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詩藻管窺——中華傳統詩歌創作漫談(二稿)(五)

詩的分類

   

詩有各種體制不同,分類的方法也很多,我們習慣的分類方法有:根據句式我們可以分四言、五言、七言、雜言、詞、曲等。用《文選》的說法是「自炎漢中葉,厥途漸異。退傅有在鄒之作,降將著河梁之篇,四言、五言區以別矣。又少則三字,多則九言,各體互興,分鑣並驅。」根據詩歌的性質和情感來分有頌、風(諷刺)、抒情、言情、應制等。

根據時代可以分詩經體、騷體、古詩、近體、樂府、雜詩、詞、曲、詩鐘等。我們一般通行的分類方法是根據體式:

 

                  ——四言:先秦,《詩經》為代表

                            |——五言:漢魏六朝,《古詩》

              —古體————|——七言:唐

                         |——樂府:樂府詩、歌行,如《樂府詩》

                          ——雜詩

                                    ——絕句(另有古絕)

                               —五言—|

                      ——律詩(另五言排律)

            |—近體(格律詩)|

                |                        ——絕句

                               —七言—|

                                         ——律詩(另有七言排律)

                |—竹枝詞、楊柳枝

                               ——小令

—傳統詩歌—|—詞(曲子詞)—|——中調

                          ——長調(慢詞)

                          ——散曲

           |—曲(南北曲)—|

                          ——套曲

                                       ——大賦

                  ——駢賦(驪賦)——|

           |—賦——|                     ——小賦

                  ——文賦(散賦)

           |—聯(對聯、楹聯)

            —雜體———拗體、蜂腰體、斷弦體、隔句體、偷春體、首尾吟體、盤中體、迴文體、仄句體、疊字體、藁砧體、三婦艷體、五雜俎體、五仄體、四聲體、雙聲疊韻體、問答體、藏頭詩、神智體、轆轤體、十七字詩、打油詩、寶塔詩等

|——現代詩歌(新詩、語體詩,新詩的分類,此文不論)

——現代歌詞(廣義上的詩歌,存而不論)

   

詩詞的流派

 

關於詩的流派,是一個很大的題目,非得從整個傳統詩歌史去鳥瞰不足以論之,這裡只是人云亦云地照抄一些觀點來。

在唐以前,詩歌很少有流派之爭,後世從詩的來源《詩經》與《楚辭》派生出「言志派」與「緣情派」。從陶淵明和謝靈運以後產生了田園詩和山水詩的概念,也就有了流派之說。雖然在漢魏三曹以後有「建安風骨」,但還沒有衍生出流派,真正流派紛呈是從宋開始的,有宗杜宗白之說,到了清代更是蔚然成風。

 

唐詩流派

人們習慣將唐詩分為初、盛、中、晚四期,形成豐富多彩的創作流派,有的學者就乾脆以此來區分唐詩流派,後世遂有初唐派、盛唐派、晚唐派等提法。(孫映逵《全唐詩流派品彙》)具體流派除了李白、杜甫對後世詩歌產生巨大影響以外,比較重要的還有以下許多大家和流派。如以孟浩然、王維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繼承陶淵明的思想,以山水風光和閑適生活為題材,充滿詩情畫意和生活情趣。以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為代表的盛唐邊塞詩派,以描寫戍邊守戰部隊的艱苦環境以及報國思鄉的情緒為主,有的情緒高昂,有的氣勢悲壯,有的哀怨動人。以白居易、元稹為代表的新樂府詩派,學習漢樂府詩的優點,提倡關注社會,「緣事而發」,言辭通俗流暢。以韓愈、孟郊、李賀等為代表的韓孟詩派,追求立意奇絕,文字新巧。

 

