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極拳世界申遺專題片解說詞

    在人類居住的地球上,古老的中國曾經有無數震驚世界的文化創造,指南針、造紙術、火藥、印刷術四大發明為人類文明作出了非凡的貢獻。而今,又一種讓億萬人為之傾倒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也正一步步走向世界,這就是古老神奇的太極拳。一、太極拳產生的地理環境和文化根源    這裡是古老中國廣袤富饒的土地,這裡是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根系。太行黃河在這裡相會,中華文明在這裡誕生,歷史的長河在這裡川流不息,浪花飛卷,留下一幅幅神奇的畫卷。中國史書記載:「太行數千里,始於懷而終於幽。」也就是說,太行山從中國河南焦作的沁陽開始,綿延數千里,止於河北幽州。現代地理學家定義將汾河以東、碣石以西,居庸關與黃河之間的諸山統稱為太行山。    從太行山一路南下,不過數十里的路程,就到了中國最大的內陸河流黃河的北岸。在太行與黃河之間,有一條綿延數十公里的漫長丘陵叫做清風嶺。清風嶺背靠太行,面迎黃河,臨岸沐風,舒展胸懷,張揚著獨具特色的深邃與風雅。    清風嶺是古老黃河文明的見證,也是太極文化形成的沃土。    一萬年前,在古老黃河的波濤中,一種神秘的文化元素在時光的流淌中沉積孕育,慢慢地演化出一個黑白相擁的畫面,這就是中華民族最古老最神奇的太極圖。    來自世界東方的太極文化神秘莫測,變幻無窮。天地、陰陽就這樣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旋轉中融合,在融合中生成,演化出聞名世界的太極文化。400多年前,黃河北岸的中國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因為陳氏第九世陳王廷的出現,演繹了陳家溝日後聞名世界的傳奇。    傳說中華民族最古老的祖先伏羲大帝常常帶著他的隨從在黃河岸邊散步,有一天伏羲突然看到河中有一個龍首馬身的怪物浮出水面,它背上有一種奇妙的圖案。於是伏羲叫人抬來石板,用燒過的樹枝將這個圖案畫下來,然後細心領悟,大量複製,這就是最早的八卦圖。後來,伏羲和女媧兄妹結合,將男女陰陽和天地之氣融合在一起,創造了太極理論。而這傳說中太極的源發之地就在陳家溝門前的黃河岸邊。    太極八卦是中國古代的偉大發現。在看似簡單的圖形中卻蘊含易學、道教學說等深奧的哲學原理,太極拳就是在這一理論基礎之上而產生的。    太極拳的誕生與當時的文化背景、社會環境和陳家溝所處的地理位置有著極為重要的關係。陳家溝因村中有東、中、西三條大溝而得名,南與虎牢關、伏羲台、河洛文化遺址隔河相望,向北不足20公里,便是伏羲和女媧常年居住的神農山了,神農山的東側,有中國第一部養生學巨著《黃庭經》的誕生地——二仙廟。南越黃河100公里,便是少林功夫的發祥地嵩山少林寺。二、太極拳的歷史淵源和社會功能    溫縣陳家溝由於地處濡養和產生極具中國特色的太極八卦、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以及養生學理論的河洛文化交會處,其濃郁的中國傳統民族文化氛圍,使少年時代的陳王廷從小就具備了良好的文化修養和深厚的武學功底。     陳王廷出生於武術世家。陳家原本在山西澤州,在明代洪武年間大規模的移民遷徙中到了河南溫縣,先住在沁河南岸,後幾經周折,定居在清風嶺上的常陽村。隨著陳家的繁衍和壯大,原先的常陽村漸漸被人們改稱陳家溝。陳家世代習練家傳108式長拳,用來對抗盤踞在清風嶺上的大大小小的土匪的騷擾。陳王廷自幼聰慧,武功文學均有建樹。隨著閱歷的豐富,陳王廷強烈渴望建功立業,便開始對陳家祖傳108式長拳進行整理改革,希望能夠創編一套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既能技擊搏鬥、又能防身健體的武術拳法。