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甘肅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甘肅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第一部分  總 則

一、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指導幼兒園科學實施保育教育,全面提升幼兒園教育質量,依據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結合甘肅實際,省教育廳特制定本《綱要》。

二、本《綱要》適用於全省各級各類學前教育機構,是全省托幼機構、教育行政部門實施和評價幼兒園教育工作的依據。

三、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幼兒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

四、幼兒園教育應與0—3歲嬰幼兒的早期教育和小學教育相互銜接。堅持科學育兒,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促進幼兒全面而富有個性地發展。

 

第二部分  教育原則

一、尊重與關愛的原則

尊重幼兒的人格與權利,關愛和保護幼兒的生命。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理解並滿足他們的合理需要,讓他們享受日常成長的幸福過程。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理解每名幼兒有不同的經驗、發展水平及學習方式。關愛幼兒,堅持鼓勵、啟發與誘導的正面教育,使他們在幼兒園生活中獲得快樂和自信。

二、保教並重的原則

將保育和教育融為一體,做到教中有保、保中有教。科學、合理地安排幼兒一日生活,重視幼兒健康教育,強化安全教育。

三、以遊戲為主的原則

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障幼兒遊戲的權利,尊重幼兒遊戲的意願,為幼兒提供遊戲條件,引導幼兒在遊戲過程中主動感知、操作、探索、發現,從中獲得多方面的經驗和發展。杜絕小學化傾向。

四、整體教育的原則

幼兒園教育和幼兒的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教育目標、教育內容與教育環境相互聯繫,各個領域之間相互滲透,形成整體。教師之間、教師與保育員之間形成教育的整體。幼兒園、家庭、社區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促進幼兒的發展。

五、環境育人的原則

依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的身心發展需要創設教育環境。既要為幼兒創設一個豐富的、目標化的物質環境,更要為幼兒營造一個寬鬆、溫馨的精神環境,使幼兒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愉快而主動地發展。

六、因地制宜的原則

結合當地實際,注重本土資源的開發和有效利用,開展靈活多樣的各類教育活動,形成地域特色。幼兒園應結合自身有利條件,把握園內豐富的教育資源和教育契機,開展豐富多樣的教育活動,體現園本特色。

第三部分  教育內容與要求

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同時注重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

健  康

一、領域目標

(一)身體健康,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

(二)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識,學習保護自己。

(四)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調、靈活。

二、內容與要求

小 班

(一)身心健康

1.身體發育良好;情緒穩定,建立起信任教師、有安全感的師幼關係。

2.喜歡老師和同伴,逐步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二)習慣養成

1.使用自己的毛巾、水杯和乾淨的手帕,不用臟手揉眼睛。知道打噴嚏、咳嗽時用手或手帕擋住口鼻。

2.會正確洗手。飯前、便後洗手,飯後擦嘴與漱口。

3.會使用小勺獨立進餐,接受健康的食物,養成經常喝水的習慣。

4.學會如廁,養成不憋尿、定時大便的習慣。

5.能獨立、安靜午睡,學會穿脫衣服。

(三)安全保健

1.不接受陌生人的物品,不跟陌生人走,外出時不離開成人。

2.在飲水、吃飯、睡覺、活動的過程中,能注意安全,如不將異物放進嘴、鼻、耳里,有秩序地上下樓梯以及玩大型運動器械。

3.配合醫生接受體檢、接種疫苗、治療疾病等。

(四)運動能力

1.在走、跑、跳、鑽、爬、投擲的遊戲中,學習平穩地控制自己的身體。

2.會做模仿操。

3.會玩小型的運動器械(如球、包、小車等),學慣用自然環境中的各種材料開展體育活動。

中 班

(一)身心健康

1.身體發育良好;情緒穩定、愉快,學習以合理的方式宣洩自己的情緒。

2.和老師、同伴在一起感到快樂,喜歡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二)習慣養成

1.正確使用手帕或紙巾,會以正確的方法擤鼻涕和擦嘴。

2.學習安全使用筷子,安靜進餐;喜歡吃各種健康的食物;主動飲水。

3.學會自理大小便,養成正確的盥洗習慣。

4.能保持周圍環境整潔。

(三)安全保健

1.知道家庭有關成員信息、幼兒園有關信息、家庭住址及電話。

2.認識常見安全標誌,不去危險的地方。知道在遇到危險時要躲避,並呼喊求救。與成人失散時,知道找現場工作人員或警察求助。

3.注意交通安全,在成人的帶領下過馬路,不在馬路上玩耍。

4.學會保護自己,同時注意不傷害他人。

5.知道基本的健康生活常識(如按時睡覺、適量進餐)。

(四)運動能力

1.體驗走、跑、跳、鑽、爬、推、拉、投擲、攀登、側滾等不同的運動方式,並能控制身體運動的方向。

2.會做簡單的徒手操和輕器械操,會聽信號整齊做操。

3.會用紙箱、布袋、輪胎、平衡木等物品及多種運動器械玩遊戲,探索多種玩法。

4.在體育活動中不怕困難,積极參与活動。

大班

(一)身心健康

1.身體發育良好;情緒穩定、愉快,能適度表達自己的情緒,逐漸學習控制、調節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2.理解、關心他人的情緒,能主動關心和安慰需要安慰的人。

