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農曆和陰曆是怎麼一回事 公曆和陽曆是怎麼回事

很多朋友都不知道農曆、陰曆是怎麼一回事,尤其是城市裡的小孩,壓根就沒聽說過農曆這一說法。比如我們過年過中秋節等都是按照農曆算的。

保衛蘿蔔3

保衛蘿蔔3,萌翻世界的塔防手游,帶你體驗全新的塔防熱潮!

通常所說的陰曆也叫農曆、夏曆。是中國的一種曆法,是陰陽曆的一種,一般叫作陰曆。平年十二個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個月大,哪個月小,年年不同)。由於每年的天數比太陽年約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里設置七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個太陽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以利於農業種植等活動。紀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這種曆法相傳創始於夏代,所以又稱為夏曆。也叫舊曆。 

公曆稱為「陽曆」,民間的傳統的「夏曆」、「農曆」通俗地稱之為「陰曆」。

陽曆是以地球環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算作一年。它的長度為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時四十八分四十六秒。由於它不是整數,為了把長短拉平,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六天,稱為「閏年」;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五天,稱為「平年」。

陰曆根據月亮圓缺變化的周期,即朔望月制定的。陰曆的主要特點是:歷月的長短依據天象即月相來確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

公曆=陽曆  是世界通用的日期也就是我們平常的日期

農曆=陰曆  是我國古代用來農耕的日期,也就是日曆下面的小字所表示的日期

1,陽曆--以地球繞太陽一周為一年所定出的曆法.

2,陰曆--以太陰(月亮)繞地球為一個月,12個月為一年(閏年為13個月)所定出來的曆法.(以閏月調節年之四時).

3,公曆--世界各國通用的曆法.為太陽曆,即陽曆.

4,夏曆--中華歷代所用的曆法,始自夏代,故稱.是陰曆,歷代都在不斷修改,後來加上24節氣後,成了陰陽合曆.

5,農曆--與夏曆沒有什麼區別.曆法為農事而立,所以中國人叫它農曆.其中的24 節氣是按太陽年24等分而得,這是陽曆部分.農曆的月日及閏法屬於陰曆部分,編在一起就成了和陰陽合曆.我們平常沒注意,叫慣了"陰曆"不加區分.

農曆和陰曆的區別

1、陰曆是農曆,但農曆不僅是陰曆。我國自古流傳下來的農曆是陰陽合曆,其中包括象這樣「八月十五月亮圓」表示的以月亮周期記錄的陰曆。也包括「清明節」這樣按「節氣」來表達的、總在每年的4月5日這樣的太陽曆。

所以,經常會在日曆上看到「農曆七月初七,大暑第九日」這樣的表示,前面的七月初七是農曆中的陰曆表示法,而大暑第九日則是農曆中的陽曆表示法。

2、從字面上理解,陽曆是「太陽曆」的簡稱。農曆分為陰曆和陽曆就是這樣的表示。但自從採用西方的「公元曆法」,現在的陽曆就基本上專門來表示也是「太陽曆」的「公元歷」。這主要跟我們的習慣有關。因為作為中國日期記錄及節日的大部分,都是按照農曆中的陰曆來定義的。比如「除夕」就是臘月三十,年就是正月初一。端午節等等都如此。而用農曆中的陽曆來表示的好象只有一個算不上節日的「清明節」。農曆中的陽曆就是24節氣,主要是為農業生產服務,說起來,農曆中的陽曆倒更能代表「農曆」這個稱謂。

您應該經常聽到公曆、農曆、陽曆、陰曆等曆法的叫法,但公曆和陽曆是一回事嗎?陰曆和農曆又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還是先來看看曆法的分類吧。古今中外曆法的名目甚多,但大體上可以歸納為三種:陰曆、陽曆和陰陽曆。

陰曆(又稱為太陰曆,因古代把月亮稱為太陰):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曆法。它的特點就是月的平均日數要以朔望月為基礎,也就是符合月相的變化。一年為12個月,大月為30日,小月為29日。其中有6個大月和6個小月,全年共354天。可是,一年12個朔望月共長為29.53056×12=354.3671個平太陽日。這樣,一年就比12個朔望月短0.3671日,3年就短約1天。為了使歷年長度接近12個朔望月的長度,每3年就設置一個閏年,凡閏年就在12月末加1天,使12月從原來的小月變為大月,即從29日變為30日。陰曆每年比回歸年約短11日。因此,它的最大缺點是與四季寒暑無關。顯而易見,這種曆法對生活和生產,特別是對農業生產極不方便。因此,現在世界上除了伊斯蘭教國家由於宗教關係仍在使用陰曆外,其他國家早已不再使用陰曆了。

陽曆(又稱為太陽曆):陽曆以地球繞太陽運動的周期為年的基礎,以一個回歸年長度為依據。它的月數和月所包含的日數都是人為規定的,沒有任何天象依據。現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公曆就屬於陽曆。我國於1912年開始採用公曆,但是,當時不用公元作為紀年。新中國成立後,於1949年改用公元作為紀元,普遍採用了公曆。

陰陽曆:我國傳統曆法農曆(又稱夏曆)就是一種陰陽曆。顧名思義,陰陽曆同時考慮太陽和月亮的運動,把回歸年和朔望月並列為的基本周期。它的月像陰曆那樣以朔望月為基礎,完全符合月相。它的年平均長度像陽曆一樣以回歸年為標準,完全符合四季的交替。一年有12個月,大月為30日,小月為29日。至於哪一個月是大月,哪一個月為小月,則要根據朔和朔的日期間隔而定。兩朔日期相隔為30日時定為大月,兩朔日期相隔為29日時定為小月。全年平均為354日或355日,比回歸年長度短了約11日,3年約差33日。為了使曆法平均長度接近回歸年,每3年就要設置一個閏年,閏年加1個月,該年為13個月,全年共384日或385日。然而,就是這樣,陰陽曆仍比回歸年短。怎麼辦呢?我國古代的天文學家們早在公元前600年的春秋時代,就發現在19個陰曆年中加入7個閏月,可以使陰陽曆的歷年平均長度更接近回歸年。也就是說,在19年中應有12個平年(每年有12個朔望月)和7個閏年(每年有13個朔望月)。

  12×12+13×7=235個朔望月

  235個朔望月=29.53059×235=6939.6887個平太陽日

  19個回歸年=365.2422×19=6939.6018個平太陽日

兩者在19年中只差0.0869日,約合2小時5分8秒。當然,具體的置閏要根據實際天象計算結果來安排,哪一個月為閏月要根據24節氣來定。

看到這兒,您應該不會再把陽曆和公曆、農曆和陰曆弄混了吧?


推薦閱讀:

農曆,陰曆,陽曆,公曆有什麼區別?
萬年曆_公曆農曆轉換_陽曆陰曆對照表_在線日曆
從陰曆出生,推出12星座是否天生好命,說得太對了!
陽曆、陰曆、農曆的區別,我誤解了二十年!
農曆與陰曆的區別?

TAG:陰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