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陳氏小架太極拳一層架初解

  一、預備式

  兩腳分開與肩寬並平行站立,全身放鬆,兩肩自然下垂輕帖大腿外側,腿微曲兩肩微扣,中正安舒,眼平視。

  二、金剛搗硾

  接上式,重心左移,兩手由體側螺旋上堋,合以胸前(中線),左手在前,右手在後,兩手間約肩寬,眼神注視左手中指,上體不得過分拎轉要保持中正。此時,身體有一種內合的感覺。重心隨雙手螺旋上堋落於右腳。提左腳向左前方剷出,左腳腳後跟點地,上體保持不變,重心仍在右腿。松右胯,在左手的引領之下身體繞後弧向前擠出,重心逐步落於左腳之上,左小腿不得前塌,兩手臂姿勢基本不變,左手再向前堋領,收右腿經左腳旁並提起,右手變拳從胸腹前上勾,拳面與鼻子平行,拳心向內,左手堋後隨右拳上勾由外向內劃弧落至小腹,掌心向上。左腿支撐全身保持中正,右腳振地落下與左腳平行同肩寬。同時右拳落於左掌上,身體中正,眼平視,重心偏於左腿。

  註:左腳前出之後,身體一定要繞後弧向前移動中心,並保持兩手臂姿勢基本不變。即合住身體,同時,凡手向上則身體必須下沉。

  三、攔扎衣

  接上式,左手抱右拳螺旋上領在胸前劃圓而身體下沉,右拳變掌向右下劃弧,左右手分開,身體重心逐步落於右腿,不停,兩手向下左捋,重心逐步落以左腿,隨著兩手向下向左捋,右腳向右剷出,此時右手正好捋至身體中線,左手在身體左側最遠端,兩手相距約肩寬,由中指引領兩手劃圓弧到右身側,左手則沿中線弧形下落以左腿根部掐腰,右手的中指略高於肩並保持弧形,豎掌,意在右手的中指,眼平視餘光注視右手,重心逐步落以右腿,右小腿垂直,重心向右移動的同時帶領左腳腳尖內扣。

  註:1、右拳上棚弧形向上,身體定要下沉,形成對拉。2、身體在手劃圓弧過程中要保持腋窩不能夾死,要保持一定空隙。3、兩手劃圓弧時中指引領並保持弧形面與身體平面平行,即立圓。4、松肩墜肘,右臂呈弧形。5、雙手從左向右,意念更應關注,必須以身體下沉為前提。

  四、六封四閉

  接上式,左手隨身體重心稍右移升至胸前與右手合住,松右胯根,兩手弧形向下向後捋身體重心隨雙手左捋移向左腿,雙手不停再向左上經胸前向右按出,左手停以胸前正中距身體約10厘米,右手停以身體右側如攔扎衣之右手。身體重心隨雙手劃弧而逐步轉向右腿移動,隨即左腳向右收半步,腳前掌點地,寬與肩同,兩膝內合。

  註:1、身體隨手劃弧時要走後弧,重心移之所向的胯部不可泛起,要合在此處。2、式成時雙手雙膝要合住。移動重心時身體不可有起伏。

  五、單鞭

  接上式,丹田向下松沉帶動右手向左劃一小半圓,隨即右手在丹田的催動下向右下劃另半圓並變成勾手,有彈出之意,身體稍向左轉,重心仍在右腿,提左腳向左側剷出,松左胯,在左手中指引領下向左上弧形堋出,重心落以左腿,(重心分配左6右4)左手左膝要合住,左手右勾要有槓桿意味,重心向左移動的同時要帶領右腳腳尖內扣。

  註:1、左右手外撐而胸有內含之意。2、左手外堋要立小臂走弧形,肘要下墜,要避免橫向硬撥。3、左手向左弧形堋出時右腳腳尖要向內略扣,做到上下相隨。4、上體保持中正,避免左肩內扣。