在這個過程中,陳王廷廣泛研究了其他武術的特點和精華,特別對當時影響很大的抗倭名將戚繼光的《拳經》、道家的《黃庭經》以及傳統易學理論進行研讀,巧妙、智慧地結合了太極陰陽之理,汲取中醫經絡學和導引吐納之術,創編了一套具有陰陽開合、剛柔相濟、內外兼修的新拳法,取名太極拳。    太極拳是中華武術的精髓,在眾多的武術類別中,屬於內家拳的範疇。太極拳內涵豐富、特徵鮮明,既有傳統文化的多樣性,又有防病、健身、娛樂、修性、搏擊等實用功能。它紮根於中國傳統哲學、養生學、道學、軍事學、心理學、美學等領域廣袤深厚的土壤之中,廣泛吸收易學、道教、儒教、佛教的思想和中醫學的精華,在東方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導下,運用陰陽五行、導引吐納、經絡運行、運動搏擊等手法;在精神和意念的引導作用下,以意導氣,以氣催形,虛實開合,纏絲旋轉,使內氣從丹田出發,沿經絡節節貫穿,達於四稍後回歸丹田;然後在精神和意念的統領下,使氣息通達全身,達到培養精氣、平衡陰陽、外健筋骨、內強臟腑、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目的。    太極拳的文化特徵相當豐富。它以中庸為載體,以無用為己用,集佛家「慈悲為念」、道家「道法自然」和儒家的「仁義為本」諸多理念為一體,海納百川,兼容並蓄,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燦爛文化在武術上的集中體現。    太極拳具有修身養性的特徵。它汲取道教養生術和養生學巨著《黃庭經》的精華,以丹田運化為修鍊核心,以經絡運行,氣血暢通為基本方法,通過練精化氣、鍊氣化神,達到精、氣、神三寶互相凝聚,從而達到增強生命活力的目的。演練過程中追求形神一體、物我兩忘、自我愉悅、圓融超脫,達到修身養性的至高境界。    太極拳具有防病治病的功能。太極拳是根據中醫經絡學的部分理論創編的,因而具有強烈的醫學特徵。練習太極拳講究「纏絲勁」,這種功法的習練與中國傳統醫學中的經絡運行幾乎完全一致,對人體有防病治病,延緩衰老的功能,故太極拳可以說是中國醫學的一種全新的治療方法。    太極拳是理想的強身防身手段。太極拳在創始的過程中,大量吸取了以短兵相接的搏擊拳而著稱的「戚家拳」的方法,融入兵法策略集大成的《孫子兵法》的許多理念。在如此豐沃的滋養中,太極拳不可抗拒地具備有豐富的戰術內涵和策略內涵。    太極拳還十分注重品格心性的修鍊。講究和睦寬容、虛懷若谷,要求練拳者以「端、公、仁、浩、忠、誠、敬、正、義、勇、信、德」為基本武德,在增強體質的同時,提升個人素養,達到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融洽與和諧。    太極拳強烈的普適性使其不分性別,不分年齡,不受天氣限制,不受場地限制,極易演練,而且既可自愉,亦可愉人。太極拳雖極具中國特色,但作為身心皆修的人類最佳的健身和運動方式,卻是不同種族、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人們都可以共同習練的一項養生健體的拳術。太極拳獨有的美學特徵。中國傳統的美學思想,最講究的是神韻。而太極拳所體現的陰陽和諧、虛實相生、剛柔相濟、開合相寓、快慢相間、明暗相襯、形神兼備以及其套路優美的形體特徵,匯聚了太極拳美妙無比、獨具特色的「太極韻味」。三、太極拳的傳承譜系    自陳王廷創拳之後,太極拳歷經百年傳承,至陳家第十四世陳長興和陳有本時,二人將太極拳綜合提煉,創編出太極拳大架一路、二路和小架一路、二路,並對當時已經形成的太極拳理論進行整理,編著出《太極拳十大要論》、《太極拳用武要言》、《太極拳戰鬥篇》等,完成了太極拳的第一次理論總結。    