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陳式太極拳一路83式動作要領

陳式太極拳一路83式動作要領

  • 陳式太極拳一路83式動作要領[田秋信]第一式:預備式雙腿自然開立,與肩同寬。含胸拔背,收腹斂臀,虛領頂勁,氣沉丹田,雙腿微曲,曲蓄有餘。頭要正,肩要平,下顎微收,兩眼平視前方。表情似笑非笑。手指自然合攏。兩臂自然下垂放在身體兩側。四指併攏,伸直後略一放鬆,拇指微扣,即為常用掌形。不可挺胸,不可駝背,兩肩用力向後,然後稍一放鬆,即使要求體形。含胸是勁含、意含,不是形含。虛領頂勁是頭頂好像有線向上領起,全身要放鬆,重心下沉。第二式:起勢、金剛搗碓起勢走螺旋,力由足底發,節節要貫穿,周身是一家。雙手向右微微抬起,微登右腿,重心微左移;微登左腿,重心微右移,雙手走螺旋向左前抬起;重心移到左腳,右腳掌以腳跟為軸向右擦地,轉45度。雙手向右後捋帶。想像在體前畫個螺旋,像一個立體的蝸牛殼一樣。由小圓逐漸畫成大圓。兩手距離一小臂,想像擒住對方小臂,左手托肘,右手擒腕,向右後方捋帶。右腳向右橫擺,力度擦著地面走,如果是土地,能看到土略有擦痕,但不能將土搓起。腿可盤可不盤,如盤腿,大腿抬平,與底面平行,向右轉45度即可。護襠,旋轉角度不要太大。出腳落在左前方45度方向,落在2/3處,餘下1/3剷出。如果地面太硬鏟不動,有鏟的意思即可。雙手後推,立身要正,身不能前傾。左腿剷出時,雙手有後撐之意,無後撐之形。就像跳霹靂舞中的動作相似。左手走下弧,好像畫出一個鍋底。雙手順纏,右腿逆纏,力由右足腳下一直貫穿到左手指稍。走螺旋勁,好像槍膛力的來複線,又好像鑽頭,一邊旋轉一邊前進。上步,右手帶上右腿,右腿前趟,右手撩陰掌。右手向上提起,提起的過程中握拳,握拳如卷餅。右手手腕好像吊著一根線,帶動右膝提起。上打咽喉,下打陰,提膝打命門。右拳向上,拳心朝向自己,之後拳向下繼續掛打。提膝時右腿抬至大腿平,小腿與地面垂直。開跨震腳,踩對方腳面,重心在左腳,右腳是技擊用腳,搗碓後要能抬得起,不可將重心完全右移。搗碓時不要長身,重心在同一水平面上。震腳同時,左掌向上,右拳向下,右拳擊左掌。實戰如對方握我手腕,可用拳擊打對方手腕,練套路沒有別人的手可打,只能打自己的手。練不要太使勁,否則會把自己打疼,震腳也不要太用力,尤其是在小樹林這樣的硬地面上,容易受傷。關於順逆纏絲:看手掌為順纏,看手背為逆纏,順纏小拇指領勁,逆纏大拇指領勁。兩腿的順逆纏絲:向左傳,左腿左腳為順纏,右腿右腳為逆纏。向右轉時,右腿右腳為順纏,左腿左腳為逆纏。第三式:懶扎衣重心從左腳逐漸移至右腳,同時雙手順纏向左前方舉起,雙拳展開變掌。雙手逆纏,相互滾動,通過滾動延長運行路線,右手搭在左手小臂上。重心左移,身體右轉,通過轉腰帶開兩手,兩手分開時感覺粘粘糊糊,戀戀不捨的感覺。重心稍右移,左手提腕右手坐腕。接著重心回到左腳,左手坐腕右手提腕,右手提腕時提起右腳。右腳向右剷出,左手護臉右手護襠,劈肩靠,重心偏左腳。蹬左腳,身體微左轉,向左上帶起右臂,同時右手順纏。繼而右手逆纏,身體右轉帶開右臂。最後兩臂雙順纏一合,完成懶扎衣。右手食指意在勞宮穴,左手掌心向上置於小腹前。左腳有內扣之意。左腿綳,右腿弓,重心大約四六開。(也就是稍微偏右)膝蓋不過踝骨垂直線。要上下相合,手與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頭要正,肩要平,兩眼平視前方,用眼角餘光掃視照顧右手。第四式:六封四閉右手向下捋到胸前,左手搭在右手小臂內側。轉腰向右橫擠,擠完以後,兩臂自然展開,向左轉腰,雙手順纏下捋,邊捋邊轉,掌心含有按勁。捋到體前以後外翻,過早外翻,會被對方識破意圖,外翻過晚又會吃虧,所以一定要到提前外翻。