宋詩流派

讀過唐詩再讀宋詩,就會發現宋詩有這樣兩個特點:一是派別多,二是詩話多。所謂詩話,大體是根據主觀的意見來評判各別的詩歌創作,這樣也就難免門戶之見,所以宋詩的派別也就越來越壁壘分明。關於宋詩流派的區分,以宋末元初方回的說法為影響最大也最深遠。方回在《送羅壽可詩序》中將宋詩分為白體、昆體、晚唐體等十餘個派別,並列舉了各派的代表作家。以王禹偁為代表的學習白居易的詩風的一個詩人群體稱白居易體,簡稱白體,在王禹偁之前,白體詩人比較著名的有李昉、徐鉉等。王禹偁的《對雪》[i]、《感流亡》[ii]等長篇古體詩,《村行》[iii]等近體,其中「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一聯,被推為宋初學唐人而有所創新的名句。王禹偁後期又從學白轉為學杜,杜甫與白居易在反映民間疾苦一點上,本來就有相近的地方,王禹偁由學白進而學杜,這是很自然的。但就藝術成就而言,白體詩人基本上沒有離開白居易詩歌通俗、暢曉、平易、順熟的特點。但是宗白宗杜卻一直影響著後世,直到清朝的「性靈」「格調」「神韻」「肌理」等,莫不從這裡分水。甚至到現在網路的通俗與古雅之爭,也都從這裡埋下了根源。以楊億、劉筠為代表的西昆體,真宗景德二年,所謂宋代四大書之一的《冊府元龜》開始編修,當時一些年青的宮廷詞人如楊億、劉筠、錢惟演等都參加了這一工作,在編書的空閑時間裡,他們寫了大量的唱酬詩。(下面說唱和詩的時候還會涉及)大中祥符元年楊億輯成《西昆酬唱集》,所收詩歌全是五七言近體而以「雕章麗句」為原則,「西昆體」即由此而得名。這一派詩人自奉以李商隱為宗主,形成這種風格的原因是北宋經歷了太祖、太宗近半個世紀的南征北戰,到真宗時期,已經出現了比較安定和繁榮的局面,西昆體以富麗堂皇之詞取代白體的俚俗和平易,正是這一社會背景在文學上的集中反映。以林逋、魏野為代表人物的晚唐體,主要是反白體而應運,他們詩宗賈島、姚合,故稱晚唐體。就作家的陣營講,白體和昆體均屬在朝的高官或詞臣,晚唐體詩人則不是在野的隱士就是方外之士,喜歡在構思方面下工夫,所作限於近體而以五律為主,故境界多不闊大。以輕麗小巧之辭,寫眼前所見之景,抒清苦瑣細之意,是此派詩歌藝術的基本特色。以歐陽修、梅堯臣、蘇舜欽為代表的復古派,仁宗朝歐陽修、梅堯臣、蘇舜欽以及尹洙、石介等人為中心的京畿文人集團,開始了蓬蓬勃勃的北宋古文運動,宋詩也緊跟著進入了以特別重視創作古體詩而一反宋初以近體詩為主格的復古期。他們的重要作品,特別是那些反映民間疾苦的詩歌,如歐陽修的《食糟民》[iv],梅堯臣的《陶者》[v]等等,基本上都是採用古體寫作的。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重古體而輕近體,本是韓愈在唐代獨樹的一幟,歐陽修等人在散文方面以繼承韓愈的復古精神為己任,在詩歌方面也把韓愈的這一面大旗接過來,加以發揚光大,並在後來的宋詩發展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便是復古派詩人所作出的重要貢獻。