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無量壽經  (第二十七集)  1992/6  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  檔名:02-012-0027

主講人 : 淨空法師 

無量壽經  (第二十七集)  1992/6  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  檔名:02-012-0027

  請掀開經本,第二十四頁第六行。這一品裡面,是第八章,就是第八段,在四十八願是第十五「壽命無量願」,第十六「聲聞無數願」。我們看經文:

  【我作佛時。壽命無量。】

  這個是阿彌陀佛自己敘說的。

  【國中聲聞天人無數。】

  這是指十方世界發願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人數之多,也是無量的。

  【壽命亦皆無量。】

  這一句話非常重要,因為佛壽無量那是當然之理;我們最關心的,像我們是帶業往生,帶了一身的罪業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壽命如何?有多長?佛在此地告訴我們,凡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跟阿彌陀佛壽命相同,都是無量壽。這一句話非常重要,古德講這是凈土第一德。如果沒有無量壽,說實在話,西方世界就不能算殊勝了;最殊勝的地方,就是壽命長。壽命長,無論什麼事情都能夠做到圓滿,所以稱它第一德。

  【假令三千大千世界眾生。】

  這是比喻,假是假設,當然不是真的。假設三千大千世界眾生,這就多了。一個大千世界,就是一尊佛的教化區。前面我們說過,如果依黃念祖老居士的說法,一個三千大千世界要用我們今天的銀河系來講,是十億個銀河系,這個數字多大!也假設這裡面所有的眾生:

  【悉成緣覺。】

  統統都成了緣覺。緣覺是辟支佛,地位比阿羅漢還高,神通當然比阿羅漢要大。假設大千世界這麼多眾生統統都證得緣覺了,人數多,地位高,智慧神通大。

  【於百千劫。悉共計校。】

  這是講時間之長,這些人共同來計算,來校量。計是計算,校是校量,就是比較。

  【若能知其量數者。不取正覺。】

  現在我們這個世界的科技發明,說到頂點是電子計算機,拿這個東西去計算,也沒有辦法,也算不出來。這是說明西方極樂世界人數之多。

  這些人是什麼時候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去了這麼多?給諸位說,統統是十劫之內,因為阿彌陀佛成佛到現在才十劫。十劫之內,十方無量無邊諸佛世界裡面善根深厚的眾生,統統都移民到西方世界去了,都是十方世界移民去的。去的人數這麼多,那個世界也大,不可思議的莊嚴。一般講阿彌陀佛的世界叫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根本也在這一願的裡面,那個根本就是無量壽。再看第九段: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無量剎中無數諸佛。若不共稱嘆我名。說我功德國土之善者。不取正覺。】

  這一願與我們的關係非常重要。西方世界再好,如果沒有人給我們介紹,我們還是不知道;縱然我們具備往生的條件,要是遇不到這個法門也是枉然,這一生還是要空過;一定要有人介紹,有人宣傳,有人給我們推薦。這是什麼人?十方諸佛。這一願也兌現了。十方所有一切諸佛跟眾生講經說法,所講的經論不盡相同,為什麼?佛講經叫應機說法,不適合根器的,佛就不會講,應機說法。可是這一部經這一個法門是所有一切諸佛統統都要講,為什麼?它能夠適合一切根機,這就殊勝了。

  所以每一尊佛出世,我們要問問,佛出世在世間,他的目的何在?換句話說,他為什麼要到世間來?像這些問題,我們自己要是一個頭腦清楚、清醒一點的人,都應該好好問問自己,我為什麼到這個世間來?我來幹什麼?你要常常有這個問題存在心裡,你就容易覺悟。你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的?

  佛來幹什麼的?佛是來幫助眾生的。幫助什麼?幫助眾生成佛,這是佛真實的目的。你要說佛來幫助你離苦得樂,離苦得樂是很籠統的一樁事情。離三惡道,得三善道,也是離苦得樂;離六道輪迴,得小乘阿羅漢、辟支佛,也是離苦得樂;所以這一句話很籠統。佛真實的目的是要幫助大家在這一生當中立刻成佛,這才是他主要的目的。因此,佛對眾生所說一切經論法門,是以成佛這個方法為第一法門。

  哪一部經、哪一個方法是一生成佛的法門?就是《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這三經是專講這一生成佛的方法,所以這種經典是佛講經說法的第一經。

  這個法門,你聽了懷疑,不相信,不願意接受。那佛再適合你,你需要什麼,他再給你講什麼。我不想到極樂世界去,我來生還想作人,作一個富貴人。好,佛就教給你這個方法,滿你的願;這個願太小了。所以佛應機說法,一切眾生,你希望什麼,他都可以幫助你,滿足你的願望。

  可是一切眾生當中,真正覺悟的,他是要成佛,沒有比這個更圓滿的,沒有比這個更究竟。這個法門在這一部經裡面,我們已經看得很清楚,無論什麼人,你是菩薩也好、羅漢也好、天人也好,甚至於你造作一身的罪業,餓鬼、地獄都好,不論善惡、不論凈穢、不論程度高下、不論身分、也不論男女老少,只要你相信,你肯發願,肯依照這個方法一心念佛,你就能往生。所以這個法門是一個普度眾生圓成佛道的法門,真正希有難得。一切諸佛既然出現在世間,目的是幫助大家成佛,怎麼能不講成佛的經!

