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吉祥文化 吉祥物

什麼是吉祥物?

2008-6-22 18:5:47吉祥物是吉祥文化的物化表現形式,並通過吉祥文化傳統不斷被演化發展。吉祥文化是人類在與自然與交融的過程中,出現了對自身和世界的強烈祈求,特別是人類最初對自然的恐懼與征服過程中,人類需要強大、力量、安居,由此產生的圖騰等形式的最初吉祥物形式,人類期冀以此戰勝恐懼、克服困難。

  吉祥物一詞,源於法國普羅旺斯語Mascotto,直到19世紀末才被正式以Mascotte的拼寫收入法文詞典,英文Mascot由此衍變而來,意能帶來吉祥、好運的人、動物或東西。

  吉祥物是人類原始文化的產物,是原始的人類在同大自然的鬥爭中形成的人類原始的文化。在這種同大自然的鬥爭中,人類首先以生存需要為中心,而在發展過程中自然就形成趨吉避邪的本能觀念。但是後來,隨著社會文明進步,吉祥文化不斷充實發展,吉祥物也不斷完善統一,形成了眾多具有各國各民族代表的傳統吉祥物。

  我國的祖先創造了龍、鳳、麒麟等等吉禽瑞獸,而且賦予這些東西一種象徵的內容及意義,去滿足人們內心祈福的心理需求,民間流傳的吉祥物形形色色,不勝枚舉。人們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過得平安而且快樂,但是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俗語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因此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我們的祖先創造了許多用以祈求萬事順利的象徵物,而這些嚮往和追求幸福美好的事物,我們便稱他為[吉祥物]。這也就是我國最早代表人類精神文化的吉祥事物「吉祥物」,而且至今在我國仍然是吉祥物設計應用的主要圖像,因為它們更能代表五千年的歷史文化。

吉祥物之四獸

2008-9-9 17:3:35

四大瑞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本為中國古代星宿崇拜之四靈,經道教演變為四方護衛神。在中國風水文化中,這以這四大瑞獸命名又代表風水上的四個主要方位。在風水上以四大瑞獸的來原源和特徵定名方位,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這些方位的陰差陽錯會給人帶來吉祥或不吉的預兆。

         古人以太陽經行之黃道為參照,將恆星分為二十八宿,每七宿一組,分別以四靈命名,東方角、元、氐、房、心、尾、箕為青龍;南方井、鬼、柳、星、張、翼、軫為朱雀;西方奎、婁、胃、昴、畢、觜、參為白虎;北方斗、牛、女、虛、危、室、壁為玄武。四靈青白等色,出於五方五行五色之談。《禮記·曲禮上》:「行前朱鳥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道教演衍其說,作為老君護衛神,如《抱朴子·雜應》稱老君「左有十二青龍,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道觀山門有門神,左為青龍,右為白虎。道教修鍊又有存神之術,以為存思神靈形象名字等,可得神靈護衛,如《北極七六紫庭秘訣》:「左有青龍名孟章,右有白虎名監兵,前有朱雀名陵光,後有玄武名執明。逢節持幢,負背鐘鼓在吾前後左右,周迎數千萬重。」四方神是存思身外神靈的主要對象,但所說形象名字等不盡一致。宋以後的齋醮道場,則有合役二十八宿降妖除魔之說。

       青龍為星名,二十八宿中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尾、箕)的總稱,其狀如一條龍,又稱蒼龍,其色表,表東方。《北極七元紫庭秘決》載:「左有青友名孟章,右有白虎名監兵,前有朱雀名陵光,後有玄武名執明,建節持幢,背負鐘鼓,在吾前後左右」。 這個裡面就是我們風水文化上常講的方位。

東方青龍

關於龍的傳說有很多,龍的出處也有很多的說法,有的說是由印度傳入的、有的說是中國星宿變成。印度本身是在龍神的說法的,但龍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實物的——蟒蛇。

        在五行學說盛行的年代裡,慢慢的也開始流傳著有關青龍的故事;五行家們照著陰陽五行給東南西北中配上五種顏色,而每種顏色又配上一個神獸與一個神靈;東為青色,配龍,西為白色,配虎,南為硃色,配雀,北為黑色,配武,黃為中央正色。 