以蘇軾、王安石為代表人物的革新派,宋初諸派白居易體、西昆體、晚唐體基本上還是沿襲唐風,自歐、梅等復古派詩人出來才初步建立了宋詩自己的獨特面目,但真正做到「意新語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歐陽修《六一詩話》引梅堯臣語),是以王安石、蘇軾為代表的宋詩革新派。王、蘇政治主張不同,但詩歌主張革新是一致的,特別是蘇東坡詞學開創了豪放一路。蘇軾不乏匠心獨得的名篇佳制,如《游金山寺》以「微風萬頃靴文細,斷霞半空魚尾赤」[vi]這樣善於捕捉形象的筆觸鋪寫江邊美麗壯觀的晚景;《南園》以「桑畦雨過羅紈膩,麥壠風來餅餌香」這樣富於想像的構思描寫田家喜見豐收的村景;《望海樓晚景》以「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這樣生動活潑的比喻描繪西湖別具一格的雨景,都是古往今來為人傳誦的不朽之作。蘇、王一些哲理詩也寫得十分形象。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以黃庭堅為代表人物的江西詩派,作詩主張「以故為新」發展成為「奪胎換骨」「點鐵成金」的詩法,建立起自己的獨特風格,形成了一個隊伍頗為龐大的詩歌流派一一江西派。呂本中作《江西詩社宗派圖》,列入黃庭堅以下二十五個主要成員的姓名。大概因為黃庭堅是江西人,故以江西為名,但在社的並不都是江西人。所謂換骨法,是指擷取前人作品中現成的意象,點化前人詞句以為己詩。奪胎法,是指套用前人的構思,甚至模仿前人的意境,賦為新詩。如黃庭堅的《和陳君儀讀〈太真外傳)五首》其二:「扶風喬木夏陰合,斜谷鈴聲秋夜深。人到愁來無處會,不關情處亦傷心。」全用自居易《和思歸樂》詩意:「峽猿亦無意,隴水復何情?為入秋人耳,皆為斷腸聲。」江西詩派在宋代斷斷續續存在了將近二百年,成為詩派中最盛的一個。陸遊等為代表的中興四大詩人,陸遊、楊萬里、范成大、尤袤在當時合稱「中興四大詩人」,是宋詩繼蘇較等革新派之後形成的第二個高潮。這一派詩人的共同特點是早期均學習過江西體,後來都擺脫了它的影響而做出了成績。中興四大詩人中成就以陸遊為最高。而陸遊留傳下來的近萬首詩歌中,又以愛國題材的作品最有藝術特色。如《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不僅深刻揭露了南宋小朝廷的投降政策,表達了作者無時可以忘懷的強烈的愛國熱忱,同時也如實反映了淪陷區人民的悲慘生活和民族感情。這實際上是這一派詩人的共同特點,也是宋詩在某些思想內容方面超過唐詩的時代特徵。中興詩人又一個共同的地方是他們都曾深入農村,寫了不少反映農民勞動生活、別具風采的即事名篇,如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陸遊的《農家嘆》、楊萬里的《插秧歌》、蕭德藻的《樵夫》等。