(二)習慣養成

1.能按科學的作息時間有規律地生活和活動。

2.了解基本的營養知識,逐漸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進餐時舉止文明。

3.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學會系鞋帶,整理自己的衣著。

4.學會根據氣溫的變化主動增減衣服,注意保持服裝整潔。

5.養成良好的公共衛生習慣。

(三)安全保健

1.有安全意識和安全常識。不獨自在河邊、建築工地等危險地方玩耍,知道常用的救助電話,發生意外時會求救,掌握簡單的自護方法。

2.遵守交通規則,靠路邊行走或走人行便道;乘車時扶穩把手,不把頭、臂伸出窗外。

3.學會使用易於操作的勞動工具和簡單用具,注意安全。

4.了解身體主要部位的功能及簡單的保護方法。

(四)運動能力

1.知道劇烈運動後不立即停止和馬上飲水、不在堅硬的地面上跳躍等簡單的運動衛生知識。

2.體驗走、跑、跳、鑽、爬、推、拉、投擲、攀登、側滾、旋轉等不同的運動方式,並能協調地控制身體。

3.根據場地和運動器械的特點,主動探索多種玩法,進行創造性的體育活動。

4.在共同遊戲、隊列練習和做操中有規則意識和協同能力。

5.逐漸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6.逐漸養成自主、勇敢、不怕困難、合作等良好品質。

三、指導要點

(一)全面了解幼兒的年齡特徵,掌握相關的生理、運動、心理等方面的簡單保健知識和護理技能,關注個體差異,促進他們身心健康成長。

(二)充分尊重幼兒的生長發育規律和自身特點,嚴禁以任何名義進行有損幼兒健康的訓練、比賽、活動等。關注有特殊需要的幼兒,使他們在園感受到溫暖和愛護。

(三)以簡單易懂的語言與恰當的方式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引導他們預知危險。

(四)尊重幼兒逐漸增長的獨立要求,鼓勵並指導他們嘗試自理、自立。與家長配合,建立合理的生活常規,科學、有效地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五)為幼兒提供寬鬆、理解、接納、支持的精神環境和豐富、多樣的運動環境,滿足不同年齡班幼兒遊戲和鍛煉的需要。

語  言

一、領域目標

(一)樂意與人交談,講話有禮貌。

(二)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

(三)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四)喜歡聽故事、看圖書。

(五)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

二、內容與要求

小 班

(一)傾聽

1.注意傾聽他人講話,聽懂日常生活用語,並有相應反應。

2.喜歡聽短小的童話故事和簡單的兒歌,理解其大意。

(二)表達

1.喜歡用語言與別人交流,願意應答。

2.用語言、動作和表情等表達自己的想法與需要。

3.願意跟讀兒歌;學習複述故事的一部分或簡單、短小的故事。

4.學說普通話。

(三)前閱讀

1.喜歡和成人一起看圖畫書,也願意自己看熟悉的、感興趣的圖畫書。

2.學習一頁一頁地翻看圖畫書;能夠發現、指認、講述圖畫書中感興趣的人或物。

3.初步學習收放圖書,萌發愛護圖書的意識。

中班

(一)傾聽

1.注意傾聽和理解成人的要求以及與其生活相關的語言。

2.喜歡聽童話故事、生活故事、短小的散文和兒歌,理解其大意。

(二)表達

1.大膽運用辭彙,主動與別人有禮貌地交往。敢於在大家面前自然、大方地講話。

2.喜歡提問,積極回答問題,願意表達自己的各種感受和想法。

3.學習朗誦和仿編詩歌;會複述短小的故事,會根據已知情節續編故事。

4.堅持使用普通話。

(三)前閱讀

1.喜歡閱讀圖畫書,能夠從閱讀活動中體會到快樂,願意與別人談論圖畫書中的情節和事物,交流自己的感受。

2.學會從前至後有順序地閱讀圖畫書,認真觀察和理解畫面內容,讀懂圖畫書內容,了解故事的情節線索。學習認識頁碼。

3.愛惜圖書,學會有序地收放圖書。

4.認識自己的名字。

5.初步學習正確的握筆方法,坐姿端正。

大班

(一)傾聽

1.有意識地注意傾聽和理解他人的要求以及與其生活相關的語言。

2.喜歡聽兒童文學作品,能從口頭交談、電視、電腦、圖書、廣播等途徑得到許多信息,獲得知識和感受快樂。

(二)表達

1.大膽地運用語言清楚而連貫地表達自己的願望、想法和做法。

2.願意在大家面前自信、自然地講話。

3.會圍繞一個話題進行討論,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願意回答問題。在討論中學會輪流發言,尊重並理解別人的觀點。