        在四方的神靈中,根據山海經的說法,『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東方有句芒,身鳥人面,乘兩龍。』;『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兩龍。』,比較有趣的一點是,在山海經中的龍都是用騎乘的,而跟他同類的蛇則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繞頸,顯示出兩者的不同來;不過在五方的五神卻跟四方的四神不大一樣,這裡就不再詳述了。朱雀、玄武(黑色的龜蛇,武是龜蛇之意)、青龍、白虎又分別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龍是東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這七宿的形狀又極似龍形,從他們的字義上就可以看出來,角是龍的角,亢是頸項,氐是本,而是頸根,房是膀,是脅,心是心臟,尾是尾,箕是尾末。 

        還有在龍心的部分,有人稱之為『大火』的,跟晴雨有關,又因為青龍屬木,所以也是木星當年的年太歲。而在道教興起之後,這些四靈也被冠上了人名,便於人類稱呼,青龍叫『孟章』,白虎叫『監兵』,朱雀稱『陵光』,玄武為『執明』,而在眾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龍來做自己的年號,如三國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記中也有關於夏朝是屬於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龍生於郊』的祥瑞之兆的記載。

        在古時後的中國,頭有角的為公龍;雙角的稱為龍,單角的稱蛟;無角的為螭,古時玉佩常有大小雙龍,仍稱母子螭;龍的地位遠高於印度。因在中國龍是神物、是至高無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徵。在風水上,也是東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屬木的,也因青色是屬木的,故此有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們想像成為龍的形象,因位於東方,按陰陽五行給五方配色之說,東方色青,故名『青龍』。

        所謂龍生九子,都不像龍的說法,是這樣的——

大兒是叫囚牛:它平身喜愛音樂,故常立在琴頭上。如漢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馬頭琴也可能是囚牛的變種。

二兒子是睚毗:它平身愛殺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攝敵軍。同時又用在儀仗上,以顯得更加威嚴。

三兒是嘲風:是只獸形龍,樣子有點像狗,它善於瞭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據說可以威攝妖魔、消滅災禍。

第四兒是蒲牢: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鐘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據說它是住在海濱的,但卻十分怕鯨魚,一但鯨魚發起攻擊,它就會嚇得亂叫。故人們把木杵造成鯨的形狀,以令銅鐘格外響亮。

第五兒是狻猊:形似獅子。是外來品,隨佛教傳入中國的,所以性格有點像佛。它好安靜、又愛煙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爐上,讓它為佛門護法。

第六兒是霸下:又名贔屓,樣子似龜。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後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攻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兒是狴犴:又名憲章,樣子像虎。相傳它主持正義,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獄門上下、門大堂兩則、以及官員出巡時肅靜迴避的牌上端,以維護公堂的肅然之氣。

第八兒是負屓:因它喜愛文學,故多安在石碑的兩則。

么子是螭吻:又名鴟尾,魚形的龍。相傳是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竭魚』隨佛教傳入的。它是佛經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故此,螭吻由此變化出來,所以它多安在屋脊兩頭,作消災滅火的功效。

西方白虎

         在中國四聖獸中,另外一個常常跟龍相提並論的就是『白虎』;虎,為百獸之長,它的威猛和傳說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它也變成了屬陽的神獸,常常跟著龍一起出動,『雲從龍,風從虎』成為降服鬼物的一對最佳拍檔。

         而白虎也是戰神、殺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的揚善、發財致富、喜結良緣等多種神力。而它是四靈之一,當然也是由星宿變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屬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從五行中說的了。