  也許同修也非常樂意把這個法門介紹給別人,人家聽了搖頭,不相信、不能接受,你心裡難過不難過?不必難過。為什麼不難過?諸佛菩薩都不難過,你難過什麼。為什麼不必難過?他成佛的機會沒到,這是對成佛人講的。你看看他像不像佛?不像成佛的樣子,這個經典給他,他不要。所以《彌陀經》上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能夠相信這個法門、接受這個法門,他的善根、福德、因緣同時具足,這是非常希有的因緣。

  我們在無量劫以來,也是生生世世修行,為什麼沒有遇到這個法門?為什麼沒能往生?這三個條件總少一個,善根、福德、因緣總少一個,那就去不了;三個統統具足,不容易,太難太難了。開經偈講「百千萬劫難遭遇」,這個法門要遇到,不止百千萬劫,超過百千萬劫太多太多了。我們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因緣,這個因緣實在不可多得,所以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沒有一個不宣揚的。

  這是諸佛稱嘆,是諸佛把西方世界依正莊嚴為我們說明,介紹給我們,勸我們往生;換句話說,就是講凈土的經論。這個讚歎,就是宣講凈土的經論。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迴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這是第十八願,十八願是四十八願裡面第一重要的大願。重要在哪裡?就是把往生的方法教給我們。如果不懂方法,西方世界是好,怎麼去法?諸佛菩薩是在宣揚,不斷的在宣揚,極力在提倡;但是不懂方法,還是去不成。

  所以黃老居士註解裡面寫得很詳細,隋唐時候大德,綜觀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他們在推敲哪一部經是第一最殊勝的法門?中國、外國的祖師大德們,幾乎公認《華嚴經》是第一。《華嚴經》跟《無量壽經》作個比較,他們說《無量壽經》第一,把《華嚴》比下去了。為什麼《無量壽經》在《華嚴》之上?諸位要曉得,《華嚴經》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如果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華嚴經》就不圓滿了。《華嚴》最後的圓滿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本經就是《華嚴》的歸宿,《華嚴》到末後才講到,本經自始至終,字字句句都講的是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它是《華嚴》的核心。古人這個看法沒錯,這是把這個經看出來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這部經是第一。我們看古大德到此為止把這一部經選出來了。

  這一部經,我們現在用的本子是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他的本子把全經分為四十八品。這四十八品裡面,哪一品第一?我們再找,繼續不斷的找。於是我們找到第六品第一,就是我們現在念的這一品,這一品是四十八願,是這一部經裡面最重要的一段經文;而且這一段經文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不是別人說的。

  此地講「我作佛時」,這個「我」是阿彌陀佛自稱,不是別人說的。阿彌陀佛沒到我們這個世界來,他怎麼說的?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轉述的;釋迦牟尼佛轉說,如同阿彌陀佛自說,無二無別,一句話也沒說錯,也沒說漏。所以這一章是凈土經的中心。

  我們仔細再看,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那就是凈土三經。這三部經裡面,字字句句都與四十八願相應,都沒有違背;換句話說,根據四十八願而說出來的。所以這一品經是凈宗最重要的一部分。

  再看,四十八願有四十八條,哪一條最重要?不斷去找,找到第十八,第十八也是古來祖師們公認的。這一願重要在哪裡?重要在「十念必生」。換句話說,大家念佛都會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哪個不會念?這一句名號的功德,幾個人知道?知道的人太少了。如果你知道名號功德,你念的跟不知道的人念的效果不一樣,心境不相同。第十八願是明白給我們宣布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所以第十八願就是教我們念「阿彌陀佛」,就是說明這四個字。

  我們從剛才眾經較量,得到一個結論,推到最後就剩了一句「阿彌陀佛」的佛號。再回頭來看,四十八願是什麼?四十八願就是解釋這一句佛號的。你要了解這一句佛號的功德利益,那就是整個四十八願。《無量壽經》全經,就是解釋這四十八願,是四十八願的詳細說明。古人講《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解釋《無量壽經》的。我們再看現在我們講的《大藏經》,《大藏經》是什麼?是《華嚴經》的註解。這個反覆一思惟,才體會到原來這一句名號展開來,就是一部《大藏經》;一部《大藏經》濃縮了,就是這一句佛號。所以這一句佛號,涵蓋了所有一切的經論法門;所有一切宗派的行法,都在這一句佛號之中。