4.學習根據已有經驗發現事物的簡單規律,並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5.會仿編或創編詩歌;會講故事,會按原文複述故事或用概括的語言複述故事,會續編或創編故事。

6.會用表演、繪畫、手工等多種形式表現自己創編的故事等,並知道保留自己的作品。

7.正確使用普通話。

(三)前閱讀與前書寫

1.專註地閱讀圖書,理解、想像畫面內容,會用語言講述畫面內容和故事情節,並能用表演、繪畫、手工等多種活動表達對作品的理解。

2.喜歡閱讀標籤、海報、照片等各類圖文信息,能通過口語交談、電視、電腦、圖書、廣播等多種途徑,獲得自己感興趣的或與學習內容相關的信息,初步學習收集和使用信息。

3.遵守閱讀時的常規(如不干擾他人等),愛護圖書,圖書破損時學習修補圖書。

4.有辨別、認識標記、符號、文字的興趣和初步願望。嘗試用圖畫、符號及其他方式簡單記錄自己感興趣的事或物,並用相應的語言進行講述。

5.知道書寫和閱讀時的順序是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用正確的筆順寫自己的名字,初步練習使用鉛筆。

三、指導要點

(一)幼兒園的語言教育應該以引導幼兒學好母語為主,讓他們在自然的狀態下、在多種活動中正確感知語音,幫助幼兒學習、使用普通話。

(二)準確把握不同年齡段語言教育的重點。善於把握教育時機,注重在一日生活的各項活動、互相滲透的各領域教育中激發幼兒語言表達的內部動機,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三)理解、接納不同幼兒在語言發展方面的差異,尊重來自不同語言環境的幼兒,耐心、誠懇地傾聽他們的表達。與語言有障礙幼兒的家長密切配合,給予指導。

(四)創設一個使幼兒想說、敢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和肯定的精神環境,讓他們能夠充分表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鼓勵他們能夠較多地與教師、同伴進行個別交流和自由交談。

(五)安排一定時間讓幼兒進行兒童文學欣賞,以保證他們經常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

社 會

一、領域目標

(一)能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

(二)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三)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

(四)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

(五)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二、內容與要求

小 班

(一)自我意識

1.知道自己的姓名、性別、年齡。

2.感受獨立做事的快樂和滿足,對自己有信心。

(二)人際交往

1.學會用簡單的禮貌用語打招呼。

2.喜歡和小朋友一起遊戲;初步學習與同伴分享玩具和圖書。

(三)行為規則

1.初步判斷一些簡單行為的對與錯。

2.初步學習遵守簡單的規則,如不爭搶、不獨霸玩具。

3.在一日生活各環節中,體會規則的作用,有遵守規則的初步意識。

(四)社會常識

1.能夠識別自己生活用品的標識,認識班級、幼兒園、家庭周圍的環境。

2.認識經常接觸的成人,感知他們對自己的關愛,初步懂得尊重為自己服務的人。

3.記住父母的姓名,感受他們對自己的愛,在提醒下不隨便打擾父母的休息和工作。

4.認識幾種常見的交通工具,知道乘坐這些交通工具的基本規則。

5.認識國旗,知道升國旗時行注目禮。

6.樂於參加豐富有趣的節日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氣氛。

中 班

(一)自我意識

1.知道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選擇遊戲活動。

2.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務的事,感受自己正在長大,形成初步的獨立意識。

3.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感受,體驗自尊、自信,並願意嘗試有一定難度的活動。

(二)人際交往

1.有經常一起玩的同伴。

2.學習尊重他人的意見,與同伴發生衝突時願意嘗試解決。

(三)行為規則

1.能初步判斷某些行為的對與錯,學會簡單地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行為。

2.能按約定好的規則遊戲,初步學會謙讓、輪流、分享和互助。

3.了解公共場所的一些基本規則並能遵守。

4.不私自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5.愛護玩具和其他物品,不浪費食物,節約水、電、紙張等。

6.體會規則的意義,形成初步的規則意識,學習控制自己的慾望和行為。

(四)社會常識

1.感受父母和其他親人對自己的愛,關注和了解他們,會用簡單的方式表達對他們的愛。

2.認識經常為我們服務的人,知道尊重他們和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

3.認識常見交通工具及交通標誌,了解他們與人們生活的關係,學習遵守交通規則。

4.初步認識周圍環境中的設施和常見標誌,知道愛護周圍環境和公共設施。

5.了解家鄉的風景名勝、飲食文化等,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達對家鄉的熱愛。

6.認識並尊敬國旗、國徽,參加升旗儀式時知道基本的規範要求。

7.積极參加豐富多彩的節日活動,了解相關的社會常識。

大 班

(一)自我意識

1.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知道自己與別人的相同與不同。

2.知道自己能做哪些事,有自己的想法,與別人看法不一樣的時候,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並說出理由。

