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史鑒帝之二

 

劉邦任用三傑   

 

   暴秦無道,二世而亡,似在情理之中。倒是劉邦以一館驛之小吏,自斬蛇起義,破秦滅楚,五載而成帝業,真有些出人意表了。但夜讀《史記·高祖本紀》,發現這劉邦雖然除了「隆準龍顏」有點異相外沒多大正經能耐,卻有自知之明,又有好謀能聽、知人善任的好處,也算個應運人傑、因時國君了。

   劉邦事迹,最為後人津津樂道的,大概要算他在一次宴會上講的幾句話了。當時天下初定,漢高帝在洛陽之南宮置酒宴會群臣,席間他不無得意地問:「試言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所以失天下者何?」有位叫王陵的官員說:「陛下打天下,與人共享利益;而項羽嫉妒賢能,又不論功行賞。」劉邦說:「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擒也。」不管這話是否發自肺腑,總算說得實在、公道,難怪「群臣悅服」。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在給十多歲的神宗朱翊鈞講了這個典故後,就分析得很有道理;「夫用人者恆有餘,自用者恆不足……漢高祖自謂不如其臣,所以能駕馭一時之雄傑也。」

   當秦二世時,陳勝率先揭竿而起,天下隨之大亂。劉邦在反秦的各路首領中,其軍事實力是相對較弱的一方,與地廣兵強、勇猛善戰、「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根本無法比擬。然而在楚漢相爭四年後,卻搞得項羽四面楚歌,最後演了出「霸王別姬」後,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而自刎於烏江。要說「項氏所以失天下者何?」依筆者這見,無非兩點:其一,對「同志」剛愎自用而多疑忌。劉邦帳下陳平、蕭何皆離間高手,霸王哪裡辨明明白,使點小花招就蒙得他「疑人不用」。其二,對敵人存婦人之仁近於忠厚。鴻門宴都擺好了,項羽就是不下手(難怪明代李贄在《史納評要·漢紀》上,連給項羽評了三個「真忠厚人),氣得范增破玉而嘆:「唉,豎子不足謀,奪將軍天下者,必沛公也。」果然不幸而言中。

   而劉邦所以能開漢家天下四百餘年之基業,亦不過兩點:一是能忍,劉邦本性貪財好色,他攻入咸陽後,見秦宮室、重寶、美女,垂涎得聽不進樊噲之諫,等張良再曉以厲害,竟也能忍痛棄愛,不容易;後來韓信擁兵自重,要劉邦立他為齊王,劉邦雖然怒火中燒,但還是答應了,有城府。二是能用人,張良、韓信、英布等原本都是項羽的部下,劉邦抓住項羽好猜疑的弱點,相繼用離間等手段挖了過來並委以重任,蕭何、陳平、樊噲、審食其、雍齒、曹參等也都能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故智者為之謀,勇者盡其力,而天下歸功焉。

 

 


推薦閱讀:

《羅織經》的智慧 帶給我們職場的學問
關羽 失敗的根源是自負

TAG: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