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釋與解構——皈依在佛教倫理實踐的運思
詮釋與解構——皈依在佛教倫理實踐的運思
生根活佛·仁孜尼馬著
自序
中國西藏本土有一個傳統風俗,就是有崇拜神只的習慣,在引日唐書·吐蕃傳》中說:「與其臣下一年一小盟……令巫者告於天地山川,日月星辰之神……」,大家都認為藏族信仰藏傳佛教之前,崇尚苯波教。實際上崇拜神只、龍王、日、月、星、山神、河神、天體宇宙,是西藏民族傳統的風俗習慣,這種崇拜不僅僅是藏地,在漢地、蒙古、國外都有。羌族、普米族、納西族等很多民族有對地神、山神及河神的崇拜。西藏文化中吸收了很多民間宗教。古往今來,在藏地流傳的朝拜神山、放風馬旗、燒香禮拜、雕刻經石、跳金剛舞、轉經筒等,皆誤以為是印度佛教,其實這些都是西藏本土的民間文化。很多身上披著佛教僧衣的人和手裡拿著毛筆的藏學專家們,不知民間宗教與苯教的區別,也分不清印度佛教和藏地民間風俗,到處亂講苯教只是崇拜神只、龍王、日、月、星及天體宇宙,並不是佛教,這對於印度佛教和民間宗教來說也是最大的恥辱。
很多藏傳佛教徒給弟子傳教佛法時,專門傳教護法神的修法,在藏地很多佛教寺院里供的是世間天神、天王和殺過很多人的將軍,他們認為這些都是佛菩薩的轉世,人民也認為這些天神和將軍都是佛和菩薩,這種情況在漢地有些寺院也很多,比如古代一些有名的將軍就成為了寺廟的護法,所以人們有時真的分不清佛教和民間宗教的區別,因此很容易被一些打著佛教的幌子的人欺騙。
苯教寺院里所供的是佛、菩薩及大成就者,不是神與殺人的將軍。那麼苯教不供護法神嗎?苯教也供護法神,但不供世間神和將軍,護法神也不是苯教的主供。
神是六道輪迴中的眾生,屬於天道,他不屬於佛道;佛是超越六道輪迴,進入出世間的,他不屬於世間的神。但人們認為神有掌控萬物的生殺大權,主宰吉凶禍福的能耐,所以拜神尋求現世的護佑和消除災難。的確神能幫助我們得到暫時的世間財寶並可以消災,但無法增添出世間的財寶,更無法究竟解脫。佛從來沒有說過自己有掌控萬物的生殺大權,主宰吉凶禍福的能耐,佛只說過生死是自然的規律,吉凶禍福是因緣和合而來的,也是自己造出來的,想改變要依靠自己,佛不會欺騙眾生,佛說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理,證得通達本性的智慧。苯教很多經典里記載,想超越生死的話,要將自己的智慧開發,認識自己(認識無我)的時候,你已經超越了生死;因善果福,因惡果禍,善惡生於心。如果你不想超越生死的話,佛和神誰也解救不了你,吉凶禍福都來源於心,所以,只有自己能解救自己,自己能創造自己的命運,所以自己是自己的救星人,佛指點,神支持,自己去創造。「宗教愛說神話,佛陀愛說真理,苯教愛說正見」。
這本書我寫了苯教對皈依的解釋及皈依三寶的重要性,讓大家從最基本的皈依法門來認識和了解佛教吧。不論你現在是否皈依,或者是否信仰佛教,首先我們要正確地認識皈依。有很多人說自己信佛但是不敢皈依,因為害怕受到很多約束,以為皈依以後就不能再吃肉、喝酒等等有很多戒律。其實這都是對皈依沒有正確的認識,因為皈依不是受戒,受戒也不是出家。皈依只是我們正式進入佛教大門的開始,真正地成為了佛的學生,皈依後才真正受到佛法僧三寶的護持了。祝願大家早日走上覺悟之路!
生根活佛寫於北京
2009年1月15日
目錄
皈依的含義
皈依的基業
皈依的心態
皈依的分類
二乘三寶
二諦三寶
因果三寶
皈依的基本
何謂真正的皈依
為何叫三寶
皈依的內容
外面的皈依三寶
裡面的皈依三根本
秘密的皈依三修義
極密皈依佛性
苯教特殊的皈依
外皈依如意四寶
內皈依四對境寶
密皈依智慧四寶
絕密皈依四大手印寶
皈依要用純潔心
皈依的儀式
皈依的證行
皈依的功德
皈依的戒律
皈依要頂禮上師嗎
皈依三寶需要吃素嗎
皈依後可以拜神嗎
皈依的信物,
居士五戒
附:生根活佛前世傳記寶鏡
皈依的含義
我們首先要知道皈依是什麼意思,皈依是一個人信仰佛法體現在自己行為方式中的一種虔誠禮儀。按照佛學實踐層面來講皈依的意義,「皈依」也可以寫成「歸依」,「皈」與「歸」的讀音和意義相同。皈就是回頭,依是依靠。在漢文化《說文解字》里是文化學的直觀通解,不具有信仰修行的意蘊。總而言之,佛理的皈依告訴你:你不要盲目地往前走,必需要回頭尋找一個真正對自己有幫助的依靠者。你自己找到依靠者的時候,就要把自己的身口意反饋規指依靠的對象,歸向它、依靠它。那才是真正的皈依。你在人間也好,天間也好,在六道輪迴里沒有真正的快樂與安定的生活,只有痛苦與折磨,你還是這樣往前走的話,除了接受痛苦和煩惱之外決定沒有快樂,而且沒有歸屬,更沒有依靠人,那麼你怎麼辦呢?你的眼前只能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條是往上通往極樂世界永遠快樂的路,另一條是往下繼續輪迴承受痛苦的無奈選擇,如果你想獲得永遠快樂與往生極樂世界的話,回頭尋找一個歸屬和能依靠的人,帶你走向通往極樂世界的道路;假如你還是往前走的話,只能繼續承受輪迴的痛苦。你就像躲避仇人的流浪者,沒有依靠和歸屬感,也沒有安寧的生活,現在你已經到了一個不知所屬的聖俗臨界點,前面有敵人,後面有仇人追殺,這樣關鍵的時候,你怎麼辦?必須要尋找一個能戰勝仇人的英雄或帝王,你才能有救。修行體悟高於空洞的教化,無始劫以來,你在六道輪迴里轉來轉去,實在沒有依靠,沒人度化,必須面對和接受各種痛苦,沒有得到真正的快樂,這是非常可惜的。想脫離輪迴痛苦的話,必須要找一個依靠的人,而且有能力救度輪迴痛苦的人,但現在很多人依靠玉皇大帝、神、四大天王等天宮裡的神,其實皈依他們是沒有用處的,因為他們自己還在輪迴痛苦之中,自己還沒有脫離輪迴的痛苦,怎麼能救度他人超越輪迴呢?他們根本沒有救度六道輪迴痛苦的能力,而且天宮裡的神眾墜落人間或地獄,會憂愁而死。天宮裡的神眾根本沒有能力去度化他人,你求他們除了無端浪費時間以外,再沒有好處可佑。能夠救度輪迴的人只有「三寶」,「三寶」才有真正救你的能力,所以你要回頭依靠三寶以及皈依三寶,三寶就是佛法僧。皈依三寶就是你的身口意歸向三寶、依靠三寶、恭敬三寶,從此你變成了佛的弟子,也稱為佛教徒。
皈依的基業
我們做任何事情基礎都要牢靠,基礎要打好,這很重要。若你要修建一座高樓大廈,需要準備很多材料,而且必須要打好基礎,這樣即使風吹雨打,氣候惡劣,也不會發生垮塌的事故,而且在風暴之中巍峨聳立。若你沒有打好基礎的話,暫時你修完了高樓大廈,但遲早會塌。皈依也一樣,必須要打好基礎,若你打好基礎,結果不用設想,自然而然就成熟的。若你沒有打好基礎,你皈依也沒有大的作用,你不會得到三寶的法力,也很難成就。我們的心就像一塊地,這塊地里種葯就會生出葯來,種毒就會生出毒來。心地里種善意就會得到快樂,心地里種惡意就會得到痛苦。所以你皈依時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心態,打好基礎,培養一個好的心態去皈依。那麼,皈依的基礎什麼呢?總的來說,能開啟一切正法之門就是皈依,開啟皈依之門最重要的是信心。我們不說皈依,做任何事情都要對自己有信心,對別人要有誠心,做事要有決心,做事情過程中要有堅持心,才能成功。所以信心不是迷信,是真理。皈依的基礎是信心,皈依之初內心漸生起堅定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依據雍仲苯教顯宗教法來講,信心又分為清凈信、欲樂信、勝解信三種。
清凈信是指,進入有許多佛像、經書、佛塔的殿堂或見到上師、善知識、高僧大德的尊顏,或者聽到彼等功德及事迹,以此類因緣,能夠立即想到他們的悲心廣大等,這種由清凈心引發而生起的信心稱為清凈信。
欲樂信是指,聽到惡趣輪迴的痛苦後生起想擺脫之心,若聽聞善趣與解脫的安樂則生起想獲得之心,聞到善法的功德後生起要修持之心,現見罪業的過患後生起想斷除之心,這些都是欲樂信。
勝解信則是指,了知三寶的不共功德與加持之後,從內心深處生起信解,知道三寶是一切時分無欺的皈依處,想到無論是苦是樂,是病是痛,是生還是死,任何事情無欺的皈依處——三寶都會知曉,除三寶之外,沒有其它的依靠和指望,這種堅定不移的信心稱為勝解信。皈依的人最起碼要有信心、誠心和決心。用三大信心去皈依,那才是合格的皈依。
皈依的心態
常人做任何事都是自私的,只顧眼前,沒有超越自我約束。無私的、沒有染污的心態叫清凈心,在皈依之前,我們要這樣內省和自問:我們現在皈依佛門到底是為了什麼?我是否為了今世得到地位、名譽、職業、財物在皈依?是否只是為了脫離三惡道,來世得到人天福報而皈依?或者只是為了個人從煩惱中得到解脫,達到涅盤而皈依?如果我們發現自己皈依有這樣的心態和動機的話,不是正見,是個錯誤的思想。我們皈依之前應該觀察自己的心態與動機是以哪一種,皈依的心態有不同的,因為眾生的根基和智慧有差距,所以皈依的心態大概可分為上、中、下三士道。
下士道的皈依:智慧很低的眾生為了今世長壽、健康、富貴、財富、名利、快樂的生活,或者害怕下一世墮入地獄、惡鬼、畜生等惡道,希望自己能得到人天的安樂。他恐懼的不是整個輪迴,只是輪迴里的一部分,所以就皈依三寶。這種皈依的心態,沒有清靜心,所以稱為下士道的皈依。
中士道的皈依:智慧中等的人,整個輪迴沒有快樂與幸福,從地獄到天界六道輪迴都充滿了痛苦,沒法躲避痛苦,所以厭離整個六道輪迴,希望自己一個人能從輪迴中得到解脫,希望自己得到涅盤,不願意再受輪迴的痛苦,懼怕輪迴痛苦,為了獲得阿羅漢果位,求授皈依。這樣的心態,沒有慈悲心,所以稱為中士道的皈依。
上士道的皈依:智慧很高的人,知道一切眾生曾經做過我們的父母,對自己恩重如山,但自己的父母在輪迴苦海中受苦,為了報答他們,因此我要皈依,修學佛法,成就佛道,讓他們能夠脫離苦海,覺悟解脫,為了利益一切眾生而皈依,就是上士道的皈依。三種皈依的對象都是三寶,只是心態不同。我們應該勉勵自己做出上等的發心求授皈依,修學佛法。皈依不在剪頭髮,得到法名與皈依證上。皈依在心中,用什麼樣的心態去皈依就獲得什麼樣的功德。
皈依的分類
皈依佛門的人首先要了解一個問題,為何皈依有分類?佛陀為了度化無邊的有情者,為適合種種不同的根基而宣說了八萬四千部法蘊。天下的有情者有二萬一千種不同的貪慾,佛陀為了眾生解脫貪心帶來的痛苦,所以宣說二萬一千部戒律,戒律法門能夠對治與控制貪慾之心;天下的眾生有二萬一千種不同的嗔恨之心,佛陀為了眾生解脫嗔恨心帶來的痛苦,所以宣說二萬一千部般若波羅蜜經,般若法門能夠對治與化解嗔恨之心;天下的眾生有二萬一千種不同的愚痴之心,佛陀為了眾生解脫愚痴心帶來的痛苦,所以宣說二萬一千部密宗,密宗法門能夠對治與消除愚痴之心;天下的眾生有二萬一千種不同的五毒之心,佛陀為了眾生解脫五毒心帶來的痛苦,所以宣說二萬一千部庫藏與大圓滿法門,大圓滿法門能夠解脫五毒之心。如是根據所化眾生的界、根性、意樂不同,佛宣說了大乘和小乘,顯宗和密宗,般若和大圓滿等無量殊勝法門,所以大乘有大乘的皈依和修法,小乘有小乘的皈依和修法,顯宗有顯宗的皈依和修法,密宗有密宗的皈依和修法,大圓滿有大圓滿的皈依和修法。如果都一樣的話,佛陀不必要宣說八萬四千部法蘊。依據《三藏經庫》記載,皈依可分二種:小乘的皈依和大乘的皈依,如果了知無論生於輪迴的善惡趣都不離痛苦的本性,是為了自己擺脫輪迴的痛苦,獲得寂靜涅盤的果位而皈依三寶,稱為小乘的皈依;如果是為了一切眾生脫離輪迴苦海中的痛苦,而安置於遍知無上真實圓滿正等正覺的果位而皈依,稱為大乘的皈依。另外還可分顯宗、密宗和大圓滿的皈依。現在見識淺薄,心胸狹窄的很多佛教徒認為,密法是四皈依,在皈依三寶之前,先要皈依上師,故與顯宗相違。實際上,上師是修學密宗的關鍵,也是修學顯宗的關鍵。如果你沒有上師,你怎麼去皈依,怎樣能夠學到佛法,誰給你解釋修行方法。我們皈依三寶時同樣也皈依了上師。有些人除自己的宗派以外不承認其餘宗派是正教,尤其是藏地有些人對西藏雍仲苯教邪見與誤解,在漢地對藏密多有疑惑,甚至誹謗,這些都是不了解佛法和宗派教義的錯誤說法。
二乘三寶
二乘指的是大乘和小乘。大乘教和小乘教,雖然都是佛教,但信仰對象、追求目標、思想境界、智慧見解、行為準則各個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別。「同樣的一句話,人人理解各不相同」,一個道理,大乘和小乘的「三寶」並沒有什麼不同的,但對「三寶」認識深淺和概念的劃分卻有很大的差別。
小乘可分毗婆沙論派和經論派兩種,他們對三寶的認識也有差別。小乘毗婆沙論派承認佛的色體是肉體和化身,不知有報身,認為佛的肉身屬於苦體,如辛饒彌沃和釋迦牟尼成佛之前和成佛後是同一個色體,不能把這樣的色體截然分成凡體和佛體。色體身具有三十二相,可以被看做「佛身」,但不是佛和佛寶。「佛寶」是指佛身上的那種特有的覺智。小乘經論派對佛的概念與毗婆沙派稍有區別,他們認為「具有三十二相的色體和佛的覺智法體都算是佛和佛寶。大乘佛教對佛寶的概念是佛寶具有八大功德,佛寶可分真諦佛寶和俗諦佛寶。佛可分法身佛、報身佛、應化身佛等三身佛。法身又分自性身和智慧法身。自性身具有五種功德和五種特性;智慧法身具有二智、五智、二十一組智慧神能。報身具有五常和五種特性。化身又分殊勝、工藝、普通化身等等。小乘佛法不承認佛有三身佛,因為小乘不知報身和法身佛。
簡單地解說大乘佛法中所講的佛寶具備的八大功德:無為、自生、非思維言傳境、大智、大慈悲、大神能、自事圓滿、他事圓滿。
1.「無為」指的是「無為功德」,是佛身中的「本性清凈功德」。所謂的「有為」法是靠因緣所生、有生有滅。佛的本性清凈是「無為法」,如虛空一般,非因緣所生,無相無色,不生不滅,沒有時空界限,原始清凈,本性光明清凈的方面。所以說一切眾生都有佛性清凈原本光明。眾生的佛性被污染遮蔽著,達到佛地時,不但佛性變成清凈,而且功德和智慧自然而然圓滿。佛的本性清凈就是永斷二障的清凈無為、無形無相、虛空寂滅狀態。
2.「自生」指的是「自生功德」,是佛身中的「自性自生功德」佛的自性作用是自然的、無動機目的、無意識、不動念、說法度眾等一切利樂眾生之事自然而然,按眾生的意願完全可以完成的自然作用,所以佛的一切行動作用都進入自然運行狀態。
3.「非思維言傳境」指的是佛的見性真智的特點,也叫無上菩提。佛的見性真智有三個特點:廣是現觀直覺,如鏡中顯影,無名相思維活動;二是「無二見」即主體意識和客體對象融為一體,如夢中境;三是遍知一切,智慧圓明通達,無滯無礙。
4.「大智慧」指的是佛的一切種如量智,也叫相對智。佛的智慧不但能明見一切事物的法性,也能知一切事物的種類形象、性能和事物的時空位置等等。佛的智慧就成為遍知的智慧,消除了所謂業障的智慧。
5.「大慈悲」指的是無相與無緣的慈悲心。「相」和「緣」指的是原因和條件,世間的慈悲是有條件的,佛的慈悲才是無緣無故無條件的,所以叫大慈悲。
6.「大聖能」指的是佛的大慈心和大智慧的功德能量和神通作用。
7.「自事圓滿」指的是佛為眾生超脫生滅輪迴而自己先要超脫輪迴,獲得徹悟自在。因此,將佛的這種斷悟功德稱做「自事圓滿」。
8,「他事圓滿」指的是佛的智慧、慈悲和聖能度化眾生,眾生的事圓滿成功。佛的「他事圓滿」還包括色體、報身、應化身和度眾事業。
小乘對佛法的概念,毗婆沙和經論二派基本相同,認為法可分教誨法和悟性法兩種,真正的「法寶」是道諦和滅諦之法。大乘佛法對法寶的概念是,佛法從性質上分「教法」和「悟行」兩種,「教法」是屬於教育手段,「悟行」是屬於思想境界、意識的形態。教法是正確地解釋萬物之理和解脫之道的佛法經典和理論方面內容,悟行是指如法修斷所獲功德和認識破斷、智慧的功能,簡單來說就是滅諦和道諦。通過學習教法才能達到悟性的,所以「教法」和「行法」有因果關係,悟行離不開教法。真正的佛法指的是「悟性」和「行法」。教法可分經和論兩種,佛言經典分顯法經典、密法經典和大圓滿經典三個部分。顯法經典分經、律、論三類;密法經典分為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四類;大圓滿經典分為心部、空部和訣竅部三類。實際上佛教的經典等文字資料和理論知識、教育手段等屬於「佛法」範疇,但不是「法寶」。真正的「法寶」是通過佛法聞思修而獲得的滅諦和道諦。所以說佛法的「教法」雖然是「法」,但不算「法寶」,只有「悟行」與滅諦和道諦才是法寶。所以三乘的道智和果智、佛的自性法身和智慧法身都是法寶,三乘的滅諦和道諦也是法寶。真正的法寶具有八種特性:不可思議、無二、無念、清凈、光明、對治、滅諦、道諦。
1.不可思議指的是真正的法寶所指的悟境,法寶的悟境就是佛自證親驗的境界,佛的悟境對凡俗來說是不可思議的,所以說「真法不可思議」。
2. 二滅指的是煩惱和煩惱所引起的業從根本上消除與滅掉,就是被古人稱為「無二」的境界,是滅諦的境界。
3. 無念指的是沒有思想意識中的倒錯意識或妄念。簡單來說倒錯意識,比如說不潔凈的身軀錯認「潔凈」;貪愛本意是痛苦,錯認為是「快樂」;身體和意識本意是「無常」,錯認為是「常住」;人的本意沒有「我」,錯認為有「我」的觀念是倒錯而虛妄,消除這種虛妄的念頭,就是寂滅「無念」境界。