        除了道教中的四靈包括了青龍白虎之外,連在風水師探勘墓地時,在地形前方左右兩邊突起的地形,可以當作墓穴的地方,都有獨特的稱號,稱之左青龍、右白虎,取其護衛之意,而在公堂中也有相同的裝飾,在左右堂柱上繪有青龍百虎,以其鎮壓邪靈。而在道教興起之後,龍虎被借用為道家煉丹的術語,就是指"鉛汞、坎離、水火、陰陽",等的同意詞。而道家煉丹分內外(內丹鍊氣,外丹煉丹藥,筆者才疏學淺不敢十分確定),內丹是就陰陽五行而言,龍陽,生於離,離屬火,故云『龍從火里出』,虎陰,生於坎,坎屬水,故云『虎向水邊生』,兩者結合之後,一陰一陽,互相調和,稱為道本,都是元神、元精的代表。而另外一種說法是,性屬木,木代表東方,於卦為震,故比為青龍;情屬金,金代表西方,於卦為兌,金白色,故喻為白虎。金能夠克木,故情多損性,而用二八之真精氣,使之交合為一,則金木無間,龍虎自伏而成丹,在人體中則以肝為龍、腎為虎,而外丹則仍取陰陽之意,以龍為鉛,虎為汞。

         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可怕的東西,又是可敬的東西。可怕的是,它會食人畜。而可敬的是因其威猛無比,能夠避邪。而在一些古書中,如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祀典》:『畫虎於門,鬼不敢入』,『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摶挫銳,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惡遇,燒虎皮飲之。擊其爪,亦能辟惡。此其驗也。』古人還認為白虎是一種祥瑞:『德至鳥獸。』

        最初的西天星神是熊和貓頭鷹,但後因古羌族的圖騰在由熊變為龍的時候。而又到黃帝的向東發展時,龍的圖騰被帶到東方,跟『東方蒼龍星座』合而為一,朱鳥則成了統一南方時鳳圖騰在天國的新居,因兩大部族融合而終於成『龍鳳呈祥』。作為古代圖騰是東鳳而西龍,作為星象則是東蒼龍而西朱鳥。到周朝以後,封建制度正式確立,五行思想也成熟,把天像重新劃分,朱鳥放到了南方,和祝融火神一起崇拜了。而西方的就崇拜白虎。在部族鬥爭及遷移,西北方的龍向東移,東方的鳳向南移,南方的虎向北移,全國顯示一個大周轉的觀念運動。到漢代五行觀念成了統一的思想,再補出玄武完成『四方之神』的配套。

        在古時《史記.天宮書》『東宮蒼龍、南方朱鳥、西宮咸池、北宮玄武。』在這裡的不是白虎,而是咸池。而咸池是主五穀的星,主秋季,因五穀是在秋天有收成的,所以就把它放在秋季,但它不是動物,如何能和龍、鳥、龜配成四靈呢?在《正義》:『咸池三星在五車中,天演南,魚鳥所扥也。』所以在宋代己提出質疑:『蒼龍、朱鳥、玄武、各總七宿而言之。至於咸池,則別一星,自在二十八宿之外。咸池還有一個解釋,就是太陽洗浴之所。在《淮南子.天文篇》:『日出於暘谷,浴於咸池,拂於扶桑,是謂晨明』。可見咸池原是羌人視為日出之處,咸池也就是鹼水湖,應是岷山地區的芋個湖泊,或是青海。由此可證明原始人所崇拜的星宮天象尚沒有青龍白虎的觀念。在《禮記.禮運》所謂:『麟鳳龜龍,謂之四靈。』把不屬於動物的咸池換成麒麟。後世有四靈有麟、四象有虎的習慣。 

       又由於白虎是戰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的猛將被說成為白虎星充扥世的,如:唐代大將羅成、薛仁貴父子等人。除此之外,白虎又被道教吸放,被神化起來,成為了各廟宇的門神。

南方朱雀

        朱雀又可說是鳳凰或玄鳥。朱雀是四靈之一, 也和其他三種一樣,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總稱:井、鬼、柳、星、張、翼、軫。聯想起來就是朱雀了。朱為赤色,像火,南方屬火,故名鳳凰。它也有從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鳥一樣,故又叫火鳳凰。