身體繼續左轉,雙手放到耳後。向右轉身上步雙掌下按,意在掌心。雙掌下按與上步要同時,所謂:手到、腳到、身也到,打人如玩笑,手到腳不到,出手也無效。注意:捋時,肘不貼肋,手不貼胸。擠完以後,雙手用身體帶開,可以直接捋,也可以雙手先順纏,掌心向上,然後再雙逆纏翻掌心向下接捋。雙手從耳後下按,好像京劇裡面捋鬍子的動作。注意按掌與上步同時,不可先上步再按,更不可按的時候長身。府內似海行如潮,轉換摺疊在於腰,進退起伏身要穩,上下貫穿行指梢。第五式:單鞭左手向前一探,似有踏掌之意,繼而左手順纏,掌心向上,右手做鉤從左手虎口穿出。左腳向左跨2/3,剩餘1/3剷出,接著身體左轉,走肩靠、肘擊。身體右轉,左手從體前向右采按,至右小臂內側時掌心朝向自己。身體左轉,用要帶動左手逆纏打開,打開後身體稍右轉,雙臂雙順纏一合,左臂有向前放長的感覺,勁力從左手一直傳到做鉤的右手,完成單鞭。要體會身體的松沉。左腿弓,膝蓋不過踝骨垂直線。右腿綳,曲蓄有餘,腳略有扣意。左手是順掌,眼角餘光照顧到左手食指,意在勞宮穴。右肘與胸的夾角略小於左肘與胸部的夾角。左肘與左膝基本相合。左手打開時高度大約與鼻同高,高不過鼻,更不能擋眼。第六式:第二金剛搗碓雙手放鬆到左膝蓋上方,之後雙手繼續順時針畫圓,畫到身體右後方時,左右手分道揚鑣。右手在後,左手走下弧到體前。之後上步、搗碓,與前一次搗碓相同。第七式:白鶴晾翅動作和前一次金剛搗碓以後一樣,所不同的是出腿方向是右前方。到劈肩靠(迎門靠),左手護臉右手護襠。之後右手向左順纏抬起一蓄,繼而向右逆纏展開,左腿跟上,左手放在左胯旁,掌心向下。重心在右腳,左右三七開。兩手逆纏圓撐,大有支撐天地之感覺。展開時,走肩靠肘擊掌擊。靠有肩靠、胸靠、肘靠、迎門靠、背靠、背折靠.這裡是肩靠。肘擊軟肋。從迎門靠到白鶴亮翅,右手先順纏,再逆纏,同時左腳蹚步。第八式:斜行拗步右手先向左順纏一蓄,接著右手逆纏坐腕,左手順纏提腕,畫圈。然後右手順纏提腕,左手逆纏坐腕,繼續畫圈。接下來,左手順纏抬起,右手逆纏落下,落在右胯旁,重心移到右腿。一系列運動都要注意以身帶手。提左腿,左手立掌坐腕,立於左膝上方,內側。右腿獨立時右胯略有突意,保持立身中正,這樣才能站得穩。同時右手畫弧逆纏抬起,向後向外圓撐。出左腳向左前方上步,落1/3,剷出2/3。左手逆纏,右手順纏,從體前向左運行,到左膝蓋上方時,左手變鉤,右手逆纏,用身體帶開。右手運行路線像一個橫著的"8"字,又像書法立蠶頭燕尾的一個"一"字。左腳向斜前方30度左右;左腳+右手為主。上左腳出右手叫拗步,上左腳出左手叫順步。第九式:初收身體微左轉,向左一蓄,然後雙手順纏收回,右手收至腰間,同時重心移到右腳。雙手雙逆纏下按,同時提左膝,按的時候身體微左轉,用上腰勁,全身是個合勁。整個動作,高度不變,速度不變,勁路不斷,(合的時候)勁別有變。就好比一條可愛的魚,你非常喜歡地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把它捧起來,然後慢慢地把它壓成魚乾,外面動作表情看不出,但是勁別完全不一樣。該比喻生動形象,但並不是說真要把魚壓扁,只是為了說明勁別不同而已。左腿收回的時候,腳掌外側著地順纏而回,提膝時逆纏而起。這裡的順逆纏不要做的太明顯,自己知道就可以了,不要讓別人明顯的看出來為適度。第十式:前趟拗步(1)雙手向後捋到右膝蓋上方,提腕,左腳剷出。(2)右手四指搭左手內脈,轉體,左手逆纏,右手順纏,到雙手手背相貼。(3)轉腰丟胯,先走肘,右手逆纏打開後順纏合。(4)力從右手通過肩松沉到左手,成為拗步。第十一式:斜行拗步和前面一個斜行拗步相同,一系列小圈可以簡單總結如下:(1)右逆左順(2)左逆右順(3)再右逆左順這一系列經典小圈要由內而外,逐漸形成本能,才能在推手中應用。