  六、金剛搗硾

  接上式,左手先向左前略堋,隨即在腰部帶領下左右手順時針纏繞向右轉化,而左胯帶重心進一步向左吃進,重心落於左腿,保持如是姿勢,重心向右移至右腿,小腿垂直不可前弓,左腳腳尖向身體的左側方擺正,身體下沉走後弧向左移重心,此時保持立身中正,左手前堋領身體向前,右勾手變拳帶領右腳向上領起,右手由下而上勾至胸前與鼻子同高,右腿前收至體前,右腳腳尖向上勾起,左手由外向上再向下掌心向上放在丹田位置,此時保持重心不要上起,同時震腳落拳成金剛搗硾。

  註:1、身體啟動之處要先向左前堋,做到手退身進,腋窩留有餘地,始終有向左之意。2、左右手要合住,有槓桿勁。3、移動身體走後弧,重心不可有起伏。

  七、白鶴亮翅

  接上式,如同攔扎衣,向右前方剷出右腳腳後根先著地,雙手劃弧一同向右前方堋出,左手在身體中線右手在右肩前,兩手相距尺許,右手略高於左手,兩掌心相對,左腳向右收至右腳,左腳腳前掌點地成右虛步,兩腳寬度與肩同寬。

  註:雙手劃弧一同向右前方堋出,身體要有上下對拉之意,即手欲向上身體反而下沉,右手劃弧過胸前時一定注意避免手心上翻,要保持不失堋勁,本式成式後雙掌仍有上托之意,但身體仍要下沉,雙膝要合住。

  八、摟膝拗步

  接上式,松右胯,身體微向右轉,在腰的帶動下雙手向胸前交叉,右手在外,重心落於右腿,左腳平行向左剷出,重心向左移動,兩手在身體的帶動下從兩膝下分開,右腳腳尖內扣,不停,重心向右移動,兩手臂向上向內堋起如抱一圓球狀,與肩平,左腳腳尖內扣:松右胯,重心左移,兩手臂向下合,逐漸收右手以右腰際再由胸前推出,左手繞右肘尖向左下劃弧變勾手收回腰間,成摟膝拗步。(重心分配左7右3)

  註:身體中正,在身體的左右重心轉換的過程中要保持立身中正,並隨轉換扣好兩腳,鏟左腳時身體不得過分右拎,身體左右重心轉換腰臀應在於地面平行的平面上運行,不可上下起伏,身體始終保持下沉,臂上堋時肩部不可上聳,意在兩手的中指。

  九、出收

  接上式,身體重心向右移,松右胯繞後弧,重心左移,兩掌順時針合力堋起向左擠出,重心向兩掌順時針纏繞向下向後捋,合於右腿,左腳順勢落於右腳前尺許腳前掌點地成右虛步。

  註:右手轉圈纏繞不能丟失堋勁,要中指引領把圈轉圓。起初外堋肩、肘不能抬舉。

  十、斜行拗步

  接上式,雙手纏絲向下向後捋,左腳向前45度方向邁出腳後跟著地,重心前移,左手自身體中線向上向左劃弧堋出,此時右手呼應左手也向右向後堋,右臂繼續纏絲劃弧由右耳向右前下推出,同時右腳向右前45度方向邁出一步,左手也呼應右手向左外側劃弧外堋,不停,左手臂繼續纏絲劃弧由左耳向前下與右手腹前交叉,左腳弧形收回右腳旁再向左方45度剷出,重心落於右腿,隨重心繞後弧向左移動,兩手分開,其動作同摟膝拗步。

  註:1、左手左堋要由丹田發起,略為立掌,避免橫撥。2、右手劃弧繞圈要完整,不可外側橫拿,左手亦然。3、左手臂向前下與右手腹前交叉時,身體不可過分拎轉,要保持中正。

  十一、再收

  動作同出收。

  十二、上三步

  接上式,起初動作同斜行拗步,只是左腳基本向前方邁出,右腳蓋步外撇腳尖橫落在左腳前方,右掌同時橫砍至胸前,轉身向右,左腳再向橫邁一步,重心落於右腳,右掌變拳劃弧至右肩平,拳心向左上,左手劃弧至左胸前,兩臂有對拉外堋的意味。

