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導學案(二)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愛的藝術》的基本觀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對「愛」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從而對「愛」進入更深層次的思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品味父愛、母愛的區別,認識父母之愛的偉大無私,學會愛自己的父母。
【教學時數】:一課時
【知識鏈接】
簡單介紹弗羅姆及其《愛的藝術》
弗羅姆,美國哲學家、社會學家。主要作品《愛的藝術》,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闡述愛的藝術的理論專著。他認為愛是一種主動的能力,是可以而且應該學習的。只有學會愛的藝術,才能夠愛,並且才能獲得別人的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進入今天的學習之前,先請大家來聽兩首歌曲《母親》《父親》。聽完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略)可憐天下父母心,在我們成長的風風雨雨中,父母的付出永遠是無怨無悔的。今天,我們將一同走進美國作家弗羅姆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傾聽他是如何理性地審視人間最真最濃的情!
二、預習
1.通讀課文,初步把握作者觀點,感知主要內容。
2.識記下列字音及字形:
一剎( )那 給()予 罪孽( ) 咄咄( )逼人
辨認 淵源 履行 咄咄逼人 歸根結蒂
三、合作探究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學案上的問題。組長做好組內分工,安排好每道題的發言人,指導組員整理好每道題的答案,並安排好發言人,補充人。(整理如下)
1、歸納本文的主旨:
明確:本文闡釋了父愛和母愛之間的聯繫與關係、性質與區別。
1、他首先闡述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感受愛以及愛從幼稚道成熟的過程。
2、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喚起愛,懂得愛的重要性,去創造愛,產生成熟的愛。
3、指出一個人成為自己的父母,健康靈魂,走向成熟的途徑。
2、閱讀課文1—3段,回答下列問題:
(1)《愛的藝術》一書要使讀者相信:「愛不是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的情感」,找出相關的句子加以說明。
明確:嬰兒時期:嬰兒出生一段時間後同他出生以前沒有大多區別,他還是不能辨認物體,還意識不到自身以外的世界;
童年時期:他開始學習同人打交道,他看到如果他吃東西,母親就微笑;他如果哭泣,母親就把他抱起來;如果他消化好,母親就稱讚他;所有這些經歷凝聚起來成為一種經驗:我被人愛。
8—10歲:兒童到了這一階段就會出現一個新的因素,一種新的情感,那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喚起愛,第一次感到要送母親一個東西……
(2)「給比得更能使自己滿足,更能使自己快樂,愛要比被愛更重要。」試從這句話分析「母愛」的作用。
明確:正是母愛的潛移默化使得孩子的心靈由索取趨向奉獻,由被熱愛到愛別人;母愛的無私使子女在獲得滿足與快樂的過程中意識到給予的重要性,愛他人不僅給人帶來幸福,也讓自己體會到幸福和快樂。這是母愛的真諦,正是這種由母愛衍生的愛人之心讓每個人意識到他人的重要和社會的美好,從而構成和諧統一的人類社會。
(3)文章中談到兩種「愛」得原則:「我愛,因為我被人愛」和「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這兩種原則區別在哪裡?
明確:按照作者的觀點,愛自身的價值,在自我中是不能實現的,只有在它嗯和社會中才能實現。給比得更能使自己得到滿足,更能使自己得到快樂。愛比他人更重要。前一種愛是幼稚的不成熟的愛,受到別人的愛,需要別人,才去愛別人;後一種愛是成熟的愛,從愛他人中實現愛自己。
3、閱讀4-7段,回答下列問題:
(1)「為了理解這種變化,必須了解母愛和父愛性質上的根本區別」這一句中的「這種變化」具體指什麼?
明確:這種變化指的是孩子與母親的關係失去了一部分休戚相關的重要性,而
同父親的關係開始重要起來。
(2)聯繫全文,回答母愛和父愛在性質上有什麼不同,各有什麼積極面和消極面?
明確:母親代表自然世界,是我們的故鄉,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親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紀律等事物的世界。母親從身體和心理上給孩子以愛、關懷和安全感。父親給孩子指出通往世界的路,樹立孩子挑戰生活的自信。母愛從本質上說是無私的,而父愛是有條件的。
母愛的積極面是: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每個人內心深處最為渴求的,能給孩子安全感。消極面是母愛不能用努力去喚取,根本無法贏得,也容易讓孩子失去獨立性和辨別是非的能力。父愛的積極面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可能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消極面是必須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負期望的情況下,可能失去,有時過於嚴厲。
4、閱讀8-10段,回答下列問題:
(1)分條回答理想的父愛是怎樣的?
明確:能指導孩子正視他將來會會遇到的種種困難;
應該寬容有耐心不要盛氣凌人甚至專橫;
應該使孩子能對自身產生自信心成為自己的主人。
(2)結合文章,分條回答一個成熟的人應該擁有怎樣的特點?
明確:綜合了同父母親的關係,並能把母親的良知建築在自己愛的能力上,把父親的良知建築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斷上。
(3)《愛的藝術》一書指出,愛是一種必須經過訓練才能學到手的能力,這一點對父母來說意味著什麼?
明確:一個好家長應該希望孩子成長、獨立並最終脫離自己,他應該克服惶惑不安的情緒;一個好父親在指導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學會寬容和耐心,使孩子逐漸相信她最機並最終把握自己,這些都需要學習。
四、延伸拓展:
通過本課兩種愛的對比,弗羅姆為我們指出了成熟的愛的標準,在我們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我們該如何去實踐這兩種愛,又如何去成就完美人生呢?
引導:結合個人經歷說體驗;聯繫名人大家經歷談感受。
1、高一新生初次離開父母,想念父母,引出話題——這是一種幼稚的愛,因為需要父母(聯繫課文)——這篇文章學過之後,有什麼啟發,今後該怎麼去做——恰逢母親節,不少同學說了具體的做法(本人想起了自己離世五個月的年輕的母親。這不在我的教學設計範圍內,是課堂上本人有感而發的)——學會愛他人,學會珍惜。「給比得更能使自己滿足,更能使自己快樂,愛要比被愛更重要,愛首先是給而不是得」「要想贏得別人的尊重,自己首先得付出。」
2、敬愛的周恩來總理——人民的總理愛人民,人民的總理人民愛。
通過以上的討論和層層推進,希望讓學生明白:
①愛的途徑——努力和奮鬥
②愛的內涵——愛他人,愛自己
③愛的升華——珍惜情感,感恩
根據體驗和經歷,寫成一篇800字的文章。
五、課堂小結
在我們成長的磕磕絆絆中,總有無數的愛包圍著我們,不關有來自父母的,還有來自方方面面的。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在享受這些愛的同時也試著去愛護和關心身邊的人。當這個世界因為有了你的愛而無比溫馨時,我相信:這個時候的你應該是最幸福的人了。送上一曲歐陽菲菲的《感恩的心》,讓我們對所有關心和幫助我們的人大聲地說聲:「謝謝!」(《感恩的心》音樂聲響起)
六、課堂反思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