3.學習制訂活動計劃,實現自己的計劃,遇到困難時能嘗試自己解決,不輕易求助。

4.做事認真,有始有終,能主動為他人和集體做事。

5.受欺負時能設法維護自己的權益。

(二)人際交往

1.有自己的好朋友,願意和其他同伴一起遊戲。

2.願意與人分享高興或新鮮、有趣的事。

3.活動時能與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問題或困難一起想辦法。

4.與同伴發生衝突時能自己協商解決。

(三)行為規則

1.有基本的是非觀念,能接納、原諒別人的過失或過錯。

2.知道規則的必要性,能自覺理解和遵守與自己生活、遊戲有關的規則。

3.有初步的社會公德意識,愛護公物,愛護環境。

4.能在成人的提醒下調整自己不恰當的行為。

(四)社會常識

1.認識常見標誌、符號等,理解它們的作用。根據需要嘗試設計標誌、符號。

2.了解信件、打電話、發簡訊、電子郵件等多種通訊方法,知道通訊對人們生活的意義和作用。

3.認識周圍公共場所、社會設施以及在那裡經常為我們服務的人,尊重他們及他們的勞動。

4.了解和喜愛甘肅,知道家鄉的飲食文化、風景名勝、風土人情、民俗傳統、民族特色等。

5.積极參加升旗活動,學唱國歌。

6.了解中國主要的風景名勝,知道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的國家,懂得尊重少數民族和其他地區人們的風俗習慣。

7.了解世界上其他的國家和民族,知道他們有著不同的膚色、體態、服飾、語言和風俗,懂得要尊重他們的文化習俗。

8.積極設計、開展、參加豐富多彩的節日活動,感受濃厚的親情、友情和民俗氣氛。

9.萌發上小學的願望,為進入小學學習做好心理準備。

三、指導要點

(一)創設一種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人際交往環境,將社會領域的教育滲透在一日生活的各項活動及各個環節之中,避免單一呆板的言語說教。

(二)為幼兒提供共同活動的機會和條件,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往,注意觀察幼兒的交往行為,並適時給予具體的指導。

(三)注重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個體差異,善於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機,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

(四)主動與家長、社區密切合作,充分挖掘和利用當地豐富的社會資源,拓展幼兒的社會認知,豐富幼兒的情感,共同促進幼兒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形成。

科 學

一、領域目標

(一)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

(二)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

(三)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四)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五)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二、內容與要求

小班

(一)探究品質

1.有探索的興趣和好奇心,學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周圍事物。

2.願意用動作、語言、藝術等多種形式,自由表達感知及操作活動中的感受與發現。

(二)自然常識

1.願意參加飼養小動物、給植物澆水等活動,愛護動植物。

2.感知四季最明顯的特徵及常見自然現象。

3.了解所接觸事物最明顯的外形、功能等特徵,初步知道常見生活用品的用途及與人的關係。

4.關注自己身邊環境,從生活小事入手,初步建立環保意識。

(三)數學啟蒙

1.體驗常見物質簡單的量的特徵(如多少),比較兩個物體間常見量(如大小、長短、厚薄等)的差別,會進行比較、排序。

2.感知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發現生活中的相似圖形,學習初步的求同和分類。

3.感知體驗「1」和「許多」及它們的關係。

4.用對應的方法體會4個物體以內數量的多與少。手口一致地點數5個以內的物體,初步感知、理解5個以內物體的數量。

5.知道白天、黑夜、早晨、晚上。

6.正確辨別上、下方位。

中班

(一)探究品質

1.主動觀察、探索周圍常見事物和現象以及變化的簡單規律。

2.能對某些事物進行比較、連續地觀察,能發現事物或現象的差異和變化,願意大膽提出問題,有初步的比較能力。

3.用各種常見材料和工具進行簡單的嘗試、探索和記錄。

4.學慣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和分享探索與發現的過程及方法。

(二)自然常識

1.感知泥土、石頭、空氣、磁鐵等物質的特性,積极參加科學小實驗,並根據某些現象進行初步的猜想。

2.感知動植物的生活習性、生長變化,體驗一些照料動植物的方法,愛護動植物。

3.探究和發現四季明顯的特徵,感知和體驗一些天氣現象,初步體驗季節變化與動植物以及人們生活的關係。

4.認識常見科技生活用品(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手機等),並能初步知道這些用品對人們生活的作用。