  注:左右臂的槓桿勁,動作應你上我下,你進我退的呼應中完成。

  十三、掩手錘

  接上式,身體繞後弧將重心逐步移向左腿,同時帶動右拳由右向左手處打出,左手掩於右拳上,右腳內扣。

  註:打演手捶時丹田的動作。

  十四、金剛搗硾

  接上式,身體繼續向左前移動,兩臂略收,繼而左按右堋對拉繞弧,重心逐步移向右腿,不停,身體繞後弧將重心逐步移向左腿,收右腿,余同金剛搗硾。

  註:先縮身在外撐。

  十五、撇身捶

  接上式,重心下沉落於左腿,同時左手翻掌向下按,右拳上鉤,右腿提起腳尖上鉤,成獨立狀,隨後左手向左外側劃弧外撐,右腿向右撲步伸出,身體中正,右拳置於胸前,拳面向上,豎肘,在右肘的引領之下身體向下向右繞膝,左手向上劃弧至左耳,重心逐步過渡到右腿,然後右肩、肘、手依次向右外展,起身成右弓步,左手由左耳弧線向前下立掌置於胸前。重心左移,右拳螺旋向上置於胸前,左掌掌心向上置於腰間,右腳腳尖內扣。重心右移,左手掐腰,右拳置於右太陽穴,拳眼向上,肘下垂,左腳腳尖內扣,眼看左側肩、肘、腳尖。耳聽後方,重心落於右腳。

  註:1、左手臂外展要向正左側不偏不倚,撲步時右手不得過胸中線,身體不可右拎。2、向右繞膝中,一定是肩、肘、手依次向右外展,也要做到不前不後在正右側。3、撇身是胯部不可亂拎,注意丹田運轉。4、成勢時手肘要以膝腳合住,尤其右肘可不外翻,

  十六、青龍出水

  接上式,身體合住繼續向右吃一下,隨即雙臂向右側外展右拳與右肩平,左拳置胸中線,拳眼斜向上,松右胯繞後弧向左移動重心,兩臂旋轉基本不變,在重心移至左腿時兩拳由下向內向上繞轉丹田蓄勁,身體重心右移,將蓄勁向右放出,成右弓步。拳面向外,左拳置胸中線。

  注意:蓄放要外形與丹田合住,身體不可上浮。

  十七、肘底看拳

  接上式,身體繼續向右吃一步,繞後弧向左移動重心,兩臂螺旋纏絲始兩拳拳心向下,左肘向左腳方向擊出,左腳外擺90度,身體左轉,左臂向左外展,左拳變掌外堋,右拳劃弧收至胸前,右腳隨身體左轉劃弧向身體右方剷出,腳後跟著地,兩臂順時針向上向右劃圈,左手至胸前,右臂至右側與肩平,重心移向右腿,左腳向右收回半步腳前掌點地,成右虛步。右拳繼續劃弧向左肘下方,左肘亦隨右拳螺旋劃一小圓,肘有下擊的意思,左肘右拳左腳合住,兩腋窩留有餘地。

  註:1、移動重心要丹田帶到,堅持走後弧。2、成勢時左肘要保持圓弧不可加成銳角,身體保持中正。

  十八、倒捲肱

  接上式,右拳繞左肘彎向前右下擊出,與右腳相合,同時左手緊擦右肘尖回抽至左腰際,掌心向上,左腿弧形後撤,重心落於右腳;腰胯微左移,左手後繞劃圈由左耳向前下推出,左肘與左膝相合,重心落於左腿,同時右腳右手弧形後撤,右腳掌落實,右手弧形後劃至右膝旁,手心斜向下;腰胯微右移,右臂向後向上向前下推出,重心移向右腿,左手左腳同時弧形後撤,左手至左膝掌心斜向下;依法可繼續做四個。