        在古籍的記載中鳳是一種美麗的鳥類,而以它的歌聲與儀態為百鳥之王,它能給人間帶來祥瑞,同時也擁有『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飲』的特殊靈性,而由於它是『羽蟲』之長,所以和『鱗蟲』之長的龍在傳說中就漸漸成了一對,一個變化多端,一個德性美好,就成了民俗中相輔相成的一對,更由於龍象徵著至陽,而原來也有陰陽之分的鳳(鳳為雄,雌為凰)在跟龍相對之後就漸漸的成為純陰的代表了。 

         而鳳凰它的原形有很多種。如錦雞、孔雀、鷹鷲、鵠、玄鳥(燕子)等等...又有說是佛教大鵬金翅鳥變成的。鳳凰神話中說的鳳凰是有雞的腦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頸、魚的尾、有五色紋。又請鳳是有五種品種,以顏色來分的:紅是鳳、青則是鸞鳥、白是天鵝、另有黃和紫的。 有些發展成為中國的吉祥物形象之一。

         而玄鳥的說法就是從《詩經.商頌.玄鳥》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它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中,就是殷商說的後代說自己的先袓-契是由玄鳥生下來的,建立強大的商朝。因此玄鳥就成了商人的始袓了。《史記.殷本記》也記了這段歷史:『殷契、母曰簡狄,有絨氐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隨其卵,簡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 除了殷商之外,戰國時的秦,滿清的始袓和朝鮮新羅的始袓也是和仙女吞食玄鳥卵有關的。不論玄鳥或是鳳凰,都是隨道教的發展,而把它由一隻雀鳥,或孔雀或山雞等等...先變成一個半人半禽的、傳人兵法的仙女到完全是人的仙女,都是隨道教的發展的。

北方玄武

        玄武是一種由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陰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對龜卜的形容:龜背是黑色的,龜卜就是請龜到冥間去詣問袓先,將答案帶回來,以卜兆的形式顯給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烏龜。以後,玄冥的含義不斷地擴大。龜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龜),因而玄冥成了水神;烏龜長壽,玄冥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徵;最初的冥間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它和其他三靈一樣,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變成的:斗、牛、女、虛、危、室、壁。而古時後的人對玄武它的解釋有以下的數種,『玄武』即龜。《禮記.曲禮上》云:『行,前朱鳥而後玄武...』『玄武』乃龜蛇。《楚辭.遠遊》洪興祖補註:『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玄武』為蛇合體、龜與蛇交。

       《文選》卷十五張衡《思玄賦》曰:『玄武宿於殼中兮,騰蛇蜿蜒而自糾。』李善注云:『龜與蛇交曰玄武。』《後漢書.王梁傳》:『《赤伏符》曰:『王梁主衡作玄武。』』李賢注云:『亡武,北方之神,龜蛇合體。』『玄武』為水神、北方之神。《後漢書.王梁傳》:『玄武,水神之名。』《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帝覽嬉>:『北方玄武所生,...鎮北方,主風雨。』

        但玄武被後世的道士們升級做北方的大帝「真武大帝」。有別於其他三靈。其他的青龍和白虎,只做了山廟的門神,而朱鳥就成了又天玄女。玄武在宋代身價培增,並被人格化。這與宋代各帝推波助瀾分不開。宋初太祖時,即有真武、天蓬等為天之大將的傳說。未真宗天禧元年,在軍營中發生了一件事。在《事物紀原》卷七載:『營卒有見蛇者,軍士因其建真武堂。二年閏四月,泉涌堂側,汲不竭,民疾疫者,飲之多愈。』真宗聽說此事,下詔就地建觀,賜名『祥源』。這大約是中國最早的真武廟。 

        真武大帝的身世,後人多說是在隋煬帝時,玉帝將自己的三魂之一,化身投胎於掙樂國皇后,厭惡塵世,舍位入武當山上修行,成功飛升,鎮守北方,號曰:玄武。

吉祥物之四靈

2008-9-9 16:41:7

很多網上四靈和四獸都是中國傳統吉祥之物,在中國吉祥文化裡面是特質文化的代表,關於它們的傳說和使用中國各地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但是,四靈和四獸是有區別的。據《禮記·禮運》:「麟、風、龜、龍,謂之四靈。」而四獸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什麼是四靈?