4. 清凈指的是沒有煩惱和業障的智慧與道諦,道諦自身就,是無漏與清凈,它的本質無染清凈,作用也能使修道眾生得到「清凈」,這就是法寶的清凈德性。
5.光明指的是智慧和道諦明察一切事物的本性和現象時,如陽光一般驅散黑暗、照亮萬物的智慧功能啟發出來。因此,如理、如量道智的性質是「光明」。 『
6.對治指的是智慧和道諦的作用,它們的作用是對治煩惱和業障。一切眾生煩惱的根源是我執無明和法執無明,智慧和道諦如醫生下藥治病一般,對治無明和執著。
了.滅諦指的是寂滅,就是說破除煩惱和業障的根源,寂然無為的狀態。
8.道諦指的是無漏智慧和功德,修道破除八十一種粗細煩惱之後獲得八十一種解脫的智慧叫道諦智慧。
小乘僧寶的概念是,「僧寶」是「聖僧」所具有的離欲狀態和覺智,不是僧體。大乘僧寶的概念是,僧人是佛教弟子中的職業修道之士,是佛陀崇高思想品德的繼承人,是堅持、保護、弘揚佛法的核心力量。從佛教徒來講佛教有出家和在家兩種弟子。出家可分沙彌、沙彌尼、比丘、比丘尼。這些都屬於出家弟子,出家弟子的主要特點是過獨身生活,不結婚等戒律規定更多,要求更嚴;在家受戒弟子要守持五戒,即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言、不飲酒五戒。在家弟子可以結婚。修密宗的弟子具備六個條件,密宗的弟子也分出家和在家兩類。僧人可分聖僧和凡僧兩類,三乘見道以上的僧人稱為聖僧,見道以下的稱為凡僧。見道就是開悟與見到本性的證得見道,獲得五分別的現觀直覺定中的智慧。可以說開悟後就是得道聖僧,再不會退轉下墮,再不會產生違戒的惡行,已具有自生的息惡揚善之戒體。「三寶」中的「僧寶」指的就是聖僧,不包括凡僧。所以僧人和僧寶的含義不同。僧寶的八大功德是:如理見、如量見、自我見、離貪著、離滯礙、離俗氣、悟德、斷德。
1.如理見指的是明見事物的法性,就是說明見「人無我」和「法無我」的究竟空理。
2. 如量見指的是明見因果報應等各種事相的智見。
3. 自我見指的是見道以下的眾生,沒有悟到自性,見不到自己的根基和道的層次,所以度不了他人。開悟見性以後,明見自己和他人的根道因緣果報,有了自度和度人的條件,才有了被稱為「僧寶」的資格o
4.離貪著指的是有貪就有其它煩惱,真正斷絕貪慾,才能達到見道。見道以上的僧寶能破除煩惱障,達到解脫的境界,見道以下沒有破斷煩惱的能力。
5.離滯礙指的是破斷所知障。世俗的智慧非常有限,是因為障礙太多,所以不能破斷所知障,達到見道就開始破斷所知障。
6.離俗氣指的是遠離貪戀世間幸福,只有菩薩道的聖僧才能遠離貪戀世間幸福。小乘還追求自享寂靜涅盤之樂的「俗氣」,這條說明了大乘聖僧的大慈大悲心。
7.悟德指的是見道以上的智慧和功德。
8.斷德指的是見道以上的滅諦功德。
二諦三寶
二諦是真諦和俗諦,真諦是真實和標準之義;俗諦是假名、現象、非真實之義。三寶可分真諦和俗諦兩種,因為萬法皆有真諦和俗諦。真諦三寶是真實的三寶,俗諦三寶是非真實的三寶。
佛可分兩種:色身佛和法身佛。由於有緣福德資糧究竟圓滿,面對一切凈及不凈所化眾生應現利他,有貪報身及無貪化身的兩類身形叫色身佛,由於無緣妙智資糧圓滿,空性得有大菩提心攝持的無漏善德的果位,斷證功德已達到究竟的智慧法性叫做法身佛。三身佛之中法身佛是真諦三寶中的佛,法身佛是諸法的本性,無形無相,遠離言說思議,依分別自證智慧所行境之法性,古被稱為「真諦佛」。三身佛中的報身和應化身是俗諦三寶中的佛,報身和化身佛有身形,有形有相,依分別心識所行境之俗法,古被稱為「俗諦佛」。
法也可分兩種:教法和證法。教法是經典和理論知識性的佛法,經和論都屬於教法;證法有兩種:道諦法和滅諦法,道諦法是證得白果滅諦之道,如三學(戒定慧)和五道。滅諦法是依道諦永斷業障和煩惱,究竟不生,輪迴因果相續斷滅,如證得無病之樂的涅盤。佛法之中教法和道諦法是俗諦三寶中的法寶,教法和道諦法都是證得滅諦法的工具和手段,有變不穩定的佛法,古被稱為「俗諦法寶」。佛法之中滅諦法是真諦三寶中的法寶,依聖者智慧永滅業及煩惱的種子,究竟不生,獲得永不變動的勝義寂滅之法,古被稱為「真諦法寶」。
僧人是俗諦,所以沒有真諦的僧人,僧人可分入道的凡僧和見道以上的聖僧兩種。安立名言來講,入道的凡僧是俗諦僧伽,見道以上的聖僧才是真諦僧伽。進入資糧道和加行道的僧人是俗諦三寶中的僧寶,它們已經入道,但沒有見到諸法本性的空,所以他們屬於入道之中的凡人,古被稱為「俗諦僧寶」,見道和修道的僧人是真諦三寶中的僧寶,他們見到諸法的本性空和無我,所以他們屬於入道中的聖人,古被稱為「真諦僧寶」。
三寶之中的法寶和僧寶都不是究竟的皈依處和終極救星,因為佛法和僧人都是到達佛境的工具性的法,達到佛境之後,就沒有用處,自然就拋棄。簡單來說,滅諦與涅盤就像彼岸,道諦法、經典教義和理論知識像渡江河的船筏,是工具性的法,渡過江河之後,船筏就沒有用處,需要拋棄。道諦法就像渡江河的路線,經論是文字詞語之類,完成傳情達意的任務後,道諦和教法都失去作用而要拋棄,所以法寶都不是終極救星。另外,見道以下入道的菩薩、聲聞、緣覺羅漢等的見真智慧道諦和破障境界滅諦沒有達到究竟圓滿,所以他們的道諦和滅諦有假,見道以上的入道聖眾,雖然破除煩惱障,但沒有消完所知障,他們還沒有達到徹底自在,所以他們都不是究竟的皈依處和終極救星者,佛才是究竟的皈依處和終極救星,因為佛達到無上的境界,獲得圓滿的功德,達到終極的果位。
「無我」和「空」,大小乘都講,但沒有相同含義。研究佛法的人,必須分清同一術語大小乘各派的不同概念。講大乘法時,必須按照大乘各派的說法理解,絕不能稀里糊塗。
因果三寶
許多人都認為只要心中有佛就足夠了,皈依不皈依只是一個形式問題,用不著特彆強調。說這些話的人大部分根本就不了解佛教,他們從別人嘴裡聽說關於佛教的一鱗半爪的「知識」,自己不皈依,而且還阻擋別人皈依。有些佛教徒雖然皈依了,但對佛法不大了解,皈依三寶以外講密宗皈依三根本時非常不理解,說密宗不是佛教,這種情況很多。今天我講因果皈依的話,也許許多人也不會接受的,但我是依據《三藏經庫》記載而講,因果皈依的說法在苯教經內很重視,皈依可分因三寶和果三寶,如果要想深刻了解「皈依」的意義,首先就要了解「因三寶」和「果三寶」所指的不同含義。「因三寶」指的是身外的三寶,古稱為「外三寶」。「外三寶」中的「佛」指的是已成佛的辛饒彌沃、釋迦牟尼、阿彌陀佛等十方三世一切佛;「法」指的是佛像、佛經、佛塔、已成佛的慈悲和智慧;「僧」指的是見到空性的聖人、菩薩、羅漢、大成就者。初步皈依的人首先要皈依「外三寶」,因為「果三寶」如埋在地下的植物種子,「因三寶」如空氣、陽光、水分,種子雖有生機,但如果沒有適度的空氣、陽光、水分,就永遠無法成長。一切眾生皆有成佛的種子——佛性。眾生的佛性被無明我執遮蔽,如果沒人告訴眾生,眾生永無覺悟。辛饒彌沃和釋迦牟尼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他們已經覺悟了佛性,他們有資格成為我們的皈依處,所以我們要專心致志地皈依佛,把一切佛當成自己心靈的老師,才能令眾生有覺悟佛性的希望;如果沒有佛法住世的外部環境,不聞佛法,不入正道,絕無開悟見真的可能,因為佛法是覺悟佛性的唯一路線,我們要皈依佛法,學習佛的教誨,進入佛的正道;如果沒有僧人的環境,沒有人打開佛法的奧妙,雖然成佛的根本是佛法,佛法的內容只有通過僧人才能傳達到你,若沒有僧人指點,你永遠不會理解佛法的內容,進入不了覺悟佛性的正道。眾生的佛性就像種子,想種子發芽的話,必須誠心皈依「三寶」。
「果三寶」指的是身內的三寶,古稱為「內三寶」。是皈依大乘佛法的最終目的。「內三寶」中的「佛」指的是自己心中的佛性與如來、三身佛,自心修成「法身佛」;自身修成「報身和化身佛」。「法」指的是自己修三身佛中獲得的道諦和涅盤。「僧」指的是見到空性的聖人、菩薩、羅漢、大成就者,也是指在修道的同時獲得一般聖僧的資格,在八地獲得不退轉高位聖僧的資格等。大乘十地之末期,以金剛禪破除二障最細分習染而成佛時,才獲得圓滿「三寶」。總的來說,常樂我凈的自性身為「佛寶」,獲得無上的智慧確為「法寶」,作為人格意識的佛,屬於「僧寶」懂得這些道理,才能理解真正皈依三寶的道理。
皈依的基本
我們把自己看作病人,如果得了病,怎麼辦?應該尋找一位能治病的醫生,讓醫生配藥,才能治好病,若不找醫生,自己沒有學過醫學的人,看一些藥方給自己配藥,這樣能治好病嗎?不可能,因為你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得的病是什麼,怎麼配藥,應該吃什麼葯。對於病人來說,要醫治自己的病,必須要尋找一位良醫,找到良醫的時候,首先要信任醫生,如果不相信醫生,醫生怎麼能給你治病。不信任醫生,醫生配的葯不會有效果。想治好病,先要信任醫生,然後按照醫生的吩咐去吃藥,才能有希望治好自己病的希望。皈依也一樣,首先你要相信三寶,相信三寶是學佛最初的基礎,三寶是學佛的大門。皈依的根本是信心,如果你對三寶沒有信心和虔誠心,你永遠進入不了佛法的大門。信仰和虔誠心是皈依佛門的基礎,若你想成就佛果,對自己要有信心,對佛要有誠心,對修法要有決心,對僧人要起恭敬心。如果你想要成就,那麼成就的根本是佛法,對於佛法的決心是學佛的基本道路,缺少了虔誠,學佛的路也就斷了,佛的智慧和上師的加持都不能得到,虔誠的心就像腳,沒有腳的話門內外的事情很難辦到。虔誠就是真心地願意接受別人的思想和行為。如果不願接受他人的思想和行為,即使奇妙的訣竅及寶藏在父親手心,兒子也得不到,如果兒子不願意接受的話,父親再急也沒用。如果沒有虔誠心,你在具格的上師身邊幾百年一起過生活也沒有用,連一句修法和一個道理也不會用。成就無上菩提道的根本是佛法,要打開佛法大門的話,必須要用虔誠的心才能打開,沒有虔誠心的話只能在佛法大門旁邊站著,哪天心中對佛法產生虔誠心就可以進去。虔誠心是皈依的基本,沒有虔誠心,無法皈依佛門,若沒有進入佛門無法獲得皈依戒,也沒有辦法獲得菩薩戒,更不能遵守密乘的誓言,一層層往上,所以首先要具備信心和虔誠心。苯教經典《大乘佛法》云:「不管男女、年齡老少、聰明與否,不管什麼樣的狀態,都要具備虔誠心,誠心如大樓的基礎和良田。」誰有虔誠心,誰可以大方地進入佛法的大門,佛法的大門是永遠向眾生開放的,就看你自己願不願意進去了。
現代很多學佛人,有一些通病,他們自己找一些佛經,然後依靠自己的感覺和直覺去理解佛法,能理解佛法的奧妙嗎?能證悟真理嗎?能認識佛性嗎?能解脫輪迴的痛苦嗎?幾乎是不可能的。佛法是博大精深的深奧道理,超越凡人的思想。很多人看讀佛法,從表面上能理解一些道理,能講一些問題,覺得自己領悟真理,實際上這些人遇到煩惱病痛的折磨,處境悲諒,苦獄災難的時候,比誰都痛苦,根本不知如何對治才能解脫,不會應用智慧,所有墮入三界六道輪迴的眾生,不明白俱生無明遮蔽自己的智慧,被所執和迷妄捆紮和糾纏著,微妙的佛法是我們脫離輪迴災難的最好辦法,但只靠自己的理解,永遠不會把佛法應用到脫離輪迴之上。因為他們不會擁有煩惱的同時,讓智慧自由行使,如果控制煩惱,執著解脫,同樣的痛苦。所有的煩惱如毒一般,是所有痛苦的根源,但我們應用自己的智慧,把毒改變成藥,以葯來治療自己的病,那才是真正的良藥,也是真正的修行者。如同前面所提,你是否求授皈依,取決於自己,沒有人逼,要反觀問自己對三寶是否有信心、虔敬心,若是沒有,只是人家拉我們來,我們就說好,這並非真正的皈依。
何謂真正的皈依
我們學佛也好、修法也好、行善也好,無論你作大事還是做小事,做事之前都要有這個誠心,這個誠心就像鐵鉤,可以讓你獲得三寶的法力,你的善根獲得圓滿。若你皈依之前缺少虔誠之心,你進入不了佛的道路,你的善根永遠不會圓滿,所以虔誠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做任何事的出發點是「心」,但多少年過去了,我們還沒有正確地認識到自己的心是什麼?一般人都認為心是腦力和思想。從佛教的角度來講,顯宗、密宗和大圓滿對心的看法也不一致。從皈依的角度來講,心可分兩種,一種是混亂心,另外一種是純潔心。凡夫人的心態不是很純潔,而且很混亂,沒有擺脫俗人的思想,對三寶產生懷疑和顧慮,永遠看不到三寶的功德和得到加持。另外純潔心,就像一塊良地,無論如何依靠三寶、相信三寶、深信三寶,內心裡只有三寶。我們要珍惜這塊良地,也要管理好,這塊地里不讓生起混亂的東西,你才能想種什麼就可以種什麼,而且得到的果也是純潔的。皈依三寶要有一顆純潔的心,才能看到三寶的好處與功德,能認識到佛法深奧的意義。
何謂真正的皈依呢?我們的混亂心歸回純潔心,或者對三寶懷疑的心歸回深信三寶之心,如何歸回呢?比如說,過去對三寶沒有虔誠心,自己提醒自己,或者多聞佛法,多看三寶功德經書,把對三寶懷疑的念頭消除,把自己的身口意歸指依靠三寶,深信三寶,你才是真正的皈依。因為你的混亂心歸回了純潔心。簡單來說,把上師當做普通人的念頭是混亂心,把上師當做佛陀的思想是純潔心,因為你把上師當作普通人就只能得到普通人的加持,你把上師當作佛陀就會得到佛陀的加持,這對自『S今後的智慧開啟是非常有作用的。
真正的皈依就是染污的心歸回清凈心,達到平常心,煩惱和「我」執歸回無我的智慧之中,痛苦歸回快樂,惡意歸回善意,自私心歸回菩提心,妄念歸回無念,思鶩歸回無思,散亂歸回無散心,衝動歸回安靜,負面歸回正面,我執歸回無我,輪迴歸回涅盤,迷惑歸回覺悟心,諸法歸回本性空,分別心歸回無分別,心歸回心性,明慧歸回空行,黑暗歸回光明,染污心歸回清凈心,有相法歸於無相法,有為法歸於法性空,心所法歸於心性法,戲論法歸於無戲論法,這才是真正的皈依。
為何叫三寶
人間傳說的如意寶,是心事如意的一種聖物。你誠心祈求如意寶,能延長壽命,增添福報,財源茂盛,改變命運,心想如意,所以被人們稱為如意寶,人們還認為如意寶在海島上,西藏俗語說:「不曾到海島,安得如意寶?」過去的歷史中看到很多商人去海島取如意寶的故事。人們的心中的如意寶是很神秘的寶貝。如果世界上真正有人間傳說的如意寶,他也只能使人間與輪迴中的眾生心愿滿意,但不能使涅盤和佛國的心愿滿意。如意寶不是真正的寶,真正的寶就是三寶,因為三寶能圓滿今世人間的事業,還能圓滿來世與成就涅盤的事業。三寶還能消除我們的業障,化解痛苦、凈化煩惱、治療疾病、增加智慧、延長壽命、增添福報、改變命運,誠心祈求三寶,心愿自然就成就。
我們從過去到現在,從現在到未來,在一生又一世的時間推移過程中,流轉在苦海中救度我們的是三寶,我們依靠三寶才能到達彼岸。但眾生愚痴,不知皈依,有的人知道皈依,但拜外道師父,邪見迷信。有些人迷戀世間的財寶、權位、眷屬、生命等,沒有時間去皈依三寶。世間的人,以為依靠金錢財物能解決個人的生活問題,所以金錢財富對他們來說是「寶」,但這些寶逢到水災、火災、遇到盜賊、惡棍,或生了不肖兒女,財富一轉眼就變成空。金錢是世間的財寶,不是出世的財寶。真正的出世的財寶是佛、法、僧等三寶,佛、法、僧可以增長人的智慧、慈悲、壽命以及令身體健康,而且得到精神升華的安定。簡單的說,佛是救主,法是真理,僧是尊師三者都是令眾生得度的重要因緣,缺一不可。譬如佛是良醫,法是妙藥,僧是看護,對於患病的人來說,唯有同時擁有三者,才能治病。人生亦然,唯有依靠佛、法、僧三者的力量,才能離苦得樂,到達自在解脫的世界,因此佛、法、僧叫「寶」。
皈依的內容
苯教《無垢光榮經》云:「眾生之緣浩如煙海,不勝枚舉;大幹世界紛繁萬千,不可想像;師祖誨諭之多,不可思議。」在此三千大幹世界,塵埃萬千中,如將其一微粒置於一北方世界之境,塵埃將盡,但世界仍有無數,可見北方世界浩浩無邊,四方世界不可勝計。上方世界佛祖無時不思下方眾生,下方世界無時不在佛祖護佑之下。這樣無數世間里,有無數的眾生,為了眾生,無數佛租的化身降臨到人間,所以佛和菩薩無處不在,處處都在。降臨人間的化身佛為了眾生悟而不迷,離苦得樂,依據眾生的根基傳教了八萬四千部法蘊。八萬四千部法蘊的分支是無數的,所以說佛法是無邊無際。不同的眾生依據自己的智慧學佛修法也不一致,有些學顯宗,有些修密宗,有些學大圓滿,所以修行佛法的高僧也數不清。總的來說,佛有無數,法有無數,僧有無數。我們皈依的佛不是一尊,所有的佛都要皈依,若你皈依時只皈依一尊佛,排斥其它的佛,這種皈依不是正確的皈依。現在藏地很多活佛、法王和佛教徒排斥苯教的佛,在漢地很多佛教徒排斥藏傳密宗的佛,那麼,這些人是真正皈依了佛嗎?他們根本沒有皈依佛,因為一切佛的本質是一不是二,誹謗一尊佛,實際上誹謗了所有的佛。誹謗佛的人永遠見不到自己的佛性,現在很多佛教徒學佛十多年,連一點點感應都沒有,多數是與誹謗佛有關係;我們皈依的法不是一個教派和一部法門,所有的佛法都要皈依,若你皈依時只皈依一個教派或者一部法門,排斥其它的教派和法門,這種皈依不是正確的皈依,因為你違反了佛法。在藏地很多人排斥苯教,或者教派之間排斥與偏見,在漢地很多人排斥藏密或者凈土法門,那麼,這些人是真正皈依了法嗎?他們根本沒有皈依法,因為誹謗一部佛法,實際上誹謗了所有佛法,一切佛法的基本慈悲和智慧是一不是二。誹謗佛法的人學佛修法也成就不了佛。現在很多學佛修法的人,剛開始對佛法很有興趣,但越學越迷惑,越修越疑惑,最後退步而邪見,與誹謗佛法有關係,誹謗佛法的罪不是輕的,十惡之中業障最重的罪是邪見。我們皈依的僧不是一個出家人,所有的僧人都要皈依,若你皈依時心裡只皈依一位師父,排斥以及侮辱其他的高僧,這種皈依不是正確的皈依。在藏地很多信徒們把自己的上師當做佛,其它教派的高僧當做普通人,而且有些人說漢地的僧人學問高修行不好,不是高僧大德。在漢地很多佛教徒排斥藏族的僧人,或者不尊重師父,那麼,這些人是真正皈依了僧嗎?他們根本沒有皈依僧,因為所有高僧大德的心愿是相同的,他們的心愿將佛法傳播到全世界,救度一切眾生,願世界和平。現在很多信徒誠心想學佛,但恰恰遇見假活佛和假法師,這與你自己前世以及今世對僧人不敬的罪有關係。