要做到移動無有不動,力源於足,發於腿,主宰在腰,最後達到手的稍節。全身要協調,有如巨蟒出洞,節節貫穿。要如行雲似流水,如行雲連綿不斷,似流水隨屈就伸。有的打法把第一個斜行拗步做成摟膝拗步,以示區別。第十二式:再收要領同初收。提膝,兩手雙逆纏下按時,注意不要長身,也就是所謂"高度不變"。第十三式:前趟拗步要領與前面一個前趟拗步相同。注意右腳上步後不要著急落實,在雙手打開的過程中逐漸落實,手腳同時到位。即要注意靜止的協調性和運動中的協調性,良好的協調性是打通勁路的基礎。第十四式:掩手肱拳口訣:一撐,二松,三轉,四震,五開,六擊發。一要撐:是個拿法,右手拿對方右手腕,順纏拿對方反關節。為了防止對方順勢曲軸近身,所以要撐。二要松:向左轉一蓄。三要轉:提膝,右手逆纏向前。右手向前鑽著走,因為拿法是有方向問題的。這個時候右腿大腿平,小腿直,腳腕放鬆。拿對方右手逆纏拿反關節。四震:震腳要震不急於震,一震催出左腳,要打出節奏感。落右腳,出左腳,要穩,不要有小跳的感覺。五開:右手收於腰間,鬆鬆攏住,左手似指非指,兩眼似看非看。六擊發:右腳蹬,左腳撐,左手往回帶,與右手形成反作用力。起蓄有餘,逆纏出拳,與左膝成平行線。左肘與右手對拉,左手手腕放鬆,才能在肘上拉上力氣。力量要由足底傳至拳面,雙腳落地要有根,擊發瞬間雙腳絕對不能移動(平移)。通過腰的圓轉將右拳送出,出拳走切線,不能上下左右晃動,否則,出拳無力,也容易傷腕。蓄勁如張弓,發勁如射箭,打人如中靶。發勁要松活彈抖,方向與前腿膝蓋方向平行。後腿發勁時外綳,下盤要穩,後腿要曲蓄有餘,不能綳直,也不能往下塌。眼神要兇狠,打拳要打出神,神的標誌在眼。動作配合全身協調。發勁時候關節要放鬆,關節如果僵硬,勁力傳過關節的時候就會損傷自己,鬆開才能透過勁力不傷自身。第十五式:金剛搗碓(1)右手提腕,左手坐腕。雙手在體前同時順時針劃圓,雙手雙順纏搭十字,同時吸氣。(2)呼氣,全身松沉,雙手雙逆纏打開,像兩條鞭子一樣,可發力。雙手圓撐,左手低,右手高,左手在小腹高度下按,右手向右捋帶。不要低頭,頭要正,肩要平,立身要中正。(3)身放鬆,身體微左轉,雙手自然松下。(4)身體右轉,扣左腳,身體帶動右手順時針畫大圓。(5)右手收回時帶上右腳,左掌位於右小臂內側,各項要領同前面的金剛搗碓。(6)提膝、震腳,皆同前。第十六式:披身捶(庇身錘)雙手打開,似大鵬展翅。同時出右腿,上下同時打開。(看田秀臣前輩打拳,雙手展開時不出腿,出腿時上合下開。)吐氣,松沉,兩臂帶合,左手在外側。身體右轉,兩臂逆纏滾壓。雙順纏,出右拳,披身捶,左手收在腰間,身體左轉。向左轉時左腿蹬右腿撐,身向右前方略進蓄勁攻擊對方。右臂由身體帶動圓轉,好像一朵盛開的蓮花,手臂就是蓮花花瓣。手臂不能離身體太近,太近似蓮花未開,也不能太遠,太遠似蓮花開敗。之後兩拳皆是重複,要領同。注意向左轉蹬左腳,向右轉蹬右腳,並未說反。對方來拳,向左轉蹬左腳,向右閃讓開對方來拳,並從右側攔截並出右拳進攻。閃、攔、擊,一氣呵成。反之亦然。第十七式:背折靠口訣:左腿蹬,右腿撐,頭要正,肩要平,含胸、拔背、收腹、斂臀、松肩、墜肘、手提腕,兩肩前合,後背崩。尤其注意右肘不要架。架肘必聳肩,聳肩則立身不正。眼看左膝前方約30厘米。右拳逆纏距右太陽穴一拳遠。左手逆纏置於腰間。背折靠乃是順勢成招,不得已而為之,不能主動使用。背折靠,看起來簡單,做準確不易。第十八式:青龍出水口訣:一掛,二磕,三合,四纏繞,五反撩,六青龍出水。松活彈抖展現的淋漓盡致。1掛:向左後掛,用來化解對方進攻。2磕:向右磕,掛和磕一氣呵成,化去對方來勁後隨即進攻。也可做成二路中的煞腰壓肘,是摔法。3合:左手在前,右手在後,合於身體右前方。4纏繞:右手順纏,向後,向外,再向前劃圓至胸前。左手從胸前松到身後。