5.有關心大自然的情感和初步的環保意識,能以力所能及的正確方式對待周圍環境。

(三)數學啟蒙

1.學習按一個特徵對常見物體進行分類。學習對5~10個物體按量的差異進行排序,初步理解序列的規律。

2.探究和感知長方形、半圓形,橢圓形,並進行分類。學慣用合適的圖形拼出某種圖畫。初步體會常見幾何圖形之間簡單的轉換關係。

3.會手口一致地點數10個以內物體,並說出總數;引導幼兒認讀10以內阿拉伯數字,初步理解10以內數的意義;了解10以內數中相鄰數之間的關係;初步理解序數的含義。

4.體驗和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義。

5.正確辨認前、後方位。

6.感知、發現生活和遊戲中的數學現象。

大班

(一)探究品質

1.在觀察、比較、探究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養成細心、專心、耐心、不怕困難等品質。

2.願意提出問題、積極猜想、收集信息、嘗試實驗和解決問題。探究事物變化的簡單原因和規律,嘗試學習簡單的推理。

3.主動參加科學小實驗,在實驗中積極思考、嘗試。積極與他人交流,尊重他人的觀點和經驗。

4.學慣用實物、繪畫、模型、照片等多種形式對感興趣的事物進行記錄和交流。

5.探索使用常用小工具,體會人類的聰明與智慧,並進行積極、大膽想像。

(二)自然常識

1.體會大自然的美與奇妙,熱愛大自然。

2.主動參加飼養小動物和種植植物活動,發現動植物變化的基本條件,愛護動植物,有初步的責任感。

3.感知動植物的多樣性,體會人與動植物之間的依存關係。

4.了解風、電、水、太陽對人的益處和危害,初步體會事物的兩面性。初步理解科技用品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正面與負面的影響。

5.玩聲、光、電、磁、顏色變化、物體沉浮等遊戲,體會周圍事物、現象的特點和變化規律,發現事物之間的關係。

6.關注水、空氣、土壤,理解它們對人類及動植物生存的重要性,愛護環境,有相應的環保行為。

(三)數學啟蒙

1.學會比較3個以上物體量的差別,體會量的相對性,學習按量的差異或某一規律進行10個以內物體的排序。

2.初步感知10個以內物體的數守恆、各種量及圖形的守恆。

3.學慣用多種方法對感興趣的事物進行自然測量和統計。通過測量發現和比較物體的異同及發展變化。

4.學會20以內的成組數數及10以內倒數,感知、理解事物的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係。學習正確書寫10以內阿拉伯數字。學慣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

5.會看整點、半點。

6.學會以自身為中心辨別左右,體會上下、前後空間方位的相對性。

三、指導要點

(一)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 

(二)創造條件,選擇和使用當地易得、豐富的材料與工具,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

(三)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

(四)幼兒園數學教育的重點是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學現象產生興趣,建立初步的數概念,學慣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的簡單問題。

(五)教師要關注科學探索活動中幼兒的安全教育,注意操作材料的安全性。

藝 術

一、領域目標

(一)能初步感受並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二)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三)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

二、內容與要求

小班

(一)感受與欣賞

1.對生活中各種聲音感興趣,探索自然界、周圍環境中各種物體發出的聲響。

2.初步理解優美動聽的歌曲、器樂曲、舞蹈和形象鮮明的美術作品等的內容及蘊含的情感,獲得美的感受。

3.願意欣賞兒歌、故事、動畫片及具有當地特色的藝術形式和作品。

(二)表現與創造

1.學唱六度範圍內(c1—a1)五聲音調的歌曲,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學慣用自然的聲音唱歌。

2.對自己熟悉、喜愛的歌曲和樂曲進行即興表演,初步學會使用表演道具,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有模仿與表現感興趣的人物、動物的初步願望,並加入自己的想像與創造。

3.通過自由探索與嘗試認識幾種易於敲擊的打擊樂器,學習敲擊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初步養成正確使用樂器的習慣。

4.使用各種易於操作的美術工具、材料,進行畫線、撕紙、玩色、玩泥等活動,喜歡操作它們,逐步掌握其用法。

5.運用簡單的圖形和自己喜歡的顏色大膽表現熟悉的事物。

6.運用熟悉和喜歡的圖形、材料進行多種簡單裝飾。

7.初步養成有序擺放和安全使用的良好習慣。

中 班

(一)感受與欣賞

1.在感知和欣賞音樂作品、美術作品、生活用品、環境布置、節日裝飾及四季景色中獲得美的感受,並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像。

2.欣賞簡單易懂的故事、詩歌、動畫片,初步了解當地民間藝術,感受其中的美。

(二)表現與創造

1.基本準確歌唱八度範圍內(c1—c2)的五聲音調歌曲。學唱2/4、3/4拍的歌曲,初步嘗試按歌曲節拍的特點、速度、力度和情感富有表現力地歌唱。用自然的聲音演唱。