三寶是所謂佛法共同的皈依處。三寶以外沒有皈依處,佛法內部也有不同的皈依儀軌和方法,都是三寶以內。依據《三藏經庫》記載,皈依有五種分類,即外面的皈依三寶、裡面的皈依三根本、秘密的皈依三修義、極密皈依佛性和顯密合壁的皈依四寶。外面的皈依是顯宗的皈依,也是佛教徒共同的皈依;裡面的皈依是密法的皈依;秘密的皈依是密宗最高的皈依;極密皈依佛性是大圓滿的皈依,就有分別。如意四寶是顯宗和密宗合壁的皈依。裡面的皈依是大乘的皈依,秘密的皈依和極密皈依佛性 就是不共同的皈依。另外,皈依處還分四種:外四種如意寶;內四種所緣寶;密四種智慧寶;絕密四種法印寶。
外面的皈依三寶
外面的皈依三寶,就是佛、法、僧三寶,佛是導師、法是道路、僧是道路上的友伴。以世間看法比喻:佛是老師;法是老師教授的內容;僧是我們的同學。另一比喻:我們是無始以來受煩惱折磨的痛苦病人,為了要醫治煩惱帶來的痛苦大病,我們需要葯,最好的葯就是正法,最好的治療者就是佛,最後還需要友伴一起來幫助我們,這樣的話我們的病自然就會痊癒。我們佛教徒都是佛的弟子,佛祖是我們的老師,我們是佛祖的弟子,佛祖不是一個人,在大幹世界裡有數不清的佛祖。佛祖們為了眾生髮很大的慈悲心來教導我們,可是眾生的智慧和根基都不一樣。所以佛祖為了智慧上善的眾生,傳了大圓滿法;為了智慧中等的眾生,傳了密法;為了智慧較低的眾生,就傳了顯宗法。不能說佛陀有分別心,是眾生的智慧不同、心裡想的都不同,所以佛法有許多宗派,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不論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印度佛教、象雄佛教、大乘、小乘、顯宗、密宗、大圓滿,所有的佛教徒皈依三寶都是一樣的。譬如,你們以前皈依過顯宗師父的,已經皈依了佛法僧;皈依過象雄佛教師父的,也是皈依了佛法僧。這是共同的皈依,是沒有分別的。所以佛教所有的佛菩薩,都可以拜,也一定要拜。為什麼呢?我們很需要增長福報和智慧,拜佛的功德可以增加你的智慧和福報。我們作為一個佛教徒,無論到任何一間寺院,無論顯宗、密宗,一定要起恭敬心,用身、口、意來恭敬佛、菩薩和出家人,頂禮、燃香、供燈,這都是增加自己福報的方法。三寶是我們究竟的皈依處,最究竟的皈依處就是佛,法與僧是現前的皈依處,真正究竟皈依處是佛。
佛:指的是覺悟者,也指智慧,是無限的。佛就是一個覺悟者,怎麼樣的覺悟呢?就是覺悟到一點迷惑也沒有,一點業障也沒有,一點煩惱都沒有,一切智慧圓滿,他的人格可以說是沒有任何缺陷,博大愛心擁抱著一切眾生,這就是佛。我們學佛的人如果要能學成這樣一個人,那我們人人都是佛了。很多人把寺廟裡的銅鑄做成的佛像當做佛,那是錯誤的觀點,那些不是佛,是佛像,這是代表佛的形象。修建這些佛像的目的是為了藉助佛陀外邊的形象,來凈化、啟發、覺悟我們每個人的內心佛性。讓人民對佛陀生起恭敬心,讓人民學習佛的慈善、美德、智慧、道德、圓滿的人格。
佛到底覺悟了什麼呢?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佛是消除一切罪障、智慧圓滿、永離苦海,救苦救難,沒有自私、大慈大悲、不分親疏、用無條件地愛去度化眾生的智慧。所以我們要皈依佛,從現在起我們要學習佛的智慧、佛的慈悲心和五條件的愛。我們要覺而不迷,無論對人對事對物,一定要覺悟絕不能迷惑,覺而不迷才是真正的皈依。我們皈依佛不是一個人,佛有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等三身佛,還有十方佛、三世佛及五方佛。其實究竟說佛就是指我們自己,人人都有佛性,皈依佛就是皈依我們的佛性、真心、心性。我們怎樣皈依我們的佛性、真心呢?反觀自心,見到自己心的本性就是真正的皈依佛,覺悟自己心的本性就是佛。我們可以覺悟自己的本性,也可以成佛,所以我們要皈依佛。在人類歷史上,辛饒彌沃如來佛和釋迦牟尼是真實存在的佛陀,化身佛是我們比較容易見到的。很多人懷疑學佛求佛,佛會幫助我們嗎?只要眾生不放棄佛,佛不會放棄眾生。
這裡簡單地告訴大家三身佛,依據《般若蜜多辯論》記載,三身佛是指法身、報身、化身。法身是真身;報身是受用身,具備五種圓滿的,所以又稱為圓滿身;化身是變化及應化身。按照顯密來講法身是無形無相的,所以又稱為「勝義身」,報身和化身兩尊佛有形有色的,所以稱為「色身」,大圓滿認為三身都是無形無相的。
苯教《龍吉經》云:「法身如虛空,本來就清凈;報身如星辰,自顯自明而圓滿;化身如陽光,顯現明郎郎。」說明法身是佛法真理之身,即永恆不變的,本來清凈的,人人皆有的佛性,如虛空;報身是住在法身以及空性之中不動也不起,自性功能之中自然而然顯現出來的,而且於化機菩薩聖眾之前示現的圓滿受用身,如虛空中出現星辰;化身是由增上緣起報身所起,現於凈及不凈化機之中,為了利益眾生而隨願受生之身,如星辰發光。
三身是顯宗,密宗和大圓滿等三大佛教的核心教法和追求的究竟目標,是修行佛法最終的結果,也是最高境界。但小乘和大乘的觀點不一致,顯宗、密宗和大圓滿等三大佛教宗派的觀點也不一致。小乘佛教不講三身佛,因為小乘僅僅利益自己,追求個人解脫,沒有超度他人的智慧宏願,因而也就無所謂三身佛了。小乘講的解脫以及涅盤,不是究竟的涅盤,是永斷煩惱障的涅盤,但並不是永斷所知障的涅盤。大乘顯宗、密宗和大圓滿則對三身佛十分重視,但大乘顯宗提出三身佛,卻沒有提出修行方法。只說增加有緣以及有漏之善,上供下施等福德資糧才能成得報身和化身,增修無緣以及無漏之善,發菩提心和修諸法空性等智慧資糧成得法身。從修行來講,只說要證得寂滅無為,成就法身,但對報身和化身的修行則沒有提。密宗不但提出三身,而且還提出成就三身的方便法門,依靠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把自己的身口意修成三身佛。佛法最高層次大圓滿法認為一切眾生都有心,每個人的心具備有三身佛,但眾生的三身佛被無明和執著遮蔽,見不到自己的三身。心的本性以及心性空分即法身,心的自性明分即報身,空明無二中顯現的現分即化身。通過「徹卻」法證悟心性之後,三身佛當下就圓滿。顯宗承認三身是依靠二資糧生起來的;密宗承認三身是依靠二次第修來的;大圓滿承認三身是本來就於自心之中任運,依靠修行「徹卻」自然顯現出來的。
法:指的是佛法,佛法就是佛的教育,佛陀教育我們不要迷惑,從迷惑中醒過來,我們在迷惑什麼?我們不明宇宙人生真理,不明人生本然的真相、也不明宇宙緣起無常的事相,更不明白自己的佛性與心性。宇宙人生的真相四個觀點,是「世間無常、輪迴苦難、因果報應、諸法無我」。而我們習慣於主觀上的妄想執著,誤認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常有,我們執著為常住;六道輪迴與三千大世界都是痛苦根本沒有快樂,但我們卻將世間的痛苦執著為快樂;本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但我們很多人不知道因果報應就什麼都敢做,所做所想都是惡業。一切法的本性是空,沒有實有的東西與永恆不變的法,但我們執著五蘊和合的身心為真我,這一切都叫做迷。沒有學佛的人執著有我、執著法、起惑造業、終至流浪生死、沉淪苦海。
為了眾生覺醒和度化,佛陀傳了八萬四千法門,眾生的根基不同,佛陀傳的法也不同,如不同的病人,配合不同的葯。佛的教育就是真理,正確的思想以及見解。我們要學習佛的正法、修法、行法、果法等四法寶,修習佛的正見,行走佛的道路,行為像佛一樣利他為主。
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必須有一個目的。做事如果不預定一個目的,就如瘋子逛街,不但會浪費時間、精力,甚至一念偏差,就會造成一生的不幸和遺憾!
以前民間傳統宗教供施鬼神的學術也有目的,他們求神長壽無病,身體健康,獲得財富,心想事成等等。但學佛的目的完全不一樣,學佛的目的簡單地說:就是「轉迷成悟」和「離苦得樂」。佛告訴我們不要迷惑,要覺悟。悟什麼?「悟」就是對於人生理性的真如、宇宙緣起的事相,有透徹的理解,知道是緣生性空,緣起無我,(緣生:從緣和合而生,緣起是說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眾緣和合而生起的;性空是說眾緣合成的諸法、其性本空,無有真實的自體。)佛為了度化迷惑的人而覺悟,傳播了八萬四千法門,所有佛法都講世界是無常、輪迴是痛苦、涅盤是寂靜、諸法是無我。佛告訴我們如何把迷惑的心轉變成覺悟的心,讓我們認識萬法的本來面目和自己的心性。
想覺悟以及認識自己的心性,必須要依靠佛法,佛法就像我們的生命里的大海,洗凈自己的罪業,消除自己的煩惱,才能見到佛性。皈依的佛法可分兩種:正文和正學。正文佛法是三藏,一切佛語,依所詮釋之義理分為三學,依能詮釋之文字分為三藏,依據印度佛教記載,三藏是經藏、律藏和論藏三者。依照雍仲苯教記載三藏是容易理解的佛法是顯宗,古叫經藏;比較難懂的佛法是密宗,古叫密藏;更難理解的佛法就是大圓滿,古叫心識藏。顯宗以戒律為主,密宗以禪定為主,大圓滿以智慧為主。顯宗有小乘和大乘佛法之分;密宗有四部密法之分;大圓滿有三部新法之分。佛所傳的經和後代大成就者所寫的論都屬於經文及正文佛法。正學佛法是三學,戒學、定學和慧學。戒學就是戒律,止息犯戒炎熱,防禁制罪、性罪的守護之心,也是斷除惡行的戒律,戒律可分八關齋戒、居士五戒、沙彌二十五戒,比丘二百五十戒等。定學就是禪定,於所觀察事或於所緣,一心安住穩定不移的心所有法,依據苯教經書記載定可分八十種。慧學就是智慧,分明諸法自相共相和徹底了知諸法的本性之心,慧可分聞所成慧、思所成慧和修所成慧。智慧還可分六十四種。另外三十七道品、所有道諦和滅諦都屬於正學佛法。上述所講的法都屬於佛法,我們都要皈依。
現在有些學佛的人常說:「你是顯宗的,我是密宗的,你是苯教的,我是寧瑪教派的,他是格魯教派……我的教派好,你的教派比不上我的……」有這樣那樣的分別心,這種人能見到佛性嗎?永遠不會成就,而且減少自己的福報,增加了業障。學佛的人應該團結,互相幫助,共同度化一切眾生,讓一切眾生都得到快樂,佛法也會越來越興盛。皈依法門以後,一定要修到認識自己的心性、真正的佛性。
僧:指的是,修佛法的所有菩薩、阿羅漢、六根清凈的出家人、修行好的大成就者。菩薩就是重他輕己的菩提心者,即從一地直到十地所有的菩薩,處於資糧道與加行道的所有值得敬重之僧人。苯教經典中菩薩稱為辛饒,辛饒分為因辛饒、果辛饒,因辛饒就是菩薩,果辛饒就是佛陀。進入大乘五道的修行者叫菩薩,無論他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只有重他輕己的菩提心、修行到位,值得讚歎、敬重的實修者都可稱為僧寶。
阿羅漢是般若蜜多所說僧寶的二十種譬喻僧伽,一般指的是小乘五道的修行者;六根清凈的出家人是有清凈的心,清凈信仰、清淨髮願、清凈行為、清凈思念、清凈事業、清凈戒律等的僧人;不論修顯宗、修禪宗、修密宗的大成就者都要皈依。
現在末法時代,很多人假冒僧人,打著佛的旗號,欺騙愚蠢的弟子,讓他們進入邪法,破壞道德教育,這不但對眾生不好,對佛法也非常不好,這種行為和思想是毀滅佛法的兇器,對自己更不好,今世減少福寶和壽命,最後會得到因果報應的懲罰,來世下墮地獄的。
現在很多出家人也經商,為了經商出口妄語,並欺騙他人。一個活佛也好,法王也好,方丈也好,法師也好,居士也好,應用佛和佛法來賺錢,做商業,欺騙他人,這種行為不但違背了佛法,也違背了人類的道德教育,他會影響整個社會,他是毀滅佛教的惡人,千萬不能接近這種人,也不能拜他為師。過去藏地對上師的要求特別高,不是每個出家人都可做上師的。成為上師要具備十五個條件,最起碼要戒律圓滿、慈悲為主、通曉顯宗、密宗和大圓滿,傳承來源可靠,才能當上師。吃肉、喝酒、邪淫、嫖賭、貪財的人不是僧寶,也不是瑜珈大師。一個真正的高僧他依靠自己的傳承,所傳的法都要有真傳、實修的加持以及灌頂,不能讓弟子懈怠、懶惰,不能僅僅繞於文字與理論上面,所傳之法必須配合於弟子的心;他對所有的人看法一致,即不偏向有錢、有名、有現實利益弟子,也不排斥貧弱、無金錢的弟子;他的行為和思想都依據佛法來幫助眾生。最起碼具備上述的條件,否則不但度化不了弟子,反而毀了他們自己的一生。
佛就像我們的老師,皈依佛就像依靠老師,我們尊重老師,相信老師,聽老師的話,你永遠不會迷惑,而且增加智慧,從迷惑中覺醒過來;法就像老師的教育,皈依法就像聽老師的教育,按照老師的話去修改自己的惡意和不正確的思想以及行為,進入正道;僧就像優秀的同學,你要學習他的優點,對你的學習一定有好處,皈依僧就像靠近優秀的同學一樣,學習僧人的思想和行為等聖道。
皈依「佛」: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證悟宇宙真理,得覺悟。
皈依「法」:皈依諸佛菩薩所說一切的經論,眾生依法修行,得正知正見。
皈依「僧」:皈依法界一切僧團,奉行佛法,得以清凈。
裡面的皈依三根本
裡面的皈依三根本就是密宗的皈依,三根本:皈依上師、皈依本尊、皈依空行母。我們要知道,加持的動力來源於上師。沒有上師的話,我們得不到佛的加持和教育以及深奧訣竅,所以我們要皈依根本上師,我們的身口意等三門恭敬供養根本上師;修行成就的根本來自於本尊,我們的三門依止本尊;修行事業的來源則是空行母,可以說空性母是一切佛法事業的根本,我們經常修習空性,空行母作為我們修行的助伴,以此方式而皈依。密宗皈依三根本在小乘和顯宗里沒有說法。皈依密宗的話,接引的眾生較有智慧,解脫的速度較快,很殊勝。皈依三根本實際上也是皈依三寶,因為,本尊和空行母屬於佛寶,上師屬於僧寶,修密法屬於法寶。
加持的根源上師:上師在藏語中稱為喇嘛,漢語稱為上師,喇嘛的意義是,「喇」指的是輪迴和涅盤的怙主,「嘛」指的是對一切眾生如母對獨子一般的慈愛和悲心者。總的來說上師是,通曉輪迴和涅盤的法,一切眾生無上依靠的老師。上師就是老師,如果想學文化,必須要尋找一位良好的師父,才能學到文化,學密宗也一樣的,需要良好的上師,才能學到特殊的密法。上師和根本上師的區別是,我們皈依的師父、傳一些佛和菩薩心咒的師父、傳教顯宗佛法的師父、講一些佛法的師父、一般密法灌頂的師父都可以叫「上師」。給你密宗灌頂、傳教密宗、解釋密宗的意義、傳教密宗的訣竅等四種恩德的師父叫「根本上師」;給弟子大圓滿四部灌頂(有戲論灌頂,無戲論灌頂、殊勝無戲論灌頂、最高無戲論灌頂)、傳教大圓滿法的意義、傳教大圓滿法的訣竅、最後介紹三身佛等四種恩德的師父叫「無上金剛上師」。對我們來說,這個世界上除了自己的根本上師以外,再也沒有別的佛存在,根本上師是一切佛的總集。除了根本上師的口訣以外,再也沒有別的佛法存在。一切佛的合體是根本上師,根本上師是三寶合一。我們應把自己的根本上師當佛看待,或者說根本上師就是佛,根本上師的功德如佛,根本上師的恩情勝過佛。對各人來說根本上師比佛和菩薩還要尊重。根本上師是成就佛位的根本及加持之源,所以我們要皈依根本上師,三門恭敬根本上師。
苯教對上師的要求比較高,這是必要的,弟子依靠上師不是開玩笑,上師接受弟子也不是開玩笑,這是非常重要的問題。你依靠具格的上師才能把你真正引上解脫的道路,依據《大圓滿》記載,上師要具備十五個條件。
1.從佛直到自己之間的傳承是不間斷的,必須要傳承來源可靠,跟著上師學佛修法,通過上師答應才能去傳法收弟子,這樣才能保證他具備加持力;
2.上師要深入地了解各個法門和教法,通曉經續論典,能給弟子講佛經的正法、修法、行法和果法,這樣才能使弟子對佛法有正確的見解,並獲得凈化;
3.上師講法思路清晰,表達無障礙,每句話都有確定的把握,而非含糊其詞;
4.上師能夠把佛法的精華和正確的教誨講出來,要講清楚,很深奧的佛法應用比喻來表達出來,引導不清凈的聽者走上大乘菩薩道;
5.上師把一切眾生當做自己的孩子那樣關心,不偏向有錢和有現實利益弟子,不排斥貧弱和無利益的弟子,可以平等不二地加持一切眾生,並且加持力是穩定的;
6.上師為了度化眾生而精進修行,重他輕己之心,從不放棄或用懈怠的態度對待任何一個弟子。
7.對自我的見解不執著,也不輕視正見,經常修鍊無常和無我,看破人間的慾望,領悟緣起性空,證入法界性空的境界;