5反撩:撤右腿(也可不撤,撤容易體會發力),左手手背向前反撩,右手收在胸前。6擊發:右臂先逆後順,向右前下方擊打。左手回拉,是襯勁。擊發時要做到松活彈抖。擊打點不應只限於右拳。就好像小貓小狗從水裡出來,激靈靈一抖把身上的毛抖干那個勁。(大概意為青龍從水中鑽出時,渾身一抖,水花四射。)第十九式:雙推手右手捋到胸前,左手搭在右手內側向右轉腰擠出。雙手自然展開,向左捋加轉。向左轉,重心移至左腿。左轉後,上步、推掌。雙推手要做到全身協調,周身一家,轉身時向左微蓄勁,上步時向前跨一步(就像地下有個水坑,跨過去)不是邁過去。勁要整,不能只用手的勁向前推。推出的時候雙手逆纏,打挒勁。粘衣而發,擊打在只在指掌之間。把對方對出十幾米算輕的,重的原地不動,內臟震傷。也可以打問勁。第二十式:三換掌出左掌,右腳蹬,左腳撐,身體微右轉,左腳腳掌實腳跟虛,右腳腳跟實腳掌虛;出右掌,左腳蹬,右腳撐,身體微左轉,右腳腳掌實腳跟虛,左腳腳跟實腳掌虛;先出左掌。雙手逆纏出,順纏回。動作要自然,要用上周身的合勁。腳下的虛實自己知道即可,不要表現在外形上。第二十一式:肘底捶重心微左移,右手從左臂內側拉出。重心微右移,右手向右向後畫弧;同時左手向下,向外,向前。最後重心微偏左,左手掌,右手拳,雙逆纏一合。左手上托對方肘部,同時右拳打對方軟肋。一般實用要配合進步身法,才能進入有效打擊距離,用的是全身的合勁。第二十二式:倒卷肱雙手順纏略微一開一蓄,然後向左後方撤左腿,雙手逆纏,右掌前推,左掌按在小腹旁。重心落實在左腳,兩掌心朝下。繼續向左轉腰,將雙手帶開。受右腳,向右轉,腰的轉動帶動兩臂雙順纏,達到兩掌心朝上。之後雙手逆纏向右後撤步。倒卷肱一般做三個。這是退步法,直退易潰,斜退得橫。收腿時,腳掌外側著地,出腿時,腳掌內側著地。收腿出腿,腳畫弧線。人剛我柔謂之走,就是要走化對方來勢。我順人背謂之粘,就是要佔穩優勢,保持控制對方的平衡。第二十三式:退步壓肘口訣:一纏,二裹,三壓,四撤1纏:右小臂橫在提前,2裹:左小臂橫在右小臂外側。就好像裹緊大棉襖一樣。3壓:右肘從左掌上方向前向下滾壓,同時收回右腿。4撤:右腿向身體右後方撤步,同時兩掌對拉,左掌前按,右掌位於小腹旁。撤步換掌,雙臂滾動,不要左右過分扭動身體。特別要注意也是弧線後退。對方左手抓住我的右腕,1纏:將對方手臂帶到我的體前,實際上身體略右轉去迎合。2裹:將對方手臂合在我左掌和右肘之間。3壓:邊壓邊滾動,目的是讓對方的手臂滾動形成反關節。一般用右肘頂住對方肘部反關節足以。4撤:動作做完,斷其肘關節。注意不要輕易拿人做實驗!用的時候要快,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斷其肘關節。只能用一次,一次不靈,再用也不會奏效。第二十四式:中盤身體略右轉,左手在體前逆時針畫弧。以腰的轉動帶動手臂運動。身體左轉,左手手背向下下壓,同時重心逐漸移至左腿。右手提起,提起地同時帶起右膝。以左腿獨立,要站穩。震右腳,同時右手向下斬手。震腳時,要震不急於震,一震催出左腳。震腳前要站穩待一會,有慢有快,才體現出節奏。吸一口氣,然後雙手打開,打開的過程中,均勻地把氣吐凈。右掌位於小腹高度下按,左掌約與肩高,掌心向外,意為捋帶對方手臂。左手也可做鉤,意為刁住對方手腕,但實戰速度極快,難以刁住,所以還是捋帶更現實一些,成功的機會更大。第二十五式:白鶴亮翅放鬆,右手向右畫一個圈,收回右手右腳。重心移至左腳,然後右腳重新上步,做白鶴晾翅,要領與前面白鶴晾翅相同。第二十六式:斜行拗步與前面白鶴晾翅接斜行拗步相同。斜行拗步打開時,表情似笑非笑,用田師傅的話說,就是"美不唧兒"的。就是有好事不告訴人,心裡偷著樂,外表上的那種自然表露。表情的似笑非笑是為了達到精神的放鬆,精神的放鬆是肢體放鬆的前提。