       中國古代認為麒麟、鳳凰、龜和龍是有靈性的動物,因此,把它們稱為四靈,作為祥瑞的標誌。其實,除了龜以外,其他三種都是傳說中的動物,是人們自己想像和創造出來的。

        傳說中的麒麟,身體像鹿,遍體披著鱗甲,頭上長獨角,角卜生有肉球,腳像馬蹄,尾像牛尾。麒麟被認為是有德性的仁獸,歷代帝王都把它看作是太平盛世的象徵。在北京的擊宮和頤和同等皇帝的住處和花園裡,都能見到麒麟,有銅鑄的,也有石雕的。在民間,麒麟也很受重視。春節期間,中國江南各地的人們,常常抬著紙紮的麒麟,到各家門前表演,表達美好的祝願。另外,在中國還有「麒麟送子」的傳說,人們一方面用麒麟象徵有出息的子孫;另一方面也表達了祈望早生貴子、家道繁榮的意思。   

        鳳凰頭頂美麗羽冠,身披五彩翎毛,是綜合了許多鳥獸的特點想像出來的形象。鳳凰是中國傳說中的「百鳥之王」,標誌著吉祥、太平和政治的清明。鳳和龍一樣,被歷代帝王當作是權力和尊嚴的象徵。鳳冠、鳳車等與鳳有關的東西,只有皇家和仙人才能使用。不過,後來鳳凰也成了民間百姓的吉祥物。尤其在中自傳統的婚禮上,風成了新娘禮服和頭飾上的裝飾,代表著吉祥和喜慶。在民間的傳統圖案紋樣中,鳳凰也被廣泛應用,寓意著吉祥和太平。鳳凰還常和其他吉祥物配合成紋圖,如「龍鳳呈樣」、「鳳麒呈祥」等,也是吉祥如意的象徵。   

        龜在四靈中是惟—存在的動物,也是動物中壽命最長的。人們不僅把龜當成健康長壽的象徵,還認為它具有預知未來的靈性。在古代,每當舉行重大活動之前,巫師都要燒龜甲,然後根據龜甲上爆裂的紋路來占卜吉凶。所以,人們稱龜為「神龜」、「靈龜」。神龜在中國曾經受到過極大的尊敬,在古代帝王的皇宮、宅院和陵墓里,都有石雕或銅鑄的神龜,用來象徵國運的久遠。   

        龍被人們認為是中國最大的神物,也是最大的吉祥物。人們都很熟悉龍的形象,但是誰也沒見過真的龍。龍和風、麒麟一樣,是人們想像出來的動物,它長著牛頭、鹿角、蝦眼、鷹爪、蛇身、獅尾,通身還長滿了鱗甲,是由多種動物複合而成的。在人們的想像中,龍能在地上行走,能在水中游弋,能在雲中飛翔,充滿了無窮的神力。幾千年來,封建帝王把它當作權力和尊嚴的象徵,普通老百姓也認為它是美德和力量的化身,是吉祥之物。因此,在中國到處可以見到龍的形象。宮殿、寺廟的屋脊上,皇家的用具上,處處刻著龍、畫著龍;老白姓在喜慶的日子裡,也要張貼龍的圖案,還要舞龍燈、劃龍船;給孩子起名字也願意用上「龍」字。龍作為「四靈」中最大的吉祥物,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全世界各地的中國人都認為自己是「龍的傳人」。

        在中國吉祥文化長河中,很多吉祥物品在不同歷史時期都曾給人類以吉祥和鼓勵,同時也產生、豐富了人類文明。至今為止,龍、鳳吉祥圖案、吉祥藝術還是流長最為廣泛;在人們生活中,龍鳳形象和概念滲透到各個領域,比如中國的建築文化、吉祥節日、還有一些習俗等。


推薦閱讀:

你有什麼對阿富汗這個國家的認識和了解?
跟没文化的人讲道理讲不通该怎么办?
西西里人的民族性和一般義大利人有什麼不同?
為什麼阿米什人不像極端穆斯林那樣具有攻擊性?
祖先崇拜與佛教輪迴是否相悖?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