  《華嚴》裡面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如果講專一,那就是阿彌陀佛的名號;任一是對一般人說的,也就是對成佛根機沒有成熟的人說的;如果對成佛機緣成熟的這個人來說,要說專一,不是任一。這個「一」就是專指彌陀名號,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你要是把這一個事實搞清楚了,自自然然死心塌地抱著這一句佛號不會放鬆。這個佛號提不起來,是沒認識清楚,不知道它的好處;雖然聽說很好,究竟好在哪裡,不曉得。真實的好處要真知道了,你就會抓住不放。我們看這段經文。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說十方眾生,就包括我們在內,我們是十方眾生之內,不是之外的。

  「聞我名號」。名號就是阿彌陀佛,或者加「南無」,六個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真正的名號,只有四個字,這個諸位要知道,四個字是佛的名號。「南無」這兩個字是梵語,它是歸依的意思、恭敬的意思、禮拜的意思。完全翻譯過來,就是歸依無量壽佛,這是翻成中國的意思,所以這是歸依的意思。

  從前蓮池大師在世的時候,諸位看蓮池大師的筆記《竹窗隨筆》,裡面寫的有一條,曾經有人向他請教,問他:您老人家教人念佛,怎麼個教法?他說:我教人念「南無阿彌陀佛」。別人就問他:你自己怎麼個念法?他說:我自己念「阿彌陀佛」。別人就奇怪了,你教別人念南無阿彌陀佛,你自己念阿彌陀佛,不加南無,這是什麼意思?他老人家就說得很清楚,他說:我真信,我真願,我這一生決定求生凈土,所以我執持名號就可以了,那個恭敬、歸依都是客氣話,不要了,所有一切客套統統免了。教別人為什麼六個字?他未必想往生,加個歸依阿彌陀佛,跟阿彌陀佛結個善緣,將來多生多劫以後,他想往生了,這個種子會成熟,是這麼個道理。蓮池大師講得很有理。

  現在我們怎麼念法?如果想這一生往生,客氣話就不要了;還不想去,要加「南無」,很重要,要對他有禮貌,要有恭敬心,這是修福。真想去,所有一切客套都免掉,完全聽話;佛教我們執持名號,名號上沒有「南無」,那就對了。

  「至心信樂」。這裡關鍵的兩個字,就是「至心」,至心就是真心、誠心,真誠之心。相信,這個「信」是一絲毫懷疑都沒有,完全百分之百接受佛在經典裡面的教導。佛教我們做的,我們都照作;佛教我們舍的,我們統統就舍;佛教我們到哪裡去,咱們就去;完全聽順佛的教訓,這叫至心信樂。這個「樂」,念去聲,是愛好的意思,也就是喜歡。你相信、你喜歡,非常喜歡極樂世界,非常喜歡這一個法門。

  「所有善根」。善根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執持名號。我們每一天念佛,實在講念佛對我們一般凡夫來說,念的是愈多愈好。為什麼?因為不念佛的時候,你就念六道輪迴。也許你說,我沒念六道輪迴。你滿腦子貪瞋痴慢、是非人我,那就是六道輪迴。所以不念佛,他就打妄想;不打妄想,就落在無明裡頭。可見得不念佛的時候,你不是落在無明裡,就是落在妄想裡頭;落在無明跟妄想裡頭,就是在造六道輪迴的業,這個很可怕!所以輪迴不容易超越,道理在此地。

  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沒有妄想,我也沒有無明,清清楚楚的,並不糊塗。所以這一句佛號,不但破妄想,也是斷無明,這個作用不可思議!

  何況這一句佛號,你只要一念佛,前面我們讀過,西方世界每一個人,不要說是佛菩薩,就是下下品往生的人,他們的能力,前面念過的經文,天耳徹聽,天眼洞視,他心遍知;我們在此地念這個佛號,西方極樂世界的每一個人都知道,都聽到了,阿彌陀佛也聽到了。

  西方世界人數之多,剛才我們念過了,沒法子計算,他統統知道。你念這一句佛號,佛歡喜,西方世界所有人都歡喜,為什麼?你馬上要成佛了,歡迎你快快來,參加我們的團體,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他歡迎你來。不但西方極樂世界主伴歡喜,再給諸位說,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如來歡喜,為什麼?佛的心愿是希望眾生快快成佛;看到你就要成佛了,他怎麼不歡喜!所以這一句佛號,諸佛護念,那些護法神、菩薩,哪一個對你不尊敬!這是一定的道理。