第二十七式:閃通背(1)身體向左微轉,動作與初收的前半部分一樣,雙手順纏收回後,如果是向西起勢,這時向東北撤步,也就是向左後撤步。左手置於體前,身體左轉,帶動右肘向左運動,左手和右肘在提前合擊。稱為"攔腰肘"。(2)右肘在提前逆時針劃圓,稱為"拗攔肘"。(3)左手扶在右小臂,兩臂垂在提前,好似廟裡撞鐘的木頭。用身體帶動向右肘擊,要打出"沖"勁。肘擊時,左手除了可以扶在右小臂處外,也可以置於右腕護腕;或者以左掌頂右拳也可。老架原本沒有此一肘擊。(4)身體略向左轉一蓄,然後向右帶開兩臂。兩臂輪換前撲,好像車輪一樣(俗稱貓洗臉)。左掌前撲時上左腳,之後左掌下按,右掌同時從腰間向前穿出(右掌也可伸出兩個手指,意取對方雙眼或鼻孔,稱為二龍戲珠)。三掌接連進攻,極難迴避。(5)雙掌向左一蓄,向右轉身擺腳突胯。以左腳腳掌為軸,撤右腳向後畫弧,雙臂向扇面一樣,向後翻摔。左腿弓,膝蓋不過踝骨中心線,右腿綳,要曲蓄有餘。右手按在胯旁,左手前按。右腿撐,左手含向前下按勁,形成對撐勁。第二十八式:掩手肱拳身體左轉,帶動右手向左一蓄,同時帶起右腿。之後,左手附在右手小臂,右拳向右膝右側向前向外鑽著走。下面直到出拳都與前面的掩手肱拳相同。第二十九式:六封四閉雙手放鬆,右手捋到胸前。左手手背塔在右小臂內側,向右轉腰擠出。擠到右側,身體左轉,用身體帶動雙臂展開,下捋,捋時含有按勁。邊捋邊轉,轉身上步,六封四閉。具體要求與前面六封四閉同。第三十式:單鞭與前同。第三十一式:運手雙手放鬆到左膝上方,收右腳。再出右腳,向右橫跨步,雙手向右一帶。出左腳,右手右按,左手位於右手肘部內側。重心向左移,右腿向左腿後方後插步,雙手甩到身體左側,整個身體向彈簧一樣擰起來。雙手向右,再次出左腳。如此往複,運手也稱雲手,一般做三個。雲手主要是手法,下面腳法可以變化多端,右並步雲手,如楊式里的雲手。也可以做倒插步,如陳式一路里的雲手。此外還有向前的蓋步雲手,轉身雲手。除向左雲手外,二路里還有向右的雲手。練習雲手,還可以忽左忽右,忽前忽後,腳下要靈活。上手虛,下手實,是捋帶的勁。兩手高不過鼻,更不能擋眼。雲手難練,但是還一種說法就容易理解了。雙腳開立站好,兩臂同時向外立體劃圓,即右臂順時針,左臂逆時針劃圓。劃熟練了以後將兩臂錯開劃圓,即右臂在上時,左臂在下;左臂在上時,右臂在下。錯開劃圓劃熟練了以後,注意用腰帶動兩臂運動。用腰帶動兩臂,腳下逐漸分出虛實,然後便可輕鬆加上步法。這樣可以使初學者容易學會。第三十二式:高探馬(1)雙手提腕,右轉,將雙手帶至身體右側。(2)向左前方出左腳,雙手從右側下捋,邊捋邊轉。到體前外翻。(3)重心左移,向右前方出右腳,左手立於右肩內側,右手與肩同高,向出腳的方向臂靠。(4)重心右移,兩手逆纏拉開。(5)重心在右腿落實,兩手雙順纏打開。(6)左腿後撤半步,左手逆纏收於小腹前,右手逆纏推出。右腳碾正。第三十三式:右擦腳右掌下按,左掌向前一撲。重心移到左腳。歇步,下蹲(腿腳不好也可以不蹲)雙手交叉,在體前搭十字。這時,眼睛餘光照顧左後方。起身踢右腿,雙臂像扇面一樣打開。右掌與右腳合擊,如果拍不到右腳,拍右腿也可以。拍腳後保持平衡,腳不要著急落地。第三十四式:左擦腳雙手同時順時針劃圓打開,經過體前時,右手從左臂內側向上提起。右腳落地。雙手打開後,兩手右逆左順,走立體螺旋。然後雙手自然帶開,右轉在體前搭十字。仍然是歇步,(也可不蹲下)眼睛餘光掃視照顧右後方。起身踢左腿,要領與右擦腳相同。擦腳後仍要保持平衡,腳還是不能著急落地。第三十五式:蹬一跟腳不落地,放鬆,身體左轉。雙手逆纏裹在體前,然後展胸合背,雙臂順纏打開,雙拳打挒勁。同時蹬左腿。也可落地撤步,降低難度,容易站穩。蹬腿時,高度不用太高,蹬對方小腿高度即可,競賽套路要蹬平,雖然好看,但用處不大。抬腿三分險,尤其在對手水平和自己相當的時候,更不能輕易高抬腿。