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亞當·斯密撰寫《國富論》的目的是反腐敗

 

在當下中國,誠信喪失,司法不公,監管失控,貪污受賄索賄蔓延,商業環境惡化,長此以往何談經濟發展呢?而且這種負面的因素已經毒化了社會大眾的智力,使他們喪失了社會責任感和進取精神……。我在新書《資本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改革》中引述亞當·斯密的話:「……他在本行業獲得的技巧是以智力衰退、喪失社會責任感和進取精神為代價。在任何一個進步文明的社會裡,如果政府不努力挽救,占人口主體的貧窮的勞動階層必然會受到上述傷害。」我們竟然驚訝地發現,所謂的現代資本主義之父的亞當·斯密已經在18世紀就替社會大眾呼籲我們的政府出面打擊腐敗,亞當·斯密真是何其睿智啊!

 

亞當·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年)是自由主義經濟學家的英雄人物,他不但是現代經濟學之父,更堪稱現代資本主義之父。舉例而言,美國前總統里根(Ronald Reagan)時期,為政府服務的自由主義經濟學家還設計並佩戴印有亞當·斯密肖像的領帶,可見亞當·斯密對現代資本主義的影響力之大。亞當·斯密的思想孕育了現今世界最重要的兩大體系之一——自由經濟為主導的資本主義國家。而另一個由馬克思理論所孕育的蘇聯東歐等國家卻在現代資本主義的衝擊下逐步解體了。

但是我們在重新閱讀這本開現代自由經濟思潮和現代資本主義先河的《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之後,我相信大家一定會感到震驚不已:亞當·斯密的思想應該重新被定位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淵源之一。亞當·斯密時代的英國是處在原始資本主義階段的國家,龐大的資本家集團腐蝕了英國的議會而通過了許多壓抑勞工圖利資本家的議案,同時英國的資本家透過大英帝國的擴張掠奪了大量殖民地,甚至使得大英帝國的子民也付出了極其沉重的代價。因此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如同馬克思一樣,痛斥資本家通過操縱和賄賂政客來剝削工人;他不僅對工人的貧困痛心疾首,也痛切地感受到他們心智的衰退;他還強烈譴責資本的貪婪摧毀了資本家的靈魂。同時,和列寧一樣,亞當·斯密也譴責帝國主義剝削殖民地人民,而且帝國主義國家內部的工人也遭受了嚴重剝削。亞當·斯密撰寫《國富論》的目的在於反對在經濟生活中腐敗地使用政治權力,他認為市場有隻「看不見的手」,所以個人追求利益的行為,就能使得整個社會得益,因此他要求政府退出經濟舞台,不要干涉經濟的自然運作。故此他把此項(經濟學)研究領域命名為「政治經濟學」(Political Economy)。

馬克思所處的德國(普魯士)的情況和英國差不多,只是德國當時不像大英帝國擁有多處殖民地,因此馬克思只針對資本家剝削勞動者的議題展開批判。可是馬克思本身是位哲學家,他的思想承自康德、黑格爾等大師,他從哲學的角度批判資本主義。他指出,當時所謂的現代國家是由一系列抽象規則所組成的,而老百姓之所以願意接受這些規則主要是因為私有財產制度,一旦產生產權糾紛,社會大眾就可以透過這些規則解決爭端,從而保護私有財產。但是他在《共產黨宣言》中對議會制度的批評竟然和亞當·斯密如出一轍,他也認為資產階級腐蝕議會建立圖利資本家的規則,進而奴役勞動者。馬克思對勞動者的慘況批判和亞當·斯密又是如此之類同,他指出抽象的私有財產使得人們之間變得疏遠、冷漠,同時也惡化了人際關係。在資本主義制度之下,工人們把他們的勞動看作是愚笨的苦差事,然而資本家只是把工人看作被剝削的對象、掙錢的機器。那麼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馬克思的解決方法不同於亞當·斯密,他認為只有廢除私有財產才能重建和諧社會,而資本主義由於其內在的矛盾一定會崩潰,並最終由無產階級所取代。無獨有偶,馬克思也將這些研究稱為「政治經濟學」。

這兩位偉大的學者同樣看清楚了資本主義的官商勾結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利益團體,進而奴役勞工的事實。而馬克思更為深刻地描述了專家學者在當時的態度,他指出:「不偏不倚的研究讓位於豢養的文丐的爭鬥,公正無私的科學探討讓位於辯護士的壞心惡意。」亞當·斯密以及馬克思的理論精髓就是要打破這種腐敗,只是路徑的選擇不同。在18世紀的英國,亞當·斯密選擇了「看不見的手」,而在19世紀的德國,馬克思選擇了「無產階級革命」,但其透過反腐敗而重建和諧社會的目的卻是殊途同歸的。

所以,今天我們應當警惕某些人高唱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倡導其所謂的強化私有制和市場力量。我們千萬不要被其片面言論所欺騙,而忽視亞當·斯密和馬克思所熱切關注的腐敗問題。如果放任利益集團透過「看不見的手」而獲得操縱價格的權力,那麼這兩位大學者所擔心的老百姓的慘況也就為時不遠了。今天我們呼籲政府強化亞當·斯密和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其目的不是走回頭路去研究「看不見的手」的市場機制和「無產階級革命」的行動綱領,而是研究他們這種悲天憫人的社會主義情懷,進而理順21世紀的中國所需要的適合本國國情的政策。

我自己作為受過嚴謹訓練的經濟學家,此刻的心情是沉重的,因為這篇文章竟然輕易地改寫了我們過去30年所深信的理念。亞當·斯密撰寫《國富論》的目的竟然是反腐敗。他不但如同馬克思一樣痛斥資本家通過操縱和賄賂政客來剝削工人;他不僅對工人的貧困痛心疾首,也痛切地感受到他們心智的衰退;他還強烈譴責資本家的貪婪,是貪婪摧毀了資本家的靈魂。他也和列寧一樣,強力譴責帝國主義剝削殖民地人民,而且帝國主義自身的工人也遭受嚴重剝削。

亞當·斯密竟然和馬克思一樣是個偉大的社會主義者,他們共同的理念竟然是追求一個以民為本的和諧社會,只是方法不同。馬克思透過無產階級革命打倒腐敗的資本主義,以構建以民為本的和諧社會,而亞當·斯密透過「看不見的手」來改變當時英國官商勾結的腐敗現狀,也藉以構建以民為本的和諧社會。我相信他們之間是惺惺相惜的,因為他們都是動蕩時代的大英雄,只是造化弄人,這一位早期「馬克思列寧主義」者竟然被轉換為現代資本主義之父。難道歷史就是這麼被改變的嗎?

在過去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歷史當中,沒有人可以否認改革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但是這個改革也伴生了一定的副作用,那就是腐敗產生了,社會墮落了。企業家的剝削行為是馬克思批判的重點,而政府和企業家的勾結卻是亞當·斯密批判的重點,另外,專家學者的腐敗又讓我想起馬克思的名言:「不偏不倚的研究讓位於豢養的文丐的爭鬥,公正無私的科學探討讓位於辯護士的壞心惡意。」


推薦閱讀:

TAG:《國富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