8. 自己熟練修行以來的修法,不離開正見,把自己的見解溶入法界性空,徹底認識諸法沒有分別,斷除分別之心,了知諸法非有取捨之分,色既是空,空既是色的道理應用到修行之上。而不是僅把見解當作講給別人的東西;
9.行為要與佛法一致,具備正知、正見、正行,遵守別解脫戒律、菩薩和密宗誓言以及戒律。行為很清凈,遵守因果和人間的道德。
10.作為一個上師,把自己修行的所得和見地要落實在行動上,不能退轉到輪迴中去。現在很多上師應用佛法來經商欺騙他人,這種人已經退轉到輪迴中去了,不是具格的上師,千萬要遠離。
11.作為一個上師,知足滿足,不執著於世間的慾望,不貪圖恭敬和名利。若貪財、重視名利、參與人間利益行為的人,不是真正的上師。
12.為了自己和眾生的來世,遵守因果,精進修行,重視行善除惡,不懈地精進修法。
13。上師的教誨不僅可以凈化弟子,並且使弟子產生出離心。
14.上師的加持,不僅使我們內心和外境的障礙消除,而且使更多的人開始修行。
15.上師的發心,像鎧甲一樣強大,保護著眾生,而且給予眾生母親一樣的溫暖。具備十五條件的上師可以當做佛而依靠。
成就的根源本尊:修行者自己的身、語及意等三門不離開和你有緣的佛以及菩薩,修行者的身體觀想佛身、語念佛語、心修佛意,本尊的心和我們的心、意結合在一起,也就是說,把這尊佛和我們的心結合在一起。專心修行有緣的佛和菩薩。怎樣才能知道自己的本尊呢?每個人的本尊不同,首先選一尊自己喜歡的佛和菩薩,然後,尋找一位修行好的上師,在他跟前求他的灌頂和訣竅,經常修鍊自己選擇的佛及菩薩,誦念它的心咒和儀軌,那尊佛就是你的本尊。另外,有些人不知自己的本尊,怎麼辦?沒關係,上師在給你密宗灌頂時莊嚴告訴你往昔有緣分的佛與菩薩,那是你的本尊,你就按照上師意思去修,那尊佛及菩薩就是你的本尊。所有的佛菩薩對眾生的加持和慈悲都是沒有分別,都做你的本尊的話,你永遠修不完,我們心裡應該恭敬所有的佛菩薩。本尊可以分寂靜本尊和忿怒本尊。寂靜本尊是從法身佛中,為利益善意的眾生而再顯現出來的佛,很慈悲、很寂靜祥和的狀態顯現出來;忿怒本尊是從法身佛中,為利益惡意的眾生而再顯現出來的佛,以比較兇猛的面目,忿怒恐怖的狀態顯現出來的佛和菩薩。實際上忿怒的本尊也對眾生很慈悲與融和。我們修行時,修一位本尊就可以了。在末法時代,很多人不認識自己的本尊,但沒有關係,現代的人和普賢佛辛拉悟噶很有緣,因為一切眾生的心中有無相的普賢佛辛拉悟噶,也就是我們的佛性。為了普渡眾生,無相的普賢佛自顯自明中顯現有相的普賢佛辛拉悟噶,我們和自己的佛性顯現的佛當然有緣的。所以,我們皈依普賢佛辛拉悟噶為本尊,是完全沒有錯的。因此,大家都要修普賢佛辛拉悟噶的心咒,普賢佛辛拉悟噶的心咒包括了八萬四千法門。好好地修這個心咒一定增強自己的信心和菩提心,自然增加智慧。我們的本尊是普賢佛辛拉悟噶,但是所有的佛菩薩我們都要去拜,因為拜佛能夠增加自己的福報,容易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和成就。因為所有的佛和菩薩是普賢佛辛拉悟噶的化身與變化。現在城市裡的居士們太複雜,今天拜一個上師,問自己的本尊是什麼,明天又去拜另外一位上師,問同樣的話,有些人拜五十多位上師,每一位上師告訴不同的本尊,最後不知該修那位本尊才是真正自己的本尊,不知道是自己愚蠢還要責怪上師。這樣的人永遠不會認識自己的本尊,也沒有成就的機會,因為他沒有決定心和智慧。
事業根源空行母:空行母是修鍊密宗證得殊勝成就和得到佛一樣功能的瑜珈行母及女性的修行成就者。比如說,慈母、度母、母續金剛。真正的空行母覺悟諸法的本性空,在空中自由飛翔,而且對一切眾生如母對獨子一般的慈愛和悲心,沒有分別和無私心;通曉顯宗、密宗、大圓滿等的修行方法;斷除今生人間的貪慾;為了度化眾生,神通廣大,夢中進入佛界聽到佛法。譬如,俄德巴馬是增巴蘭堪大士的空行母,她得到佛的功能,從印度飛到象雄,凡夫能看到她在中陰中給眾生講佛法。真正皈依空行母是自己的本心。自己的本心是一個大空性,所以皈依空性、自己的本性、自己的佛性。空行母是一切佛法功業的之源,佛法功業是出世的事業,只有達到佛的境界才能圓滿成功出世的事業。這些年,在海內外很多城市裡出現了許多所謂的空行母,她們遇見假冒僧人,欺騙那些無明愚痴,自我強大的女人。她們缺少智慧,沒有立場,也沒有判斷性,不觀察自己,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樣子,跳進騙子的圈套,她們以為自己是真正佛和菩薩的轉世靈童,是修鍊密宗證得殊勝成就的女性大成就者,這些「空行母」多數是上當受騙的普通女人,不是真正的空行母。真正的空性母不會有慾望,不會邪淫,已經超越了凡夫的行為。有些假冒修行人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用佛法來騙那些沒有智慧而愚蠢的女人,騙她們的身體和金錢,認定她們是什麼菩薩的轉世,雙修幫她消除孽障,今生可以成佛等等欺騙她們,還令不明真相的人對密宗產生了邪見,這個罪過太大了。善男善女千萬不要上假冒僧人的當,自己的業障只有自己能夠消除,自己的道路只有自己來修,別人消除不了你的業障,也沒有辦法開悟你的智慧。
秘密的皈依三修義
密宗有事部、行部、葉仙(瑜伽部)部和大葉仙(大瑜伽)部等四部都是很殊勝的佛法。秘密的皈依不求外面,自己求證自心的佛性,我們的佛性就在我們的心中。秘密的皈依三修義是脈、氣、明點三個修法。氣、脈、明點這三個是真正的報身佛、化身佛、法身佛,所以就直接皈依到氣、脈、明點。我們每個人的身體內都有脈、氣和明點,脈裡面有氣和明點。我們把脈、氣、明點要修成三身佛,才是真正的皈依。脈是化身佛的來源,也可以說化身佛和菩提道,我們要生起脈,要打破中脈,才能消除身的業障,我們的身體可以修成化身佛;氣是報身佛的來源,也是原始智慧的力量,要學習修持氣,煩惱的氣轉化成智慧的氣,那時侯消除語的業障,我們的語言可以修成報身佛;明點是法身佛的來源,也是清凈法身的捷徑,我們要修習明點,消除意的業障,我們的心可以成就法身佛。身體里的脈會使我們從身體中顯現自悟智慧,就像道路,但我們無始以來積累的業和習氣堆砌在脈中,堵住了顯現自悟智慧的道路,所以我們顯現不了化身佛。我們想要打通堵住的路,必須要修持智慧的氣才能打開業和習氣堵住的道路,我們用氣打開正確的脈輪可以走向佛性,氣就像一匹馬。我們身體中的明點就像騎士,明點分比喻明點、真性明點、標誌明點。比喻明點就像虛空一樣無邊,真性明點是非相非境的,標誌明點為涅盤。我們身中的明點騎著氣,從中脈的路線去打破業障和習氣,歸回佛性。我們走正確的脈路,騎著智慧的馬,找真性的明點,修行明點能讓我們感受到菩提明點,一直修下去,才能接受大樂離戲法身的介紹。也一定會找到真正的明點,最後法身佛自然就顯現。
極密皈依佛性
極密皈依的皈依就是大圓滿的皈依,大圓滿的皈依和顯密的皈依有根本上的區別,顯宗和密宗的皈依是依靠他人,大圓滿的皈依不是依靠他人,而是依靠自己的內心佛性。顯宗皈依三寶就是你的身語意歸向三寶、依靠三寶、恭敬三寶。三寶就是你的依靠處,你是依靠者,你和三寶之間有依靠處和依靠者的分別,密宗皈依三根本就是你的三門依靠三根本,加持的源頭是上師,成就的根源是本尊,事業和智慧的來源是空行母,三門依止三根本才能得到成就,你和三根本之間有求處以及求者的分別;大圓滿書里講加持、成就和事業都在自己的內心之中自然存在的,若向外求,你求也得不到的。另外,密宗皈依脈、氣和明點三個修法也是分別心的皈依,因為脈、氣、明點是三身佛的來源,脈、氣、明點和三身佛有來源和來者的分別。大圓滿的皈依是佛性,佛性就是我們的心性,心性以外沒有皈依處,因此大圓滿的皈依處和皈依者都是心性,真正的皈依就是凡夫的心歸回心性,依靠心性而成就。你的「我執」歸回「無我」的智慧之中,妄念歸回無念,諸法歸回本空,染污心歸回清凈心。
極密皈依對象是佛性,就是你自己內心中的菩提心,大圓滿的皈依處是心性。諸法的源泉最終來講就是本性,內外一切的依靠最終要證悟的就是本體空性、自性光明、本覺原始智慧、佛性普遍一切眾生,無我的大智慧認識與非認識就產生輪迴與涅盤,最終的皈依除了本覺以外沒有其它的皈依處。認識本性才能從一切的恐懼、痛苦、輪迴中解脫出來。
苯教特殊的皈依
每一部佛法,每一個教派都有自己的特點,就像不同的葯一樣,不同的葯對治的病也不一樣。若沒有特色及特點的話,佛不必要傳教八萬四千法門,醫生也不必要開許多藥方。藏傳佛教有藏傳佛教的特點,漢傳佛教有漢傳佛教的特色,雍仲苯教也有自己的特殊修法。屬於佛法的教材,互相不會有矛盾和衝突,只有行走的路和方式不同,但達到目的是一樣的。比如說,我們過河要坐船,船有很多種,有快的,有慢的,有好的,有漂亮的,有普通的,你在河邊光說這個船很好,修造的人很有名氣,很穩定,坐的人很多;那個船不好,坐的人很少,這樣東拉西扯,耽誤你的時間,你永遠到達不了彼岸,根本沒有意義。只有這個船能否快速地到達彼岸,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不能快速地到達彼岸的話,船再大、再宏偉,坐的人再多,再穩定也沒有用,浪費了時間,今天過河的時間超過了,只有等明天。我們達到彼岸後,船再好也沒有用了。我們學佛修法不需要爭論教派好壞,而且不必要爭辯對錯,只有皈依三寶,講四法印,正見緣起性空,正修菩提心,正行除惡行善,正果成就佛就是佛法。不要浪費時間,浪費一世,今世成就的機會已經錯過了,只有等來世。
西藏最古老佛法雍仲苯教很重視外皈依如意四寶、內皈依四對境寶、密皈依智慧四寶、絕密皈依四大手印寶。這些說法是雍仲苯教特殊的說法,也是今生最終成就的皈依方法。除雍仲苯教以外其它藏傳佛教也講外皈依如意四寶,印度佛教里好像沒有皈依如意四寶的說法,只有藏傳佛教有這樣的說法,印度佛教傳入西藏之後吸收了不少苯教的東西,從而成為一種西藏地方形式的佛教,被稱為藏傳佛教。
依據苯教的歷史記載,三千年之前就有皈依如意四寶的說法,吐蕃第一國王聶赤贊部的國師郎卡龍哇多傑傳教《心經明燈》時講解如意四寶。依照苯教《心經明燈》記載:「外部四種皈依境,內部四種對境法,密部四大智慧寶,極密四大手印法。」
外皈依如意四寶
外皈依如意四寶是顯宗和密宗合壁的皈依方法,也是藏傳佛教獨特的一種說法,藏傳佛教里皈依三寶之上加上師寶,稱為如意四寶與皈依四寶。這些說法是吸收了雍仲苯教皈依法,印度和漢傳佛教里沒有這種說法。實際上皈依三寶已經皈依四寶了,因為你皈依三寶時一定有師父,那個師父就是你的上師寶。藏傳佛教里對上師特別崇敬,在社會上地位很高,在弟子心中就是佛。上師是三寶合一的本體,引度眾生至輪迴彼岸的舵手;是悲心為主,具無上悲心威力,如同眾生之母;上師是三身佛之根,三寶總集,一切訣竅之源,所以要皈依上師。皈依上師的方法是:用身頂禮上師,用語歌頌上師,用心信奉上師,行為照上師的吩咐修法。佛是度化大眾的大應身,相應大眾而傳法,讓無明眾生明了自心,脫離苦海。不但自己脫離所有苦海,還成為芸芸眾生的怙主、救世主,因此稱其為佛陀。法寶是眾生脫離苦海的方法,是佛的智慧精神代表,也是佛的慈悲加持和真理。佛法包括佛經、佛塔、佛像等一切證教之法。僧是六根清凈的出家人和菩薩等引導大眾的導遊,也是佛的形象代表、法的根源。
內皈依四對境寶
內皈依四對境寶是密宗的皈依,外皈依如意四寶和皈依三根本都歸納於四對境內,但包括的內容就多了一些。內皈依四對境寶:加持的對境、威力的對境、悉地的對境、慈悲的對境。
第一加持的對境:把皈依四寶境觀想於自己前面的虛空中,使而受到殊勝的加持,被稱為加持根源的對境。只有觀想四皈依境才能受到殊勝四種加持,你皈依上師才能得到修行的威力和意念之力,知道真諦和真理是諦加持力;你皈依佛,你的智慧越來越圓滿,那是智慧加持力;你學習佛法,入定和觀想等安住自己的心,心自然就安靜下來,煩惱就自動消失是寂靜加持力;你皈依僧,僧人給你講課,你供養他,增加你自己的福德智慧資糧是一種舍加持力。加持的對境是如意四寶。
第二威力的對境:你想今世成就或者想得到威力,你就把自己的身體觀想成在灌頂時上師告訴的特殊本尊,自身和本尊融合一體,使而受到殊勝的威力,被稱為威力之對境。觀想時必要按照密法修「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不能用執著而實有的觀想,雖然存在但沒有實有,如鏡子里的影子,是光體,雖然很明顯但沒有實在的,如井裡的月影。成就的根源是本尊,威力的根源也是本尊,若無本尊,則無成就本尊之法。
第三悉地的對境:空行母是事業的根源,護法神是保護佛法和佛的事業者,事業有出世佛的事業和共同人間的事業,我們追求的事業並不是共同人間的事業,我們追求的事業是佛的事業,佛的事業來源是空行母,保護者是護法神,所以我們把空行母與護法聖眾觀想成本尊的眷屬,與本尊合而為一,使而會得到殊勝佛的事業與殊勝之悉地,被稱為悉地之對境。日日修行空行母和護法神,口口誦念空行母和護法神的心咒和儀軌,供養空行母及護法聖眾,讓他們保護佛法和我們的善法。
第四慈悲的對境:我們皈依三寶和皈依三根本等一切的目的是為了一切眾生脫離苦海,早日成就,所以我們應把芸芸眾生觀想成自己母親,為什麼這樣觀想?一切眾生都曾經當過我們的父母,那時候的父母和今生父母的恩德沒有區別,所以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發慈悲心的對境,使而獲得大乘覺悟道的精華慈悲心,被稱為慈悲的對境。成就佛位必須要發菩提心,菩提心必須要有慈悲心,慈悲心必須要應用於眾生。慈悲心既是大乘佛法精華,也是度化大眾、修密的根本,若無慈悲心,則無法得到三身佛果,若無眾生,則無發菩提心,因為沒有了菩提心的對境。
密皈依智慧四寶
我們最終的皈依不是人,也不是佛法,更不是神,而是智慧,我們要從無明中清醒過來,從迷惑中覺醒過來,佛經云:「覺而無迷」是皈體最大目的。智慧有四種特點:拯救錯亂、遠離負面、證悟無我、成就圓滿。智慧可以分無我色體的智慧、明心見性的智慧、遠離斷見的智慧、遠離戲論的智慧。
第一無我色體智慧:無我指的是不能執著「我」和「我的」觀念,放下「我」和「我的」觀念,才是大智慧,是無上的智慧。所以上述的四對境也不能執著,也沒有色體、物質和實有的,被不二的智慧攝持,融合在明空不二的大智慧之中,被稱為皈依智慧。上述觀想的皈依四對境寶是方便法,所觀想的一切都離不開空性,因為沒有真實的色體、也沒有物質的形象、更沒有永恆不變實在的法,明確認識沒有相對實物、絕對一切法性沒有色體,被稱為無色體智慧,也是無我的大智慧。
第二明心見性的智慧:「世界歸於元素,元素歸於性空,性空歸於自心,自心歸於明智,明智歸於雍仲。」,雍仲就是佛祖心印「卍」,雍是勝義無生,和諧永恆的象徵,就是諸法的空性與真諦;仲是世俗無滅的意思,就是諸法假有的明與俗諦,也指的是我們的佛性。我們的佛性是不生不滅的永恆解脫、生死不二的解脫實境與永恆不變的涅盤性。誰能知道我們的佛性是不生不滅呢?是我們的智慧,智慧觀照一切的中道極旨,智慧能見到諸法的本性空、自性明,這裡指的明就是自悟智慧,自悟智慧才能見到諸法的元素、空性、自心、智慧、雍仲和本性。明亮的智慧能見到我們的佛性,所以明慧叫明心見性的智慧。
第三、遠離常見和斷見的智慧:我們一般見到的法都是事非顛倒,並不是真相,把假有當做真有,真性與佛性被無明和煩惱隱蔽見不到本來面目,所以把無性相的法執著有性法,而且執著永恆不變,所以很容易墮入「常見」,或者不信因果報應,不信三寶有功德、不承認有前世和來世,諸法就像虛空一樣什麼都沒有,這樣的話很容易墮入「斷見」。我們應用智慧,了知一切法的本性是空,自性是明,空明是無法分別的。苯教經典云:「空即是明,明即是空,明空無二,無上正見。」諸法離不開本性空,本性空也離不開自性明,諸法的本性空是無生的,所以遠離常見的看法;諸法的自性明是無滅的,所以遠離斷見的偏見,空明無二的智慧是遠離常見和斷見的大智慧,也是無上正見的大智慧。我們皈依的目的是遠離常見和斷見,證悟空明無二,進入無二的大智慧。
第四遠離戲論的智慧:一切皈依法皆遠離生、滅、常、斷、去、來、一、異等所有戲論,遠離四項判斷等一切世俗,被稱為離戲智慧。
絕密皈依四大手印寶
絕密皈依四大手印寶是覺悟性的皈依,這才是真正以及徹底的皈依,也是諸法的自性皈依本性法空的殊勝法,這種皈依不像顯宗和密宗的皈依,是自心和覺悟心的皈依,自心四大手印乃是無皈依者、皈依的對境之隔,皆攝持於自心心法。絕密皈依四種大手印寶:有相法歸於無相法寶、有為法歸於法性空寶、心所法歸於心性法寶、戲論法歸於無戲論寶。
第一有相法歸於無相法寶:對世間的俗人來說認為諸法是有形有相、有因有緣、真有的,所以執著。在聖賢智者的眼裡諸法是無形無相、無因無緣、假有的,所以不會執著。就像魔術演員用石塊演變牛和馬時,旁邊的觀眾把牛馬當做真正的牛馬,執著牛馬,但演員自己知道牛馬是石塊演變的,絕不對牛馬有貪心和執著。我們把皈依境和諸法有相的看法和執著心放下而歸於無相無形的法寶中,萬事萬物融合於虛空及無相法的空間。有相法是從執著無相法而來的,所以有相法歸回無相法性空中,依靠無相空性大手印法印刻,無法還原有相執著的圈子,就像雲歸回空中,歸回空中的雲不會再出現在空中,再也不會遮蔽天空。