這些農村詩避開王維、孟浩然那些「不食人間煙火」的逍遙泉石之趣,直接承繼陶淵明田園詩以勞動為內容的優良傳統並有所發展。這在學唐詩、仿唐詩成風的兩宋詩壇上,尤為難能可貴。在中興四大詩人中,最有個人特色的是創建了「誠齋體」的楊萬里。他的詩以題材新鮮,用語俚俗,自然風趣為特點。如《跋徐恭仲省干近詩》:「傳派傳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風流。黃陳篙下休安腳,陶謝行前更出頭。」這裡提到的「黃、陳」即江西派的三宗之二黃庭堅、陳師道,「陶、謝」即淵明和謝靈運。永嘉四靈和江湖派,南宋後期,公開起來反抗江西詩派而獨成流派的是永嘉四靈和江湖詩人。四靈為徐照(字靈暉)、徐璣(號靈淵)、翁卷(字靈舒)、趙師秀(號靈秀),因為字型大小里都有個「靈」字,當時人稱為「四靈」。又因他們都是永嘉(今浙江溫州)人,故又稱永嘉派。「四靈」與宋初晚唐體詩人一樣,為詩宗賈島、姚合,專工近體,尤精五律,忌用典故,不發議論,主張「以浮聲切響單字只句計巧拙」(葉適《徐璣墓志銘》)。對於當時深以江西詩派末流生硬拗換為弊的人們,倒象吹入一股新鮮的空氣,故一時頗能引起興趣。是在永嘉四靈影響下發展起來的詩派,作者是一群失意文人即所謂「名士」、「山人」。他們的詩由當時臨安(今杭州)的一個書店老闆陳起匯刻為《江湖集》,江湖派即由此得名,代表作家有戴復古、劉克莊、方岳等人,成績不大,但因其中一些詩句觸犯了權臣史彌遠,如「秋雨梧桐皇子府,春風楊柳相公橋」之類,朝廷曾下令禁止,所以當時頗有名氣。文天祥和遺民詩,南宋滅亡前後,許多知識分子或堅持抗敵,以身殉國;或遁跡山林,誓不事敵。通過抒寫亡國之痛、離亂之恨和視死如歸的浩然正氣,表現遺民或烈士的愛國思想和民族氣節,是這一時期詩歌的共同主題。代表作家有文天祥、汪元量、謝翱、林景熙、謝枋得、鄭思肖等人。文天祥的《正氣歌》[vii]等是這派詩歌的代表作,他的另一名篇《過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viii]兩句,不準在思想內容方面成為歷代反民族壓迫鬥爭的精神財富,就詩歌藝術方面來講,也是體現了宋詩散文化、議論化特點而不失為集中、凝鍊、形象的佳作。林景熙的「偶伴孤雲宿嶺東,四山欲雪地爐紅。何人一紙防秋疏,卻與山窗障北風」(《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閱之有感》),則代表了這一派詩歌的另一部分,即用意深沉、曲達隱情方面的藝術成就。宋除了有個江西詩派之外,同時還有個江西詞派,江西詞派有兩個不同的版本,一種是元人江西廬陵風林書院無名氏編《名儒草堂詩餘》收錄晚宋元初詞作203首,作者63人,多以廬陵(今吉安市)為主的江西詞人。另一指,是指北宋馮延巳、晏殊、歐陽修、黃庭堅、姜夔等為主的江西詞人。宋代詩歌流派中也有人將陸放翁體和楊誠齋體單列來論的。