  你今天學佛,為什麼遇到很多魔障,魔來欺負你,魔來擾亂你;說老實話,是你的心不清凈,你的心沒有決定,猶豫不決,跟諸佛菩薩沒有感應,魔看到就跟你開開玩笑,戲弄戲弄你,是這麼來的。如果你真正有堅定的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魔不敢擾亂你。第一種情形,魔看到你,趕緊走了,遠離你,不敢幹擾你;第二種情形,魔轉過頭來,發心護法,他對你恭敬,對你佩服,他尊重你。可見得我們要想自求多福,只有一個方法,老實念佛,問題就是你老不老實。一心稱念,這就老實了;還有三心二意,那就不老實了,念佛還要想別的,那就錯了。

  我們現在這個世界是亂世,苦不堪言,無論哪一個地區,沒有一個安穩的地方,災難很多,往往是我們意想不到的事,不能夠預測的。了解今天的處境,認清楚這個處境,你的決心就會下去了。為什麼?除了這一個方法之外,沒有第二個方法;而且這個方法真有效,真穩當,真快速,確確實實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所以二六時中,就是一天到晚,老老實實念這一句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善根,真實的善根,不可思議的善根。

  一有機會,我們總想著報佛恩,報眾生恩。迴向偈裡面說「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我們也要盡心儘力去做。怎麼作法?把這個經典法門介紹給別人,推薦給別人,就是上報四恩,下濟三苦,這是上求下化,與佛的心愿完全相同。

  經典我們印得很多,我們不斷在印,月月都在印。同學拿,不要覺得不好意思,你有這個觀念就錯了;希望你多多拿,拿去送給有緣的人,介紹給他;他不要也沒有關係,他看了一下,這是《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他的阿賴耶識種子種下去了,我們的目的也達到了,這是遠因;現在不能接受,我知道你多生多世之後,你會接受。為什麼?你阿賴耶識有這個種子。

  我們還有印「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我們有中文的、英文的貼紙。你們在你家門口可以貼,凡是從你家門口經過的人,都會念一念,你就度了他。你們開車,車的前後都可以貼,你的車停在停車場,左右鄰居一看,都會念一句,你也度了他。方便有多門,這都是符合四十八願度眾生的願望,我們要盡心儘力的去做。

  我們借這個講堂,我們進來的時候,那裡掛了一張佛像,凡是走進這個教室的,他一定會看到佛像,阿賴耶識就種了種子。如果同修們有開店的,你那個店裡面也可以掛幾張佛像,顧客到你家買東西,你也統統都度了他。你們要做廣告,「阿彌陀佛」這六個字可以做在廣告里,這個不須要多花錢,加六個字,人家看到這個廣告也會念一句阿彌陀佛。只要我們留意,我們為一切眾生介紹這個法門,推薦這個法門,不難做到,隨時隨地都做到。

  在台灣,現在更普遍了。早年佛教剛剛在校園裡面推行的時候,同學們學佛偷偷的學,不好意思,怕別人笑話。大概民國五十一年開始,「晨曦社」第一個成立,我遇到很多同學在學校里不好意思。我就告訴他,不要不好意思;你這不好意思,很多的善根不能夠培養,很可惜。在學校里念書的時候,手上掛一串念珠,你的同學一看到你,「阿彌陀佛」,你看,他自動就念一聲阿彌陀佛;你沒有去教他念,一天不曉得多少人看到你念阿彌陀佛,這多好!我教過不少同學,手上帶念珠。你們的課本,一般人課本上都寫自己的名字,你不要寫名字,寫阿彌陀佛;你的同學看到你的書,「阿彌陀佛」,都會喊你。這就是所有善根,自行化他的善根。

  「心心迴向」。真誠的心,純一之心。回是迴轉頭來,我向一個方向。什麼方向?往生極樂世界。我只有這一個願望,只希望達到這個願望,這叫迴向。

  「願生我國」。往生西方的條件是「信願行」。你看他「信」具足了,「願」具足了。「乃至十念」,十念是「行」,要念佛。三個條件統統具備。

  十念,此地是講臨終;臨命終時,十念、一念都能往生。可是臨終的時候,有幾個人會念佛?所以千萬不能會錯了意思,臨命終時十念可以往生,現在不念沒關係,到臨終時再說,還來得及。這在理論上講得通。可是臨命終時,問你有沒有把握在那個時候會念佛?我們看到許多生病的人,病中的時候,神智不清,家親眷屬都不認識了,這個時候你叫他念佛,難!給他助念,都達不到效果。