第二有為法歸於法性空之寶:這裡指的有為法是俗人執著假有的法,法性空指的是聖賢智者覺悟的諸法本性空。俗人執著的所謂法,找不到主體,也沒有永恆不變的物質和實有主張的法。所以萬物都是假有的,沒有實在的,就像夢中的寶庫,我們在夢中碰到寶庫時,非常高興,而且覺得是真的,真有的,夢一醒過來什麼都沒有,都是幻覺,是假的,才知道自己是在夢中碰見寶庫,太失望,覺得自己太愚蠢。我們執著的有為法也一樣,總有一天我們見到諸法本性空的時候,有為法都是幻覺,沒有實有法,都是假象。有為法融合併歸於法性空中,法性空是無生無滅的,依靠永恆不變的諸法空性大手印法印刻,無法還原有為法幻覺的圈子,就像夢醒後夢中的寶庫歸回虛幻中,以後不會作同樣的夢。
第三心所法歸於心性法之寶:這裡指的心所和成唯識論裡面講的心所不一樣,這裡的心所是我們凡夫心所見所聞的法,萬物法是心的現象。凡夫的心本來是很清凈,但被俱生無明、執著和分別心染污了它,就像一罐清水裡放一些泥巴時,一罐清水變成了一罐泥水,一罐泥水它有清凈和染污兩方面,泥水的本質是水,水是清凈的,但泥水中存在的泥巴是不清凈而染污的。我們用無我及平等心把執著和分別心等染污的心清洗後,清凈的心自然就明顯,我們的心性自然就露面。所以我們的心和心的現象等一切法融合與歸於心性,很多人認為心性只有我們的心才有,心以外沒有心性的看法是不對的,事實上,心性就是萬事萬物的本質,覺悟心性就是覺悟萬事萬物的本質。依靠平等心、五分別心和心性大手印法印刻,無法再還原凡夫心,就像喝泥罐水的人碰見清凈水後不會再去喝泥罐的水。
第四戲論法歸於無戲論法之寶:凡夫與俗人的心有缺點,錯亂而迷惑,是顛倒的心,所以沒有體悟到諸法的真理,總覺得諸法有生、滅、常、斷、去、來、一、異等是戲論的法,沒有脫離四項判斷,諸法有實相和實形的看法,所以產生噁心、貪慾、嗔恨、嫉妒及錯亂等噁心,「我」和「我的」觀念帶來執著。放下執著和妄念,體悟無我和無念就會見到我們的心性,我們的心性沒有缺點和迷惑,而且很清凈,很自然安詳。另外我們的心性等諸法皆遠離生、滅、常、斷、去、來、一、異等所有效!論,遠離四項判斷等一切世俗,原始自悟智慧也遠離八戲論,所以稱為離戲無上智慧。俗諦法和戲論法等諸法融合與歸於遠離八戲論,相對融合於絕對之中後,依靠諸法本性無一無二的大手印法印刻,無法還原常見和斷見的圈套。就像陽光出現後,黑暗將永不存在。其絕密四種大手印皈依是證悟自心、皈依自心,除了自心之外,沒有任何皈依對境。
皈依要用純潔心
做任何事的出發點是「心」,但多少年過去了,我們還沒有正確地認識到自己的心是什麼。一般人都認為心是腦力和思想,或者說是意識。從佛教的角度來講心有兩種,一種是混亂心,另外一種是純潔心。凡夫人的心態是很混亂的,比如說,將皈依的環境、皈依的上師,皈依的同修,皈依的時間都像平時那樣看待,你永遠超越不了世俗的思想,也很難獲得三寶的法力,你的內心永遠是混亂的,改變不成純潔心。我們不要按習慣的思維認識這一切,只有我們自心清凈及純潔的話才能領會三寶的奧意。純潔和混亂的區別就在心的感覺和如何看待之上,並不在外界和一個神秘的地方。苯教《心傳經》云:「純潔心地見深道。」指的是皈依要用純潔心,前面我已經講過了,純潔心就像一塊地,無論如何我們要珍惜這塊地,也要管理好它,這塊地里不能再生起混亂的東西,慢慢地它才能變得越來越清凈,而且得到的果也是純潔的。你想皈依時,用純潔的心來皈依,你才能領會到皈依的意義。皈依時,要具足五大圓滿的條件,比如說我們皈依的地方不能當成普通的環境,把道場想像成西方極樂世界以及佛國;同修想成十方菩薩或本尊;自己的上師想像成普賢光明佛與佛陀;所有傳播的佛法想成無上大乘法;皈依的時間想成圓滿賢劫時代。這樣清凈的看法就會產生純潔的心,這種景象就是吉祥而圓滿,功德是不可思議的。給我們傳教佛法的上師本性同佛,跟佛沒有什麼區別,我們也必須要有這樣的認識。上師的身就是佛的身,上師的語就是佛的語,上師的心就是佛的意。上師的身就是大成就者及僧人的模樣,上師的語言就是大乘佛法,上師的心就是佛及佛的本性,上師是三寶的融匯。上師的身就是加持的根源是大成就者,語就是成就的根源本尊所發出,意就是事業的根源及空性。所以上師的身是法身、語是報身、意是化身。上師是過去諸佛的化身,現在一切佛的代表,未來一切佛的來源,一切佛菩薩本質的體現。末法時代,眾生剛強,難以度化,因為現代人們的思想很混亂,內心中充滿著疑惑和猜測,恐懼和懷疑,即便真正的佛和菩薩來到面前我們依然會懷疑。所以大慈大悲的佛和菩薩為了度化我們眾生,只能以人的形象出現,但他的本質和功德與諸佛沒有區別,因為上師並不是被動地轉生到人間,上師看到人間的痛苦,攝受了諸佛的力量和功德,自動地降臨到人間,調伏我們這些濁世的眾生,從慈悲和恩德角度來講上師超越了諸佛和菩薩。實際上見到自己上師就是見到了普賢佛王,在《法海》中記載,佛和菩薩曾經來講法,可是法本身不能講話,要通過上師傳達給我們,這樣我們才能與法融入,才能成為具備正知正法的佛子,才能認識到我們自己具有本體如來藏。每個聽聞佛法者都具有如來藏及佛性,獲得珍寶的人身,遇到善知識以方便教言攝受,我們具備了成就的因緣,所以我們也可以認為自己是個未來佛。眾生是成佛的因,佛是眾生成就的果,那麼,佛和眾生是因果的關係,我們一切眾生都有成佛的種子佛性,每一個人的佛性同佛一樣完美,為什麼我們還要皈依三寶呢?為什麼還要通過凈化而解脫呢?雖然我們都有成佛的種子,可是我們還沒有認識及發現它,所以叫迷惑的眾生,等到我們認識及發現的那天,我們也變成大智慧的佛。很多教派說我們的佛性被混垢污染過,這些說法都是錯誤的,我們雖然生活在混亂的世界中,但我們佛性從來沒有被污染過,佛性根本不存在污染或不污染。它就像金子一樣,金子埋藏地下,它永遠不會被灰塵污染,金光燦爛,金子在地下時我們看不見,或者不知道它在哪裡,當有一天金子被挖掘出來時,它的本質依然不會改變。我們現在還沒有認識到佛性,所以我們要皈依三寶,學習佛法,修行自己的心,悟到佛性的時候就不用皈依了,已經解脫煩惱的苦海。
皈依的儀式
許多人都認為只要心中有佛就足夠了,不必要有皈依的儀式,皈依的儀式只是一個形式,用不著儀式。說這些話的人根本就不了解皈依的大道理,如果不用皈依儀式的話,簡單來說佛為什麼傳教皈依的儀式呢?心皈依是非常重要,但皈依的儀式也一樣重要。一般皈依的儀式在寺廟或者安靜的地方舉行,沒有這個條件,也可以自己在佛像面前進行皈依的儀式和頂禮。因為皈依是心的皈依,就算沒有人證,但佛卻是無所不在、全知一切的,只要你真心皈依,佛就認你,你就是佛教徒。最好是找上師舉行皈依的儀式,約定行皈依禮的日期,上師選一個吉祥日子。皈依前三天到七天之內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前幾天最好戒酒肉、香煙、毒品,使自己的身心盡量清凈。皈依前要沐浴,在佛和菩薩像面前焚香三支,禮拜三次。上師就誦念皈依的儀軌,然後心鄭重地跟著上師念皈依誓言:
南無 普賢光明佛
南無 大日如來佛
南無 十方如來佛
南無 十地大菩薩
南無 根本上師寶,普明大日如來佛以來的
佛菩薩大成就者,請你們為我證明,(我某某)從
今天起,直至成佛,覺悟自己的佛性。
皈依上師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念三遍。
皈依上師,總持尊,永不皈依邪惡知識。
皈依佛寶,兩足尊,永不皈依天神外道。
皈依法寶,離欲尊,永不皈依外道邪論。
皈依僧寶,眾中尊,永不皈依外道邪眾。
念三遍,磕三下頭。向三寶磕頭是表示恭敬,並求得加持、護佑之意。以此願力保證以後生生世世不離佛法僧三寶。皈依的核心是心的皈依,本來不需要頒發皈依證,但為了眾生的心愿可以頒發皈依證,此證內容可由皈依人的姓名、行皈依禮的時間、地點、皈依時發的誓願等組成,並由主持儀式的僧人簽名作證。
皈依的證行
為了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獲得三寶的加持,生起圓滿次第而熟練觀想皈依境。我們的心就像一塊田地,田地里可播很多種子,皈依境也是積累福報的良田,若你想將自己的心改變為良田,那就觀想皈依境,皈依境可以消除我們心中所有的煩惱和執著。
在皈依的基礎上,首先觀想自己所處的環境,不是如今那樣水泥、磚瓦等實有的或不凈之物。觀想大地鋪滿了金銀,環境清凈,風景優美,就像極樂世界以及佛的凈土。自己坐在凈土之中,很安詳並且非常安靜。在自己的眼前空中滿天白雲之上有八大雄獅(代表壓服五毒煩惱)抬高的寶座,上面有千辦的蓮花座(代表無垢、純正,自心從無受到任何污染之意)、日座(日座代表智慧,即般若智慧)、月座(代表方便,即以生起次第為代表的所有方便法)。
寶座上,觀想諸佛總體大恩大德根本上師與大慈大悲報身佛辛拉悟噶(光明佛),他身色為潔白光體(代表具足超凡智慧、不受任何污染),如萬日陽光擁抱雪山一般,光照、透明、清凈,他有一面(一面代表空明無二以及唯一的明點。)二臂(二臂代表慈悲與智慧),兩足(兩足代表遠離常、斷二見。)進行金剛跏趺,雙手(代表無所不定,時時刻刻進入禪定)平等與定印,具備清凈的九相好(身色青年煥發、氣色光彩、光輝燦爛、溫和之狀態、四肢柔和、手指細軟、端莊、美麗輕盈、威光。)報身圓滿服飾十三事(五佛冠、肩披、飄帶、腰帶、裙子、為藺羅五衣、頭飾、耳環、項鏈、肩釧、瓔珞、手鐲、指環、足鐲為珠寶八飾,共為十三莊嚴),皈依境面向著觀想者。
大恩上師的右側,在智慧火光之中有密宗所有本尊。本尊分為事部、行部、瑜珈部、無上瑜珈部四部密宗的不同本尊,還有息、增、懷與伏含有的所有本尊。這些本尊各種身色,身上穿著屍林飾物,手持各種法器,分立壯起的足印。皈依境里有五大本尊為代表的密宗所有本尊,五大本尊是:萬勝、那格、仲確、革開、普巴。
萬勝:意為忿怒明王,忿怒明王是普賢佛的身而顯現的報身佛。忿怒明王本尊有九面十八臂,左三面為白色,右三面為紅色,中三面為藍色。左面的第一面是忿怒面目,紅色具有三眼,第二面是豹面,第三面是水獺;右面的第一面是白色忿怒具有三眼,第二面是虎面,第三面是龍頭;中面的第一面是獅子面,第三面是大鵬面。手執不同十八種法器,擁抱明妃,詳細情況見於《萬勝儀軌》。為什麼他們要各種不同的動物面相呢?是為了度化各種動物以及天龍八部,也讓我們了解中陰時所顯現的各種形象。
那格:意為勝神本尊,是普賢佛的語而顯現的報身佛,勝神本尊有四面八臂。四面都是憤怒本尊形相,手執不同八種法器,擁抱明妃,詳細情況見於《那格儀軌》。
仲確:意為殊勝本尊,是普賢佛的意而顯現的報身佛,殊勝本尊有三面六臂。三面部是憤怒本尊形相,手執不同六種法器,擁抱明妃,詳細情況見於《仲確儀軌》。
革開:意為伏魔本尊,是普賢佛為了度化無惡不作的魔類,有意幻化的功德而顯現的報身佛。伏魔本尊具有九面十八臂,左三面為紅色,右三面為白色,中三面為藍色,上面有大鵬金之鳥頭。十八臂執若十八法器,擁抱明妃,詳細情況見於《革開儀軌》。
普巴:意為金剛橛,是普賢佛為了度化惡魔,有意幻化普巴金剛,度化那些無惡不作的魔類,有意幻化的事業而顯現的報身佛。普巴金剛有很多種儀式,而各種儀式的修持方法以及觀想方法都不同,所以詳細情況還是得看有關資料。普巴金剛三面六臂,三面都是憤怒本尊形相,手執不同六種法器,下身金剛橛的形相,詳細情況見於《普巴儀軌》。
大恩根本上師的右肩背後虹圈裡,觀想以三世如來以及賢劫千尊佛,以及十方所有如來。其佛皆具化身莊嚴,度化大眾的卓越功德,面目慈祥,相好莊嚴等佛該有的所有功德。諸佛皆坐在蓮花以及日月重座上,兩座大盤腿、兩手做不同的手勢,他們還具備三十二相、八十隨好、六十支妙音、六十智慧的等佛的一切相好,度化能力,般若智慧。
大恩根本上師的左側,在閃耀的火帳中有事業之源十方三世的空行母。空行母分為三處空行母、五方空行母等很多種。空行母嘎巴桑母即賢劫佛母、吉瑪俄措即光明海佛母、俄德巴馬即發光佛母三者稱做三處空行母,也是形容遠離三毒,三門清凈的空行母。五方空行母是東白、南藍、北綠、西紅、中央黃空行母五位。她們是形容佛的五智、大慈大悲的護法神,也是形容諸佛智慧的佛母,皆為空行母裝束,手裡拿著裝滿神血的頂骨與天杖,全身裸體,被各種骨飾莊嚴著。她們均站立著,由右足腳跟碰在自己的私處輪,以金剛舞姿勢圍繞著自己的本尊或者報身光明佛。
大恩根本上師的左肩背後虹圈裡,觀想以聲聞乘、獨覺乘、菩薩乘為代表的眾菩薩,他們均為菩薩裝束,相好圓滿,慈悲心腸,皆有度化眾生的大慈大悲力。他們都是菩薩形象,面目慈祥,仁慈利生,身穿僧衣,手持棍杖和缽盂,站立行步的足印。
大恩根本上師的背後觀想以三藏,四門五庫等八萬四千部佛經,還有以三百六十種佛塔,千尊佛像。
大恩根本上師的頭頂以及左右肩上觀想顯、密、大圓滿的諸歷代上師,他們均為比丘裝束,手裡持著缽孟與禪杖,面目慈祥,皆坐在蓮花、日月寶座上。中間觀想密宗的上師以及八十四位大師,他們都是成就者、伏藏大士的裝扮,即披著白色聖衣,頭髮髮髻,手裡拿著金剛鈴與金剛杵、筋骨號筒與鼓等各種法器。
在大恩根本上師的頂輪之上,原始怙主普賢王如來以來,慈母佛、采梅奧登(無量光明佛)青梅周菩佛(長壽光明佛),文殊菩薩、大乘瑜珈師、二十四位虹化成就的上師等佛和佛子,如金繩穿珠一樣,下面的上師頂接近上面上師之座,中間僅存在絲毫的距離,各種服飾裝扮,坐在虹光之中。
在大恩根本上師的下面火風瀰漫中有智慧護法神和業成護法神。即中間是所有護法神的總集智慧怒母,智慧怒母的身色為深蘭色,右手持著寶劍,左手拿著充滿甘露的長壽寶瓶,身上披著孔雀羽毛。她在護法時,可稱為智慧怒母,本尊時被稱為智慧佛母。左邊有世間聖母等母系護法神;右則是木度護法等父系護法。這些護法神保護修持菩提正法。這些皈依天眾如同星光一樣燦爛,彩虹瀰漫一樣動人,陽光一樣溫暖,是使我們證悟自心,脫離苦海的救世主。皈依境的天眾,雖然很明顯,但沒有物質的實體,就像水晶鏡子里的影子;雖然皈依境的神眾是有的,但找不到物體與存在的實體,就像大海里的月亮;雖然皈依境的神眾相平相好,但它們沒有融合在一體,就像彩虹的光線一樣分得清楚。它們都是笑吟吟、有光輝,有智慧、有慈悲、有能力的功德總集,也有諸佛的功德。
再觀想:今生的父親在自己的右側,母親在左側,自己怨恨的敵人和加害過自己的厲鬼在前面,周圍有三界六道的眾生,就像聚會一樣集合在一起,他們的形像,面向皈依境而雙手合掌,恭敬頂禮諸佛,語誦念皈依偈,意恭敬皈依境眾。今生和來世依靠三寶,除上師和三寶以外沒有依靠、也沒有救護的人,從今日起至成佛之間,我的一切依靠三寶,我的身語意三門奉獻給三寶,虔敬三寶等誠心地皈依三寶。一邊觀想一邊誦念皈依經。
喇嘛拉夏聖秋奧 皈依上師
桑吉拉夏聖秋奧 皈依佛
苯拉夏聖秋奧 皈依法
賽巴拉夏聖秋奧 皈依僧
念十萬遍。
座修時,一切眾生都消除了業障和習氣。慢慢融入皈依境中,皈依境眾從邊際慢慢變成光,融入根本上師,根本上師也變成光,浸進修者的中脈到心中,根本上師的心和修者的心融合一起,修者的心中自然就覺悟諸法本質空性、自性光明、普遍的大悲心和自然產生原始智慧。最後自心安住遠離分別思念的安詳之中,心中自然就生起菩提心,自然養育菩提心,這就是勝義菩提心寶,又叫徹底的皈依。
起坐時,修佛誦念皈依以來的善意迴向給一切眾生,祈禱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早日成佛,世界和平。
皈依的功德
從功德、意識、心裡約束等各方面來講,皈依與不皈依是完全不同的。皈依以後念誦咒語、行持善法的功德相當大,而且也能與日俱增。沒有皈依的話,即使也在行持善法,但功德並不是那麼大。因此,對於修行人而言,皈依的功德非常大,我們一定要皈依。皈依是一切正法的基礎,任何人僅僅皈依就會種下了解脫的種子,能夠遠離不善業增上善業,成為一切律儀之根本,一切功德之來源,暫時也能受到善法方面護法神的保護,並且一切所願稱心如意,經常不離三寶的光明而且能憶起宿世,今生來世安樂,究竟獲得佛果等有無量功德。
一、皈依是進入佛法的大門:佛法八萬四千法門就象有一座高樓,皈依就是打開所有佛法的大門,沒有皈依的話,就像沒有進入大門,就看不到高樓里的東西,沒有皈依的人懂不了佛法,也得不到佛的加持,永遠沒有機會從輪迴中解脫而成佛。就像現在有很多研究佛教的學者,他們雖然寫了很多佛教方面的書,但因為他們並不是帶著信仰去研究佛法,所以他們很難了解到真正的佛教、真正的佛法是什麼。學佛法一定要皈依,皈依很重要,你皈依後就真正成了佛門弟子,也可以說是一個修行人。
二、皈依是戒律的根本:你沒有皈依之前,吃素、遵守五戒等遵守戒律是有很大的功德,但還不是真正持戒者,戒律的根本是皈依。比丘戒、沙彌戒、居士戒所有律儀都依靠皈依。此外,發菩提心、密宗金剛乘的灌頂等之前必須具足真實皈依,甚至僅僅受持一天的菩薩戒與啞巴戒之前也必須皈依。
三、皈依是解脫的種子:我們沒皈依之前,行善除惡是有很大功德的,但還不是真正解脫的種子,都是輪迴的功德。我們眼前看到有些人不知道學佛,也不懂因果,但他很快樂、很有錢、做大官,這些都是他們沒有皈依、沒有發菩提心時做功德的果,這些功德都落在輪迴中,暫時令他人得到了人天福報。大家都很羨慕這樣的生活,但你也要清楚,他也是要死去的,輪迴中是要受苦的。沒有皈依,雖然做了很多功德,很有善心,很快樂,但這個果還是落在輪迴中,沒辦法解脫,沒辦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皈依後,我們做善事和修行,就變成脫離輪迴的功德,所有的功德就成了解脫的種子,都是解脫的方法,也可以說是消除自己所有煩惱和貪嗔痴的方法。