  註:1、步走蛇形,手走弧線;2、身體要向下沉,不可再換手、腳時往上起伏;3、以腰為軸培養丹田轉換。

  十九、白鶴亮翅

  接上式,倒捲肱一式行至左手左腳在前,不停撤左手左腳弧形後撤但左腳靠攏右腳後即向左落於右腳平行的左側,而右手同時劃弧向右前方,重心落於右腿,不停,左手合住右手往左捋,重心逐步過渡到左腿,繼續順時針向上向右劃圈,引領重心復歸右腿,左腳向右腳收半步腳前掌點地成右虛步,雙手向前上方堋出。

  註:雙手劃圈一定要合住,一起繞圈,中指引領把圈轉圓,防止右手轉而左手不轉或聽任左手自己相隨的毛病出現,這樣的動作更應關注左手。

  二十、摟膝拗步

  動作同第八式

  二十一、閃通背

  接上式,重心右移,松右胯,左腳外擺90度,隨即重心在右手的引領下向左移動,身體不轉保持中正,右手向前推出,掌心向前,右手停於小腹前;不停,右手引領右腳弧形向右側偏後剷出,腳後跟著地,身體左轉,左手向左外堋出,右手至胸前中線立掌;雙手順時針劃圈如白鶴亮翅,帶領左腳收至右腳約肩寬,左腳腳前掌著地,重心偏於右腳,不停,雙手合力纏繞弧形劈向右腳尖出,意及地下,右手在右膝前,左手勾手在左腰,泛左臀,墜右胯;不停,左臀下沉,右手上領,向右上方堋出,重心全部落至右腿,左手向下,上左腳叉步左腳腳後跟落於右腳腳後跟外側,身體下沉,兩腳的腳後跟為軸,兩手右上左下旋轉的同時身體右轉180度,旋轉中左手由下向上轉至左太陽穴,右手由上而下落於右腿膝外側,重心偏於左腿,雙腳著地。

  註:1、上右步的時要弧形邁出,並由右手引領。2、丟的動作要有槓桿力,右胯根要下沉。3、轉身時身體重心要下沉,雙腳腳跟為軸旋轉。

  二十二、掩手捶

  接上式,右腳外擺90度,重心向右腳移動,轉體上左步,余動作同十三式。

  註:出捶是身體不可做拎。

  二十三、青龍出水

  接上式,松左胯根部,身體略向左下沉,左腳外擺,身體微左轉,右拳先向前下沉一下,身體左轉,雙手合力螺旋纏繞領右腳向前上步,身體重心向右移動,拳面向右,左拳至胸中線,重心偏於右腳。

  註:右拳先向前下沉一下,丹田隨雙手螺旋纏死蓄力。

  二十四、六封四閉

  動作同第四式。

  二十五、單鞭

  動作同第五式。

  二十六、雲手

  接上式,身體重心右移,帶動左手向右下劃弧,由勾手在左手下劃的同時變掌外堋,隨即右手向上向右劃弧,重心到達右腿時右手劃弧到達右側堋出,左手劃至小腹中線,不停,重心左移,左手繼續循身體中線向上向左劃弧堋出,右手向下向左劃弧至右胯,繼續向內到達身體中線,同時帶動右腳向左腳併攏,此時左手雲至左側最外邊,重心偏於左腳,不停,重心右移,右手循身體中線向上向右劃弧,左手向下劃弧至左胯旁,當右手到達右側最外邊時,身體重心下沉,左腳提起向左側邁出一步,腳後跟著地,此時左手雲至身體中線小腹前,如此左右雲手,雲手次算同倒捲肱次數。

  注:1、身體保持中正,上身不可偏斜,不可低頭。2、左右手劃弧要劃大弧,尤其循身體中線向上劃弧時要 下沉而中指引領,不可聳肩抬肘以防斷勁。3、手向上劃弧時不可過眼。4、手經中線時注意避免手心上翻,要保持手心向提側成豎掌狀。