  所以臨命終時,這個十念、一念往生,必須要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個,臨終那個時候,頭腦要清楚,你會不會清楚,不迷惑,這很難,這是大福報。臨命終的時候,他一點不糊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果然是這種現象,他要是沒有因緣,遇不到佛法的話,這個人不會墮三惡道。我們俗話說「好死好生」;他那麼清楚,他怎麼會到惡道投胎,怎麼可能?為什麼到三惡道投胎?是糊裡糊塗去的,哪有清楚的人會去墮畜生、作餓鬼,不可能的。這一點很難,臨終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臨終有人提醒。沒人提醒你,你不知道這個法門;或者你知道,到那個時候忘掉了。這是講助念,要有善知識提醒,這個時候教你趕緊念佛,勸你念佛,求生凈土,這是第二個條件。第三個條件,你聽了之後,一點懷疑都沒有,馬上就接受,立刻就念就求,這個人決定往生。這三個條件,古人講千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因此,決定不能存僥倖。

  我們平常一天到晚都念佛,幹什麼?就是為臨終那一念,就怕那個時候忘掉。好像打仗一樣,天天在練兵,練它幹什麼?就為了那一天那個時間,臨命終時,那一剎那是勝負。所以平常要認真,臨終才有把握;平常要放下,把生死看淡,不要怕死;到臨終時候一怕死,佛號就忘掉了;人家提醒你,你也不肯念了。為什麼?捨不得離開這個世間,那就壞了大事,這個就又要墮輪迴了。

  為了臨終的時候,一點恐怖都沒有,用什麼方法來訓練自己?每一天晚上睡覺,想著我就要死了,天天想死,天天想見阿彌陀佛,這一天果然想到了,好快樂,怎麼會恐怖!沒有害怕。這個方法好,好得很!我每天晚上睡覺,躺在床上,就想到我要往生了,所以你對於這個生死就不在乎了。

  生病不要看醫生,看醫生幹什麼?一生病,就求生極樂世界。不要去花這些冤枉錢找醫生,醫生也未必高明,小病被他治成大病,大病被他治死了,醫生不可靠。尤其現在的醫生道德觀念很差,決定不要找醫生,找阿彌陀佛,這是最靠得住最可靠的。念念心裡想著極樂世界,念念想去,我們這三個條件就真的具足了。

  佛號決定不能忘掉。如果我們在工作的時候,這個工作需要用思考的,我們佛號就放下,認真去工作;工作完了之後,工作放下,佛號就提起來。念佛時什麼都不想,工作時也不要想佛號,你的工作也做好了,佛號也念好了。千萬不要念佛的時候想工作,工作的時候又想念佛,結果兩樣都搞不好,佛也沒念好,工作也沒做好,那就錯誤。這是很要緊的方法。所以念佛,在平常是多多益善,念得愈多愈好。

  黃念祖老居士往生,你們許多同修都知道了,他在往生前兩個月全心全力念佛,一天念十六萬聲佛號;換句話說,睡眠的時間都很少了,兩、三個小時的睡眠,全心全力在念佛,這是給我們作一個榜樣,作一個示範。

  我們在國外,受生活環境種種的限制,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來念佛,怎麼辦?最低限度,也就是最重要的,早晚課不能缺。早晚課的目的,就是養成念佛的習慣,這很有用處,到時候自然就念佛了。

  如果時間不夠用,就用「十念法」。十念法不要很長的時間,任何時候、任何處所都可以念。你供的有佛像,在佛像面前念;沒有供佛像,祖師教給我們面向西方,恭恭敬敬的合掌稱念,那就好了,的的確確是很方便的。

  這十念是盡一口氣叫一念,念十口氣,這個時間不需要很長。早晨起來,洗了臉,漱了口,面向西方,家裡面沒有供佛像就面向西方,合掌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盡一口氣叫一念,一念當中念多少聲佛號不拘,沒有關係,念十口氣。晚上睡覺前,念十口氣,時間都很短,要養成這個習慣,這是最簡單的早晚課。如果一生當中一次都不缺,也符合本經所講「一向專念」,符合這個經上的要求。這個作為定課。定課之外,叫散課。散課就是想起來就念,那個不須要計數的。定課跟散課不一樣,定課是正修,是修定;散課是助修,叫善根,此地講的善根。

  這是佛在此地講的臨命終時乃至十念,這個臨終十念,不是平常這個「十念法」,就是十句阿彌陀佛。這是講臨終的時候,這是講十句,不是我們平常講的盡一口氣叫一念,不是的。臨命終時這十念,就是十句佛號。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個決定往生。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兩句話要注意。如果造的有五逆罪,不誹謗正法,能不能往生?能往生,《觀無量壽經》裡面講得很清楚。如果誹謗正法,他根本不相信,不能接受,那當然不能往生。這不是佛不幫他的忙,是他自己不能接受,他不相信,他不願意念,那這個沒法子了。所以關鍵是在最後這一句。

