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用「三嚴三實」抵制「圈子文化」

 

2015-07-22 09:40 來源:文匯報  我有話說2015-07-22 09:40:12來源:文匯報作者:責任編輯:康慧珍

  作者:中國浦東幹部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院副院長 於洪生

  【核心觀點】要徹底剷除「圈子文化」,必須強化黨內紀律的剛性約束,採取零容忍的態度,對利用「圈子」拉山頭、結幫派、搞腐敗的情況,嚴肅查處,決不姑息。要按照「三嚴三實」的要求,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將「圈子文化」的病灶遏止於萌芽之中

  「圈子文化」是一種封建主義的腐朽文化

  我們黨歷來反對在黨內搞「小圈子」、拉拉扯扯、另立山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內決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決不能搞小山頭、小圈子、小團伙那一套,決不能搞門客、門宦、門附那一套,搞這種東西總有一天會出事!」總書記的講話值得全黨同志高度重視和警惕。要按照「三嚴三實」的要求,凈化政治生態,清正官場風氣,消除「圈子文化」的影響。

  在黨內拉幫結派的「圈子文化」,決不是我們的黨建文化,它具有依附性、幫派性、迷惑性、投機性的特點,是一種具有濃厚封建主義色彩的腐朽文化。首先,「圈子文化」講究的是「老大」,推崇的是家長制。「老大」掌控著圈子內外部資源的獲取、分配及運作,圈子其他成員只能唯「家長」是瞻,老老實實服從指示。圈子實行的是等級制,圈內誰是老大,誰是心腹,誰是馬仔,不能搞混,所謂「上下有等、尊卑有序、貴賤有別」。其次,注重拉幫結派,搞利益輸送。反腐敗過程中多次出現的串案窩案,重要原因就是搞幫派。「圈子」注重分清親疏遠近,行事單憑「潛規則」,以人劃線,而非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搞利益輸送,在圈子內進行權力尋租和利益互換。再次,拉幫結盟,搞宗派活動。基於血緣、地緣、業緣、學緣等,以「感情」為紐帶,以同學會、老鄉會、校友會、商會等為名,編織關係網,拜兄弟,排座次,甚至與社會邪惡勢力勾肩搭背,欺壓百姓,稱霸一方。對黨的方針政策奉行實用主義、機會主義,選擇性執行,一心一意為小圈子謀私利,有的甚至公然對抗黨的政策和國家法令。最後,處事的非原則性,在排他、劃界時導致爭鬥。圈子看似鬆散,實則刀槍不入,圈內有不成文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圈規,圈內人一切好商量,否則就「另眼相看」,導致整個政治生態的破壞。比如,選拔任用幹部時,任人唯「圈」,無視能力道德如何,圈內全力支持,圈外一律反對,這對我們黨的政治規範造成極大消解。

  「圈子文化」是全面從嚴治黨的「絆腳石」

  「圈子文化」下官場難以清正。「進了班子還要進圈子,進班子不進圈子等於沒進班子」,這樣的狀況使黨委政府的決策被「圈子」要挾,選賢任能變得無法落實。我國歷史上的「朋黨」作為一大頑疾,成了王朝由盛轉衰的一個標誌。比如,唐朝的「牛李黨爭」,宋朝新黨與舊黨間的「新舊之爭」,明、清的「黨爭」之禍更是愈演愈烈。圈子中的「潛規則」替代黨紀國法,使組織原則成為空談。

  「圈子文化」會使黨員幹部違反政治原則、政治紀律和政治程序。每個「小圈子」恰似一個利益共同體,把黨組織視為某個領導人,把忠於黨視為人身依附,把團結視為抱團取暖,黨同伐異,不顧是非曲直。公權力被「圈子」異化,用人際關係綁架了黨內法規。

  「圈子文化」已成為各種不良風氣如貪污腐敗、及時享樂、同流合污的溫床,成為幹部違紀違法、損害國家和人民利益的一種途徑,腐蝕性與危害性極大。它是誘發腐敗窩案的大染缸,其危害不僅僅在於滋生腐敗,而在於傳染腐敗、擴散腐敗、加劇腐敗。同時,「圈子」的存在也為其成員進行聯繫交流、利益分配、風險應對提供了途徑和便利。

  「圈子文化」搞宗派、結團伙,造成黨內民主生活受損,使中央政治權威弱化,嚴重影響黨組織的感召力、凝聚力。「圈子文化」致使一些黨員領導幹部喪失了應有的政治素質和清醒的政治判斷,增加了產生腐敗的幾率。在「圈子文化」下,家長制、一言堂盛行,山頭主義林立,地方保護主義大行其道,這必然成為踐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攔路虎」和「絆腳石」,使黨內難以形成共振,降低戰鬥力。

[責任編輯:康慧珍]21

上一篇:深刻把握新常態的辯證法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達·芬奇是一個傳奇人物呢?
你見過最美的句子是什麼?
有哪些名字很有逼格的但內容很 low 的書?
為什麼現今世界上部分國家的民族服裝可以延續至今?比如和服和阿拉伯的長袍?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