  二十七、高探馬

  接上式,當雲手至左手最左側時,右手到達到下腹時,向左收右腳時,右腳不落地而是順勢提起,重心在左腿獨立支撐身體,不停,右腳向右側撤步,重心逐步向右移動,雙手合力纏繞向下向右捋,當捋至左手到達身體中線小腹前停,掌心向上,右手劃弧至右頭上,掌心向下,左右手如抱一圓球狀,左腿順勢提起。

  註:1、單腿獨立支撐身體時身體要下沉,右捋時右胯不得泛起,上步撤步時要上下配合,協調一致。

  二十八、右擦腳

  接上式,以右腳腳後跟為軸身體向左轉180度,左腳腳尖外撇橫腳落於右腳尖外側叉步,雙掌在腹前,左手回抽至左腰,右手向下推拉,重心落於右腳。重心向左腿移動的同時右手回收與左手在腹前交叉,不停雙手同時向外分開時,右腳提起向右蹬出,右手緊貼右腿沿大腿擦向右腳。

  二十九、左擦腳

  接上式,收手收腳並向右轉身,右腳尖向外撇落地,雙手交叉在腹前,身體變叉步,重心右移雙手分開同時蹬左腳,左手緊貼左腿沿大腿擦向左腳。

  註:手臂開合均要帶有纏絲勁。2、兩手交叉右擦腳時右掌在上,左擦腳時左掌在上。

  三十、中單鞭

  接上式,向左轉身180度,同時收手收腳,雙手交叉在胸腹前,左大腿抬起,左小腿下垂,整個身體如收縮狀,不停,雙臂同時向外彈擊,左腳向外彈蹬,而後立即收回如起始狀。

  註:1、雙臂同時向外彈擊時也要由內向外撥彈並保持纏絲勁。2、手到腳到並立即收回如起始狀。

  三十一、擊地捶

  接上式,左腳向左前落地隨即重心跟上,左手在中指引領下向左前堋出如同「上散步」動作,接著右腳叉步落於左腳前,右手劃弧從右耳旁向左前推出,如同「上三步」的第二步,左腳在往左邁出一步,落腳與右腳平行,與此同時,左右手臂各自協調划出一個圈,左手在左胸腹前,右手在右肩頭,左手在腰的帶動下向腰際回抽,意在左肘,右拳則在腰的帶動下向左膝前下擊出。

  註:1、擊地垂打出時身體保持中正,胯不得左拎,松左胯根,右肩也不得向左下過分俯斜。2、擊錘是在腰的帶動下左右手合力完成。

  三十二、二起腳

  接上式,右拳擊地後,在腰的帶動下似有反彈之意,左手向左下撐,右臀在右肘的引領下身體向右移動重心,左腳腳尖內扣,松右胯向右轉身帶領右拳向右側弧形下落至右膝旁,左掌則弧形上撩至左太陽穴處,重心移向左腿,右腿回收腳前掌點地成左虛步。不停,重心移向右腿,右腳掌用力按壓地面的同時,左右臀各自與肩關節為軸繞身體側面轉一圓圈,左大腿上抬,帶動右腿向前上方綳踢與繞圈的右手相遇,右手拍擊右腳面。

  註:1、由擊地捶起身翻轉身體時,要先松右胯,右臂要纏繞,左臂要在左胯的帶領下向後向上繞圈至太陽穴。2、臀繞圈、右腳壓地、左腿上抬動作要協調一致,上下齊動。

  三十三、護心拳

  接上式,右腳落地,左腳隨即向前一步腳前掌點地成右虛步,雙臂交叉胸腹前,身體下沉交叉雙手向左膝按下,重心在右腿,兩手先開後合,雙掌變拳,雙臂與左腿同時向前由外向內合抱,左腳提膝護襠部,左拳護胸前,右拳護面前。