2.隨音樂的節奏按自己的想像自由地做模仿動作、律動和簡單的舞蹈動作,自編律動、舞蹈動作,逐步做到動作協調、優美,嘗試表現音樂的力度、速度變化和情感。

3.掌握幾種打擊樂器正確的敲擊方法,會按簡單的固定節奏為歌曲、樂曲、舞蹈等作即興伴奏,表達情感和體驗,並具有初步的配合能力。有正確使用、有序收放樂器的習慣。

4.自由選擇並正確使用美術工具、材料(包括專門材料、當地自然物或廢舊材料),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並能有序地收放工具、材料。

5.嘗試運用美術方式表現規則、故事、兒歌以及科學探索的過程及結果。

6.發現周圍事物中對稱、連續、重複等美的規律,並能按這些規律進行裝飾。

大班

(一)感受與欣賞

1.發現生活中美的事物,有初步的欣賞能力。

2.欣賞故事、詩歌、散文、動畫片等藝術作品及當地其他藝術形式,並談出自己的感受。

(二)表現與創造

1.以基本準確的節奏和音調錶現不同歌曲的情緒、情感,嘗試歌唱八度範圍內(c1—c2)的五聲音調和少量七聲音調的歌曲。願意獨立歌唱和參與集體表演,欣賞同伴的表演。

2.參與集體舞及自娛性的音樂、歌舞表演。在律動、音樂遊戲、舞蹈、打擊樂演奏中,即興表演,表達情感,與他人交流。

3.按簡單的節奏型進行打擊樂合奏練習和表演,具有初步的協調、配合能力,嘗試集中注意看指揮。嘗試用廢舊材料製作打擊樂器,喜歡用自製樂器參與音樂活動。

4.用各種美術方式表達自己的所見、所知、所想,形成有簡單情節的作品。和同伴一起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欣賞自己和他人的創作成果。

5.自主選擇各種美術材料(包括專門材料、當地自然物或廢舊材料)和工具,利用它們的形狀與質地大膽設計和製作自己滿意的作品。養成分類整理、存放作品的良好習慣。

6.探索並嘗試用紙、繩、毛線等進行簡單的編織。主動發現並運用多種方法裝飾生活用品和美化環境。

7.與同伴合作創編與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嘗試設計並製作簡單的服裝、道具和布景,大膽地表現自我,充分感受創造、表現與合作的樂趣。

三、指導要點

(一)了解和尊重幼兒藝術活動的特點,關注並鼓勵幼兒自發的藝術活動,欣賞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現與創造,克服以成人標準評價幼兒藝術活動的傾向。

(二)調動幼兒主動參與藝術活動的願望,豐富他們的審美體驗,根據他們的發展狀況和需要,對其表現方式和技能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防止對幼兒進行枯燥的技巧性訓練、甚至為功利而表演的傾向。

(三)為每名幼兒提供平等的表現機會,鼓勵他們用不同的藝術形式進行自主表達,尊重每名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之間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

(四)充分挖掘本土民間藝術資源,進行當地民間藝術傳承教育。

第四部分 教育組織與實施

一、幼兒園環境創設

(一)教師以關愛、接納、尊重的態度對待每一名幼兒,形成平等、寬鬆和愉快的班級氛圍,支持和鼓勵幼兒的探索、學習活動。

(二)幼兒同伴是他們成長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幫助幼兒建立友好、和諧的夥伴關係。在自由遊戲和小組遊戲活動中,鼓勵幼兒積極、主動地與同伴交往,在交往的過程中學會謙讓、分享、互助、合作等,並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

(三)班級中的各項常規要求要有利於引發和支持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同時有利於形成幼兒自理、自主、自律的行為方式。

(四)幼兒園的工作人員應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形成和諧的人際關係和良好的園所文化氛圍,使幼兒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五)幼兒園環境應有利於幼兒的健康成長,做到清潔、安全、無噪音影響、無污染,符合安全、衛生要求。用具、設備適合幼兒的身高,色彩和諧、簡潔。玩具和材料開架擺放,便於幼兒自己取放。

(六)各班室內環境應體現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與教育目標、要求,為幼兒提供充足的、不同類型的、不同層次的玩具和材料,引導幼兒進行探索活動。並且,應依據幼兒興趣、發展水平和教育目標的變化及時更新、補充和調整。應創設與各領域教育內容相吻合的主題環境和活動區環境,引導幼兒主動參與環境創設,使每名幼兒都有表現和表達的機會,在參與環境創設的過程中不斷獲得發展。

(七)戶外活動場地安全、寬闊,設施和運動器械安全、種類豐富多樣,基本能滿足不同年齡班幼兒遊戲和鍛煉的需要。

(八)充分利用幼兒園周圍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拓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