  凡夫往生,因由總有兩種:一種是平常斷惡修善、積功累德而往生的,像我們現在都是走這個路子。蕅益大師說過,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你是不是真信、真願?真信真願,這是往生最重要的條件。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高下,在你念佛功夫的淺深。功夫淺的,我們常講「功夫成片」。什麼叫成片?心裏面佛號已經成了一片了,除佛號之外,沒有其他的念頭,這叫成片。為什麼不叫一心?你貪瞋痴那些煩惱沒斷,不叫一心。是非人我,貪瞋痴慢還有;雖有,它不起作用,因為你這個佛號一句接一句,那些東西不起作用,這個條件就決定往生,這叫「帶業往生」。假如煩惱斷了,貪瞋痴慢見思煩惱斷了,那叫「事一心不亂」,這個功夫就深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就高了。如果更深的功夫,這就是破無明了,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那叫「理一心不亂」。所以「一心不亂」有三個等級。理一心,這是功夫最深的,往生西方世界,生實報莊嚴土。所以品位高下是在念佛功夫的淺深,不在多少。這些我們都必須要知道,要認真努力去念。

  日常生活當中要看得淡,無論是人事環境、物質環境,愈淡愈好,將來往生的時候,沒有牽掛,沒有累贅,這才能得自在。教你看得淡,不是教你不負責任,不負責任,那又錯了,你把佛法的形象破壞了;世間人說「不能學佛,你看學佛連家都不要了,兒女都不要了,父母也不養了,不仁不義,不忠不孝」,這把佛教形象破壞了,這是不可以的。是世間所有一切責任,我們做的比不學佛的人還要圓滿,心裡頭沒有牽掛。

  這個放下,是教你放下心裡的牽掛,你應當做事情的時候要做得更好,這就對了。換句話說,用清凈心來處事待人接物;清凈心,就是真誠心。你這樣學佛,世間人對你會敬仰,學佛的人確確實實跟一般人不一樣。

  再看底下一願,第十九願是「聞名發心」,二十願是「臨終接引」。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蜜。堅固不退。】

  到這個地方是一段。這一段就是第十九願,十九願也非常重要。因為在這一部經裡面,佛教給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修行的方法,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第十八願就是「一向專念」,第十九願就是「發菩提心」。

  「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發菩提心」,什麼叫菩提心?佛在《觀無量壽經》給我們講三種心,菩提心是三種心。第一個是「至誠心」,至誠是真誠到極處,這是菩提心之體,本體。有體當然有作用,這個作用有兩種:一種叫「深心」,一種叫「迴向發願心」。深心是自受用,這是對自己的;迴向發願心是對別人的。這個作用,真心起用,有自受用,有他受用;用什麼心對自己,用什麼心對人。

  實在講,三心是一心,有體有用。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裡面給我們講的菩提心,名稱跟《觀經》上不一樣,意思是一樣的。第一個是「直心」。直心,就是《觀經》上講的至誠心。第二個自受用,他也講「深心」,這兩部經上講的一樣。第三個他受用,他講的是「大悲心」,大慈大悲。由此可知,迴向發願就是大慈悲心。

  這是經論上的解釋,要細說這個三心,我們最簡略的介紹也要講三天,那就太費事了,我們的時間不夠。諸位要知道,古來祖師大德們的註解很多,可以找到這些參考的,以蕅益大師講得最好,《彌陀經要解》裡面,他老人家說什麼是菩提心?你真正發願求生西方世界的這一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這個好懂,他說得確實有道理。

  我們從《凈土聖賢錄》上看,從《往生傳》上看,從現代許多念佛往生瑞相上去看,確實有不少念佛往生的人,尤其是居住在鄉下的老太太,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你問她什麼叫菩提心?她不知道,但是她念佛往生了,她站著走的,坐著走的,告訴家人「佛來接我,我跟他走了」,這是真的往生了,一點不假。

  往往我們懷疑,她有沒發菩提心,怎麼去的呢?原來她一心一意求生西方,這個心就是真實的菩提心。蕅益大師給我們道破;回過頭來,再想想蕅益大師這一句話,跟祖師、跟經典上所講的確實是相同的。

  所以是真正覺悟,真正發願求生,然後再「修諸功德」。真正發願之後,他的行持,處事待人接物,自然不一樣。沒有發菩提心之前,世間一般人起心動念,第一個想到自己的利益,都以這個為標準。我跟人交往,對我有利的,我跟他;沒有利的,遠一點,就排斥了。真正發了菩提心,念念是為眾生著想,念念如何利益眾生,把自己忘掉了。用什麼利益眾生?把這個法門經教介紹給他,推薦給他,想盡方法送給他,讓他歡喜接納,絕對不為自己利益,全心全力就做這個事情。

