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南明到底有多少兵力?為什麼抵擋不住清軍南下?

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明思宗朱由檢在煤山(今景山)自縊殉國,歷史上將這一天定為明朝亡國的時間。不過,實際上此時的明朝並沒有真正滅亡。由於明朝實行的是兩京制度,即以北京為首都,以南京為陪都。所以明朝在南京還有一套備用的中央機構。當南京這邊得到崇禎皇帝已經殉國的消息後,這個等待了兩百多年的「備胎」終於正式投入使用了,歷史上將這一時期稱為南明弘光政權。

當時南明的形勢並不算特別惡劣,至少比歷史上的東晉和南宋所面臨的情況要好很多。首先是在明朝時期,江南地區已成為國家的經濟中心,所以弘光政權的財政收入有了一定的保障;其次是弘光政權還擁有百萬大軍,主要兵力分布在江北四鎮和鎮守武昌的左良玉手上,兵力人數遠高於北方的清軍和李自成的大順軍。東晉和南宋都存續了一百多年時間,那麼南明弘光政權存續了多久呢?答案是一年!

這個答案或多或少都讓人感到有點意外,弘光政權有錢又有人,怎麼會只存續了一年時間呢?其實這還得從弘光政權成立之初說起。

明朝後期對國家負面影響最大的事情莫過於黨爭,從中央到邊疆皆受黨爭的波及,其中最出名的是東林黨和閹黨的紛爭。

明思宗殉國後,大明王朝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按理說,此時大臣們應該放下一切爭端,齊心協力抵禦外敵。可是,在南明急需解決的第一件事情上,即推選誰做新皇帝,東林黨和閹黨的大臣就開始爭的你死我活。

從繼承順序上來說,小福王朱由崧是第一繼承人。但東林黨人當年曾成功阻止了萬曆皇帝將皇位傳給老福王朱常洵的計劃,所以東林黨的大臣怕小福王登基會對他們不利,就強烈表示反對,並一致推舉名聲較佳的潞王朱常淓。

不過,當時南京大部分官員都認為皇位繼承應當遵循祖制,即按照繼承順序來排位。時任鳳陽總督的閹黨領袖馬士英看出了這一點,於是他一方面在鎮守江北的將領中進行支持福王朱由崧的活動,另一方面又迅速將福王接到了南京。在既成事實面前,東林黨的大臣們也只好承認朱由崧是合法繼承人。

崇禎十七年(1644年)五月十五日,朱由崧在南京的皇宮即位,改元「弘光」,後世稱其為弘光皇帝。

皇帝已經選了出來,那麼接下來是不是該一致對外了呢?當然不是,弘光朝激烈的黨爭這才剛剛開始。馬士英因為擁護朱由崧繼位,所以名利雙收,被任命為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可接下來馬士英要乾的事情不是調兵遣將去對付清軍和李自成的大順軍,而是清洗朝中的東林黨大臣。原本就脆弱的小朝廷在經過這樣幾番折騰後,就變得更加脆弱了。

由於南京朝廷的控制力變得越來越弱,手握重兵的江北四鎮將領(高傑、劉澤清、劉良佐、黃得功)和武昌的左良玉開始變得愈加專橫跋扈,擁兵自重,甚至到了敢於公然違抗朝廷命令的程度。

江北四鎮中,高傑部隊的戰鬥力最強,而且他也有心報效朝廷。可是還沒等他出征,就被叛徒開封總兵官許定國給殺害了。高傑死後不久,左良玉以「清君側」為名從武昌起兵殺向南京。南京朝廷只好把原來駐守江北的大批部隊調防到南京以西來阻止左良玉的部隊。可與此同時,清軍也開始南下了。

結果,左良玉在進軍途中突然病逝,其子左夢庚率部投降滿清。當清軍逼近南京時,江北四鎮中的劉澤清、劉良佐都不戰而降。黃得功準備和清軍決一死戰,結果在陣前被手下的暗箭射中咽喉,自知無力回天的黃得功拔劍自刎。弘光政權最後的希望破滅。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二十二日,弘光皇帝朱由崧被清軍俘虜,南明弘光政權滅亡。

值得一提的是,被許多人痛罵為奸臣的馬士英在被清軍俘虜後,慷慨就義。而一直以「清流」自詡的東林黨人,在領袖錢謙益的帶領下,集體投降了滿清。忠臣?奸臣?有時候真讓人傻傻分不清楚!

推薦閱讀:

弘光通寶與南明悲歌
闖王李自成生死之謎:滿清與南明均未得其首級
在中原淪陷後,東晉、南宋都可以享國百年之久,為什麼南明卻短短二十載即告滅亡?
漢家之不幸——南明亂局
假如你是崇禎皇帝,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明朝滅亡?

TAG: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