二、一日生活中的教育

可通過生活活動、活動區活動、集體教學活動、戶外活動等開展教育。四類活動相互鋪墊、準備和延伸。即生活活動、活動區活動和戶外活動為集體教學活動鋪墊並積累所需要的感知體驗,這些感知體驗又需要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得到歸納和提升。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接受的部分知識需要幼兒到活動區活動、生活活動、戶外活動中去反覆體驗和驗證,而這些活動又成為集體教學活動的延伸。

各類教育活動要關注幼兒的年齡特點,在不同年齡班採用不同的活動方式。小班要多採用遊戲口吻,教育過程遊戲性更強;中班要增強目標化活動區活動的組織;大班要加強集體教學,加強對問題的討論和歸納,為幼兒入小學做準備。

(一)生活活動

生活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幼兒在園的生活活動包括來園、進餐、盥洗、如廁、午睡、喝水、離園等環節。

教師要為幼兒創設良好而寬鬆的生活環境,並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仔細分析各生活環節對幼兒的發展價值,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幼兒不斷積累健康生活的經驗,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自然而然地獲得進步與發展。

在一日生活各環節中,應考慮到幼兒生活背景、體質等不同,尊重幼兒的差異,給予個性化的指導。

(二)活動區活動

活動區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可利用各種活動區來開展活動。幼兒園的活動區主要有角色區、建築區、益智區、美勞區、閱讀區、科學區、生活區等。

活動區的教育功能是綜合的。教師要對活動區進行目標化設計,不留痕迹地把幼兒遊戲轉化為他們最有效的學習過程。教師應根據本班幼兒的興趣、年齡特點、發展需要以及教育目標,結合場地、材料等實際,因地制宜地開設活動區。如果活動室面積有限,可設置臨時活動區。

在中大班,引導幼兒和教師一起參與活動區的設計與布置、材料準備與製作、收拾與整理活動,獲得多方面的發展。

同一類活動區在不同年齡班有不同表現形式,教師要根據本年齡班特點選擇適宜的形式,滿足幼兒的發展需求。

(三)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組織與實施是教師有目的和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及主動活動的學習過程,也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教師應根據國家、本省的要求,從本地、本園的條件出發,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訂教育工作計劃。在實施教育工作計劃的過程中,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和表現,可做適當調整。

1.目標

教師要觀察、了解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結合本《綱要》提出的各領域目標及內容要求,確定適宜的教育目標。教育目標要兼顧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和技能等多方面的發展。

2.內容

教育內容的選擇要以本《綱要》第三部分中各領域的「內容與要求」為依據,同時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1)強調當前發展與長遠發展相結合。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符合幼兒當前發展的需要,同時也要有利於幼兒的長遠發展。

(2)以幼兒已有經驗為出發點,同時具有適度挑戰性。教育內容的選擇一定要結合幼兒已有經驗,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通過探究式學習不斷建立新的認識。

(3)貼近幼兒生活,結合幼兒興趣。教育內容一定要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並以此為基點不斷擴大他們的認知範圍,拓寬他們的視野。

(4)重視領域之間的內在聯繫,充分挖掘當地教育資源,使幼兒通過某些內容的學習多方面都獲得發展。

3.組織

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教育內容的需要,合理組織教學活動。可以採取集體、小組、個別形式進行,可以在室內或室外進行,可以視幼兒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活動時間的長短。應注意將教師直接指導活動和間接指導活動相結合,教師直接指導的活動要能吸引幼兒積极參与,避免時間的隱性浪費。

4.過程

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

(1)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支持、鼓勵幼兒大膽探索與表達。隨時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

(2)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引導幼兒在充分感知、操作、觀察、實驗的基礎上,經過自身的探索和思考,得出初步的結論。

(3)教師要靈活地執行教育計劃,遇到偶發情況要對教育過程進行及時調整,以利於幼兒獲得發展與進步為準。

(四)戶外活動

戶外活動包括集體遊戲與分散遊戲。要保證幼兒每天有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使幼兒充分接觸新鮮空氣、陽光,在保證幼兒身體健康成長的同時,豐富幼兒的知識、發展幼兒的動作與能力、培養幼兒良好的意志品質。

三、幼兒園與家庭、社區的合作

(一)與家庭的合作

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幼兒園應把家園合作納入整體教育工作計劃之中,本著平等、尊重、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對幼兒園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1.應根據幼兒的發展情況及家長的實際需要,採取適當的形式主動與家長溝通,共同研究教育幼兒的策略。

2.通過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多種途徑,讓家長了解幼兒在園生活及發展情況,主動聽取家長對教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3.通過諮詢、講座、研討、親子活動、幼兒成長檔案及網路互動等方式,讓家長了解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幼兒教育價值觀,掌握科學的育兒方法,從而優化家庭教育環境,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4.利用家長的學識、職業等資源,引導家長主動參與班級的教育活動,豐富、擴展教育內容。