四、皈依是遠離非人障礙的種子:我們沒有皈依之前,很容易被妖魔和神鬼附身而受到傷害,另外妖魔鬼怪帶來疾病等不吉祥的事,皈依之後妖魔鬼怪沒有辦法傷害你,因為你進入佛門,皈依三寶,三寶保佑你。
五、皈依是解脫惡趣的種子:你沒有皈依之前做善除惡,禁忌惡業,做善事的因緣是落在輪迴中的。善事做得極為殊勝的話,落在天道、阿修羅道以及人道是比較快樂的,得到的是人天福報,如果做壞事就落在三惡道。皈依三寶後,你所有的業障都一天比一天減少,直到成佛,脫離了輪迴。我們現在開始皈依,然後修行,也是可以得到解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脫離輪迴。如果你內心深處以強烈的信心、恭敬心皈依三寶,那麼往昔所造的惡業也將會減輕或消盡。此後,一切行為都會成為善法,再也不會去造惡業。
六、皈依是積累福德的種子:你皈依以後會得到善意的護法神的保護,並且一切所願如意,增加你的福報和佛緣,皈依的人從根本上師那裡聽聞到殊勝正法,並生起行善除惡的念頭,這時如果從內心深處精勤皈依三寶,則三寶定會加持自相續,即自己的信心、出離心、厭離心、清凈心、誠信因果等一切聖道功德將越來越增上。
七、皈依是成就佛的來源:假如你沒有皈依的話,你永遠不會進入佛門,你不會知道自己的佛性、真性、心性和菩提心,也不相信因果和輪迴的痛苦,所以你沒有修佛學佛的機會,你怎樣成就佛?如果你從內心誠摯皈依三寶,你知道佛法的道理,了知自己的佛性、菩提心的功德,你會修佛的,你將獲得解脫和獲得佛果等,皈依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皈依的戒律
皈依的戒律分三方面:共戒、不共戒、同分戒。
共戒:是隨時隨地意念三寶的功德,病痛、不如意、快樂、恐懼、大地震動、世界變化等甚至遇到生命的危險也不離棄三寶,必須要想到三寶的功德。我們走路時觀想左肩上方的天空中有三寶,感覺在繞佛;睡覺時把皈依境想在胸間,專註而入睡;吃飯時把皈依境觀在喉間供養,吃飯前先供養三寶。坐時皈依境處在頭頂前面天空,不斷祈禱,在外境看到美麗的景色等奇蹟的東西首先想到供養三寶。
不共的戒律:皈依佛寶之後,再也不能皈依世間神,比如帝氏、玉皇大帝、梵天、山神和上帝等。因為所謂的世間神本身沒有從輪迴的痛苦中解脫,所以不能為解脫和來世依靠去頂禮及皈依他們。皈依法寶以後,要斷除對眾生的傷害,即使是細小的生命也不去危害,哪怕是從思想上產生的噁心都要斷除。皈依僧寶以後,不依靠、接近外道邪眾。對佛和上師不虔誠者,對佛法誹謗者,對深奧的密法誹謗者,我們不能去跟隨。
同分戒:皈依佛後,對佛寶的身像,應恭敬供養,對它生起真實佛寶之想,生起信心並觀清凈心;皈依法後對佛經也應生起恭敬心,不能跨過,頂戴供養,生起真實法寶之想;皈依僧後尊重出家人和修行人,皈依上師後恭敬上師,尊重上師的思想,學習上師的教育等。皈依僧後,對僧寶及穿著僧衣的人也應生起真實僧寶之想,恭敬供養、頂戴,應將佛像、經書、僧衣等置於凈處,生起信心並觀清凈心。
皈依要頂禮上師嗎
皈依必須要頂禮自己的上師,但你自己要知道,你頂禮上師,並不是為了上師,是為了你自己,消除自己的傲慢心和消除業障,實際上,你頂禮的不是上師,是在頂禮自己。頂禮分為身頂禮、言頂禮、意頂禮,應以如下的五種方式進行:
1.把上師當作報身佛頂禮;
2.把上師當作化身佛頂禮;
3.把上師當作法身佛頂禮;
4.把上師當作一切佛法僧三寶融為一體的顯現頂禮;
5.把一切諸佛菩薩當作上師的化身頂禮。
頂禮的方法,見到上師時候,腳後跟合籠,兩腳尖間距大約兩寸寬,身體挺直,雙手合掌向額前上方時,心裡想上師的前額發出光,照到我的前額,消除了身業三罪(殺、盜、淫),我得到了上師身業加持。雙手合掌在下巴時,觀想上師的口中發出紅光,照到自己的口,消除了言業四罪,(妄語、兩間話、惡語、綺語),我得到了上師言業加持。雙手合掌在胸前時,觀想根本上師意里發出綠光,照到自己的心中,消除了意業三罪(貪慾、嗔、邪見),我得到了上師意業加持。五體頂禮(五體:額、兩手掌、兩膝頭)時心裡想,將身體里的所有疾病和煩惱、罪障、習氣消除,我們得到了諸佛和根本上師的加持和功德,我心裡自然產生了無我的大智慧和大慈大悲的菩提心。
皈依三寶需要吃素嗎
皈依並不一定要吃素,皈依三寶是今生今世把自己的身口意依靠三寶,宣誓自己終生信奉三寶,不能改變信仰,跟吃素沒有關係。不皈依的人也可以吃素,皈依的人也可以不吃素,可以吃三凈肉,不可以自己親自去殺生吃肉,或吃活生生的肉,皈依的人能夠戒肉的話,功德是不可思議的。皈依三寶不是吃素,也不是受戒,更不是出家。有些人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慾,殺害鮮活的生命吃它們的肉,以為那是美味,其實那是他們根本不懂得佛法,也根本不了解生命的價值,更不清楚吃肉殺生的業障,還自欺欺人地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自己吃肉不說,還要求別人吃肉,這些人的業障太重了,因為他根本不知道佛祖是什麼樣的,更不知道佛祖怎樣在心中留,佛祖只是他們語言上的一個名詞而已,他們不知道殺生吃肉之後冤親債主會越來越多,將來事業和身體怎麼能好啊!跟這種人應該說:「酒肉穿腸過,妖魔心中留。」皈依人最好不要吃肉,或者只吃三凈肉。
皈依後可以拜神嗎
皈依三寶的人仍可以祭拜神明和祖先,但不可以皈依神明和祖先。因為皈依和祭拜不同,皈依是一生的,是一種信仰,也是一種宣誓;祭拜是一時的,是表示尊敬、禮貌。我們平時看到異教徒,都可以跟他握手、點頭,表示禮貌,對於自己的祖先、神明,當然也可以表示尊敬。尊敬和信仰也不同,你可以說尊敬同學,不能說信仰同學。你可以尊敬神明和祖先,但永遠不能改變對三寶的信心,若你改變對三寶的信心,你永遠找不到救護者,萬能神和祖先也不敢接受你的,因為你是敢對三寶改變信心的罪人,所以他們不敢接受。
皈依的信物
法名雖然只是一個代號,但可以說你的名字改了,身份也改了,從今天起你不是普通凡人,你是有皈依法名的佛弟子。你的生命改變了,你的生命在三寶掌握之中,以三寶為中心開始重新做人,在生死的里程中用你的法名提醒你不要做壞事,要做善,不要忘記三寶的教誨。
皈依的核心是心的皈依,不需要頒發皈依證,佛法里沒有皈依證的說法,對現代人來說很需要,皈依證是個標誌、證明和認可,現在很多人打著佛的旗號騙人,真正皈依的人不會做壞事,所以皈依證可以分明皈依還是沒有皈依,另外皈依證可以標誌著十方三寶對這一新生的證明和認可。這是我們成為三寶弟子的象徵,皈依證能提醒你自己是個佛弟子,不要做傷害別人的事,不要忘記三寶。在漢地有些寺廟有了皈依證,不收門票,很多人為了進入寺院,欺騙那些收門票的人而皈依佛門,這是違背佛法的思想和行為。
念珠象徵佛法的傳承,皈依是為了獲得如法的佛法,是一代又一代相傳下來的,所以念珠表示殊勝的傳承。另外,為了斷掉我們的念頭,佛祖用念珠作為念誦佛菩薩聖號或持咒時的計數工具來安靜我們的妄心。有些經書里講:「佛珠頭象徵佛,佛珠繩象徵法,每一粒小佛珠則象徵僧,象徵三寶不可分離。」佛珠可以提醒我們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居士五戒
自古以來,學佛的人可分在家人和出家人兩種,在家人和出家人的區別是,在家人還有家庭,需要處理世俗的家務事,所以在家人很難達到很高的修行境界。因此,佛對在家人的戒律方面也要求比較低,在家人的戒律是居士五戒,居士五戒是佛陀對佛教徒的最基本要求,居士也分不同的層次。出家人是已經離開了家庭,不用處理世俗家務,可以全身心都投入到修行當中,所以佛對出家人的要求就比較高,受的戒律也比較多,作為一個出家人,必須要受持沙彌戒和比丘戒等,依據苯教《三大戒律》記載,沙彌戒二十五條,比丘戒二百五十條,比丘尼戒三百六十多條。殺生、偷盜、邪淫、妄語是所謂戒的基本與根本戒。
佛教戒律可分別解脫戒、菩提戒、密宗誓言戒三種。居士五戒屬於別解脫戒。為什麼稱為「別解脫戒」呢?分別是永久解脫的意思,分別解脫的內涵雖然有多種,但最主要的,就是誰受持該戒,誰就會得到永久解脫的意思。
很多皈依佛門的弟子與居士,對居士五戒細節不太清楚,今天為了大家,我自己從佛經中找出來正確的居士五戒,簡單地介紹給大家。
不殺生戒: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居士五戒之中不殺生戒的來源:依據西藏古老苯教《居士乘》記載,辛饒彌沃如來在象雄地方傳教佛法時,很多人在殺動物,吃動物的肉,穿動物的皮。很多人失去了人情與慈悲心而殺生;有些人不知殺生和吃肉的業障和罪過而殺生,更不知殺生和吃肉給人類帶來無法解釋的疾病和痛苦。辛饒彌沃就依據勒得降哇(比丘善根勝)的心意,給大家解說殺生和吃肉的業障和罪過,耶吉確丘(心童子)問辛饒彌沃如來佛:「世尊,殺生有什麼罪呢?」辛饒彌沃日:「罪可大了。」心童子又問:「有多大呢?」辛饒彌沃日:「殺未來佛的罪。」心童子又問:「為何有那麼大的罪呢?」辛饒彌沃曰:「一切眾生都有佛性,佛性沒有大與小、高與底的分別,都是平等的,生命也是平等的,一切有情的生命者都是未來的一尊佛,殺一個動物實際上是殺了一個未來佛。今世殺一個動物的話,來世要還債與賠償五百條命,殺生的人今世多病壽命短,來世下墮地獄。如果來世轉生人也多發病,壽命短。」殺生的業很重,一般殺生的人會墮入地獄,轉生到人間也變成狼等野獸,或屠夫等,因為狼和屠夫喜歡殺生,這樣的話要想解脫是很難的。
苯教經典里對殺生的看法有所區別,依據苯教顯宗經典來講,殺一個動物實際上是殺了一個自己的父母,因為一切眾生曾經做過自己的父母;按照苯教密宗來講殺一個動物實際上是殺了一個自己的本尊,修密宗時一切眾生都要觀成本尊佛;苯教大圓滿講的就是,殺一個動物就是殺了一尊未來佛。
居士五戒中的不殺生,與十不善中的不殺生有點不同。十不善中的不殺生,是指不殺害所有的生命,而居士五戒中的不殺生,是指不殺害特定的生命,也就是指人類。那麼,居士不殺人以外可以殺害其他生命嗎?居士殺害了其他生命,也必然會承受墮入地獄的果報。但居士不殺生戒的對境,就只是特指人,在守戒的時候,就必須遵守不殺人的戒條。如果居士殺害其他生命的話,從根本上來講不會違犯居士五戒,但也會違犯居士戒的分支的戒條,雖然居士殺害其他生命也有罪,但不屬於違犯居士五戒的罪。比如說,我們無意中殺蚊蟲,也屬於殺生,但不屬於違犯居士五戒的殺生。無論對境是動物還是人,殺生的罪業都是非常嚴重的,所以大家不要隨意地去殺害其他生命。
違犯居±五戒中的不殺生,需要具備四個條件:對境、思想、行為和結果。這四個條件是確定是否犯戒的分水嶺,如果所有條件都完全具備,就會徹底犯戒。第一、殺生的對境,就是指人。人可以分為成人和胎兒兩種。這裡所說的成人就是離開媽而已經出生的人;胎兒就是在母親的懷裡,還沒有出生的人。從戒律對生命的定義來講,精子和卵子和合的那一剎那,就是生命的開始,至新生兒誕生出世之間的生命就叫做胎兒,所以作為居士,故意墮胎也是違法了居士戒。第二、思想就是認定殺生對境的觀念。如果觀念已經錯亂,就像得了神經病,他的行為已經不能受思想控制,則不犯根本戒。比如說,如果你本不想殺死劉爺爺,而實際上卻殺死了劉爺爺,即具備了其他的所有條件,就事實而言,是實實在在地殺了一個人,但也不算犯根本戒。因為當事人的思想已經發生了錯亂,並沒有超越這條界線,所以不算徹底的犯戒;另外,如果沒有殺人的動機,只是想嚇唬他而死亡,或者不小心失手將對方打死,這種意外的過失殺人,也不算徹底的犯戒,在懺悔之後就可以恢復。第三、行為,小乘佛法重視外在的行為,犯殺生戒的判定必須具備為了殺死對方,如槍擊、毆打,或者其他導致對方死亡的行為。如果只是在內心計劃、謀算,卻沒有付諸行動,就不會犯戒。大乘佛法在這一點上的要求往往要嚴格得多,在僅僅具備內心打算、念頭的情況下,也時常會犯戒。內心出現打算殺生的念頭就是破戒,但不算徹底的破戒,在懺悔之後就可以恢復。第四、結果,對境死亡也是區分是否破戒的標準之一。在對境是人,沒有認錯對象,並且具備殺人動機與行為,最後對方斷了氣而死亡才能算是犯根本戒。如果對境是人,沒有認錯對象,具備殺人動機與行為,但最終沒有死亡,就不算是犯根本戒。只有同時具備了以上四個條件,才是究竟地破戒。
不偷盜戒: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居士五戒之中不偷盜戒的來源:依據西藏古老苯教《居士乘》記載,辛饒彌沃如來在象雄地方傳教佛法時,有些人自己不愛做事,沒有吃穿的時候就去偷盜別人的東西,若被別人發現,為了財物,他們之間產生矛盾並拚命爭鬥,很多人在為了錢財拚命鬥爭中失去珍貴的生命,所以辛饒彌沃就依據比丘善根勝的心意,給大家解說偷盜和貪財的業障和罪過時,心童子問辛饒彌沃如來佛:「世尊,偷盜有什麼罪呢?」辛饒彌沃曰:「罪可大了。」心童子又問:「有多大呢?」辛饒彌沃日:「殺生以下的罪中偷盜的罪大。」心童子又問:「為何有那麼大的罪呢?」辛饒彌沃曰:「偷盜引起殺生,偷盜引起貪心,偷盜引起爭鬥,偷盜引起欺騙等。另外,丟掉東西的人心裡不平衡,產生嗔恨心;偷盜東西的人經常有恐懼,怕別人發現,偷盜引起了傷害自己的心和他人的心,兩方面都帶來痛苦和煩惱,所以罪大。今世偷盜的人,今世多災窮苦,來世下墮餓鬼,如果來世轉生人間也窮凶極惡。」偷盜的業也很重,一般偷盜的人會墮入餓鬼和畜生。轉生到人間也是變成老鼠,或者小偷等,因為老鼠和小偷喜歡偷盜。也可能轉生成為乞丐,因為前世偷盜別人的財產,今世沒有財寶。
居士五戒中的不偷盜,與十不善中的不偷盜有點不同。十不善中的不偷盜,是指所有財產都不能偷,而居士五戒中的不偷盜,是指不偷盜特定的財產,也就是指價值人民幣兩元錢以上的財產。那麼,除了價值人民幣兩元錢以上的財產以外都可以偷盜嗎?居士偷盜,就必然會承受墮入餓鬼的果報。但居士不偷盜戒的對境,就只是特指價值人民幣兩元錢以上的財產。在守戒的時候,就必須遵守不偷盜的戒條。如果居士偷盜人民幣兩元錢以下的財產的話,從根本上來講不會違犯居士五戒,但也會違犯居士戒分支的戒條,雖然居士偷盜其它東西也有罪,但不屬於違犯居士五戒的罪。
違犯居士五戒中的不偷盜,需要具備四個條件:對境、思想、行為和結果。第一、偷盜的對境有三個條件:首先,必須是包括食物衣服等所有財產,凡是財產,都是犯戒的對境;其次就是所盜財產必須屬於沒有產權糾紛的合法主人,財產主人與當事人在所盜財產的權益上也沒有任何經濟上的糾葛。最後就是所盜竊的財物必須具有一定的價值。這種價值是人民幣兩元錢以上,如果價值達到了兩元,則具備了對境的條件之一。偷稅漏稅也算是偷盜、在作買賣時,欺騙性得到的也算是偷盜。第二、思想,首先是觀念不能錯亂。如果他的思想已經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了,比如精神病人在街上盜搶,也不會犯根本戒。雖然不會犯根本戒,卻不能認為沒有過失,因為無論如何這也是偷盜的行為。偷盜動機是違犯盜戒最重要的條件,如果沒有盜心,則不會犯戒。另外,如果不是為了自己的生活,而是為了供養三寶、為了災難的人、幫助乞丐,或者是為了孝順與自己沒有經濟關係的父母,也不會犯根本戒。另外,你偷盜以後又還給別人的話,不算徹底的犯戒。第三、行動,明目張胆地搶奪,或者暗處偷襲,以及以欺騙形式取得他人的財物,都屬於偷盜的行為。另外,借錢物故意不歸還,或者利用債主已經忘記的時機,故意不歸還,或者故意拖欠,很多人認為這樣是沒有偷盜的行為,所以不算是犯戒。其實,雖然沒有直接的偷盜行為,但屬於別人的財物不歸還也算是一種偷盜行為,所以也會犯戒。第四、結果,在所盜竊物品已經徹底地屬於自己的念頭尚未產生之前,還不算是徹底犯戒。如果被別人發現,並被阻止等的緣故,自己沒有獲得,所以沒有犯根本戒。
在對境是價值達到了兩元的財產,偷盜的觀念沒有錯亂,具備偷盜動機與行為,最後自己獲得佔用才能算是犯根本戒。如果對境是價值達到了兩元的財產,偷盜的觀念沒有錯亂,具備偷盜動機與行為,但最終沒有得到,就不算是犯根本戒。只有同時具備了以上四個條件,才是究竟地犯戒。