注意兩臂展開打挒勁的時候,靠的是兩臂的雙順纏,是順纏發力,不能用拙力硬掰。第三十六式:前趟拗步(1)左腳向左前方出步,雙手按在體前。(2)雙手下捋,向右後方運行。(3)雙手在右後方雙提腕。(4)左手順纏橫在體前,右手搭左手內脈。(5)左轉腰,雙手雙順纏前擠。(6)轉身,上步,丟胯。(7)右腳上步,右腳跟內側先著地,右手先逆後順纏打開,併合住。右腳腳掌手臂打開的過程中逐漸落實,體現出運動中的協調性。第三十七式:擊地捶兩手右逆左順,左逆右順,再右逆左順,畫圈。畫圈時,從腳底到指稍,節節貫穿,無令有任何間斷,感覺猶如巨莽出洞。左拳經提前畫弧,放在左肩旁,拳心朝前。右拳經耳旁向下打,拳心朝後。左腿弓,膝蓋不過踝骨垂直線,右腿綳,要曲蓄有餘。右腿不能綳直,但也不能明顯屈膝。身體左轉,揶胯,不要低頭毛腰。"低頭毛腰,傳授不高。"揶胯可以保證立身中正。第三十八式:翻身二起腳右手展開變掌,身體一沉,神仙一把抓,兩手對拉,長勢不長身,好像早上體來伸懶腰的感覺,又似打開陳年的大門。雙手向右劃圓,然後捋帶收回,同時帶回右腳。上右腳踮一小步,雙臂運行好似車輪,先起左腿,將身帶起後,踢起右腿,右腳與右手合擊。落地後,右腳輕輕落在左腳邊,要輕,左手向右後圓撐。其實左手在踢腿時即是圓撐,是個襯勁。做法二:兩手對拉後,不捋帶收回,直接翻身二起腳。做法三:捋帶收回後,不向前踮步,原地起腳。第三十九式:獸頭式口訣:一撐二捋三握拳,起腳落腳手連環。(1)雙手放鬆(2)一撐:雙手右前外撐,虛提左腳(3)二捋:撤左腳,同時雙手向左後下捋。(4)三握拳:雙手在身體左側握拳。好像楊式太極裡面的打虎勢。(5)握拳和起腳實際上是同時的,體現運動中的協調性。(6)左手護心,右手可攻可守,手連環是走下掛和外崩勁。第四十式:旋風腳雙拳變掌走S,提膝外撐、上合下擺,重心右移,雙手搭十字,起左腳橫掃,左手打左腳。(1)雙拳變掌,向右畫個小弧,然後向左捋,同時收回右腳。(2)提膝,同時雙手外撐。(3)上合下擺,擺腳不要太遠。右手從左小臂內側向上拉出。(4)直接搭十字,或者走一個立體螺旋(右逆左順,接左逆右順)後再搭十字。(5)直接起腳、打手、轉身。或只打手不轉身,踢完後腳不落地,再起一腳後轉身。第四十一式:蹬一跟收左腿,向右一帶。再出左腿橫跨一步,雙手逆纏裹在胸前。擴胸、帶開兩臂,兩臂同時順纏打挒勁,蹬右腳。也可以旋風腿以後直接收右腳做蹬一跟。第四十二式:掩手肱拳放鬆,左、右手順時針劃圓,右手走左小臂內側。過勢:海底翻花:右手拳心向上,左手拳心向自己,二者遙相呼應。兩拳同時向右方發力,不可分別向左右兩個方向打。全身放鬆,兩臂向上一帶,躍起將身轉正。落地時雙臂帶開。放鬆,右手收到腰間,左手似指非指。下面掩手肱拳,要領同前。整個過程身形輕靈而不可漂浮,勁要往下煞。第四十三式:小擒打(1)重心略右移,提右腕,按左掌。(2)上步,右腳向前蹬踹,意踹對方小腿迎面骨。同時右手從左小臂內側下按。(3)右腳落實,出左腳,雙手向右帶,左手附在右臂肘關節內側。(4)向左轉身,右手下捋。(5)捋到左側,雙手自然分開,向上一架。(6)雙手逆纏,用全身的合勁向左方擊打。上(左)掤下(右)采,手腳同時到位,也可以打出一個問勁,也就是佯攻,引對方發力。第四十四式:抱頭推山(1)向右轉腰帶合兩臂,再向左轉腰帶開兩臂。(2)收回右腳,雙手放在頭後,做"抱頭"狀。(3)向右後方撤步,出掌"推山"。雙掌為塌掌,力在掌跟。後(左)腿蹬,前(右)腿撐,腰胯一掖,作用到手上形成一個塌勁。此處的雙掌和六封四閉以及雙推手都不一樣:六封四閉,力在掌心,是按勁;雙推手,力在掌的外緣,是挒勁;抱頭推山,力在掌跟,是塌勁。推手時,遇對手柔韌性好,向後彎腰而不倒時可用塌掌,作用到對手重心上,即可將對手擊倒。第四十五式:三換掌除了步法不同,(這裡是弓步),其餘與前面的三換掌相同。