太極拳在陳長興之前,一直是家族內部秘傳,未曾向外姓傳播。然而為把太極拳發揚光大,陳長興決然打破家族陋習,將陳式太極拳傳於河北永年縣外姓弟子楊露禪。楊露禪學成後,到北京王府授徒,在授拳過程中,將傳統太極拳中跳躍、跌叉、震腳等高難度動作去除改動,使得拳法姿勢趨向於舒展大方、柔和易練,有利於太極拳的普及推廣。之後,楊露禪的兒子楊班侯和孫子楊澄甫對拳法又進一步修改完善,定型為楊式太極拳,自此太極拳傳承和發展更加寬泛和深入。    河北廣平府人武禹襄先隨楊露禪學拳,後赴陳家溝尋師。在陳家溝武禹襄本想拜師於陳長興,無奈陳長興年事已高,不再收徒。經陳長興推薦,武禹襄從師溫縣趙堡村陳氏十五世陳清平學拳。之後,在陳清平所授太極拳小架的基礎上不斷改進,創成了身法輕靈、步法敏捷的武式太極拳。    溫縣趙堡鎮青年和兆元賦性聰慧,從小酷愛武術。青年時期,就從師陳式太極拳宗師陳清平學習太極拳小架,盡得太極拳理真諦。後來,因功久居京城,廣交武林高手,博採眾家之長。晚年回鄉後,創編出和式太極拳。    溫縣陳新莊武師李景延自幼跟隨陳清平學拳,後來走鏢為生,漸成大家。其在恩師所授的太極拳小架基礎上,對傳統拳法的動作、身法、步法進行深研再造,創立了一套風格迥異的太極拳套路,此功法動作剛勁精巧、快如閃電迅雷,取名為「太極忽雷架」。    清朝末年,滿族人全佑在京城從師楊露禪,盡領楊式太極拳精髓,傳子吳鑒泉之後,吳鑒泉又從師楊露禪之子楊班侯學習楊式小架,幾經更改總結,創編出吳式太極拳。民國初年,河北完縣的孫祿堂先學形意拳、八卦拳。50歲時,又向武式太極拳第三代傳人郝為真學習太極拳。在武式太極拳的基礎上,將形意、八卦、太極三種拳法相互融合,創編出孫式太極拳。至此,中華太極拳的七大流派正式形成。四、太極拳的相關器具和基本內容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太極拳在不斷地發揚光大,但其文化內涵和基本內容也在逐漸豐富沉澱,形成了太極拳的核心內容。    太極拳基本內容主要包括:太極拳理論、太極拳拳術套路、太極拳器械套路、太極推手法、太極拳輔助訓練法等。    太極拳理論分別是太極文化理論、中醫經絡學理論、道家引導吐納術、太極拳拳理等內容。太極拳套路由於各流派的不斷演化發展,已經紛紜複雜,我們只能以陳式太極拳為參照,陳式太極拳拳法套路主要有大架一路74式、二路41式;小架一路72式、二路42式;新架一路83式、二路71式。    器械套路:單刀23式、雙刀35式、單劍49式、雙劍39式、梨花槍夾白猿棍7l式、十三槍13式、二十四槍式、青龍偃月刀33式等。    太極推手有五種,分別是:挽花、定步、活步、大捋、亂踩花。    太極拳輔助訓練法主要為:梅花樁、擊沙袋、太極球、鐵桶瓦、太極碓、石鎖、錙石等。    太極拳的相關器具多達百種以上,常見的主要有:長器械、短器械、軟器械和練功輔助器具四大類別。長器械以太極大刀、朴刀、三尖二刃刀、太極大槍、梨花槍夾白猿棍、太極棍、旋風棍、太極桿、梢桿、盤羅桿、盤羅棒、青龍戟、方天戟、蛇矛、雙戟蛇矛為主;短器械有:太極單刀、太極雙刀、太極單劍、太極雙劍、太極雙鐧、長鉤和太極錘;太極軟器械有三節棍和九節鞭;練功輔助器具有梅花樁、沙袋、太極球、鐵桶瓦、纏絲棒、石鎖、錙石等。    太極拳相關製品主要有:專題片、電視片、錄像帶和光碟。太極拳的相關作品包括已故太極名家、陳式太極拳當代名人、各流派名人、武術界權威人士所著的代表作品。五、太極拳的特徵價值和分布區域    太極拳在動作上追求柔韌舒展,優雅大方,含蓄內斂,以柔克剛,急緩相間,行雲流水,集哲學、養生學、醫學、運動學、力學、軍事學、心理學、美學為一體,展現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創造力。太極拳具有良好的健身、修性、養生等功能,長期習練有助於延長壽命,提高生存質量;太極拳具有良好的演習、娛樂和交流性,堅持習練,可以愉悅性情,增強人與人之間的融洽與和諧,促進人類社區的穩定祥和;太極拳雖極具中國特色,但其身心兼修的養生保健之功效卻是全世界、全人類能夠共同享用的優秀文化成果。