關於宋詞流派,學史上沒有定論,一般將宋詞分為三大流派,以柳永、秦觀、周邦彥、李清照等人為代表的婉約派;以蘇軾、辛棄疾、張孝祥,張元乾等人為代表的豪放派;以姜夔、吳文英、張炎等人為代表的醇雅派。

 

遼、金、元三代作者寥寥,可為人稱道的唯有元遺山體和鐵崖體,元好問反對齊梁體詩那種重形式輕內容的作風,主張純樸自然。他擅七言古詩和七言律詩。他的七言古詩雄渾奔放,近似李白;他的七言律詩沉鬱厚重,近似杜甫。七言絕句也清麗高遠。在當時算得一代大家。元朝立國一百年左右,也產生不少詩人。但其中被詩論家認為可以成為體派的,只有楊維楨一人。時號鐵崖體,楊維楨的古樂府以橫絕一時之才,險怪靡麗之筆,抑揚頓挫的聲情,長短疾徐的句法,有意不蹈襲前人法則,標新立異,自創新體,一進名震東南。

 

明詩流派

明代詩歌流派也同唐朝一樣分初、盛、中、晚。明初是以高啟為代表人物的吳詩派,高啟,字季迪,元末明初著名詩人;平江路長洲縣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傑」,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唐初四傑」。後人尊稱他為「明初詩人之冠」,而且歷代詩評家也都對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紀曉嵐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讚譽高啟「天才高逸,實據明一代詩人之上,其於詩,擬漢魏似漢魏,擬六朝似六朝,擬唐似唐,擬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長無不兼之。振元末纖禾農縟麗之習而返之於正,啟實有力」;清人趙翼在《甌北詩話》中推崇他為「(明代)開國詩人第一」。與吳派並稱的當時有號稱明初五派的,分別是吳、越、江右、閩、粵五派。代表人物分別是長洲高啟、青田劉基、江西泰和劉崧、福州林鴻、嶺南孫蕡。其中閩中詩派,又稱晉安詩派。它活動於洪武、永樂年間,活動區域在當時福州府閩縣、長樂、福清一帶。其主要成員有:林鴻、鄭定、王褒、唐泰、高棅、王恭、陳亮、王偁、周玄、黃玄。時稱「閩中十才子」。「十子」之外,林敏、陳仲宏、林伯景、張友謙、趙迪諸人,皆鴻之弟子」。閩中詩派尊法盛唐。《四庫全書總目》指出:「厥後李夢陽、何景明等,摹擬盛唐,名為崛起,其胚胎實兆於此。」對於以「尊唐復古」為基本特徵的明代詩學,這個詩派產生過極為重要的啟導作用。從明朝永樂年間開始,出現一種所謂「台閣體」詩,又稱為「館閣」。台閣體是指以當時館閣文臣楊士奇、楊榮、楊溥「三楊」為代表的一種文學創作風格。它的出現,是詩歌創作的一種倒退,因為它只追求所謂「雍容典雅」,多為應制、題贈、酬應而作,題材常是「頌聖德,歌太平」。明成化、正德年間以李東陽為代表的一個詩派叫茶陵詩派,因為李是內閣首輔且系湖南茶陵人,故名。明成化之後,日見嚴重的社會弊病已與粉飾太平的台閣體不相容。於是以李為首的一派起而振興詩壇,以圖蕩滌台閣平正醇實的詩風。他們主性情,反模擬,推崇李杜,不拘一格;並且重視詩歌的聲調、節奏、法度、用字,要以不同的風格代替台閣體。李東陽官居相位,並主持文壇,門生眾多,其詩論詩風堪稱一代之盛,成為台閣體向前後七子復古運動之間的過渡。但因李東陽生活圈子平靜狹小「十年不出國門」,其詩多是題贈之作和詠史之作,內容大體不出宮廷、館閣的生活,諸如「坐擁圖書消暇日,夢隨冠蓋入新年」之類,故使茶陵詩風並未脫離典雅工麗的台閣體的影響。也有如《白楊行》等,頗有生活氣息。茶陵詩人還有彭民望、謝鐸、張泰及「李門六君子」邵寶、何孟春、石珤、顧清、羅玘、魯鐸等。之後有「前後七子」:前七子包括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後七子指明嘉靖年間的李攀龍﹑王世貞﹑謝榛﹑宗臣﹑梁有譽﹑徐中行﹑吳國倫。明弘治、正德年間以李夢陽、何景明為代表的七子皆為進士,多負氣節,對腐敗的朝政和庸弱的士氣不滿,強烈反對當時流行的台閣體詩文和「嘽緩冗沓,千篇一律」的八股習氣。其文學主張被後人概括為大力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旨在為詩文創作指明一條新路子,以拯救萎靡不振的詩風。後七子受李夢陽、何景明等人的影響,繼續提倡復古,相互呼應,彼此標榜,聲勢更為浩大,世稱他們是後七子。後七子的基本文學主張同前七子一樣,強調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他們並且認為古文已有成法,今人作文只要「琢字成辭,屬辭成篇,以求當於古之作者而已」。矯台閣體詩風繼起的還有歸有光為代表「唐宋派」,歸有光,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又號項脊生,是「唐宋八大家」與清代「桐城派」之間的橋樑,因主張唐宋並重被稱為「唐宋派」。公安派是明代後期出現的一個文學流派。「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領袖,其中袁宏道聲譽最高,成績最大,其次是袁中道,袁宗道又次之。公安派反對前七子和後七子的擬古風氣,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發前人之所未發。其創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潑,自然率真,但多局限於抒寫閒情逸緻。竟陵派,是明代後期文學流派,因為主要人物鍾惺、譚元春都是竟陵人,故被稱為竟陵派,和公安派一樣,竟陵派也主張性靈說,是明末反對詩文擬古潮流的重要一派。

