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張獻忠和李自成的余部,誰更忠於明朝?

估計絕大多數人看到這個標題都會覺得很奇怪,張獻忠和李自成是明末的農民起義領袖,是明朝的死對頭和掘墓者,他們的余部怎麼會忠於明朝呢?然而,如果你仔細去讀一讀那段歷史的話,你會發現,張獻忠和李自成的余部在兩位領袖犧牲之後是與明朝朝廷(歷史上稱為南明)合作抗清的,那麼讓我們來看看張獻忠和李自成犧牲之後的那段歷史吧。

李自成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上吊自殺,李自成因為招降吳三桂不成且對待明朝權貴政策失敗,導致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李自成在山海關被擊潰,逃回陝西根據地後又被清軍兩路夾擊,陝西失守,李自成部被迫分成兩路向南轉移。

李自成南撤路線

1645年5月,由陝西途徑河南、湖北撤退的李自成在湖北九宮山遭遇農民襲擊犧牲,他親自率領的東路軍尚有十數萬人馬,而西路軍則保存完整且有李過、高一功等著名將領壓陣,大順軍余部依然是一支很有戰鬥力的軍隊。

在李自成犧牲之後大順軍余部也有過彷徨,但是很快他們就選擇與明朝殘餘政府合作,這是當時他們最好的選擇了,因為清朝政府對農民軍緊追不捨,而大順軍又失去了李自成這面大旗,於是西路軍被改編為「忠貞營」,從反明的農民軍變成了抗清的明朝軍隊

形勢圖

可惜的是忠貞營雖然受到志在恢復的南明隆武皇帝和大臣堵胤錫的器重,但是其餘明朝朝廷重臣和地方督撫對於流寇出身的忠貞營十分歧視,不願與其合作,所以忠貞營在南明並不受待見,在後期的抗清戰爭中因為得不到友軍的配合而損失慘重。

李自成親自率領的東路軍在李犧牲後於1646年轉入川東鄂西(即夔東),也與當地明軍聯合堅持抗清鬥爭,而西路軍改編的忠貞營在遭到極大損失後,也輾轉到夔東地區與原大順軍余部會合,大順軍余部的將領和夔東地區原有的抗清武裝「三譚」合稱「夔東十三家」。

夔東十三家

之後,夔東十三家在夔東地區邊務農邊鬥爭,成了清軍背後的「敵後武工隊」,是清軍的肉中刺,就這樣一直堅持了18年,1664年李自成的部將李來亨在茅麓山自盡,宣告了夔東十三家的失敗。

而另一隻農民軍的領袖張獻忠在1646年底在四川鳳凰山與清軍作戰中中箭身亡,張獻忠雖然犧牲了,但是他的大西軍還有很強的實力,張獻忠手下的四大養子——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都在軍中,而且這四個人都是傑出的將帥之才。

張獻忠

張獻忠犧牲之後,大西軍余部在孫可望、李定國等人的領導下並沒有發生大的混亂,依然保存了完整的建制,1647年孫可望率大西軍南下由貴州進入雲南,並以雲南為基地,休養生息,幾年間雲南無戰事,生產得到恢復,百姓得到修養生息,大西軍的實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壯大。

孫可望率大西軍南下雲南

隨著清軍的不斷南下西進,南明的地盤日益縮小,而南明的永曆朝廷也過著顛沛流離的日子,經過對局勢的分析,孫可望決定聯明抗清,於是大西軍名義上接受南明朝廷的招安(當時大西軍的實力遠超南明),孫可望、李定國等人接受南明的封爵,與明軍聯合作戰。

1651年,孫可望派遣馮雙禮油貴州入湖南,出兵抗清,1652年,李定國出滇抗清,並且在廣西和湖南擊殺了定南王孔有德和清敬謹親王尼堪,一時天下震動,清朝統治者大驚失色。

1652年李定國率軍出滇

大西軍在李定國的領導下一直堅持抗清到1662年(其間,發生了孫可望降清事件,導致南明形勢進一步惡化),直到永曆皇帝被吳三桂俘虜,絞殺在昆明街頭。隨著李定國的病逝,大西軍的抗清鬥爭也結束了。

李定國

歷史總是那樣的令人難以捉摸,誰能想到,大明王朝的兩位掘墓人,在他們犧牲之後,他們的余部竟然成了大明王朝最後的支柱,支撐著大明王朝苟延殘喘了18年。

更多歷史故事,請關注「天涯看點」微信公眾號。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怎麼評價朱元璋和他建立的明朝?
明朝十三陵里殉葬了多少無辜的妃嬪?(2)
不做安安餓殍,第一次出自哪裡?
明朝是君主專制下的的內閣政治還是君主專制下宦官政治?內閣與司禮監間的權力制衡又是什麼樣的?
中國文化之文人畫的演進(三)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