不邪淫: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居士五戒之中不邪淫戒的來源:依據西藏古老苯教《無垢光明經》記載,辛饒彌沃如採在象雄地方傳教佛法時,有情眾生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非法的行為,大多數人為了感情失去生命,或者所有的精神放在感情上面,浪費珍貴的時間和生命,慾望帶來所有的煩惱和痛苦,所以辛饒彌沃就依據比丘善根勝的心意,給大家解說邪淫的業障和罪過時,心童子問辛饒彌沃如來佛:「世尊,邪淫有什麼罪呢?」辛饒彌沃日:「罪可大了。」心童子又問:「有多大呢?」辛饒彌沃日:「淫穢父母的罪。」心童子又問:「為何這麼說呢?」辛饒彌沃日:「一切眾生不是今世的父母,但他們都曾經做過我們的父母和兄妹,恩重如山。今世對他們產生感情和淫穢,難道罪不大嗎?輪迴法是太可笑了,前世的父母親,今世做夫妻,用自私的感情和淫穢回報他們的恩德。眾生迷惑不解啊!另外,慾望引起爭議和所謂的煩惱和痛苦。今世邪淫的人,今世有醜聞,多病多災,引起煩惱和家庭鬥爭,來世下墮地獄和餓鬼,如果來世轉生人間也愛淫有醜聞,為感情受苦,家庭矛盾。」邪淫的罪很嚴重,一般邪淫的人會墮入地獄和餓鬼,轉生到人間也變成狗,或者妓女等,因為狗和妓女喜歡交媾。
居士五戒中的不邪淫,與十不善中的不邪淫有點不同。十不善中的不邪淫,是指男人和女人的密處之外的口腔、肛門都不能行淫,而居士五戒中的不邪淫,是指不邪淫正常夫妻以外的男女。那麼,居士除了男女交媾以外,比如說,口腔和肛門可以行淫嗎?居士行淫,就必然會承受墮入餓鬼的果報。但居士不邪淫戒的對境,就只是特指男女交媾。在守戒的時候,就必須遵守不邪淫的戒條。如果居士以口腔和肛門行淫的話,從根本上來講不會違犯居士五戒,但也會違犯居士戒的支分的戒條。違犯居士五戒中的邪淫,也需要具備四個條件:對境、處境、時間和結果。第一、對境指的是家族、主人、國王保護的對象以及非法的對境,包括他人的性伴侶、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七代以內的親屬、僧尼以及未成年的少男少女作不凈行;第二、處境,處指的是在除了密處之外的口腔、肛門等非行淫處作不凈行;境指的是在父母、前輩以及僧眾等附近,或者三寶所依存在的佛塔、佛像、經書前,於對方有害的地方,比如說凹凸不平的地面,有光線的地方以及人群聚集的地方作不凈行;第三、時間,在白天、受持齋戒日、哺乳期、妊娠期、月經期間、生患不能作不凈行的疾病期間、產婦尚未完全康復期間以及傷心憂愁之時作不凈行,另外,在一夜之內作超過三次以上的不凈行。第四、結果,男女交媾慾望的念頭未產生之前,還不算是徹底犯戒。如果男女交媾之間出現以外的緣故,交媾的行為沒有進行下去,所以沒有犯根本戒。具備邪淫的對境、思想和行為,最後滿足男女交媾的慾望,才能算是犯根本戒。只有同時具備了以上四個條件,才是究竟地犯戒。通過毆打等強迫手段所作的不凈行也是屬於犯根本戒的罪。另外,手淫以及同性之間的非梵行,也屬於邪淫的範疇。這裡所說的邪淫,是針對在家人而言的,如果是出家人,則其內涵又有所不同,因為出家人必須從根本上斷除不凈行。
不妄語: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居士五戒之中不妄語戒的來源:依據西藏古老苯教《無垢光榮》記載,辛饒彌沃如來在象雄地方傳教佛法時,有一位打卦算命的人,叫莫瑪帝安德勒,名氣很大,有一天有個酋長來找他打卦算命,因為酋長的孩子得了怪病,沒人能治療,帝安德勒也沒有想出治療的辦法,但他想,「如果說算不出來,他們一定會嘲笑及譏諷我,怎麼辦呢?」這時他想起一個惡的主意,說:「辦法是有的,不過不知道,你能不能做到。」酋長說:「能。」帝安德勒說:「那好,只有一個辦法,用你大臣兒子的心臟才能治。」酋長相信他的話,殺掉大臣的兒子,挖出心臟讓自己的孩子吃,但是孩子的病非但沒有治好,反而病危,很快就失去了生命。大臣的夫人也為孩子跳河自殺,大臣恨在心裡,為了給兒子報仇,殺了酋長一家四口和帝安德勒家兩口人,酋長也在鬥爭中失去了生命,「一句妄語,失去九命」。辛饒彌沃看到這些情況就依據比丘善根勝的心意,給大家解說妄語的業障和後果,心童子問辛饒彌沃如來佛:「世尊,妄語有什麼罪呢?」辛饒彌沃曰:「罪可大了。」心童子又問:「有多大呢?」辛饒彌沃曰:「欺騙未來佛的罪。」心童子又問:「為何有那麼大的罪呢?」辛饒彌沃曰:「妄語是一種欺騙性質,欺騙一個人實際上是欺騙一尊未來佛。欺騙引起矛盾和鬥爭,說妄語的人,今世自己經常遭到眷屬之間互不和睦以及背叛,來世墮入地獄和餓鬼,如果來世轉生人也經常受騙上當,財富不穩固,出現恐怖的外境違緣。」妄語的業很重,一般妄語的人會墮入地獄和餓鬼,轉生到人間也變成魚和雞鳥類,或者轉生到馬路旁邊的打卦算命人,因為魚和鳥容易受騙上當,算命的人喜歡說妄語騙人。
違犯居士五戒中的妄語,需要具備四個條件:對境、思想、行為和結果。第一、妄語的對境,就是指人。說妄語的對方必須是會說話、能懂事的人。違犯居士五戒中的妄語是特定的妄語,而不是指所有的妄語。所謂特定的妄語就是謊稱自己具備在欲界之內,也就是普通人所不可能具備的,比如說,看到鬼神、天堂、地獄、前世、未來等等的功能,以及神通之類的超凡功德。一般日常生活中的妄語,不在犯戒界線之內。第二、思想,妄語者觀念不能錯亂,是與其他戒條的規定一樣,比如說,如果想說自己看到神,卻說成了看到鬼,心中所想與口中所說不一致,就不算是犯根本戒。另外要有故意騙人的動機,犯戒必須是故意而為,如果是有口無心,而不是有意去說,就不算是犯戒。第三、行為,必須要用自己的聲音去說。通過書信,或者電話等來傳遞信息,也屬於犯戒的行為之一。第四、結果,必須要對方能聽見並懂得其內在含義,而且要相信,才能算犯根本戒。如果別人不相信的話,就不算是犯根本戒。
不飲酒: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居士五戒之中不飲酒戒的來源:依據西藏古老苯教《密集經》記載,有一個弟子叫炯巴,在辛饒彌沃如來處剃頭出家,有一天,他走到荒無人煙的地方,又餓又渴,天氣又熱,暈頭轉向,昏迷過去,不知昏迷了多長時間。等他醒過來的時候,一位婦女在喊他,炯巴說:「水」婦女回答:「這裡沒有水,我有酒,你喝酒吧!」炯巴搖頭道:「我是出家人,不能喝酒。」好心的婦女說:「那你幫我看著羊和酒,我去找水。」酒瓶放在炯巴旁邊婦女就走了,炯巴等了半天,看不到婦女的影子,他越來越渴,炯巴就想,喝一點酒也應該沒有什麼罪,犯戒也不是根本戒,他就喝了一點,越喝越香,一壺酒喝完,他就喝醉了,炯巴覺得很餓,想尋找吃的,可沒有什麼能吃的,這時他看到了羊,就把羊給殺了,吃肉喝血。好心的婦女找到水,回到炯巴身邊的時候,看到炯巴喝醉了,婦女問:「我的羊呢?」「狼吃了。」婦女知道炯巴在說謊,就跟炯巴打起來,炯巴用力反抗,最後強姦了婦女,炯巴喝酒、殺羊、偷酒、說謊、強姦邪淫等違犯了五個戒律,「一壺酒,違犯了五條戒」。辛饒彌沃看到這些情況之後,將居士的戒又增加了一條,就是不飲酒這條戒。什麼叫做不飲酒呢?關於酒的概念,在經書中講過很多,包括谷酒、能醉、酒粉、放逸之物等等。這些都是指辛饒彌沃如來在世的時候,也就是一萬多年前世人所享用的酒類,那時候的酒是谷酒,是用糧食釀製的酒類;所謂「能醉」,是指該酒必須具有使人喝醉的能力,如果無論怎樣喝,也不會喝醉,就算不上是酒;所謂「酒粉」,是指帶有酒精成分的粉末,用其泡水便可成為酒;所謂「放逸之物」,也就是指能醉,因為在醉了以後,就會懶惰、喪失意志,所以稱為放逸之物。無論如何,只要有酒味,能使人喝醉,都屬於酒。飲酒的概念,只要吞下了超過一滴的酒,就算犯戒。為了口腔需要消毒,用酒類漱口,然後吐出的行為,也不算犯酒戒;藥物裡面也含有酒的成分,也不算是違犯酒戒。另外,如果將一公斤的酒熬到只剩下半公斤,在原有的酒味以及醉人的能力已經徹底消失以後,用來泡葯服用以治療疾病,就不算是犯戒。苯教經典記載,居士和出家人對酒的戒律比較嚴格,一滴酒也不能沾,經典中說:「酒是一切罪惡的根源,一滴酒也不能沾。」所以大家對酒戒要嚴密堅守。
總的來說,殺、盜、淫、妄四條根本戒,加上保護四條根本戒的酒戒,就是所說的居士五戒。作為一個佛教徒,如果能嚴格遵守這五條戒,就是一個比較好的持戒人。如果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修行,就算得上是一個標準的修行人。出家的戒和在家的戒當然有區別,但成就佛位是出家和在家共同的目標。現在有些居士時常被是否出家的問題所困擾,其實,雖然出家比在家具有不可比擬的功德,從各方面來說都比較好,但成就佛位不一定是出家的身份,在家也可以成就佛位的。一位真正的居士在遵守剛才所說的五條戒的基礎上,發菩提心、修密、修禪、修大圓滿法門同樣可以成就佛。古往今來的在家人,特別是藏地的在家人中,也湧現過很多超群出眾的成就者。
在現代社會,由於世人觀念的逐步開放,在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方面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大家以吃肉為主,一盤菜里要殺害多少個有情的生命啊!大家都覺得畜生的肉是應該吃的,這種想法完全是錯誤的觀念,也屬於殺業;當官的如果貪污,貪污是屬於盜竊,是用權利盜用人們的財產;窮困的乞丐為了生存,偷吃偷喝;黑社會老大們綁架有錢有權的人;生意人偷稅漏稅,偷運財產,這些都屬於偷盜業;從政界要人到平民百姓,從大亨富賈到電影明星,各個階層的人都捲入了性醜聞的風波,無以數計的家庭都遭到了婚外戀的沉重打擊,即使處於熱戀期的情侶,也是互相猜忌、貌合神離。社會的條件越好,人類的慾望越強,愛情猖獗,造成的家庭破碎、妻離子散等的災禍和悲劇。現代很多人認為,能騙人是聰明,老實是笨蛋,傷害別人覺得能幹,幫助別人覺得是傻子,說謊欺騙人的越來越多,人類的道德標準早就失去了。因此,作為佛教徒,為了樹立佛教徒的良好形象,為了緩解日益突出的社會矛盾,為了自他的暫時安樂與究竟解脫,最好能克服一切困難而受持此戒。
附:生根活佛前世傳記寶鏡
白馬益西仁波切著
生根活佛是西藏有名的一位伏藏法王,是普賢佛大日如來的化身佛。活佛這個詞是漢族取來的,藏語中沒有這個詞,藏語叫「朱古」或者「仁波切」。現在佛和菩薩轉世靈童叫活佛,活佛是三身佛的自性,生死涅盤的怙主,為了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降臨人間。所以生根活佛也曾經轉世很多靈童為度眾生降臨人間傳法。藏地著名的寧瑪教派伏藏法王土裡多吉仁洛扎大士,在筆記中寫下了生根活佛十二代本生傳。
生根活佛第一世達納默巴
達納默巴是普明大日如來的化身佛,生於人壽萬歲時,出生在波斯國「俄摩隆仁」,幼體上顯明虎斑,虎斑上有神通火光,所以叫達納默巴,他接受大悲者祥瑪的旨命,制服羅剎國王「達香知瓦」等一切羅剎和魔鬼,為世界和平,密法弘揚十方,他的弟子通及四方,達納默巴全集有30多卷。達納默巴是密宗和大圓滿傳承人第五代法王,圓寂時他變成原始智慧達辣火燃佛。
生根活佛第二世苯白拖持
苯白拖持出生公元前990年左右,神通廣大,騎光轉世,制服魔鬼等有不計其數的征宗跡象。吐蕃王朝第七代送赤贊布的太子被魔鬼吃掉,國王幾次攻打魔鬼,無法戰勝魔鬼,請求苯白拖持大師制服魔鬼,苯白拖持大師慈悲於國王,修念慈母佛,用慈母佛加持的甘露水撒到魔鬼住的岩石上,立時如同雷轟般的石崩瓦裂,嚇得魔鬼邊呻吟邊求饒說:「求你放我,我的兒子送給國王。」,過了一年魔鬼變成了王子,苯白拖持大師給他取名叫志貢贊布。從象雄帶來佛教傳播吐蕃,大師是苯教傳承十三後裔的第九代,密宗第十五代傳法者,及門弟子象雄大師東炯圖青等,圓寂時全身變成虹化。
生根活佛第三世漢師桑王澳登
漢師桑王澳登出生在公元前710年左右,在象雄四種耳傳大師熱桑持拉克求學四種耳傳和三種大圓滿等各種象雄苯波佛教,然後赴峨嵋山、五台山等漢地發展苯波佛教,把象雄佛教耳傳和正見法翻譯漢文,漢地首先發行耳傳師是桑王澳登,漢名光明法師,及門弟子如光之尖,很多漢族的教徒圓寂時成就虹化,大師83歲時在漢地圓寂,圓寂時全身變成虹化。他所傳的法後來漢地失傳了。
生根活佛第四世龍珠大師
龍珠大師在公元前480多年前生於印度一婆羅門家,幼通顯宗三藏。他是個醫學家,聖地金剛座起網伏圍牆,把佛法傳到印度南方,及門弟子聖天子等如星之光,在印度圓寂。
生根活佛第五世結尊生根翁述
結尊生根翁述八世紀在西藏出生,與蓮花生大師同代。長期赴尼?白爾和喜馬拉雅山修行密乘。他後來成了寧瑪派大圓滿的傳承人。修行大圓滿時天眼見到普賢初佛,他寫了密宗精義耳傳四部。普渡上萬人並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在寧瑪教派中他是最偉大的上師,最高的領袖伏藏法王,後在西藏圓寂。
生根活佛第六世興巴降澤
興巴降澤法王在公元875年吐蕃衛藏地方出生。他是蓋世無雙的智慧者,興巴降澤是新龍益西寺的主持,當時他修了益西寺講經院和閉關院,他用神通築造了「辛拉悟噶」的佛像,修行苯教大圓滿九部,圓寂時全身虹化。
生根活佛第七世瑪巴
瑪巴生於公元1012年在西藏南洛扎曲琪,自幼學法,多次去尼泊爾、印度等地,學金剛,密集,大手印法等密法,在西藏等各地傳法,最終定居於洛扎卓窩隆,他在西藏米拉神廟的北方岩石上留下腳印,曾制服天龍八部,筋歲時在西藏圓寂。
生根活佛第八世般色窮故扎法師
般色窮故扎法師生於公元1175年在西藏,幼學九乘,十大明學,象雄苯教密宗四續,修習十八個苯教的儀軌。23歲時赴地獄受苦,後從地獄返回人界,到崗底斯聖山修行達納默巴,得到十位瑜伽師的加持,他開始伏藏經寶庫,一世伏藏了象雄佛教經庫30多部,寧瑪經庫lo多部,寧瑪教派叫他仁孜高德,7l歲時圓寂,圓寂的時間有不同的說法。
生根活佛第九世日巴珠色
日巴珠色生於西藏扎茹地方,求學九乘象雄佛教和顯密,心識教派。修念普巴,赴康定、木雅、蒙古等發展象雄苯波佛教,向二十多位象雄苯教法師求學各種教派,赴西藏貢布苯波聖山掘出伏藏,岩石上留下各種神通奇印,8l歲時圓寂,全身變成虹化光。
生根活佛第十世色龍生根翁述
色龍生根翁述生於公元1429年在康區,赴厄旺寺等各地,向十八位譯師跟前求學四種密續,顯密十大明學,修建堯龍加寺,到薩迦寺當主持人,赴蒙古傳佛法,公元1499年在薩迦寺圓寂。
生根活佛第十一世瓊布雄巴革能
瓊布雄巴革能在十八世紀時出生在新龍,幼兒時就接受寧瑪教派和薩迦派的道果經文。修行密法後神通廣大,佛學造詣博大精深,普渡眾生,從內心中發出重人輕己的菩提心,人們稱為他「菩薩大勇士」,他有三個寺廟:瓊益寧瑪派朗澤寺,薩迦派阿吾寺,翁述寺,7了歲時在瓊益圓寂。
生根活佛第十二世丹普生根翁述
丹普生根翁述活佛生於公元1906年在新龍,六歲就跟著雄曲喇嘛學習五大明學和四種密續,拉曲珠活佛和伏藏大師阿白等神通廣大的活佛認定他是結尊生根翁述的轉世活佛,叫他丹普生根翁述,丹普生根活佛是丹普第十四代喇嘛和十二代活佛,他到新龍下占區厄旺寺和拉澤寺發展寧瑪和薩迦教派,成了厄旺寺和拉澤寺的主持人,格桑寺和龍吉寺的喇嘛,苯波教益西寺也有他的座位,長期靜住山居,發展寧瑪派、薩迦派,在雄龍扎呷神山上伏藏經書和佛像,及門教徒白馬益西等,1961年在新龍圓寂,著書伏藏經四部。上述十二位生根活佛傳記都有伏藏法王土裡多吉仁洛扎大士親筆記載。
生根活佛第十三世仁孜尼馬
幼年的生根活佛
第十三世生根活佛——仁孜尼馬於1967年12月3日出生在世界屋脊的雪域高原,康巴地區的西北部、人們稱為梁茹哇,現在稱為新龍縣,亞珠家。父親的家族高僧大德代代相傳,從未間斷過,母親的家族也出現過幾位大成就者。他的父母生下了兩個兒女,生根活佛是長子,次子是個妹妹,叫做仁孜翁姆。生根活佛出生時,白馬益西等很多人看到天空中出現了彩虹,聽到老虎吼聲,天上的白雲變成八瑞相的形象等許多吉兆,使他們驚奇萬分。生根活佛出生四個月以後,他就再也沒有跟著父母一同睡過,父母要求與他同睡,活佛就哭。他家裡的舅舅、大舅爺、二舅爺都是出家人,二舅爺叫亞珠喇嘛,他是虹化身夏扎哇扎西降澤八十位修大圓滿象雄耳傳教徒其中之一,他喜歡獨來獨往,他晚上從來不睡房屋裡,住在山洞或者大樹下禪修大圓滿象雄口傳。舅舅是大智者色拉甘容降澤的大弟子,他文化很高,而且有殊勝的神通,大舅爺也是色拉甘容降澤的弟子,但他只會念苯教三大心咒,之外什麼經都不會,看起來像個瘋子,實際上他知道未來的很多事情,生根活佛很喜歡跟著舅舅和大舅爺一起睡。
l歲的生根活佛,苯教伏藏法王土傑尼巴大士取給他名字,藏名叫仁孜尼馬,漢語稱為持明太陽(意思是密宗最高境界的修行者與出世智慧就像太陽一樣,對眾生的愛心就像太陽一樣普照),這也是吐里多吉仁洛扎大士在五十年前預言的。土傑尼巴大士給仁孜尼馬的大舅爺說,仁孜尼馬是個與眾不同的孩子,昨晚我的夢裡見到空行母在迎接他,你們要把房間弄乾凈,土傑尼巴大士還拿來伏藏來的熏香、甘露丸等。
2歲的生根活佛,被寧瑪教派的密宗法王多龍活佛認定為結尊生根翁述的轉世活佛,寧瑪教派的密宗大師白馬益西仁波切去看仁孜尼馬的時,活佛才兩歲,仁孜尼馬一看到白馬益西就跑上前迎接,好像是早就知道白馬益西要來一樣,而且最奇妙的是一見白馬益西就說:「白馬益西,你來接我嗎?」這是活佛開口說的第一句話,在這之前小活佛一直沒有說過話。白馬益西上師問生根活佛:「你想去嗎?」活佛很開心地說:「想去。」,但他的父母不放他走,因為他年齡很小。