  注:左腳提膝的時候身體不能上起,要下沉,保持身體中正。

  三十四、踢一腳

  接上式,左腳面下綳,向左前彈踢,而左拳也循左腳提出方向彈擊,右拳則向右外側彈擊後收至太陽穴。

  三十五、蹬一跟

  接上式,兩臂內收與胸前交叉,右臂在下,以右腳腳後跟為軸身體向右轉180度,左腳落地,重心在左腿,兩臂外撐帶重心落於右腿,再收雙肩右肩在上交叉胸前,重心再回到左腿,並提起右腿,右腳外蹬,同時兩臂向外彈擊。

  註:1、轉身用腳後跟,兩臂外撐帶重心落於右腿時,意在兩臂如分開山嶽般,並走後弧。2、兩臂相合時,身如團球由中線向內合抱且重心向下松沉。

  三十六、掩手捶

  接上式,右腳蹬一跟後帶動雙臂回收,右拳弧形順時針劃圈帶動右腳繞圈橫腳落於左腳腳後跟外側,為身體向右後轉身準備,左腳左邁一步,左手順左耳向前下,右拳在右肩頭與左手呼應,重心此時在右腳,重心左移帶動右拳向左前打出,左手掩於右拳上。

  三十七、小擒拿

  接上式,右拳纏絲向左上勾,左手掩於右肘內,同時引領右腳向左腳前叉步,不停,左腳向左再邁一步,重心此時在右腳,左掌由胸中線向左前下推按,右拳變掌向右上方堋出,不停,左手繼續向左上豎掌,右掌繼續順時針向下再向左肘下方推擊,掌心向左,掌指向外,身體重心亦繞後弧向左移動至左腿。

  註:1、成勢時左肘處要保持圓弧不可夾成銳角。2、右掌要旋轉推擊,意在小拇指。

  三十八、抱頭推山

  接上式,右手弧形向上與左手交叉身體向下松沉,交叉雙手弧形向頭前堋起繼而弧形向下經右膝,重心轉換至右腿,然後兩臂左右外分,繼續向上劃弧向內合抱於雙耳,重心復歸左腿,同時提起右腿,右腳再向前跨一步,隨重心再次轉向右腿,雙掌向右前方推出,左手在胸前中線距身體約15厘米,右手在右肩側前。

  註:1、上堋與下沉要對應。2、兩臂外分要圓要充分,尤其注意松肩,合抱時要有團聚感。3、雙掌向右前方推出,應走弧形,似有向前向上之意。

  三十九、六封四閉

  接上式,雙掌向右下順時針劃圈,動作同第四式。

  四十、單鞭

  動作同第五式。

  四十一、前招

  接上式,身體先略微向左隨即重心移向右腿,松左胯,左掌合住左腿向下向內向左前,並帶動左腿上提,左腳向左前45度方向邁出一步,左掌向左腳方向45度前上方穿出,掌高不過眼,重心落於左腳,右掌隨左掌動作也劃弧向右後側堋出,掌心向身體,兩臂撐圓。

  四十二、後招

  接上式,重心略向右即扣左腳,松右胯向右轉身,合住右腿順時針劃圈並提起右腳,再向右前方邁出一步,重心移向右腿,右掌向右前45度方向穿出。

  註:1、前招後招兩式的動作一定要在胯的帶領下,手與腿合住的前提下完成。2、兩手前後要有呼應 ,應成為一弧形。

  四十三、野馬分鬃

  接上式,右掌向右上右後劃弧,左掌最大限度下落至左膝旁,帶動左腿提向左前方弧形邁出一步,左掌前插與眼高,隨即在左胯的帶領下向左外堋,重心移向左腿,松右胯,右掌也最大限度下落至右膝旁並帶領右腿向前方邁出一步,右掌向右前插與眼高,隨即在右胯的帶領下向右外堋,重心移向右腿,左右為野馬分鬃。

  注:1、兩手前後要有照應,而且應注意後手。2、重心要向下松沉,要靠胯的開合完成動作。

  四十四、六封四閉

  接上式,當野馬分鬃動作做到左掌在前成勢時,左腳外撇,右腳向左腳平行方向邁出一步,兩掌收至胸前,隨重心向右移將兩掌如同抱頭推山最後之動作向右前方推出,不停雙掌向右順時針劃圈完成六封四閉。