 

清詩流派

關於清詩,當代學者劉世南先生有《清詩流派史》,全書以前、中、晚三期對清詩流派之發展作了考察,依次分析各個流派及每一流派中作家之思想與藝術特色。前期包括河朔詩派、嶺南詩派、顧炎武、虞山詩派、婁東詩派、秀水詩派、神韻詩派、宗宋詩派、顧炎武、虞山詩派、婁東詩派、秀水詩派、神韻詩派、宗宋詩派、飴山詩派;中期除向來研究較多的格調、性靈、肌理三派外,並對浙派、桐城詩派、高密詩派、常州詩派作了細緻的而深入的論列;晚期則包括浙派的異軍龔自珍、宋詩派與同光體、詩界革命派、漢魏詩派、中晚唐詩派。這樣,就對有清一代的詩歌流派史作了全面而詳細的概括和論述,使讀者讀完全書,以過一時代的詩歌流變能有全面而細緻的了解。

關於清詞流派較權威的有嚴迪昌先生的《清詞史》(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此書以時間和詞派為序,對清詞的整體面貌予以詳細地描畫,先後論述了雲間詞派、柳洲詞派、廣陵詞人群、陽羨詞派、浙西詞派、常州詞派等流派與群體,不僅詳細介紹了每個詞派的主要詞學思想及詞的特色,還指明了詞風流變過程中各詞派之間興衰交替的關係,初步勾勒出有清一代詞派演進的歷史。但因為要對整個清代詞壇的狀況加以梳理,故對某些非主流詞派只是點到而已,無法細說。

 

民國承晚清,主要是同光體與後來南社派的激烈衝突,甚至不可調和。隨著五四新文化運動,傳統詩歌終於走向倒以挽回的衰落。特別是共和的文革,在中國大陸一下子把傳統詩詞打入了十八層地獄。始作俑者是兩封信,然後,能讓傳統詩歌一脈尚存的,又好作當時最高領袖人物自己獨特的愛好。

 

共和詩流派

傳統詩詞從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終於逐步衰亡,進入新朝,特別是文革以後,基本上已完全死亡,而從改革以來,傳統詩歌又劫後餘生,死灰復燃,近來更有燎原之勢。但我們看到這種繁榮的背後如同整個民族經濟一樣存在的新危機。或再次死亡,或鳳凰涅槃。

 

1978年以前的詩詞與1978年以後的詩詞,幾乎沒有多少聯繫,1978年以後的詩詞源頭並不在此前,這種割裂現象與古代的改朝換代導致的文化斷層更甚,1978年以後的詩詞,特別是網路詩詞,幾乎是一種自覺的恢復,如果說要有源頭,更多的是從唐詩宋詞中討師承,是一種特有的隔代傳承現象。但在大陸以外的港台新加坡地區可能沒有這樣明顯。

我們考察古代的詩歌流派,其地域性相當明顯,一個地方的文化相互影響或直接師承。現代因為網路的便捷性,當代中華詩詞流派的地域性遠不如清以前多,而以風格為主也很難區分,進入了一個流派的混沌期。但總體上是有主張「詩歌合時而作」的「時代派」,「時代派」又派生出「新老乾體」或者叫「青干體」;主張用詩語的「典雅派」,有向新詩學習的「實驗體」,自娛自樂的「打油派」等。

除以創作風格區分作者的詩詞流派之外,又存在表達途徑的不同,一種是學會系的,學會系從中華詩詞學會到各地方學會或協會,基本是官方或半官方的,可以利用各種學會會刊發出自己的聲音。一種是草根,無法獨立表達,於是傍文化名人,以利用文化名人來發聲,如書生霸王趙缺傍文懷沙、高占祥、趙忠祥等文化名家。第三種情況索性自己設壇樹旗,如王功權先生的「中華詩詞研究院」。其他自費出書的就等恆河沙數。



