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天才」到「蠢材」 王朔罵魯迅

  如果說王朔在推出《我看金庸》時還是「天才」,推出《我看老舍》時是「庸才」;那麼,日前在他推出《我看魯迅》時,已是一個「蠢才」。

  在《收穫》雜誌今年第2期上,赫然刊出了王朔的《我看魯迅》。通讀這篇約7千字的評論文章,發現其東拉西扯,言不及義,觀點模糊,充分暴露了王朔近期寫作的兩個特點:「無知」又「無畏」,只能讓人給他下「黔驢技窮」、「江郎才盡」的評語。

  文章一開始,面對浙江籍作家,王朔再一次自我感覺良好。他說,「魯迅那種二三十年代正處於發韌期尚未完全脫離文言文影響的白話文字也有些疙疙瘩瘩,讀起來總有些含混。」怪魯迅把「的」一律寫做「底」,「好像錯別字似的,語氣也變得夾生」。殊不知二三十年代的白話文也就發展到那個階段,儘管不規範,卻不是魯迅的錯。

  王朔認為,魯迅備受推崇的小說《阿Q正傳》「是非常概念的」。他說,他原來也「視其為揭露中國人國民性的扛鼎之作」,但看了嚴順開演的同名電影后給「膩」著了。因為電影《阿Q正傳》「沒走人物,走的是觀念」,所以他得出結論:小說《阿Q正傳》也只是「精神勝利法」、「假洋鬼子」等「現成概念」的集成,「阿Q是概念的產物」。從對電影的判斷等同到對小說的判斷,真不知道王朔在這裡運用的是什麼邏輯。

  其實,讀過王朔「頑主」系列的讀者都知道,王朔筆下所謂的「頑主」,才是真正的「概念的集成」,他把從各個地方聽來的痞子腔調扔到籮筐里,連「過把癮就死」、「千萬別把我當人」等痞子口號都是現成從人家嘴裡「偷」來的———這在《我看王朔》一文中,他都有所「坦白」。

  王朔寫的是小說,他也寫得出長篇(且不管《看上去很美》看上去究竟美不美);所以,他堅持認為,「一個正經作家,光寫短篇是可疑的。」所以,他進一步得出結論:「魯迅光靠一堆雜文幾個短篇是立不住的」,「沒聽說世界文豪只寫過這點東西的」。從這個推論也可以看出,儘管咱們的王朔一向自詡是「碼字兒」的,但他其實是很在乎「作家」這個稱號的———除了他配,連魯迅都不配!

  說到魯迅「痛打落水狗」的精神,王朔不以為然,說後來的文壇以此「效顰」:「大事小事一直不順的倒霉蛋、心理變態的自大狂和一幫普普通通的憤世嫉俗者都來了。」如果記者沒有得健忘症的話,王朔近一段時間罵完這個罵那個,這倒像在說他自己———唯一不像的是,人家罵了也就罵了,王朔罵了以後會「耍賴」,會「不予承認」。

  其實,評論界早就有評論(包括批評)魯迅的文章,這篇《我看魯迅》被拋了出來,但別再讓王朔自認為又做了一次「文化英雄」。


推薦閱讀:

世界上有哪些被淹沒的天才?
如何評價周杰倫最新專輯《哎呦,不錯唉》 究竟是天才歸來還是江郎才盡?
為什麼高斯以後再也沒有高斯這麼厲害的人物了?
亞倫·斯沃茨 (Aaron Swartz) 是怎麼樣一個人?
為什麼很多天才會選擇自殺?

TAG:天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