  四十五、單鞭

  動作同第五式。

  四十六、玉女穿梭

  接上式,身體重心下沉,帶動雙臂順時針向上向右劃圈,重心隨之落於右腿,左手在胸前中線距身體10厘米立掌,右手在右肩側猶如六封四閉,不停,雙掌向下向右捋,身體重心移向左腿,雙臂繼續在下腹和右胯側纏繞一小圈,小腹臀前裹蓄勁,隨後在腿腰的帶動下雙掌向右側前彈推而出,重心移向右腿,外撇右腳並右轉身左手隨轉身上升至右肩頭,左腳向左伸出一大步,重心在右腿,同時,右手與左手在腹前互錯,左手由右肩沿右臂下推,同時右手從左手下上抽至右腰處,重心移向左腿,右腳有左腳腳後跟向左叉步,右手向左與左手相交合抱胸前,隨即右臂右腿相合向右轉身180度,重心隨即移向右腿,右手劃弧到達身體右側,左手劃弧至胸前中線。

  註:1、玉女穿梭接式一定要保持立身中正,中線下沉帶動兩臂完成由左至右的動作。2、兩掌前穿猶如青龍出水式,只是拳掌之分。3、轉身要身正下沉肩胯相合。

  四十七、六封四閉

  接上式,松右胯雙臂順時針前繞圈成六封四閉,同第四式。

  四十八、單鞭

  動作同第五式。

  四十九、中雲手

  動作與二十六式雲手區別是右腳不與左腳併攏,右腳落於左腳的左側,在落右腳的同時左腳向左邁出。

  五十、擺腳跌岔

  接上式,當雲手至左手在最左側時,右手劃弧到達身體左小腹處,收提右腳然後向右前方向30度夾角邁出一步,隨即重心移向右腿,雙掌向右側前推出,動作猶如抱頭推山最後動作,不停,雙掌向下向左捋,身體走後弧移重心向左腿,右腳腳尖微扣,右腳提起擺擊雙手,順勢右腳震腳落地於左腳處,左腳提起,雙臂在胸前交叉,身體下蹲,左腳前邁左手向前向下穿,右手向上向右劃弧堋出,左腿全部貼地,右腿收曲,臀部著地,正身面向左腳前方。

  五十一、左右金雞獨立

  接上式,左手繼續前穿,而右手則劃弧向下向後按壓,似有槓桿將身體向前支撐而起,重心前移,收右腿右手,左腿支撐全身,雙手胸前立掌,不停,左手下按,右手上舉,雙手對拉身體,右腿抬平,小腿下垂,為左金雞獨立。右腿向右側落地,右手下落至右胸前立掌,雙掌向下向左捋帶重心向右落於右腿,右手略向左前劃弧,左手向下向上略向右劃弧並翻掌掌心向上,雙手置於小腹前,右手在外,左手在內,左掌上托帶動左腿上提,同時右手下按至右胯旁,為右金雞獨立。

  五十二、倒捲肱

  接上式,左腳向左後撤步,而左掌劃弧由前向後,右掌由後向前,重心落於右腿,其動作同第十八式。

  五十三、白鶴亮翅

  動作同第十九式。

  五十四、摟膝拗步

  動作同第二十式。

  五十五、閃通背

  動作同第二十一式。

  五十六、演手捶

  動作同第二十二式。

  五十七、青龍出水

  動作同第二十三式。

  五十八、六封四閉

  動作同第二十四式。

  五十九、單鞭

  動作同第二十五式。

  六十、雲手

  動作同第二十六式。

  六十一、高探馬

  動作同第二十七式。

  六十二、十字腳

  接上式,右手上領外堋,左手翻掌下撐,右胯下沉,以雙腳腳後跟著地向右後旋轉180度至兩腳平行站立,重心移向右腿,左腳向左後下方邁出一步,同時右手弧形向右下,右手弧形向左上,身體繞後弧將重心逐步移向左腿,右手弧形向左肘下方推擊,左手弧形向左上豎掌,動作如同小擒拿後部動作,雙臂胸前交叉成十字手,左上右下,右腿上抬右擺擊左手背,同時右臂上抽與右腳相合右堋,右腳落地於左腳彎處成十字腳,右掌變拳劃弧下落至右胯旁,左掌上劃至太陽穴處,重心落於右腿。