[i]對雪(宋·王禹偁)

帝鄉歲雲暮,衡門晝長閉。五日免常參,三館無公事。讀書夜卧遲,多成日高睡。睡起毛骨寒,窗牖瓊花墜。披衣出戶看,飄飄滿天地。豈敢患貧居,聊將賀豐歲。月俸雖無餘,晨炊且相繼。薪芻未闕供,酒肴亦能備。數杯奉親老,一酌均兄弟。妻子不饑寒,相聚歌時瑞。因思河朔民,輸稅供邊鄙。車重數十斛,路遙幾百里。羸蹄凍不行,死轍冰難曳。夜來何處宿,闃寂荒陂里。又思邊塞兵,荷戈御胡騎。城上卓旌旗,樓中望烽燧。弓勁添氣力,甲寒侵骨髓。今日何處行,牢落窮沙際。自念亦何人,偷安得如是。深為蒼生蠹,仍尸諫官位。謇諤無一言,豈得為直士。褒貶無一詞,豈得為良史。不耕一畝田,不持一隻矢。多慚富人術,且乏安邊議。空作對雪吟,勤勤謝知己。

 

[ii]感流亡(宋·王禹偁)

謫居歲雲暮,晨起廚無煙。賴有可愛日,懸在南榮邊。高舂已數丈,和暖如春天。門臨商於路,有客憇檐前。老翁與病嫗,頭鬢皆皤然。呱呱三兒泣,惸惸一夫鰥。道糧無斗粟,路費無百錢。聚頭未有食,顏色頗饑寒。試問何許人,答雲家長安。去年關輔旱,逐熟入穰川。婦死埋異鄉,客貧思故園。故園雖孔邇,秦嶺隔藍關。山深號六里,路峻名七盤。襁負且乞丐,凍餒復險艱。唯愁大雨雪,殭死山谷間。我聞斯人語,倚戶獨長嘆。爾為流亡客,我為冗散官。左宦無俸祿,奉親乏甘鮮。因思筮仕來,倏忽過十年。峨冠蠹黔首,旅進長素餐。文翰皆徒爾,放逐固宜然。家貧與親老,睹翁聊自寬。

   

[iii] 村行(宋·王禹偁)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

 

[iv]食糟民(宋·歐陽修)

田家種糯官釀酒,椎利秋毫升與斗。酒沽得錢糟棄物,大屋經年堆欲朽。酒醅瀺灂如沸湯,東風來吹酒瓮香。累累罌與瓶,惟恐不得嘗。官沽味醲村酒薄,日飲官酒誠可樂。不見甲中種糯人,釜無糜粥度冬春。還來就官買糟食,官吏散糟以為德。嗟彼官吏者,其職稱長民。衣食不蠶耕,所學義與仁。仁當養人義適宜,言可聞達力可施。上不能寬國之利,下不能飽爾之飢。我飲酒,爾食糟,爾雖不我責,我責何由逃。

 

[v]陶者(宋·梅堯臣)

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vi]游金山寺(宋·蘇軾)

我家江水初發源,宦遊直送江入海。聞道潮頭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盤陀,古來出沒隨波濤。試登絕頂望鄉國,江南江北青山多。羈愁畏晚尋歸楫,山僧苦留看落日。微風萬頃靴紋細,斷霞半空魚尾赤。是時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中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鳥驚。悵然歸卧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江山如此不歸山,江神見怪警我頑。我謝江神豈得已,有田不歸如江水。

 

[vii]正氣歌(宋·文天祥)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陰房闐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嗟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viii]過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推薦閱讀:

詩人之死
《微風用得著騎在驢背上嗎》/魯米
寫詩
宋詞《釵頭鳳·紅酥手》表達了陸遊什麼樣的愛情?
《他們的秘訣》/魯米

TAG:詩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