先出左掌。第四十六式:六封四閉捋,擠,再捋,體前外翻,雙手放耳後,上步按掌。與前面六封四閉基本相同,只有方向不同,是斜方向。第四十七式:單鞭與前面的單鞭一樣,只有方向不同,是83式7個單鞭中唯一一個斜單鞭。第四十八式:前招兩臂放鬆,收右腳將兩臂向左一帶。再向斜前方上步,雙手向右推。推的時候兩手方向相反,右掌向右前,左掌向右後,打錯勁。推人的時候如果正著推,對方很容易抗住。但如果打錯勁,一般人很難適應,很容易造成傷害。第四十九式:後招兩臂放鬆,略向右轉腰,帶動兩臂向右一蓄。向左後方撤步,雙掌向左推。推的時候兩手方向相反,左掌向左前,右掌向左後,打錯勁。第五十式:野馬分鬃過式口訣:左滿舵,滿舵左。雙手逆時針劃圓,好似扳動穿上的圓舵。向左轉到頭,在向反方向(右)轉。右手劃圓結束後,順纏而起,太右腳上步向前靠。左手逆纏向後捋帶。前(右)手好像汽車前面地標誌,與身體要合成整體。後(左)手向後向外圓撐,腳下是弓步,完成右野馬分鬃。雙手右逆左順,左逆右順,畫小圈。之後兩臂向左一帶一蓄,帶起左腳向斜前方上步,做左野馬分鬃,要領同前,唯左右相反。分鬃時,背部脊柱兩邊的肌肉向兩邊分,是分自己的"鬃",不是用手分別人的"鬃"。野馬分鬃打出野勁,打出氣勢。銜接處的小圈不明白沒有關係,直接上步分鬃,可略去小圈。該動作快打容易慢打難。第五十一式:六封四閉過式口訣:第一到胸前(磨盤掌),第二捋加按,第三小引圈,第四劃大圓,第五雙提腕,第六捋加轉,上步就是按。(1)雙手向前,向左,再收回到胸前,磨盤掌。左掌掌心朝上,右掌掌心向下。(2)雙手繼續向右,在胸前從右向左捋,捋時含有按勁。(3)雙掌向左畫一個小引圈,變換運行方向。(4)雙掌在體前逆時針畫大圓。(5)雙手在身體右側雙提腕。(6)雙掌從右向左捋,邊捋邊轉。上步按掌六封四閉與前面相同。此處一系列過式都可省略,可直接上步按掌。做過式的時候要注意用腰帶動兩臂的運行,但不可過分扭動身體。第五十二式:單鞭與前面單鞭相同。第五十三式:雙震腳(1)向左轉腰一蓄,再向右帶合兩臂,在體前搭十字。(2)雙掌向上向外畫弧,收回時帶回右腳。重心全部移至左腿。(3)雙掌順纏向上抬起一蓄,再逆纏下按,象按彈簧一樣。(4)將"彈簧"壓到底,然後啪的一下彈起。兩臂向上,帶起右腿。躍起時右腿先離地,左腿後離地。躍起時不可離地太高,要不吃整勁,全身不散,勁往下煞。(5)震腳,先震左腳,後震右腳。兩下銜接要緊密,兩手同時下振。手上動作:雙手先向上送,然後再向下拽,意在卸對手胳膊(肩關節),好像從衣帽架上摘衣服,要先往上送,才容易摘下來。下落實全身要合住,有千斤墜的感覺。第五十四式:玉女穿梭(1)出右腳向前踮一步,出右掌。(2)出左腿向前竄一步,出左掌。(3)轉身出右腳落穩,砍右掌。最終形成懶扎衣。出掌用掌緣,不可以用手指戳。前竄時平行地面竄出,不能向上跳起。立身中正,落地要穩。立身不正則落地不穩,尤其注意頭要正,低頭則易前栽,仰頭則易後倒。第五十五式~第五十八式第五十五式:懶扎衣,第五十六式:六封四閉,第五十七式:單鞭,第五十八式:運手都是重複動作,要領與前同。第五十九式:擺腳跌岔向左前方出左腳,同時左手向左前方一按,然後身體左轉,兩臂向右帶,重心移至左腳。起右腿,外擺腿,與兩手合擊。響聲要脆如鞭梢,不是為了聽響,聽響不如放爆竹響,響聲主要體現擺腳的力度,和四肢的放鬆程度。跌岔時,右腳後蹬地,左腳前蹬,臀部和右膝內側接近地面,但不接觸,一旦接觸就是錯誤。是一個緩衝勁,跌下後順勢而起。實際上,本來這個動作好像是左腳一個踮步,騰空而起,右腿在空中擺腳,緊接著,在空中蹬出左腿,以跌叉的姿勢下落,然後順勢彈起、上步,右拳順纏向前向上打鉤拳。第六十式:左右金雞獨立提右膝,雙手雙逆纏外撐,右手斜向上,左手在胯旁,護襠。右手鎖喉,右膝提膝打命門。