  六十三、指襠捶

  接上式,左腳向左前側邁出一步,右拳由右向襠下擊,左手配合右拳下擊,左肘向左後彈擊,形成對拉,整個動作似擊地捶,只是右拳下擊在襠前。

  六十四、青龍出水

  動作同第二十四式。

  六十五、六封四閉

  動作同第二十四式。

  六十六、單鞭

  動作同第二十五式。

  六十七、鋪地錦

  接上式,身體重心繞後弧右移,帶動左手向左向下螺旋逆時針劃弧下落至左膝內側,身體成右撲步,右手臂亦與左手相合先逆時針劃弧再向右後撩出,右手略過,左手略低。

  註:1、左手要劃圓,右小腿垂直不可下跪。

  六十八、上步七星

  接上式,左掌前穿,右掌下按如同槓桿一上一下,同時身體重心移向左腿,右掌前撩通過左掌下再向前向上向後收至左掌腕處與左手相交,右腿順勢前出腳前掌點地成左虛步,雙掌下沉,同時震右腳腳後跟。

  六十九、下步跨虎

  接上式,右腳向後撤一步,身向右轉90度,轉身的同時身體下沉,兩臂向外分開,兩臂同時向拇指方向纏繞,兩手到達雙膝,重心落於右腿,雙臂不停即劃弧向前操起,雙臂同時向小拇指方向纏繞,左腳也順勢前出腳前掌點地成右虛步,左掌在前與肩同高,右掌在後於胸前中線處。

  註:1、左腳前出注意膝胯內合,保持襠部圓滿。

  七十、轉身擺蓮

  接上式,右掌從左臂肘彎處前穿,隨即兩臂外撐(右上堋左下按)並向後轉身180度(移右腳腳後跟為軸,左腳向左前方邁步)左掌在左膝處,右掌堋於頭上右側,重心此時在左腿,雙掌向左前伸出,掌心向外隨著重心再次轉向右腿,在腰的帶動下向右捋,右腿重心坐實後兩臂不停向下向左劃弧,身體也繞後弧左移重心(動作如同擺腳跌岔)左腿支撐全身,右腿順時針前擺,擺擊雙掌,右腳落於原地,雙掌則順勢前伸,為轉身擺蓮。

  註:1、轉身堋臂要支撐八面。2、向右上捋時,身體一定要下沉,如舉重物。

  七十一、當頭炮

  接上式,身體繞後弧將重心逐步移向右腿,右小腿垂直,雙掌向右後捋至右腿坐實後兩臂不停向上翻起,同時雙掌變拳,拳心向內,約與鼻同高,重心左移並下沉,將雙拳衝出,右拳在後於胸前中線處,左拳在前與肩同高,兩拳面向前,重心前移左腿後迅即回復至右腿。

  註:1、沖拳時胯部不可亂拎,要保持與原來的順勢。2、抱拳的同時身體要合向右胯根,沖拳時胯部左松立即回收。

  七十二、金剛搗硾

  接上式,重心右移,雙手弧形回收,左掌於胸前中線處豎掌,右拳收於腰際胯旁,其餘動作同前式金剛搗硾。(如果要繼續練拳,則用右臂外堋,帶動身體向右後轉身,左手左腳前出,完成金剛搗硾)


推薦閱讀:

【跟我學】武當三豐太極拳(四)
三拳合一(三)三拳之勁,一也
《太極拳論》清·陳鑫
吳式太極拳的特點
看了你會受益終身:太極拳30金句

TAG:太極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