(二)與社區的合作

社區蘊含豐富的教育資源。社區內的自然環境、人文景觀、公共設施、普通勞動者以及公益活動等,都可以成為幼兒的學習內容。幼兒園應充分而有效地利用所在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教育空間,豐富並深化教育內容。

幼兒園應加強公益意識和服務意識,利用自身的專業化水平和教育資源,面向社區學前兒童和家長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如利用節假日向社區兒童開放園內活動設施,舉辦育兒知識講座和諮詢活動,開辦親子樂園、遊戲小組、玩具圖書共享站等。將社區活動與園內教育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在促進幼兒發展的同時,為社區精神文明建設服務。

四、入園適應與入學準備

幼兒園應引導家長幫助幼兒做好入園前各方面的準備,共同進行入園教育。可通過教師家訪、入園親子活動等,使幼兒熟悉幼兒園,熟悉老師和小朋友。幼兒初入園時,教師要安排豐富多樣、適合幼兒的活動吸引他們來園,分散他們的焦慮心情,引導他們逐步適應新環境和幼兒園生活。也可以採取小時制、半日制以及其他靈活多樣的形式,讓他們慢慢適應新生活。對有特殊需要的幼兒,應當允許家長來園陪同一段時間,以減輕幼兒初入園時的分離焦慮。

幼兒入學準備涉及學習興趣與願望、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環境適應、心理和物質準備等,它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幼兒園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幼小銜接活動,與小學密切合作,通過參觀、訪談、主題活動等多種形式,引導幼兒為進入小學做好準備。

 

第五部分 教育評價

 

教育評價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適宜性、有效性,調整和改進幼兒園工作,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幼兒發展的必要手段。教育評價應伴隨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全過程。

一、評價的原則與要求

(一)共同參與,相互合作

教育評價的過程是各方面共同參與、相互支持與合作的過程。幼兒園的管理者、教師、幼兒及家長都可以成為教育評價的參與者。無論是對幼兒園整體教育工作的評價,還是對教師工作、幼兒發展的評價,都需要管理者、教師、幼兒及家長的共同參與,相互支持與合作。

(二)深入過程,共同發展

幼兒園教育工作評價應以教師自評為主。管理者要深入評價過程中,與教師一起共同運用專業知識審視教育實踐,不斷發現、分析、研究和解決教育工作中的問題,並在此過程中提高教育技能。要使評價過程成為促進教師自我成長、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

二、評價方法

教育評價應當伴隨整個教育過程自然地進行。應綜合採用觀察、談話、作品分析等多種手段與方法。

三、教育工作評價

管理者或教師本人在評價教育工作時,重點考察以下方面:

(一)教師是否高度重視幼兒的安全,從幼兒園、班級環境的布置,到幼兒的意識與行為,都要把幼兒的安全放在首位。

(二)教育目標的制定是否建立在對本班幼兒發展水平、興趣和需要等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教育計劃是否體現了教育目標。

(三)教育活動內容是否注意幼兒發展的基礎性、科學性,是否落實了本《綱要》的具體教育內容與要求。

(四)教育環境是否體現教育目標,並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有利於幼兒自主學習。

(五)教育形式和方法是否體現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滿足幼兒探索與表達的需求。

(六)教育過程是否能為幼兒提供有益的學習經驗和創造探索的機會,有利於幼兒主動、有效地學習;是否兼顧群體需要和個體差異,符合其發展需要。

(七)教師是否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當地資源,使已有教育資源的利用最大化,形成本園特色。

(八)教師是否能夠有效地與家長溝通,向家長宣傳正確的教育理念,使家長的育兒行為符合其科學規律,達到家園共育的良好效果。

四、幼兒發展評價

幼兒發展狀況的評價目的是了解幼兒的發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適宜的指導和幫助。因此,教師在評價幼兒時要注意:

(一)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幼兒,既要了解幼兒現有的水平,更要關注其發展的速度、特點和傾向等。

(二)全面了解幼兒的發展狀況,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識和技能,忽略情感、社會性和實際能力的傾向。

(三)承認和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避免用劃一的標準評價不同幼兒,在幼兒面前慎用橫向比較。

(四)評價應與日常教育活動過程同步進行,盡量採用自然觀察、檔案記錄的方法,特別注意分析幼兒具有典型意義的行為表現和積累的各種作品,為促進每個幼兒更充分地發展與進步提供依據。


推薦閱讀:

思考能力的進步階梯
2018教育部十項新規,與你孩子有關,嚴禁快慢班、奧數、掐尖!
自稱愛孩子的你,對自己滿意嗎?
驚呆了!有史以來關於教育最大的謊言竟然是…(家長必看)
一年級的皮孩子-第一次逃課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