3歲的生根活佛:當地有個修行苯教大圓滿法的高僧,叫西格登孜,他的佛教文化很高,是修行無上的一位高僧,圓寂時身體變成金剛身一尺,全身有無數的光。有一天,西格登孜跑到生根活佛家裡,給生根活佛長壽佛灌頂,祈禱生根活佛長壽無病,身體健康。在他的童年裡,發生過許多有趣的故事,如:生根活佛五歲的時候,他準備跟著大舅爺到縣城,突然生根活佛大聲一叫就跑到樓頂,家裡的人和客人龍加不知道出了什麼事,跟著追他,看到他站在樓頂望著虛空中說話,他在說什麼,誰也不知道,過了半個小時,他就給龍加說:「本來那些姑娘要來我家,但她們有急事,所以沒有來成,她們給我帶口信說,人間要多做善,不然四五年後一定發生地震。」生根活佛問龍加:「龍加,地震是什麼?」真的過了四五年後,康區地方來發生了強烈的地震。從此龍加把生根活佛說的每一句話都當作神的聖言,生根活佛說的那些姑娘是空行母與神仙。
童年的生根活佛
6歲的生根活佛:他的二舅爺很疼仁孜尼馬,二舅爺每天一有空,就把生根活佛帶到山洞裡,讓生根活佛坐在他的面前,他就翻書念經。當時生根活佛也許不知他在念什麼,也不敢問,他念完經後把書放到生根活佛的頭上,其實他在秘密地給生根活佛傳法、傳授灌頂。聽說他給生根活佛傳了八十五部經文,同時皈依佛門,跟著二舅爺學藏文,沒過多久他就會念、會寫了。
7歲的生根活佛:跟著老百姓一起去轉當地的神山,祈求平安幸福,神山上有許多自然顯像的腳印等神跡,生根活佛到神山頂上就望著虛空,然後去另外的山頂,從石頭上拿出來一尊佛像,當時他的二舅爺看到後,立即把佛像搶過去,不讓別人知道。這個事情轉山的信眾很多人親眼看到,當時不敢講,因為他們看到二舅爺的表情,生根活佛的二舅爺在老百姓的眼裡是偉大的大成就者,也有無窮無盡的神通。後來那個佛像被二舅爺帶著仁孜尼馬又放回到神山去了。二舅爺跟生根活佛說:「我希望你要好好修行,學佛的目標是開悟,不是神通。」從此仁孜尼馬不敢隨便帶來神奇的東西。童年的生根活佛無憂無慮的很貪玩,很淘氣,那時村中街坊鄰居們,時常有意無意地逗他,問他些有關吉凶禍福的事情,次次他都能說中,使他們驚奇萬分。
8歲的生根活佛:那年他就有第一次接觸死亡的經驗,是他的二舅爺亞珠喇嘛面對死亡,對生根活佛的影響很深,特別是二舅爺臨終時念破瓦法,最後念的啊……啊……啊三個字。後來生根活佛想起二舅爺死亡前念破瓦法,他才知道,每一個修行人都早就看透了死亡的背景,很早就準備好了往生的法。生根活佛決心把一生奉獻在修行上,他跟著舅舅學習藏文,很快就學會了很多經文,念了白文殊獅吼菩薩心咒三十萬。
9歲的生根活佛:他突然染上一種凶煞怪病,父母雙親異常的畏懼,趕忙前往聖者文殊獅吼的化身,西格登孜的駕前祈求保佑。大師說:「這不是吃藥能治的病,是前世的護法神不高興,必須要到前世的地方,或者他們家裡的人給活佛護法神灌頂,不能久留,你們趕緊想辦法吧。」然後大師用聖水給生根活佛凈身,賜於加持開光的護身結。父母回到家時,白馬益西早就在生根活佛家裡等他們,生根活佛一見到白馬益西一切病都好了,跟白馬益西說心裡話。生根活佛九歲時,他的親戚阿扎面對死亡時念經超度,從此生根活佛給別人超度,對死人解說中陰介紹法,念破瓦法,引導他靈魂的去向。
10歲的生根活佛:宗教還沒有開放,當地的幹部知道生根活佛在家裡學習佛教的情況後,非常嚴肅地批評家人,讓生根活佛立即去學校讀書。生根活佛在學校里學習非常用功,老師們一直誇獎,是個三好學生,當時藏地學校里教藏文的時間多,生根活佛白天在學校里學習,晚上回到家裡學佛法。
13歲的生根活佛:白馬益西把生根活佛仁孜尼馬接回他的家裡,生根活佛的神情一點都不像是一個小孩子,不像是離開自己的父母,離開家鄉去了一個陌生的地方,反而好像是回了家一樣,神態非常的自然,非常的輕鬆,那裡所有的人都很奇怪,很多人迎接他時,他直接跑到前世妹妹空行母曲珍面前,拉住她的手,像早就認識一樣,一邊扶她一邊說很多他們之間很親的話。在活佛前世的寺廟舉行了坐床法會,但不隆重,因為那時侯宗教還沒有開放。生根活佛和才翁多傑一起跟著白馬益西仁波切學供佛經、寧瑪教派的前行和密宗的根基,在薩迦派的阿達仁波切處學了菩提道次第廣論,得到文殊菩薩等薩迦派的經典傳承和灌頂。有一天,白馬益西在桌子上擺了許多佛像、法器、佛珠、經書,對生根活佛說:「你想要就隨便拿,我送給你。」實際上白馬益西在考驗生根活佛。生根活佛拿了一個佛像和一本經書,生根活佛拿的都是自己前世的東西,他得到了那裡人的信仰和愛戴。他當年修了薩迦派的文殊菩薩和寧瑪教派蓮花生大師的法。
14歲的生根活佛:他和表弟西格雍仲還有畫家仁真尼瑪三個人去轉雄龍西神山(新龍有名的革開金剛聖地)。生根活佛到神山時突然從岩石里拿出了個東西,按照西格雍仲的話來說,是個佛像。後來誰也沒有看過,當然伏藏的東西不能輕易地宣傳。同年,到伏藏法母卡星翁姆和伏藏法王土傑尼巴大士跟前求密法、大圓滿法等,接受了一百多部經典的傳承和灌頂。那年仁孜尼馬做的有些事情舅舅看不順眼,舅舅打他,他跑到三層的樓上跳下去,沒有受一點傷,樓下有個漢族木匠叫倭格明,他說:「當時聽到響聲抬頭看的時候,好像有一隻老虎,我跑過去一看是仁孜尼馬,我過去扶他,他已經跑了,更奇怪的是,地上沒有留下足印。」
成長的生根活佛
15歲的生根活佛:他來到益西寺,在虹化身夏扎哇扎西降澤的弟子歐珠降澤跟前接受居士五戒,居士戒的法名持智龍達(清潔戒律),同時進入益西寺。由於益西寺在文革中遭到嚴重破壞,生根活佛參加修建寺廟,白天修建寺廟,晚上刻苦學習雍仲苯教佛法精義。三年中就這樣一邊學習一邊修寺廟,發生了很多神奇的事情。
18歲的生根活佛:為了求法,到夏扎五明佛學院的瓊布大成就者尼馬持智仁波切處受沙彌二十五戒,沙彌戒的法名叫雍德澳神(功德光)。在夏扎五明佛學院尼馬持智仁波切、圖朵龍加仁波切等十位大成就者處獲得了《大圓滿三大傳經》、《母續密王》、《達辣美巴密續》、《中觀二諦論》、《慈母菩薩的灌頂四威儀》、《靜念本尊長壽》、《金剛橛》、《千尊如來》、《本尊集匯》、《善逝千尊》、《大蓋白傘》、《十二儀軌》、《消除惡趣》等顯宗、密宗、大圓滿法250多部經典的灌頂和傳承,而且修行大圓滿心髓灌頂和口訣。在半年的時間裡,生根活佛修完密宗基礎的九加行(皈依、菩提心、磕頭、百字明、曼扎、上師瑜珈詞、三大心咒,各修十萬)和破瓦法,從大圓滿前行依靠啊字至大圓滿心髓的正行「脫噶」法之間,「徹切」(立斷)十八個關,都是經過上師嚴格的考試和觀察,他很快就過了十八個關,接受了大圓滿「脫噶」法。生根活佛在上師跟前接受的大圓滿每一句口訣,自己仔細的考察,然後熟悉,用心的修鍊。生根活佛18歲就開始寫了《上師祈禱詞海》、《修法密路》、《傳承目錄》等著作。七月份按照上師的指導赴四川阿壩縣郎依寺,靠近無分教派,在文殊菩薩的轉世朗卡持智仁波切跟前學習。在十二年中修習苯教傳統教義,大、小五明(包括:內明、因明、醫方明、聲明、工藝明「大五明」;星相學、戲曲學、詞藻學、詩學、邏輯學「小五明」),《正文三十頌》。徹底精通了《攝婁學》中十八種深淺全部的捷智思路。《正量學》、《正量詳解妙幻燈》的正文與釋文論著,並完成背誦考題。《心類學》、《因類學》、《十地道次論》、《大乘俱舍宗所立七十法》、《四項斷法》、《般若波羅密多》上下八品,輦麥大師的《律儀增攝》、尼瑪丹珍所著《律規釋要寶鬉》、《中觀二諦注釋》等,辯完五部大經典(邏輯學、庫、律、般若密多、中觀),顯宗、密宗、大圓滿都學完。朗卡持智仁波切是朗依大寺的堪布,西藏雍仲林寺堪布甘絨尼馬的轉世靈童。他曾經學過藏傳六大教派的理論與辯經,而且辯敗許多寺廟的大智者。生根活佛跟著朗卡持智仁波切一邊學習與研究每個教派之獨特,一邊修行各個教派的密法。在朗依寺時,每年四月份到大成就者嘉翁登孜翁加處修五加行(皈依、菩提心、磕頭、三大心咒、百字明)和破瓦法,修成後頭頂能插進吉祥草等有不同的吉兆。同時接受比丘戒,比丘戒的法名叫登孜龍達降布(清潔持明法王);還在朗依法王處接受過密宗的灌頂;有時候,到格爾登寺龍日跟前學格魯教派的中觀;秋萍多傑處接受覺襄派的時輪金剛等密法;格西將才等十五位大學者跟前學各個教派的理論。三年回家一次,回家的三個月時間他去益西寺的喇嘛雍仲鄧登處修鍊大圓滿法,雍仲鄧登是虹化身夏扎哇扎西降澤的八十位修大圓滿象雄耳傳教徒其中之一,閉關十三年,修行特別好,而且親眼見到普巴金剛佛,他圓寂時,全身變成一尺大小的金剛身,留下很多神奇的故事。
生根活佛ll歲時,雍仲鄧登把《大圓滿象雄耳傳四類法》全部親口傳給他,而且給他心傳、耳傳、口傳、文傳等等的傳承,另外還接受了苯教大圓滿《三身自顯法》等顯宗、密宗、大圓滿的傳承。在益西寺的阿擁仁波切處接受《大圓滿瑜珈持明法》等的傳承、灌頂、口訣。阿擁仁波切是大圓滿瑜珈大師才翁吉美仁波切的十三位修大圓滿教徒其中之一,他將苯教的甘珠爾整理出版,對苯教貢獻很大。生根活佛有時赴青海文加寺,大智者苯嘉格雷勒智嘉措處接受夏扎哇的《五庫經論》等的傳承以及口訣。
生根活佛從18歲歲至30歲之間,一邊學習藏傳五大教派的理論和修行方法,一邊教授三百多個修心的弟子,給他們傳授顯宗、密宗和大圓滿法,還寫了二十多部文章與修行方法,並修鍊大圓滿象雄耳傳。他的學習時間很緊張,譬如,他每天早上五點起床,修鍊大圓滿象雄耳傳法兩個小時,八點鐘吃早飯,九點鐘到上師處聽課,十二點吃中午飯,一點就給學生們講課,三點鐘就到學院里辯經,七點鐘吃晚飯,八點鐘就自己學習、複習、寫書,十一點鐘就修行密教本尊佛,到了晚上十二點鐘才休息,生根活佛根本沒有休息和貪玩的時間,每個月只有兩個星期天,十二年中他沒有躺著睡過覺,困了累了就是坐著休息一會兒,他非常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學習與修行是艱苦的,沒有誰可以允許轉世活佛不進行修鍊。事實上,對轉世活佛修行的要求,比一般僧人更為嚴格,沒有一個法可以不修而得,更沒有一天可以不習而獲。在菩嘉亞喇山洞三年三個月零三天的閉關修行中,生根活佛抓緊分分秒妙,修持自己的菩提心,他修持自然智(空明無二)達到殊勝境地。修持了立斷法(即徹切法)、頓超法(即脫噶法)、扎龍法(包括修持上師、本尊、空行母、護法和拙火)、往生法等十分殊勝的法門。在修習了扎龍法拙火功進行考試時,是沒有辦法弄虛作假的,所有參加考試的喇嘛,都必須在零下30度的冰天雪地里,在太陽出來之前脫光衣服,把用冰水浸濕的白布披裹到考試者的身上,考試者必須用自身發出的熱能把布烘乾,然後再披裹上一層濕布繼續烘乾,生根活佛一天能讓濕布干七次。生根活佛在十二年中夏天、秋天、春天三個時期聽課、學習佛法、辯論佛教的經典理論等等,他冬天必須有一百天閉關禪定,修鍊不同的密宗金剛本尊佛和大圓滿法。如,19歲時閉關修達辣金剛佛;20歲時閉關修母續密王金剛佛;21歲時修慈母佛;23歲時修普巴金剛;24歲時修大蓋白傘;25歲時修萬勝金剛;37歲時修長壽佛,與每位本尊佛都得到了相應。
28歲的生根活佛,經過朗依寺的高僧大德們嚴格考試,很長時間考察辯經,生根活佛被批准成為宗教開放後朗依大寺五明佛學院第一批畢業的格西(就是博士),由佛教學院有關部門發給了畢業證書。
成就的生根活佛
29歲的生根活佛:當年的冬天,雍仲鄧登和阿擁仁波切邀請生根活佛回到康區苯教最大寺廟益西寺,雍仲鄧登和阿擁仁波切等全寺僧人請求生根活佛來管理寺廟,但生根活佛沒有答應,他說:「我學習佛法的目的不是為了法座和名譽,也沒有時間去管理寺廟,傳法普渡他人是我學佛的目標,寺廟讓他人去管,經我來講。」從30歲起,生根活佛在益西寺講經三年,在三年中,每天給教徒講苯教佛經四個小時,其餘的時間自己去修行。他於1996年獲康區最大苯教寺廟——益西寺講經院的堪布之名號,同時坐床冬天閉關《達辣金剛佛》100天,大鼓上自然發出火光等神奇的說法很多,而且許多人看到生根活佛身上產生火光。
31歲的生根活佛: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的才日太教授到益西寺時,與生根活佛交談佛法與歷史時,才日太知道生根活佛學問很高,就說:「現在像你這樣有學問的出家人很少,我希望你到漢地傳法,並且學點漢語。」從此生根活佛想學漢語,但沒有時間去學。當年他又閉關修了革開金剛佛。
32歲的生根活佛:他一邊給十多個寺廟的活佛和幾百個僧人講解佛法,一邊接受苯教密宗大師瓊布仁孜和甘哇喇嘛噶絨將則處雍仲苯波佛教的「甘珠爾」《十二儀軌》、《十萬般若密多》、《象雄耳傳四類》、《大圓滿心傳九部》等一佰七十八部的傳承和灌頂,冬天閉關修三處空行母和大鵬金剛。
33歲的生根活佛:生根活佛帶僧人才日尼馬赴西藏,朝拜西藏有名的寺廟、神山、修行人,在西藏地方留下很多傳奇的故事。接受許多高僧大德大圓滿心傳、耳傳、口訣等。也給他人傳播修心提煉的口訣,得到許多高僧的迎接與百姓的愛戴。
34歲的生根活佛:經過新龍縣、甘孜州和四川省各級政府部門的嚴格審查,生根活佛被批准為解放後四川省藏區第二批活佛,由政府有關部門發給了活佛證書。同年,白馬益西邀請生根活佛在前世的寺廟——崴西寺里接受寧瑪教派的大堪布丘尼絨遭處印度佛教的「甘珠爾」一佰零三部經教傳承,在西藏地區生根活佛是唯一一位得到苯教甘珠爾和印度佛教甘珠爾兩種法的經教傳承的活佛。生根活佛在崴西寺時,給那邊的四位活佛等寧瑪教派和薩迦教派的僧人,傳教寧瑪教派的《菩薩道論》和苯教的《達拉美巴密續》等許多法。生根活佛經常說:「我前世寺廟的僧人,他們不排斥教派,而且接受其它教派的殊勝修法,所以他們的修行很好。」生根活佛在崴西寺時,早晚自學漢文,他小的時候學過漢文,但二十多年沒有再學,除拼音之外漢字好象不認識,他用拼音去自學漢文。當年的七月份按照白馬益西仁波切的心愿,生根活佛在寧瑪派多德卻高寺坐床,舉行坐床的活動,那天三個縣的群眾和三大教派的僧人贈送種種的禮物,非常隆重,而且出現神奇的吉兆。當地的老百姓要求生根活佛來管理前世的幾座寺廟,但生根活佛說:「我還是要去修行,沒有時間管理寺廟,你們選一位有能力的人來管理。」生根活佛並不希求主持、法座、名譽、權利、財物。同時在白馬益西大師處接受寧瑪教派的大圓滿耳傳四類口傳。
35歲的生根活佛:朗卡持智仁波切和圖朵龍加仁波切兩位根本上師說:「你可以去外地傳法,有緣的弟子自然來找你,隨意。」本來生根活佛學習佛陀那樣棄家出家,棄眾苦修,在山洞與山居里修行,後來他接受兩位根本上師的聖言,來到漢地傳法,他到北京一邊學漢文,一邊給漢人傳法。冬天回寺,在山洞裡修行增巴蘭堪大師法。
36歲的生根活佛:在夏扎五明佛學院,圖朵龍加仁波切處接受《大圓滿三身自顯》、頓道大圓滿實踐的《普賢王心髓》、直接引導大圓滿徹切、脫噶、黑關修道的《本性庫》、《心傳佛心》、講解口耳傳承密訣的《氣脈親訓》等的口訣和修行方法。生根活佛在夏扎哇修行的地方禪定,自然產生原始智慧,覺悟佛心。
38歲的生根活佛,在雍仲苯教曼日法王的多次建議下,生根活佛來到了首都北京大學宗教哲學系學習。兩年時間的學習,不僅使他的漢語水平提高,而且使他進一步加深了對漢傳佛教、亞洲佛教、道教及民間宗教等各項宗教的理解,增加了藏漢宗教文化,中外宗教文化同異等方面的知識,大大提高了生根活佛愛國愛教,弘揚佛法的能力。
39歲的生根活佛:從北京趕回益西寺,在益西寺舉行苯波佛教活動,不同的民族參加佛教活動,給三萬多人《解脫輪迴經》的灌頂。
生根活佛從十五歲至四十歲之間他得到了很多的法門經教傳承,他不是隨隨便便自己看幾本書,打一打坐,就馬上出去傳法收弟子。他的慈悲,他的智慧,他的禪修都是跟老師一樣。他是接受到上師親口說你可以傳法,他才傳法,他有特別的善根,特別智慧,特別慈悲。是一個肩負弘揚佛法,普渡眾生重任的活佛。益西寺自建寺1200多年來,是高僧輩出,修心者的聖地,有禪修閉關院和佛學藝術學院,但也未能逃過文革劫難:在文革中,寺廟的經堂、房屋被夷為平地,珍貴的佛像被砸毀。生根活佛一邊努力學習和修行,一邊廣結善緣想修建幫助貧困者學習的佛學藝術院與慈善極樂如意五明學院,裡面建修苯教所有的三佰六十位本尊佛像,但為了貧困學生的學習,目前慈善極樂如意五明學院還沒有成功。因為新龍交通不便,經濟極為落後,屬於國家級貧困地區,生根活佛看到孤寡老人,孤兒與貧困的孩子,老百姓貧窮的生活非常痛苦,他自己節衣縮食有錢都捐給學校,並且千方百計動員內地的弟子和信眾,支援貧困地區。在生根活佛的幫助下解決了100多位孤兒與貧困孩子的生活與上學的困難,還一直資助50多位孤寡老人的生活,生根活佛還騰出自己的房子讓貧困的僧人居住,還有50多位貧困的孤兒在益西寺學習和生活,所有的費用都是生根活佛節省下來的。生根活佛的弟子除了藏地和內地的以外,還有西班牙、日本、加拿大、美國、泰國等國的弟子,生根活佛給他們講解西藏的文化、藏傳佛教的奧妙、苯教的修行方法。他還教育群眾民族團結,愛國愛教,遵守國家的紀律等等。益西寺周圍,是茂密的原始森林,生根活佛為了保護野生動物,盡量動員說服益西寺周圍的獵人都受戒,信仰佛教不殺生,使獐子、野山羊等國家級保護動物能夠自由地生活在大自然里。他還幫助解決老百姓之間的一些矛盾,教育廣大僧眾與群眾愛國愛家,維護民族團結,祖國統一,保護環境,愛護一切生命,洲、縣及鄉多次給活佛贈送獎狀。生根活佛不僅是一位修行好、智慧高、佛學知識淵博的班智達,而且是一位對眾生與僧俗弟子循循善誘慈愛如父的好上師。
推薦閱讀:
※西班牙流感與電車悖論
※家庭倫理:當忍則忍,當讓則讓
※元倫理漫談:先秦道德的優雅
※Dubia究竟意味著什麼?
※道德偏見——記同情的啟蒙
TAG:倫理 |