雙臂自然松下,震右腳,兩臂向左一帶,然後向右橫出步,提左膝,做右金雞獨立,動作與左金雞獨立相反。第六十一式~第七十一式第六十一式:倒卷肱第六十二式:退步壓肘第六十三式:中盤第六十四式:白鶴亮翅第六十五式:斜行拗步第六十六式:閃通背第六十七式:掩手肱拳第六十八式:六封四閉第六十九式:單鞭第七十式:運手第七十一式:高探馬與前面相同,都是重複式子。但是打的時候可以打出不同的感覺,例如第一次慢一些,第二次可以快一點。第七十二式:十字擺蓮口訣:兩手各畫一個圈,轉身形成一大圓;上合下開撻架子,放鬆,重心左移,雙手搭十字。右手藏在左手大臂下方,右腳向左踢起,向右擺,左手打右腳腳面。第七十三式:指襠捶打法1:(1)擺腳轉身,雙拳由上而下向右後方掛;(2)出左腳,左拳順纏向左下磕,右拳收在胸前;(3)左肘逆纏向後向上提,拳下砸外崩勁逆纏擊出,和胯打勁,三勁合一。向上的拳都是順纏擊出,向下和水平的拳都是逆纏擊出,這樣才符合人體的生理運動規律。打法2:震右腳,然後跳轉身,動作基本與打法一相同,只是跳起而已。動作較快。打法3:震腳,擺腳轉身,不跳。第七十四式:白猿獻果雙拳放鬆變掌下捋,捋到左膝上方左手搭右臂內側。向右擠出,擠完後兩臂帶開下捋。捋到右膝上方變拳。轉身提右膝,右拳順纏而起擊出,高度與下顎同高,左拳收在腰間。第七十五式:六封四閉雙拳展開變掌,直接向右上步,六封四閉。第七十六式:單鞭與前同。第七十七式:雀地龍打法1:重心左移,提右膝,震腳。雙拳在體前搭十字,出左腳,下勢,仆步。雙拳先雙順再雙逆,走龍形向前鑽。打法2:不提膝震腳,直接在原地雙拳搭十字、仆步、鑽拳。雀地龍,又叫鋪地基、鋪地錦,皆由方言而來。叫雀地龍比較好聽。第七十八式:上步七星右腳上步,右拳在左拳下水平(略向上)順纏擊出。右腳在前。重心後移,雙逆纏,雙拳由外向內向下翻。重心前移,雙順纏,雙拳由內向上向外翻,翻開後逆纏前按,雙拳變掌。上步七星的解釋:一說是雀地龍最後的左拳,上步右拳擊出時的雙拳,在加上兩次翻轉的四拳,總共七拳,是為七星。另一說是頭、雙肩、雙肘、雙拳,謂之七星。第七十九式:退步跨虎身體略左轉一蓄,後撤步,身體右轉,兩臂自然展開在身體兩側。這是陳式里唯一的直退步,是一個摔法,是摔跤的常用動作。右腿插到對方身後兩腿之間,轉腰帶動右臂,將對方身體向後搬倒。第八十式:轉身雙擺蓮重心右移,帶上左腿,虛步,重心大部分座在右腿上。兩手前按,左手在前,右手大約在左手肘部內側。類似楊式的提手上式。身體右轉帶開兩臂,再左轉帶合兩臂。起左腿向右掃襠,不可過高,也不可過低。同時右手向右隔擋,左手向左捋帶。轉身,左腿掃的同時帶動兩臂一起轉動。左腳落地,身體繼續轉動,將兩臂帶到身體右後方。右腿向左前踢起向右擺,兩手打腳面。注意:轉身時,周身要協調,避免雙手象端機關槍一樣。第八十一式:當頭炮右腳向後撤步,雙手抓回到胸前。出左腳,弓步,兩拳同時向前擊出。當頭炮,撤右腳的時候可以做成跳步。當頭炮,又叫當門炮,窩裡炮。第八十二式:金剛搗碓右拳放鬆,向下一沉,蹬左腳,轉身,右手向右後畫大弧(風掃梅花),左手同時通方向畫小弧。轉身後,重心做在左腳,右手撩陰掌,左掌立於右肘內側,後面提膝、搗碓,都與前面相同。這裡也可以不轉身,直接上步做金剛搗碓,然後可以接二路繼續打。一、二路連續打完可回到起勢時的原位。第八十三式:收勢雙臂放鬆,向外向上畫弧,自然落到體側,同時調整呼吸。收腳。陳式太極拳第一路,以文相始,以武相終。
  • 推薦閱讀:

    太極拳九訣八十一式(七)
    第812期:破譯太極拳調心的奧秘
    看了你會受益終身:太極拳30金句
    徐曉冬vs雷雷 各代表了什麼?

    TAG:太極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