台上下、劇場內外的一切空間。
推薦閱讀:
※「小姐,能請你跳支舞嗎?」舞池把妹實用技巧
※武當玄真拳上五捶實用制敵術,真正的國術看看受用終身!
※少林實用防衛制敵術
※重裝系統極簡指南
TAG:實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