  剛才我問大家,我們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的?我們冷靜想想,如果想通了,要認真去干。我們到這個世間來,就是為宣傳這個法門的,自己決定往生的,就在干這個;除這個之外,這個世界上其他的事與我都不相干。所以這個世間一切事情,我都可以不必知道,你的心自然就清凈了。

  今天全世界人人都喜歡看電視,電視、廣播、報紙、雜誌、電影、歌舞都是搞六道輪迴,與我都不相干,我們一概不要。我們二六時中念阿彌陀佛。如果你有家庭,家人也喜歡這一些,怎麼辦?你也不能排斥,排斥你一家就不和。他看,你也陪他看,他看電視時心被畫面轉,你在這個地方學如如不動,你在這裡修行,你看那個影像在變,「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外不著相,內不動心,我在練功;同樣我們坐在一起,各人受用不相同,他搞六道輪迴,我們搞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又不衝突,歡歡喜喜在一起,個人搞個人的。

  所以佛教給我們,「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不是躲得遠遠的,就在一起,我心裡頭不執著,這是叫離一切相,離心裡頭那個染著相,不是離外面的境界相。離外面境界相,佛也不會來度眾生,佛天天跟我們在一起幹什麼。所以是離心地里的染著相,心地清凈一塵不染,對所有境界統統不執著,你說這個多自在!縱然是看電視,縱然是參加歌舞,也在那裡修定修慧,定慧等學。那是什麼?那是道場,歌舞廳是道場。一定要懂得,要認真修學;如果一念差錯了,把那個當作歡樂場,馬上就墮落了。所以要真正覺悟,菩提心就是正覺之心。

  「奉行六波羅蜜」,六波羅蜜是菩薩修學的六大綱領。第一個是「布施」,布施是放下,萬緣放下。放下什麼?心裏面一切妄想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放下,煩惱放下,憂慮放下,牽掛放下,這叫布施,把這些都布施掉。千萬不要會錯意思,大概佛教里我們出點錢出點力叫布施,你把意思搞錯了,那個無關緊要;你要把你的分別執著妄想放下,這才重要。要把它舍掉,讓我們心裡只留一樣東西,「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統統舍掉,這叫布施。

  「持戒」是守法,戒是方法,要守法。守什麼法?佛在這個經裡面教給我們理論方法,我們統統遵守,守老師教誡之法。說到持戒,千萬不要想到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就記這麼幾條,那個意思非常窄小,管什麼用?不管用!這幾條是所有戒裡面最重要的四條,「殺盜淫妄」叫根本戒;除這個以外,對我們妨礙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所以佛所有這些教法我們統統要遵守,遵守老師的教誡。

  除這個之外,我們現在還沒到西方世界去;換句話說,我們還需要跟這個世界的一切眾生在一起共同生活,現前這個世間的法律是維持秩序的,也是戒,要遵守。法律之外的風俗習慣、道德觀念,統統屬於戒律,都要遵守。世間生活規範,每一個地區不一樣,每一個時代不一樣;我們生在什麼時代,生在那一個地區,就要守這一個地區現代的一些法規,我們才能夠跟大家和睦相處,才能夠處得非常融洽,我們的修學不會受到障礙。我們把佛法推薦給別人,他也歡喜,這叫持戒。

  「忍辱」是耐心,無論做什麼事情要有耐心,要有長遠心、有恆心、有毅力,我們的願望才能達到,理想才能夠實現。

  第四個是「精進」。進是進步,天天要求進步。進步要精進,精就是專一,一門深入叫精進。學多了、學雜了,縱然進步,不叫精進。不精進,就叫亂進,叫雜進,還摻雜亂七八糟的,那個效果就談不上了。精進才能得定。念佛精進,他才能得一心不亂。你這個法門學多了的時候,決定有妨礙。

  「法門無量誓願學」這句話沒錯,可是在前面還有兩句。前面有「煩惱無盡誓願斷」,你要先斷煩惱;煩惱沒有斷,不能學法門。為什麼?煩惱不斷,所學的法門都是邪知邪見;摻雜煩惱在裡頭,都是邪知邪見。

  這個事情,諸位如果很冷靜留意一點,你就能覺察出來。無論是世間法,或者是在佛門裡面,這個人在沒出名的時候,人很謙虛,和藹可親,對人很有禮貌;當他一出名,有了成就,眼睛長在頭頂上,誰都瞧不起,貢高我慢。為什麼?他學的東西太多了,愈學愈覺得了不起,愈學愈傲慢;傲慢是貪瞋痴慢,你看愈學煩惱愈增長。所以祖師教給我們的是經驗之談,煩惱不斷,專精一門;煩惱斷了之後,再廣學多聞。所以先斷煩惱,再學法門。