傳播普及太極拳可以增強民族凝聚力,增進人類團結。傳承發展太極拳對於弘揚中國文化,增強國際間文化交流,提高全人類生命質量,構建和諧人居環境,促進國際間友好交流,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義。    目前,太極拳在國內各地都有許多人演練修習,尤其在中原地帶和發達地區,愛好者的群體數以百萬計。而且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也組織成立了太極拳的研習和傳播機構,習練太極拳的人數已接近兩億。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太極拳愛好者的群體迅速增加,這充分展現了太極拳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奇異魅力,同時也見證了炎黃子孫別具特色的人文精神和生命理念。六、太極拳的瀕危狀況    太極拳經過幾百年的傳承,因其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突出代表流傳至今。但由於經歷多次戰亂,再加上政權更替,社會巨變,太極拳的文化精髓和傳統理念正日趨弱化和消失,部分拳術和套路正在慢慢失傳。而且雖然全世界愛好太極拳已兩億人,但是絕大多數人們習練的只是簡化了的太極拳套路,對太極拳的精髓還缺乏認知和繼承。尤其在文化層面上,其傳播過程中存在著誤讀和變異。習練者如不從豐富的傳統文化元素中了解和把握太極拳區別於其他武術的地方,而只是單純地追求形體的模仿,學習簡單的拳法招式,這定將給太極拳的傳承留下極大的缺憾,而最終導致太極拳的「形似神失」,使其失去原有的文化內涵和真正的藝術魅力。    同時在太極拳發源地,其原生態的環境、氛圍和傳承空間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陳家溝原本以溝得名,村中原有的三條大溝一直是陳式太極拳傳人創拳、練拳的神聖場所,如今已基本上被破壞殆盡,許多太極拳發展史上的重要遺址也損毀嚴重。只有儘快修復,才能夠留住太極拳的原創環境和原創空間,留住太極的精髓與神韻。    此外,由於歷史變遷,太極拳的部分器械套路正面臨失傳,太極拳絕技正瀕臨消亡。如幾百年艱難形成的套路功夫比如「貼牆掛畫」、「盤龍棒」、「八桿對扎」、「太極散手」等傳統套路。太極拳的核心技藝太極推手,目前也嚴重弱化,只剩幾種簡單功法,如不儘快組織人力物力挖掘整理、研究恢復,太極推手這項中國武術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創造性成就,就會很快地變異和消亡。    在理論傳承和歷史遺存的保護中,由於年代久遠和保存條件有限,許多太極拳歷史上珍貴的理論書籍、拳經、拳譜、拳訣、秘籍、碑刻、匾牌、器具等珍貴資料仍散落民間,殘缺不全。特別是近年來,與太極拳相關的知識產權不斷受到侵害,有關太極拳的書籍和光碟不斷遭到盜版或私自翻印,混淆了太極拳的文化傳播空間,嚴重地影響到太極拳的傳播和發展。七、太極拳的保護措施和規劃方案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各級政府加大開展對太極拳這個人類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和保護。政府本著「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繼承發展」的方針,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明確職責、形成合力、長遠規劃、分步實施、點面結合、講究實效」的工作原則,切實做好太極拳原生態環境和傳承空間的保護工作,修復與太極拳創立發展有重要關係的歷史遺迹和人文古迹,如名人故居、陵園、碑廊、祠堂等。