  我常常勸同修們,先修一門,我們這一生就專學一門,到西方極樂世界再廣學多聞,到那裡是無量壽,不在乎了;到那個地方再「法門無量誓願學」,留到西方極樂世界再干,在這個地方沒有往生之前,決定不幹。為什麼?怕障礙往生。

  在這個世界一定要專念阿彌陀佛,這個經教不懂,不礙事;懂得多了的時候,麻煩多。為什麼?你真透徹了,沒有問題;不透徹,佛在這裡講有,在那裡講空,到底是空、是有?你經愈讀得多,問題就愈多,到最後一事無成,不如不學。如果別人來勸你,你就恭惟他幾句,「我的根性不如你,我的程度不如你,我只能念阿彌陀佛,你比我高得太多了,你那個法門可以成就,我決定不能成就,我還是老實念我的阿彌陀佛,能往生就算很幸運了,我也不妨礙你,你也不要麻煩我」,這樣很好,問題就解決。他聽了也高興,你捧他,你高,我不如你;我到西方極樂世界,你搞六道輪迴。

  唯有精進才能得定,定是樞紐,慧是目的。最後是般若智慧。這是菩薩在日常生活當中修持的六大綱領,我們要記住,也要應用這六大綱領,修正我們身心思想行持的錯誤,依照這個標準來修學。

  「堅固不退」。立志要堅,有進無退,這是聞名發心。

  【復以善根迴向。願生我國。一心念我。晝夜不斷。】

  這兩句很重要,這是講我們平常用功的方法。前面十八願,那是決定往生,增長我們的信心,使我們了解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平常應該怎麼個念法?阿彌陀佛在此地教給我們,要「一心念我」;這個「我」就是阿彌陀佛,一心念阿彌陀佛。一心就是專心,不能有雜念,功夫一定要晝夜不斷,那個效果就非常顯著了。《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都是講一日到七日,這是真正講專修念佛法門。

  我們通常講打佛七,打佛七要用這個方法來念。現在我們看到許多佛七都是法會了,目的不是在念佛;說的不好聽,目的在消遣,無聊沒事情干,消遣消遣,那不是真正念佛。真正念佛,這七天就是一句佛號,不許可有一個雜念。所以進念佛堂,就不能講話,七天七夜不能中斷。見到任何人不打招呼,一打招呼就摻雜了。七天當中,吃東西是由護七的人替你準備好,到吃飯時候擺出來,你自己去吃,也沒有人叫你,你也不可以叫人,這才叫念佛的道場。

  決不是像現在打佛七,念一枝香當中要休息二十分鐘、半個小時。這一休息,張家長,李家短,雜心閑話,現在就搞這一些。

  真正打佛七,恐怕同修們都沒見過。而且真正佛七,事先要聯繫。因為在佛七當中,法師不能講規矩,一講就雜心閑話。所以這些規矩預先要練習,練熟之後才能參加這個道場;沒有學過規矩,不可以進去,一進去你會擾亂別人,因為這個時候不能教規矩,一句話都不能說的。

  我們在美國,找不到七天這樣長的假期,同樣用這個方法念一天一夜也可以,兩天兩夜也可以,都非常之好。實在講念一天一夜,這個比較容易做得到,一個月念一次,這個效果非常殊勝。因為二十四小時全心全力專註在一句佛號,比我們平常散念那個效果要大很多,這是非常好的方法,真正有效。

  【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不得是願。不取正覺。】

  這幾句話也很重要。前面講「我作佛時,十方眾生」,他沒有提出哪些我來接引,哪些我沒有接引,他沒有提這個條件。換句話說,每一個往生的眾生,佛統統都來迎接。所有凈土經論裡頭,要以四十八願為主;與四十八願講的不一樣的,我們寧願信四十八願,其他的或者佛有別的用意,對人家有另外一個說法的。總而言之,四十八願是基本的根據,最原始的根據;就好像一個國家的憲法一樣,任何法令規章不能跟它抵觸,這個很重要。佛決定來接引,我們一定要相信,決定不能懷疑。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不退轉,圓證三不退。不退轉的菩薩是什麼菩薩?通常講圓教八地以上,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這個地位。這是彌陀本願加持的,不是我們自己有能力達到的,這是西方極樂世界無比的殊勝莊嚴。現在佛已成佛了,當然這一願他也兌現了。

 


推薦閱讀:

一開始美國人是怎麼看波爾津吉斯的?
川普發動貿易戰,投資機會在哪裡?
美國外島綠卡項目詳解
林中有兩條路,我選擇了人跡罕至的一條。
赴美生子「被賴賬」?說說美國的醫療賬單

TAG: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