全面開展太極拳的普查和相關資料的搜集、挖掘、整理工作,建立完整的太極拳檔案系統。每兩年舉辦一次以學術、技藝交流為主要內容的國際性太極拳交流活動。在太極拳發達地區的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推廣和普及太極拳,使更多的人參與太極拳、享受太極拳。深入開展太極拳理論研究工作,每年召開一次理論研討會,對太極拳的文化內涵、原生狀態、價值表現進行全方位、深層次的挖掘研究,推出太極拳系列理論專著,編寫與太極文化有關的電影電視劇,並在全球發行,提高太極拳的影響力,在全世界營造太極文化氛圍,讓不同民族的人們感受太極文化的魅力。建立國家級太極人才培養基地。加強人才培養,通過開辦學校、訓練班、選送優秀人才到高等學校深造等方式方法,促進專業人才的不斷成長。    近年來,太極拳發源地中國溫縣政府投入數千萬元資金,對太極拳進行全方位的搶救保護。自1992年至2007年,太極聖地焦作市先後舉辦了9屆國際太極拳交流大會,讓世界各國的太極拳愛好者走進拳鄉,更深層次地了解太極文化。先後成立多家武術學校,面對國內外招生,培養了大批太極人才,對太極拳進行傳承。國家、省、市、縣均成立了太極拳協會和太極拳研究會,對太極拳的愛好者、習練者和研究者給予管理協調,做好太極拳的普及開展。各級文化藝術機構拍攝了大量反映太極拳的專題片、紀錄片和電影、電視劇。一些高水平的拳師和太極拳傳人先後出版專著、光碟數百部(盤)。太極拳發祥地陳家溝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對太極拳正宗傳人進行登記保護,為他們提供練拳、研究、普及授徒等諸多方便。陳家溝眾多有關太極拳的歷史遺迹如楊露禪學拳處、陳氏祖祠堂和陳家溝碑林也逐步得到修復。並依照現行法律法規,對一些典型的太極拳侵權案進行法律維權,對上海書店私自翻印《陳氏太極拳圖說》進行公開審理,對以「陳家溝」、「太極拳」13類47項商標在國家工商局申報註冊。一些與太極拳相關的侵權活動已得到初步抑制。    目前,當地政府已成立專門的太極拳保護機構,建立組織保障機制、經費保障機制、制度保障機制、依法保護機制和傳承激勵機制,編製了太極拳保護的兩個五年計劃,共涉及18個規劃和保護項目。在這個計劃中,政府投資將達到7390萬元,社會自籌資金計2215萬元。保護項目的實施分兩步走,前五年實施13個項目,主要是建立檔案、深入研究、培養人才、修復遺迹、營造太極文化氛圍;後五年對這些項目進一步完善。政府還在上述的各個方面為太極拳保護機構提供充分的支持。2006年5月,太極拳被中國政府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八、結尾    太極拳是中華民族充滿智慧的創造。太極拳是中國人民貢獻給世界的文化財富。保護和傳承太極拳,演繹和延續中華古老的太極文化。太極拳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終將成為全世界人民共享的文化遺產,為人類的健康、文明、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武式太極拳健身太行山
推薦閱讀:

世界十大強國是哪些?
歐洲、南海、韓國風雲四起,美國將徹底輸掉新冷戰!
美為何對朝突然示好?背後原因轟動全球
全球七大洲,你知道這七大洲有多大嗎?最直觀的數據告訴你。
中國政府強調經濟發展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TAG: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